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毫米波YIG频率合成器的研究

小型化毫米波YIG频率合成器的研究

一、小型化毫米波YIG频率综合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林凯[1](2021)在《一种基于锁相环的X波段低相噪多功能频率源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第五代(5G)无线通信有望在2025年代初部署。频率综合器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它可以生成激励信号,并在各种上变频和下变频方案中用作本地振荡器。频率综合器目前广泛的用于许多现代设备中,例如无线电接收器,电视,移动电话,无线电话,对讲机,无线电通信,有线电视转换器,卫星接收器和全球定位系统中,因此研究一款高性能的频率综合器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频率综合器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和关注。本论文研究内容如下:本文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初步简要的介绍了频率综合器的发展历程,说明频率源设计是现代通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电子战争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接着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年频率源设计的最新情况和所发表的文献,详细的说明频率综合器设计发展的趋势和设计工艺上的变化。介绍了频率源综合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指标,主要包括频率准确度、相位噪声、射频输出功率、频谱纯度。同时还介绍了锁相环的相关理论,说明了锁相环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的电路构成,为后续的X波段低相噪多功能频率源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本文实现了X波段低相噪多功能频率源的设计方案和电路。为方便设计,从该电路的主要性能参数设计目标出发,按照电路的工作频段和功能,将整个模块分为锁相环电路、参考频率电路、混频器电路、中频电路以及供电控制电路五个部分。第三章将先介绍总体电路设计,再分为五个小结对这五个电路进行介绍。然后对于X波段低相噪多功能频率源测试的相关信息详细给出了测试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主要的测试项目为f0信号的频率准确度、相位噪声以及杂散抑制度,同时还测试了f0±75k Hz信号的频率准确度。尽管主要的测试项均满足指标要求,但要看到在相位噪声、杂散抑制度等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最后对本论文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总结说明,概述了本文课题的设计方式、实现步骤以及元件的选择与设计标准。然后阐述了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包括锁相环电路的供电、输出信号的杂散抑制、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为针对本课题设计中几个主要的不足点进行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逐条落实,继续努力以提高该模块的性能指标。

白润雪[2](2020)在《3~45GHz宽带微波毫米波频率源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与信息传递相关连的各种微波系统和毫米波系统都离不开频率源的存在,这类系统可实现的功能与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频率源性能的好坏及所选技术方案的优劣。现代雷达、移动通信、制导武器、电子对抗等领域的发展和现代电子战争地位的提升使得频率源需满足的要求不断提高,研制出具备低相噪、低杂散、宽频带等性能的频率源成为主要研究趋势之一。基于频率源在现代电子系统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军用和民用多个领域中应用的广泛性,本文研究设计了一款345GHz频段的宽带微波毫米波频率源。本文针对现代频率合成技术的几种基本合成方式的电路结构、实现原理以及性能方面的特点进行阐述,这为频率源实现方案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在系统设计中想统一实现多个指标的改善是设计的重难点,为了达成本文所研制宽带频率源的输出功率、杂散抑制和相位噪声一系列指标要求,综合考虑对比了多种频率合成方案的利弊,最终提出的设计方案是由宽带锁相环芯片产生微波宽带信号之后,进一步经过分段倍频滤波放大电路,由此实现全频段的覆盖。硬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的思想,主要分为311.25GHz频段的微波宽带频率源部分、11.522.5GHz二倍频滤波放大部分、2345GHz二倍频滤波放大部分、系统供电模块,最终通过控制模块对一系列开关芯片的电平控制完成通道切换,实现各频段信号的射频输出。各单元模块的前期工作包括关键器件的选型、选频滤波方案的确定与频段规划、滤波器的仿真设计,同时针对指标做了实验验证与理论分析,后期工作主要是各模块电路和腔体的版图设计、加工实现以及电路的调试与测试。在各单元模块完成测试过程后,将模块级联进行系统的调试与测试。最终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本频率源所实现的345GHz频率范围内频率步进为500MHz的输出信号,其杂散抑制优于35dBc,相位噪声在345GHz内可达到-90dBc/Hz@10kHz,输出功率在345GHz内达到1723dBm。总体来讲,该频率源所实现的大部分指标基本符合预期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王翔[3](2020)在《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研究及其5G通信系统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数据传输需求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越发无法满足人们对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大的用户连接数以及更低时延的需求。目前,为了满足用户更好的体验和社会发展的需要,5G通信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吸引着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与上一代(4G LTE)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通信技术提出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更高的频率利用率,更低的空口时延以及更庞大的系统容量和连接数的要求。本文重点研究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SIW)滤波器、如四分之一模、八分之一模、十六分之一模SIW滤波器,并应用于高集成度多功能器件、低相位噪声振荡器,以及5G通信系统的射频收发前端研制中,实现了良好的性能。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结构的八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EMSIW)带通滤波器。