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层次护理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我国多层次护理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一、我国多层次护理教育发展战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魏华,李振云,任常洁,秦萍,姚珊珊[1](2022)在《护理教育发展的促进策略分析》文中指出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与医疗器械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局限于以往的"不生病",而是转而追求更高程度的健康水平。因此,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开始注重护理教育的时代性改革,并将工作重心由治病转移一部分到护理工作上来,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促进全面健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由此可知,优化改革护理教育工作是促进护理工作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教育部门针对护理教育进行有效改革的具体落实点。本文主要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就其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推动当前护理水平的提升,促进护理行业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以此推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尚少梅,王翠,董旭,侯罗娅[2](2021)在《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近20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近20年的发展历史,描述了发展现状,对新时代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建议把握机遇,群策群力,努力推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

贯雨菲[3](2021)在《黑龙江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四二一”结构家庭、“空巢家庭”大量涌现,仅仅依靠子女照料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照料需求。同时我国是人口大国,医疗资源并不充足,医疗护理费用并不低廉。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速度更快,患有老年疾病和失能的风险也越大,这使得其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加快构建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最新数据,筛选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和鸡西市的198名60岁及以上老人,并对这些老人的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及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当前黑龙江省失能老人的基本情况。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究黑龙江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政府责任与监督力度、构建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扶持长期护理行业发展等对策,期望能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使失能老人群体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能够长寿且健康地生活。

肖云久[4](2021)在《基于胜任力视角的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养模式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引入胜任力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借助各大数据库网站查找国内外关于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相关文献,以此为依据探索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养模式构建,为中医护理养老人才的规范化培训,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初步拟定专家函询问卷。查阅国内外关于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方法的相关文献,初步制定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专家函询问卷。2.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课题组内开展头脑风暴,课题组成员积极表达对研究问题的看法,发表对查阅的相关文献的建议,逐步完善专家函询问卷。3.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护理教育、养老护理、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相关专家进行两轮函询。选择18位专家对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模式进行咨询,并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与完善,最终确立了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养体系。4.将函询的专家结果录入Excel表格,运用SPSS 23进行数据分析。用频数和构成比来描述专家的基本情况,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系数分别用问卷回收有效率和权威系数Cr来描述,用肯德尔协调系数W来描述专家的协调程度,用重要性赋值,变异系数(CV)以及满分率来描述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结果1.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后,18名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专家积极性分别为94.7%和83.33%,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是0.8775和0.8715,第一轮初级培训模式的变异系数为00.236,中级培训模式的变异系数为00.132,高级培训模式变异系数为00.159;第二轮初级培训模式的变异系数为00.155,中级培训模式的变异系数为00.126,高级培训模式变异系数为00.086。专家协调程度经检验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了初级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42个;中级培训模式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45个;高级培训模式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49个。结论1.本研究遴选的专家积极性高,权威系数较高,协调程度也较高,使得研究所得结果真实可靠。2.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确立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的分层培养模式体系,优化了养老护理资源的结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为养老护理教育者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以及培养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

韩琳[5](2020)在《对甘肃高等护理教育的认识与思考》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变迁,需要重新思考高等护理教育的定位及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本文回顾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甘肃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了甘肃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变革与适应之路,以期为甘肃高等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贾金忠,尚少梅[6](2020)在《护教协同背景下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文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我国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数量和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护理三级教育体系和教育政策条件支持愈发完善,为学科进步和护教协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以满足大众及行业对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更高要求。但护理教育发展仍存在人才供给结构与健康需求偏差、职业可操作性标准缺失、护教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及学科发展水平整体偏弱等问题。本文从基本战略、总体目标、根本任务和发展取向层面,立足政策、行业和高校等多角度,深入分析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护教协同对改善供给结构、教育质量和学科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所在。进而提出通过全方位构建四级护教协同的管理体系和护理行业岗位培训标准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教学和支持体系,推进人才教育模式改革,最终培养卓越的护理人才。

