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弱光对辣椒幼苗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

低温弱光对辣椒幼苗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

一、低温弱光对辣椒幼苗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茜[1](2021)在《高羊茅耐荫的生理机制及其转录组学分析》文中认为草坪是组成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部分,在改善和美化人居环境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中的高大乔灌木和建筑经常使得草坪处于弱光环境中,导致草坪质量严重降低。因此,草坪草耐荫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对于高羊茅在弱光胁迫方面的相关研究大都处于基础形态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关于其耐荫性的分子机制尚未见报道。故本研究首先以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使用的20个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品种为供试材料,筛选和评价出耐荫性较好和耐荫性较差的高羊茅品种,重点对弱光下2个不同耐荫性高羊茅品种的形态、生理生化和转录组学进行研究分析,并探究高羊茅耐荫的生理响应机制及其基因表达响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弱光胁迫下20个在园林绿化中广泛使用的高羊茅品种进行坪用特性评价,发现弱光胁迫显着降低了各高羊茅品种的草坪盖度、密度、颜色、质地与NTEP评分,且弱光下高羊茅品种间的耐荫性表现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筛选获得了耐荫性较强的爱瑞3号和耐荫性较弱的爱丽:在弱光下爱瑞3号的坪用特性最佳,草坪盖度和密度均优于其他品种;爱丽品种弱光胁迫下的坪用特性综合评分最低,耐荫性最差。(2)弱光胁迫显着降低了爱瑞3号和爱丽的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抑制了二者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光合色素的积累。弱光处理显着提高了2个高羊茅品种的丙二醛(MDA)含量,并且诱导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升高;与对照相比,弱光下爱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显着升高,且爱瑞3号的SOD活性显着高于爱丽(P<0.05)。另一方面,2个不同高羊茅品种爱瑞3号和爱丽在弱光下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显着下降(P<0.05),弱光胁迫可能是通过气孔因素抑制高羊茅叶片光合作用的。同时,弱光胁迫下爱丽的光系统Ⅱ光化学最大量子产率(Fv/Fm)、光系统Ⅱ有效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着下降(P<0.05),而爱瑞3号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仅qP和ETR显着降低(P<0.05);弱光处理下爱瑞3号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均优于爱丽。(3)对2个高羊茅品种的转录组测序组装获得136,925条Unigenes,与已知数据库比对约有74.38%的匹配率,共有28,925条Unigenes在KOG数据库被注释到。爱瑞3号和爱丽的转录组对弱光胁迫的响应不同:爱瑞3号有12,50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上调,12,441个下调;爱丽有14,696个DEGs上调,16,120个下调。另外,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2个品种DEGs的富集通路存在共同的但又各自有别的代谢通路,不同通路导致了各自品种对弱光胁迫响应不同。共同调节部分是由亚麻酸代谢、苯丙烷类生物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植物-病原菌互作途径所组成的,而不同部分重点在于光合作用通路中,表现为弱光胁迫诱导了光合作用通路的相关基因下调表达,其主要分布在光系统Ⅱ、光合电子传递链和和F型ATP酶中,主要包括PsbP、PsbQ、PsbR、PsbW、Psb27和Psb28等蛋白的相关基因变化。其中爱瑞3号的基因表达受弱光胁迫的影响较小,其下调基因数目与差异基因下调的程度均明显低于爱丽品种。爱瑞3号光合作用通路中的基因变化较为稳定,受弱光胁迫影响较小。

张俊峰[2](2020)在《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辣椒耐低温弱光生理及分子响应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温弱光是设施园艺反季节蔬菜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环境胁迫,在植物的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辣椒是设施反季节蔬菜生产的主要栽培作物,国内辣椒种植面积2018年已超3200万亩,约占全世界辣椒种植面积的21.4%,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9.3%;辣椒的生长发育极易受低温弱光逆境的伤害,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研究提高辣椒抗低温弱光性能对于保障国内辣椒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和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弱光条件(15℃/5℃,100μmol·m-2·s-1),外源预喷施褪黑素(200μmol·L-1),设置对照(CK)、对照+褪黑素(CK+M)、低温弱光(LL)、低温弱光+褪黑素(LL+M)4个处理,研究了褪黑素对辣椒生长指标、叶绿素荧光、光合性能、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内源激素、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等生理生化过程的响应,并通过转录组测序解析褪黑素缓解辣椒低温弱光胁迫的分子机制,为下一步外源褪黑素在辣椒生产中缓解低温弱光逆境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取得以下结论:(1)通过对辣椒幼苗外部形态的观察,24h时,低温弱光(LL)处理的植株叶片明显萎蔫失水,低温弱光+褪黑素(LL+M)处理的植株叶片失水萎蔫不严重。7d处理后,LL+M处理与LL处理比较,LL+M处理的植株茎粗、叶片数、地上干鲜重和地下干鲜重等指标显着高于LL处理,且蒸腾速率增加了288.71%(P<0.05),气孔导度增加了102.75%(P<0.05),净光合速率增加了254.17%(P<0.05),胞间CO2浓度降低了21.66%(P<0.05)。LL处理的叶绿素a、b、a+b、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低于CK,LL+M处理的叶绿素a、b、a+b、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高于LL处理。叶片叶绿素荧光成像可以清晰的看出,4个处理在经过7d后受到的伤害程度不同,Fo、Fm、Fv/Fm三个指标都表现出LL处理受到的损伤程度最重,LL+M处理受伤害程度轻,CK+M处理与CK差异不明显;LL和LL+M处理的q L、q P、YⅡ、ETR显着低于CK,q N、NPQ显着高于CK,LL+M处理的q L、q P、YⅡ、ETR显着高于LL处理,q N、NPQ显着低于LL处理,可见外源喷施褪黑素可以有效缓解低温弱光逆境对辣椒植株生长和光合能力的伤害程度。(2)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LL和LL+M处理的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则持续升高,内源激素IAA、ZT、GA3含量持续降低,ABA含量持续升高。处理7d后,LL和LL+M处理的CAT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SOD、POD、H2O2、O2·-先升高后降低,但均不能恢复到CK水平。LL和LL+M处理的SOD、POD、H2O2、O2·-显着高于CK,CAT显着低于CK,LL+M处理的SOD、POD、H2O2、O2·-显着低于LL处理,CAT显着高于LL处理;LL处理的IAA、ZT、GA3含量显着低于对照,AB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LL+M处理的IAA、ZT、GA3、ABA含量与LL处理差异显着,但与对照差异不显着;可以看出褪黑素可以缓解低温弱光对辣椒叶片的伤害作用,正向调节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系统、内源激素各指标的活性或含量。(3)处理7d后,LL和LL+M处理的As A、As A/DHA、GSH、GSH/GSSG先降低后升高,DHA、GSSG先升高后降低,但均不能恢复到CK水平。LL和LL+M处理的DHA、GSSG显着高于CK,As A、As A/DHA、GSH、GSH/GSSG显着低于CK,LL+M处理的DHA、GSSG显着低于LL处理,As A、As A/DHA、GSH、GSH/GSSG显着高于LL处理;LL+M处理的AAO、APX、MDHAR、DHAR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LL处理的AAO、APX酶活性与对照比较显着降低,MDHAR、DHAR酶活性则显着升高;LL+M处理的MDHAR和DHAR酶活性显着高于LL处理;表明低温弱光逆境能增加或降低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褪黑素可以缓解低温弱光的伤害程度,正向调节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4)通过生长指标、叶绿素荧光、光合性能、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内源激素、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等指标分析,CK与CK+M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即正常生长条件下外源喷施褪黑素对辣椒的生长发育没有显着影响(P<0.05)。(5)基于前期生理生化指标的试验结果,转录组分析时设置了对照(CK)、低温弱光(LL)、低温弱光+褪黑素(LL+M)3个处理,通过对褪黑素处理的低温弱光胁迫辣椒幼苗叶片分不同时间点采样,利用Illumina Hiseq4000平台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分析表明,对CK、LL、LL+M处理后0h、6h、12h、24h、48h及168h的辣椒幼苗叶片,提取总RNA,构建了54个c DNA文库;共获得2,380,892,332条Raw reads,产生测序获得350.68G高质量序列,过滤后剩余2,337,948,108条Clean reads;Q20≥97.5%,Q30≥91.37%;GC含量在42.26%-43.48%之间。(6)与LL相比,LL+M处理在0h、6h、12h、24h、48h、168h分别有差异基因4666(上调2332,下调2334)、4865(上调2450,下调2415)、2260(上调1276,下调964)、1981(上调841,下调1140)、4511(上调2415,下调2096)、1435(上调891,下调544),分别显着富集到14、42、12、14、13、26个GO terms和2、15、4、10、2、2个KEGG通路中。光合作用相关的14个差异基因均为上调表达,其中9条基因编码PSⅡ反应中心,4条基因编码PSI反应中心;碳代谢相关的31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5个上调表达,16个下调表达,与蔗糖代谢相关的2个基因均上调表达,与葡聚糖和葡萄糖代谢相关的9个基因中7个上调表达2个下调表达,与水解酶蛋白合成相关的5个基因中1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与磷酸及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相关的6个基因中2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与木糖苷酶活性相关的3个基因全部下调表达;糖代谢相关的6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2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与水解酶蛋白合成相关的5个基因中XTH10基因上调表达,XTH22、XTH30、LOC107864353和XTH28等4个基因下调表达,与纤维素蛋白合成相关的CSLG2基因上调表达;抗氧化活性相关的13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8个上调表达,5个下调表达,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关的10个基因中7个上调表达,3个下调表达,与类囊体腔内蛋白合成相关的CLEB3J9基因上调表达,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关的SODA基因下调表达,与NADPH氧化酶活性相关的RBOHE基因下调表达。(7)褪黑素处理后,光合作用、碳代谢、淀粉和糖代谢、激素代谢、谷胱甘肽循环和抗坏血酸循环等抗氧化代谢途径中基因的差异表达对缓解辣椒低温弱光胁迫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生物学机制分子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汪子昕[3](2020)在《弱光胁迫下外源GA及其抑制剂多效唑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以辣椒(万丰大甜椒)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遮光处理(试验期间实测正常光照区光强为250-370μmol·m-2·s-1,遮光区光强为50-90μmol·m-2·s-1。测定玻璃温室白天最高温27±1℃,夜间最低温12±1℃),处理时间为20天。在弱光条件下喷施外源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多效唑,对辣椒幼苗的形态、生理特性、生化指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内源激素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辣椒的耐弱光栽培及品种选育提供帮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辣椒幼苗在弱光胁迫下,株高比正常光照下辣椒幼苗植株高,茎秆比正常光照下的辣椒幼苗植株细,弱光下的植株细弱容易倒伏,喷施抑制剂多效唑缓解了弱光对辣椒幼苗的影响。2、弱光胁迫导致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的PIabs值降低,喷施外源多效唑提高了PIabs值。3、弱光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正常光照下的叶绿素含量,喷施外源多效唑进一步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片叶绿素a/b含量低于正常光照下叶绿素a/b含量,喷施外源多效唑后叶绿素a/b含量进一步降低。4、随着弱光胁迫的增强,辣椒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较正常光照下的逐渐升高,说明植株体内活性氧代谢发生改变,质膜受到伤害,相关生理生化反应异常;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喷施外源多效唑后含量高于弱光对照;辣椒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弱光下喷施外源多效唑提高了植株可溶性蛋白的含量。5、对辣椒基因组中的GIDs和GAI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以及蛋白结构预测。6、荧光定量PCR试验可知赤霉素相关基因GID1、GID2、GAI在辣椒幼苗中的表达量,弱光胁迫下GID1、GID2表达水平上升,GAI表达水平下降。其中,外源赤霉素及多效唑对GID1的调控作用相反。

