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加工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生产加工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一、生产加工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应必备什么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青磊[2](2018)在《我国公民安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人类发展的首要条件。公民安全与公民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且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公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另一方面公民面临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多,国家和公民已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已成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幸福的首要价值性标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民对安全的要求日益增长,维护和保障公民安全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置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使保障公民安全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民主法治不断完善,军事科技实力逐步增强,互利共赢的和平外交顺利推进,我国公民安全总体上得到较好保障。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是,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相互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渗透,境内不稳定因素与境外不稳定因素相互作用,我国公民安全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极端贫困问题、食品不安全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生产安全事故、盗窃诈骗类侵财性刑事犯罪、城镇化进程中的强征强拆、生态环境破坏、公权力腐败等对我国公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自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和实现公民安全是新时代推进公民自由而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新时代,我们必须从维护公民生存和发展的立场出发,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理念,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微观角度探寻克服公民安全困境、保障和实现公民安全的具体路径;同时,我们还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公民可持续安全理念,从宏观角度思考保障和实现公民安全的总体路径。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语七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的问题和内容及研究问题的说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正文第一章是公民安全的理论源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有关人的生存、人的财产、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和西方批判安全研究与“人的安全”理论及中国主流思想中的安全理念等进行梳理分析,挖掘“中、西、马”有关公民安全的理念、思想和观点,为科学界定公民安全做好理论铺垫。第二章对公民安全进行科学界定。根据第一章对“中、西、马”有关公民安全理念、思想和观点的梳理分析,结合学界对安全的不同界说,对公民安全进行科学界定,明确公民安全的概念,核心内容和演绎路径,并分析探讨实现公民安全的条件和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与公民安全的关系,为后文对我国公民安全进行系统分析奠定基础。该部分指出,公民安全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在实际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免受来自内部或外界的非法侵害,以及所拥有的一种有保证或有保障的状态。公民生命安全、公民财产安全、公民自由安全是公民安全的核心内容,也是公民安全的价值所在。将自由安全纳入公民安全核心内容突破了传统上认为公民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界限。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公民安全的成长环境,亦可称为公民安全的萌生条件。安全问题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伴生,但公民安全作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安全的一个研究领域则是20世纪90年代“人的安全”理念提出以后的事情,这说明公民安全提出、形成和发展是需要条件的。该部分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等五个方面发生的变化来分析探讨我国公民安全的成长环境。第四章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从我国公民安全安全核心内容的三个层面对我国公民安全概况进行现实考量,即主要从我国公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自由安全层面分析了我国公民安全的现状、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困境产生的原因,是本论文的重点。第五章是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分析探讨了实现我国公民安全的路径。该部分从中国公民安全实际出发,按照“分——总”的思路提出了实现我国公民安全的路径。第一节主要是针对我国公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自由安全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第二节主要是根据我国公民安全的总体概况,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对如何实现我国公民安全进行了总体思考。通过“分——总”思路分别提出实现我国公民安全的路径,并使之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共同保障和推进我国公民安全的实现。最后一部分是结语,虽然我国公民安全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威胁公民安全的因素复杂多元,而且有些难以预测,但在中国共产党党、中国政府、社会力量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威胁公民安全的因素会逐步得到解决或减少,公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保障和实现公民安全的条件也会越来越完善。

任建超[3](2017)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行为和风险沟通视角》文中认为当前,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事件高发期,政府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屡遭质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随着风险信息沟通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研究食品安全事件下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和风险沟通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不同渠道来源的数据,本文总结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特征,梳理了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历程和演化特征,分析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博弈行为;然后,分别运用制度经济学和消费行为学理论分析了食品安全事件下的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并基于政治经济学和信息扩散理论解释了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供求关系和扩散机制;最后,结合欧盟、美国和日本经验给出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食品安全总体形势好转,局部问题较为突出。