赵晶晶[7](2019)在《临床老年科护士痴呆护理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构建适合临床老年科护士的痴呆护理教育知识体系,为制定针对性痴呆护理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根据检索策略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同时检索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等痴呆专业性网站,获得与痴呆护理教育有关的文献。2.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知识条目池,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痴呆护理教育知识需求问卷,调查临床老年科护士的痴呆护理教育知识需求,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框架。3.运用德尔菲法对初步拟定的函询问卷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临床老年科护士痴呆护理教育知识体系框架。4.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1.了解了国内外痴呆护理教育的发展概况,确定以HEDN颁布的痴呆护理教育课程(第3版)和痴呆技能:英国劳动力核心能力框架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初步形成的痴呆护理教育知识条目6个一级指标,69个二级指标。2.临床老年科护士的痴呆护理教育知识需求总体较高,护士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痴呆患者症状管理,痴呆沟通与支持,痴呆预防与筛查方面‖,护士对痴呆护理涉及的伦理法律知识和护理员压力管理方面的知识需求较低,护士期望增加环境管理,疾病的早期诊断与识别,患者与家属心理护理等方面知识点,综合文献回顾和问卷调查结果,初步构建临床老年科护士痴呆护理教育知识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81个二级指标。3.共函询了21名痴呆相关领域专家,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群体权威系数为0.87。其中第一轮有18位专家提出意见,第二轮有5位专家提出意见,两轮函询的肯德尔系数分别为0.239和0.266。第一轮中均数<3.50的有3项,变异系数>20%的有6项;第二轮中有一项变异系数>20%,其余指标均符合纳入标准。最终确立的痴呆护理教育知识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89个二级指标。4.层次分析法结果显示,痴呆患者症状管理所占比重最大,占比为0.307,其次是痴呆概述,占比为0.244,再次是痴呆沟通与支持,占比为0.193,然后是痴呆预防与筛查,占比为0.144,最后痴呆护理员压力管理和痴呆伦理与法律所占比重较小,分别为0.063和0.049。结论临床老年科护士痴呆护理教育总体知识需求较高;最终形成的临床老年科护士痴呆护理教育知识体系包括6个一级条目,89个二级条目;构建的知识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各级指标权重设置较为合理,可以为医疗机构开展针对性的痴呆护理教育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刘泽平,戴明辉,张莹[8](2019)在《护理专业七年贯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从我国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护士队伍现状,论证护理专业七年贯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针对我国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及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护理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学科构建的原则,提出七年贯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为护理专业七年贯通制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付梦雪[9](2019)在《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本研究旨在医养结合背景下,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主线,初步构建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为高职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2.探索适合我国高职医学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最佳教学和实践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促进高职医学院校的创新性发展。方法1.在课题组前期课题“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研究”与课题“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研究”方案基础上,结合本次研究目的,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头脑风暴、专家论证等方法进行创新型改良,初步构建“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试行标准及内容。2.采用抽签法整群抽取成都市某高职院校2016级医养结合试点班中的2个班级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60人,按照“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教学运行及管理;对照组60人,按照常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组织教学;干预时间:高职护生在校的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方案实施前后两组均采用中文版批判思维量表、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大学生创新能力自评量、大学生创业动机量表、主动性人格量表进行效果评价,干预后同时以试验组与对照组为代表对高职护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情况进行统计。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正态分布方差齐: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方差不齐: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Mann-Whitney 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构建“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最终确定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是一种基于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课程教学体系为主导,以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为载体,以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保障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由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质量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等模块内容构成。2.“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试行结果共有120名高职护生完成全部资料收集。其中试验组60人,完成60人;对照组60人,完成60人。2.1高职护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比较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试验组高职护生批判思维总分及寻求真理、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组内比较:高职护生干预后批判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高职护生干预前后批判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高职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比较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试验组高职护生自我导向学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组内比较:高职护生干预前后自我导向学习总分及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人际关系技能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对照组组内比较:高职护生干预前后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评价及人际关系技能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高职护生的创新能力比较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试验组高职护生创新能力均值及各维度得分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组内比较,高职护生干预前后的创新能力均值及各维度得分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得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组内比较,高职护生干预前后的创新能力均值及各维度得分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高职护生的创业动机比较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试验组高职护生创业动机总分及冒险敢为、自我实现、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组内比较,干预后高职护生创业动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高职护生干预前后创业动机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高职护生的主动人格比较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试验组高职护生主动人格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组内比较,干预后高职护生主动人格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高职护生干预前后主动人格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高职护生的创新创业比赛获奖情况统计干预后分别统计两组高职护生2016—2018年间创新创业比赛获奖情况。