影响那非地尔缓释骨架片释放的因素和机制

影响那非地尔缓释骨架片释放的因素和机制

一、影响萘哌地尔缓释骨架片释放的因素和机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施之琪[1](2011)在《冠心丹参多相胶囊及其体外评价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中药制剂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西药制剂相比,中药制剂存在剂型相对陈旧、工艺相对落后、制剂质量科学评价缺乏以及中药新剂型研究开发能力差等很多问题,这些都影响着中医药事业发展。因此,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制剂进行现代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冠心丹参胶囊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品种,由三七、丹参、降香油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其组方严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中成药。方中药味少,有效成分比较明确,药物基础研究比较深入,新版药典已明确收载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丹参酮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本文选择冠心丹参胶囊作为模型药物,应用现代工艺技术将其制备成含有软胶囊、速释微丸、缓释微丸三种释药系统的多相胶囊制剂。由于药典中冠心丹参胶囊的质量分析方法较为落后,为此,我们采用TLC方法分别对冠心丹参方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橙花叔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三七总皂苷进行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丹酚酸B、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橙花叔醇进行定量测定。以上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实用,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手段。冠心丹参胶囊原制备工艺比较落后,无法去除大量与药效无关的杂质,使得提取物的量很大,致使服用量也较大(一天三次,一次三粒)。为此,本文根据新版药典收载的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丹参酮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制备工艺,分别采用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洗法将丹参制备成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和丹参酮提取物,采用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纯化的方法将三七制备成三七总皂苷。其中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均超过9.8%,三七总皂苷含量超过82%,三种精制提取物均达到2010版药典要求。为了验证新工艺的合理性,考察改进工艺后的冠心丹参处方(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丹参酮提取物、三七总皂苷、降香油按比例组成)对垂体后叶素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的影响,以及对其血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提取物处方可以明显促进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恢复(P<0.05),其效果与冠心丹参胶囊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取物处方能够有效降低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CK和LDH活性作用(P<0.05),且其降低CK的活性作用明显优于冠心丹参胶囊(P<0.05)。在多相胶囊成型工艺前,对提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三七总皂苷易溶于水,丹参酮提取物难溶于水;三种提取物在0.5%SDS(pH=1.0和6.8)溶液中的溶解度均较好;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丹参酮提取物、三七总皂苷流动性均较差;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丹参酮提取物、三七总皂苷中指标性成分对光、热、湿基本稳定;三种提取物吸湿性强。本论文以丹参酮Ⅱ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确定了制剂中缓释和速释部分的含药比例为61.5:38.5。对冠心丹参提取物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和人参皂苷RgI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指标性成分在大鼠小肠主要通过被动转运机制吸收,符合一级吸收过程,胆管结扎对指标性成分吸收均无明显影响。这些工作为多相胶囊剂型的选择和制备工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冠心丹参多相胶囊由含三种提取物的速释微丸、缓释微丸以及含降香油的软胶囊组成,以保证制剂中药物可以快速起效,同步释放,持续作用。本文以明胶、甘油等为囊材,分别考察了胶皮处方比例、明胶溶胀时间、冷却剂种类及温度等,结果采用滴制法制备的降香油软胶囊均匀圆整、弹性适当。采用挤出滚圆法分别制备了冠心丹参提取物速释微丸和骨架型缓释微丸。速释微丸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崩解剂,微晶纤维素(P101)作赋形剂,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15M)为粘合剂,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制备工艺和优化处方,制成的速释微丸在15min内释药超过95%。缓释微丸以卡波姆974p为骨架材料,以微晶纤维素(P101)为赋形剂,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制备工艺和处方对缓释微丸释放的影响,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对缓释微丸的处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制备的骨架型缓释微丸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中可持续释放10h以上。