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末位淘汰制”有失科学、公正(论文文献综述)
薛盘栋[1](2019)在《转企改制后《时代金融》杂志社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以杂志和报纸为代表的纸质媒体受到很大冲击,发行量不断下降,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互联网+新媒体的整合发展正在冲击着纸质媒体的权威性。2003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导致一些以往有财政支持的杂志社直接改制成自负盈亏的企业,这些以往有财政支持的杂志社往往管理体制不完善,无法适应市场竞争很多杂志社所占的市场份额却在不断的下降,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时代金融》杂志社作为第一批转企改制的杂志社,同样面临管理机制尤其是绩效管理体系不适应市场竞争的状况。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时代金融》杂志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绩效管理意识,绩效管理体系不科学、不完善,绩效考核的导向性不明确,激励性不够突出。故而本文对《时代金融》杂志社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对杂志社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杂志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其在互联网大媒体整合环境的生存空间,进而促进杂志的市场份额的上升。本文首先对国内出版社的绩效管理分析的背景、意义以及相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相应的阐述;进而对有关绩效管理分析的理论进行透彻地解读,并以此作为本文分析《时代金融》杂志社绩效管理研究的基础;其后,本文对《时代金融》杂志社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总结其转企改制后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其所遇到的困难;最后本文综合以上理论基础与《时代金融》杂志社所存在的问题,就其存在的“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编辑人员流动频繁,核心部门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薪酬福利制度改革”等一系列解决措施,以期完善时代金融杂志社的人力资源以及绩效管理制度,促进其在转企改制后进一步发展。
刘婷婷[2](2017)在《《劳动合同法》下末位淘汰制的困境与出路》文中认为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绩效考核的手段,一直备受争议。官方一直对末位淘汰制度持有否定的态度,因此,末位淘汰制度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合法生存空间几乎为零。但市场并没有因此将该制度淘汰掉,关于末位淘汰制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想要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和谐共赢的局面,必须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从而规范末位淘汰制度的实施。从企业角度来说,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上,合理应用多种淘汰方式,将相对的末位和绝对的不能胜任标准相结合,这样既遵守了法律,又起到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作用。从法律层面来说,要完善劳动合同解除制度,对劳动者进行分层保护。除此之外,还要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充分发挥司法创制的功能,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魏连江,赵才智,方宗武[3](2016)在《高等工科院校毕业设计末位管理探究》文中指出高等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是初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但由于考研、就业以及教学管理、指导教师自身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影响,出现了敷衍了事、投入精力少、只求通过的末位现象,导致一批毕业设计质量比较低,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体毕业设计质量。部分高校为解决这些问题,欲简单采用末位淘汰制。由于高等教育不同于体育竞技,采用末位淘汰制有许多弊端。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深入分析了产生毕业设计末位现象的原因,为提高整体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分别从选题、中期答辩、工作日志机制、盲审及末位标准线淘汰制等方面研究了毕业设计末位管理,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诸颖超[4](2015)在《基于末位淘汰的H国有企业员工激励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通过升级生产机械设备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睿智的企业家早已把目光放在公司的管理和人才的培养上。H企业近年来,效率低、管理差、工作积极性不高、部门之间缺乏团队意识等人力源管理问题不断出现,想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更加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已有的资源,更加深入的发掘和培养优秀人才,建设拥有高水平和拥有企业向心力的团队。