系统的分析EMSIW谐振器的电磁特性、馈电方式和品质因数,采用两阶电耦合和两阶磁耦合研制了多种结构的EMSIW带通滤波器,能够产生各种不同的频率响应特性并在带外产生传输零点,相比传统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的尺寸减小了87.5%;为了拓展更高阶数的EMSIW滤波器设计,在二阶磁耦合带通滤波器的基础上,通过在两个腔体表面刻蚀共面波导(CPW)结构,研制了CPW加载技术的三阶EMSIW带通滤波器,产生了一个额外传输极点和一个传输零点,提高了选择性,拓宽了带宽;结合源负载耦合技术,研制了EMSIW与四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QMSIW)组合设计混合式带通滤波器,不仅减小了电路尺寸,同时在带外产生多个传输零点;结合多层板技术,研制了四阶紧凑型EMSIW带通滤波器,分别具有切比雪夫响应和准椭圆函数响应,滤波器的尺寸相比传统的SIW滤波器减少了93.75%。该研究可应用于微波通信系统前端模块小型化,高集成的电路设计。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核心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和国际会议Proceeding of 2019 International Wireless Symposium(IWS)上发表。(2)提出了加载金属化单/双通孔和表面刻蚀槽线结构的四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QMSIW)圆形腔带通滤波器。在QMSIW圆形腔靠近圆心处加载一个金属化通孔可以将基模(TM10/TM01)谐振频率扰动到两个高次模(TM20/TM02,TM12/TM21)谐振频率处,实现三模QMSIW带通滤波器响应。在靠近圆弧处加载另外一个金属化通孔将更高次杂散模频率扰动到较高的阻带处;在传统的QMSIW圆形腔的表面刻蚀“C”形/“E”形槽线实现三模QMSIW带通滤波器响应,“C”形槽线能够在高次模频率附近额外提供一个传输零点和传输极点,而“E”形槽线能够在高次模频率附近额外提供两个传输零点和一个传输极点。以此为基础,研制了金属化双通孔扰动的QMSIW滤波功分器,以及单个金属化通孔扰动的“E”形槽线结构QMSIW带通滤波器。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核心期刊Electronics Letter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F and Microwave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上发表。(3)提出了屏蔽式结构的SIW滤波功分器,提高SIW腔体的品质因数,降低了辐射损耗,具有可拓展性,结合屏蔽式SIW谐振器模式结构的分析,设计了屏蔽式纯半模、纯四分之一模以及半模/四分之一模混合式的滤波功分器,实现了小型化和多功能的特性。此外,提出了基于QMSIW的同相和反相滤波功分器,同相滤波功分器采用单层电路结构,利用角馈输入和边馈输出的方式实现二阶滤波功分特性。反相滤波功分器采用双层电路结构,通过顶层和底层馈电输出,实现180°的相位差,该滤波特性是通过角馈输入输出的方式实现。以上滤波功分器可应用于微波通信系统前端模块中小型化和高集成的电路设计。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核心期刊IEEE Access和国际会议Proceeding of 2018 International Wireless Symposium(IWS)上发表。(4)提出了十六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SMSIW)谐振腔反馈式振荡器,采用SMSIW谐振腔结合多层电路板集成工艺研制四阶准椭圆函数滤波器,作为反馈式振荡器的谐振回路,在谐振频率左右两侧近端分别产生了一个传输零点,有利于提高谐振频率附近的群延时特性,改善相位噪声的性能,而且SMSIW谐振器比传统的SIW谐振器尺寸减小96.875%。此外,采用平衡式滤波器作为振荡器的谐振单元,研制了X波段反馈型推推式振荡器,其差模响应和共模响应可增强偶次模信号而抑制奇次模信号,既拓宽了反馈型推推式振荡器频率范围,又获得良好的相位噪声性能。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核心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F and Microwave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上发表。(5)提出了K波段双模空气腔基片集成波导(AFSIW)谐振器的反馈式振荡器。AFSIW双模谐振器将中间填充的介质去除,上下表面通过镀银的金属结构件压合,形成空气填充的SIW腔体结构,获得较高的品质因数和较低的损耗,提升了反馈式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性能。并基于AFSIW技术研制了38~39GHz宽带高效发信机,分别设计了两阶和四阶AFSIW结构的双模带通滤波器,增强了对本振和其他杂散频率信号的抑制,降低发射链路中损耗,同时结合包络追踪(ET)和数字预失真(DPD)技术,提高了发信机效率和线性度。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会议2019 Asia-Pacific Microwave Conference(APMC)上发表,并投稿国际核心期刊IEEE Access。

周永升[4](2020)在《应用于5G通信系统的毫米波频率综合器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毫米波的使用是促使未来5G通信系统成为现实的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之一,这使得毫米波芯片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门。而频率综合器作为射频前端的核心电路,其性能对5G通信系统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毫米波频段,系统对相位噪声要求的不断提高与频率综合器噪声性能的恶化成为不可避免的矛盾,这一点,在射频接收机中尤其明显。本文对毫米波频率综合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毫米波频率综合器的主流电路结构,然后从模块到系统对基于锁相环结构的频率综合器进行了研究,在MATLAB下完成了系统建模和仿真,确定了锁相环的环路参数。接下来,本文设计了基于锁相环结构的频率综合器的各个电路模块,包括:一款具有超低相位噪声的压控振荡器。该压控振荡器采用双负阻结构,从顶部给谐振腔提供电流偏置,避免了衬偏效应导致的相位噪声恶化,同时提高了波形的对称性,器件全部采用DNW型,能够有效地降低衬底耦合噪声,此外还设计了高Q值的电感并进行了电磁仿真。最终的压控振荡器后仿结果调谐范围能覆盖24.75GHz~27.5GHz,在整个调谐范围相噪小于-103d Bc/Hz@1MHz,-123d Bc/Hz@10MHz,该电路使用2.7V和1.2V两种电压供电,功耗约为10.0m W。一款基于RS触发器的鉴频鉴相器和具有高精度的电荷泵。其中鉴频鉴相器通过添加传输门减小了差分开关控制信号的交叠,通过添加可控延迟模块消除了鉴相死区;电荷泵采用转向电荷泵结构,设计了互补开关以减小时钟馈通,应用共源共栅结构和运放钳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电流源的输出阻抗,降低了电流的失配。鉴频鉴相器和电荷泵联合后仿真结果显示,电荷泵直流失配小于0.2‰,在10k Hz处的电流噪声约-222d BA,100k Hz处的电流噪声约-230d BA,1MHz处的电流噪声约-224d BA。一款能够实现495~550分频比的低功耗分频器,其中包括4/5预分频器,16/17预分频器,以及两个可编程计数器。4/5预分频器采用CML结构,通过对制约CML锁存器速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优化参数和电路结构,提高了预分频器的工作频率,并在锁存器中嵌入NAND门,在降低电路功耗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预分频器的工作频率。16/17预分频器电路中除4/5预分频器外,均采用差分传输门寄存器实现,大大地降低了分频器的功耗。可编程计数器A通过额外增加一个D触发器,将关键路径延迟从一个时钟周期扩展为三个时钟周期,使计数器的工作频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可编程计数器B则通过使用时钟下降沿计数的方式,解决了该计数器不能计数1的问题。分频器后仿结果显示,预分频器分频范围覆盖24.75GHz~27.5GHz,预分频器噪声为为-152d Bc/Hz@1MHz、-157d Bc/Hz@10MHz,双模分频器能够实现495~550的分频比,总体功耗约17.4m W。最后基于SMIC 55工艺,独立完成了频率综合所有电路和版图的设计,包括压控振荡器,鉴频鉴相器、分频器、电荷泵、环路滤波器及其他电路模块,最终的芯片面积为1.05mm*0.6mm。经过后仿真,得到其功耗约33m W,锁定时间小于4μs,经过噪声拟合,最终得到的相位噪声约为-103d Bc/Hz@500k Hz,-105.9d Bc/Hz@1MHz,-123d Bc/Hz@10MHz,能够满足5G通信系统应用。

