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酒糟与复合菌种协同发酵生产高蛋白多酶饲料

混合酒糟与复合菌种协同发酵生产高蛋白多酶饲料

一、复合菌种协同发酵混合酒糟制取高蛋白多酶菌体饲料(论文文献综述)

刘瑞娟,张叶,帖卫芳,崔云虹[1](2021)在《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探究》文中指出文章以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为研究对象,对酒糟营养成分资源利用特点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结合相关的实验,分析了不同复合菌种微生物对酒糟饲料生产带来的影响,以供参考。

胡志强,李存福,张国顺,何清明,韦平和,丁志阳,朱荣蓉[2](2019)在《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状况的分析,研究微生物对白酒酒糟生产饲料的影响因素。旨在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行检测方案的整合,不断优化实验设计方法,改善影响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以满足酒类产业的运行及发展需求。通过本次实验的分析可以发现,当接种比例为1∶1时,发酵后的酒糟固体培养基中粗蛋白含量最多;当实验中的接种量为15%时,发酵酒精中的粗蛋白含量为最高状态;发酵时间为48 h的粗蛋白含量最高;添加3 g尿素时的粗蛋白含量最高。

池永宽[3](2019)在《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连片区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地貌类型多、发育序列全等特点,世界罕见。石漠化是该区域最严重最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南方8省的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草畜工程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速修复喀斯特石漠化受损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地理学、岩溶学、生态学、草学、畜牧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理论与多元分析原理,针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在2012-2019年以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总体结构的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和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核心研究示范区,综合运用野外试验与监测、实验室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法等系统化研究技术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与优化机理及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与策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式构建、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推广研究,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与优化机理通过镇压、覆膜、碎草覆盖以及不同覆土水平对牧草出苗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紫花苜蓿等4种牧草出苗率均在中度覆土覆膜处理方式时出苗最短、出苗率最高,变异系数最稳定,其次是镇压和碎草覆盖处理,无处理措施表现最差。牧草出苗时间随覆土厚度增加而增加,中度覆膜覆土出苗率最高保水保墒的效果最好,是最佳牧草种植方式之一。通过对不同石漠化等级“花椒+紫花苜蓿”和“刺梨+多年生黑麦草”等15种林草配置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恢复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林草配置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改善作用,随着年限的增长,其不同配置模式改善效果也有差异,但基本上呈趋于良好的态势。中-强度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速率要好于潜在-轻度区。林草配置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基本优于纯林地,化学性质变化不明显。两个试验区的15种林草模式中均存在部分养分指标低于国家土壤养分标准值,需要针对性补充所缺乏营养元素。通过对紫花苜蓿等退化草地进行施肥改良试验,结果显示:除对照组外,3个退化草地类型施肥改良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改良后的土壤在钾:氮肥施肥比为60:60kg/hm2时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显着改善(P<0.05)。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氮、钾含量普遍高于未施肥的对照组,且所有施肥处理磷含量普遍偏低。(2)石漠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与策略机制草地分别施硫酸铵、硝酸铵和不施肥(对照)的试验结果显示:施硫酸铵肥的牧草硫的含量显着高于施硝酸铵肥组与对照组(P<0.01),但硝酸铵施肥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施硫酸铵肥的牧草硒含量极明显低于硝酸铵施肥草地与对照草地(P<0.01),而硝酸铵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牧草硒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采食施硫酸铵肥牧草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中硒、铜、铁、血红蛋白(Hb)等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容量(PCV)、血清铜蓝蛋白含量(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液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极显着低于硝酸铵组和对照组(P<0.01)。草地施用硫酸铵肥会影响牧草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家畜微量元素的生理代谢和血液生理生化参数。牧草中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低的草地更适合施用硝酸铵肥。在正常草地(对照组)与锌缺乏草地(试验组)开展贵州半细毛羊放牧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草地的土壤和牧草中锌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其它元素没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锌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元素无显着差异(P>0.01)。试验组血液中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和中性粒细胞(E)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Hb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血液生化参数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SOD、GSH-PX和CAT的活力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液MDA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草地缺锌对家畜血液生理生化参数和机体抗氧化酶有显着影响,引起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和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补锌对缺锌草地和家畜十分必要,是维持喀斯特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关岭黄牛和贵州黑山羊、威宁黄牛和贵州半细毛羊开展不同日粮能蛋平衡对体重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比较分析,试验后较试验前各处理均显着增重(P<0.05),但净增重差异不十分显着(P>0.05)。但从增重效果上看,表现出中能量中蛋白日粮增重绝对值最高,低能量高蛋白效果次之,高能量低蛋白效果最差的特点。牛羊采食“高蛋白低能量”日粮饲料时,日粮中的蛋白质难以较好的被牛羊利用,造成蛋白质营养浪费。适中蛋白-能量的饲料组合则是最佳能蛋平衡饲喂方式。对喀斯特地域特色家畜品种贵州半细毛羊与西南地区系列半细毛肉质横向比较。结果显示:贵州半细毛羊的氨基酸总量为18.34%,在西南系列半细毛羊中含量最高。在氨基酸计分、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CS)中均是贵州半细毛羊肉质最优。