李春明[4](2020)在《弱光对结薯期马铃薯光合生理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马铃薯是我国西南山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山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保障山区粮食安全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马铃薯与玉米等作物间套种是我国西南地区栽培种植的主要模式,马铃薯在结薯期受到玉米遮荫影响,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弱光对结薯期马铃薯生理生化及分子响应机制,对马铃薯耐弱光的遗传改良和栽培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广泛种植的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在植物生长箱控制生长条件(光照周期12/12 h,22/18℃),以结薯期的不同光照强度(300μmol·m-2·s-1和100μmol·m-2·s-1)为处理,研究降低光照强度后,马铃薯植物光合生理和淀粉-糖代谢等生理生化以及光照周期内基因活性差异变化。另外,以前期鉴定的耐弱光品种鄂马铃薯10号(即鄂薯10号)和弱光敏感品种丽薯6号为材料,研究它们在弱光条件下的光合生理动态变化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光强对马铃薯叶片光合生理、叶片淀粉-糖代谢和块茎产量品质的影响弱光增加了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且叶绿素b增加幅度大于叶绿素a导致叶绿素a/b值变小,提高了叶片捕获弱光的能力。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增强了叶片的抗氧化功能。光合色素的变化是马铃薯对弱光的适应性响应。另外,降低光强使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均有所变化:Pn、Tr和Gs均降低,Ci升高;F0和Fm均升高,Y(Ⅱ)和qP均降低,Fv/Fm变化不显着,NPQ增加。弱光下叶片中的淀粉和蔗糖含量都显着减少,同时降弱光减少了叶片中蔗糖和淀粉的合成效率。弱光降低了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及淀粉、蔗糖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弱光降低了光合效率,减少了源的供应,且库强也减少。2.不同光强对马铃薯叶片和块茎中基因活性的影响在一个光照周期内每4 h进行叶片和块茎取样,通过RNA-seq分析两种光强下基因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弱光仅影响块茎中22-24个基因活性,影响叶片中368-2208个基因活性。块茎中差异表达基因未涉及淀粉-糖代谢途径,表明弱光未影响块茎库强,块茎产量和淀粉积累减少可能与地上部分源不足或流通不畅有关。光照周期内叶片差异基因数量显示,光照黑暗交替时间点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基因数量逐渐减少,表明弱光使基因活性产生生物节律性变化。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在氧化还原进程、几丁质代谢进程、细胞识别等生物学过程显着富集,说明弱光引起植物细胞的防御反应增强。下调基因在代谢过程、碳代谢过程、氮代谢过程、光合作用等生物学过程富集,在光系统II、光系统I、叶绿体等细胞组分富集,在催化活性、磷酸化酶活性等分子功能富集,说明弱光使光合作用降低,下调光合结构如叶绿体的基因活性,降低了酶的活性导致代谢过程减弱。此外,上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在光暗交替0 h和12 h两个时间点最多,说明基因活性变化与光照周期节律性变化相关。差异基因KEGG富集结果显示,上调富集途径主要有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暗示降低光强引起植株适应性反应。差异下调表达基因主要富集途径有光合作用、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卟啉和叶绿素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酯代谢、氮代谢、碳代谢等,表明弱光下调了光合相关途径、以及氮/碳利用分配。这些途径改变降低了马铃薯源的来源也改变了流的分配,是导致块茎产量下降和淀粉积累减少的主要原因。3.不同光强下不同耐荫性马铃薯的光合生理的动态变化比较弱光下,丽薯6号和鄂薯10号的Pn、Gs、Tr、Y(Ⅱ)、和qP都显着降低,且丽薯6号降低幅度大于鄂薯10号;丽薯6号和鄂薯10号的FO、Fm都升高,且丽薯6号升高幅度逐渐大于鄂薯10号,说明弱光降低了马铃薯的光合能力,且鄂薯10号对弱光的敏感程度低于丽薯6号,在弱光下拥有更好的光合能力。总结:弱光一方面下调了光合作用、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光合作用-天线蛋白等代谢途径,降低了光合效率导致源的不足;另一方面下调了乙醛酸和二羧酸酯代谢、氮代谢、碳代谢等途径,改变了C/N的分配和利用。在不同耐荫性马铃薯的光合特性比较中显示,弱光下鄂薯10号F0、Fm的增幅低于丽薯6号,同时鄂薯10号的Pn、Tr、Gs、Y(Ⅱ)和qP高于丽薯6号,说明鄂薯10号在弱光下更能利用光能,是减少弱光影响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为马铃薯耐弱光的遗传改良途径指明方向和套作栽培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潘铜华[5](2019)在《CO2富集与光强互作对番茄光合碳同化的影响及代谢组研究》文中认为在冬春季温室番茄生产中,弱光与CO2亏缺是制约其光合与产量的两大因素。CO2富集与光强增强均有利于提高番茄光合及产量,然而,关于CO2富集与光强互作影响光合碳同化的机理尚不明确。本试验采用金棚1号番茄为试材,设定不同光强(200、300、400?mol·m-2·s-1)及不同CO2浓度(400与800?mol·mol-1),研究了CO2富集与光强互作对番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基因表达及代谢组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光合参数与其他生长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此外,研究了CO2富集与补光对番茄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CO2富集和光强互作显着促进了光能利用和CO2固定,协同促进了番茄幼苗生长与光合能力。CO2富集与光强互作显着提高了比叶重和壮苗指数。CO2富集和光强增强两者均显着提高了叶面积水平和叶绿素水平净光合速率,且两者互作显着提高了叶面积水平净光合速率、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此外,CO2富集显着降低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而CO2富集和光强互作显着促进净光合速率和植株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了叶片水平和植株水平水分利用效率。2.研究了CO2富集与光强互作对气孔形态、叶片结构、生化物质含量、碳代谢相关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CO2富集下光强增强使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呈现上升趋势;光强增强促进了气孔密度增加,而CO2富集降低了气孔密度,两者互作显着提高了叶片厚度。CO2富集与光强增强通过调节糖代谢酶活性显着促进了叶片中可溶性糖积累,且两者互作对可溶性糖含量具有显着影响。CO2富集使Rubisco、RCA、FBPase和TrxS酶活性平均分别提高了14.8%、19.4%、33.7%和24.4%,CO2富集下提高光强显着上调了上述酶活性。CO2富集与光强增强上调了碳同化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碳同化相关酶活性,进而促进光合作用与有机物积累。3.研究了番茄植株形态建成、生理生化及基因表达水平等相关指标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植株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叶氮量、光合酶活性及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等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呈显着线性相关关系。幼苗生长及水分利用相关指标也与净光合速率呈显着线性相关关系。表明,CO2富集和光强增强有利于促进植株形态生长、叶绿素含量、碳同化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幼苗光合碳同化,且碳同化水平提高反过来促进了幼苗形态建成和植株水分利用效率。4.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CO2富集与光强互作影响的与光合碳同化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与差异代谢通路。CO2富集与两者互作提高了番茄叶片差异代谢物数量,光强差异越大,差异代谢物数量越多,且上调代谢物数量显着高于下调代谢物数量。所有组间显着差异代谢通路比较中,CeLh vs CaLh最多(63条),而CeLh vs CeLl次之(60条),表明CO2富集下增强光强有利于促进代谢通路发生变化,反之亦然。自然CO2下光强增强产生的最显着共同代谢通路有ABC转运蛋白通路、代谢通路、半乳糖代谢通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CO2富集下光强增强产生的最显着共同代谢通路有ABC转运蛋白通路和氨基酸生物合成通路;CO2富集产生的最显着共同差异代谢通路有氨基酸生物合成、氨酰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和蛋白消化与吸收代谢通路。CO2富集与光合增强共同显着影响与碳同化有关的差异代谢通路为半乳糖代谢通路(map00052)、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map00500)以及碳代谢通路(map01200)。两者互作显着影响的糖类有异麦芽糖、棉子糖、UDP-D半乳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蔗糖和腺苷二磷酸核糖、乙酰氨基葡萄糖、蔗糖。5.CO2富集下补光显着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净光合速率及果实产量。CO2富集或补光均显着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而两者互作进一步促进了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此外,CO2富集、补光和两者互作均显着提高了番茄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且补光有利于改善果实的营养品质。秋冬季节番茄栽培每天早上(8:00–10:00)和下午(16:00–18:00)采用CO2富集(800?mol·mol-1)和补光(200±20?mol·m-2·s-1)有利于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综上所述,CO2富集和光强互作通过改善叶片结构、提高叶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上调光合碳同化酶活性与相关基因表达量、促进碳同化相关差异代谢物及差异代谢通路显着富集,促进光合碳同化与生长。此外,CO2富集下补光有利于提高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和果实产量。

