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议变成提案

为什么动议变成提案

一、议案为何被转为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张燕,谢蒲定[1](2021)在《建立健全代表反映人民群众意见要求的处理反馈机制——甘肃各级人大代表工作综述(四)》文中指出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对于人民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建议和要求,要认真倾听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以多种方式推动解决,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甘肃各级人大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规则,规范和细化人大代表收集处理群众意见建议的程序,协助代表更好地反映民意、汇聚民智,推动有关机关组织通过办理代表建议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汤宁[2](2021)在《县级人大代表履职问题研究 ——以J市H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安润泽[3](2020)在《企业调岗引发的劳动争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调岗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通常认为自己拥有调岗的权利,而忽略了与劳动者平等对话的地位,因而在劳动合同变更中违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原则,引发劳动争议。无论是从经济成本,还是从诉讼成本上看,均对企业与劳动者双方不利。在司法实践中,调岗引发的争议不仅违反了劳动合同变更相关规定,还引发了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问题。《劳动合同法》虽然经过修订,但是劳动合同变更和解除中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全国各地区关于调岗的问题,各省高级法院提出的相应裁判意见指导,使调岗争议解决无法形成统一的解决思路,调岗纠纷解决的问题陷入困局。解决调岗的目的,是平衡企业与劳动者权利义务,对调岗争议不仅要从外部因素提出策略,还要从内部找到本质问题,所以想要很好的解决调岗争议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本文以典型的劳动争议案件起手,逐步分析此类劳动争议案件的个性,对比经点案例,分析其存在的共性,在策略上由内而外的对调岗争议提出相关解决办法。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希望可以为企业预防调岗争议和保障劳动者权益做出具有一定的贡献。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分析、探讨:第一部分主要是对B市M公司调岗争议案案件的介绍,以及深入的分析M公司调岗争议案的中的法律问题。本段从审判框架、思路的角度分析。给出调岗的概念及法律性质,分析本案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违反协商一致原则、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这两大问题。第二部分以B市M公司的调岗争议与四个调岗高发地区的一些经典判例做对比,进行共性分析,指出调岗与劳动合同变更和解除之间的联系,提出常见的调岗争议共性问题,主要在“生产经营需要”的认定、不能胜任岗位的认定、调岗后劳动者消极旷工行、企业调岗程序存在漏洞、滥用调岗权、调岗解雇这六个方面,在司法实践中的裁判标准的差异。并分析其内在原因及产生的问题所在。第三部分围绕“平衡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劳动关系”,从完善企业调岗自主权和保护劳动者权益角度为起点,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重点对企业调岗带来的劳动争议提出了一些,从管理到法律规制,具有实质性质的解决策略,并针对不同的裁判标准提出相对合理的统一裁判标准。

陈腾超[4](2020)在《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状况和提升策略研究 ——以温州市L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各级人大代表是本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可见人大代表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职务。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增强其履职实效是我国广大人民依法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保障自身权益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对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越性,加快实现国家改革发展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改革的有序推进和“依宪治国”理念的持续强化,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日益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理论层面来看,基层人大代表能否依法有效履职,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贯彻、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切实保障;从现实作用来看,相比全国和省、市一级的人大代表,县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且数量庞大,能直接听取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基层一线的意见,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代议制理论的内容和变迁,界定与分析县级人大代表及其履职能力的有关概念、内涵,在梳理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的履职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县级人大代表重点需要具备的履职能力,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改善途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文章的重点、创新点、难点。第二部分为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理论和法律阐释。该部分主要介绍和分析我国县级人大代表履职的理论基础和我国县级人大代表的法定职权,并对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要求进行归纳。第三部分为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状况分析。该部分主要是对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进行系统研究,归纳概括近年来县级人大代表在履职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第四部分为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未能充分发挥的原因分析。通过对L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析对照,得出制约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主要因素。第五部分为提升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途径和对策。针对制约县级人大代表充分履职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王鸿任[5](2019)在《我的“议案情怀”》文中指出曾连续担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张仲礼,20年领衔提交61件议案的事迹,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4日曾以《耄耋老人的报国情怀》为题作过报道。但他当代表的头四年没写一件议案,他说他开始不知道什么叫议案,弄懂学会之后才进入角色的。我没有做出他这样的成绩,但经历过这样的过程。由此产生的议案情怀使我感到: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是履行好代表职务的可靠保证。1998年4月,我当选安徽省砀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不久,就接到参加全省代表