冯欢[5](2020)在《可快速调频的高稳定度频率合成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波检测具有不易受环境影响、频带宽、穿透能力强和抗低频干扰等优点,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频率源作为微波检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微波检测系统的质量高低。随着微波检测系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检测精度等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频率源的频率分辨率、频率调节速率与频率稳定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频率分辨率、频率调节速率和频率稳定度三项性能指标难以兼顾的问题,展开了可快速调频的高稳定度频率合成技术研究,制定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驱动锁相环的技术方案。在制定的技术方案基础上,通过对频率调节速率与频率稳定度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实现了可快速调频的高稳定度频率源,并完成了实验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可快速调频的高稳定度频率合成方案研究。针对高频率分辨率、高频率调节速率与高稳定度频率源的研究目标,对各种类型的频率源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出同时满足频率分辨率、频率调节速率和频率稳定度三项性能指标的频率源,并制定了具体频率合成方案。2)高动态性能频率合成技术研究。频率源的动态性能是指频率调节速率,高动态性能频率源即能够实现快速频率调节。本文以系统输出信号的正弦频率调制速率来表征系统的频率调节速率,分析了锁相环对正弦频率调制信号的跟踪性能,进行了锁相环稳态跟踪误差分析、锁相环跟踪稳态极限、不同环路滤波器类型的锁相环稳态误差分析及频率调节速率的极限估计。最终得到频率调节速率主要受输出峰值频率偏移、环路滤波器类型和鉴相器类型影响的结论,确定了跟踪性能最优的环路滤波器类型与锁定范围最宽的鉴相器类型。3)高稳定度频率合成技术研究。该部分对系统输出频率信号的频率稳定度进行了理论分析,找出了影响相位噪声与杂散的因素,得出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输出杂散取决于归一化频率、锁相环的相位噪声性能主要取决于环路带宽和阻尼系数的结论。最终根据结论,确定了参考频率基准生成方案、找到了 DDS频谱纯度的改善方法与锁相环相位噪声的抑制方法。上述研究内容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实验样机进行性能测试来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达到很高的频率分辨率,具有快速频率调节能力并且具有高频率稳定度。

刘洋[6](2020)在《非线性目标探测器发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得益于MMIC、HMIC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芯片制程不断提升进化,小型化成为电子设备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这一趋势一方面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为某些领域的科研学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研究手段,但另一方面也为安检、保密等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受非线性目标的谐波再辐射特性影响,当非屏蔽非线性目标受外界电磁波照射时,其散射波中包含谐波分量,而相同条件下的线性目标则只会散射出与入射波频率相同的基波分量。非线性目标探测器正是以此特性为基础,实现对包含各类非屏蔽非线性器件的高抗干扰探测。本文从非线性目标探测器的实际应用领域着手,介绍了其大致分类与发展趋势,展示了对其展开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而,对非线性目标与非线性探测器的基本特性方程进行推导,结合几类典型的发射机架构与对应的性能指标,确定了本次设计的非线性目标探测器发射模块的指标与设计方案。具体设计方案包含了无源器件设计选型、有源器件设计选型以及发射机电路PCB设计与实现三大部分。在无源部分的设计中,依次对微带收发天线、微带低通滤波器、低温共烧陶瓷低通滤波器、固定值衰减器以及陶瓷电容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分析、设计或选型;有源部分的设计则依次对频率源、射频驱动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与压控衰减器进行了分析与选型;PCB设计则依据射频PCB绘制规则进行,尽可能满足信号完整性与EMC要求。发射模块整体设计完成后,依次进行了发射机电路单独调试与发射机电路在探测系统整机中实际工作性能的综合测试。结果显示本次设计的发射模块在系统中工作状态良好,各频点信号输出功率均大于40.3dBm,二次三次谐波抑制度均分别大于112.4dBc、106.3dBc,10KHz相位噪声均小于-79.9dBc/Hz,鉴相泄露杂散抑制均大于64.5dBc,性能基本满足预期设计指标。最后,提出若干设计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与解决方法,并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设计中可进一步改进的不足之处。

吴瑞南[7](2019)在《Ka频段通用宽带地检射频收发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微波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卫星通信传统频率资源的逐步饱和,开发Ka频段卫星通信的时机与技术基础已经成熟。因此各国对Ka频段通信产品的需求与研发力度不断提升,这就对Ka频段地面检测设备提出更多的需求与更高的要求。射频收发系统是通信检测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指标直接决定整个检测设备的性能。本文以标准化、高性能为目标,基于微组装工艺,完成对Ka频带通用宽带地检射频收发系统的研制。本文首先针对射频测试设备与宽带高性能Ka频段收发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并对其做出总结性介绍。以此为基础提出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的检测设备收发系统技术指标。通过对比几种常用方案,优选出性能最佳的“超外差”作为系统变频架构,选定一中频为3030MHz,基带中频为70MHz,对射频宽带进行频率划分,并根据系统指标要求分别对收发系统进行详细地设计与仿真。该收发系统能够满足绝大多数Ka频段卫星通信产品的检测需求,且能兼容于同标准的S-、C-、X-频段地检系统。其次,本文对收发系统有源芯片进行调研选型,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减少对国外芯片的依赖,实现国产化。同时本文对系统中关键性的无源器件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无源滤波器的小型化、分支线定耦高阻线的实现与宽带匹配结构设计。对于射频滤波器,分别设计出带内插损低于3dB,近端杂散抑制高于40dBc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与平行耦合线滤波器,在此基础上通过半模基片集成波导技术与交指线结构分别对两者进行小型化。对于中频滤波器,设计出基于缺陷地技术,采用SRR结构,一中频处插损<2dB,二次谐波抑制度>35dBc的低通滤波器。对于Ka频段分支线定向耦合器,采用DGS技术解决分支线阻抗过高、工艺难实现的缺陷。对于宽带过渡结构,采用短节变阻线结构,在有限面积内完成Rogers5880微带与陶瓷薄膜介质之间的阻抗变换。最后,根据通用标准尺寸与系统设计方案对信号链路、电源控制电路及腔体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其单模块尺寸为147*87*14mm3。其中射频链路结构采用加载载片的方法实现器件的便携式拆装。最终加工实物,并对整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收发系统实现4GHz宽带覆盖,谐杂波抑制>90dBc,发射系统输出动态范围-50~10dBm,1dB压缩点>14dBm,输出平坦度<±0.5dB;接收系统接收动态范围覆盖-60~30dBm,最大增益>60dB,噪声系数<12dB。