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6-LV)混合溶液和雅克宜?93F分别对骨架型缓释微丸进行了隔离层和肠溶层包衣,结果表明微丸在酸中2h释放小于5%,肠溶效果理想。经考察,隔离层和肠溶层包衣对骨架型缓释微丸的缓释效果无明显影响。本论文分别以丹参酮ⅡA和物质组浓度为评价指标,通过Matlab软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Kalman滤波法对骨架型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度进行了体外评价方法的研究,拟合结果显示,冠心丹参缓释微丸具有明显缓释特征,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R=0.9976),且药物主要以扩散机制为主。最后,用Matlab软件将物质组释放数据转化成与浓度相关的颜色信息,可视化地评价GXD缓释微丸物质组释放特征及其同步性。

刘志挺[2](2008)在《以丙烯酸树脂材料为载体的水溶性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盐酸二甲双胍为水溶性模型药物,研究了用丙烯酸树脂作为的载体材料制备了其缓释微球及以其为骨架材料制备缓释骨架片,并对制备的微球和缓释骨架片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及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的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果为:1.采用W1/O/W2、W/O1/O2、S/O1/O2型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载有盐酸二甲双胍的丙烯酸树脂微球。盐酸二甲双胍具有较强的水溶性,采用W1/O/W2所得微球的包封率很低,改变制备工艺,比如增加聚合物浓度及在外水相中加NaCl时,包封率提高均不明显,最大包封率小于5%。因此采用W1/O/W2法很难得到高包封率的盐酸二甲双胍微球。W/O1/O2乳液-溶剂蒸发法得到了几乎同样结果,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盐酸二甲双胍易溶于水,制备初乳时油水界面的存在,乳剂很容易破裂,内水相析出,从而导致MH包封率的下降。为了减少盐酸二甲双胍在微球制备过程中的损失,我们又考察了S/O1/O2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微球,结果所得微球的包封率有所改善。改变制备工艺,比如改变投料比,在内油相中增加丙酮、改变乳化剂和分散剂的用量时,微球的包封率都可达99%以上。但通过实验发现,S/O1/O2法制备的载药微球在体外释放过程中突释效应明显,达到50%左右,主要原因是微球表面或近表面存在一定的药物。微球释药速度快,2h的累积释放量是95%左右。2.在已有乳液-溶剂蒸发法方法基础上,我们考虑在盐酸二甲双胍与高分子缓释层之间引入疏水性的隔离层油相,在盐酸二甲双胍药物粉末的表面形成一层隔离油层,减缓微球外界溶媒的浸入。发明了一种新型乳液-溶剂蒸发法(S/O1/O2/O3型),可以解决包埋水溶性药物的微球所遇到的问题。和传统的乳液-溶剂蒸发法相比,该工艺具有如下优势:水溶性药物粉末集中分布在隔离油相内,随后被疏水性高分子溶液的二次包裹,包封率可以接近于100%,不仅使水溶性药物在疏水性高分子微球中包封率大大提高,也使隔离层油相对水溶性药物的泄漏和快速释放得以阻滞,具有明显的控释效果。3.在采用S/O/O/O型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得盐酸二甲双胍/丙烯酸树脂控释微球的同时,我们考虑了降低盐酸二甲双胍的溶解度,将盐酸二甲双胍容纳于疏水性的乙酰基-β-环糊精的空腔内,生成超分子化固体包合物,降低盐酸二甲双胍在水中溶解度,制得具有缓释作用的环糊精包合物。对于包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研磨法、旋转蒸发法和叔丁醇/水共溶剂冻干法,MH与TA-β-CD摩尔比为1:1。用差示热扫描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所得到的包合物进行鉴定,并考察了MH/TA-β-CD环糊精包合物的释药行为。结果显示,不同制备方法的包合物中药物与环糊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如下:共溶剂冻干法>旋转蒸发法>研磨法>物理混合物,体外释放度试验也证实这一点。MH原料药、物理混合、研磨法、旋转蒸发法和叔丁醇/水共溶剂冻干法制备的包合物释药100%所需的时间分别是1,3,60,240和420min。将共溶剂冻干法制备包合物进一步与其他高分子缓释材料联合应用后,可以制备出零级释药特征明显的MH包合物缓释骨架片

贾运涛,蒋学华,丁劲松[3](2006)在《萘哌地尔缓释片犬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萘哌地尔(NAF)缓释片体外释放和家犬体内吸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人工胃液为介质,测定萘哌地尔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X),同时测定家犬单剂顿服100 m g萘哌地尔普通片/缓释片后的血药浓度,分别采用W-N法和逆卷积法计算萘哌地尔缓释片在家犬体内不同时间的吸收分数(F)/体内吸收量(A);以F或A对相应时间点的X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分别为:F=2.1533X-27.636,r=0.9927;A=2.3452X-25.474,r=0.9938。两种方法均表明NAF缓释片的体外释放与家犬的体内吸收之间相关性良好。

鄢琳,李铜铃,张蓉琴,许小红,郑鹏程,胡阳敏[4](2004)在《左羟丙哌嗪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文中认为目的:建立左羟丙哌嗪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并对其释放度影响因素及释药机制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研究处方、工艺及释放方法学因素对左羟丙哌嗪缓释片释放度的影响。结果:左羟丙哌嗪在237nm波长有最大吸收,辅料对药物测定无干扰。左羟丙哌嗪在2.56-20.48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羟丙甲基纤维素的种类、用量、黏度、片剂的比表面积以及不同释放条件对药物的释放特性有一定影响。结论:左羟丙哌嗪缓释片的释放表现为药物扩散和凝胶溶蚀的协同作用,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药物释放行为。

