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季蛋鸡的饲料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周罡风[1](2021)在《浅谈蛋鸡饲养管理》文中研究说明鸡蛋营养价值较高,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大量的养殖户,蛋鸡养殖行业迅猛发展,但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个体养殖户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在蛋鸡饲养管理中存在很多不足。为了增强蛋鸡生产能力,养殖户要做好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明确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点,通过科学管理方式来提升蛋鸡成活率,增加鸡蛋产量。
李晓索[2](2021)在《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与营养需求》文中研究指明春季是蛋鸡养殖疾病的高发季节,但也是蛋鸡产蛋的好季节,因此,加强蛋鸡的饲养管理工作和疾病预防工作是提高产蛋量,获得最佳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春季虽然天气回暖,但是昼夜温差仍较大,不可以放松对环境温度的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进行光照管理,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尽可能的减少蛋鸡群发生应激反应,做好养殖环境的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鸡群的观察工作。
闵遥,谢秋萍,林颖,王长康,高玉云[3](2020)在《蛋鸡春季饲养管理要点》文中研究说明春季白昼渐长,为蛋鸡产蛋黄金时期,是提高蛋鸡饲养经济效益的重要阶段。想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市场价格无法左右,只有让蛋鸡发挥出最大生产潜能。蛋鸡的饲养管理相当复杂,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其生产性能,因此在蛋鸡的管理上要细心而得当。本文从环控、营养、防疫、用药、管理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春季蛋鸡管理要点。
堵鹤明[4](2020)在《我国鸡蛋价格波动及传导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蛋生产和消费的国家,鸡蛋产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鸡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是“菜篮子”中的重要产品,在改善居民饮食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鸡蛋价格的合理波动促进了鸡蛋产业的健康发展,保证鸡蛋生产经营者的经济利益,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但是随着鸡蛋产业和市场的发展,鸡蛋价格和其它农产品价格一样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异常波动现象始终困扰着人们,这种波动带来了生产和市场的剧烈波动,严重损害了鸡蛋生产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利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防止鸡蛋价格异常波动并使其保持合理运动也成为政府高度关注和急需解决的课题。在这个背景下,本文以鸡蛋价格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波动规律性,从而为政府出台相应调控措施、为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调整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本文的选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核心是我国鸡蛋价格波动规律,重点运用实证分析等方法对鸡蛋价格的波动特征和区间、影响因素以及价格传导机制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稳定鸡蛋价格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归纳了相关研究文献;第二部分阐述鸡蛋价格波动的相关基本理论,为后续研究鸡蛋价格波动和传导机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鸡蛋年度和月度价格的波动特征,归纳了波动区间,探讨了鸡蛋价格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鸡蛋供求价格弹性及其蛛网变动的类型;第四部分从供求角度分析了影响鸡蛋价格波动的因素,测算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并得出了关键影响因素;第五部分从鸡蛋生产成本与零售价、不同地区鸡蛋价格关系两个层面,对鸡蛋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探讨,归纳了鸡蛋价格波动在不同环节、不同地区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总结本文研究的结论,并结合理论实际,提出促进我国鸡蛋价格合理运动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