卢宇[8](2019)在《2440GHz SiGe BiCMOS宽带二分频器的设计》文中指出毫米波分频器作为毫米波频率综合器中的关键模块之一,通常置于压控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VCO)的后端。该模块一方面对VCO的输出信号进行分频处理,另一方面将分频信号送入鉴频鉴相器的一端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而在一般的基于锁相环系统的毫米波频率综合器中,由于可编程分频器的工作速度受到限制,通常的解决办法是使用固定分频比分频器对VCO的输出信号进行降频,使可编程分频器能够正常工作。本文基于0.13μm SiGe BiCMOS工艺设计工作频率覆盖2440GHz的二分频器,该二分频器要求达到低相位噪声、低功耗、高灵敏度的特性,同时能够适应较宽的温度变化。本文首先采用再生式分频器方案,并结合宽带匹配以及输出缓冲放大器来提高电路性能;为进一步拓展工作频率上限,文中使用跨阻放大器(Trans-Impedance Amplifier,TIA)作为核心电路负载代替原来的纯电阻负载。然后,本文完成了再生式二分频器的前仿真、版图设计、后仿真以及电磁场仿真。最终,电磁场仿真结果表明:在tt工艺角、-55125℃仿真条件下,电路3.3V供电,当输入信号为0dBm的正弦波时该二分频器的工作频率范围是2232GHz,工作电流约为42.43mA。为拓宽分频范围以及降低电路的功耗,本文改用一种注入锁定二分频器。该电路结构简单,核心部分的器件数量较再生式二分频器减少很多。电磁场仿真结果表明:在tt工艺角、-55125℃仿真条件下,电路3.3V供电,当输入信号为0dBm的正弦波时该二分频器的工作频率范围是1275GHz;当输入信号为40GHz时最大相位噪声约为-118dBc/Hz@1kHz及-143dBc/Hz@1MHz;工作电流约为17.9mA;芯片面积约为560×645μm2。因此,该注入锁定结构的二分频器在分频范围和功耗上均优于再生式分频器结构,且其他各项性能均能满足设计指标。本文设计的注入锁定二分频器可应用于毫米波频率源芯片中。

肖康[9](2019)在《基于光电振荡器的射频信号接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现代微波射频信号的感知、接收和处理要求接收系统具有高分辨率、抗电磁干扰和大带宽等性能,以应对高密集度和复杂度的电磁环境。传统基于电子学的射频信号感知和接收系统面临着带宽窄、高频高损、频响不平坦和电磁干扰严重等诸多电子瓶颈,越来越难以满足高频宽带信号接收的需求。凭借光域中射频大带宽、抗电磁干扰以及光子射频精细控制和处理等优势,微波光子技术克服了高频大宽带模拟信号处理的电子瓶颈,开辟了射频信号的产生、传输与处理的全新解决思路。光电振荡器(OEO,optoelectronicoscillator)采用低损、大延时的光电反馈结构,实现了高品质因数的闭环回路,用于产生高频谱纯度、低相噪的振荡信号,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本振源。因此,结合OEO进行光子射频信号的感知和接收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首先总结了 OEO的理论模型和相噪特性,简单介绍了两种基于OEO的光子射频接收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然后探究了耦合型光电振荡器(COEO)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射频信号选通放大方法,接着利用光电耦合滤波器优化了 COEO的超模噪声并提出了一种基于COEO的光子射频接收方案。最后提出了几种基于OEO的光子外差接收机以及镜频抑制接收机方案,并进行了原理分析和实验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光纤激光器主动谐波锁模机制,研究了 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微弱信号选通放大方法,就系统的射频增益、单通道Q值以及动态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实验验证。2.为了优化COEO相噪,提出了 一种基于光电混合滤波器的COEO超模噪声抑制方案,降低了振荡信号边模杂散,提高了远端相噪性能,理论分析了超模抑制原理,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利用COEO相位相关、低相噪的光频梳,研究了一种光子射频接收方案,实现了基于三倍频光生本振的光子下变频,对系统的宽带信号接收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3.在基于OEO的光子外差接收机研究中,提出了 一种基于单边带可调OEO的射频扫描接收机方案,克服了双边带信号远距离传输时色散引起的功率衰落效应。为了提高系统的紧凑性,利用双电极调制器构建了 一种光子射频接收机结构。该结构利用了 OEO低相噪本振的优势,同时部分抑制了光载波,减少了光子混频杂散,对该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二倍频OEO光生本振的射频信号中频接收方案,利用低频器件实现了倍频OEO本振下变频的功能,并进行了实验验证。4.在基于OEO的光子镜频抑制接收机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偏置点调节的镜频抑制射频接收机方案。通过对调制器偏置点进行适当设置,可以有效地对镜频干扰进行抑制,该结构同时保留了 OEO低相噪光生本振和结构紧凑的优势,理论分析了工作原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为了拓展系统的工作带宽,研究了一种基于双波长的倍频OEO镜频抑制接收机方案,通过使用不同的波长于OEO环路和光子变频路径,保证了 OEO的最佳振荡状态,同时光子变频路径能高效地抑制光载波,减少混频杂散,实现倍频OEO本振的下变频,对方案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

智郁雯[10](2019)在《宽带低相噪频综SiP的多物理场综合仿真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频率综合器一直是通讯、雷达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频率综合器的小型化和高性能是目前的研究趋势。相较于传统封装技术,系统级封装技术(SiP,System in Package)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产品对电子封装小型化的要求。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可以对体积减小带来的多物理场间的耦合效应进行预测,从而指导设计,提高设计可靠性。本文首先对频率综合器、SiP技术和多物理场分析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整理。介绍了常用的频率综合理论,分析了各种频率合成方式的优劣以及几种典型的混合频率合成方法,对锁相环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介绍了全波电磁分析原理、传热学的基础原理、应力作用原理等,以及频率综合器SiP所处的电磁—热—应力场间的耦合关系。在设计过程中,基于对频率综合器的指标分析,最终确定了大步进环加混频环的双环架构设计方案。