文万江[5](2004)在《盐酸伊托必利和马来酸曲美布汀漂浮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胃内漂浮滞留制剂是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原理(Hydrodynamically Balanced System HBS)制成的一种特殊缓释剂型,能延长在胃内的滞留时间,控制药物的释放。 本论文对几种不同规格的HPMC的松密度、压实密度、压缩成形性进行了研究,并且研究了漂浮片的漂浮性、吸水性、膨胀性,单因素考察了颗粒硬度、制备方法对漂浮力的影响。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盐酸伊托必利和马来酸曲美布汀漂浮制剂的体外释放度和含量及两个药物的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 在处方前研究工作和预试验的基础上,以药物释放度和漂浮力为筛选指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了体外释放12小时的盐酸伊托必利和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漂浮制剂的制备工艺和处方,采用Ritger-Peppas方程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漂浮制剂的释药机理,结果表明扩散和溶蚀同时存在。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研究了盐酸伊托必利的在体胃吸收动力学,并且建立一个双室模型解释盐酸伊托必利在胃吸收特点。 家犬口服盐酸伊托必利漂浮片和盐酸伊托必利的分散片,体内盐酸伊托必利在体内吸收适合单隔室一级吸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其体内吸收过程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释放百分数和体内吸收百分数之间相关性良好。

何静[6](2004)在《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缓释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格列齐特(gliclazide,GZ) (1-(3-氮杂双环[3.3.0]辛基)-3-对甲苯磺酰脲)是第二代口服磺酰脲类降血糖药,主要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由于格列齐特的疏水性强,水溶性小、溶解速率慢,吸收不规则,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常规制剂需多次给药,影响了GZ的临床应用。同时GZ作为口服降糖药,也有导致低血糖发生的副作用。环糊精包合后能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采用缓释制剂能减少给药次数,延长作用时间,降低血药浓度的波动,减少毒副作用,增强患者顺应性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实验拟应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制备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再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制备格列齐特缓释骨架片,以期增大格列齐特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次数,延长作用时间,降低血药浓度的波动。方法与结果1.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工艺优化选择喷雾干燥法制备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GZ-HP-β-CD)包合物(摩尔比为1:1),通过相溶解度研究、溶解度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和热分析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以溶解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经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提高反应温度,增加包合时间和降低GZ溶液的滴加速度能提高GZ的溶解度;结合稳定性考察,确定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6h,GZ溶液的滴加速度0.5ml/min(对应样本量GZ为3g)。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制备GZ-HP-β-CD,结果包合物中GZ溶解度为原料本身的8倍。2.格列齐特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选用HPMC为骨架材料,以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了GZ缓释骨架片,考察了HPMC不同粘度、不同用量对体外释放的影响,释放曲线采用不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与参比制剂相比,所制骨架片均具有缓释特征,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并随着HPMC粘度增加、用量增加,制剂缓释效果增加。根据实验结果和口服缓释制剂的释药要求,选择HPMC K 4M为缓释材料,用量为20%。 <WP=10>3.格列齐特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口服给药,经家犬体内药动学研究显示,所制的GZ缓释骨架片中GZ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原料本身的1.4倍,达峰时间延长,血药浓度平稳,具有缓释和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特点。结论在优化工艺条件下,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GZ-HP-β-CD包合物,包合物的形成增大了GZ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以HPMC为骨架材料,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了GZ-HP-β-CD骨架片,体外释放度实验显示该骨架片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家犬体内药动学研究证实该缓释片达峰时间延长,血药浓度平稳,具有缓释和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特点。