2010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好转趋势加快。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微生物构成了我国消费者中毒的主要因素,化学性和有毒动植物导致的危害程度较大。(2)行业发展和公众需求促进了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食品安全事件加快了食品生产者和监管部门的管理改革进程,加速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与美国、日本、欧盟已经建立的完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相比,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基于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有待加强。(3)经济发展水平是造成我国各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降低食品安全监管成本,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收益等正向激励措施能够促进地方政府采取更努力的监管策略,单纯通过加大惩罚力度的负向激励措施难以实现预期监管目标。(4)危机条件下,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共同构成了影响我国消费者风险食品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其中,个体风险偏好是行业危机下影响消费决策的最主要因素,日常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有助于维持风险食品消费行为,消费者感知到的企业安全食品生产能力越强,做出中断消费的可能性越大。企业危机下,政府应对措施和消费者对第三方信息源的信任度是影响涉事食品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较高的信任度以及积极的政府应急管理措施有利于消费者保持继续消费行为。(5)可辩解型食品安全危机中,积极的政府应对优于企业应对,企业辩解策略优于和解策略,和解策略优于缄默策略。不可辩解型食品安全危机中,企业在事件造成损失之前的主动召回效果优于事后被动应对,辩解策略与和解策略无显着区别。消费者的职业和收入水平显着影响风险食品的消费恢复意愿。(6)食品安全危机背景下,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其第一阶段——消费意愿发挥作用。积极的政府应对措施、较高家庭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对政府和专家的信任、较低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和较高的风险偏好有助于消费者保持原有消费行为。(7)负面信息报道加剧了我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导致其风险感知与真实食品安全水平之间存在差距,现代社交媒体的出现放大了信息感知偏差。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通常会表现出主动选择理性无知、对负面信息存在过量需求的特征。基于不同的立场定位,面向不同顾客群体的媒体组织信息供给存在差异,总体上则表现为主动迎合消费者负面信息偏好的倾向。

梁建顺[4](2014)在《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三鹿奶粉”、“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何利用有限的行政资源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是确保食品安全最重要的环节,对食品质量是否合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存在着不少监管问题。本文笔者结合长期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实践,以长汀县为例对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进行研究。采用文献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我国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些基本概念,从食品生产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两个方面阐述了食品安全监管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剖析出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生产监管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完善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通过强化政府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效率;严格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发挥社会第三方力量,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配套措施等四个方面来健全长汀县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本文针对完善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方面提出了有所创新的建议和对策。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之际,对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具有参考价值和理论与现实意义。

牛元秀[5](2010)在《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古谚不仅说明了食品的重要性,更说明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涉及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对小作坊的现状与特点、现行市场准入制度的深入分析,阐明现行小作坊市场准入制度失灵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合理构建能够保障食品安全的小作坊“自己的”市场准入制度,以实现“善治”。为此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食品小作坊的概念与特征,重点在于阐明其与规模以上企业的不同及其自身的独特特征;第二,食品小作坊的现状,阐明现阶段小作坊大量存在及安全风险大的现状及其原因;第三,问题的提出,通过讨论食品安全作为公共产品需要规制及规制失灵与小作坊食品安全现状的关系,得出规制失灵是安全风险大的根源,同时,提出规制失灵的根源是在于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执行?第二部分是食品小作坊与现行市场准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概观,阐明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概念及必要性、我国现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二,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历史演进,其先后经历了取缔(行政禁令)时期、限制销售(专项整治)时期和“法治”时期。第三部分是现行市场准入制度的问题与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取缔(行政禁令)政策的问题,包括其表现、原因及结论;第二,限制销售(专项整治)政策的问题,包括其表现、原因及结论;第三,解决问题的路径,主要涉及对取缔及限制销售政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明确规制失灵的根源在于政策的制定,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及对路径的选择,即构建小作坊“自己的”市场准入制度。第四部分是构建小作坊“自己的”市场准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小作坊“自己的”市场准入理念,主要包括整体统一性、个体平等性及风险分析性;第二,小作坊“自己的”市场准入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原则、比例原则、品质安全与行业发展相结合原则及公开与参与原则;第三,小作坊“自己的”市场准入手段,通过小作坊“自己的”风险评估制度、风险沟通制度及风险管理(具体准入)制度的建立,构建区别于规模以上企业的小作坊“自己的”具体市场准入制度。第五部分是结论。主要阐述风险社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以制度化的匹配的规制来解决。小作坊“自己的”市场准入制度的构建是从制度层面来保障小作坊食品安全的必要的和核心的制度,但要真正实现食品安全、达到善治,公民社会层面、公共行政的其他方面及民主政治层面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在不断地改革中完善。