李钠钾[6](2019)在《低温弱光胁迫下5-氨基乙酰丙酸对烟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转录组测序分析》文中认为烟草(Nicotiana tabacu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烟草育苗是烟草大田生产的基础和保障,烟苗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烟草大田生长发育和成熟采烤后的烟叶质量。由于育苗多是在早春季节,我国大部分南方烟区恰逢寒冷多雨的气候,低温寡照的气象条件对培育适龄的健壮烟苗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制约了烟苗栽后早生快发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对稳定烟农经济效益和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和大田验证相结合的手段,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烟草育苗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一系列形态特征、生理指标、光合参数的分析,确定ALA在烟草育苗上的应用效果,明确适宜的施用浓度,同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探讨ALA提高烟草幼苗抗逆性的作用机理,为ALA应用到烟草生产实际、解决低温寡照天气对烟草育苗的制约难题提供新的可靠的思路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弱光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模拟弱光天气,在光照12 h/25℃、暗12 h/15℃,光照强度100μmol·m-2·s-1的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ALA处理5叶龄烟苗,研究各处理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弱光胁迫会对烟草幼苗的形态建成、生物量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合成、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产生有害影响,烟草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而施用外源ALA可有效缓解弱光胁迫对烟苗的不利影响,植株生长加快、物质积累增加,抗氧化能力与光合性状得到改善。弱光还明显抑制了植株根系的生长,而适当浓度的ALA处理则缓解了弱光对根系的抑制效应,有的处理其根系指标甚至超过了常光对照。另外,ALA具有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效应,ALA浓度过高(40 mg/L-80 mg/L)会对烟苗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而较低浓度的ALA(5 mg/L)则效果欠佳,综合农艺性状、抗逆性和光合能力等指标,在模拟弱光条件下的ALA浓度以20 mg/L为佳。2.低温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模拟低温天气,在光照12 h/15℃、暗12 h/10℃,光照强度200μmol·m-2·s-1的条件下,以20 mg/L的ALA处理5叶龄烟苗,研究各处理的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对烟苗形态建成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但烟苗在低温条件下根冠比大幅提升;低温促进了膜脂过氧化作用,同时其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增加;低温还提高了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低温下施用ALA,降低了叶片中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并进一步提高了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ALA处理还进一步显着增强了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显着提高了内源生长素(IAA)的含量;ALA还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改善了植株的光合性能,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显着提升了最大荧光、光适应态的最大荧光产额、光诱导的非光化学猝灭的量子产量、非光化学猝灭、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但对非调节性热耗散及荧光发射量子产量没有显着影响。3.低温弱光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模拟低温弱光双重胁迫,在光照12 h/15℃、暗12 h/10℃,光照强度100μmol·m-2·s-1的条件下,以20 mg/L的ALA处理5叶龄烟苗,研究各处理的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双重胁迫的条件下,植株的生长与生理代谢受到严重抑制;如果同时用ALA处理则能够缓解逆境的伤害,显着提升烟草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显着降低MDA的含量,显着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烟草幼苗体内脱落酸(ABA)和IAA的含量。ALA还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改善了植株的光合性能,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显着改善了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进而提高了烟草幼苗在低温弱光双重胁迫下的抗性,产生有利的生理变化,更好地保证了烟草幼苗在逆境下的生存和形态建成。4.低温弱光胁迫下ALA处理烟苗的转录组测序及分析在低温弱光胁迫条件下,通过差异表达分析、GO功能分析、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解析ALA在转录组水平上提高烟苗抗逆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以常温常光为对照,低温胁迫下有1071个基因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其中564个基因表达下调,507个基因表达上调。低温严重影响了烟草的正常新陈代谢活动,很多重要相关基因的表达都显着下调,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及次生代谢等。若低温常光+ALA处理,有187个基因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其中91个基因表达上调,包括光合天线蛋白通路、叶绿素合成的重要基因-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基因、叶绿体放氧增强蛋白、捕光色素蛋白的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等,可能因此维持了低温胁迫条件下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基因以及抗氧化酶POD表达显着上调,则可能维持了植物体内的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平衡。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代谢中的重要酶基因表达的上调,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提高,对植物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调节功能。此外,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与ABA合成途径酶相关基因的显着上调,有利于植物抗逆性的信号转导及合成更多的ABA,从而诱导抗性基因的表达,可能使植物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响应,提高烟草的抗性。研究发现以常温常光为对照,低温弱光胁迫下有1174个基因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其中562个基因表达下调,612个基因表达上调。这些显着下调基因不仅影响了植株重要的代谢过程,还影响了细胞的形态发生以及发育,在富集的代谢通路中包括了细胞发育过程、细胞形态发生,细胞组分形态发生。而在低温弱光胁迫下喷施ALA,植株过氧化物酶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与谷胱甘肽特异谷胺酰转移酶等的表达上调,对提高烟草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维护植物在胁迫下的正常代谢非常重要。研究还发现植物磺肽素的基因及ABA信号转导代谢通路中的基因植物磷酸酶2C、SnRK2等的表达显着上调。推断ALA可能通过上调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信号途径下游大量与抗逆相关的基因表达,使植物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来适应低温弱光胁迫,进而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5.大田条件下ALA处理烟苗对烟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利用烟区实际生产中使用的育苗大棚,以未受到低温弱光胁迫的封闭式育苗为对照,在育苗季节常规的低温弱光天气条件下,分析烟草苗期的形态建成、光合生理、栽后的早生快发情况以及后期采烤后的经济性状等指标,验证ALA在烟草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低温弱光下用ALA处理烟苗后,植株苗期的形态建成得到明显提升,农艺性状指标均优于未施ALA的处理,缓解了低温弱光对烟苗的伤害,与常温常光条件下培育的烟苗指标相当。烟苗的光合特性、SPAD值、根系活力、根系发育等也得到明显改善;移栽到大田后10 d的光合效率以及移栽后10 d、20 d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着优于未施ALA的处理;大田后期收获的烟叶产量和质量与常温常光条件下的对照基本相当,也显着优于未施ALA的处理。该研究表明ALA在烟草育苗环节能较好的增强烟苗对抗低温弱光的能力,提升烟苗素质,并持续改善烟株后期的生长,是具备有应用价值和潜力的调节剂,其20 mg/L的施用浓度也被证明是适宜的。

朱鹿坤[7](2019)在《不同LED补光对日光温室番茄与黄瓜育苗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在我国北方冬春季节蔬菜育苗生产中,因季节原因及温室设施内的防寒措施造成的弱光寡光问题较为普遍。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对蔬菜幼苗进行LED补光能改善其生长形态,提高秧苗质量。本研究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种“辽园多丽”和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种“优胜者”为试材,研究了LED红光(R)、蓝光(B)、绿光(G)对秧苗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3种光质进行6种不同比例搭配形成组合光R9B1(9:1,灯的数量比)、R8B2、R7B3、R9G1、R8B1G1、R7B2G1,分析了其对番茄和黄瓜幼苗的延时补光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番茄幼苗进行红、蓝、绿LED延时补光结果表明,LED红光和蓝光可提高番茄幼苗的茎粗、全株鲜干重、真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显着地提高了番茄幼苗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株高,促进幼苗干物质积累。绿光处理组的番茄幼苗根分配率得到了显着地提高,并可提高幼苗的蒸腾速率;补照LED组合光结果表明,在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方面具有较为显着的效益,可显着提高幼苗的形态指标如茎粗、全株鲜干重、壮苗指数等和生理生化指标如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及抗逆性等,番茄幼苗的最佳补光组合为R7B2G1。番茄幼苗夜间延时补照R7B2G1组合光3h时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达到了最大值,气孔导度也得到了显着增加,且补光4h时净光合速率仍大于1h时。因此,番茄幼苗在夜间最适延时补光时间为4小时。不同苗期补照LED组合光结果表明,番茄幼苗在第1片真叶露出期即T1期补照红蓝绿组合光可显着提高其生长形态和壮苗指标、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改善根系形态及提高根系活力和抗逆性。番茄幼苗在第2片真叶露出期即T2期补光的各项壮苗指标与对照相比均得到了提高,但没有达到显着水平。从整体生长形态来看,弱光Td处理组的番茄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均低于对照,表明弱光环境不利于幼苗的生长。2.黄瓜幼苗进行红、蓝、绿LED延时补光结果表明,LED红光和蓝光可提高黄瓜幼苗的形态指标如茎粗、全株鲜干重、真叶面积,以及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能促进黄瓜幼苗的根系生长,同时能降低株高。绿光处理组的黄瓜幼苗鲜干重、真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得到了显着地提高。黄瓜幼苗补照LED组合光可显着提高茎粗、全株鲜干重、壮苗指数、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黄瓜幼苗的的最佳补光组合为R8B1G1。黄瓜幼苗夜间延时补照R8B1G1组合光2h至3h之间时,光合相关指标均能达到理想状态,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3h之后光合速率开始迅速下降。由此可见,黄瓜幼苗在夜间最适延时补光时间为3小时。不同苗期补照LED组合光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在第1片真叶露出期即T1期补照红蓝绿组合光可显着提高其生长形态和壮苗指标、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改善根系形态及提高根系活力和抗逆性。T2期补光处理组相比对照组能显着地提高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和G值,但根分配率和比叶面积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从整体生长形态来看,弱光Td处理组的黄瓜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均低于对照。3.幼苗夜间延时补照LED组合光时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白天,但补光组幼苗的形态指标和壮苗指数均得到了显着提高,表明本研究的补光光强大于幼苗的光补偿点光强,延时补光有利于幼苗进行物质积累,并促进其生长。综上,对番茄和黄瓜幼苗(特别在T1期)进行延时补照LED红蓝绿组合光,可以有效改善其生长形态,提高幼苗的生理特性,进而达到壮苗的效果。