结果显示以试验组为代表的高职护生在创新创业比赛中的获奖情况,在获奖次数、获奖等级与奖项等级中均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1.“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护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2.“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我国高职医学院校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新思路,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了高职医学院校的创新性发展,且满足了社会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沈曲[10](2018)在《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下,高素质大学护理教师严重不足,整体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师培养缺少整体系统规划等等问题,教师的水平严重影响高等护理教育质量。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仅仅由某项护理教师培训制度不当所致,而是由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缺乏整体性、系统化设置所引发。因此,要较好地解决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激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热情,有必要从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发展入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大学护理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教师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38名大学护理教师进行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教师发展的测评;其次,构建并验证了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的作用机制理论逻辑模型;再次,通过对大学护理教师进行访谈来进一步探究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又次,采用文献研究和对美国大学护理教师进行访谈来描绘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实践,为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最后,综合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院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和对策。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属于中等水平,管理政策、发展机会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二是大学护理教师的离职倾向处于较低水平,相对较为稳定。管理政策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护理教师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三是总体上大学护理教师们的参与教师发展项目还远远不够,且效果不太理想。培训是大学护理教师主要参与的教师发展模式,大部分大学护理教师发展还是自学为主。四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该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模型的有效性。五是我国大学护理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大学护理教师对“教师发展”没有清晰认识,主动发展能力不强。教学和科研发展方面,缺少护理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整体系统规划。组织发展方面缺乏护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平台和组织环境支持。六是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主要包括准教师发展、新入职教师发展和职业中后期教师发展三部分。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主要依托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卓越护理教育教学中心和专业护理教育学会等机构来实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具体项目主要包括激励项目、能力提升项目、支持项目。主要维度为教学和科研发展,在教学发展方面合作教学、同伴支持和教学指导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发展方式;学术发展方面强调通过组建研究团队,进行合作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最后以案例研究的形式系统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和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护士教育学者资助项目。七是从多个理论的视角进行反思,为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在综合已有调研发现和理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本研究的概念框架,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和对策:一是在国家层面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新体系和新机制;二是在社会层面建立院校(师范院校或教育学院/医疗机构/护理学院/系)合作、工学结合的大学教师发展新模式;三是在院校层面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构建全程化的大学护理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和发展内容,实现个人发展(态度)、教学发展(过程)、专业发展(过程)和组织发展(结构)四个维度的动态循环;四是教师层面要充分调动大学护理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国家支持、社会参与,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全程、全面开展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活动,高质量的教师发展项目势必会增加大学护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幸福感,减少离职率。本研究所具有的可能创新之处包括: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对大学护理教师发展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从而弥补了相关研究视角相对单一之不足。其次,尝试性地对大学护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教师发展的运行机制构建理论逻辑模型,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验证了该理论逻辑模型的有效性。再次,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借鉴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经验,构建了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院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层面适合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逻辑体系。本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方面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我国多层次护理教育发展战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多层次护理教育发展战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护理教育发展的促进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护理教育的教学现状
    1.1 护理课程培养目标体系不够明确
    1.2 学生失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3 护理师资团队教学理念不够合理
2 发展护理教育的现实意义