王龙飞[6](2019)在《县级人大代表履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D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县级人大代表履职直接影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直接影响基层国家社会事务的有效开展,直接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的有效实践。通过对D区区人大代表2016-2018年间的履职研究发现,县级人大代表在履职中存在履职行为不积极、履职水平不高、代表权利行使不充分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代表能力素质不足、代表履职保障不到位、履职监督机制不完善、履职环境不佳等多种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加强代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制度,科学合理安排教育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二是完善县级人大代表履职保障,包括完善司法保障、时间保障、物质保障、组织保障。三是加强代表履职监督,建立代表履职考核制度、选民对代表履职评议制度,完善代表履职激励机制和代表退出机制。四是优化代表履职环境,要进一步加大人大工作宣传力度,建立代表知情明政机制,改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

徐旖瑶[7](2018)在《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研究》文中指出人类自有群体性活动以来就伴随着开会与议事,这项专属于和平解决人类纷争与矛盾的协商方式,实践由来已久。在经历了漫长的忽视-认知-研究过后,议事规则现已广泛应用于立法机构、社会团体、商业组织等会议中。人类群体性活动不再因为众口难调或一家独大而缺乏议事应有的正义、民主、协商与效率。一般而言,议事规则的内容都是由普遍通用的议事规则与针对会议属性和内容而形成的特殊议事规则所构成。议事规则的现实载体与规范对象只能是会议活动,议事规则为确保会议正常进行并在规定时间内得出结论,需要规范会议的方方面面。议事规则在结构上分为主体议事规则、客体议事规则与程序议事规则,三部分可以分开规范,但实践上又紧密相连。客体议事规则是运行前提、程序议事规则是运行轴、主体议事规则是运行保障。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形成环境具有悠久的议政传统,但却不是具有真正议事能力的环境。人大议事规则的产生与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路从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开始试点探索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议事规则与实践,又在国情动荡、制度几乎废弃的时期里,终于迎来了议事规则的法定出台。时至今日,我国各级人大议事规则跟随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工作要求,在议案的提出、审议、质询、调查、发言、表决以及选举任免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与改良。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是在协商情况下为广泛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与需求而设定的行为步骤与参与权限。人大议事规则的结构与功能具体通过三个方面展现,一是包含议事者、办理者、主持人与辅助者在内的人大主体议事规则,它体现了人大主体议事规则清晰合理地分配议事角色的功能;二是规范综合议案、单项议案、非正式议案的人大客体议事规则,它发挥着保障人大各项议事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功能;三是依据民主集中程序原则为指导的人大程序议事规则,主要有提出-审议、质询、询问-表决这三项主要程序,它们贯穿于人大议事主体与议事客体之间,其规则具有联系人大主客体协调议事的功能。当前,人大议事规则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作为人大议事主体之一的普通代表个体功能性不足,地方人大代表团决策能力差异明显;作为人大议事客体的议案在形成上滞后且形式化,其重大事项类规范不足;在人大程序议事中,其规范也存在包括会期制度、议程设置这两个主要方面在内的不少问题。究其原因,则主要有党政关系的协调性、经济发展与制度建设的相互作用以及传统文化等的影响。优化人大议事规则主要从议事规则的三大组成部分着眼,一是人大议事主体之一的主席团需要更加科学化的议事设置,在尽可能发挥主席团审议原案与主持会议的本职工作下,科学划定和协调主席团与其他议事主体间的关系以及审核各项议案、报告的能力;二是人大议事客体之一的重大事项权需要更加精准化的设定与操作,将何为重大,何种议事主体可以处理何种层次的重大事项等等规定细化、深化、可操作化;三是人大议事程序之一的辩论机制需要更加重视和规范化,要将辩论这一议事核心和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各级人大代表的议事过程之中。通过规范三者,将有助于我国各级人大议事规则发挥更强的作用,实现正义、民主与高效的价值追求。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8](2017)在《代表工作实务》文中研究表明代表议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代表议案的提出是代表议案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有关法律对此作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实践中需要认真加以把握。1.议案提出的时间代表提出议案必须符合法定的时间要求,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向本级人大提出议案,必须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而且应当在大会主席团决定的代表提出议案的截止时间之前提交,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提出的议