通过西南系列半细毛羊的肉质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氨基酸计分、必须氨基酸指数、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等综合比较,评价出贵州半细毛羊是优质的羊肉资源。通过综合常规营养和氨基酸含量等主要肉质评判指标得出,喀斯特地区的特色黄牛的肉质品质要好于西门塔尔牛。(3)模式构建与技术研发以适宜性与限制性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等理论为支撑,确定典型模式的构建边界条件,并结合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逆境特色林草建植与特色健康养殖生态畜牧业模式和毕节撒拉溪石漠化草地高效生产与标准化特色健康养殖生态畜牧业模式。通过对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进行总结,研发喀斯特地区牧草发芽实验装置及方法、石漠化地区牧草标准化建植等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区应根据其干热河谷的特点,在保持水土恢复环境的前提下,研发暖季牧草高产等关键技术;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区根据其立地条件,研发冷季型牧草高效生产技术等急需关键技术。(4)示范应用与推广自2012年10月以来,在核心示范区累积建设各项示范面积约5000 hm2,牛羊健康养殖等示范2300头/只。运用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喀斯特高原峡谷(花江)和高原山地(撒拉溪)石漠化治理示范模式的推广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中国南方8省“花江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27.38×104 km2、45.89×104 km2、54.69×104 km2、39.28×104 km2、27.14×104 km2;“撒拉溪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20.33×104 km2、43.47×104 km2、50.72×104 km2、45.92×104 km2、33.26×104 km2。

池永宽,熊康宁,宋淑珍,王元素[4](2018)在《西南喀斯特地区白酒糟饲料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粮改饲是我国农业与畜牧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贫困地区加快脱贫的重大战略决策。白酒糟等地域特色资源饲料化利用是粮改饲战略的重要补充手段。本文通过对白酒糟营养成分的分析,阐明了鲜白酒糟直接饲喂优缺点,并介绍了烘干分离谷壳技术、白酒糟青贮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鲜白酒糟饲料化开发利用的主要关键技术。白酒糟饲料开发利用是弥补喀斯特冬春饲草供给不足,减少环境压力与经济成本的有效措施,对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促进西南地区畜牧业结构向"节粮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田璐[5](2017)在《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樱桃谷肉鸭的饲用价值研究》文中提出本文试验通过测定白酒糟、发酵白酒糟的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及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鸭的仿生消化法酶解能值和排空强饲法代谢能值(樱桃谷肉鸭),研究不同使用量的白酒糟、发酵白酒糟饲粮对15-42日龄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血清生化和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在樱桃谷肉鸭饲粮配制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白酒糟、发酵白酒糟成分分析,采集样品比较测定了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钙、总磷、氨基酸、脂肪酸和总能)、乙醇和黄曲霉毒素B1;第二部分为仿生消化试验,测定鸭对白酒糟、发酵白酒糟的仿生消化酶解能和仿生消化酶解能利用率;第三部分为代谢试验,选择健康、体重一致的成年公樱桃谷肉鸭24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动物,采用排空强饲法测定白酒糟、发酵白酒糟的代谢能和能量利用率;第四部分为饲养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分别将15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11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鸭,分别饲喂含4%、8%、12%、16%和20%的等能等粗蛋白质等氨基酸白酒糟饲粮,含4%、8%、12%、16%和20%的等能等粗蛋白质等氨基酸发酵白酒糟饲粮,饲养至42日龄。试验结果表明:(1)常规营养成分方面,白酒糟的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为18.43%和24.15%,而发酵白酒糟分别为24.75%和15.50%,均优于白酒糟;白酒糟的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分别为0.36%,0.12%,0.50%,而发酵白酒糟分别为0.61%,0.20%,0.74%,均高于白酒糟。抗营养因子方面,白酒糟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3.52ug/Kg)高于发酵白酒糟(1.35 ug/Kg);但白酒糟乙醇含量(41.8 mg/kg)低于发酵白酒糟(108 mg/kg)。以上结果表明,发酵白酒糟在粗蛋白质、粗纤维、水解氨基酸、黄曲霉毒素B1含量方面,营养价值优于白酒糟。(2)仿生消化法酶解能值方面,鸭对白酒糟的SDGE为11.54 MJ/kg,鸭对发酵白酒糟的SDGE为12.23 MJ/kg,显着高于白酒糟(P<0.05)。排空强饲法代谢能值方面,樱桃谷肉鸭对白酒糟的AME(10.42 MJ/kg)、TME(11.29 MJ/kg)、能量表观利用率(55.01%),樱桃谷肉鸭对发酵白酒糟的AME(10.66 MJ/kg)、TME(11.53 MJ/kg)、能量表观利用率(55.72%),。以上结果表明,鸭对发酵白酒糟的能量利用优于白酒糟。(3)生长性能方面,不同使用量的白酒糟饲粮显着影响樱桃谷肉鸭的终末均重、ADG、F/G(P<0.05),其中白酒糟使用量12%和16%组樱桃谷肉鸭终末均重和ADG显着高于白酒糟使用量4%组(P<0.05),白酒糟使用量12%组樱桃谷肉鸭F/G显着高于白酒糟使用量4%组(P<0.05);不同使用量的发酵白酒糟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方面,不同使用量的白酒糟饲粮显着影响樱桃谷肉鸭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心脏指数(P<0.05),其中白酒糟使用量20%组樱桃谷肉鸭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心脏指数均显着低于白酒糟使用量16%组(P<0.05);不同使用量的发酵白酒糟饲粮对樱桃谷肉鸭屠宰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不同使用量的白酒糟和发酵白酒糟饲粮均显着影响樱桃谷肉鸭的肌胃和腺胃指数(P<0.05),其中对照组樱桃谷肉鸭肌胃指数最高,显着高于白酒糟使用量12%组和发酵白酒糟使用量4%组(P<0.05),对照组腺胃指数最低,显着低于白酒糟使用量4%组和发酵白酒糟使用量16%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白酒糟使用量≥16%对樱桃谷肉鸭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产生不利影响,而发酵白酒糟不同使用量(≤20%)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均无不利影响。(4)肠道发育方面,不同使用量的白酒糟饲粮对樱桃谷肉鸭的十二指肠、空肠、总肠段相对重量,空肠、回肠、总肠段相对长度及十二指肠、空肠隐窝深度,十二指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对照组樱桃谷肉鸭十二指肠、空肠、总肠段相对重量均显着低于白酒糟使用量16%组(P<0.05),对照组樱桃谷肉鸭空肠、回肠、总肠段相对长度均显着高于白酒糟使用量20%组(P<0.05),对照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着高于白酒糟使用量12%组(P<0.05),对照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显着低于白酒糟使用量12%组(P<0.05),对照组空指肠隐窝深度显着低于白酒糟使用量8%组(P<0.05)。不同使用量的发酵白酒糟饲粮对樱桃谷肉鸭的十二指肠、空肠相对重量,回肠相对长度及空肠隐窝深度均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发酵白酒糟使用量8%组十二指肠、空肠相对重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回肠相对长度显着高于发酵白酒糟使用量4%、12%组(P<0.05),对照组空肠隐窝深度显着低于发酵白酒糟使用量20%组(P<0.05)。肉品质方面,不同使用量的白酒糟和发酵白酒糟饲粮对樱桃谷肉鸭宰后24 h、48 h胸肌pH值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对照组樱桃谷肉鸭宰后24 h胸肌p H值显着低于白酒糟使用各个试验组(P<0.05),对照组樱桃谷肉鸭宰后48 h胸肌p H值显着低于发酵白酒糟使用各个试验组(P<0.05)。血清生化方面,白酒糟使用量8%组樱桃谷肉鸭血清A/G显着高于对照组和20%组(P>0.05);对照组AST/ALT显着高于白酒糟使用量20%组(P>0.05);不同使用量的发酵白酒糟饲粮对樱桃谷肉鸭血清生化、脂质代谢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白酒糟使用量12%可促进樱桃谷肉鸭十二指肠发育,饲粮白酒糟和发酵白酒糟使用可改善樱桃谷肉鸭胸肌肉品质。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在15-42日龄樱桃谷肉鸭饲粮中推荐使用量分别为:8%16%和20%以内。