    2.1 促进当代健康转型,满足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2.2 实现护理模式转变,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发展
    2.3 全面保障社会生命,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3 发展护理教育的具体措施
    3.1 丰富护理教学方式,锻炼学生临场应对能力
    3.2 优化护理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形成护理认知
    3.3 明确护理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医者意识
4 结束语

(2)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近20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近20年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
    1.1 本科教育
    1.2 硕士教育
        1.2.1 学术型硕士教育
        1.2.2 专业型硕士教育
    1.3 博士教育
2 新时代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
    2.1 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应科学布局,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2.2 高层次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求的必然要求
    2.3 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应成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前提
    2.4 高层次、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是推动护理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3)黑龙江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概述
    第一节 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概念界定
        一、失能老人
        二、长期护理
        三、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
    第二节 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特征
        一、长期性
        二、补偿性
        三、标准化
    第三节 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
        一、国内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
        二、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
    第四节 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关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黑龙江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黑龙江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情况
        一、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二、老年人收入与保险支出情况
        三、老年人失能及患病情况
    第二节 黑龙江省失能老人长护险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二、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三、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样本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龙江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成效、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黑龙江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成效
        一、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政策
        二、长期护理保险在居家护理服务中的发展情况
        三、长期护理保险在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中的发展情况
        四、长期护理保险在医养护理服务机构中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 黑龙江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覆盖范围较狭窄
        二、筹资模式单一
        三、失能认定标准欠缺科学性
        四、信息化建设迟缓
        五、风险控制机制不到位
        六、护理教育投入不足
    第三节 黑龙江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问题的成因
        一、长期护理保险相关制度法规不健全
        二、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三、与医疗保险的关系不够清晰
        四、职能部门联动机制有待完善
        五、保险监督力度不足
        六、护理教育投入不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黑龙江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对策
    第一节 加强政府责任与监督力度
        一、加大长期护理保险宣传力度
        二、加快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和推广
        三、健全优化相关法规和监督环境
    第二节 构建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一、社会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辅相成
        二、探索多元可持续的筹资模式
        三、制定科学的失能评估标准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与风险控制
    第三节 加快扶持长期护理服务行业发展
        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二、完善多层次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基于胜任力视角的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养模式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1.理论依据
        1.1 胜任力理论
        1.2 成人学习理论
    2.概念界定
        2.1 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
        2.2 胜任力
        2.3 培养模式
第三章 拟定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专家函询问卷
    1.成立课题组
    2.文献研究法
    3.头脑风暴法
    4.确定专家函询问卷
第四章 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培养模式构建
    1.德尔菲专家咨询的实施
        1.1 咨询专家人数确定
        1.2 咨询专家的纳入标准
        1.3 第一轮专家咨询
        1.4 第二轮专家咨询
        1.5 指标筛选标准
        1.6 函询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7 数据处理
        1.7.1 函询专家的基本资料分析
        1.7.2 专家积极性分析
        1.7.3 专家权威性分析
        1.7.4 专家协调程度分析
    2.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结果
        2.1 函询专家基本情况
        2.1.1 专家一般资料
        2.1.2 专家积极系数
        2.1.3 专家权威程度
        2.1.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2 专家函询结果
        2.2.1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2.2.2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3.讨论
        3.1 研究可行性和科学性分析
        3.1.1 专家的代表性分析
        3.1.2 专家的积极性分析
        3.1.3 专家的权威程度分析
        3.1.4 专家意见一致性分析
        3.2 构建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的意义
        3.3 构建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的内容
        3.3.1 培养目标
        3.3.2 培养过程
        3.3.3 培养评价
        3.3.4 不同层次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的准入标准
第五章 创新与不足
    1. 创新与特色
    2. 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
    1.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培养模式指标确立