可能的创新点是:在探讨鸡蛋价格波动规律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鸡蛋价格年度和月度价格波动的量化区间,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鸡蛋价格波动的合理区间、波动趋势提供参考;第二,本文首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到了影响鸡蛋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鸡蛋生产成本和零售价格的传导关系,运用同步系数法对鸡蛋价格主产省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同步性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主产区与主产区、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鸡蛋价格传导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增强了对鸡蛋价格波动规律的认识。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我国鸡蛋价格的研究成果,为政府提高鸡蛋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水平、出台相关调控措施,为鸡蛋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做出合理决策提供参考,进而有利于促进鸡蛋价格的合理运动,更好的发挥价格对鸡蛋生产、流通、消费的积极作用。
何青芬[5](2019)在《加工及储存对豆粕蛋白质氧化与蛋鸡的影响以及姜黄素缓解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豆粕是饲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原料,其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动物健康状况和产品质量。豆粕品质在运输、加工及储存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导致其蛋白质氧化、品质降低。目前,关于加工及不同储存条件对豆粕品质的影响研究较少,且有关蛋白质氧化豆粕对蛋鸡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首先探明加工工艺过程中和不同储存条件下豆粕品质的变化,并以海兰褐壳蛋鸡为试验动物,探讨蛋白质氧化豆粕对其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功能和抗氧化相关基因的影响;同时探索姜黄素对摄入蛋白质氧化豆粕蛋鸡造成负面影响的缓解作用。本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试验一:本试验研究了加工工艺对豆粕品质的影响。采集豆粕生产线上的出仓原料大豆、大豆坯片、膨化预处理大豆、去皮豆粕(DSBM)以及常规豆粕(SBM),测定各样品的常规成分、蛋白质氧化相关指标、氨基酸含量以及脲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出仓原料大豆相比,大豆坯片和膨化预处理大豆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降低,粗灰分升高,DSBM和SBM中粗脂肪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升高,其中DSBM中粗蛋白最高。(2)与出仓原料大豆相比,膨化预处理大豆和大豆坯片中羰基含量显着升高(P<0.05),大豆坯片、膨化预处理大豆和DSBM中游离氨基含量显着降低(P<0.05),膨化预处理大豆、DSBM和SBM中总巯基含量显着降低(P<0.05)。(3)与出仓原料大豆相比,大豆坯片、膨化预处理大豆、DSBM、SBM中氨基酸含量逐渐升高。(4)在豆粕生产过程中,经挤压膨化、湿粕脱溶等工序后的膨化预处理大豆、DSBM和SBM中脲酶活性逐渐降低。试验二: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储存环境及时间对豆粕品质的影响。将新鲜豆粕分别在20℃恒温下储存0(CON)、10、20、30 d;在春季室温下(15-30℃)储存0(CON)、15、30 d;在夏季室温下(30-40℃)储存 0(CON)、3、6、9、12、18、30d,测定豆粕的常规成分、蛋白质品质指标、体外消化率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豆粕在三种条件下储存后常规成分均无显着变化(P>0.05)。(2)与新鲜豆粕相比,20℃、春季和夏季条件下储存的豆粕,随储存时间延长,蛋白质羰基含量呈线性升高(Linear,P<0.05),总巯基和游离巯基含量呈线性降低(Linear,P<0.05);与CON相比,20℃、春季和夏季储存显着升高了豆粕的羰基含量(P<0.05),显着降低了总巯基和游离巯基含量(P<0.05),三种储存条件下,夏季豆粕氧化更剧烈。(3)与CON组相比,春季储存和夏季储存后豆粕蛋白质溶解度和粗蛋白消化率显着降低(P<0.05),夏季储存后豆粕干物质消化率显着降低(P<0.05),随储存时间延长,蛋白质溶解度、粗蛋白消化率和干物质消化率呈线性降低(Linear,P<0.05)。(4)随夏季储存时间延长,豆粕中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含量呈线性降低(Linear,P<0.05)。试验三:本试验旨在探讨蛋白质氧化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蛋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姜黄素的缓解作用。选取384只280日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蛋鸡。