于海漫[6](2017)在《白酒糟多菌发酵制取蛋白协同效应及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酒糟是优质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营养价值高。本研究采用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利用固态发酵技术对白酒糟协同生物转化,以期提高发酵产物中蛋白质的转化率,筛选出最佳菌种组合及发酵条件,为白酒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酒糟食品蛋白质的开发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包括以下5个部分:一、菌种的确定和特性研究本试验目的是确定试验用菌种和最佳接种时间。进行平板点种试验,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菌种均良好生长,说明选择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能很好的利用白酒糟进行蛋白转化,可选择其发酵菌种。测定菌种的生长曲线,得出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的最佳接种时间分别为24h、24 h和20 h。二、单菌种发酵试验本试验目的是为多菌种发酵条件的选择提供参考。单菌种发酵试验以白酒糟发酵产物的粗蛋白(CP)、真蛋白(TP)、粗纤维(CF)含量为指标,探讨了物料含水量、发酵时间、接种量等发酵条件对菌种发酵酒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到枯草芽孢杆菌较优发酵条件:物料含水量60%,培养120 h,接种量20%;热带假丝酵母较优发酵条件:物料含水量60%,培养72 h,接种量20%;白地霉菌种较优发酵条件:物料含水量60%,培养72 h,接种量15%。三、拮抗试验和菌种组合筛选试验本试验目的是确定最佳菌种组合。将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菌种以两两交叉划线方式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于30℃培养24 h。拮抗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均生长良好,两两交叉部分没有出现菌落萎缩或消失现象,三菌种间未产生抑制作用,可用于多菌种发酵试验。按15%的总接种量于基本固态发酵培养基上分别接入双菌组合(接种比例为1:1)和三菌(接种比例为1:1:1),30℃发酵72 h,发酵结束后测定CP、TP和CF含量。将复合菌发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表明三菌发酵效果最好,CP含量可达28.97%,TP含量可达22.65%,CF降低至19.84%。四、多菌种培养基优化试验本试验目的是为多菌种固态发酵特性研究提供最优培养基。以白酒糟发酵产物粗蛋白(CP)、真蛋白(TP)、粗纤维(CF)的含量为指标,研究了pH、麸皮添加量、尿素添加量、硫酸镁添加量等因素对多菌种发酵产物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进行酒糟培养基的优化。研究结果得到三菌最适生长条件为:p H 7,麸皮添加量15%,尿素添加量2.0%,硫酸镁添加量0.2%。五、多菌种发酵试验和验证试验本试验目的为确定多菌种发酵最佳条件。试验以酒糟发酵产物CP、TP、CF含量为指标,以接种比例、接种量、发酵时间、物料含水量等发酵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多菌种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接种比例1:1:2,接种总量20%,物料含水量60%,发酵72 h。最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此条件下蛋白转化率最高,CP含量可达32.10%,TP含量达24.89%,CF含量降低到17.56%,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均和正交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利用多菌种间的协同作用,对白酒糟进行固态生物转化,提高了酒糟中蛋白质含量,使酒糟资源物尽其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宋雅芸[7](2017)在《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自推广马铃薯主食化战略以来,马铃薯产量逐年稳步上升,预计2020年年产量将达到1.3亿吨左右。丰富的马铃薯资源不断促进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将马铃薯进行深加工是提高其附加值,保证人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其中马铃薯淀粉是最主要的深加工产品之一。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富含丰富的淀粉、纤维素、果胶等多种糖类物质及少量蛋白质。传统的薯渣处理方式为直接废弃、掩埋或脱水后作为动物饲料,废弃、掩埋会污染环境,造成资源浪费,而用作饲料其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饲喂效果不佳,因此,薯渣资源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采用有益微生物发酵,充分利用薯渣中的可利用成分,通过微生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可以提高薯渣中的蛋白质含量,并能产生一定的生物活性因子,将薯渣变废为宝,从而解决薯渣处理难、污染严重、利用率低的难题。本课题以马铃薯渣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发酵马铃薯渣制备一定生物活性的蛋白饲料产品。分别从原料灭菌与否、多菌协同发酵、酶解液态发酵、发酵培养基优化以及工艺条件优化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发酵产物中真蛋白含量、纤维素酶活、酸性蛋白酶活为评价指标,考察发酵原料灭菌与不灭菌对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菌发酵以接种黑曲霉发酵效果最好,灭菌优于不灭菌,但各指标提高有限,分别增加8.14%、4.28%、21.6%,两种处理方式差异不显着,结合实际生产中成本和工业化等问题,选择原料不灭菌处理。(2)研究多菌组合及组合比例对蛋白饲料的影响,探究多菌共生关系,筛选出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最佳菌种组合和比例。结果表明,双菌组合协同作用优于三菌组合,且双菌发酵以黑曲霉和啤酒酵母组合较优,当双菌比例为黑曲霉:啤酒酵母=1:1时,发酵产品中真蛋白含量高达17.87%,较未发酵前提高171.17%,酸性蛋白酶活和纤维素酶活可达1187.93 U/g和61.77 U/g。(3)采取液态发酵的方式制备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适的酶添加量,接种发酵后测定终产物中真蛋白含量,并对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渣通过复合酶解能够制备一定蛋白含量(14.69%)的饲料产品,但与固态发酵相比,后者制备的饲料产品蛋白含量更高(16.24%),较前者高10.55%,结合饲料行业市场背景,投资小、操作简单、能耗低的固态发酵更能满足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4)对影响发酵菌种生长的各营养成分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马铃薯渣发酵培养基为:原辅料比85:15、料水比1:2、尿素添加量2.0%、硫酸铵添加量1.0%,在此优化的培养基上发酵完成后的产物中真蛋白含量、酸性蛋白酶活和纤维素酶活分别达到18.11%、1126.56 U/g和83.68U/g,所制蛋白饲料营养品质得到很大程度提高。(5)对影响马铃薯渣发酵产物品质的各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出最适宜马铃薯渣发酵的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100 h,料层厚度3 cm,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产物中真蛋白含量、酸性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分别达到18.86%,1275.10 U/g和89.33 U/g。发酵产物氨基酸种类齐全,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原薯渣分别提高254.75%、296.23%,粗纤维、淀粉、果胶等抗营养因子含量也相应减少。以上研究表明:发酵原料不灭菌,直接进行双菌发酵(黑曲霉和啤酒酵母组合,双菌比例为黑曲霉:啤酒酵母=1:1),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原辅料比85:15、料水比1:2、尿素添加量2.0%、硫酸铵添加量1.0%,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100 h,料层厚度3 cm,总接种量10%,最终制备得到高品质的蛋白饲料,其中真蛋白含量、酸性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显着提高,分别较马铃薯原渣提高303.84%、1999.97%、251.69%,且产物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搭配合理,同时粗纤维、淀粉、果胶等抗营养因子也很大程度被降解,发酵所得的蛋白饲料产品营养品质好、更有利于动物消化吸收。