孙孟园[8](2019)在《野生大豆对荫蔽环境的光合生理响应及遗传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模式在我国迅速推广,该种植模式在玉米不减产或少减产的情况下,保障了大豆的生产,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当量比,使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但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使大豆自幼苗阶段就受到玉米植株的遮荫,导致大豆出现节间过度伸长、株高增加、茎秆变细、易倒伏等现象,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然而,大豆响应荫蔽环境的机理尚不清楚以及耐荫大豆品种的培育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大。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物种,由于其多生长在植物相互遮荫的环境中,对光环境要求低,且野生大豆未经人工驯化,其所含抗逆基因资源非常丰富,可作为挖掘耐荫基因的材料。因此,本研究以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南豆12和南032-4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在荫蔽胁迫下的形态特征及光合特性。同时,探讨了赤霉素(GA3)及其合成抑制剂多效唑(PAC)、生长素类物质吲哚-3-乙酸(IAA)及其运输抑制剂2,3,5-三碘苯甲酸(TIBA)、油菜素内酯(24-epiBL)及其合成抑制剂油菜素唑(BRZ)预处理对荫蔽环境下野生大豆幼苗表型的影响。旨在初步探明野生大豆对光环境的响应情况,为后续以野生大豆作为诱变材料进行突变体筛选提供支撑。本研究还利用EMS诱变及60Co-γ射线辐照诱变两种方法对野生大豆进行诱变,初步筛选到了一些具有表型变异的突变体,为挖掘抗逆相关新基因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也为培育耐荫大豆品种及大豆响应荫蔽环境的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在荫蔽胁迫下的形态特征及光合生理特性与白光相比,荫蔽环境生长的三种大豆植株的株高均显着增加,但野生大豆株高的增幅大于两个栽培大豆。表明从株高变化来看,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对荫蔽环境更加敏感;荫蔽处理下,两个栽培大豆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野生大豆叶面积下降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野生大豆叶面积本身小,导致其与正常光照下生长的野生大豆叶面积差异不显着;野生大豆的最大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效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实际光化学效率与不耐荫品种南032-4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两者的光合机构所受荫蔽胁迫较大,而强耐荫品种南豆12的电子传递效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几乎没有变化,最大光化学效率上升,表明南豆12的光合机构受荫蔽胁迫影响最小。野生大豆光合色素含量的降幅大于栽培大豆,其所受荫蔽胁迫更严重。2.激素及抑制剂预处理对野生大豆避荫反应的影响(1)IAA及TIBA对野生大豆幼苗避荫反应的影响在白光环境下,1μM IAA预处理可以显着提高野生大豆幼苗的株高;在荫蔽环境下,1μM IAA预处理对株高没有影响。与对照相比,TIBA预处理对白光下野生大豆的株高没有显着影响,明显抑制荫蔽环境下株高的增加。无论在白光还是荫蔽下,IAA预处理都可以提升野生大豆叶片的光合效率和热耗散能力,而对叶绿素含量、光系统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都没有显着影响。这表明从株高变化来看,IAA预处理对野生大豆的避荫反应没有明显影响,其IAA运输抑制剂TIBA预处理减弱了野生大豆的避荫反应;从光合生理指标变化来看,IAA预处理可提高荫蔽下野生大豆的光合能力,使光合机构免遭破坏。(2)24-epiBL及BRZ对野生大豆幼苗避荫反应的影响与对照相比,24-epiBL对两种光环境下的株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BRZ预处理对白光环境下的株高没有影响,对荫蔽环境下的株高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无论在白光还是荫蔽环境下,24-epiBL预处理都可以提升野生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和热耗散能力。对野生大豆幼苗进行24-epiBL预处理后,其叶绿素a含量在荫蔽环境中显着升高,白光下没有明显变化;叶绿素b含量在白光下显着升高,在荫蔽环境中没有明显变化;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荫蔽环境中没有明显变化,在白光下显着降低;Chla/b比值在白光环境中显着下降,在荫蔽环境中没有明显变化。这表明从株高变化来看,24-epiBL预处理可显着增强野生大豆对荫蔽环境的敏感性,BR合成抑制剂BRZ预处理可减弱野生大豆对荫蔽环境的敏感性;从光合生理方面可得出,24-epiBL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的光合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GA3及PAC对野生大豆幼苗避荫反应的影响与对照相比,GA3对两种光环境下的株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PAC预处理对白光环境下的株高没有影响,对荫蔽环境下的株高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在白光环境中,GA3预处理提高了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热耗散能力、光合效率和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在荫蔽环境中,GA3预处理破坏了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且降低了其热耗散能力、光合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GA3预处理对白光下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SPAD、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均显着降低;PAC预处理均可加深白光和荫蔽下野生大豆的叶片绿色,且对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SPAD、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均显着上升。这表明从株高及光合生理变化来看,GA3预处理可使野生大豆对荫蔽环境的敏感性增强,其相应的合成抑制剂PAC预处理可减弱野生大豆对荫蔽环境的敏感性。基因表达分析表明,PAC处理能够上调荫蔽下野生大豆光合色素合成及光合电子传递相关基因GsCAO、GsPSAE1、GsPSAG的表达量。由此表明,PAC预处理可加深荫蔽下野生大豆的叶片颜色及光合色素含量上升主要是通过光合色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来实现。3.野生大豆突变体的筛选选用剂量为2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变野生大豆5 h,其M1代的出苗率和存活率分别为63.4%和43.8%,经M2代初步筛选了194份有变异表型的突变体。EMS诱变实验确定了1%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甲基磺酸乙酯)处理20 h为野生大豆最佳EMS诱变条件,其M1代出苗率和存活率分别为64.2%和30%,经M1代初步筛选到了71份有变异表型的突变体。其中,突变株系M2-31-1及M2-2-1作为对荫蔽环境敏感性较弱候选材料。综上,本文通过比较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对荫蔽环境的敏感性差异可知,野生大豆对荫蔽的敏感性要高于栽培大豆。同时,还通过激素及抑制剂预处理对野生大豆的避荫反应的影响,进一步验证野生大豆对荫蔽环境敏感性较强。以上研究内容为后续大豆突变体筛选工作中诱变材料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最后,筛选出合适的EMS诱变处理组合并获得一些性状变异突变体,为大豆新基因的挖掘及改变植物对光环境的响应提供基础材料。

汪正香[9](2019)在《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嫁接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瓜是全世界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生产过程中连作障碍突出,深冬和早春设施内的低温或亚适温可造成西瓜幼苗瘦弱甚至萎蔫死亡,严重影响其生长、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效益。许多研究表明,嫁接能防治土传病害提高抗逆性,应用外源褪黑素也可能增强植物对逆境的耐受性。本试验以‘京欣二号’西瓜为接穗,‘酒砧一号’南瓜为砧木,一方面比较插接、劈接、双断根嫁接、靠接、贴接、卧接、挂接、双断根卧接8种嫁接方法的效果,选择成活率高且嫁接苗素质好的嫁接方法用于后续试验;另一方面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探讨两者的缓解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8种嫁接方法的成活率在80.67%100.00%之间,其中插接、双断根嫁接、贴接均为100.00%。与自根苗相比,各嫁接处理的茎粗、株幅、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长量、茎粗/株高、根冠比、叶面积/株高、壮苗指数、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猝灭(qP)、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均有所提高,株高和非光化学淬灭(NPQ)降低。综合比较来看,插接法是效果最优的,其次是双断根嫁接和贴接。2、嫁接后15 d内,西瓜自根苗和嫁接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一致,即Fv/Fm、Y(Ⅱ)、rETR、q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NPQ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嫁接苗的变化幅度大于自根苗,嫁接后10 d15 d以插接法处理的荧光参数值最接近自根苗的相应值。3、低温胁迫下,与自根苗相比,嫁接处理能提高西瓜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Fv/Fm、Y(Ⅱ)、rETR、qP、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和CAT酶活性,同时降低幼苗的冷害指数、NPQ、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以此来提高西瓜幼苗抗低温的能力。4、低温胁迫下,与浇灌0μmol/L褪黑素的自根苗相比,50400μmol/L的褪黑素处理能提高西瓜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Fv/Fm、Y(Ⅱ)、rETR、qP、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和CAT酶活性,同时降低幼苗的冷害指数、NPQ、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其中100μmol/L的效果最佳。5、低温胁迫下,100μmol/L褪黑素与嫁接组合处理对西瓜抗低温的效果优于单一嫁接处理或褪黑素处理,两者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

张洁[10](2019)在《辣椒耐低温弱光品种筛选及其生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辣椒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因其喜温特性,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常因低温弱光胁迫而导致低产甚至死亡。而低温与弱光的协同胁迫下对冷敏感植物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低温的单独胁迫作用,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低温与弱光往往具有协同作用,故本试验主要针对辣椒的耐低温弱光性进行品种筛选。植物的耐低温弱光胁迫能力的鉴定涉及植株形态、生理生化等多个方面,常用的鉴定指标有胁迫指数、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膜脂过氧化水平、保护酶系统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等。本研究试验材料为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所提供的8种辣椒品种:1#(盐椒2号)、3#(28-1-5-1)、4#(36-4-1-8、6#(—周口辣椒)、17#(道县汉泡椒)、18#(1-8-17-20)、19#(1-8-4-8-①)、24#(海花红),在幼苗期进行18 d温度15℃/6℃(白天12h/黑夜12h),光强100 μmol m-2 s-1低温弱光处理,且进行同期对照处理。在处理期间进行表观观测记录和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的测定。在处理结束后,将部分辣椒植株进行采样,用于后续指标的测定,另一部分搬至温室,进行恢复处理。采集样品的测定指标有生物量、光合参数、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几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恢复处理植株在40 d后进行性状和光合测定,并在结果后进行果实测定和产量计算。主要结果如下:(1)所有辣椒品种的冷害指数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品种4、品种17<品种18<品种6<品种3<品种1、19<品种24。筛选可得品种4和17为耐低温弱光性最强的辣椒品种,在18 d的低温弱光处理后,其辣椒外部无受损症状,且冷害指数均为0,但二者植株长势存在显着性差异。(2)低温弱光处理导致所有辣椒幼苗叶片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值减小,且减小幅度随着其耐性的减小而增加。此外各品种叶片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的含量也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且耐性最差的品种24的下降幅度最大,而各品种类胡萝卜素(Car)含量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3)低温弱光对辣椒根系生长发育的胁迫影响较地上部大,且对地上部组织含水量无显着性影响。各辣椒品种在低温弱光处理下,可溶性蛋白(SP)的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增加幅度与品种自身的差异及耐性有关。(4)对各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五种胁迫主要酶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因品种差异和耐性大小活性变化差异较大,且耐性强的品种与耐性差的品种呈现显着性差异。(5)40d的恢复处理后,品种18生长长势最好,其耐低温弱光胁迫性和恢复能力皆较强。果实测定发现,低温弱光处理对品种3的果实的生长发育受损较大,故其生殖生长的恢复能力较差。综上所述,所有辣椒品种的耐低温弱光胁迫能力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品种4、17>品种18>品种6>品种3>品种1、19>品种24,且各项鉴定指标与各辣椒品种的品种特性、耐低温弱光性存在相关性。