第一组为对照组(CON),饲喂由-20℃储存30 d的豆粕配制的日粮;第二组饲喂由100℃加热8 h热处理豆粕配制的试验日粮(HSBM);第三组饲喂由春季储存30 d的豆粕配制的试验日粮(SSBM);第四组在第三组基础上添加150 mg/kg姜黄素(Curcumin,CUR)。预饲期为9d,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HSBM组蛋鸡产蛋率显着降低(P<0.05),SSBM组蛋鸡产蛋率一定程度上下降(P>0.05),且豆粕加热处理对产蛋率的负面影响比储存更严重;与SSBM组相比,CUR组蛋鸡产蛋率显着提高(P<0.05),料蛋比显着降低(P<0.05)。(2)与CON组相比,HSBM组和SSBM组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显着降低(P<0.05),尿素氮(UN)含量显着升高(P<0.05),且上述两试验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与SSBM组相比,CUR组TP显着升高,UN显着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SSBM组蛋鸡第20 d鸡蛋哈夫单位、HSBM组和SSBM组第40 d鸡蛋蛋白高度、哈夫单位显着降低(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CUR组第20 d、40d鸡蛋哈夫单位和蛋白高度显着高于SSBM组,蛋黄颜色和蛋黄b值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5)。(4)与CON组相比,HSBM组和SSBM组蛋鸡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总巯基含量,肝脏中GSH-Px活力和第20 d蛋黄T-SOD活力显着降低(P<0.05),血清、肝脏中羰基含量和第20 d、40 d蛋黄丙二醛(MDA)含量显着升高(P<0.05),HSBM组和SSBM组中以上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且HSBM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较CON组显着降低(P<0.05)。与SSBM组相比,姜黄素显着提高蛋鸡血清、肝脏中T-SOD活力、GSH-Px活力、总巯基含量(P<0.05),显着降低血清、肝脏中羰基含量、第20、40 d蛋黄MDA含量(P<0.05)。(5)与CON组相比,HSBM组和SSBM组蛋鸡肝脏中NQO1的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与SSBM组相比,CUR组蛋鸡肝脏中Nrf2和NQO1的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6)储存豆粕和加热豆粕对蛋鸡产生的负面作用相似。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1)豆粕在加工过程中蛋白质氧化指标发生变化。加工工艺能够钝化豆粕中部分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品质。(2)在20℃、春季室温和夏季室温储存环境下豆粕品质均发生变化,其中夏季储存影响最大,其次是春季和20℃储存。(3)储存和加热导致蛋白质氧化的豆粕均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蛋品质和抗氧化功能造成显着负面影响,且两种处理对蛋鸡的负面作用相似。日粮添加150 mg/kg姜黄素可有效缓解储存豆粕及加热豆粕对蛋鸡造成负面影响。
李连连[6](2018)在《春季蛋鸡饲养管理措施》文中指出春季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强化春季蛋鸡饲养管理对提高蛋鸡体质,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增加养鸡经济收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春季做好蛋鸡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1做好免疫接种与疾病防控春季温度开始回暖,有害病原微生物伴随着气温的升高大量繁殖,昼夜温差较大,同时蛋鸡处于产蛋期时体能消耗大,蛋鸡体质抗病力降低,极易感染病菌。因此春季蛋鸡做好疫苗接种与基本的防控工作是春季蛋鸡饲养管理工作的重
廉明霄[7](2017)在《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文中认为春季是蛋鸡产蛋的最佳季节,但是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稍不注意就会影响蛋鸡产蛋率,因此,养殖户要特别注意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
卢开红[8](2013)在《蛋鸡四季高产饲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多数地区一年气温变化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万物复苏;夏季高温炎热,酷暑难耐;秋季气温下降,空气凉爽;冬季天寒地冻,寒冷刺骨。尽管专门化的产蛋鸡大多数规模生产都是舍内笼养,但鸡舍内小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舍内空气温度、湿度、光照随着舍外空气温度、湿