鄢琳[7](2004)在《LDP缓释片的研制及生物等效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的目的是选择药理作用优越、安全性高的镇咳药物LDP,研制其稳定性好、具缓释效果且体内生物利用度较高的口服缓释片。 辅料是影响本品制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处方筛选前,首先对LDP与常用辅料的配伍稳定性进行考察。将LDP与各种辅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适量并于60℃分别放置10天和20天后取出,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种辅料可与LDP发生相互作用,提示处方筛选时,应尽量避免采用这些辅料。 从主药与辅料的配伍稳定性,释放度,颗粒流动性,片重差异,光洁度,硬度等指标,对LDP缓释片进行处方工艺筛选。按选定处方制备三批样品,测定释放度,结果表明,本课题研制的LDP缓释片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均一性,体外释药特性符合缓释制剂的设计要求。 建立LDP缓释片释放度的紫外测定方法:LDP在237nm波长有最大吸收,辅料对药物测定无干扰;LDP在2.56~20.48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06%(n=9),RSD为1.58%。对释放度测定条件如装置、介质以及转速的影响进行考察,初步确定了LDP缓释片释放度考察方法为:转蓝法,脱气处理的900mL蒸馏水做释放介质,温度(37±0.5)℃,转速100r·min-1。并初步规定1、4、8小时的释放度限度分别为15~30%,40~60%,75%以上。 建立LDP缓释片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LDP在5.03~50.3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n=9),方法精密度试验RSD为0.79%(n=6)。三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标示量的98.51%、97.40%和97.67%。采用本法测定LDP缓释片的含量,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许小红,李铜铃,王玮,李莉,孙健[8](2004)在《盐酸万乃洛韦缓释片的释放度》文中认为目的 :建立盐酸万乃洛韦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的质量标准。方法 :以水为释放介质 ,检测波长为 2 5 1nm ,对其进行常规的方法学进行研究。结果 :本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8% ,99.9% ,10 0 .0 % ,RSD分别为 0 .96 % ,0 .4 1% ,0 .5 9% ,在2 .7~ 19.5mg·L-1浓度范围内 ,浓度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9(n =7)。本品释放度受转速影响较小 ,而不同方法及介质 pH值影响较大 ,同批产品的释放度均一性较好。 结论 :本法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贾运涛,蒋学华,丁劲松,袁媛,陈钧,王采琴[9](2001)在《影响萘哌地尔缓释骨架片释放的因素和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研究萘哌地尔缓释骨架片的释放度影响因素和释放机理。方法 :通过单因素考察 ,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的粘度、用量、粒径及乳糖、粘合剂、卡波姆用量对萘哌地尔缓释骨架片释放的影响 ,运用Ritger-Peppas方程及Peppas修正式分析了释放机理。结果 :HPMC的种类、用量影响萘哌地尔缓释骨架片的释放 ,HPMC粒径、乳糖和粘合剂的用量在实验范围内不影响其释放 ,加入卡波姆可减慢释放 ,其释放为Fick扩散和凝胶骨架溶蚀两种机制协同作用。结论 :萘哌地尔缓释骨架片的释放受HPMC的种类、用量及卡波姆的影响 ,释放可以用Hix conCrowell、Ritger-Peppas方程与Peppas修正式评价和定量分析

二、影响萘哌地尔缓释骨架片释放的因素和机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萘哌地尔缓释骨架片释放的因素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丹参多相胶囊及其体外评价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指标性成分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丹参酮提取物提取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三七总皂苷分析方法的建立
        2.4 降香油分析方法的建立
        2.5 大鼠小肠回流液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_A和人参皂苷R_(g1)的含量测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冠心丹参有效部位提取与精制工艺研究
    1 药品、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丹参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2.2 三七的提取工艺研究
        2.3 三七总皂苷的纯化工艺研究
        2.4 冠心丹参处方确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提取物处方与原冠心丹参胶囊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1.3 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分组及给药
        2.2 造模方法
        2.3 动物采血方法及相关标本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大鼠心电图评价标准
        2.6 心电图疗效判断标准
        2.7 统计方法
        2.8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冠心丹参多相胶囊处方设计前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物表观溶解度的测定
        2.2 粉体学基本性质的测定
        2.3 指标性化学成分稳定性考察
        2.4 GXD临界相对湿度(CRH)的测定
        2.5 GXD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2.6 GXD缓释与速释比例的选择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降香油软胶囊的制备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降香挥发油软胶囊的制备
