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外透析法评定饲料磷的透析率及其可透析磷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佘玥[1](2017)在《生长猪对蛋白原料钙磷标准全肠道消化率的评价及植酸酶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旨在研究植酸酶对生长猪动物源性及植物源性蛋白类饲料原料钙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pprent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ATTD)以及标准全肠道消化率(Standardized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STTD)的影响。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试验一选择了 64头初始体重为16.0 ±3.1 kg的去势公猪,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探讨了植酸酶对生长猪牛奶加工副产物钙磷的ATTD与钙STTD的影响。本试验采集了乳清粉、低蛋白乳清粉和脱脂乳粉3种牛奶加工副产物作为代表性的动物源性钙源。配制一个由玉米、土豆分离蛋白、大豆油、石粉和磷酸二氢钠等组成的基础日粮,另配制3种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乳清粉、低蛋白乳清粉和脱脂乳粉。试验日粮均包括无植酸酶和添加1,000 FTU/kg植酸酶两种处理,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用全收粪法测定了生长猪对牛奶加工副产物钙磷的ATTD以及钙的STTD。结果表明,添加1,000FTU/kg植酸酶可显着提高(P<0.05)生长猪对所有试验日粮钙磷的ATTD,以及钙的STTD,但对生长猪乳清粉、低蛋白乳清粉和脱脂乳粉的钙消化率无影响。生长猪对乳清粉和脱脂乳粉钙的ATTD和STTD显着高于(P<0.05)低蛋白乳清粉,但乳清粉和脱脂乳粉之间无差异。试验二探讨了植酸酶对生长猪豆粕和4种来源的菜籽粕钙磷的ATTD,以及磷的STTD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 120头初始体重为16.2 ± 5.3 kg的去势公猪单笼饲养,采用5 × 4因子设计,随机分配到20种日粮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设计了分别以豆粕、高蛋白菜籽粕(High-protein canolameal,CM-HP)、高温加工菜籽粕(High-temperature processed canola meal,CM-HT)、低温加工菜籽粕(Low-temperature processed canola meal,CM-LT)和传统菜籽粕(Conventional canola meal,CM-CV)为唯一磷源的5种基础日粮,另有15种日粮分别向基础日粮中添加500、1,500或者2,500 FTU/kg植酸酶。试验包括7d适应期和5 d收粪期。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线性提高了(P<0.01)生长猪对含有CM-HP、CM-HT、CM-CV和豆粕日粮中钙的ATTD,但对CM-LT日粮钙的ATTD无影响。植酸酶同样提高了(线性和二次,P<0.01)生长猪对这5种原料磷的ATTD和STTD。相对于CM-CV,CM-HP中钙的ATTD较高(P<0.01)。生长猪对CM-LT日粮钙的ATTD显着高于(P<0.05)CM-HT,但二者磷的ATTD和STTD无差异。生长猪对豆粕磷的ATTD和STTD高于(P<0.05)CM-HP和CM-CV。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植酸酶对生长猪CM-HP、CM-HT、CM-LT、CM-CV和豆粕磷的STTD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试验三采集了 20种豆粕样品,采用猪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水解法,体外模拟了猪对豆粕的磷透析率,并探讨了植酸酶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猪对不同产区的豆粕可透析磷并无显着差异,但添加500 FTU/kg植酸酶可显着提高(P<0.05)猪对豆粕的可透析磷。试验四测定了不同浓度植酸酶对生长猪玉米-豆粕日粮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与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了 24头初始体重为37.0 ± 1.4 kg的装有简单T型瘘管的去势公猪,随机分配到6种日粮中,每种日粮8个重复。分别饲喂正对照日粮(标准全肠道可消化磷0.31%),负对照低磷日粮(标准全肠道可消化磷0.16%)和植酸酶日粮(负对照日粮分别添加500、1,000、2,000和4,000 FTU/kg植酸酶)。通过全收粪尿法测定了营养物质的ATTD和沉积率,通过氧化钛指示剂测定了氨基酸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Apparent ileal digestibility,AID)。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线性,P<0.05)生长猪对玉米-豆粕日粮的酸性洗涤纤维、钾和铁的ATTD。植酸酶可提高(二次,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镁的ATTD,并趋于提高苯丙氨酸(二次,P = 0.09)和天冬氨酸(二次,P = 0.05)的AID。植酸酶提高了(线性和二次,P<0.05)钙磷的ATTD及其沉积率,但植酸酶对总能的ATTD和消化能并无影响。试验五测定了生长猪对玉米、豆粕和菜籽粕磷的ATTD和STTD,以及生长猪对玉米、豆粕和菜籽粕磷STTD的可加性。试验选择了 36头初始体重为21.6±1.7 kg的去势公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配到6种日粮中,每种日粮6个重复。试验日粮包括玉米淀粉和玉米、豆粕或菜籽粕为基础的半纯合日粮,以及玉米-豆粕、玉米-菜籽粕和玉米-豆粕-菜籽粕的混合日粮。结果表明,生长猪对玉米、豆粕和菜籽粕磷的ATTD分别为33.12%、50.19%和35.49%,磷的STTD分别为37.76%、56.62%和40.02%。生长猪对豆粕磷的ATTD和STTD高于(P<0.05)玉米和菜籽粕,对玉米、豆粕和菜籽粕磷的STTD是可加的。综上,本研究体内与体外试验说明植酸酶可提高生长猪常用蛋白原料钙磷的STTD,且具有额外释放效应。
陈亮,张宏福,赵峰[2](2013)在《体外透析法评定单胃动物饲料养分生物学效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外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饲料生物学效价评定,其中体外透析法具有将酶促反应和产物分离合二为一、消除产物抑制、类似于动物消化道吸收等特点。文章对国内外利用体外透析法评定单胃动物饲料养分生物学效价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侧重分析了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矿物元素等饲料养分的生物学效价体外评定发展现状与不足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并简要概述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进行饲料评定的优势,旨在为建立我国便捷评定畜禽饲料养分生物学效价的方法提供参考。
庄晓峰,陈亮,张宏福,赵峰,卢庆萍,萨仁娜,李东卫,何科林[3](2012)在《仿生法评定几种猪常用植物性饲料原料磷体外透析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截留分子质量(MWCO)透析袋条件下几种饲料原料的总磷与无机磷体外透析率,探讨采用SDS-Ⅰ型仿生消化系统进行饲料磷体外透析率快速测定的可行性。试验1通过测定玉米、豆粕和麦麸的仿生消化残渣中总磷及透析液中无机磷含量,研究MWCO分别为14 000和3 500 u的透析袋分离无机磷与有机磷的有效性,探讨消化残渣总磷测定法评定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的可行性。试验2通过测定仿生消化透析液中无机磷含量,分别评定M WCO为14 000和3 500 u透析袋条件下玉米、豆粕、米糠、菜籽粕及麦麸磷的体外透析率,探讨透析液无机磷测定法评定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2种透析袋条件下消化残渣总磷测定法测得透析液中均存在有机磷,表明MWCO 3 500 u透析袋仍然没有将有机磷完全截留,没有达到有机磷与无机磷有效分离的目的。2)MWCO 14 000 u透析袋条件下,透析液无机磷测定法测得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结果显着高于MWCO 3 500 u透析袋条件下测定结果(P<0.05)。3)仿生消化法测得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的变异系数均在4%以下,低于其他研究者报道的结果。综上所述,MWCO 3 500 u透析袋无法实现饲料中无机磷与有机磷的有效分离,因此消化残渣总磷测定法不适用于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的研究;MWCO 14 000 u透析袋条件下透析液无机磷测定法,试验测值和精度都较高,更适宜于仿生法评定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的研究。