    2.基于胜任力视角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综述 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5)对甘肃高等护理教育的认识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巨变:高等护理教育的起步阶段(1920—1950年)
    (二)求生:高等护理教育的中断停止阶段(1950—1983年)
    (三)重启:高等护理教育的恢复与探索阶段(1983年至今)
二、甘肃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护理教育体系——从“扁平化”到“立体化”
    (二)护理教育理念——从“批量化”到“个性化”
    (三)护理师资建设——从“地方化”到“国际化”
    (四)人才培养模式——从“技能型”到“综合型”
    (五)护理科学研究——从“跟随者”到“引领者”
三、新时代甘肃高等护理教育的变革与适应
    (一)坚守甘于奉献的护理精神
    (二)传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三)开拓卓有成效的专科教育
    (四)建立多学科合作的开放格局
    (五)探索高层次发展的国际化途径
    (六)迎接“互联网+高等教育”的信息化转型

(6)护教协同背景下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总结成绩——护理人才队伍体系取得长足进步
    1.1 护理从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2 三级护理教育体系趋于健全
    1.3 护理教育政策文件愈发完备
2 聚焦趋势——把握护教协同新要求
    2.1 人民群众对护理队伍寄予更高的期望
    2.2 护理行业岗位对护士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
    2.3 护理实践需要更高水平的护理科研支撑
    2.4 高等教育普及化趋势促使护理教育迈向更高层次
3 剖析问题——聚焦护教协同改革难点
    3.1“重医轻护”思想普遍,学科和专业吸引力仍需要加强
    3.2 护理教育的人才供给结构与健康需求存在差距
    3.3 职业标准缺乏操作性细则,岗位能力难以引导护理人才供给体系
    3.4 护教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
4 找准方位——明确护教协同改革路径
    4.1 基本战略:教育优先发展从供给侧提升行业队伍水平
    4.2 总体目标:推进护教协同办好各方满意的教育
    4.3 根本任务:全面育人,构建系统的育人体系
    4.4 发展取向:护教协同实现护理教育高质量发展
5 谋定方略——推动高水平的护理教育改革
    5.1 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全方位构建四层级护教协同管理体系
    5.2 促进医学人才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全类型推进护理人才教育模式改革
    5.3 逐步健全规范化培训制度,全维度构建护理行业岗位培训标准
    5.4 完善教育支撑体系建设,全环节改革护理教育教学

(7)临床老年科护士痴呆护理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老年科护士痴呆护理教育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资料收集
        4 统计学方法
        5 质量控制
    结果
        1 文献回顾结果
        2 问卷调查结果
        3 临床老年科护士痴呆护理教育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老年科护士痴呆护理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结果
        1 初步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2 德尔菲法研究结果
        3 临床老年科护士痴呆护理教育知识体系的确立
        4 层次分析法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8)护理专业七年贯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护理专业七年贯通制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我国护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七年贯通制人才培养的启示
三、护理专业七年贯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设想
结语

(9)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在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的优势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点和切入点
        (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有利于缓解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医养结合人才
        (二)创新创业教育
        (三)高等职业教育
        (四)人才培养体系
        (五)实践教学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一)起源与发展
        (二)概念
    二、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 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前期基础
    二、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内涵
    三、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三)合作教育理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路径
    五、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三全三重”和“四个一”原则
        (三)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原则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五)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原则
        (六)引进与改革相结合原则
        (七)可行性原则
    六、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法
    七、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构成要素
        (一)培养目标
        (二)教学体系
        (三)保障体系
    八、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内容
        (一)明确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二)建立多维、立体、结构化明确的课程体系
        (三)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第四部分 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试行
    一、研究对象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三)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的确定
        (二)研究设计
    三、研究实施
    四、研究指标与工具
    五、质量控制
        (一)教学团队
        (二)资料收集
        (三)数据整理
    六、统计方法
第五部分 研究结果
    一、两组资料回收与剔除情况
    二、两组护生的基线资料比较
        (一)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比较
        (二)干预前两组护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比较
        (三)干预前两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比较
        (四)干预前两组护生的创新能力比较
        (五)干预前两组护生的创业动机比较
        (六)干预前两组护生的主动人格得分比较
    三、干预后两组护生的批判思维得分比较
        (一)干预后两组护生的批判思维得分比较
        (二)干预前后试验组护生的批判思维得分比较
        (三)干预前后对照组护生的批判思维得分比较
    四、干预后两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比较
        (一)干预后两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比较
        (二)干预前后试验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比较
        (三)干预前后对照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比较
    五、干预后两组护生的创新能力比较
        (一)干预后两组护生的创新能力比较
        (二)干预前后试验组护生的创新能力比较
        (三)干预前后对照组护生的创新能力比较
    六、干预后两组护生的创业动机比较
        (一)干预后两组护生的创业动机比较
        (二)干预前后试验组护生的创业动机比较
        (三)干预前后对照组护生的创业动机比较
    七、干预后两组护生的主动人格得分比较
        (一)干预后两组护生的主动人格得分比较
        (二)干预前后试验组护生的主动人格得分比较
        (三)干预前后对照组护生的主动人格得分比较
    八、干预后两组护生的创新创业比赛获奖情况统计
第六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一、研究讨论
        (一)利于培养医养结合方向护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提升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三)提高护生创新能力
        (四)激发护生创业动机形成