        2.2 软胶囊中降香油保留率测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挤出滚圆法制备GXD速释微丸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挤出滚圆设备
        2.2 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的工艺流程
        2.3 GXD速释微丸的制备工艺
        2.4 微丸的质量评价
        2.5 GXD速释微丸的处方单因素考察
        2.6 工艺因素的考察
        2.7 工艺重现性试验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GXD缓释微丸的制备和肠溶包衣工艺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GXD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流程
        2.2 GXD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
        2.3 微丸的质量评价
        2.4 GXD缓释微丸的处方单因素考察
        2.5 工艺因素的考察
        2.6 处方及工艺条件优化
        2.7 干燥时间的考察
        2.8 雅克宜93F包衣制备肠溶GXD缓释微丸
        2.9 包衣液的配制
        2.10 工艺优化
        2.11 GXD肠溶缓释微丸制备工艺总结
        2.12 冠心丹参多相胶囊的成型
    3 讨论
    4 小结
第八章 冠心丹参多相胶囊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GXD缓释微丸物质组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GXD缓释微丸的物质组释放度计算结果及其评价
        2.3 GXD缓释微丸的可视化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冠心丹参方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2)以丙烯酸树脂材料为载体的水溶性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1.1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概述
        1.2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优点
        1.3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载体
        1.4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释药机理
        1.4.1 扩散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1.4.2 化学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1.4.3 溶剂活化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1.4.4 脉冲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2 微球制剂
        2.1 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
        2.2 溶剂蒸发法制备包埋水溶性药物微球
        2.2.1 O/O 型乳剂系统
        2.2.2 W_1/O/W_2 型复乳系统
        2.2.3 W/O_1/O_2 型复乳系统
        2.2.4 其他类型复乳系统
    3 环糊精包合物
        3.1 环糊精衍生物在缓控释制剂的应用进展
        3.2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4 课题研究所用的模型药物——盐酸二甲双胍
        4.1 理化性质
        4.2 研究和应用情况
        4.2.1 口服溶液剂
        4.2.2 肠溶片
        4.2.3 每日1 次给药缓释片
        4.2.4 缓释微丸胶囊剂
        4.2.5 胃滞留片
第一部分 W_1/O/W_2、W/O_1/O_2和 S/O_1/O_2型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丙烯酸树脂微球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盐酸二甲双胍/丙烯酸树脂微球(MH-Eu RS-MS)的制备
        2.2.1 W_1/O/W_2 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MH-Eu RS-MS
        2.2.2 W/O_1/O_2 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MH-Eu RS-MS
        2.2.3 S/O_1/O_2 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MH-Eu RS-MS
        2.2 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的研究
        2.3 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
        2.3.1 盐酸二甲双胍标准曲线的测定
        2.3.2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2.4 微球形态表征
    3 结果与讨论
        3.1 W_1/O/W_2 型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MH-Eu RS-MS
        3.1.1 聚合物浓度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
        3.1.2 外水相NaCl 浓度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
        3.2 W/O_1/O_2 型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MH-Eu RS-MS
        3.2.1 聚合物种类对微球的特征的影响
        3.2.2 内水相体积的影响
        3.2.3 投药量的影响