庄晓峰[4](2012)在《仿生法评定猪植物性饲料磷消化率方法的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通过四部分试验对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Ⅰ型)上进行磷体外消化率评定的适宜分析方法、适宜非酶促反应条件及三步模拟消化必要性进行系统研究,为磷体外模拟消化操作规程的确立提供依据。第一部分旨在研究不同截留分子量及来源的透析袋对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料原料干物质和磷消化率测值的影响,为探讨仿生消化法评定磷体外消化率的可行性提供参考。选用美国ViskaseMWCO14000Da、7000Da、3500Da以及美国光谱医学MWCO3500Da、1000Da五种透析袋,评定玉米、豆粕、麦麸的干物质和磷的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随着截留分子量的缩小,使用美国Viskase透析袋测得饲料干物质及磷消化透析率均逐渐降低(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两种不同截留分子量美国光谱医学透析袋测得饲料原料的干物质及磷消化率存在差异,但最大仅分别相差3.35%和1.67%,且美国光谱医学3500Da透析袋测得饲料原料干物质及磷消化率显着高于Viskase3500Da透析袋测定结果(P<0.05),而与Viskase14000Da透析袋测定结果接近。本试验结果表明,ViskaseMWCO14000Da的透析袋更适宜于仿生法测定饲料的干物质消化率;ViskaseMWCO3500Da透析袋测得饲料磷消化透析率最低,最接近报道的体内结果。第二部分采用传统磷体外消化操作,比较不同截留分子量透析袋条件下猪饲料原料总磷与无机磷透析量,探讨在SDS-Ⅰ型仿生消化系统上进行饲料有效磷快速测定的适宜分析方法。试验1研究现有透析袋分离无机磷与有机磷的有效性,选用ViskaseMWCO14000Da、3500Da的透析袋分别测定玉米、豆粕、麦麸消化残渣总磷及透析液无机磷含量。试验2选用ViskaseMWCO14000Da、3500Da透析袋,通过测定透析液无机磷含量,评定了玉米、豆粕、米糠、菜粕及麦麸磷的体外消化率。结果显示,两种透析袋条件下测得透析液中均存在有机磷,表明残渣总磷测定法并不适用于磷体外消化率的评定。MWCO14000Da透析袋条件下,透析液无机磷测定法测得饲料磷消化透析率结果均显着高于3500Da透析袋条件下测定结果(P<0.05),且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均在4%以下,低于其他研究者报道的结果。本试验结果表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透析袋无法实现饲料中有机磷的完全截留;而MWCO14000Da透析袋条件下,透析液无机磷测定法测得实验结果较高,且测值精度高,更适宜于仿生法饲料磷体外消化的研究。第三部分旨在获取影响仿生法测定饲料磷消化率的适宜缓冲溶液体积、流速及样品粉碎细度。缓冲溶液体积设置600、800和1000mL三个水平;流速设置283、425、496mL/min三个水平;样品粉碎细度设置40和60目两个水平。结果表明,缓冲溶液体积对玉米、麦麸磷消化率影响不显着(P>0.05),对豆粕磷消化率虽存在显着性影响(P<0.05),但最大仅相差1.29%。建议透析液体积为6001000mL均可。随着透析液流速的增加,玉米、豆粕、麦麸磷的消化率均无显着变化(P>0.05)。粉碎过40目和60目的玉米、豆粕、麦麸磷的消化率均无显着差别(P>0.05)。第四部分通过研究大肠模拟消化对磷体外消化透析率的影响,探讨三步法评定饲料磷消化率的必要性。本试验在两步法的基础上,大肠阶段分别选用纤维素酶和复合酶进行模拟消化,并设置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磷的消化率并没有升高,反而略有下降。因此,对于磷的体外消化研究,大肠阶段没有模拟的必要性。
李东卫[5](2012)在《仿生法评定生长猪常用植物性饲料有效磷酶促反应条件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植物性饲料磷的溶解透析规律、模拟胃液pH、小肠消化酶、胃期和小肠期消化时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基于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的酶法评定生长猪植物性饲料有效磷提供方法学依据。本论文第一部分旨在研究3种生长猪常用植物性饲料磷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规律,为仿生法评定生长猪饲料有效磷体外模拟条件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在仿生消化系统SDS-Ⅰ型中进行,采用6×6(pH×时间)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pH设为2、3、4、5、6、7;时间设为2h、4h、6h、8h、10h、12h,测定透析液中总磷和无机磷含量,计算饲料总磷透析率和降解率。以玉米、豆粕和麦麸三种饲料为测试原料。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得饲料总磷透析率随pH变化规律与前人研究所得饲料总磷溶解率的变化规律一致,透析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饲料磷的溶解性;模拟环境的酸碱性对3种植物性饲料总磷的溶解性有显着影响,玉米、豆粕和麦麸总磷在pH6~7时透析率可分别达到80%、70%和90%以上;且发现采用现有透析袋不能将无机磷与有机磷彻底分离。本论文第二部分通过研究5种饲料原料及2种简单配合日粮条件下模拟胃液pH的变化规律,探讨胃阶段体内食糜pH变化与体外模拟消化液pH变化的关系,来验证pH为2的胃蛋白酶盐酸缓冲液是否适合体外评定饲料有效磷。试验选用玉米、豆粕、麦麸、小麦、大麦五组单一原料以及玉米+豆粕(8:2)和小麦+大麦+豆粕(4:4:2)两组简单配合日粮,在pH=2.0模拟胃液中消化;分别在第0.5、1、2、3h每组试验饲料各取3个重复进行pH检测。结果表明,植物性饲料原料对pH为2的盐酸缓冲液缓冲能力有明显影响;各原料条件下,消化开始的1小时内,模拟消化食糜pH变化趋势与前人所测体内值变化趋势一致,与体内食糜在胃内变化情况相近,pH为2的胃蛋白酶盐酸缓冲液可以用于体外评定饲料有效磷。本论文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旨在探讨仿生消化过程中生长猪体内四种小肠消化酶以及胃期和小肠期消化时间对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为确定SDS-Ⅰ型仿生消化系统评定生长猪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模拟小肠液的组成与最佳消化时间提供参考。试验在SDS-Ⅰ型单胃仿生消化系统中进行,以玉米、豆粕和麦麸为测试原料。试验3,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根据模拟小肠液中添加消化酶的种类设不加酶组和4个加酶组,加酶组即在模拟小肠液中依次添加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试验4,采用两个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胃期设置5个时间梯度:0.5h、0.75h、1h、1.25h、1.5h,小肠期设置6个时间梯度:1h、2h、3h、4h、5h、6h。结果表明,1)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均对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有显着(P<0.05)影响,最终确定采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模拟小肠液。2)综合考虑玉米、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随胃期消化时间、小肠期消化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饲料在生长猪胃肠内存留时间,确定胃期消化时间为1h,小肠期消化时间为5h。