刘建学,于海漫,韩四海,李佩艳,徐宝成,马凯旋,郭玉姗[8](2017)在《酒糟多菌种发酵提高蛋白转化率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析酒糟的营养价值及研究现状,对酒糟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概述。以酒糟多菌种发酵提高蛋白转化率为主线,介绍了利用微生物发酵酒糟制取蛋白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不同菌种组合对酒糟生物饲料酶活力、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简述了酒糟资源的深层次利用问题。结果表明,加强酒糟综合利用技术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弥补我国蛋白饲料的短缺,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刘鹏[9](2016)在《白酒糟混菌发酵转化为蛋白饲料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酒糟资源丰富而蛋白资源短缺,将其发酵转化为蛋白饲料,不仅是废物利用,且减少对环境污染。本文以烘干、粉碎的白酒糟为原料,利用产朊假丝酵母(C.utilis Y5a)、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R5)和米根霉(R.oryzae W3)混菌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了三种菌混合培养制备菌剂的适宜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利用响应面、PB实验、爬坡实验和中心旋转组合设计确定混菌菌剂培养基配方,即:麦麸19.5g,豆粕10.5 g,蔗糖0.74 g,NH4Cl 0.3 g,MgSO4 0.15 g,NaCl 0.18 g,KH2PO4 0.21g,MnSO4 0.06 g。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菌剂培养条件,即:C.utilis Y5a、B.subtilis R5、R.oryzae W3接种量均为5%,固体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50%,培养时间为52 h,培养温度控制在30℃左右。(2)探索混合酶与米根霉处理酒糟对粗纤维降解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获得最佳三种酶配比为:纤维素酶3%、β-葡聚糖酶1%和木聚糖酶2%;最佳酶降解工艺条件为:pH 4.5,初始含水量50%,处理温度45℃,处理时间为22 h。此时,经酶处理酒糟后粗纤维含量为18.97%,较之前降低了19.04%。采用先接种米根霉W3发酵降解酒糟粗纤维,在发酵第8d粗纤维含量为17.61%,较发酵前降低了27.01%。运用混合酶和米根霉共同处理酒糟,在酶处理1 d,米根霉发酵7 d后,酒糟粗纤维含量分别降至13.36%,比处理前降低了42.98%。(3)利用混菌菌剂对白酒糟进行桶装发酵,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含水量40%,初始pH值5.5,发酵时间5 d。优化后酒糟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可达26.74%,相比发酵前提高了48.83%。结合前述研究结果,采用最佳工艺酶处理桶装酒糟培养基,再加入米根霉发酵7d后,接入酵母和枯草杆菌发酵4d,所得酒糟饲料的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分别为29.13%、22.43%,分别提高了62.01%、76.34%,其粗纤维含量降低至12.37%,比发酵前的配料酒糟降低了47.20%,且所得蛋白饲料色泽和气味均较好。

周莲[10](2016)在《酒糟中高温菌的筛选及生物有机肥发酵菌剂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白酒产量逐年增长,酒糟生成量不断增加,现有的处理方式和规模难以满足要求。高温菌是一类能在45℃以上生长和繁殖的微生物,具有耐热或嗜热性,降解性能好,代谢效率高等特点,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高温菌产生的耐热酶能加快酒糟成分的降解,明显缩短堆肥周期,把酒糟发酵为生物有机肥,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农作物肥料供应问题,还能解决酒糟资源化利用的问题。本研究从酱香型白酒糟高温堆肥中分离出多种高温菌株,选取优势菌株7株,研究这些菌株的生长特性、生理生化性质及有机物降解性能,复配成一种用于堆肥的高温菌剂,并进行酒糟高温堆肥的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共筛选得到形态不同的高温菌50多株,选取在筛选温度条件下生长良好又能快速繁殖的7株菌分别命名为DX、XX、DF、M1、M4、M5以及M6。通过筛选菌株的细胞形态、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或ITS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菌株DX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XX是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菌株DF是产色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 chromogena)、菌株M1是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菌株M4是嗜热篮状菌(Talaromyces thermop Hilus)、菌株M5株是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M6是肿梗根毛霉(Rhizomucor tauricus)。(2)DX和XX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5℃,细胞干重在1~1.5天之间能达到最大;DF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5℃;M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5℃,M4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0℃,M5和M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0℃,细胞干重在培养到3天时达到最大。(3)对各菌株的降解特性研究表明,DX有很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同时淀粉分解能力也较强,其Hc值为2.80(此时温度为55℃);XX淀粉分解能力很强,同时具有一定的纤维素分解能力;DF具有较强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其Hc值能达到3.01(此时温度为55℃),同时具有一定的淀粉和蛋白质分解能力;M4有一定的淀粉和蛋白质分解能力;M5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其Hc值能达到3.21(此时温度为55℃),有一定的淀粉分解能力;M1、M6有一定的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分解能力。(4)以种子发芽指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有效活菌数和和E665值为次要评价指标,辅以颜色、气味、含水率、p H值、电导率(EC)等评价指标,选取J7组菌剂为最优菌剂,最优配比为:DX:XX:M1;M4:M5:M6:DF=1:2:3:3:0.5:2:6,从而制成酒糟堆肥专用复合菌剂,且菌剂在堆肥的有效活菌数以及种子发芽指数方面优于市售菌剂J13和J14。(5)将自制复合菌剂添加到酒糟中进行了小规模堆肥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复合菌剂可以促进堆体发酵腐熟,快速提高堆肥温度,提高最高堆温,延长高温期时间。堆肥处理后的物料有效活菌数达到7.6亿/g;有机质含量大于40%;含水率降低至30%以下;p H上升至8-8.5之间;粪大肠菌群数为3个/g;蛔虫卵死亡率为99.86%;重金属砷、镉、铅、铬、汞含量分别为0.24、0.35、5.74、6.88s、0.077mg/kg;全氮含量上升、碳氮比趋于16:1,GI>90%,堆体完全腐熟,能达到国家生物有机肥标准。

二、复合菌种协同发酵混合酒糟制取高蛋白多酶菌体饲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合菌种协同发酵混合酒糟制取高蛋白多酶菌体饲料(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白酒酒糟的相关概述