针对频率综合器SiP集成密度大、物理工作环境复杂等特点,通过对多物理场间耦合关系的深入分析,基于有限元理论所构建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和ANSYS软件建立的仿真模型,对频率综合器SiP的电磁兼容、散热及应力等一系列多物理场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电磁-热-应力的耦合仿真分析。对散热结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频率综合器采用埋铜结构进行散热设计优化。最后进行实测,试验结果表明,频率综合器的输出频率4~6GHz;相位噪声优于-110dBc/Hz@10kHz;杂散在Span为1GHz内优于-90dBc。满足宽频带低相噪的指标要求。且频率综合器SiP在稳定状态下的温度与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小于9%,电磁特性及应力也均满足限制条件,验证了所采用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和建模仿真过程用于分析多物理场可靠性问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小型化毫米波YIG频率综合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化毫米波YIG频率综合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基于锁相环的X波段低相噪多功能频率源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频率综合的基本原理
    2.1 频率综合器概念
        2.1.1 频域和时域特性
        2.1.2 频谱纯度
        2.1.3 射频输出功率
        2.1.4 相位噪声
    2.2
        2.2.1 锁相环的基本功能
        2.2.2 锁相环在通信系统中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X波段低相噪多功能频率源的设计
    3.1 X波段低相噪多功能频率源的总体电路方案设计
    3.2 锁相环电路的设计
        3.2.1 主要器件选择
        3.2.2 锁相环电路的仿真
        3.2.3 锁相环电路的实现
    3.3 参考频率电路的设计
        3.3.1 主要器件选择
        3.3.2 参考频率电路的实现
    3.4 微波电路的设计
        3.4.1 主要器件选择
        3.4.2 微波电路的实现
    3.5 中频电路的设计
    3.6 供电控制电路
    3.7 模块的整体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X波段低相噪多功能频率源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1 f_0 信号的相关参数测试
        4.1.1 f_0 信号的测试方案
        4.1.2 f_0 信号的频率准确度测试
        4.1.3 f_0 信号的相位噪声测试
        4.1.4 f_0 信号的杂散抑制度
    4.2 f_0±75k Hz信号的频率准确度测试
        4.2.1 测试方案
        4.2.2 测试方法
        4.2.3 测试结果
        4.2.4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5.2.1 锁相环电路的供电
        5.2.2 输出信号的杂散抑制
        5.2.3 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
致谢
参考文献

(2)3~45GHz宽带微波毫米波频率源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频率源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第二章 频率源理论基础与系统方案研究
    2.1 频率源的重要技术指标
    2.2 直接频率合成技术
        2.2.1 基本结构与原理
        2.2.2 性能分析
    2.3 锁相环路频率合成技术
        2.3.1 基本结构与原理
        2.3.2 性能分析
    2.4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2.4.1 基本结构与原理
        2.4.2 性能分析
    2.5 课题指标与系统方案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波宽带频率源研究
    3.1 初始方案设计
    3.2 关键器件的选择
    3.3 方案可行性分析
    3.4 电路的设计实现
    3.5 电路的调试与测试
    3.6 方案的改进与电路实现
    3.7 改进版电路的测试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波毫米波倍频滤波扩频模块研究
    4.1 模块方案的设计
    4.2 关键器件的选型
    4.3 开关选频滤波部分的设计
        4.3.1 选频方案的分析
        4.3.2 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4.4 方案可行性分析
    4.5 电路的设计实现
        4.5.1 电路的硬件设计
        4.5.2 电源与控制电路的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装配与测试
    5.1 腔体装配
    5.2 系统测试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改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研究及其5G通信系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内容及研究现状
        1.2.1 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研究现状
        1.2.2 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多功能器件研究现状
        1.2.3 低相噪基片集成波导振荡器研究现状
        1.2.4 5G毫米波收发信机系统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八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EMSIW谐振器分析
        2.2.1 EMSIW谐振器的馈电方式
        2.2.2 EMSIW谐振器的品质因数
    2.3 两阶EMSIW带通滤波器研究
        2.3.1 两阶电耦合EMSIW带通滤波器
        2.3.2 两阶磁耦合EMSIW带通滤波器
    2.4 高阶EMSIW带通滤波器研究
        2.4.1 三阶加载折叠共面波导结构的EMSIW带通滤波器
        2.4.2 三阶EMSIW和 QMSIW混合结构的带通滤波器
        2.4.3 四阶切比雪夫响应EMSIW带通滤波器
        2.4.4 四阶准椭圆函数响应EMSIW带通滤波器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四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圆形腔滤波器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基于QMSIW圆形腔带通滤波器研究
        3.2.1 基于金属化孔扰动的QMSIW三模带通滤波器
        3.2.1.1 单孔扰动QMSIW带通滤波器
        3.2.1.2 双孔扰动QMSIW带通滤波器
        3.2.2 基于表面刻蚀开槽结构的QMSIW多模滤波器
        3.2.2.1 C形开槽结构QMSIW带通滤波器
        3.2.2.2 E形开槽结构QMSIW带通滤波器
    3.3 基于金属化孔扰动的QMSIW滤波功分器研究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功分器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基于屏蔽式结构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功分器研究