刘松柏[6](2012)在《肉仔鸡对饲料标准磷利用率、可利用磷需要量及小肠磷吸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共通过五个系列试验,研究肉仔鸡对饲料原料标准磷利用率、非植酸磷及标准可利用磷的需要量,并用原位结扎灌注肠段法研究无机磷在肉仔鸡小肠各段的吸收规律和机制。试验一包括3个试验,旨在建立测定肉鸡对常用饲料原料(豆粕)标准矿物元素(钙、磷、铜、锰和锌)利用率的方法。在试验1中,12只24日龄商品代AA肉仔公鸡用于测定肉仔鸡排空消化道食糜的适宜绝食时间。设1个处理组,包括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肉仔鸡自由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2小时后截料,然后收集截料后12、24、36或48小时的排泄物。结果表明,肉仔鸡至少绝食24小时才能保证其消化道食糜排空。在试验2中,48只22日龄商品代AA肉仔公鸡分2个处理组(无矿物质和豆粕饲粮组),每个处理组24只鸡(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4只鸡)。经过3天的适应期后,24日龄肉仔鸡绝食24小时后饲喂无矿物质或豆粕饲粮4小时,从采食开始收集28小时(截料后24小时)或52小时(截料后48小时)的排泄物用于测定肉仔鸡对豆粕的标准矿物元素利用率。结果表明,测定肉仔鸡对豆粕的标准矿物元素利用率适宜的收集排泄物时间为从采食开始收集排泄物52小时。24日龄肉仔鸡对豆粕的标准钙、磷、铜、锰、锌利用率分别为51.1、50.2、36.3、30.8及49.7%。在试验3中,采用试验2相同的试验方法测定36日龄肉仔鸡对同一豆粕的标准矿物元素利用率。共48只34日龄商品代AA肉仔公鸡分2个处理组(无矿物质和豆粕饲粮组),每个处理组24只鸡(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4只鸡),然后适应3天至36日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6日龄肉仔鸡对豆粕的标准磷(51.6%)、铜(36.4%)、锰(31.9%)、锌(43.4%)利用率与试验2中的相应测定结果基本一致(P>0.12),但标准钙(41.5%)利用率低于试验2中的测定结果,说明在本试验期间内肉仔鸡日龄对豆粕的标准磷、铜、锰和锌利用率没有显着影响。总之,本试验建立的简单、快速的平衡试验技术新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肉鸡对常用饲料原料(如豆粕)的标准矿物元素利用率。试验二包括2个试验,用于测定肉鸡对玉米、豆粕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标准磷利用率,同时验证标准磷利用率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的可加性。每个试验均用96只体重相近的22日龄商品代AA肉仔公鸡,分4个处理组(无磷、玉米、豆粕及玉米-豆粕饲粮组),每个处理组24只鸡(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4只鸡)。经过3天的适应期后,绝食24小时,然后分别自由采食无磷、玉米、豆粕及玉米-豆粕型饲粮4小时(试验1)或72小时(试验2),收集排泄物28或52小时(试验1)与96或120小时(试验2)(截料后48小时)。试验1的结果表明,收集排泄物52小时(截料后48小时)是测定标准磷利用率适宜的收集排泄物时间。肉仔鸡通过采食无磷饲粮测定的基础内源磷排泄量为123mg/52小时·只。通过基础内源磷校正计算的肉仔鸡对玉米、豆粕的标准磷利用率分别为37.6和50.5%。同时,测定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标准磷利用率为44.4%,与预测值43.5%相近(P>0.79)。试验2的结果表明,收集排泄物96小时(截料后24小时)是测定标准磷利用率适宜的收集排泄物时间。肉仔鸡通过采食无磷饲粮测定的基本内源磷排泄量为85.4mg/96小时·只。通过基础内源磷校正计算的肉仔鸡对玉米、豆粕的标准磷利用率分别为40.2和52.9%,与试验1的相应测定结果相近(P>0.48),但测定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标准磷利用率为39.7%,显着低于预测值46.0%(P <0.001),这可能与肉仔鸡的磷进食量较高有关。试验结果表明,无磷饲粮可用于测定肉仔鸡基础内源磷的排泄量进而用于估测肉鸡对植物性饲料原料的标准磷利用率。但是,关于标准磷利用率在混合饲粮中的可加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试验三包括2个试验,用于测定肉仔鸡对无机矿物质磷源(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及磷酸二氢钾)的标准磷利用率。每个试验均用96只体重相近的22日龄商品代AA肉仔公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无磷、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及磷酸二氢钾饲粮组),每个处理组24只鸡(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4只鸡)。经过3天的适应期后,绝食24小时,然后饲喂无磷、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及磷酸二氢钾饲粮4小时(试验1)或72小时(试验2),收集排泄物52小时(试验1)或120小时(试验2)(截料后48小时)。试验1的结果表明,肉仔鸡通过无磷饲粮估测的基础内源磷排泄量为109mg/52小时·只。通过基础内源磷校正估测的肉仔鸡对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及磷酸二氢钾的标准磷利用率分别为68.7、69.8及76.6%。试验2的结果表明,收集排泄物96小时(截料后24小时)即可用于测定无机矿物质磷源的标准磷利用率。肉仔鸡通过无磷饲粮测定的基础内源磷排泄量为49.2mg/96小时·只。通过基础内源磷校正估测的肉仔鸡对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及磷酸二氢钾的标准磷利用率分别为71.8、70.6和78.3%。试验1和2中测定的结果很一致(P <0.001),表明无磷饲粮可以用于测定肉仔鸡基础内源磷的排泄量,且快速平衡法可用于测定肉鸡对无机矿物质磷源的标准磷利用率。试验四采用单因子的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用540只1日龄商品代AA肉仔公鸡进行试验,研究饲粮不同非植酸磷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骨骼发育参数及组织中磷代谢关键功能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估测1-21日龄肉仔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非植酸磷及标准可利用磷的适宜需要量。试鸡按体重随机分为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10只鸡),分别饲喂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非植酸磷含量实测为0.08%)中以CaHPO4·2H2O形式分别添加磷水平为0.10、0.15、0.20、0.25、0.30、0.35、0.40、0.45及0.50%的处理饲粮。各处理饲粮钙水平保持一致(1.0%)。试验期21天。结果表明,日增重、胫骨抗压强度、胫骨灰分含量、胫骨矿物质含量、胫骨骨密度及中趾骨灰分含量是评价肉仔鸡非植酸磷需要量的敏感指标,其中胫骨矿物质含量及其骨密度为评价肉鸡非植酸磷需要量新的特异敏感指标,而血清及胫骨碱性磷酸酶活性、胫骨灰分磷含量、胫骨灰分钙磷比、中趾骨灰分磷含量、十二指肠钠磷协同转运蛋白(NaP-IIb)mRNA和胫骨非组织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NAP)mRNA表达水平更适于评价肉鸡对饲粮磷的生物学利用率。同时十二指肠NaP IIb mRNA表达水平受饲粮非植酸磷水平的显着(P <0.03)影响。根据以上敏感反应指标估测1-21日龄肉仔鸡非植酸需要量分别为0.34、0.39、0.37、0.37、0.39及0.36%。综合各指标,1-21日龄肉仔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非植酸磷适宜需要量为0.39%,标准可利用磷的适宜需要量为0.37%。试验五包括2个试验,用原位结扎灌注肠段法研究无机磷在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动力学吸收特点及其与NaP-IIb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试验1通过研究不同灌注时间点时肉仔鸡小肠各段无机磷吸收率变化的规律,以确定研究肉仔鸡结扎小肠各段磷吸收动力学的适宜灌注时间。用22日龄商品代肉仔公鸡9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2只鸡),灌注6mmol/L的无机磷(磷酸二氢钾),共设0、2.5、5、10、20和40分钟6个采样时间点。结果表明,无机磷在肉仔鸡结扎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中的吸收率均随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在0-40分钟内呈渐近线变化;十二指肠磷吸收率在灌注后20分钟时显着(P <0.04)高于空肠和回肠磷吸收率,提示十二指肠可能是肉仔鸡磷吸收的主要部位。由于在20分钟时各肠段磷吸收率均达到了最大吸收率的87.0%以上,故在试验2中采用的适宜灌注时间为20分钟。试验2通过结扎肉仔鸡小肠各段灌注不同磷浓度(0、1.5、3、6、12、24或48mmol/L,磷酸二氢钾),观测无机磷吸收速率与灌注磷浓度之间的关系,揭示无机磷在肉仔鸡小肠各段的吸收动力学模式,并通过小肠各肠段NaP-IIb mRNA表达水平来研究NaP-IIb在结扎肉仔鸡小肠各段磷吸收转运中的作用。用22日龄商品代肉仔公鸡5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1只鸡)。肉仔鸡小肠各段磷吸收动力学模型表明,十二指肠磷吸收以饱和载体转运为主,而空肠和回肠磷吸收以非饱和扩散为主。