二、低温弱光对辣椒幼苗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温弱光对辣椒幼苗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高羊茅耐荫的生理机制及其转录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弱光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1 弱光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1.2.2 弱光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1.3 植物对弱光胁迫的分子应答响应
    1.4 植物耐荫性评价研究进展
    1.5 转录组学技术及在草坪草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
        1.5.1 转录组研究概述
        1.5.2 在草坪草抗逆性研究方面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弱光下不同高羊茅品种坪用特性的筛选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培养
        2.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2.1.3 指标测定
        2.1.4 数据处理与作图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弱光下20 个高羊茅品种的草坪盖度比较
        2.2.2 弱光下20 个高羊茅品种的草坪密度比较
        2.2.3 弱光下20 个高羊茅品种的草坪颜色差异
        2.2.4 弱光下20 个高羊茅品种的草坪质地差异
        2.2.5 弱光下20 个高羊茅品种的NTEP综合评价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弱光下2 个不同耐荫性高羊茅品种的生理生化响应
    3.1 材料方法
        3.1.1 植物培养
        3.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3.1.3 指标测定
        3.1.4 数据处理与作图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弱光对2 个高羊茅品种生长的影响
        3.2.2 弱光对2 个高羊茅品种光合色素的影响
        3.2.3 弱光对2 个高羊茅品种细胞膜损伤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3.2.4 弱光对2 个高羊茅品种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3.2.5 弱光对2 个高羊茅品种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弱光下2 个不同耐荫性高羊茅品种的转录组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培养
        4.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4.1.3 指标测定
        4.1.4 数据处理与作图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转录组测序及数据组装
        4.2.2 KOG功能注释
        4.2.3 DEGs筛选
        4.2.4 DEGs的 GO分析
        4.2.5 DEGs的 KEGG富集分析
        4.2.6 DEGs的 qRT-PCR验证
        4.2.7 光合作用相关DEGs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辣椒耐低温弱光生理及分子响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2 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2.2 低温弱光对辣椒光合能力的影响
        2.2.1 低温弱光对辣椒光合速率的影响
        2.2.2 低温弱光对辣椒叶绿素的含量影响
        2.2.3 低温弱光对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 低温弱光对辣椒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低温弱光对辣椒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2 低温弱光对辣椒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4 转录组学在植物低温弱光逆境方面的研究进展
        4.1 转录组概念
        4.2 转录组测序技术
        4.3 转录组学在植物低温弱光逆境研究中的应用
    5 褪黑素影响植物逆境的研究进展
        5.1 褪黑素概述
        5.2 褪黑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和分布
        5.3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植物体的影响
        5.4 褪黑素在农业领域未来的应用方向
    6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6.1 目的意义
        6.2 主要研究内容
        6.2.1 低温弱光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能力的影响
        6.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6.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抗氧化系统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6.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
        6.2.5 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耐低温弱光的转录组分析
        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低温弱光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辣椒幼苗生长及光合能力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生长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
        2.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幼苗外部形态的影响
        2.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抗氧化系统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4.2.5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超氧阴离子含量的影响
        4.2.6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
        4.2.7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赤霉酸含量的影响
        4.2.8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玉米素含量的影响
        4.2.9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脱落酸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5.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脱氢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5.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比值影响
        5.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5.2.5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5.2.6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的影响
        5.2.7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抗坏血酸氧化酶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5.2.8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辣椒耐低温弱光转录组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试验样品采集
        6.1.4 试验方法
        6.1.5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6.2.2 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
        6.2.3 样本间相关性分析
        6.2.4 整体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6.2.5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6.2.6 褪黑素处理后不同时间段共同表达基因分析
        6.2.7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6.2.8 光合作用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6.2.9 碳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6.2.10 糖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6.2.11 抗氧化活性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6.2.12 qRT-PCR验证测序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弱光胁迫下外源GA及其抑制剂多效唑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引言
    1.1 研究内容与意义
    1.2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形态指标的测定
        2.1.2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1.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1.4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2.1.5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1.6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1.7 辣椒GID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1.8 辣椒GAI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1.9 实时荧光定量PCR
3 结果与分析
    3.1 外源GA及抑制剂对弱光下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3.2 外源GA及抑制剂对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
    3.3 外源GA及抑制剂对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 外源GA及抑制剂对弱光下辣椒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5 外源GA和抑制剂对弱光条件下辣椒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6 外源GA及抑制剂对弱光下辣椒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7 GID1基因的分析
    3.8 GAI基因的分析
    3.9 弱光胁迫下与赤霉素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弱光对结薯期马铃薯光合生理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概述
    1.2 弱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1 光照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2.2 弱光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2.2.1 叶片生长发育
        1.2.2.2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酶
        1.2.2.3 叶片气体交换特性
        1.2.3 弱光对植物籽粒/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3.1 弱光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合成
        1.2.3.2 弱光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分配
        1.2.3.3 弱光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
        1.2.3.4 弱光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库源调节
        1.2.4 植物弱光响应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2.4.1 茉莉酸
        1.2.4.2 光受体
        1.2.4.3 光敏色素
        1.2.4.4 植物激素