吴鹏威[9](2013)在《半开放式鸡舍不同季节环境参数变化规律及其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半开放式鸡舍环境质量变化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测定了辛集新绿公司马庄养殖基地的一栋半开放式鸡舍,该鸡舍鸡舍高度(舍内梁下)为3m,舍内净跨度为8m,舍内长度为28m,人字型彩钢板屋顶,存栏2490只。利用环境检测仪对该鸡舍纵向(鸡舍进风口、中间、出风口)和垂直方向(鸡笼上层、中层、下层)的温度、湿度、风速、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等指标进行了长期动态监测,并且对舍内鸡群的采食量、产蛋率、蛋重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春季,舍内外温差为2.4℃,湿度差为4.5%。鸡舍出风口的温度比中间位置的温度高0.3℃,比进风口位置的温度高1.4℃,上层鸡笼比下层鸡笼平均温度高2.3℃,中层比下层鸡笼温度高1.2℃;湿度则是中间位置为46.4%,分别比进风口和出风口高3.2%和2.5%,下层鸡笼的湿度为46.2%,分别比中层和上层鸡笼高5.1%和9.3%;进风口二氧化碳浓度为1483mg/m3,比中间和出风口分别低40mg/m3和86mg/m3;光照中间的最高为40lx,分别比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光照度高22lx和15lx;风速在出风口位置基本处于无风状态,进风口的平均风速为0.03m/s,中间的平均风速为0.04m/s;舍内氨气的平均浓度为4.3mg/m3;温度与湿度呈二次回归关系(P<0.01,R2=0.918)拟合方程为:y=-22.338+9.337x-0.297x2。中间的平均采食量小于进、出风口的平均采食量,差异显着(P﹤0.05),上层采食量极显着低于中、下层的采食量(P﹤0.01),下层的蛋重显着高于上、中层的蛋重(P﹤0.05)。2.夏季,舍内外温差为1.9℃,湿度差为6.5%。鸡舍进风口、中间、出风口三个位置的温度均达到了30℃以上,其中进风口最高达到了31.5℃,上层和中层鸡笼温度高于下层,达30℃以上;进风口的相对湿度为64.1%,比中间和出风口的相对湿度分别低4.6%和6.3%,下层鸡笼的相对湿度较大为78.6%,比中层和上层鸡笼的相对湿度分别高11.9%和20.7%;进风口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低为1393mg/m3,比中间和出风口分别低165mg/m3和42mg/m3;夏季中间和出风口的平均光照都在40lx以上,进风口的光照强度只有13lx,进风口和中间的风速大于出风口的风速,均能达到0.1m/s以上;夏季舍内氨气平均浓度较低为3mg/m3;温度与湿度呈二次回归关系(P<0.01,R2=0.876)拟合方程为:y=-417.270+35.796x-0.656x2,温度与风速呈二次回归关系(P<0.01, R2=0.881)拟合方程为:y=-3.999+0.255x-0.004x2。中间的采食量显着低于进、出风口的采食量(P﹤0.05),出风口的产蛋率显着高于进风口和中间的产蛋率(P﹤0.05)。3.秋季,舍内外温差为2℃,湿度差为1.3%。进风口的平均温度为19.8℃,比中间和出风口分别高0.4℃和1℃,鸡笼上层温度为19.2℃,比中层和下层分别高1.2℃和2.9℃;出风口的相对湿度最大为54.5%,比进风口和中间的相对湿度分别高4.4%和3.3%,下层的相对湿度为50.5%,比中层和上层的相对湿度分别高9%和18.7%;进风口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低为1504mg/m3,比中间和出风口的二氧化碳浓度分别低266mg/m3和534mg/m3;中间位置的平均光照强度最大为22lx,比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光照强度分别高8.3lx和3.6lx;中间的平均风速为0.07m/s,进风口的平均风速为0.05m/s,出风口的平均风速仅为0.01m/s;舍内平均氨气浓度为3.6mg/m3;温度与湿度呈二次回归关系(P<0.01,R2=0.903)拟合方程为:y=-90.756+17.742x-0.530x2,温度与二氧化碳浓度呈二次回归关系(P<0.01,R2=0.824)拟合方程为:y=2584.503-46.003x+0.202x2。出风口采食量显着高于进风口的采食量(P﹤0.05),极显着高于中间采食量(P﹤0.01),进风口蛋重显着高于中间蛋重(P﹤0.05),中间的产蛋率显着低于出风口的产蛋率(P﹤0.05)。4.冬季,舍内外温差为12.6℃,湿度差为5.4%。中间位置平均温度为12.5℃,比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平均温度分别高1.6℃和1.5℃,上层鸡笼比下层鸡笼平均温度高4.5℃,比中层平均温度高1.9℃;中间位置的相对湿度为52.7%,比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相对湿度分别高13.6%和9.2%,中层的相对湿度为47.2%,比上层和下层的相对湿度分别高0.6%和1.6%;冬季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进风口的二氧化碳浓度为2764mg/m3,中间二氧化碳浓度为2811mg/m3,出风口二氧化碳浓度为2901mg/m3;中间光照强度较大为58.3lx,比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光照强度分别大31.9lx和35.6lx;风速在进风口、中间和出风口三个位置的平均风速均在0.02m/s以下;舍内氨气的平均浓度为6mg/m3。下层采食量和平均蛋重均显着高于上、中层的采食量和蛋重(P﹤0.05)。5.半开放式鸡舍舍内环境在纵向和垂直方向上因季节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差异,导致舍内不同位置的鸡群的生产性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鸡舍鸡群的均匀度不理想。从半开放式鸡舍整体环境参数来看,在冬季舍内最低平均温度能维持在8℃以上,氨气浓度相对较高,但在规定范围内,能够保证鸡群的生产性能不受影响,在夏季舍内的平均温度较高,舍内没有很好的降温措施来降低鸡群的热应激,因此夏季鸡群的生产性能有所降低,而在春秋季节,舍内湿度较低,其它环境因素均在蛋鸡适宜生产的范围内,鸡群的生产性能不受影响。