王鸿任[9](2015)在《慎将议案转“另册”》文中认为将人大代表提出的部分议案转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是多年来各级人大常有的做法。但细细分析这些被转入"另册"的议案原件,有些,转得必要;有些,转得牵强;有些,则转得无理。后者,说轻点,是对议案审理的粗糙;说重点,是对法律规定的违背。因此,对议案转为建议,应持慎重态度。在我国建立人大议案制度初期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代表议案可谓凤毛麟角。近年来,随着代表素质的提高,议案制度的深入人心,代表履职积极性的高涨,近些年不仅

石卉[10](201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54年宪法创造性地确立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独具特色政治制度模式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代表全体中国人民意志行使国家统治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着相比起三权分立体制下的西方国家议会更为广泛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这是人民代表大会相较于其他国家机关行使职能方式的显着特点,也是代议机关代表民意行使权力的特有方式。作为国家民主制度的权力主体,唯有开会才能显示出生命活力,唯有开会才能使得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一重要机器得以运转。随着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深入,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具体运作模式的思考结果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一套行之有效科学严谨的会议制度是在保障人大会议顺畅进行的背后,是人大职能充分行使、民主政治得以落实的厚重意义。全国人大会议议程作为会议的逻辑起点,引导着全国人大会议具体运作流程,决定了全国人大会议持续的时间,议程议题的确定直接反映出全国人大职能的发挥,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体运行方式的重要方面。本文以现有全国人大会议制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实证分析、比较分析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这一规范性文件加以研究,研究从对议程文件的结构剖析切入,对议程的要素、内涵进行疏理,解读代表议案列入议程的困境,以议程功能发挥的视角对延长全国人大会议会期进行考量,提出完善现有议程设计的若干意见。除导言外,正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结构如下:第一章简述了会议、议程产生的逻辑顺序,指出议程是会议的程序性要素,是随着会议制度的形成发展而产生的,但是西方议会制度下议程的概念并不能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简单套用,我国的人大议程尤其制度上的特殊性。第二章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的两份议案文件作为切入点,对已经确定的静态的议案文件进行结构解析,以此为基础定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概念,明确其内涵、外延,分析了议案和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为线索简述了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制度化历史过程,揭示议程之于我国人民大会制度运行及民主政治化进程的细节意义。第二章以确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程的动态过程分析为基础,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确定过程实质上是对议案的筛选过程,详细阐述了现有制度下不同议案的筛选方式,并对我国代表议案从未列入全国人大议程的现实困境做了制度上和实质上的分析,点明议案确定的程序性价值在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行使的具体安排,其确定过程必需彰显我国全国人民代表“代议制”的民主实质。第三章在结合前文的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中现有的议程确定方式进行思考,指出其实体上和程序上的不足,提出建立议程“动议”的制度构想,完善议程设置以更好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服务,进而实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良好运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机构的运作事关我国最高权力的行使,其运作的制度规范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意义深远,作为这一机构运行承载体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逻辑起点,对会议议程的科学设计要时刻考虑为人大职能履行、人大制度发挥服务,要具体彰显人大代表代议制度后的民主实质。

二、议案为何被转为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议案为何被转为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建立健全代表反映人民群众意见要求的处理反馈机制——甘肃各级人大代表工作综述(四)(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大代表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群众及时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矛盾和难题
二、人大代表认真研究整理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要求并及时通过法定途径反映出来
三、有关机关组织认真研究和及时办理代表建议意见并在法定期限内答复
问题与建议