申炳慧[6](2008)在《泰兴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多次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接踵而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我国食品工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食品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上游,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他们的行为直接决定了食品的质量安全属性。泰兴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千余家,企业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令人担忧。因此将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泰兴市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现状和质量安全监管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科学推行食品生产企业分级管理制度,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评价分析,构建企业分级管理评价模型,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二是食品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后,如何对各类型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有效监管,从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关键控制环节等方面明确监管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监管的相关建议。

汤勇[7](2007)在《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研究 ——基于盐城市食品加工企业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不断暴露出来的食品生产、销售中肆意造假、有害污染等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侵害的事件,不断地向社会、向食品生产者及政府行政部门敲响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而且还影响到一个国家的食品市场秩序和食品进出口贸易,甚至还影响人们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预期,从而降低社会福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食品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上游,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他们的行为直接决定了食物的质量安全属性。本文将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盐城市食品加工企业为例对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进行一个尝试性的实证分析。全文共分为5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言。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提出本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以及本研究的技术路线、方法等。第二部分文献综述。简述生产者行为、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质量安全领域有关生产者行为的研究等的一些相关理论。为研究的顺利进行做了理论准备。第三部分现状分析。首先明确了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等关键词在本研究中的涵义,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国内食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行为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简要论述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并指出了不足。接着阐述盐城市食品加工企业及食品安全生产的一些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等。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中之重。以对盐城市食品加工业普查的相关分析,来研究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的行为,探讨企业生产者对质量安全行为的期望收益是否会影响他们的质量安全行为,企业生产者有关人员接受学习和培训的情况直接影响他们对行为的控制的认识,外界环境因素是否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的态度,以及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的一些影响因素研究,并通过建立Logistic加归模型来分析验证笔者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以及得到的其他相关结论。第五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安全受经济基础、管理体制及法律与技术规范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通过全文总体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一些相关的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对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王玉环[8](2006)在《中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事关人类和动物健康安全、产地环境保护、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果颇多,但时至今日,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供给动力的量化方法研究仍显不足。本文以市场经济学、质量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紧密结合我国畜禽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际,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就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内涵及理论基础、供给现状及成因、质量安全管理的国际比较、不同供给主体的职能定位及关系、供给目标选择、质量安全管理规制的成本效益以及供给动力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和开拓。全文由9章内容构成:第一章导论。本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就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疏理和述评,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给予了说明。本章强调在紧密联系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中着力研究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问题的现实性和重要性。第二章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相关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客观界定基本概念和名词内涵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本章首先界定和梳理反映畜产品质量安全层级的4种畜产品概念(普通畜产品、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分析4种畜产品的相互关系,明确本文研究重点是以《食品卫生法》为准入标准的普通畜产品。其次,界定和完善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本文认为,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研究畜产品质量属性中的安全性,但安全性的提升必须融于畜产品整体质量的提升中。再次,丰富并深化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的内涵:“畜产品质量安全”主指畜产品在满足消费者对动物营养需求时,不会对消费者和动物的健康安全造成危害的一种性状,同时,畜产品质量安全应是一个相对、发展的状态;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是分层级从低级到高级有序发展的,要求整合要素资源,实现创新性供给,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强调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要实现供给升级与供给收入同步增长目标。最后,深入探寻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形成的理论基础,包括需求与供给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标准及标准层次性理论、供给创新理论。其中,强调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的动力首先来自于社会日益增长的消费、安全和服务需求。同时,本文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理论和供给创新理论方面作了补充和充实,有利于丰富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研究的理论基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9](2006)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文中认为