刘格非,党铁英,韩继春[10](2012)在《东北地区产蛋鸡的季节管理》文中指出东北地区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在蛋鸡的产蛋期间,特别是产蛋高峰期,如果管理不能随季节性的变化而做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不仅会导致产蛋率的下降而且还会导致疫病的发生。因此,在东北地区,家禽的饲养管理应随季节变化及时作相应的调整。1春季蛋鸡的管理东北的春季虽然气温开始回升,但是天气还很寒冷,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尤其是经常出现的"倒春寒"现象,非常容易造成鸡群产蛋率的不稳定,因此应做好如下工作。
二、春季蛋鸡的饲料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季蛋鸡的饲料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蛋鸡饲养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蛋鸡的生理特点 |
2 育雏期饲养管理要点 |
2.1 清扫和消毒 |
2.2 育雏室环境清洁 |
2.3 接种疫苗 |
2.4 合适光照时间 |
2.5 调整分群和饲喂 |
2.6 鸡舍通风 |
2.7 断喙 |
3 育成期管理要点 |
3.1 转群交接 |
3.2 控制营养摄入 |
3.3 加强环境管理 |
4 产蛋期管理要点 |
4.1 初产期 |
4.2 产蛋高峰期 |
4.3 产蛋后期 |
5 饲养注意事项 |
6 结论 |
(2)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与营养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环境的管理 |
2 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 |
3 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
4 重点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
(3)蛋鸡春季饲养管理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温度与通风 |
2 湿度 |
3 光照 |
4 日粮 |
4.1 能量饲料方面 |
4.2 蛋白质饲料方面 |
4.3 矿物质饲料方面 |
4.4 维生素饲料方面 |
5 饮水 |
6 卫生防疫 |
7 疾病防治 |
7.1防 |
7.2治 |
7.3 产蛋期常见病 |
8 后备鸡群 |
9 日常管理 |
9.1 防应激 |
9.2 开产前期 |
9.3 产蛋后期 |
1 0 小结 |
(4)我国鸡蛋价格波动及传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 |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5.1 关于鸡蛋价格波动特征的研究 |
1.5.2 关于鸡蛋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 |
1.5.3 关于鸡蛋价格传导的研究 |
1.5.4 关于鸡蛋价格调控政策的研究 |
1.5.5 简要述评 |
2 鸡蛋价格波动的相关基本理论 |
2.1 鸡蛋价格波动的相关概念 |
2.1.1 鸡蛋价格 |
2.1.2 鸡蛋价格波动与测量 |
2.2 一般价格波动理论 |
2.2.1 马克思价格波动理论 |
2.2.2 西方经济学的价格波动理论 |
2.3 农产品价格波动理论 |
2.3.1 蛛网理论与农产品价格波动 |
2.3.2 农产品价格运动周期理论 |
2.4 价格传导理论 |
3 我国鸡蛋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
3.1 年际价格波动特征 |
3.2 年内月度价格波动特征 |
3.2.1 月度价格波动特征 |
3.2.2 月度内价格波动区间 |
3.3 我国鸡蛋价格的周期波动特征分析 |
3.3.1 鸡蛋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
3.3.2 鸡蛋价格的季节性波动 |
3.4 基于蛛网理论的鸡蛋价格波动特征 |
4 我国鸡蛋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
4.1 我国鸡蛋供求发展状况 |
4.1.1 我国鸡蛋供给状况分析 |
4.1.2 我国鸡蛋需求状况分析 |
4.2 影响我国鸡蛋价格波动因素分析 |
4.2.1 生产成本 |
4.2.2 居民的收入水平 |
4.2.3 替代品价格 |
4.2.4 动物疫情 |
4.2.5 价格预期 |
4.2.6 信息的不对称性 |
4.2.7 政府干预 |
4.2.8 通胀与通缩 |
4.2.9 进出口 |
4.3 影响鸡蛋价格波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
4.3.1 指标选取与模型选择 |
4.3.2 数据分析 |
4.3.3 研究结论 |
5 我国鸡蛋价格的传导机制研究 |
5.1 鸡蛋生产成本与零售价格的传导关系 |
5.1.1 数据来源及方法说明 |
5.1.2 实证分析 |
5.1.3 研究结论 |
5.2 我国省际间鸡蛋价格波动的同步性测定 |
5.2.1 数据来源及方法说明 |
5.2.2 实证分析 |
5.2.3 研究结论 |
5.3 我国省际鸡蛋价格波动传导关系研究 |
5.3.1 数据来源及方法说明 |
5.3.2 实证分析 |
5.3.3 研究结论 |
6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加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高鸡蛋生产经营者信息分析能力 |
6.2.2 提高鸡蛋生产经营者组织化程度,增强应对市场能力 |
6.2.3 加强蛋鸡养殖疫情的防控,减轻疫情对鸡蛋价格的冲击 |