因此,有必要对H企业的激励机制进行重设,构建一个高效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用效率。本文共分为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个部分阐述的是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技术路线、整体框架以及可能形成的创新点,并对研究意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部分,该部分主要是收集有关国有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的历史文献,对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现状做出总结性的概括,提出主要观点及关于构建企业激励机制的相关建议;指出目前研究的空白点和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是相关理论的阐述,该部分对论文里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包括激励的概念,激励的理论基础,如:末位淘汰制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Y理论等。第四部分是H企业激励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该部分在对H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析H企业目前的激励体系是否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存在同样问题,如员工效率不高,企业内部多方面存在不公平的制度等;其次结合H企业的具体情况找出目前H企业激励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如物质激励缺乏效率性、绩效管理不合理、激励方式太过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对引起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的原因所在,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形成一个对H企业将来构建完善激励体系的清晰思路。第五部分是基于末位淘汰制的H企业激励体系的构建。该部分主要针对H企业激励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关于构建基于末位淘汰制的H企业激励体系策略、思路应遵循的原则,运用实行薪酬,等级评定等方式来完善激励体系的构建等。第六部分是总结性的分析并得出论文的研究结论与不足。
刘建伟[5](2013)在《毕业设计末位淘汰制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文中认为通过对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引入末位淘汰制进行利弊分析,提出预防为主、多种激励、惩戒为辅的毕业设计指导思想,建立毕业设计相关制度,科学安排毕业设计时间,严格监管毕业设计过程,增加教学经费投入等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王佳丽[6](2013)在《“限娱令”对中国电视传播格局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娱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电视娱乐节目也因此逐渐发展起来。近几年电视娱乐节目呈现井喷式增长的趋势,虽然给人们带来了精神方面的享受,但同时也逐渐出现了过度娱乐和低俗化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人们纷纷表示反感的情绪,并要求对电视节目中过度娱乐和低俗化的现象进行治理。为整治我国地方卫视电视节目中越来越明显的过度娱乐和低俗化倾向,2011年10月底,国家广电总局顺应群众呼声,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被坊间戏称为“限娱令”。本文以“限娱令”政策和中国电视传播格局为主要关注对象,一方面研究“限娱令”政策,通过对“限娱令”政策主要内容的简要梳理,试图分析“限娱令”这一名称的由来,并从多个角度对“限娱令”政策进行解读。另一方面,通过对2012年中央级频道与地方卫视、地方卫视之间收视格局的变化的研究,旨在探讨“限娱令”政策对中国电视传播格局产生的影响。此外,本文也关注了“限娱令”政策的局限性和不足等问题,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电视节目过度娱乐、低俗化的问题提出建议,就新形势下“限娱令”何去何从的问题进行分析。
杨蓉[7](2012)在《乡镇公务员的负激励机制研究 ——以太湖县乡镇政府为例》文中提出在我国公务员队伍中,乡镇公务员占有庞大的比重,他们扎根于农村建设的前线,工作在最基层,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是政府形象的代表。然而,由于乡镇公务员本身素质和工作特性原因,乡镇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腐败行为屡屡发生,使乡镇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破损,乡镇政府的公信力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将完善乡镇公务员的激励机制作为提高乡镇公务员素质、提升乡镇政府执政效率以及重塑乡镇政府的公信力的重点。而在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工作中,乡镇公务员负激励机制的建立和优化不可忽视,通过对乡镇公务员消极行为进行准确恰当的约束,发挥负激励的最大功效,实现激发乡镇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最终目的如今,我国关于使用正激励机制来激发广大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研究分析已十分详实和深入,而关于负激励机制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负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几乎被忽视甚至无视。