    (一)白酒酒糟的营养成分。
    (二)白酒酒糟的利用特点。
二、实验流程
    (一)材料与方法。
        1.选择合适的菌种。
        2.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3.确定培养条件。
        4.检测粗蛋白质量。
        5.正交试验。
    (二)微生物发酵对白酒酒糟生产高蛋白饲料的影响。
        1.白酒酒糟生产高蛋白饲料的影响因素。
        2.微生物发酵对白酒酒糟营养成分的影响。
        3.微生物发酵对白酒酒糟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
    (一)不同菌种接种比例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二)不同接种量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三)不同发酵时间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四)不同发酵温度对蛋白含量的影响。
四、结语

(2)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白酒酒糟的营养成分及利用特点
    1.1 白酒酒糟的营养分析
    1.2 生物转化白酒酒糟生产饲料的利用特点
2 实验分析
    2.1 材料及方法
        2.1.1 菌种的选择
        2.1.2 培养基的选择
        2.1.3 培养条件的确定
        2.1.4 粗蛋白质量检测
        2.1.5 正交试验
    2.2 微生物发酵对白酒酒糟生产高蛋白饲料的影响因素
        2.2.1 白酒酒糟生产高蛋白饲料的影响因素
        2.2.2 微生物发酵对白酒酒糟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2.2.3 微生物发酵对白酒酒糟产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2.2.4 微生物发酵对白酒酒糟脂肪酸的影响
    2.3 实验结果
        2.3.1 不同菌种接种比例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3.2 不同接种量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3.3 不同发酵时间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3.4 不同尿素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3.5 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2.4 实验结论
3 结语

(3)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
    1.1 人工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
    1.2 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
    1.3 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2.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2.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2.4 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第三章 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及优化
    3.1 牧草高效控苗建植
    3.2 林草配置模式与土壤性质
    3.3 施肥与草地改良
第四章 石漠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及策略
    4.1 草地施肥对牧草-家畜的影响
    4.2 草地微量元素与特色家畜健康养殖
    4.3 日粮能蛋平衡配置与家畜育肥
    4.4 特色家畜品质评价与比较
    4.5 地域特色饲用资源发掘
第五章 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构建及技术
    5.1 模式构建
    5.2 技术研发与集成
第六章 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应用及推广
    6.1 模式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
    6.2 模式优化调整方案与推广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西南喀斯特地区白酒糟饲料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白酒糟的营养成分
2 鲜白酒糟直接饲喂优缺点
3 鲜白酒糟饲料化利用的关键技术
    3.1 烘干分离谷壳技术
    3.2 白酒糟青贮技术
    3.3 微生物发酵技术
        3.3.1 协同发酵提升酒糟品质
        3.3.2 白酒糟制备多酶益生菌饲料
4 白酒糟促进喀斯特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5)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樱桃谷肉鸭的饲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部分缩略词的中英文对照
1 前言
    1.1 我国的酿酒工业和酒糟产量
    1.2 酒糟的性状、特性及资源化研究概况
        1.2.1 酒糟的性状、特性
        1.2.2 酒糟的资源化研究概况
    1.3 酒糟饲料生产研究概况
        1.3.1 酒糟加工为饲料的必要性
        1.3.2 酒糟饲料的利用方式及特点
    1.4 酒糟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1.4.1 酒糟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1.4.2 酒糟在猪上的应用
        1.4.3 酒糟在禽类上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营养成分、乙醇及黄曲霉毒素B1分析
        2.1.1 试验材料
        2.1.2 测定方法
    2.2 鸭对白酒糟、发酵白酒糟仿生消化酶解能和仿生消化酶解能利用率的测定
        2.2.1 样品材料与设备
        2.2.2 仿生法模拟消化液及缓冲液的配制
        2.2.3 仿生消化步骤
        2.2.4 测定指标
        2.2.5 计算公式
    2.3 樱桃谷肉鸭对白酒糟、发酵白酒糟代谢能和能量利用率的测定
        2.3.1 代谢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2.3.2 试验饲粮
        2.3.3 代谢试验方法
        2.3.4 代谢试验前代谢室准备
        2.3.5 排泄物的收集与处理
        2.3.6 测定指标
        2.3.7 计算公式
    2.4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在樱桃谷肉鸭饲粮中应用的研究
        2.4.1 试验设计与动物分组
        2.4.2 饲养管理
        2.4.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4.4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2.5 数据统计及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营养成分、乙醇及黄曲霉毒素B1
        3.1.1 常规营养成分及其他成分
        3.1.2 氨基酸含量
        3.1.3 脂肪酸含量
    3.2 鸭对白酒糟、发酵白酒糟的仿生消化酶解能和仿生消化酶解能利用率
    3.3 樱桃谷肉鸭对白酒糟、发酵白酒糟的代谢能和能量利用率
    3.4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在 15-42 日龄樱桃谷肉鸭饲粮中的应用研究
        3.4.1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 15-42 日龄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3.4.2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42日龄樱桃谷肉鸭器官指数的影响
        3.4.3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42日龄樱桃谷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3.4.4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42日龄樱桃谷肉鸭肠道发育的影响
        3.4.5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42日龄樱桃谷肉鸭宰后胸肌pH、肉色、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3.4.6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42日龄樱桃谷肉鸭血清生化、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成分分析