6.2.4 完善调控措施,平抑鸡蛋价格异常波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5)加工及储存对豆粕蛋白质氧化与蛋鸡的影响以及姜黄素缓解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部分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豆粕生产工艺及储存现状 |
2 豆粕品质评价及应用 |
3 姜黄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
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豆粕加工工艺对豆粕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二 不同储存条件对豆粕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三 蛋白质氧化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姜黄素的缓解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春季蛋鸡饲养管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做好免疫接种与疾病防控 |
2 重点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
3 供给均衡的营养 |
4 减少不良应激带来的危害 |
5 强化蛋鸡饲养内外环境管理 |
(7)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保证鸡舍干净卫生, 加强消毒 |
2 为鸡群提供舒适的环境 |
3 合理的通风换气 |
4 控制光照 |
5 疾病预防 |
6 减少应激因素 |
7 观察并记录鸡群情况 |
8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
9 合理调整饲料营养水平 |
(8)蛋鸡四季高产饲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春季蛋鸡高产饲养技术要点 |
(一) 调控鸡舍内环境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和良好的空气是提高蛋鸡产蛋率的重要保障。 |
(二) 搞好营养调节 |
(三) 加强日常管理 |
(四) 对初产蛋鸡优饲 |
(五) 蛋鸡同步换羽 |
(六) 加强疫病防治 |
二、蛋鸡夏季稳产高产技术措施 |
(一) 蛋鸡品种的选择 |
(二) 饲粮的调整 |
1. 采用高能量、低蛋白日粮饲喂。 |
2. 适当添加矿物质。 |
3. 增加维生素给量。 |
4.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些有抗应激作用的添加剂。 |
(三) 加强饲养管理 |
1. 降低舍内温度。 |
2. 保持舍内适宜的湿度。 |
3. 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
4. 保证充足饮水。 |
5. 采取早晚给料。 |
6. 合理光照。 |
7. 保证舍内空气流通。 |
(四) 控制疾病发生 |
1.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
2. 净道和污道分开。 |
3. 按时科学接种疫苗。 |
4. 无害化处理死鸡。 |
5. |
6. 严禁参观。 |
7. 发病原体及时诊治处理。 |
三、秋季蛋鸡高产饲养技术 |
(一) 加强鸡群营养 |
(三) 淘汰老弱母鸡 |
(三) 人工控制同步换羽 |
(四) 注意补钙 |
(五) 人工补充光照 |
(六) 加强卫生防疫 |
(七) 加强饲养管理 |
四、蛋鸡冬季高产技术 |
(一) 及时补充人工光照 |
(二) 加强保温御寒, 防止贼风侵袭 |
(三) 注意通风换气, 减少潮湿, 避免有害气体过量 |
(四) 增加饲喂次数, 提高采食量 |
(五) 适当提高日粮能量水平 |
(六) 加强疫病防治工作 |
(9)半开放式鸡舍不同季节环境参数变化规律及其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畜舍环境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半开放式鸡舍简介 |
1.3 畜舍环境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1 温度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2 湿度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3 光照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4 风速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5 有害气体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6 粉尘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1.4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时间地点与试验动物 |
2.1.2 鸡舍建筑结构及建筑参数 |
2.1.3 试验设计与日粮组成 |
2.1.4 主要仪器 |
2.2 试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 |
2.3 计算及统计方法 |
3.结果分析 |
3.1 春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3.1.1 春季舍内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3.1.2 春季舍内湿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3.1.3 春季舍内其它环境参数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3.1.4 春季温度与其它环境参数的回归分析 |