    1.3 弱光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1 弱光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影响
        1.3.2 弱光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4 引言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材料处理
    2.3 光合作用测定
    2.4 品质性状测定
        2.4.1 干物质含量测定
        2.4.2 淀粉含量测定
        2.4.3 还原糖含量测定,蔗糖含量测定
    2.5 RNA的提取
    2.6 转录组测序分析
        2.6.1 c-DNA文库的构建
        2.6.2 转录组数据质量评估及数据处理
        2.6.3 差异基因分析
    2.7 RNA反转录实验
    2.8 qRT-PCR验证
    2.9 数据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弱光对马铃薯结薯期生理生化影响及基因表达分析
        3.1.1 弱光对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3.1.2 弱光对马铃薯叶片淀粉-糖代谢的影响
        3.1.3 弱光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1.4 弱光对马铃薯叶片和块茎的基因表达分析
    3.2 弱光对不同耐荫型马铃薯的光合生理的影响
        3.2.1 弱光对不同耐荫型马铃薯光合参数的影响
        3.2.2 弱光对不同耐荫型马铃薯荧光参数的影响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弱光对结薯期马铃薯光合生理的影响
        4.1.2 弱光影响马铃薯光合同化产物的库源调节
        4.1.3 弱光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1.4 结薯期马铃薯对弱光的基因活性响应
    4.2 结论
    4.3 展望
    4.4 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5)CO2富集与光强互作对番茄光合碳同化的影响及代谢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CO_2 富集对植物形态建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1.1 温室CO_2变化特点及富集方法
        1.1.2 CO_2 富集对设施植物形态建成的影响
        1.1.3 CO_2 富集对植物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
        1.1.4 CO_2 富集对设施植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1.5 CO_2 富集对设施植物水分与养分利用的影响
    1.2 作物对补光的需求
        1.2.1 光强
        1.2.2 光质
        1.2.3 光照时间
        1.2.4 光照方向
    1.3 不同光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1.3.1 不同光强对设施植物形态建成的影响
        1.3.2 不同光强对设施植物光合碳同化的影响
        1.3.3 不同光强对设施植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3.4 不同光强对设施植物水分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1.4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对植物的影响
        1.4.1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4.2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对植物光合酶活性及糖代谢的影响
        1.4.3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对植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4.4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5 代谢组学分析在植物学领域的应用
        1.5.1 代谢组学的定义
        1.5.2 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方法
        1.5.3 代谢组学在植物环境调控研究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CO_2富集与光强互作对番茄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番茄幼苗培养
        2.1.3 试验设计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1 植物生长与根系形态的测定
        2.2.2 光合色素与叶片氮含量测定
        2.2.3 叶片光合速率测定
        2.2.4 光合光响应曲线和CO_2响应曲线测定
        2.2.5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2.6 水分利用率的测定
        2.2.7 数据分析
    2.3 结果分析
        2.3.1 CO_2 富集下不同光强对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
        2.3.2 CO_2 富集下不同光强对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2.3.3 CO_2 富集下不同光强对幼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3.4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幼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2.3.5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2.3.6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幼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3.7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幼苗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2.3.8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叶绿素及叶氮含量的影响
        2.3.9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幼苗光合参数的影响
        2.3.10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幼苗光合响应曲线的影响
        2.3.11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3.12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2.4 讨论
        2.4.1 CO_2 富集下幼苗生长和光合促进的最佳光强探讨
        2.4.2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共同促进幼苗形态生长
        2.4.3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
        2.4.4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提高幼苗光合能力
        2.4.5 植物对短期及长期CO_2富集的响应不同
    2.5 小结
第三章 CO_2富集与光强互作对番茄叶片碳同化酶活性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2 测试项目与方法
        3.2.1 叶显微结构的测定
        3.2.2 叶气孔形态的测定
        3.2.3 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测定
        3.2.4 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3.2.5 碳同化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3.2.6 碳同化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
    3.3 结果分析
        3.3.1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气孔形态的影响
        3.3.2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
        3.3.3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叶片生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3.3.4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3.3.5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番茄幼苗碳同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3.6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碳同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3.4.1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改变气孔形态与叶显微结构
        3.4.2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促进叶片糖类合成
        3.4.3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提高光合酶活性与相关基因表达
    3.5 小结
第四章 光合与相关生理生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1 分析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净光合速率与地上部形态建成的关系
        4.2.2 净光合速率与根系形态参数的关系
        4.2.3 净光合速率与光合色素及叶片含氮量的关系
        4.2.4 净光合速率与光合酶活性的关系
        4.2.5 净光合速率与碳同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4.2.6 番茄幼苗生长及水分利用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分析
        4.2.7 番茄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光合与水分利用的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3.1 番茄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4.3.2 番茄叶片色素含量和含氮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4.3.3 番茄叶片中光合酶活性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CO_2富集与光强互作下番茄幼苗代谢组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试验样品制备及预处理
        5.1.4 色谱-质谱分析方法
    5.2 数据处理方法
        5.2.1 试验质量控制
        5.2.2 多元统计分析
        5.2.3 差异代谢产物筛选
        5.2.4 差异代谢物生物信息学分析
    5.3 结果分析
        5.3.1 代谢谱与多元统计分析
        5.3.2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下的差异代谢物数量比较
        5.3.3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下的差异代谢物维恩图分析
        5.3.4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下差异代谢物生物信息学分析
    5.4 讨论
        5.4.1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促进番茄叶片糖代谢
        5.4.2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促进番茄叶片碳氮代谢
        5.4.3 CO_2 富集与光强互作对番茄叶片抗氧化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CO_2富集与补光耦合对番茄光合与产量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2 测定项目与方法
        6.2.1 环境指标测定
        6.2.2 生长指标测定
        6.2.3 叶气体交换指标测定
        6.2.4 叶绿素含量测定
        6.2.5 果实产量指标测定
        6.2.6 果实品质测定
        6.2.7 数据分析
    6.3 结果分析
        6.3.1 温室环境指标分析
        6.3.2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对生长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6.3.3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6.3.4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对番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3.5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对番茄产量参数的影响
        6.3.6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6.4 讨论