        4.1.1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常规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4.1.2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乙醇及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分析与比较
    4.2 鸭对白酒糟、发酵白酒糟的仿生消化试验
    4.3 樱桃谷肉鸭对白酒糟、发酵白酒糟代谢试验
    4.4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在樱桃谷肉鸭饲粮中的应用
        4.4.1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 15-42 日龄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4.4.2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42日龄樱桃谷肉鸭器官指数的影响
        4.4.3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42日龄樱桃谷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4.4.4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42日龄樱桃谷肉鸭肠道发育的影响
        4.4.5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42日龄樱桃谷肉鸭宰后胸肌pH、肉色、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4.4.6 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42日龄樱桃谷肉鸭血清生化、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白酒糟多菌发酵制取蛋白协同效应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白酒糟的营养特性
    1.2 白酒糟植物蛋白质开发的价值
    1.3 白酒糟开发利用现状
        1.3.1 白酒糟的饲料化应用
        1.3.2 白酒糟生产生物质能源
        1.3.3 白酒糟生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1.3.4 白酒糟生产酶制剂
        1.3.5 白酒糟栽培多种食用菌
    1.4 微生物协同发酵白酒糟的研究进展
        1.4.1 微生物协同发酵酒糟菌种种类
        1.4.2 多菌种间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1.4.3 多菌种间协同作用对酒糟发酵的影响
        1.4.4 微生物协同发酵酒糟方法及影响
    1.5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单菌种固态发酵白酒糟的特性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原料
        2.1.2 菌种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实验试剂
        2.1.5 种子培养基
    2.2 试验方案设计
        2.2.1 试验方法
        2.2.2 检测指标与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平板点种试验
        2.3.2 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白酒糟的特性研究
        2.3.3 白地霉固态发酵白酒糟的特性研究
        2.3.4 热带假丝酵母固态发酵白酒糟的特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菌固态发酵酒糟培养基的优化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原料
        3.1.2 菌种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实验试剂
        3.1.5 种子培养基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方法
        3.2.2 检测指标与方法
        3.2.3 试验数据统计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拮抗试验
        3.3.2 菌种组合筛选试验
        3.3.3 尿素添加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3.3.4 麸皮添加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3.3.5 硫酸镁添加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3.3.6 不同pH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3.3.7 培养基正交优化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菌固态发酵白酒糟的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原料
        4.1.2 菌种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实验试剂
        4.1.5 种子培养基
    4.2 试验方案设计
        4.2.1 试验方法
        4.2.2 检测指标与方法
        4.2.3 试验数据统计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发酵时间对白酒糟固态发酵效果的影响
        4.3.2 总接种量对白酒糟固态发酵效果的影响
        4.3.3 接种比例对白酒糟固态发酵效果的影响
        4.3.4 物料含水量对白酒糟固态发酵效果的影响
        4.3.5 多菌发酵正交试验及验证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马铃薯渣概述
        1.1.1 马铃薯渣资源简介
        1.1.2 马铃薯渣主要成分及性质
        1.1.3 马铃薯渣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
    1.2 菌体蛋白饲料概述
        1.2.1 菌体蛋白饲料特点
        1.2.2 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原料
        1.2.3 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发酵菌种
        1.2.4 菌体蛋白饲料生产技术
        1.2.5 蛋白饲料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
        1.3.1 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优势
        1.3.2 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总体技术路线
2 原料灭菌与不灭菌对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技术路线
        2.2.2 培养基的制备
        2.2.3 测定方法
        2.2.4 原料灭菌与不灭菌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2.2.5 结果计算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原料灭菌与不灭菌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
        2.4.2 原料灭菌与不灭菌对发酵产物酸性蛋白酶活的影响
        2.4.3 原料灭菌与不灭菌对发酵产物纤维素酶活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菌种组合及比例对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技术路线
        3.2.2 培养基的制备
        3.2.3 测定方法
        3.2.4 不同菌种组合及其比例试验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菌种组合还原糖含量随发酵时间动态变化
        3.4.2 不同菌种组合真蛋白含量随发酵时间动态变化
        3.4.3 不同菌种组合酸性蛋白酶活随发酵时间动态变化
        3.4.4 不同菌种组合纤维素酶活随发酵时间动态变化
        3.4.5 不同菌种比例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
        3.4.6 不同菌种比例对发酵产物酸性蛋白酶活的影响
        3.4.7 不同菌种比例对发酵产物纤维素酶活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酶解液态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技术路线
        4.2.2 培养基的制备
        4.2.3 测定方法