3.1.5 春季舍内环境质量变化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夏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1 夏季舍内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3.2.2 夏季舍内湿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3.2.3 夏季舍内其它环境参数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3.2.4 夏季温度与其它环境参数的回归分析 |
3.2.5 夏季舍内环境质量变化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 秋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1 秋季舍内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3.3.2 秋季舍内湿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3.3.3 秋季舍内其它环境参数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3.3.4 秋季温度与其它环境参数的回归分析 |
3.3.5 秋季舍内环境质量变化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4 冬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3.4.1 冬季舍内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3.4.2 冬季舍内湿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3.4.3 冬季舍内其它环境参数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3.4.4 冬季温度与其它环境参数的回归分析 |
3.4.5 冬季舍内环境质量变化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讨论 |
4.1 春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
4.2 夏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
4.3 秋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
4.4 冬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
4.5 半开放式鸡舍性能的分析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东北地区产蛋鸡的季节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春季蛋鸡的管理 |
1.1 强化通风 |
1.2 合理调整日粮水平 |
1.3 做好免疫防病等日常工作 |
2 夏季蛋鸡管理 |
2.1 通风增湿降温 |
2.2 调整饲料营养水平改善体况 |
2.3 加强饲养管理 |
2.4 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
3 秋季管理 |
3.1 淘汰老弱母鸡, 调整鸡群 |
3.2 人工控制饲养, 促使同步换羽 |
3.3 增加光照时间 |
3.4 增加饲料营养 |
3.5 搞好防病驱虫 |
4 冬季管理 |
4.1 做好防寒保暖通风 |
4.2 补充光照 |
4.3 强化营养 |
4.4 做好疫病防控及管理工作 |
四、春季蛋鸡的饲料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蛋鸡饲养管理[J]. 周罡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19)
- [2]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与营养需求[J]. 李晓索. 现代畜牧科技, 2021(06)
- [3]蛋鸡春季饲养管理要点[J]. 闵遥,谢秋萍,林颖,王长康,高玉云. 广东饲料, 2020(05)
- [4]我国鸡蛋价格波动及传导机制研究[D]. 堵鹤明.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5]加工及储存对豆粕蛋白质氧化与蛋鸡的影响以及姜黄素缓解作用的研究[D]. 何青芬.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春季蛋鸡饲养管理措施[J]. 李连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06)
- [7]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J]. 廉明霄.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7(03)
- [8]蛋鸡四季高产饲养技术[J]. 卢开红. 兽医导刊, 2013(S1)
- [9]半开放式鸡舍不同季节环境参数变化规律及其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D]. 吴鹏威.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10]东北地区产蛋鸡的季节管理[J]. 刘格非,党铁英,韩继春.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