        4.2.1 屏蔽式基片集成波导谐振器分析
        4.2.2 屏蔽式纯半模/纯四分之一模滤波功分器研制
        4.2.3 屏蔽式混合结构滤波功分器研制
    4.3 基于QMSIW同相和反相滤波功分器研究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小型化低相噪反馈式振荡器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振荡器基本原理和相位噪声分析
        5.2.1 振荡器的拓扑结构
        5.2.2 振荡器的相位噪声
    5.3 超小型化低相噪基片集成波导反馈式振荡器研制
        5.3.1 十六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设计
        5.3.2 振荡器电路设计
        5.3.3 测试结果
    5.4 基片集成波导空气腔振荡器研制
        5.4.1 基片集成波导空气腔谐振器分析
        5.4.2 双模基片集成波导空气腔滤波器设计
        5.4.3 振荡器电路设计
        5.4.4 测试结果
    5.5 推推式低相噪反馈式振荡器研制
        5.5.1 推推式振荡器原理与分析
        5.5.2 折叠式λ/4 谐振器结构的平衡式微带滤波器设计
        5.5.3 推推式振荡器电路设计
        5.5.4 测试结果
    5.6 基于锁相环的频率综合器研制
        5.6.1 锁相环基本组成与原理
        5.6.2 锁相环电路设计
        5.6.3 测试结果
    5.7 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5G毫米波通信系统收发信机研究
    6.1 研究背景
    6.2 38~39GHz宽带高效发信机研制
        6.2.1 38~39GHz发信机架构与分析
        6.2.2 38~39GHz发信机关键部件研制
        6.2.3 38~39GHz发信机测试
    6.3 40.5~42.5GHz全数字波束赋形MIMO收发前端研制
        6.3.1 系统架构和指标分析
        6.3.2 收发前端模块中无源器件研究
        6.3.2.1 40.5~42.5GHz收发前端本振滤波器研制
        6.3.2.2 40.5~42.5GHz收发前端射频滤波器研制
        6.3.2.3 40.5~42.5GHz收发前端天线研制
        6.3.2.4 40.5~42.5GHz收发前端互联电路研制
        6.3.3 收发前端通道的研制与测试
        6.3.3.1 40.5~42.5GHz前端发射通道的研制与测试
        6.3.3.2 40.5~42.5GHz前端接收通道的研制与测试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致谢

(4)应用于5G通信系统的毫米波频率综合器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频率综合器概述
    2.1 锁相环频率综合器原理简介
    2.2 锁相环系统的基本子模块研究
        2.2.1 鉴频鉴相器
        2.2.2 电荷泵
        2.2.3 环路滤波器
        2.2.4 压控振荡器
        2.2.5 分频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锁相环结构的频率综合器系统设计
    3.1 接收机系统架构研究
    3.2 频率综合器关键指标研究
        3.2.1 锁定频率范围、锁定时间和频率间隔
        3.2.2 相位噪声
        3.2.3 杂散
    3.3 锁相环环路参数研究和建模
    3.4 噪声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锁相环结构的频率综合器关键模块设计
    4.1 低噪声压控振荡器设计
        4.1.1 VCO的相位噪声模型
        4.1.2 毫米波低噪声压控振荡器设计方法研究
        4.1.3 低噪声压控振荡器的设计
        4.1.4 压控振荡器的版图设计和仿真结果
    4.2 PFD和高精度电荷泵设计
        4.2.1 鉴频鉴相器和电荷泵的误差分析
        4.2.2 鉴频鉴相器的设计
        4.2.3 高精度电荷泵的设计
        4.2.4 鉴频鉴相器和电荷泵版图设计和仿真
    4.3 低功耗预分频器和可编程分频器的设计
        4.3.1 双模分频器原理
        4.3.2 4 /5预分频器设计
        4.3.3 低功耗16/17预分频器设计
        4.3.4 预分频器的版图设计和仿真
        4.3.5 可编程计数器设计
        4.3.6 分频器整体版图的设计和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整体版图设计和系统仿真
    5.1 系统版图设计
    5.2 系统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可快速调频的高稳定度频率合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频率源合成技术发展的国内外现状
        1.2.2 频率源性能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意义
2 可快速调频的高稳定度频率合成方案研究
    2.1 频率源类型对比分析
        2.1.1 自激振荡源类型分析
        2.1.2 频率合成器类型分析
    2.2 混合式频率合成方案研究
        2.2.1 DDS激励PLL结构
        2.2.2 DDS内插PLL结构
        2.2.3 DDS和PLL环外混频结构
    2.3 本章小结
3 高动态性能频率合成技术研究
    3.1 快速频率调节问题分析
        3.1.1 稳态跟踪误差分析
        3.1.2 跟踪稳态极限分析
    3.2 锁相环跟踪性能提升研究
        3.2.1 环路滤波器类型选择
        3.2.2 频率调节速率的极限
    3.3 本章小结
4 高稳定度频率合成技术研究
    4.1 高稳定度频率合成问题分析
        4.1.1 频率稳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1.2 DDS输出频谱分析
        4.1.3 锁相环相位噪声分析
    4.2 高纯度频率合成方法研究
        4.2.1 参考频率基准生成方案研究
        4.2.2 DDS频谱纯度改善方法研究
        4.2.3 锁相环相位噪声抑制方法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实验系统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
    5.1 实验系统的理论分析
        5.1.1 实验系统的频率调节速率极限
        5.1.2 实验系统的频率稳定度
    5.2 实验目的
    5.3 实验环境
        5.3.1 实验样机制作
        5.3.2 实验平台搭建
    5.4 实验流程与结果
        5.4.1 频率调节速率极限的测量
        5.4.2 相位噪声测量
        5.4.3 杂散性能实验验证
        5.4.4 频率稳定度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6)非线性目标探测器发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非线性目标探测器的应用领域与意义
    1.3 常见非线性目标探测器的分类
    1.4 非线性目标探测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第二章 非线性目标及发射机基础理论
    2.1 非线性目标的谐波再辐射特性
    2.2 非线性目标探测器雷达特性方程
    2.3 发射机架构与性能指标