因此,笔者基于对太湖县乡镇政府的实际情况的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对我国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负激励的角度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阐述了负激励的一些相关理论。其次,分析了相比于正激励,负激励的优越性以及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并结合乡镇公务员的特性,对引入负激励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再次,通过对太湖县乡镇政府实地调查的样本统计,解析了当地乡镇公务员负激励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整合实际调查研究结果和文献资料,剖析了我国乡镇公务员负激励机制相关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立足于前几章相关理论和问题诠释的基础上,从实施原则和机制的完善两个层面,详尽的阐述了如何运行和完善乡镇公务员的负激励,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蔡春燕[8](2011)在《高校教师淘汰制研究》文中提出高校教师是影响高校质量的核心因素。不论是人才的培养、科学的研究或是高深学问的传授,这些都要靠高校教师去完成。高校教师淘汰制是高校教师聘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高校教师资源的合理优化及高校人才的合理配置,关系着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关系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及国家人才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因此,要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确保高校的长远发展,必须有一整套高校教师聘任机制,而高校教师淘汰制则是一种较理想模式。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传统人事任用制度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起步较晚,作为聘任制改革的难点所在——高校教师淘汰制,其实施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高校在实施教师淘汰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术界对此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在阐释高校教师淘汰制内涵的基础上,以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及相关政策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整体结构状况数据分析为依据,应用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阐明实施高校教师淘汰制的意义所在。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淘汰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争议问题,文章从高校内、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并提出完善高校教师淘汰制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日后各高校合理实施教师淘汰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蔡春燕[9](2010)在《我国高校教师淘汰制研究综述》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人事制度改革的关切及力度的不断深入,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校教师聘任制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对聘任制的重要环节——高校教师淘汰制的关注渐增。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淘汰制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主要体现在:理论层面系统研究不足;实践层面研究普适性不强;研究深度不够。
庞建涛[10](2010)在《农村初中教师生存状态调查研究 ——基于菏泽市牡丹区W镇初级中学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初中教师的生存状态关系到他们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效能,关注这一主题,不仅有利于稳定农村初中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工作效能,也有助于改善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质量,使农村学校成为一个让教师享受教书育人快乐的地方,从而促进城乡校际之间的和谐发展。有鉴于此,本研究以实证研究方法,走近农村初中教师的生活,对其生存状态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农村初中阶段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牡丹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为研究个案,在导师的建议下多次深入学校,参与其中活动,重新体验。通过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的物质和精神方面,包括工作收入、工作量与工作压力、教师本人的心理感受、教师自我价值的追求等。