在不同的磷灌注浓度(0、6或48mmol/L)下,十二指肠NaP-IIb mRNA表达水平都显着(P <0.0001)高于空肠和回肠,说明十二指肠磷的饱和载体吸收与其NaP-IIb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测定肉鸡对饲料原料和全价饲粮中标准矿物元素利用率的快速平衡试验技术新方法,并以此测得的肉仔鸡对玉米、豆粕、玉米-豆粕型饲粮、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及磷酸二氢钾的标准磷利用率分别为37.6、50.5、44.4、68.7、69.8及76.6%;筛选到胫骨矿物质含量及其骨密度是评价肉仔鸡磷需要量的特异性敏感新指标,并用其评价获得的1-21日龄肉仔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非植酸磷适宜需要量为0.39%,标准可利用磷需要量为0.37%;无机磷在肉仔鸡十二指肠中的吸收以饱和载体为主,而在空肠和回肠则以非饱和扩散为主,与其NaP-IIb表达密切相关。以上研究新成果对于我国肉鸡生产中合理、高效使用磷源,以精准满足肉鸡的可利用磷需要量,进而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磷排放对环境的污染,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陈娴[7](2010)在《肉鸭常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磷利用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通过3个试验,测定了肉鸭内源磷排泄量,研究了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有效磷的可加性,并在此基础上评定了肉鸭6种常用植物性饲料原料总磷真利用率。试验一采用无磷日粮法、梯度回归法和差量法测定了肉鸭内源磷的排泄量。选取21日龄雄性樱桃谷肉鸭15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采用无磷原料配制无磷纯合日粮,以豆粕为唯一含磷原料配制总磷水平分别为0.20%、0.35%、0.51%和0.55%的4个低磷日粮,日粮中添加TiO2作为外源指示剂。22日龄开始采用全价颗粒饲料预饲3天。2530日龄为正试期,期间分别自由采食相应的试验日粮,按重复准确记录采食量,收集2830日龄期间全部排泄物,风干,测定磷和TiO2含量,计算内源磷排泄量。结果显示,无磷日粮法、梯度回归法和差量法测得肉鸭内源磷排泄量分别为1.20g/kg DMI、0.37 g/kg DMI和0.29 g/kg DMI,其中无磷日粮法内源磷测定值最高。试验二采用强饲-排空法评定了4种肉鸭常用植物性饲料原料总磷利用率和有效磷,并对其可加性进行了研究。选取体重相近的21日龄樱桃谷雄性肉鸭84只,手术安装集粪装置,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禁食72h后于27日龄分别强饲70g玉米、豆粕、棉粕、菜粕和等比例混合的玉米-豆粕、玉米-豆粕-棉粕、玉米-豆粕-棉粕-菜粕混合日粮,集粪袋法收集48小时排泄物,测定磷的生物学效价。结果显示,肉鸭对玉米-豆粕-棉粕混合日粮的总磷表观利用率、真利用率、表观有效磷和真有效磷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差异显着(P<0.05),其它2种混合日粮差异不显着(P>0.05)。由此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植物性饲料原料真有效磷的可加性优于表观有效磷;(2)不同饲料原料的表观有效磷和真有效磷的可加性因原料组合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试验三采用套算法测定了6种肉鸭常用植物性饲料原料的总磷真利用率和真有效磷。选取体重相近的21日龄雄性樱桃谷肉鸭336只,随机分成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配制低磷基础日粮,将玉米、豆粕、菜粕、棉粕、花生粕、小麦麸与低磷基础日粮分别按75:25,60:40,45:55,45:55,60:40,55:45比例混合配制6种待测日粮,日粮中添加TiO2作为外源指示剂。22日龄开始采用全价颗粒饲料预饲3天。2530日龄为正试期,分别自由采食相应的试验日粮,按重复收集2830日龄期间全部排泄物,测定磷和TiO2含量,计算磷的生物学效价。结果显示,肉鸭对玉米、豆粕、菜粕、棉粕、花生粕、小麦麸的总磷真利用率分别为65.98%、45.10%、40.44%、20.32%、46.93%和38.59%,真有效磷分别为1.74、2.83、4.27、2.45、3.35和2.84 g/kg DM。
徐运杰[8](2009)在《鸡小肠离体培养条件优化及在饲料磷效价评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用外翻肠囊法初步探讨了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液不同pH值和磷浓度对离体培养鸡小肠的磷吸收和肠粘膜细胞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的可行性和中草药添加剂对离体培养鸡小肠的磷吸收和肠粘膜细胞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三个试验。试验一离体鸡小肠培养条件优化选用30日龄、体重468.64±31.74g的三黄公鸡132只,采用4个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和1个3×3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液不同pH值和磷浓度对生长肉鸡离体小肠磷吸收和肠粘膜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0~60min,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力上升较缓慢,60min后上升幅度较快。②培养温度在30℃~38℃时,肠囊磷吸收量与温度呈正相关(R2=0.9465),38℃时肠囊的磷吸收量显着高于30℃和34℃时肠囊的磷吸收量(P<0.05),42℃时,肠囊的磷吸收量极显着降低(P<0.01);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与培养温度呈线性关系,培养温度在30℃~38℃时,培养液中LDH活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42℃时培养液中LDH活性极显着高于其它处理(P<0.01)。③培养液磷含量在50μg/ml~200μg/ml时,肠囊的磷吸收量与磷含量呈正相关(R2=0.8998),但当磷含量增加到400μg/ml,十二指肠肠囊和空肠肠囊的磷吸收量开始降低;磷吸收率与培养液磷含量之间呈负相关(R2=0.8439),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④pH 5.0~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线性增加,pH8.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降低,与pH5.0比较,pH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极显着增加(P<0.01);培养液中LDH活力受pH影响较大,pH5.0~7.0之间时,培养液中LDH活性线性降低,pH7.0时,培养液中LDH活性都极显着低于pH5.0时LDH活性(P<0.01),与pH6.0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当培养液pH升高到8.0时,培养液中LDH活性反而增加。综合分析,以培养液中LDH活力变化和肠囊磷吸收量变化为判断指标,肉仔鸡外翻肠囊的适宜培养时间约为40~50min适宜培养温度以36℃~38℃为宜;适宜pH范围是6.0~7.0;以三黄肉仔鸡小肠为试验材料,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磷吸收速率时,培养液中磷含量不要超过200gg/ml,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磷生物学效价时,培养液中磷含量以50μg/ml左右为宜。试验二鸡离体小肠评定植物性饲料磷生物学效价的研究本试验研究了鸡离体小肠对玉米、豆粕、麦麸、统糠和菜粕5种植物性饲料磷的体外吸收率,旨在探讨用外翻肠囊法评定养分生物学效价的可行性。选用30只40日龄体重相近的三黄公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每只鸡的空肠前段制成两个肠囊,40℃条件下培养50min,分别测定肠囊对不加植酸酶和加植酸酶两种不同处理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吸收率。结果表明:体外吸收率与真消化率之间虽然相关性较好。试验三中草药提取物对鸡离体小肠磷吸收和细胞活性的影响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中草药提取物对鸡离体小肠磷吸收和肠黏膜细胞活性的影响,旨在初步探索中草药对饲料磷吸收利用的影响机制。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36只40日龄体重相近的三黄公鸡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测试了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和秦皮四味中草药的单一提取物及其组合方剂对磷吸收和肠黏膜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青叶和秦皮对磷的吸收和肠黏膜细胞活性有负作用,白头翁、马齿苋和混合方剂对磷的吸收和肠黏膜细胞活性有正效应。