国家质检总局[10](2005)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生产加工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应必备什么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产加工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应必备什么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公民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关于公民安全的研究
        2.2 国内关于公民安全的研究
        2.3 小结:公民安全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3 研究的问题与内容
        3.1 研究的主要问题
        3.2 研究问题的说明
        3.3 研究的内容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2 技术路线
第1章 公民安全的理论源流
    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相关思想
        1.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生存的基本思想
        1.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财产的基本思想
        1.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
        1.1.4 小结:马克思主义人学相关思想蕴含人的安全理念
    1.2 西方批判安全研究与“人的安全”理论
        1.2.1 西方人的安全研究的历史溯源
        1.2.2 批判安全研究
        1.2.3 “人的安全”理论
        1.2.4 小结:批判安全与“人的安全”研究为界定公民安全提供思想滋养
    1.3 中国主流思想中的安全理念
        1.3.1 中国民本思想蕴含的安全理念
        1.3.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蕴含的安全理念
        1.3.3 小结:中国主流思想中的安全理念为公民安全研究提供重要指引
    1.4 公民安全的理论源流研究述评
第2章 公民安全的界定
    2.1 安全及其相关概念
        2.1.1 安全的不同界说
        2.1.2 安全相关的主要概念
    2.2 公民安全的内涵
        2.2.1 公民安全的概念
        2.2.2 公民安全的内容
        2.2.3 公民安全的演绎路径
    2.3 公民安全的基本特征
    2.4 公民安全的实现条件
        2.4.1 国家善治
        2.4.2 社会和谐
        2.4.3 公民安全意识内化于心
        2.4.4 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2.5 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与公民安全之关系
        2.5.1 国家安全与公民安全“对立统一”
        2.5.2 社会安全与公民安全相互交织
        2.5.3 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民安全“和而不同”
第3章 我国公民安全的成长环境
    3.1 政治环境
        3.1.1 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
        3.1.2 四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3.1.3 “依法治国”的提出和完善
    3.2 经济环境
        3.2.1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改革
        3.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3 社会环境
        3.3.1 社会异质性增加
        3.3.2 社会转型发展
    3.4 文化环境
        3.4.1 儒家文化的历史传承
        3.4.2 “以人为本”文化生态的建立
    3.5 国际环境
        3.5.1 全球化浪潮的推动
        3.5.2 国际公约的规制
        3.5.3 世界人权斗争的影响
        3.5.4 联合国“人的安全”的提出
    3.6 小结
第4章 我国公民安全的现实考量
    4.1 我国公民安全的现状
        4.1.1 公民生命安全总体得到保障
        4.1.1.1 威胁生命安全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4.1.1.2 威胁生命安全的战乱因素总体得到控制
        4.1.2 公民财产安全基本实现
        4.1.2.1 公民财产稳步增长
        4.1.2.2 国家重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安全
        4.1.2.3 保障公民合法财产安全的法律比较完善
        4.1.3 公民自由安全逐步完善并落实
        4.1.3.1 公民真实自由逐步实现
        4.1.3.2 公民政治权利逐渐完善和落实
        4.1.3.3 公民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共同发展
    4.2 我国公民安全的主要困境
        4.2.1 公民生命安全面临的威胁
        4.2.1.1 贫困威胁依然存在
        4.2.1.2 食品不安全威胁突出
        4.2.1.3 重大疾病威胁加大
        4.2.1.4 生产安全事故威胁频现
        4.2.1.5 恐怖主义威胁增多
        4.2.2 公民财产安全遭遇的挑战
        4.2.2.1 强征强拆侵犯公民财产安全
        4.2.2.2 侵财犯罪损害公民财产安全
        4.2.3 公民自由安全存在的问题
        4.2.3.1 公民真实自由存在诸多短板
        4.2.3.2 侵犯公民自由安全的现象还存在
    4.3 我国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原因
        4.3.1 经济发展不科学是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根本原因
        4.3.2 民主法治不完善是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关键原因
        4.3.3 公民安全理念缺位是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重要原因
        4.3.4 社会安全问题是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直接原因
第5章 新时代我国公民安全的实现路径
    5.1 新时代实现我国公民安全的具体路径
        5.1.1 新时代我国公民生命安全威胁的应对
        5.1.1.1 以“精准扶贫”为指引,打赢扶贫攻坚战
        5.1.1.2 以“社会共治”为主线,保障公民食品安全
        5.1.1.3 以“预防”为中心,防控重大疾病威胁
        5.1.1.4 “规范”为导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灾难
        5.1.1.5 以“去极端化”为基础,打好反恐“组合拳”
        5.1.2 新时代我国公民财产安全挑战的化解
        5.1.2.1 以“法律”为准绳,杜绝强征强拆行为
        5.1.2.2 以“打防控”为举措,制止各类侵财犯罪
        5.1.3 新时代我国公民自由安全问题的处置
        5.1.3.1 以“发展”为根本,筑牢公民自由安全的基础
        5.1.3.2 以“制度”为核心,约束公权力对公民自由的侵害
    5.2 新时代实现我国公民安全路径的总体思考
        5.2.1 正确架构政党、国家、社会与公民安全的关系
        5.2.1.1 突出中国共产党维护公民安全的主导作用