笔者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发现:农村初中教师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数据统计表明:该校大部分教师感到工作量重,校内校外的很多事情让大多数教师感到没有闲暇放松的时间。在工作和生活中,农村初中教师还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教师不佳的生存状态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下降,僵化单一缺乏人性化的评估制度导致了教师压力较大,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付出与回报的落差导致了教师队伍中不稳定因素增加。以上所有这些生存状态的不尽人意导致了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动摇,直接影响新课改在农村的顺利实施。造成这种不佳状态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笔者试着从社会环境和政策保障、教师职业工作环境、学生及其家庭、教师所在社区、教师人际交往、教师自身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初中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映,引起社会各界对他们进一步的关注,通过教育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改善农村初中阶段教师的生存状态。笔者坚信:只有改善农村初中教师的生存状态,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
二、“末位淘汰制”有失科学、公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末位淘汰制”有失科学、公正(论文提纲范文)
(1)转企改制后《时代金融》杂志社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的概念、机制以及角色定位 |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机制 |
二、员工绩效管理的角色定位 |
第二节 杂志社的战略性绩效管理 |
第三节 激励理论 |
一、期望理论 |
二、公平理论 |
三、成就需要理论 |
第四节 薪酬与绩效理论 |
一、全面薪酬理论 |
二、绩效理论 |
第五节 理论总结 |
第三章 转企改制后《时代金融》杂志社的发展状况分析 |
第一节 《时代金融》杂志社转企改制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时代金融》杂志社的PEST分析 |
一、政策 |
二、经济 |
三、社会 |
四、技术 |
第三节 转企改制后影响《时代金融》杂志社发展的不利因素 |
一、编辑队伍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化需求 |
二、薪酬制度难以及时改革 |
第四章 转企改制后《时代金融》杂志社的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转企改制后《时代金融》杂志社绩效管理特点 |
一、部门职能繁琐,缺少专门的绩效管理人员 |
二、绩效管理对象独立性较强 |
第二节 转企改制后《时代金融》杂志社绩效管理困境 |
一、行业绩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
二、激励水平低,激励方式不合理 |
三、薪酬设置不合理 |
四、绩效管理不够平衡 |
五、缺乏绩效沟通 |
六、绩效考核结果不能有效利用 |
第三节 改制后《时代金融》杂志社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杂志社自身组织特征 |
二、历史原因 |
三、缺乏专业人员 |
四、管理水平不够高 |
五、缺乏有效的绩效结果运用手段 |
第五章 《时代金融》杂志社绩效管理的优化路径 |
第一节 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健全绩效管理机制 |
第二节 改进激励方式,提高激励水平 |
第三节 深度改革薪酬制度,合理建立薪酬体系 |
第四节 平衡绩效管理,加强组织平衡 |
第五节 加强绩效沟通,增强员工联系 |
第六节 动态更新绩效考核体系,有效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劳动合同法》下末位淘汰制的困境与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选题目的 |
一、末位淘汰制的概述 |
(一)末位淘汰制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
1.概念 |
2.国外企业实施末位淘汰制现状 |
3.国内企业实施末位淘汰制现状 |
(二)末位淘汰制的积极作用 |
1.有利于企业精兵简政 |
2.有利于构建公平竞争的企业文化氛围 |
3.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
(三)末位淘汰制的消极作用 |
1.末位淘汰制与人本管理理念互斥 |
2.末位淘汰制阻碍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
3.末位淘汰制存在违法的可能性 |
(四)末位淘汰制引发的争议 |
二、现行立法下末位淘汰制的生存空间 |
(一)基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
(二)基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
(三)基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不能胜任工作” |
(四)基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
(五)末位淘汰制在《劳动合同法》下零生存空间的原因 |
(六)末位淘汰制在《劳动合同法》下零生存空间的后果 |
三、末位淘汰制的出路 |
(一)企业角度 |
1.塑造与末位淘汰制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环境 |
2.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酌情实施 |
3.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标准 |
4.合理运用多种淘汰形式 |