        3.3 S/O/O 型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MH-Eu RS-MS
        3.3.1 Eu RS 用量的影响
        3.3.2 内油相丙酮用量的影响
        3.3.3 乳化剂用量的影响
        3.3.4 分散剂浓度的影响
        3.4 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的研究
        3.4.1 Eu RS 用量对S/O_1/O_2 法微球释放的影响
        3.4.2 内油相丙酮用量对S/O_1/O_2 法微球释放的影响
        3.4.3 乳化剂浓度对S/O_1/O_2 法微球释放的影响
        3.4.4 分散剂浓度对S/O_1/O_2 法微球释放的影响
        3.4.5 W/O_1/O_2 法和S/O_1/O_2 法微球的体外释放的比较
    4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S/O_1/O_2/O_3型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丙烯酸树脂缓释微球
    1 仪器与试药
    2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紫外测定波长的确立
        2.1.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1.3 精密度
        2.1.4 回收率
        2.1.5 释放度试验的评价方法
        2.1.6 释放介质的选择
        2.1.7 转篮法与桨法的选择
        2.1.8 转速的选择
        2.1.9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确立
        2.2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微球质量评价指标的测定方法
        2.2.1 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方法
        2.2.2 微球产率的测定方法
        2.2.3 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2.2.4 微球形态表征
        2.2.5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3 实验方法和结果
        3.1 S/O_1/O_2/O_3 型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微球
        3.1.1 MH 原料的微粉化
        3.1.2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3.2 盐酸二甲双胍控释微球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的研究
        3.2.1 工艺因素的考察
        3.2.1.1 搅拌速率的筛选
        3.2.1.2 溶剂蒸发温度的筛选
        3.2.1.3 乳化时间的筛选
        3.2.2 处方因素的考察
        3.2.3 溶剂系统的考察
        3.3 最优处方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微球的质量评估
        3.3.1 微球的形态、大小及分布
        3.3.2 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收率的测定
        3.3.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3.3.4 微球体外释放度的考察
        3.3.5 微球释药机理的探讨
        3.5.6 释药后期微球形态的观察
    4 讨论与小结
        4.1 讨论
        4.1.1 微球的释放动力学
        4.1.2 微球表面性能对释放性能的影响
        4.2 小结
第三部分 以丙烯酸树脂为骨架材料的控释骨架片制备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2.1 MH 疏水性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2.1.1 研磨法(Kneading method ,KE)
        2.1.2 旋转蒸发法(Co-evaporating method,CE)
        2.1.3 冷冻干燥法(Freeze-drying method,FD)
        2.2 包合物中MH 含量的测定
        2.2.1 标准曲线的制备
        2.2.2 回收率测定
        2.2.3 含量测定
        2.3 MH 疏水性环糊精包合物释放度的考察
        2.3.1 MH/TA-β-CD 包合物中制备方法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
        2.3.2 MH/ TA-β-CD 包合物中共溶剂冷冻干燥法的溶剂体积比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
        2.3.3 MH/ TA-β-CD 包合物中共溶剂冷冻干燥法的搅拌和超声时间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
        2.4 MH/TA-β-CD 包合物的确证
        2.4.1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2.4.2 X 射线粉末衍射法
        2.5 MH/TA-β-CD 包合物控释骨架片的初步研制
        2.5.1 MH 包合物控释骨架片的制备
        2.5.2 MH 包合物控释骨架片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2.5.3 释放度拟合方程
    3 讨论
        3.1 溶剂的选择
        3.2 MH/TA-β-CD 控释骨架片处方设计的探讨
        3.3 MH/TA-β-CD 控释骨架片的药物控制释放行为
    4 本章小结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1 本文的主要结论
    2 本文的创新点
    3 需进一步研究的后续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萘哌地尔缓释片犬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对象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1.3 试验对象
2 方法与结果
    2.1 NAF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