试验结论:不同中草药提取物对鸡离体小肠肠黏膜细胞活性和磷吸收有不同的影响,但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罗赞[9](2009)在《线性回归法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鱼粉、小麦和麦麸磷真消化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选用17头平均体重30.33kg的大白×长白杂交阉公猪,设计了1个5×5拉丁方消化试验和2个6×6拉丁方消化试验,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技术测定以鱼粉日粮为“模型”条件下,生长猪内源磷及钙排泄量和鱼粉磷真消化率;通过二元线性回归技术测定以小麦—豆粕日粮和麦麸—豆粕日粮为“模型”条件下,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和小麦、麦麸磷的真消化率。研究结果如下:以g/kg.DMI为计量单位时,在设置的磷水平范围内,粪磷的排泄量与日粮磷摄入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试验用生长猪具有稳定的内源磷排泄量(P>0.05),试验日粮中待测原料磷真消化率和基础原料(豆粕)磷真消化率之间具有可加性(P>0.05),其中,以鱼粉“模型”为试验日粮测定的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为0.80g/kg.DMI,鱼粉磷真消化率为71.12%;以小麦—豆粕“模型”为试验日粮测定的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为0.71g/kg.DMI,小麦磷真消化率为44.63%,豆粕磷真消化率为46.86%;以麦麸—豆粕“模型”为试验日粮测定的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为0.93g/kg.DMI,麦麸磷真消化率为48.07%,豆粕磷真消化率为47.50%。
邹秀芸[10](2008)在《不同方法评定饲料磷生物学效价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体内消化试验、体外透析法、外翻肠囊法3种不同方法评定生长猪饲料磷生物学效价,并对饲料磷体外透析率、体外吸收率与饲料磷消化率之间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旨在探索有效、简单、经济可行的饲料磷生物学效价评定新方法。试验一:通过体内消化实验评定饲料磷消化率。选取健康、体重4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2种类型(小麦型和糙米型)日粮和添加植酸酶(日粮中含植酸酶947FTU/kg,替代0.7g无机磷)或不添加植酸酶。试验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差异不显着(P>0.05)。小麦型不加酶日粮组采食量(ADFI)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小麦型不加酶日粮组料肉比(F/G)显着低于小麦型加酶和糙米型不加酶日粮组(P<0.05);(2)不同日粮磷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同种日粮条件下,加酶能显着提高饲料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试验二:用体外透析法研究植物性饲料磷的吸收特点。本试验采用体外透析法研究小麦型不加酶、小麦型加酶、糙米型不加酶、糙米型加酶四种饲料及玉米、豆粕、次粉、麦麸、小麦、糙米、棉粕、菜粕、米糠共9种植物性饲料磷的体外透析率。将39个透析袋随机分到1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透析袋,每个透析袋为一个重复。结果表明:(1)体外透析法测定4种饲料磷体外透析率分别为:5.91%、10.58%、7.58%、11.13%,9种植物性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的结果分别为15.54%、9.55%、31.37%、20.09%、11.28%、13.92%、11.38%、14.70%、10.67%;(2)不添加植酸酶情况下,小麦型日粮与糙米型日粮磷体外透析率无显着差异(P>0.05):而不同日粮条件下,添加植酸酶显着提高饲料磷体外透析率(P<0.05)。试验三:用外翻肠囊法研究猪十二指肠对植物性饲料磷的吸收特点。本试验共包括2个步骤,第一步考察以小麦型不加植酸酶日粮磷的吸收率与外翻肠囊培养时间的关系,以确定最佳培养时间;第二步是在第一步最佳培养时间下,研究猪十二指肠对小麦型不加酶、小麦型加酶、糙米型不加酶、糙米型加酶4种日粮及玉米、豆粕、次粉、麦麸、小麦、糙米、棉粕、菜粕、米糠共9种植物性饲料磷的吸收率。第一步培养时间分别为20、30、40、50和60min共5个处理组,取5头猪的十二指肠制成35个外翻肠囊,其中每段十二指肠取1个外翻肠囊作为对照(磷添加水平为0),其余30个外翻肠囊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组,每组6个肠囊,每个肠囊为一个重复(为了扣除内源磷的影响,其中1个肠囊作为零添加磷水平处理)。第二步取13头猪十二指肠制成91个外翻肠囊,其中每段十二指肠取一个外翻肠囊作为零添加磷水平处理,以扣除内源磷影响,其余78个外翻肠囊随机分配到13个处理组,每个肠囊为一个重复。结果表明:(1)磷的吸收在40分钟内呈上升趋势,40分钟达到最大吸收率,而后开始下降,因此选用40min为第二步的培养时间。(2)外翻肠囊法测定4种饲料磷吸收率分别为:40.11%、51.02%、21.15%、48.74%;9种植物性饲料磷吸收率的结果分别为42.28%、19.05%、36.65%、31.81%、48.04%、47.33%、32.23%、46.29%、32.31%;(3)小麦型不加酶日粮磷体外吸收率显着高于糙米型不加酶日粮(P<0.05),添加植酸酶显着提高了饲料磷体外吸收率。综合本研究结果表明,体外透析率和体外吸收率与体内真消化率结果的相关性均高于其与表观消化率的相关性,其中以体外吸收率与真消化率的相关系数最高,采用外翻肠囊法可以更加准确地用来估测饲料磷的生物学效价。
二、体外透析法评定饲料磷的透析率及其可透析磷预测模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外透析法评定饲料磷的透析率及其可透析磷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生长猪对蛋白原料钙磷标准全肠道消化率的评价及植酸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植酸酶对生长猪牛奶加工副产物钙磷表观全肠道消化率以及钙标准全肠道消化率的影响 |
2.1.1 前言 |
2.1.2 材料与方法 |
2.1.3 结果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试验二 植酸酶对生长猪豆粕和不同来源的菜籽粕钙磷表观全肠道消化率以及磷标准全肠道消化率的影响 |
2.2.1 前言 |
2.2.2 材料与方法 |
2.2.3 结果 |
2.2.4 讨论 |
2.2.5 小结 |
试验三 体外模拟法评定植酸酶对二十种豆粕磷透析率的影响 |
2.3.1 前言 |
2.3.2 材料与方法 |
2.3.3 结果 |
2.3.4 讨论 |
2.3.5 小结 |
试验四 不同梯度植酸酶对生长猪玉米-豆粕日粮氨基酸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能量和养分表观全肠道消化率的影响 |
2.4.1 前言 |
2.4.2 材料与方法 |
2.4.3 结果 |
2.4.4 讨论 |
2.4.5 小结 |
试验五 生长猪对玉米、豆粕和菜籽粕磷的表观和标准全肠道消化率可加性研究 |
2.5.1 前言 |
2.5.2 材料与方法 |
2.5.3 结果 |
2.5.4 讨论 |
2.5.5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
3.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3.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体外透析法评定单胃动物饲料养分生物学效价(论文提纲范文)
1 体外透析法的应用与发展 |
2 体外仿生评定法关键影响因素评析 |
2.1 透析袋孔径 |
2.2 透析方式 |
2.3 模拟消化酶及消化液环境 |
3 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 |
4 小结 |
(4)仿生法评定猪植物性饲料磷消化率方法的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存在形式 |
1.2.2 植酸酶的种类与特性 |
1.2.3 磷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
1.2.4 体内法评定饲料有效磷的研究进展 |
1.2.5 饲料有效磷体外评定技术研究进展 |
1.2.6 体外条件下影响饲料磷透析率的因素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透析袋对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料体外干物质和磷消化率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透析袋的处理 |
2.1.4 缓冲溶液的配制 |
2.1.5 仿生消化系统操作过程 |
2.1.6 饲料干物质及总磷消化率的计算 |