5.相对的末位与绝对的不能胜任标准相结合 |
(二)法律角度 |
1.完善劳动合同解除制度 |
2.实行劳动者分层保护 |
3.完善案例指导制度 |
4.完善劳动规章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等工科院校毕业设计末位管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加强教学管理与工作日志机制 |
末位盲审机制与标准线淘汰制 |
结论 |
(4)基于末位淘汰的H国有企业员工激励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章 相关理论基础 |
3.1 激励的功能 |
3.2 末位淘汰制 |
3.2.1 末位淘汰制与激励机制的关系 |
3.2.2 末位淘汰制的积极影响 |
3.2.3 末位淘汰制的消极作用 |
3.3 激励理论 |
3.3.1 内容激励 |
3.3.2 过程激励 |
第4章 H企业员工激励体系现状 |
4.1 H企业概况 |
4.1.1 H企业简介 |
4.1.2 H企业组织结构 |
4.1.3 H企业员工构成 |
4.2 H企业员工激励的现状分析 |
4.2.1 H企业整体激励机制框架的分析 |
4.2.2 H企业员工激励现状和问题 |
4.2.3 H企业员工激励效果的评价 |
4.3 H企业员工激励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垄断优势造成激励意识缺乏 |
4.3.2 激励体系设计结构缺乏科学性 |
4.3.3 激励机制改革困难 |
4.3.4 H企业激励制度不完善 |
4.4 员工需求分析 |
第5章 基于末位淘汰制的H企业激励体系的构建 |
5.1 制度与文化 |
5.1.1 制度激励的设计 |
5.1.2 文化激励改进方案设计 |
5.2 绩效考核体系优化 |
5.2.1 绩效考核体系建立 |
5.2.2 考评指标设计 |
5.2.3 工作目标的设定 |
5.2.4 权重确定 |
5.2.5 考核结果的应用 |
5.2.6 优化绩效考评 |
5.2.7 公平公正地进行考评 |
5.2.8 列入末位淘汰人员的管理 |
5.3 薪酬制度的设计 |
5.3.1 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薪酬体制 |
5.3.2 薪酬体系的制定 |
5.4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
5.4.1 晋升通道的设计 |
5.4.2 制定公平公正的晋升制度 |
5.4.3 将晋升通道与末位淘汰制相结合 |
5.4.4 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和共性结合 |
结语 |
研究结论 |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毕业设计末位淘汰制的利弊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末位淘汰制在毕业设计中的消极作用 |
1. 缺乏可行性 |
2. 末位淘汰制缺乏客观公正 |
3. 缺乏人文关怀 |
4. 激励失效 |
二、预防为主,切实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
1. 建立毕业设计相关制度 |
2. 科学安排时间 |
3. 严格监管毕业设计过程 |
4. 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
三、多种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四、惩戒为辅,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
五、结论 |
(6)“限娱令”对中国电视传播格局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限娱令”政策简要介绍 |
1.1 何为“限娱令” |
1.1.1 “限娱令”主要内容 |
1.1.2 “限娱令”名称由来探析 |
1.2 “限娱令”重点指向 |
第2章 “限娱令”政策的几重解读 |
2.1 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的话语权博弈 |
2.1.1 文化多元化演变趋势 |
2.1.2 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的“抢眼球”游戏 |
2.2 文化产业改革的机制回调 |
2.2.1 电视媒体产业化导致娱乐无极限 |
2.2.2 电视媒体事业性质的确定 |
2.2.3 传媒产业化改革发展方向 |
第3章 “限娱令”导致的中国电视传播格局之变 |
3.1 中央级频道与地方卫视收视格局的变化 |
3.1.1 “限娱令”出台前曾致中央级频道受益 |
3.1.2 “限娱令”未能改变中国电视收视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 |
3.2 地方卫视收视秩序的重新洗牌 |
3.2.1 2012年上半年地方卫视收视格局变化明显 |
3.2.2 2012年上半年地方卫视收视格局变化原因分析 |
3.2.3 2012年下半年地方卫视收视格局再度变化 |
3.3 电视节目评价标准之变 |
3.3.1 唯收视率导致过度娱乐化、同质化 |
3.3.2 电视节目评价标准的变化 |
第4章 “限娱令”的局限与问题 |
4.1 “限娱令”硬性规定惹质疑 |
4.1.1 严厉限制娱乐节目被质疑 |
4.1.2 强制播出道德建设栏目是否有效果 |
4.1.3 能否避免同质化倾向 |
4.2 经济和文化问题能否只靠政策解决 |
4.2.1 过度娱乐化、低俗化既是文化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
4.2.2 国外对低俗电视节目监管的借鉴意义 |
4.3 只针对电视业,放任网络视频业 |
4.3.1 网络视频业的发展使得网台开始联动 |
4.3.2 抓根本,从社会整体运行机制上解决 |
4.4 大文化管理趋势下“限娱令”的合理性合法性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乡镇公务员的负激励机制研究 ——以太湖县乡镇政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 |
1.4 总体思路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关于激励 |
2.2 乡镇公务员负激励机制 |
2.3 乡镇公务员负激励的相关理论 |
3 乡镇公务员负激励的必要性分析 |
3.1 负激励的自身优点 |
3.2 负激励运作在公共管理中的必要性 |