    2.2 NAF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结果
    2.3 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
        2.3.1 W-N法
        2.3.2 逆卷积法
3 结论与讨论

(5)盐酸伊托必利和马来酸曲美布汀漂浮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漂浮机理的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粉体性质的研究
        2.1 堆密度的测定
        2.2 紧固密度的测定
        2.3 压缩行为的考察
        2.4 休止角的测定
    3 漂浮机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1 浮力的测定
        3.2 漂浮动力学
        3.3 膨胀动力学
        3.4 吸水动力学
    4 漂浮力的影响因素
        4.1 压力对漂浮力的影响
        4.2 不同制备工艺对漂浮力的影响
        4.3 粘合剂的种类对漂浮力的影响
        4.4 不同型号的HPMC对漂浮力的影响
        4.5 不同硬度颗粒对漂浮力的影响
        4.6 不同颗粒的大小对漂浮力的影响
        4.7 不同助漂剂对漂浮力的影响
        4.8 硬脂酸镁的量对漂浮力的影响
    5 讨论与小结
        5.1 讨论
        5.2 小结
第二章 处方前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1.样品中马来酸曲美布汀的测定方法
        2.2 样品中盐酸伊托必利的测定方法
    3 溶解度的测定
        3.1 马来酸曲美布汀的溶解度测定
        3.2 盐酸伊托必利的溶解度测定
    4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5 吸湿性测定
    6 讨论与小结
        6.1 讨论
        6.2 小结
第三章 药物在大鼠胃吸收的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酚红的测定方法
    3 循环液中盐酸伊托必利的测定方法
    4 大鼠在体小肠循环法
    5 盐酸伊托必利在体胃吸收的研究
    6 讨论与小结
        6.1 讨论
        6.2 小结
第四章 马来酸曲美布汀和盐酸伊托必利漂浮制剂的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马来酸曲美布汀漂浮片释放度测定方法
    3 漂浮片体外的研究方法
    4 马来酸曲美布汀漂浮片处方单因素考察
    5 马来酸曲美布汀漂浮片处方优化
    6 盐酸伊托必利漂浮片的制备
    7 脆碎度的测定
    8 初步稳定性考察
    9 讨论与小结
        9.1 讨论
        9.2 小结
第五章 盐酸伊托必利漂浮片家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缓释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缓释片的研究
    前 言
    第一部分 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工艺优化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GZ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GZ-HP-β-CD包合物的制备
        2.3 GZ-HP-β-CD包合物的鉴定
        2.4 GZ-H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格列齐特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格列齐特缓释片的制备
        2.2 格列齐特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格列齐特缓释片药代动力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血药浓度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试验方案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骨架片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7)LDP缓释片的研制及生物等效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LDP与常用辅料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1 试验方法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
        1.1.1 测定波长的选择
        1.1.2 色谱条件
        1.1.3 主成分与杂质分离检出
        1.1.4 LDP与苯基哌嗪的分离
        1.2 样品制备
        1.3 测定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LDP与常用致孔剂的配伍稳定性
        2.2 LDP与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的配伍稳定性
        2.3 LDP与常用抗氧剂的配伍稳定性
        2.4 LDP与常用润滑剂的配伍稳定性
        2.5 LDP与常用重金属的配伍稳定性
        2.6 LDP与常用粘合剂的配伍稳定性
    3 小结
    4 讨论
第二部分 LDP缓释片处方工艺研究
    1 处方工艺考察
        1.1 剂量确定依据
        1.2 LDP缓释片基本处方
        1.3 LDP缓释片制备工艺
        1.4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1.4.1 测定波长的确定
        1.4.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其线性关系
        1.4.3 标准曲线的日内精密度试验
        1.4.4 LDP缓释片释放度测定的回收率试验
        1.5 LDP缓释片处方筛选
        1.5.1 与LDP配伍稳定的辅料
        1.5.2 粘合剂的筛选
        1.5.3 致孔剂B_3用量筛选
        1.5.4 骨架材料的筛选
        1.5.5 骨架材料A_1用量的筛选
        1.5.6 润滑剂及助流剂的筛选
        1.5.7 片剂比表面积的影响