        5.2.1.2 强化政府保障公民安全的主体作用
        5.2.1.3 发挥社会力量保护公民安全的重要作用
        5.2.2 全面推进公民安全保障法治化
        5.2.2.1 法治是保障公民安全的必由之路
        5.2.2.2 加快推进公民安全保障法治化建设
        5.2.3 推动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筑牢保障公民安全基础
        5.2.3.1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平衡充分发展
        5.2.3.2 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
        5.2.4 科学发展军事实力和外交关系厚植保障公民安全优势
        5.2.4.1 强军兴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5.2.4.2 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外交关系
        5.2.5 提升公民安全意识,升级公民安全理念
        5.2.5.1 努力提升公民安全意识
        5.2.5.2 升级公民安全理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3)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行为和风险沟通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
    1.4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1.7 创新之处
    1.8 论文写作资料说明
第二章 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特征分析
    2.1 基于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统计分析
    2.2 基于消费者投诉的食品安全事件统计分析
    2.3 基于政策监测的食物中毒事件统计分析
    2.4 三类数据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
第三章 食品安全事件下的政府行为分析
    3.1 政府参与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依据与必要性分析
    3.2 中国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历程与演化特征
    3.3 中央与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博弈行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食品安全事件下的生产者行为分析
    4.1 食品安全事件背景下的行业行为分析
    4.2 食品安全事件下的企业应急管理行为分析:以HN公司为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食品安全事件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5.1 行业危机与企业危机下的消费决策对比
    5.2 产品伤害危机应对策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恢复的影响
    5.3 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下的两阶段消费决策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食品安全事件下的风险沟通
    6.1 食品安全事件下的信息供求关系分析
    6.2 食品安全事件下的信息扩散过程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及启示
    7.1 国外食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
    7.2 国外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案例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概述
    2.1 基本概念
    2.2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综述
    2.3 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第三章 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现状
    3.1 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现状
        3.1.1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情况
        3.1.2 近年来食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情况
    3.2 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政府监管现状
        3.2.1 基本情况
        3.2.2 采取措施
        3.2.3 取得成效
第四章 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存在问题
        4.1.1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客体存在问题
        4.1.2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主体存在问题
    4.2 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2.1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客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2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主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经验借鉴
    5.1 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的经验
        5.1.1 美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
        5.1.2 日本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监管
        5.1.3 欧盟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监管
    5.2 发达国家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的启示
        5.2.1 完善可追溯体系,严格标准实施
        5.2.2 注重社会公众参与和信息的公开
        5.2.3 注重监管权责合理分配和全程监管
        5.2.4 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惩处力度
        5.2.5 注重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预防措施
第六章 完善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的对策
    6.1 强化政府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效率
        6.1.1 积极提升监管队伍素质,提高监管工作能力
        6.1.2 切实转变工作思路,提升服务企业水平
        6.1.3 健全生产环节执法监管体系,规范企业生产行为
    6.2 严格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6.2.1 完善可追溯体系建设,实施HACCP体系
        6.2.2 健全食品生产企业自律体系,强化质量诚信
        6.2.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6.3 全面发挥社会第三方力量,促进食品安全监管
        6.3.1 发挥食品行业协会力量
        6.3.2 发挥新闻媒体力量
        6.3.3 发挥广大消费者的力量
    6.4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6.4.1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6.4.2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6.4.3 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品小作坊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二、特征
    第二节 食品小作坊的现状
        一、现状
        二、原因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
        一、食品安全作为公共产品需要规制
        二、规制失灵与小作坊食品安全现状的关系
第二章 食品小作坊与现行市场准入制度