(3)企业调岗引发的劳动争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调岗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1.2.3 企业调岗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策略研究
        1.2.4 调岗引发的劳动合同解除问题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2 B市M公司调岗争议案
    2.1 基本案情
    2.2 裁判思路分析
    2.3 调岗的法律性质及法理基础
        2.3.1 调岗的法律性质
        2.3.2 调岗之劳动合同变更理论基础
    2.4 调岗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4.1 调岗的合理性
        2.4.2 调岗的必要性
    2.5 调岗存在的劳动争议问题
        2.5.1 违反协商一致原则
        2.5.2 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3 调岗争议引发的共性争议分析
    3.1 调岗争议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3.1.1 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调岗的认定
        3.1.2 劳动者不能胜任岗位而调岗的认定
        3.1.3 调岗后劳动者消极旷工行为认定
    3.2 企业调岗程序存在问题
        3.2.1 调岗程序不合理
        3.2.2 调岗程序不规范
    3.3 企业滥用调岗权
    3.4 调岗解雇问题中的惩戒性调岗解雇
4 对调岗产生的劳动争议的解决办法
    4.1 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4.1.1 增设劳动者拒绝权与抗辩权
        4.1.2 争议期间对劳动者的岗位保留
        4.1.3 提高劳动者法律意识
    4.2 对企业滥用调岗行为进行法律规制
        4.2.1 加强对企业滥用调岗权的惩戒制度
        4.2.2 完善企业内部调岗程序流程
        4.2.3 完善企业调岗的内部审查
    4.3 完善调岗解雇的解决办法
    4.4 完善合理统一的裁判标准
        4.4.1 不同地区的裁判标准不同
        4.4.2 不同地区裁判标准的法律效力等级问题
        4.4.3 统一裁判标准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状况和提升策略研究 ——以温州市L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相关理论和法律阐释
    2.1 人大代表履职的理论基础
        2.1.1 人民主权理论
        2.1.2 代议制理论
        2.1.3 委托代理理论
    2.2 县级人大代表的定义及其履职内容
        2.2.1 县级人大代表的概念及其权利和义务
        2.2.2 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内容
    2.3 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具体内涵
        2.3.1 提出代表议案和建议的能力
        2.3.2 准确审议议案报告的能力
        2.3.3 深入联系选民群众的能力
        2.3.4 衡量代表履职能力的三个维度
    2.4 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动与履职能力的关系
3 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状况分析
    3.1 温州市L区人大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3.2 温州市L区近四届人大代表构成情况
    3.3 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履职方式和履职状况
        3.3.1 出席人民代表大会并审议各项工作报告、议案
        3.3.2 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
        3.3.3 开展视察调研和联系选民活动
    3.4 县级大代表在履职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
        3.4.1 代表议案、建议的选题、论证和对策质量不高
        3.4.2 对报告、议案的审议能力和表决质量有待提高
        3.4.3 联系选民的主动性和开展调研的能力不够
4 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4.1 人大代表专业结构比例待优化
    4.2 人大代表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
    4.3 人大代表个体间业务素养存在较大差距
    4.4 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不完善
    4.5 人大代表履职保障措施不到位
5 提升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途径和对策
    5.1 优化县级人大代表产生机制
        5.1.1 完善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方式
        5.1.2 强化代表候选人的资格把关
        5.1.3 探索完善代表选举竞争机制
    5.2 提高县级人大代表自身业务素养
        5.2.1 完善履职知识培训机制
        5.2.2 精心组织集体履职活动
    5.3 完善县级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
        5.3.1 健全对代表的履职评价机制
        5.3.2 探索代表退出和连任机制
    5.4 增强县级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保障
        5.4.1 为代表打造深入联系选民的平台
        5.4.2 为代表建立专业化履职的组织
        5.4.3 为代表的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县级人大代表履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D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四)创新之处
一、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人大代表
        2.县级人大代表
    (二)理论依据
        1.利益表达理论
二、D区区人大代表履职现状
    (一)D区人大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二)D区区人大代表分布与构成
    (三)D区区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情况
        1.D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
        2.D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闭会期间
三、县级人大代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县级人大代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
        1.履职积极性不够强
        2.履职水平不够高
        3.监督、质询、决策等代表权利行使不够充分
    (二)县级人大代表履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代表能力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2.代表履职保障不够到位
        3.履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4.代表履职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四、促进县级人大代表履职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县级人大代表教育培训
        1.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制度
        2.科学合理安排教育培训内容
        3.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二)完善县级人大代表履职保障
        1.完善司法保障
        2.完善时间保障
        3.完善物质保障
        4.完善组织保障
    (三)加强县级人大代表履职监督
        1.建立代表履职考核制度
        2.建立选民对代表履职评议制度
        3.完善代表履职激励机制
        4.完善代表退出机制
    (四)优化县级人大代表履职环境
        1.加大人大工作宣传力度
        2.健全代表知情明政机制
        3.改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议事规则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议事规则
        一、议事规则释义
        二、议事规则体系
    第二节 议事规则的主要内容
        一、议事规则的结构基础
        二、议事规则的内在结构
    第三节 议事规则的理论基础
        一、价值基础:程序正义
        二、功能基础:审议民主
        三、效用基础:降低交易费用
第二章 人大议事规则的历史分析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人大议事规则的探索
        一、大革命时期:工人、农民、市民成为议事主体
        二、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议事规则的借鉴
        三、抗日战争时期:急剧增长的提案工作与议事氛围
        四、解放战争时期:广泛联合前提下的举荐议事程序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人大议事规则的兴废
        一、政治协商下的人大议事
        二、人大议事活动在曲折中生存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人大议事规则的发展
        一、重启议事实践
        二、议事法治化
第三章 人大议事规则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人大主体议事规则及其分配功能
        一、一级分配:议事者
        二、二级分配:主持人
        三、三级分配:辅助者
    第二节 人大客体议事规则及其保障功能
        一、基础类保障:综合议案
        二、核心层保障:单项议案
        三、全面性保障:非正式议案
    第三节 人大程序议事规则及其联系功能
        一、程序原则
        二、提出程序
        三、审议、质询与询问程序
        四、表决程序
第四章 现行人大议事规则的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人大议事规则的现存问题
        一、人大主体议事规则方面
        二、人大客体议事规则方面
        三、人大程序议事规则方面
    第二节 人大议事的问题成因
        一、党政关系协调性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与制度建设的相互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第五章 优化人大议事规则的若干重点
    第一节 主席团:人大议事主体科学化
        一、议事中枢——主席团
        二、主席团的主要问题
        三、主席团议事规则的优化
    第二节 重大事项权:人大议事客体精准化
        一、重大事项权与人大议事
        二、重大事项权的失范探析
        三、重大事项权的决策优化
    第三节 辩论机制:人大议事程序规范化
        一、议事核心——辩论
        二、讨论不“辩”的人大
        三、人大辩论制度的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8)代表工作实务(论文提纲范文)