2.1.7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不同截留分子量的 Viskase 透析袋对饲料原料干物质和磷消化率的影响 |
2.2.2 不同截留分子量的美国光谱医学透析袋对饲料原料干物质和磷消化率的影响 |
2.2.3 不同来源的透析袋对饲料原料干物质和磷消化率的影响 |
2.3 分析与讨论 |
2.3.1 不同截留分子量透析袋对仿生法评定猪饲料原料干物质消化率影响 |
2.3.2 不同截留分子量透析袋对仿生法评定猪饲料原料磷消化率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料原料磷消化率的适宜分析方法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透析袋的处理 |
3.1.4 缓冲溶液的配制 |
3.1.5 仿生消化系统操作过程 |
3.1.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 |
3.2.1 不同截留分子量透析袋条件下猪饲料原料总磷透析率及无机磷、有机磷比率 |
3.2.2 不同截留分子量透析袋条件下透析液分析法测得饲料原料磷消化率 |
3.2.3 仿生消化法测定猪饲料原料磷消化率精度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饲料干物质消化率评定的仿生法操作规程测定磷消化率的可行性分析 |
3.3.2 不同截留分子量透析袋对透析液分析法评定饲料原料磷消化率的影响 |
3.3.3 透析液分析法评定猪饲料原料磷消化率的可行性 |
3.4 小结 |
第四章 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料原料磷消化率的适宜非酶促反应条件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透析袋的处理 |
4.1.4 缓冲溶液的配制 |
4.1.5 仿生消化系统的操作规程 |
4.1.6 数据处理 |
4.2 结果 |
4.2.1 透析液体积对猪饲料原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4.2.2 透析液流动速度对猪饲料原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4.2.3 样品粉碎细度对猪饲料原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4.3 分析与讨论 |
4.3.1 透析液体积及流速对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料原料磷消化率的影响 |
4.3.2 样品粉碎细度对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料原料磷消化率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三步仿生法评定猪饲料原料磷消化率的必要性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1.3 透析袋的处理 |
5.1.4 缓冲溶液的配制 |
5.1.5 实验操作方法 |
5.1.6 数据处理 |
5.2 结果 |
5.3 分析与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结论 |
6.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6.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仿生法评定生长猪常用植物性饲料有效磷酶促反应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
1.2.2 植物性饲料磷在体内的消化降解过程 |
1.2.3 体内法评定饲料有效磷研究进展 |
1.2.4 体外法评定饲料磷有效率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缓冲液 PH 及反应时间对植物性饲料总磷透析率和降解率的影响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设计 |
2.1.2 试验材料 |
2.1.3 缓冲液的配制 |
2.1.4 透析袋的处理 |
2.1.5 试验仪器及运转程序 |
2.1.6 取样方法及指标测定 |
2.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 |
2.2.1 缓冲液 pH 及反应时间对玉米总磷透析率的影响 |
2.2.2 缓冲液 pH 及反应时间对玉米总磷降解率的影响 |
2.2.3 缓冲液 pH 及反应时间对豆粕总磷透析率的影响 |
2.2.4 缓冲液 pH 及反应时间对豆粕总磷降解率的影响 |
2.2.5 缓冲液 pH 及反应时间对麦麸总磷透析率的影响 |
2.2.6 缓冲液 pH 及反应时间对麦麸总磷降解率的影响 |
2.2.7 透析液中无机磷与总磷的比例关系 |
2.3 分析与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体外仿生法评定猪常用植物性饲料磷有效率模拟消化液 PH 的验证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设计 |
3.1.2 试验材料 |
3.1.3 测定指标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 |
3.3 分析与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体外仿生法评定猪常用植物性饲料磷有效率时小肠消化酶对植物性饲料磷的消化降解作用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计 |
4.1.2 试验材料 |
4.1.3 透析袋的处理 |
4.1.4 消化酶溶液的配制 |
4.1.5 试验仪器及运转程序 |
4.1.6 取样方法及指标测定 |
4.1.7 数据处理 |
4.2 结果 |
4.3 分析与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体外仿生法评定生长猪常用植物性饲料有效磷最佳消化时间的选择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设计: |
5.1.2 试验材料 |
5.1.3 透析袋的处理 |
5.1.4 消化酶溶液的配制 |
5.1.5 试验仪器及运转程序 |
5.1.6 取样方法及指标测定 |
5.1.7 数据处理 |
5.2 结果 |
5.2.1 胃期消化时间对饲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5.2.2 小肠期消化时间对饲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5.3 分析与讨论 |
5.3.1 胃期消化时间对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5.3.2 小肠期消化时间对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结论 |
6.2 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肉仔鸡对饲料标准磷利用率、可利用磷需要量及小肠磷吸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磷的吸收与代谢 |
1.1.1 磷的吸收转运 |
1.1.2 磷的组织代谢 |
1.1.3 磷的排泄与重吸收 |
1.2 磷的生物学利用率 |
1.2.1 磷生物学利用率的测定方法 |
1.2.2 磷生物学利用利率的研究现状 |
1.2.3 影响磷生物学利用率的因素 |
1.3 磷的需要量 |
1.3.1 磷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 |
1.3.2 磷营养需要量的研究现状 |
1.3.3 影响磷需要量的主要因素 |
1.4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
第二章 肉仔鸡对豆粕的标准矿物元素利用率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2.2.2 动物与饲粮 |
2.2.3 样品采集与制备 |
2.2.4 样品分析 |
2.2.5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肉仔鸡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消化道食糜排空时间 |
2.3.2 肉仔鸡基础内源矿物元素的排泄量 |
2.3.3 肉仔鸡对豆粕的表观矿物元素利用率 |
2.3.4 肉仔鸡对豆粕的标准矿物元素利用率 |
2.4 小结 |
第三章 肉仔鸡对玉米、豆粕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标准磷利用率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3.2.2 动物与饲粮 |
3.2.3 样品采集与制备 |
3.2.4 样品分析 |
3.2.5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肉仔鸡基础内源磷的排泄量 |
3.3.2 肉仔鸡对玉米、豆粕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表观磷利用率 |
3.3.3 肉仔鸡对玉米、豆粕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标准磷利用率 |
3.3.4 标准磷利用率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的可加性 |
3.4 小结 |