        2.3.1 发射机概述
        2.3.2 发射机架构
        2.3.3 发射机主要指标
    2.4 非线性目标探测器发射模块的设计方案
        2.4.1 指标要求
        2.4.2 设计方案
        2.4.3 方案仿真论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探测器发射模块无源器件的设计与选型
    3.1 组合收发天线的设计
        3.1.1 天线基本理论与探测器收发天线设计要点
        3.1.2 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独立设计
        3.1.3 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联合优化设计
        3.1.4 组合收发天线的实物测试
    3.2 滤波器的设计与选型
        3.2.1 滤波器基本理论与探测器滤波器设计要点
        3.2.2 微带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3.2.3 LTCC低通滤波器的选型
    3.3 固定值衰减器的设计与选型
    3.4 多层陶瓷电容的特性与选型
        3.4.1 电容的基础特性
        3.4.2 多层陶瓷电容的特性
        3.4.3 多层陶瓷电容的选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探测器发射模块有源器件的选型与设计
    4.1 频率源的理论、选型与设计
        4.1.1 频率源的主要指标与分类
        4.1.2 PLL的组成与基本理论
        4.1.3 探测器发射机频率源的选型与设计
    4.2 射频放大器的理论、选型与设计
        4.2.1 射频放大器的主要指标与相关理论
        4.2.2 探测器发射机驱动放大器的选型与设计
        4.2.3 探测器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选型与设计
    4.3 压控衰减器的选型与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探测器发射模块的实现与性能测试
    5.1 探测器发射机电路的实现
    5.2 探测器发射机电路性能测试
        5.2.1 发射机频率源与射频放大器性能测试
        5.2.2 发射机电路总体性能测试
    5.3 探测器发射模块实际应用性能测试
    5.4 探测器发射模块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与解决方法
    5.5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Ka频段通用宽带地检射频收发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通用宽带地检射频收发系统的发展动态
        1.2.1 射频测试设备国内外发展概述
        1.2.2 Ka频段发射机国内外研发情况
        1.2.3 Ka频段接收机国内外研发情况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2 射频收发系统基础理论
    2.1 接收系统与发射系统的基础理论
        2.1.1 射频收发系统结构介绍
        2.1.2 接收系统常用指标分析
        2.1.3 发射系统常用指标分析
    2.2 本振模块的基础理论
        2.2.1 本振模块技术介绍
        2.2.2 本振模块常用指标分析
    2.3 地检射频收发系统技术指标
    2.4 本章小结
3 射频收发系统方案与设计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 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3.3 频率规划
        3.3.1 过渡中频频点选择
        3.3.2 本振频点选择
        3.3.3 射频频段划分
    3.4 系统方案详细设计
        3.4.1 中频模块设计
        3.4.2 发射系统射频链路设计
        3.4.3 接收系统射频链路设计
        3.4.4 射频本振模块设计
    3.5 射频收发系统仿真
        3.5.1 射频链路增益仿真
        3.5.2 射频链路谐杂波仿真分析
        3.5.3 P-1dB、OIP3及NF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射频收发系统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4.1 有源芯片的研究与选型
        4.1.1 混频器
        4.1.2 放大器
        4.1.3 数控衰减器
        4.1.4 射频开关
        4.1.5 频率综合器及DDS
        4.1.6 倍频器
    4.2 无源电路的设计与研究
        4.2.1 滤波器
        4.2.2 超宽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4.2.3 宽带过渡结构与电磁兼容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射频收发系统电路的实现与测试
    5.1 射频收发系统的实现
        5.1.1 收发系统的射频模块设计
        5.1.2 收发系统射频链路的本振电路设计
        5.1.3 收发系统腔体结构设计
    5.2 射频收发系统的测试
        5.2.1 收发系统测试仪器
        5.2.2 上下变频测试
        5.2.3 增益与功率测试
        5.2.4 谐杂波抑制度测试
        5.2.5 噪声系数测试
        5.2.6 相位噪声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2440GHz SiGe BiCMOS宽带二分频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设计指标
    1.4 论文组织
第二章 电荷泵锁相环频率综合器和预分频器理论基础
    2.1 电荷泵锁相环频率综合器基础
        2.1.1 电荷泵锁相环频率综合器的基本结构
        2.1.2 电荷泵锁相环频率综合器的连续时间线性相位分析
    2.2 预分频器理论基础
        2.2.1 数字分频器
        2.2.2 混合分频器
        2.2.3 模拟分频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式二分频器设计
    3.1 前言
    3.2 再生式二分频电路设计与前仿真结果
        3.2.1 再生式二分频器电路结构
        3.2.2 再生式二分频器电路设计
        3.2.3 再生式二分频器前仿真结果
    3.3 再生式二分频器版图设计与后仿真结果
        3.3.1 分频器版图设计注意事项
        3.3.2 再生式二分频器版图设计
        3.3.3 后仿真结果
    3.4 再生式二分频器电磁场仿真结果
        3.4.1 电磁场仿真中的信号线
        3.4.2 电磁场仿真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注入锁定二分频器设计
    4.1 前言
    4.2 注入锁定二分频电路设计与前仿真结果
        4.2.1 注入锁定二分频器电路结构
        4.2.2 注入锁定二分频器电路设计
        4.2.3 注入锁定二分频器前仿真结果
    4.3 注入锁定二分频器版图设计与电磁场仿真结果
        4.3.1 注入锁定二分频器版图设计
        4.3.2 电磁场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分频器芯片测试方案
    5.1 焊盘布局与功能介绍
    5.2 测试内容与方案
        5.2.1 测试内容
