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管理的对象和主体

警务管理的对象和主体

一、警务化管理的对象与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燕[1](2020)在《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实践研究——以广东警官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警务化管理是目前公安院校普遍实施的学生管理模式,在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对党和国家忠诚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近些年,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各公安院校对警务化管理模式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在警务化管理的系统性、目标性方面,以广东警官学院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

李菲[2](2020)在《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安院校是以培养优秀警官为目的的特殊院校,招生条件较普通大学有所不同,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其身份也与其他大学生有所区别。公安院校学生对预备警官身份的认同,是影响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公安院校学生对预备警官身份的认同程度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身份的认同?目前还未有对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以公安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详细研究,旨在为公安院校加强学生培养,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优秀共和国警官提出建议对策。本文首先通过对身份认同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归纳梳理,明确概念定义和本文研究的具体问题,即: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现状、差异性、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法,编制针对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身份认同的现状、差异性和影响因素;同时结合质性研究——扎根理论,进一步对影响预备警官身份认同的因素进行研究,找出身份认同的影响机制;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公安院校学生培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研究表明,公安院校学生对预备警官身份的认同程度较高,并会因专业类别、担任干部经历、年级和政治面貌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警务化管理、课程设置、学校支持、社会舆论和父母影响五个因素对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扎根理论的深度研究,归纳出学校培养、父母引导、舆论评价、情感体验和职业规划五个主范畴,其中学校培养和情感体验对学生身份认同影响程度最大,是影响因素中的核心因素。学校培养、父母引导、舆论评价三个因素会通过影响情感体验和职业规划对学生身份认同产生影响;当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或以公安为职业目标时,会加强对预备警官身份的认同。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分别从政策、学校、家庭三方面为加强学生培养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从心理认同和行为倾向两个方面,对公安院校学生的身份认同进行研究;并在影响因素中增加了社会舆论和父母影响,同时发现了积极情感体验因素对学生身份认同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以后公安院校学生研究和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视角。

黄雷[3](2020)在《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研究 ——以SD警察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0年公安部颁布《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并施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警务化管理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当今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通行模式。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与我们熟知的军事化管理同宗同源,但它与军事化管理又存在差异,与公安机关的警务化管理亦存在差别,它是顺应社会进步和国家变革的产物,是符合当今公安院校学生特色的独特的学生管理模式。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公安招录体制改革、大思政格局、时代主题的变化都对新时期的警务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警务化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着眼于警务化管理对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的养成教育,探讨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效能,以及警务化管理在培育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意识和在公安高等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本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来源以及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说明了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阐释,主要从理论层面阐释了警务化管理的发展历程、内涵外延、基本内容以及主要类型;第三部分是主要功能分析,在分析公安院校学生特性基础上,探讨了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的作用;第四部分是现状概况分析,概述SD警察学院学生警务化管理的基本情况,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大型安保活动为例总结SD警察学院学生警务化管理的成果,提出SD警察学院在学生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是对策思考分析,主要从政府支持、学校举措、队伍建设、学生践行等层面提出加强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对策。

张玉琢,韩春梅[4](2019)在《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民警察的使命,警务化管理是达成这一使命的有效管理模式。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一管理模式面临着条令化管理下的"强制性"服从、权威化管理下的"教育功能"缺失、精细化管理下的"碎片化"发展、封闭式管理下的"空间防范"等运行困境。通过对当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服务实战与全面发展"管理理念、"民主与集中协同"管理决策机制、"管理与教育均衡"学风建设机制、"封闭与开放双赢"育人工作机制及"被动与自主融合"一体化制度体系等对策。

王凌云[5](2019)在《警务化管理模式下学生个性化发展探讨》文中认为警务化管理是警察类院校培养优秀预备警员的必然要求,实行警务化管理也是警官院校发展的前提。但在新时代警务化管理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便是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矛盾。文章通过剖析新时代警官院校警务化管理所出现的问题,提炼出警官学院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化协调发展的策略,以完善警务化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徐钦梅[6](2019)在《新时代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福建警察学院为例》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亟需改变。我国公安院校教育是警察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具有特殊的职业特征,这就决定了其师资队伍建设的特殊性。本文围绕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公安院校师资队伍这一主题,立足于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搜集了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其相关理论方面的资料,以所在单位(福建警察学院)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提出了新时代对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包括确保政治担当、提升多元能力、关注师德建设、优化人才战略。同时,指出了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包括教学工作缺乏激励,职业倦怠比例增加;师资数量相对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对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还不够重视;教师公安实践经验相对不足;重管理、轻教学,专任教师缺乏教学热情等问题,分析了影响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新时代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改进策略: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公安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感;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为公安院校师资建设提供保障;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公安院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加大投入和引进力度,建立公安院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等。