        (五)促进护生主动性人格发展
    二、研究结论
        (一)构建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二)“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可提高高职护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与能力
第七部分 研究局限及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问题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文献述评与概念框架
        一、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三、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设计
        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之维: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
        一、大学教师发展概念
        二、大学教师发展理论模型
    第二节 多维学术观
        一、多维学术观的内涵
        二、多维学术大学教师发展框架
    第三节 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
        二、期望理论
    第四节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一、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二、国内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一、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第六节 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
        一、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要素
        二、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内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问卷调查: 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教师发展现况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 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离职倾向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模式及效果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
        一、调查研究目的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质性访谈: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第一节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对概念的理解
        一、对“教师发展”的理解
        二、选择大学护理教师原因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状况
        一、大学护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状况
        二、大学护理教师个人发展状况
        三、大学护理教师教学发展状况
        三、大学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四、大学护理教师组织发展状况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护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二、个人发展: 教师发展意识淡薄,主动发展能力不强
        三、教学和专业发展: 缺少护理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整体系统规划
        四、组织发展:教师发展缺乏有利的组织环境支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参照: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第一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发展类型
        一、美国准护理教师发展
        二、美国新入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三、美国职业中后期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第二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组织机构
        一、护理教师发展的校内组织
        二、护理专业发展协会
    第三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具体项目
        一、护理教育研究院院士项目
        二、护理教师资格认证项目
        三、护士教师贷款计划
        四、护理教育研究生证书
        五、新入职教师发展项目
        六、教学奖学金项目
        七、护理教师资助项目
    第四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维度和方法
        一、教学发展
        二、学术发展
        三、个人发展
        四、社会服务
    第五节 案例研究: 教师导师制和资助项目
        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
        二、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护士教育学者计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论反思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反思
        一、基于多维学术观视角反思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特殊性
        二、基于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视角的内容设计
        三、基于工作满意度理论视角的激励机制设置
        四、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视角的体系完善
        五、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视角的项目设计
    第三节 对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构建大学护理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新体系和新机制
        二、社会层面: 建立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新模式
        三、院校层面: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全程、全面开展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四、教师层面: 充分发挥大学护理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三、后续相关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附录Ⅴ
    附录Ⅵ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四、我国多层次护理教育发展战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护理教育发展的促进策略分析[J]. 魏华,李振云,任常洁,秦萍,姚珊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04)
  • [2]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近20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 尚少梅,王翠,董旭,侯罗娅. 中国护理管理, 2021(09)
  • [3]黑龙江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对策研究[D]. 贯雨菲.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基于胜任力视角的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养模式构建[D]. 肖云久.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对甘肃高等护理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 韩琳. 甘肃政协, 2020(03)
  • [6]护教协同背景下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J]. 贾金忠,尚少梅. 中国护理管理, 2020(07)
  • [7]临床老年科护士痴呆护理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D]. 赵晶晶. 青岛大学, 2019(02)
  • [8]护理专业七年贯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性研究[J]. 刘泽平,戴明辉,张莹.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9(02)
  • [9]医养结合创新创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 付梦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D]. 沈曲. 厦门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我国多层次护理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