        4.2.4 不同酶添加量对原料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4.2.5 复合酶解正交优化试验
        4.2.6 啤酒酵母接种量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
        4.2.7 固态与液态发酵对比试验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a-淀粉酶添加量对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4.4.2 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对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4.4.3 纤维素复合酶添加量对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4.4.4 复合酶解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4.4.5 啤酒酵母接种量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
        4.4.6 固态与液态发酵对比试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培养基优化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试剂
        5.1.3 试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技术路线
        5.2.2 培养基的制备
        5.2.3 测定方法
        5.2.4 不同营养成分对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影响
        5.2.5 正交优化试验
        5.2.6 验证试验
    5.3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原辅料比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5.4.2 料水比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5.4.3 尿素添加量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5.4.4 硫酸铵添加量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5.4.5 正交优化结果
        5.4.6 验证试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工艺条件优化
    6.1 试验材料与仪器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试剂
        6.1.3 试验仪器
    6.2 试验方法
        6.2.1 技术路线
        6.2.2 培养基的制备
        6.2.3 测定方法
        6.2.4 发酵条件对马铃薯渣蛋白饲料的影响
        6.2.5 响应面优化试验
        6.2.6 验证试验
    6.3 数据处理
    6.4 结果与分析
        6.4.1 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6.4.2 发酵时间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6.4.3 料层厚度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6.4.4 接种量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6.4.5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6.4.6 验证试验结果
        6.4.7 马铃薯渣发酵产物成分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出版的着作目录

(8)酒糟多菌种发酵提高蛋白转化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酒糟利用的研究现状
    1.1 酒糟的营养成分
    1.2 酒糟的饲料化应用
        1.2.1 白酒糟制青贮饲料
        1.2.2 白酒糟干燥制成粉状或粒状饲料
        1.2.3 微生物发酵白酒糟生产蛋白饲料
    1.3 酒糟提取有效成分
2 酒糟微生物发酵制取蛋白
    2.1 单菌种发酵制取蛋白
    2.2 多菌种发酵制取蛋白
3 多菌种发酵研究现状
    3.1 拮抗作用
    3.2 不同菌种组合对酒糟发酵的影响
        3.2.1 不同菌种组合对酒糟酶活的影响
        3.2.2 不同菌种组合对酒糟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3.2.3 不同菌种组合对酒糟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菌种组合对酒糟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 结论

(9)白酒糟混菌发酵转化为蛋白饲料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白酒酒糟概述
        1.1 我国白酒和酒糟的行业现状
        1.2 白酒酒糟的价值
        1.2.1 白酒糟的成分组成
        1.2.2 白酒糟的营养价值
        1.3 白酒糟的资源化利用现状
        1.3.1 白酒糟在生化工业的研究应用
        1.3.2 白酒酒糟在食品工业的研究应用
        1.3.3 白酒糟在能源开发的研究应用
        1.3.4 白酒酒糟在饲料工业的研究应用
        1.3.5 酒糟其他的应用
    2 饲料蛋白概述
        2.1 饲料蛋白
        2.1.1 饲料蛋白的生产原料
        2.1.2 生产饲料蛋白的菌种种类
        2.1.3 饲料蛋白的生产工艺
        2.1.4 饲料蛋白的主要功能
        2.2 饲料蛋白的安全性问题
        2.3 饲料蛋白的研究现状
    3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3.1 研究意义
        3.2 研究内容
        3.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酒糟扩培菌剂固态发酵工艺的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种
        1.1.2 固体发酵培养基原料
        1.1.3 培养基
        1.1.4 主要仪器
        1.1.5 主要试剂
        1.2 方法
        1.2.1 菌种种子液的制备
        1.2.2 菌落计数
        1.2.3 扩培菌剂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1.2.4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1.2.5 最陡爬坡试验设计
        1.2.6 中心旋转组合试验设计
        1.2.7 发酵条件的优化
        1.2.8 验证试验
    2 结果和分析
        2.1 酒糟扩培菌剂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2.1.1 菌剂培养基主要成分的确定
        2.1.2 菌剂培养基外加碳源
        2.1.3 菌剂培养基外加氮源
        2.1.4 菌剂培养基外加无机盐
        2.1.5 菌剂培养基外加微量元素
        2.1.6 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结果
        2.1.7 基于三个响应值进行关键因素分析
        2.1.8 最陡爬坡试验设计
        2.1.9 中心旋转组合试验设计
        2.2 酒糟扩培菌剂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2.2.1 菌种接种量的确定
        2.2.2 初始含水量的确定
        2.2.3 发酵温度的确定
        2.2.4 发酵时间
        2.3 验证试验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合酶和米根霉降解酒糟粗纤维的工艺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种
        1.1.2 固体发酵培养基原料及酶制剂
        1.1.3 培养基
        1.1.4 主要仪器
        1.1.5 主要试剂
        1.2 方法
        1.2.1 菌种活化及二级种子培养基制备
        1.2.2 酒糟处理
        1.2.3 样品处理及测定
        1.2.4 酒糟粗纤维降解实验
    2 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配比混合酶对酒糟粗纤维降解的影响
        2.2 混合酶处理时间对酒糟粗纤维降解的影响
        2.3 混合酶处理温度对酒糟粗纤维降解的影响
        2.4 初始含水量对酒糟粗纤维降解的影响
        2.5 混合酶处理时pH对酒糟粗纤维降解的影响
        2.6 正交试验
        2.7 米根霉发酵对酒糟粗纤维的影响