    第一节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概观
        一、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概念与必要性
        二、我国现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我国现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取缔(行政禁令)时期
        二、限制销售(专项整治)时期
        三、“法治”时期
第三章 现行市场准入制度的问题与解决
    第一节 取缔(行政禁令)政策的问题
        一、表现
        二、原因
        三、小结
    第二节 限制销售(专项整治)政策的问题
        一、表现
        二、原因
        三、小结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问题的总结
        二、路径的选择
第四章 构建小作坊“自己的”市场准入制度
    第一节 市场准入理念
        一、整体统一性
        二、个体平等性
        三、风险分析性
    第二节 市场准入原则
        一、法治原则
        二、比例原则
        三、品质安全与行业发展相结合原则
        四、公开与参与原则
    第三节 市场准入手段
        一、小作坊“自己的”风险评估制度
        二、小作坊“自己的”风险沟通制度
        三、小作坊“自己的”风险管理(具体准入)制度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6)泰兴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发达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概况
        1.2.2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1.2.3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
    1.3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3.1 本研究的设计思路
        1.3.2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
2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理论分析
    2.1 食品质量安全概述
        2.1.1 食品质量安全的内容及表现
        2.1.2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2.1.3 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分析
    2.2 食品添加剂概述
        2.2.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2.2.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2.3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2.3.1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具体内容
        2.3.2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基本原则
    2.4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2.5 信息不对称理论
        2.5.1 信息不对称概述
        2.5.2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框架
        2.5.3 逆向选择理论
    2.6 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理论
        2.6.1 食源性危害和食品安全性评价
        2.6.2 食品安全性管理措施
        2.6.3 风险分析理论
3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
    3.1 泰兴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现状
        3.1.1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状况
        3.1.2 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状况
        3.1.3 区域性质量问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状况
        3.1.4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现状
    3.2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
        3.2.1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日常监管的基本情况
        3.2.2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4 模糊综合评价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级管理中的应用
    4.1 模糊综合评价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4.1.1 模糊综合评价基本原理
        4.1.2 模糊综合评价基本步骤
    4.2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级管理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4.2.1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级管理评价指标因素体系的建立
        4.2.2 建立评语集
        4.2.3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
        4.2.4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4.2.5 评价应用实例
5 主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日常监管的实施
    5.1 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日常监管的实施
        5.1.1 肉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
        5.1.2 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的监管
        5.1.3 小麦粉生产企业的监管
    5.2 区域性质量问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
        5.2.1 肉制品区域性质量问题的监管
        5.2.2 大米区域性质量问题的监管
        5.2.3 豆制品区域性质量问题的监管
    5.3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日常监管的实施
    5.4 季节性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
        5.4.1 季节性食品企业的现状
        5.4.2 季节性食品难以回收的分析
        5.4.3 季节性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应对措施
6 加强监管的相关建议
    6.1 增强食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和生产水平
    6.2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持续稳定地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
    6.3 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表

(7)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研究 ——基于盐城市食品加工企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可能的不足
2 文献与理论综述
    2.1 食品安全的基本理论
        2.1.1 食品的概念
        2.1.2 食品安全的概念
    2.2 关于食品安全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2.2.1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综述
        2.2.2 关于食品生产者行为研究概况
    2.3 其他相关理论综述
        2.3.1 新古典厂商理论
        2.3.2 企业动机理论
        2.3.3 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论
        2.3.4 企业行为经济学理论
    2.4 小结