第四章 肉仔鸡对无机矿物质磷源的标准磷利用率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4.2.2 动物与饲粮 |
4.2.3 样品采集与制备 |
4.2.4 样品分析 |
4.2.5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肉仔鸡基础内源磷的排泄量 |
4.3.2 肉仔鸡对无机矿物质磷源的表观磷利用率 |
4.3.3 肉仔鸡对无机矿物质磷源的标准磷利用率 |
4.4 小结 |
第五章 1-21 日龄肉仔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非植酸磷及标准可利用磷需要量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5.2.2 动物与饲粮 |
5.2.3 样品采集与制备 |
5.2.4 样品分析 |
5.2.5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5.3.2 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肉仔鸡血清无机磷、血清及胫骨 ALP 活性的影响 |
5.3.3 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肉仔鸡胫骨骨骼参数的影响 |
5.3.4 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肉仔鸡中趾骨骨骼参数的影响 |
5.3.5 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肉仔鸡组织中磷代谢关键功能基因 mRNA 表达的影响 |
5.3.6 1-21 日龄肉仔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 |
5.3.7 1-21 日龄肉仔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标准可利用磷的适宜需要量 |
5.4 小结 |
第六章 用原位结扎灌注法研究无机磷在肉仔鸡小肠中的吸收规律及机制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6.2.2 动物与饲粮 |
6.2.3 肠段灌注液的制备 |
6.2.4 原位结扎灌注肠段的操作程序 |
6.2.5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6.2.6 样品分析 |
6.2.7 数据统计分析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无机磷在肉仔鸡结扎小肠各段不同时间的吸收率 |
6.3.2 无机磷在肉仔鸡结扎小肠各段的吸收动力学 |
6.3.3 肉仔鸡结扎小肠各段中 Na-PIIb 的表达及灌注无机磷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肉鸭常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磷利用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动物对磷的吸收与代谢 |
1.1 动物对磷的吸收机理 |
1.2 动物磷的吸收、代谢及调节 |
1.3 影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磷利用的因素 |
2 植物性饲料原料磷的来源 |
2.1 植酸和植酸磷 |
2.2 植酸酶 |
3 植物性饲料原料有效磷评定方法 |
3.1 斜率比法 |
3.2 消化(代谢)试验法 |
3.3 体外透析法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设计方案 |
1 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试验研究的总体方案 |
3 试验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不同方法测定肉鸭内源磷排泄量的比较研究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日粮 |
1.2 试验动物分组与饲养管理 |
1.3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1.4 指标测定与计算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无磷日粮法测定肉鸭内源磷排泄量 |
2.2 梯度回归法测定肉鸭内源磷排泄量和豆粕磷真利用率 |
2.3 差量法测定肉鸭内源磷排泄量和豆粕磷真利用率 |
2.4 无磷日粮法、梯度回归法、差量法测定内源磷的比较 |
3 讨论 |
3.1 无磷日粮法、梯度回归法和差量法测定内源磷的比较 |
3.2 梯度回归法测定内源磷排泄量试验条件的控制 |
4 结论 |
试验二 肉鸭常用植物性饲料原料有效磷评定及可加性研究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饲料原料 |
1.2 试验动物分组与饲养管理 |
1.3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1.4 指标测定与计算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肉鸭4 种植物性饲料原料总磷的生物学效价 |
2.2 肉鸭混合日粮总磷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 |
2.3 肉鸭混合日粮表观有效磷和真有效磷 |
3 讨论 |
3.1 饲料原料的磷生物学效价的描述 |
3.2 饲料原料的总磷利用率和有效磷的可加性 |
4 结论 |
试验三 套算法评定肉鸭植物性饲料原料磷真利用率和真有效磷的研究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饲料原料 |
1.2 试验日粮 |
1.3 试验动物分组与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1.5 指标测定与计算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肉鸭植物性饲料原料真有效磷 |
2.2 肉鸭植物性饲料原料磷真利用率 |
3 讨论 |
3.1 植物性饲料原料有效磷的评定方法 |
3.2 肉鸭植物性饲料原料磷真利用率 |
3.3 套算法测定肉鸭植物性饲料原料磷真利用率试验条件的控制 |
4 结论 |
第四章 结论 |
1 本论文主要结论 |
2 本论文创新之处 |
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鸡小肠离体培养条件优化及在饲料磷效价评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磷的生物学功能及吸收代谢 |
1.1 磷与生命化学 |
1.2 磷的吸收与代谢 |
2 常用饲料磷生物学效价的评定方法 |
2.1 相对效价法 |
2.2 绝对效价法 |
2.3 体外法 |
3 外翻肠囊法的研究进展 |
3.1 外翻肠囊体外培养的条件 |
3.2 常用的培养缓冲液 |
3.3 pH调整液 |
3.4 抗生素溶液 |
3.5 细胞活性的评价 |
3.6 外翻肠囊法在物质吸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
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5 本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鸡离体小肠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外翻肠囊的制作 |
1.3 试验设计 |
1.4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培养时间对培养液中LDH活力的影响 |
2.2 培养温度对离体小肠磷吸收的影响 |
2.3 培养温度对培养液中LDH活力的影响 |
2.4 培养液磷含量对离体鸡小肠磷吸收的影响 |
2.5 培养液磷含量对离体鸡小肠磷吸收率的影响 |
2.6 培养液pH值对离体鸡小肠磷吸收的影响 |
2.7 培养液pH值对培养液中LDH活力的影响 |
2.8 不同肠段对磷吸收和培养液中LDH活力的影响 |
2.9 不同因素及其水平对培养液LDH活性的影响 |
3.0 不同因素及其水平对离体鸡小肠磷吸收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培养时间对培养液中LDH活力的影响 |
3.2 培养温度对离体鸡小肠磷吸收的影响 |
3.3 肠段和培养液磷含量对离体鸡小肠磷吸收的影响 |
3.4 培养液pH值对离体鸡小肠磷吸收的影响 |
3.5 培养液中各成分的作用 |
4 结论 |
试验二 离体鸡小肠评定植物性饲料磷生物学效价的可行性研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肠囊的制作 |
1.3 试验方法 |
1.4 磷吸收率的计算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试验三 中草药提取物对离体鸡小肠磷吸收和细胞活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肠囊的制作 |
1.3 试验方法 |
1.4 磷吸收与LDH活力的分析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中草药提取物对离体鸡小肠磷吸收的影响 |
2.2 中草药提取物对培养液LDH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总体结论 |