        2.8 米根霉和混合酶协同处理对酒糟粗纤维降解的影响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酒糟大桶发酵工艺的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种
        1.1.2 固体发酵培养基原料及酶制剂
        1.1.3 培养基
        1.1.4 主要仪器
        1.1.5 主要试剂
        1.2 方法
        1.2.1 菌种种子液的制备
        1.2.2 酒糟饲料发酵品质的测定方法
        1.2.3 酒糟大桶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1.2.4 先接米根霉大桶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2 结果和分析
        2.1 酒糟大桶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2.1.1 初始含水量对酒糟饲料蛋白的影响
        2.1.2 pH对酒糟饲料蛋白含量的影响
        2.1.3 发酵时间对酒糟饲料蛋白含量的影响
        2.1.4 搅拌次数对酒糟饲料蛋白含量的影响
        2.1.5 正交试验
        2.1.6 正交验证实验
        2.2 先接米根霉大桶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2.2.1 米根霉先发酵对酒糟饲料的影响
        2.2.2 米根霉先发酵其接种量对酒糟饲料的影响
        2.2.3 米根霉先发酵初始含水量对酒糟饲料的影响
        2.2.4 酵母和枯草发酵时间对酒糟饲料的影响
        2.2.5 延长米根霉发酵时间对酒糟饲料的影响
        2.2.6 补充碳、氮源对酒糟饲料的影响
        2.2.7 最优条件发酵验证及菌剂验证试验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1.1 酒糟扩培菌剂固态发酵工艺的探究
        1.2 混合酶和米根霉降解酒糟粗纤维的工艺探索
        1.3 酒糟大桶发酵不同发酵工艺的初探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酒糟中高温菌的筛选及生物有机肥发酵菌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白酒酒糟
        1.1.1 白酒酒糟的成份
        1.1.2 酒糟的利用现状
    1.2 高温菌
        1.2.1 高温菌生长环境
        1.2.2 高温菌的耐热机制
        1.2.3 高温菌的多样性
        1.2.4 高温菌的应用
        1.2.5 高温菌对有机物的降解
    1.3 微生物菌剂
        1.3.1 微生物菌剂分类
        1.3.2 微生物菌剂的作用
        1.3.3 生物有机肥发酵菌剂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温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分离源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1.4 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酒糟中高温菌的分离筛选
        2.2.2 形态特征观察
        2.2.3 生理生化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温菌的分子鉴定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菌株
        3.1.2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菌及放线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3.2.2 霉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3.2.3 16S rDNA的 PCR扩增
        3.2.4 rDNA ITS区段的PCR扩增
        3.2.5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3.2.6 DNA测序
        3.2.7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16SrDNA序列分析及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3.3.2 rDNA ITS序列分析及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高温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4.1 材料及设备
        4.1.1 原料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测定
        4.2.2 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曲线
        4.3.2 菌株生长曲线
    4.4 小结
第五章 高温菌的降解特性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及设备
        5.2.1 原料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原理及方法
        5.3.1 菌株的淀粉降解特性实验
        5.3.2 菌株的纤维素降解特性实验
        5.3.3 菌株的蛋白质降解特性实验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菌株的淀粉降解特性实验
        5.4.2 菌株的纤维素降解特性实验
        5.4.3 菌株的蛋白质降解特性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物有机肥发酵菌剂的制备
    6.1 前言
    6.2 材料及设备
        6.2.1 原料试剂
        6.2.2 实验仪器
    6.3 实验原理及方法
        6.3.1 拮抗性实验
        6.3.2 单菌剂制备
        6.3.3 菌剂复配及条件优化
    6.4 结果与分析
        6.4.1 菌株间拮抗性实验
        6.4.2 单菌剂的制备
        6.4.3 菌剂复配
第七章 高温复合菌剂发酵酒糟制备生物有机肥初步试验
    7.1 试验材料及设备
        7.1.1 试验菌种
        7.1.2 堆肥实验材料
        7.1.3 实验试剂
        7.1.4 主要设备
    7.2 试验方法
        7.2.1 酒糟成份测定
        7.2.2 堆肥原料配比
        7.2.3 堆肥工艺的建立
        7.2.4 堆肥过程及堆肥产品理化性质的测定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
        7.3.2 堆肥过程中pH变化
        7.3.3 堆肥过程水分变化
        7.3.4 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变化
        7.3.5 堆肥过程中全氮的变化
        7.3.6 堆肥产品各项技术指标检测
        7.3.7 堆肥过程中种子发芽指数GI变化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复合菌种协同发酵混合酒糟制取高蛋白多酶菌体饲料(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探究[J]. 刘瑞娟,张叶,帖卫芳,崔云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1)
  • [2]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分析[J]. 胡志强,李存福,张国顺,何清明,韦平和,丁志阳,朱荣蓉. 生物化工, 2019(04)
  • [3]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D]. 池永宽. 贵州师范大学, 2019
  • [4]西南喀斯特地区白酒糟饲料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J]. 池永宽,熊康宁,宋淑珍,王元素. 中国饲料, 2018(01)
  • [5]白酒糟、发酵白酒糟对樱桃谷肉鸭的饲用价值研究[D]. 田璐.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白酒糟多菌发酵制取蛋白协同效应及工艺研究[D]. 于海漫. 河南科技大学, 2017(01)
  • [7]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D]. 宋雅芸. 陕西科技大学, 2017(01)
  • [8]酒糟多菌种发酵提高蛋白转化率的研究进展[J]. 刘建学,于海漫,韩四海,李佩艳,徐宝成,马凯旋,郭玉姗. 农产品加工, 2017(01)
  • [9]白酒糟混菌发酵转化为蛋白饲料的工艺研究[D]. 刘鹏.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4)
  • [10]酒糟中高温菌的筛选及生物有机肥发酵菌剂的研究[D]. 周莲. 贵州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混合酒糟与复合菌种协同发酵生产高蛋白多酶饲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