代表议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代表议案如何处理
代表行使提议案权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议程概述
    第一节 议程起源
    第二节 西方议会制度理论背景下议程的概念
    第三节 人民代表制度下议程的概念
第二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界说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结构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实例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解析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程之定义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之特性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之功能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制度化历程
第三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确定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确定程序概述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确定程序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确定程序的实质
    第二节 代表议案列l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困境
        一、“零入列”的现实 ——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议案处理结果为例
        二、代表议案"零入列"的困境
        三、代表议案"零入列"的变通处理
第四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之完善
    第一节 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程的必要性
        一、发挥人大职能的必要
        二、落实代议制民主的必要
    第二节 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建议
        一、提高拟定议程草案的透明度
        二、建立完善议程动议制度
        三、设置日程与议程的合理衔接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四、议案为何被转为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立健全代表反映人民群众意见要求的处理反馈机制——甘肃各级人大代表工作综述(四)[J]. 张燕,谢蒲定. 人大研究, 2021(08)
  • [2]县级人大代表履职问题研究 ——以J市H区为例[D]. 汤宁.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企业调岗引发的劳动争议问题研究[D]. 安润泽.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4]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状况和提升策略研究 ——以温州市L区为例[D]. 陈腾超.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5]我的“议案情怀”[J]. 王鸿任. 民主法制建设, 2019(02)
  • [6]县级人大代表履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D区为例[D]. 王龙飞. 曲阜师范大学, 2019(12)
  • [7]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研究[D]. 徐旖瑶. 厦门大学, 2018(07)
  • [8]代表工作实务[J].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 人民政坛, 2017(08)
  • [9]慎将议案转“另册”[J]. 王鸿任. 法治与社会, 2015(02)
  •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研究[D]. 石卉. 华东政法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为什么动议变成提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