        5.2.2 测试方案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光电振荡器的射频信号接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微波光子技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光电振荡器(OEO)技术
        1.3.2 光子射频感知和接收技术
    1.4 论文主要工作以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OEO的射频接收原理和理论
    2.1 引言
    2.2 OEO模型理论及相位噪声
        2.2.1 阈值条件
        2.2.2 频谱特性
        2.2.3 相位噪声
    2.3 基于OEO的射频接收机理论
        2.3.1 主要性能指标
        2.3.2 基本结构和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COEO的射频接收研究
    3.1 引言
    3.2 主动锁模原理及实验
    3.3 基于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射频信号放大研究
        3.3.1 工作原理
        3.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 基于光电混合滤波器的COEO超模噪声抑制研究
        3.4.1 结构及工作原理
        3.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基于COEO的射频信号接收研究
        3.5.1 结构及工作原理
        3.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OEO的光子外差射频接收机
    4.1 引言
    4.3 基于单边带可调OEO的射频扫描接收机
        4.3.1 接收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4.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基于双电极调制器的光子射频扫描接收机
        4.4.1 接收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4.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基于二倍频OEO的光子射频接收机
        4.5.1 基于双输出调制器的二倍频OEO
        4.5.2 基于二倍频OEO的接收机结构及原理
        4.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OEO的镜频抑制射频接收机
    5.1 引言
    5.2 相位相消型镜频抑制原理
    5.3 基于偏置调节的镜频抑制射频接收机
        5.3.1 接收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5.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4 基于双波长倍频OEO的镜频抑制接收机
        5.4.1 接收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5.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5 基于偏置调节的镜频抑制射频接收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10)宽带低相噪频综SiP的多物理场综合仿真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技术研究现状
        1.2.1 频率综合器研究现状
        1.2.2 SiP研究现状
        1.2.3 多物理场分析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频率综合原理
    2.1 直接频率合成技术
    2.2 间接频率合成技术
        2.2.1 锁相环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2.4
        2.4.2 DDS内插PLL
        2.4.3 DDS做小数分频
        2.4.4 DDS与PLL直接混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3.1 多物理场耦合关系
    3.2 电磁—热—力物理方程组
        3.2.1 电磁相关方程
        3.2.2 热传导方程
        3.2.3 应力相关的方程组
    3.3 电-热-应力间的耦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频率综合器SP的设计
    4.1 项目指标分析
        4.1.1 输出频率范围
        4.1.2 频率步进
        4.1.3 相位噪声
        4.1.4 杂散分析
    4.2 设计方案
        4.2.1 设计方案架构
        4.2.2 主要器件的分析与选择
    4.3 电路设计与实现
        4.3.1 电路设计
        4.3.2 电磁兼容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频率综合器SiP的多物理场协同优化
    5.1 仿真软件介绍
    5.2 多物理场协同优化
    5.3 电磁仿真
    5.4 散热结构研究
    5.5 热力耦合仿真
        5.5.1 未加散热结构的热仿真
        5.5.2 埋铜后的热仿真
        5.5.3 埋铜后的应力仿真
        5.5.4 调整散热结构后的热应力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测与验证
    6.1 频率综合器试验
        6.1.1 频率综合器加工实物
        6.1.2 频率综合器测试结果
        6.1.3 测试结果分析
    6.2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验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小型化毫米波YIG频率综合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基于锁相环的X波段低相噪多功能频率源的设计与实现[D]. 林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3~45GHz宽带微波毫米波频率源关键技术研究[D]. 白润雪.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3]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研究及其5G通信系统应用[D]. 王翔. 东南大学, 2020
  • [4]应用于5G通信系统的毫米波频率综合器研究与设计[D]. 周永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可快速调频的高稳定度频率合成技术研究[D]. 冯欢. 浙江大学, 2020(02)
  • [6]非线性目标探测器发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刘洋. 安徽大学, 2020(07)
  • [7]Ka频段通用宽带地检射频收发系统的设计[D]. 吴瑞南.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1)
  • [8]2440GHz SiGe BiCMOS宽带二分频器的设计[D]. 卢宇. 东南大学, 2019(06)
  • [9]基于光电振荡器的射频信号接收技术研究[D]. 肖康. 浙江大学, 2019(01)
  • [10]宽带低相噪频综SiP的多物理场综合仿真优化技术研究[D]. 智郁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19(02)

标签:;  ;  ;  ;  ;  

小型化毫米波YIG频率合成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