3.3 乡镇公务员特性的需要 |
4 我国乡镇公务员负激励机制的运行现状——以太湖县部分乡镇政府为例 |
4.1 太湖县乡镇政府情况简介 |
4.2 数据统计 |
4.3 太湖县乡镇公务员负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5. 我国乡镇公务员负激励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理念层面的缺陷 |
5.2 法律层面的缺陷 |
5.3 制度层面的缺陷 |
5.4 执行层面的缺陷 |
6 我国乡镇公务员负激励机制的完善 |
6.1 实施乡镇公务员负激励手段应遵循的原则 |
6.2 完善乡镇公务员负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高校教师淘汰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 |
第一章 高校教师淘汰制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一) 淘汰制 |
(二) 高校教师 |
(三) 高校教师淘汰制 |
二、理论基础 |
(一) 教育学理论 |
(二) 组织行为学理论 |
第二章 高校教师淘汰制的实施依据 |
一、法律依据 |
(一) 基本法律 |
(二) 相关政策 |
二、现实依据 |
(一) 高校教师整体状况 |
(二) 高校教师个体状况 |
第三章 高校教师淘汰制的若干争议 |
一、争议问题 |
二、争议问题 |
(一) 合法性问题 |
(二) 合理性问题 |
(三) 公平性争议 |
三、原因剖析 |
(一) 自主权力未下放 |
(二) 急功近利意识强 |
(三) 淘汰标准未公认 |
(四) 评聘体系欠完善 |
(五) 教师实际数量少 |
(六) 逆淘汰现象严重 |
第四章 高校教师淘汰制的改进对策 |
一、合理的定岗定编 |
(一) 按需设岗 |
(二) 依岗聘任 |
二、科学的评聘体系 |
(一) 公认的淘汰标准 |
(二) 透明的淘汰程序 |
三、齐全的保障措施 |
(一) 监督机制严格 |
(二) 保障措施齐全 |
四、完善的法律法规 |
(一) 尽早完善法律 |
(二) 有效落实政策 |
五、有效的事后管理 |
(一) 正确的心理引导 |
(二) 有效的出路规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9)我国高校教师淘汰制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教师淘汰制理论层面的研究 |
1.1 高校教师淘汰制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
1.2 高校教师淘汰制影响及完善的研究 |
2 高校教师淘汰制实践层面的研究 |
2.1 北京大学教师淘汰制的背景及历程 |
2.2 北京大学教师淘汰制具体内容剖析 |
2.3 北京大学教师淘汰制引争议研究 |
2.4 北京大学教师淘汰制成败及启示 |
3 结语 |
3.1 高校教师淘汰制系统研究不足 |
3.2 高校教师淘汰制实证研究不足 |
(10)农村初中教师生存状态调查研究 ——基于菏泽市牡丹区W镇初级中学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缘由 |
1.2 概念界定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2章 农村初中教师生存状态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菏泽市及牡丹区经济文化概况 |
2.2 牡丹区W 镇初级中学及参与调查教师基本情况 |
2.3 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
2.4 调查访谈结论 |
第3章 农村初中教师生存状态问题的原因分析 |
3.1 社会环境和政策保障方面 |
3.2 教师职业工作环境方面 |
3.3 学生家庭方面 |
3.4 社区方面 |
3.5 教师人际交往方面 |
3.6 教师自身修养方面 |
第4章 农村初中教师生存状态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
4.1 职业倦怠凸显,从教之心消弱,教师队伍不稳定 |
4.2 有损教育质量,不利学生发展,影响后继人才的培养 |
4.3 有损教育质量,学校管理难收实效 |
4.4 不佳生存状态,家庭亲友支持度降低 |
4.5 不利于社区和谐文化建设 |
4.6 县区教育发展受限 |
4.7 影响农村教育事业,阻碍新农村建设 |
第5章 改善农村初中教师生存状态的对策 |
5.1 切实落实社会环境支持和惠师政策是保障 |
5.2 改善教师职业工作环境是前提 |
5.3 增进学生家庭和学校积极互动是辅助 |
5.4 加强社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催化剂 |
5.5 促进教师人际交往是润滑剂 |
5.6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是关键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四、“末位淘汰制”有失科学、公正(论文参考文献)
- [1]转企改制后《时代金融》杂志社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薛盘栋.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2]《劳动合同法》下末位淘汰制的困境与出路[D]. 刘婷婷. 苏州大学, 2017(04)
- [3]高等工科院校毕业设计末位管理探究[J]. 魏连江,赵才智,方宗武. 陕西教育(高教), 2016(11)
- [4]基于末位淘汰的H国有企业员工激励体系构建研究[D]. 诸颖超. 成都理工大学, 2015(04)
- [5]毕业设计末位淘汰制的利弊分析及对策[J]. 刘建伟. 中国电力教育, 2013(28)
- [6]“限娱令”对中国电视传播格局的影响分析[D]. 王佳丽. 河北大学, 2013(01)
- [7]乡镇公务员的负激励机制研究 ——以太湖县乡镇政府为例[D]. 杨蓉. 安徽大学, 2012(10)
- [8]高校教师淘汰制研究[D]. 蔡春燕. 暨南大学, 2011(11)
- [9]我国高校教师淘汰制研究综述[J]. 蔡春燕.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8)
- [10]农村初中教师生存状态调查研究 ——基于菏泽市牡丹区W镇初级中学的个案研究[D]. 庞建涛. 江西师范大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