3 食品安全及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现状
    3.1 食品安全问题
        3.1.1 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3.1.2 政府监管中的问题
        3.1.3 消费监督中的问题
    3.2 企业食品安全生产演变过程
    3.3 我国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的现状
        3.3.1 食品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现状
        3.3.2 我国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现状
    3.4 盐城市食品安全及食品加工企业概况
        3.4.1 盐城市食品安全现状
        3.4.2 盐城市食品加工企业概况
4 盐城市食品加工企业的实证分析
    4.1 调研方法、对象、内容
        4.1.1 数据收集方法
        4.1.2 数据调查对象和内容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计量模型分析
        4.3.1 研究变量的测量
        4.3.2 计量经济分析结果与讨论
5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问卷调查
致谢

(8)中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相关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
    2.1 现阶段不同类型畜产品概念及相互关系
    2.2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内涵辨析
    2.3 研究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中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现状及成因分析
    3.1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状况的总体评价及存在问题
    3.2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典型事例
    3.3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因素的一般分析
    3.4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的实例分析——以牛奶为例
    3.5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国际比较(一)
    4.1 发达国家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特点与经验
    4.2 中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异同
    4.3 发达国家可供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第五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国际比较(二)
    5.1 发达国家实行官方兽医制度的特点
    5.2 中国兽医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3 中外兽医管理体制比较
    5.4 中国实行官方兽医制度的现实依据及必备条件
第六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主体的职能定位及相互关系
    6.1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系统与供给主体
    6.2 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供给主体构成及供给责任
    6.3 畜产品质量安全间接供给主体——行业协会
    6.4 政府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负总责的理论依据及其实例
    6.5 政府发挥公共安全职能的重要内容
    6.6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主体的相互关系与联动机制
第七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目标选择
    7.1 政府选择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目标的基本依据——风险分析
    7.2 选择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目标的首要条件——适当的动物保护水平
    7.3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目标的分层分类选择
    7.4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目标的落实形式——标准化与采标率
第八章 遵从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制的经济影响
    8.1 两种视角的质量成本观
    8.2 遵从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制对质量成本和效益的影响
    8.3 遵从质量安全管理规制对不同类型畜牧企业质量成本的影响
    8.4 澳大利亚遵从食品安全新标准对企业产品质量成本的影响实例
    8.5 质量安全成本的分担方式
第九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动力机制剖析
    9.1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动力内涵及其现实依据
    9.2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动力的因素分析
    9.3 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动力机制的构成及其运行的一般规律
    9.4 畜产品供给动力模型构建
    9.5 企业供给动力的外部环境优化
    9.6 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动力的整体方略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
第三章 食品生产许可
第四章 食品质量安全检验
第五章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与 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
第六章 食品质量安全监督
第七章 核查人员和检验人员
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九章 附 则

四、生产加工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应必备什么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我国公民安全研究[D]. 张青磊.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7)
  • [3]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行为和风险沟通视角[D]. 任建超.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2)
  • [4]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研究[D]. 梁建顺.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5]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研究[D]. 牛元秀. 中国政法大学, 2010(12)
  • [6]泰兴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研究[D]. 申炳慧. 南京理工大学, 2008(11)
  • [7]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研究 ——基于盐城市食品加工企业的实证分析[D]. 汤勇.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8]中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研究[D]. 王玉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9]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J].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司法业务文选, 2006(07)
  • [10]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J]. 国家质检总局.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05(06)

标签:;  ;  ;  ;  ;  

生产加工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