第四章 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线性回归法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鱼粉、小麦和麦麸磷真消化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一元梯度回归法测定鱼粉磷真消化率和内源磷排泄量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设计和日粮配方 |
2.1.2 试验动物 |
2.1.3 饲养管理 |
2.1.4 样品收集和处理 |
2.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6 内源磷排泄量及待测原料和基础原料磷真消化率的计算方法 |
2.1.6.1 日粮DM和磷表观消化率 |
2.1.6.2 鱼粉磷表观消化率 |
2.1.6.3 内源磷排泄量和饲料真消化率 |
2.1.6.4 试验日粮磷真消化率 |
2.1.7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日粮干物质、磷表观消化率 |
2.2.2 磷的内源排泄量及鱼粉的真消化率 |
2.2.3 日粮磷真消化率 |
2.3 讨论 |
2.3.1 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的比较 |
2.3.2 鱼粉为"模型"日粮条件下生长猪内源磷的排泄量 |
2.3.3 鱼粉为"模型"日粮条件下钙磷比与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的关系 |
2.4 结论 |
3.二元梯度回归法测定小麦和麦麸磷真消化率和内源磷排泄量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设计 |
3.1.2 试验动物 |
3.1.3 饲养管理 |
3.1.4 样品收集和处理 |
3.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6 内源磷排泄量及待测原料和基础原料磷真消化率的计算方法 |
3.1.6.1 日粮DM和磷表观消化率 |
3.1.6.2 基础原料—豆粕(直接法)和待测原料(间接法)磷表观消化率 |
3.1.6.2.1 直接法 |
3.1.6.2.2 间接法 |
3.1.6.3 内源磷排泄量和饲料真消化率 |
3.1.6.4 试验日粮磷真消化率 |
3.1.7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饲料原料营养成分 |
3.2.2 日粮干物质和磷表观消化率 |
3.2.3 待测原料和豆粕中磷的表观消化率 |
3.2.4 生长猪磷内源排泄量及待测原料和豆粕磷的真消化率 |
3.2.5 日粮磷真消化率 |
3.2.6 饲料磷真消化率的可加性 |
3.3 讨论 |
3.3.1 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的比较 |
3.3.2 不同试验日粮测定的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的比较 |
3.3.3 梯度线性回归法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应注意的问题 |
3.3.4 日粮钙磷比与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的关系 |
3.3.5 小麦(麦麸)磷的替代比例 |
3.4 结论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不同方法评定饲料磷生物学效价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饲料磷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吸收与代谢 |
1.1 饲料磷生物学功能 |
1.2 磷在动物体的吸收与代谢 |
1.3 影响磷吸收的因素 |
1.3.1 能量、蛋白质水平对磷吸收的影响 |
1.3.2 纤维水平 |
1.3.3 钙的浓度与Ca/P |
1.3.4 其它矿物元素 |
1.3.5 维生素 |
1.3.6 抗生素 |
2 饲料磷的特点 |
2.1 植酸及植酸磷的结构与形式 |
2.2 植酸磷和有效磷 |
3 常用的饲料磷生物学效价的评定方法 |
3.1 体内消化实验评定饲料磷生物学效价 |
3.1.1 斜率比法评定饲料磷相对生物学效价 |
3.1.2 表观消化率评定饲料磷生物学效价 |
3.1.3 真消化率评定饲料磷生物学效价 |
3.2 体外评定方法评定饲料磷的生物学效价 |
4 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养分生物学效价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体内消化试验评定饲料磷表观消化率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设计 |
1.2 饲养管理 |
1.3 试验日粮 |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1 猪生长性能 |
1.4.2 饲料磷表观消化率 |
1.5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日粮条件下植酸酶替代部分无机磷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不同日粮条件下植酸酶替代部分无机磷对饲料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日粮条件下植酸酶替代部分无机磷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日粮条件下植酸酶替代无机磷对饲料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体外透析法评定饲粮磷体外透析率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处理及安排 |
1.3 测定方法 |
1.3.1 饲料磷体外透析及其测定方法 |
1.3.2 磷透析率的计算 |
1.4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植物性饲料磷的体外透析率 |
2.2 饲粮磷体外透析率与饲料磷消化率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三 外翻肠囊法评定饲粮磷体外吸收率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处理及安排 |
1.3 测定方法 |
1.3.1 植物性饲料的处理 |
1.3.2 外翻肠囊的制作 |
1.3.3 磷的体外吸收及其测定 |
1.3.4 磷吸收率的计算 |
1.4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外翻肠囊培养时间的确定 |
2.2 不同植物性饲料磷在猪小肠中的吸收 |
2.3 饲粮磷体外吸收率与饲料磷消化率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总体讨论与结论 |
1 总体讨论 |
1.1 不同方法评定饲料磷生物学效价的比较 |
1.2 植物性饲料磷体外生物学效价与磷消化率的相关性 |
2 结论 |
3 本文创新之处 |
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体外透析法评定饲料磷的透析率及其可透析磷预测模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生长猪对蛋白原料钙磷标准全肠道消化率的评价及植酸酶的影响[D]. 佘玥.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8)
- [2]体外透析法评定单胃动物饲料养分生物学效价[J]. 陈亮,张宏福,赵峰. 饲料工业, 2013(19)
- [3]仿生法评定几种猪常用植物性饲料原料磷体外透析率[J]. 庄晓峰,陈亮,张宏福,赵峰,卢庆萍,萨仁娜,李东卫,何科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2(12)
- [4]仿生法评定猪植物性饲料磷消化率方法的参数研究[D]. 庄晓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5]仿生法评定生长猪常用植物性饲料有效磷酶促反应条件研究[D]. 李东卫.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6]肉仔鸡对饲料标准磷利用率、可利用磷需要量及小肠磷吸收机制研究[D]. 刘松柏.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7]肉鸭常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磷利用率的研究[D]. 陈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2)
- [8]鸡小肠离体培养条件优化及在饲料磷效价评定中的应用研究[D]. 徐运杰.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 [9]线性回归法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鱼粉、小麦和麦麸磷真消化率的研究[D]. 罗赞.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 [10]不同方法评定饲料磷生物学效价的比较研究[D]. 邹秀芸.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