        6.4.1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促进番茄植株生长
        6.4.2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提高番茄光合速率
        6.4.3 CO_2 富集与补光耦合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低温弱光胁迫下5-氨基乙酰丙酸对烟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转录组测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2 弱光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3 5 -氨基乙酰丙酸(ALA)的作用及在植物抗性中的应用
第2章 引言
    2.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弱光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低温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低温弱光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低温弱光胁迫下烟苗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第7章 大田条件下ALA处理烟苗对烟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3 讨论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7)不同LED补光对日光温室番茄与黄瓜育苗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植物的光生物学效应
    1.2 LED光源的优势及应用
        1.2.1 LED光源的特点与优势
        1.2.2 LED光源在设施蔬菜育苗上的应用
        1.2.3 LED光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1.3 果菜类蔬菜的生物学特征
        1.3.1 黄瓜幼苗的生长习性及特征
        1.3.2 番茄幼苗的生长习性及特征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补光材料及设备
        2.1.2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LED单质光补光试验设计
        2.2.2 LED组合光补光试验设计
        2.2.3 不同苗期进行LED组合光补光试验设计
    2.3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幼苗生长形态特征的测定项目及方法
        2.3.2 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项目及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红、蓝、绿LED延时补光对日光温室番茄育苗的效应分析
    3.1 单质光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3.1.1 单质光对番茄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1.2 单质光对番茄幼苗壮苗指标的影响
        3.1.3 单质光对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1.4 单质光对番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3.1.5 单质光对番茄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3.2 组合光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3.2.1 组合光对番茄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2.2 组合光对番茄幼苗壮苗指标的影响
        3.2.3 组合光对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4 组合光对番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3.2.5 组合光对番茄幼苗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
        3.2.6 组合光对番茄幼苗抗逆性的影响
        3.2.7 组合光对番茄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3.3.1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番茄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3.2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番茄幼苗壮苗指标的影响
        3.3.3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4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番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3.3.5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番茄幼苗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
        3.3.6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番茄幼苗抗逆性的影响
        3.3.7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番茄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 红、蓝、绿LED延时补光对日光温室黄瓜育苗的效应分析
    4.1 单质光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4.1.1 单质光对黄瓜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1.2 单质光对黄瓜幼苗壮苗指标的影响
        4.1.3 单质光对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4 单质光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4.1.5 单质光对黄瓜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4.2 组合光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4.2.1 组合光对黄瓜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2.2 组合光对黄瓜幼苗壮苗指标的影响
        4.2.3 组合光对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4 组合光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4.2.5 组合光对黄瓜幼苗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
        4.2.6 组合光对黄瓜幼苗抗逆指标的影响
        4.2.7 组合光对黄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4.3.1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黄瓜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3.2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黄瓜幼苗壮苗指标的影响
        4.3.3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4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4.3.5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黄瓜幼苗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
        4.3.6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黄瓜幼苗抗逆指标的影响
        4.3.7 不同苗期补照组合光对黄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5 讨论
    5.1 不同LED光质对果菜类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5.2 LED组合光对果菜类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5.3 不同苗期补照LED组合光对果菜类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野生大豆对荫蔽环境的光合生理响应及遗传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符号与中文对照表
1 立题背景及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野生大豆研究进展
        1.2.1 野生大豆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1.2.2 野生大豆形态特征研究进展
        1.2.3 野生大豆光合生理研究进展
    1.3 荫蔽胁迫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4 荫蔽胁迫对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1.4.1 遮荫对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
        1.4.2 遮荫对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1.5 植物激素调控避荫反应的研究进展
        1.5.1 生长素调控避荫反应的研究进展
        1.5.2 赤霉素调控避荫反应的研究进展
        1.5.3 油菜素内酯调控避荫反应的研究进展
    1.6 植物突变体的构建方法
        1.6.1 物理方法
        1.6.2 化学方法
        1.6.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种子萌发及培养条件
        2.2.2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表型、荧光参数及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2.2.2.1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株高及叶面积的测定
        2.2.2.2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量
        2.2.2.3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2.2.3 激素与相应抑制剂的配制及处理方法
        2.2.4 PAC处理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
        2.2.4.1 材料处理方法
        2.2.4.2 提取植物总RNA
        2.2.4.3 RNA浓度检测
        2.2.4.4 qRT-PCR检测基因表达量
        2.2.5 野生大豆的诱变及突变体的筛选
        2.2.5.1 EMS溶液的配制及野生大豆诱变条件的筛选
        2.2.5.2 ~(60)Co-γ射线诱变野生大豆
        2.2.5.3 突变体筛选、性状调查及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浓度硫酸处理对野生大豆萌发率的影响
    3.2 不同光环境下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表型及光合生理的比较
        3.2.1 荫蔽胁迫对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表型的影响
        3.2.2 荫蔽胁迫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2.3 荫蔽胁迫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3 植物激素及抑制剂预处理对野生大豆避荫反应的影响
        3.3.1 IAA及其运输抑制剂TIBA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幼苗株高的影响
        3.3.2 IAA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3.3 24-epiBL及其合成抑制剂BRZ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幼苗株高的影响
        3.3.4 24-epiBL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幼苗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3.3.5 24-epiBL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3.6 GA_3及PAC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幼苗株高的影响
        3.3.7 GA_3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3.3.8 GA_3及合成抑制剂PAC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3.3.9 PAC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叶片光合色素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4 野生大豆突变体筛选
        3.4.2 EMS诱变野生大豆的条件
        3.4.3 两种诱变方式下的野生大豆田间出苗率及成活率统计分析
        3.4.4 两种诱变方式处理野生大豆的诱变群体变异分析
        3.4.4.1 ~(60)Co-γ辐照诱变的群体变异
        3.4.4.2 EMS诱变的群体变异分析
4 讨论