    2 影响药物释放的方法学考察
        2.1 释放介质
        2.2 转篮法与浆法的比较
        2.3 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
    3 处方验证
    4 LDP缓释片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
    5 LDP缓释片释药规律及释放度数据比较的方法学探讨
        5.1 图表数据分析法
        5.2 方差分析
        5.3 模型依赖法
        5.4 非模型依赖法——f因子法
    6 小结
    7 讨论
第三部分 LDP缓释片质量评价
    1 外观性状
    2 鉴别
    3 检查
        3.1 重量差异
        3.2 释放度
        3.2.1 释放度测定方法
        3.2.2 释放度重现性与均一性考察
        3.2.3 释放度检查限度
    4 有关物质与降解产物
        4.1 测定波长的选择
        4.2 色谱条件
        4.3 辅料干扰试验
        4.4.1 酸破坏试验
        4.4.2 碱破坏试验
        4.4.3 LDP与苯基哌嗪的分离
        4.5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
    5 含量测定
        5.1 方法的专属性考察
        5.2 方法的线性范围
        5.3 精密度
        5.4 准确度
        5.5 LDP溶液的稳定性
        5.6 样品含量测定
    6 小结与讨论
第四部分 LDP缓释片稳定性评价
    1 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
    2 加速试验
    3 室温留样试验
    4 小结
    5 讨论
第五部分 LDP缓释片犬体内生物生物等效性研究
    1 血浆LDP浓度测定方法
        1.1 建立HPLC-UV测定血浆LDP浓度的方法
        1.1.1 内标的选择
        1.1.2 萃取条件的选择
        1.1.3 预试狗血浆药物浓度测定
        1.2 反相HPLC法测定血浆LDP浓度的方法学验证
        1.2.1 色谱条件
        1.2.2 血浆样品的处理和测定方法
        1.2.3 专属性考察
        1.2.4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1.2.5 最低定量限
        1.2.6 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及回收率试验
        1.2.7 提取回收率试验
        1.2.8 血浆样品在冰冻(-20℃)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
        1.2.9 血浆样品在冰融(4℃)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
        1.2.10 血浆样品在室温(15℃)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
    2 家犬多剂量给药试验设计
        2.1 给药剂量的确定
        2.2 试验方案
    3 数据处理方法
    4 试验结果
        4.1 经时血药浓度数据
        4.2 多剂量达稳态的判断
        4.3 药物动力学模型选择
        4.4 药代动力学参数
        4.5 生物等效性评价
        4.6 LDP缓释片与普通片的血药时曲线方程
    5 讨论
    6 结论
第六部分 LDP缓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
    1 研究方法及计算结果
        1.1 体外累计释放百分率的测定
        1.2 体外吸收百分率的计算
        1.3 体内外相关性评价
    2 小结与讨论
总结
综述
致谢

(9)影响萘哌地尔缓释骨架片释放的因素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1.2 方法和结果
        1.2.1 骨架片的制备
        1.2.2 释放度实验
        1.2.3 HPMC粘度的影响
        1.2.4 HPMC用量的影响
        1.2.5 HPMC粒径的影响
        1.2.6 乳糖用量的影响
        1.2.7 粘合剂用量的影响
        1.2.8 卡波姆用量的影响
2 讨论
    2.1 HPMC的粘度与用量对释放度的影响
    2.2 HPMC粒径及乳糖、粘合剂用量对释放度的影响
    2.3 卡波姆CP934对释放度的影响
    2.4 NAF在骨架片中释放机理的初步探讨

四、影响萘哌地尔缓释骨架片释放的因素和机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丹参多相胶囊及其体外评价方法的研究[D]. 施之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5)
  • [2]以丙烯酸树脂材料为载体的水溶性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研究[D]. 刘志挺. 广东药学院, 2008(01)
  • [3]萘哌地尔缓释片犬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J]. 贾运涛,蒋学华,丁劲松.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6(04)
  • [4]左羟丙哌嗪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J]. 鄢琳,李铜铃,张蓉琴,许小红,郑鹏程,胡阳敏.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4(04)
  • [5]盐酸伊托必利和马来酸曲美布汀漂浮片的研究[D]. 文万江. 沈阳药科大学, 2004(01)
  • [6]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缓释片的研究[D]. 何静. 第三军医大学, 2004(01)
  • [7]LDP缓释片的研制及生物等效性评价[D]. 鄢琳. 四川大学, 2004(11)
  • [8]盐酸万乃洛韦缓释片的释放度[J]. 许小红,李铜铃,王玮,李莉,孙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4(03)
  • [9]影响萘哌地尔缓释骨架片释放的因素和机理研究[J]. 贾运涛,蒋学华,丁劲松,袁媛,陈钧,王采琴. 华西药学杂志, 2001(06)

标签:;  ;  ;  ;  ;  

影响那非地尔缓释骨架片释放的因素和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