    4.1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对不同光环境表型和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
    4.2 激素及抑制剂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表型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4.2.1 IAA及其运输抑制剂TIBA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表型的影响
        4.2.2 IAA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4.2.3 24-epiBL及其合成抑制剂BRZ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表型的影响
        4.2.4 24-epiBL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4.2.5 GA_3及其合成抑制剂PAC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表型的影响
        4.2.6 GA_3及合成抑制剂PAC预处理对荫蔽下野生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4.3 野生大豆突变体的筛选
5 结论
    5.1 荫蔽胁迫下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形态变化特征
    5.2 荫蔽胁迫下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光合生理特性
    5.3 激素及抑制剂预处理对荫蔽胁迫下野生大豆的影响
        5.3.1 生长素IAA及其运输抑制剂TIBA对荫蔽胁迫下野生大豆的影响
        5.3.2 油菜素内酯24-epiBL及其合成抑制剂BRZ对荫蔽胁迫下野生大豆的影响
        5.3.3 赤霉素GA_3及其合成抑制剂PAC对荫蔽胁迫下野生大豆的影响
    5.4 野生大豆突变体的筛选及表型变异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60)Co-γ射线筛选的部分野生大豆M2 代变异植株
    附录2 EMS筛选的野生大豆M1 代突变体
作者简历

(9)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嫁接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关于嫁接技术的研究
        1.2.1 嫁接的作用
        1.2.2 嫁接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2.3 关于瓜类嫁接方法的研究
    1.3 植物在温度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1.3.1 温度胁迫对膜脂的影响
        1.3.2 温度胁迫对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影响
        1.3.3 温度胁迫对光合系统的影响
        1.3.4 温度胁迫对某些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3.5 温度胁迫对内源激素的影响
    1.4 褪黑素在植物抗性反应中的作用
        1.4.1 褪黑素与低温胁迫
        1.4.2 褪黑素与高温胁迫
        1.4.3 褪黑素与干旱胁迫
        1.4.4 褪黑素与植物耐盐性
        1.4.5 褪黑素与重金属胁迫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基质准备与播种育苗
        2.2.2 不同嫁接方法处理
        2.2.3 不同方法嫁接西瓜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
        2.2.4 嫁接处理西瓜幼苗低温胁迫下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2.2.5 褪黑素处理西瓜幼苗低温胁迫下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2.2.6 褪黑素与嫁接互作处理西瓜幼苗低温胁迫下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2.2.7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3.1.1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成活率的影响
        3.1.2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1.3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2 不同嫁接方法下西瓜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
    3.3 嫁接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3.3.1 嫁接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冷害指数的影响
        3.3.2 嫁接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3.3 嫁接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3.4 嫁接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
    3.4 褪黑素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3.4.1 褪黑素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冷害指数的影响
        3.4.2 褪黑素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4.3 褪黑素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4.4 褪黑素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
    3.5 褪黑素与嫁接互作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3.5.1 褪黑素与嫁接互作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冷害指数的影响
        3.5.2 褪黑素与嫁接互作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5.3 褪黑素与嫁接互作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5.4 褪黑素与嫁接互作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4.1.1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4.1.2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
        4.1.3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4.2 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4.2.1 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冷害指数与生长状况的影响
        4.2.2 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2.3 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色素含量的影响
        4.2.4 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渗透系统的影响
        4.2.5 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辣椒耐低温弱光品种筛选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弱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低温弱光对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1.3.1 低温弱光对植物根系、根冠比的影响
        1.3.2 低温弱光对植物花蕾、果实的影响
    1.4 低温弱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4.1 低温弱光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4.2 低温弱光对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1.5 低温弱光对植物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1.6 低温弱光对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
    1.7 低温弱光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8 低温弱光对植物膜系统的影响
    1.9 低温弱光对植物细胞渗透调节的影响
    1.10 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1.11 本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品种辣椒幼苗耐低温弱光筛选和鉴定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辣椒种子萌发与苗期处理
        2.1.3 辣椒品种苗期耐低温弱光性的鉴定
        2.1.4 辣椒苗期植株生长指标的测定
        2.1.5 辣椒苗期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1.6 冷害辣椒恢复处理植株性状测定
        2.1.7 冷害辣椒恢复处理果实测定
        2.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品种冷害指数的比较
        2.2.2 辣椒苗期植株生长指标
        2.2.3 辣椒苗期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
        2.2.4 低温弱光胁迫辣椒恢复处理植株性状
        2.2.5 低温弱光胁迫辣椒恢复处理果实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低温弱光胁迫下不同品种辣椒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辣椒幼苗生物量的测定
        3.1.3 辣椒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3.1.4 辣椒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3.1.5 辣椒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3.1.6 辣椒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3.1.7 辣椒幼苗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3.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辣椒幼苗生物量、根冠比和地上部分干重含水量
        3.2.2 辣椒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
        3.2.3 辣椒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
        3.2.4 辣椒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3.2.5 辣椒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
        3.2.6 辣椒幼苗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
    3.3 讨论与结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低温弱光对辣椒幼苗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羊茅耐荫的生理机制及其转录组学分析[D]. 刘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辣椒耐低温弱光生理及分子响应机理研究[D]. 张俊峰.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3]弱光胁迫下外源GA及其抑制剂多效唑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D]. 汪子昕.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4]弱光对结薯期马铃薯光合生理和基因表达的影响[D]. 李春明. 西南大学, 2020(01)
  • [5]CO2富集与光强互作对番茄光合碳同化的影响及代谢组研究[D]. 潘铜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6]低温弱光胁迫下5-氨基乙酰丙酸对烟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转录组测序分析[D]. 李钠钾. 西南大学, 2019(05)
  • [7]不同LED补光对日光温室番茄与黄瓜育苗的效果分析[D]. 朱鹿坤.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8]野生大豆对荫蔽环境的光合生理响应及遗传筛选[D]. 孙孟园.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9]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嫁接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D]. 汪正香.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10]辣椒耐低温弱光品种筛选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 张洁.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  

低温弱光对辣椒幼苗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