陈永峰[7](2019)在《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一项针对未来警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网络意识与网络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对于警察院校学生来说,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学生胜任未来警察职业的实践需要;对于警察院校来说,其目的是为了以提升学生网络素养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即提升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为警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着力点,本文中称之为“一个着力点”。警察院校办学定位的特殊性决定着警察院校学生对于网络素养具有特殊需要,只有从文明生活方式与警察职业发展两个方向来继续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才能确保警察院校能够为公安队伍输送合格的人民警察。然而,当前警察院校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并不乐观,在网络意识与网络能力两个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在网络政治素养、网络文化素养、网络科技素养与网络创新素养等几个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网络素养教育研究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当前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研究就更为缺乏,亟需启动相关研究。一方面从当前国内普通高校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汲取经验,另一方面,紧扣公安实践对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期待,从职业化与特色化方向来努力实现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因此,本文依据当前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为视角来分析问题,试图明确警察院校学生提升网络素养的特殊时代价值,厘清当前警察院校网络素养教育的实施状况,从而解决提升网络素养必须解答的几个问题,即警察院校学生为什么提升网络素养,朝着什么方向提升,提升什么内容,以及怎样提升等系列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本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来分析网络素养的功能与价值、问题表现与问题成因;从文明生活方式与警察职业发展两个方向来分析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核心内容,本文中称之为“两个方向”;从构建完善的警察院校网络素养教育体系角度给出了实施路径。本文的主要内容与观点有:第一,研究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必然需要从分析网络素养的概念、内涵、分类与功能开始着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来研究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还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内容来分析网络素养的概念、分类与功能。网络素养是网络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网络意识与网络能力的综合表现,可以分为网络政治素养、网络文化素养、网络科技素养与网络创新素养等四个类别。网络素养具有引领网络思想行为、规范网络生活方式、提升网络文化价值与促进网络科技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二,新时代警察院校学生有两种现实需要:一种是网络社会生活需要,一种是职业发展需要。网络社会生活需要网络素养最终以网络文明素养的层次来满足,而职业发展需要网络素养以提升“四类素养”促进“四大战略”实施来满足。即以网络政治素养、网络文化素养、网络科技素养与网络创新素养的提升来促进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科技强警与人才兴警战略的实施。从而确立了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的两个提升方向:网络文明生活方式与警察职业发展。此为本文创新观点中的“两个方向”。从意识与能力向度分析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时代价值,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学生的意识与能力发展路径,了解网络素养在提升学生意识与能力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从职业发展向度进行分析即是从警察职业能力向度分析,不仅是警察院校的职业特性决定的,而且也是警察院校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评价标准与价值归属。两个向度下的时代价值分析,不仅是本文着力的观点创新,也为当前警察院校网络素养教育提供核心价值与特色价值研究,更为当前警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合理性与可行性研究。第三,当前全国警察院校已经普遍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在学生的网络技能与网络认知方面也取得显着成绩。但是网络素养教育的现状仍然不能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社会中警察院校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等观念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确保警察院校政治建校的特色,确保警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社会中不能放松。即警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学生网络素养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公安工作对于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也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在问题的分析中,突出了网络环境下的警察院校学生在思想阵地意识、网络生活方式、网络科技应用等方面的不足。但是无论是学生个体、警察院校、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全员都还存在一些不利于警察院校学生提升网络素养的因素。第四,警察院校的特殊办学定位与公安实践对于警察院校的网络素养教育都提出了明确的职业发展向度要求,这两点要求使得警察院校不能简单借鉴普通高校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需要警察院校厘清教育定位、明确指导思想,坚持提升网络素养教育的基本原则,着力构建完善的警察院校特色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既要完善制度体系、教学体系,又要建立评价体系与保障体系。为警察院校的网络素养教育提升找到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第五,从意识与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四项核心内容。即加强未来警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方式教育、网络科技知识教育与网络执法创新教育。围绕四项核心内容,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核心内容中的要点与重点。第六,从制度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与保障体系等四个体系为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设计实施路径。四个体系着重突出警察院校的主体作用,同时兼顾学生、政府与社会全员等多主体的能动作用,从而构建起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完善体系。

段后壮,苏贺宝,郭永帅[8](2019)在《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之逻辑起点》文中研究指明警务化管理研究体系的建立依赖于内在的逻辑性,内在逻辑性确立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逻辑起点。制度不是警务化管理之逻辑起点,而秩序由于具有抽象性、内在矛盾性及内容丰富性等特点具备警务化管理研究逻辑起点之要求,按照秩序矛盾发展探讨警务化价值追求与本质,对于警务化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基本范畴之确立与研究意义深远。

任尔昕[9](2018)在《论公安院校“管理育人”工作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公安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社会形势、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以及社会发展对公安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安院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育人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党委坚持把培养基层公安机关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出发点,以严格规范的警务化管理为具体抓手,探索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陈茜[10](2018)在《湖北警官学院公安专业学生警务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警务化管理作为当今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通行模式,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它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化管理色彩也有符合当今国情、时代的多元化背景。本文立足于警务化管理对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的影响,探讨其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职业素质养成管理模式,在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对预备警官的养成教育和警察的高等教育起到的作用。任何模式和制度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在警察招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进步的推动下,警务化管理与时俱进。将其作为培养高素质警务人才的手段已是大势所趋,如果还是用刻舟求剑的落后思维,盲目、生硬地执行条文式的警务化管理模式,恐怕难以实现公安院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从公安院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分析警务化管理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疏漏,并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大思政格局下,能在政治上、能力上、信仰上成为一名合格的预备警官,更能在接受警察高等教育的同时,在充满人文关爱的氛围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执法者,同时也让警务化管理得到更多的认可和理解。因此,本文从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幸福感等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寓教于乐、寓乐于管,提高自主管理内在动力,在符合警务化管理的大方向下探索出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双赢路径。

二、警务化管理的对象与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警务化管理的对象与主体(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实践研究——以广东警官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探索
二、广东警官学院警务化管理的实践
    (一)学院加强顶层设计,用系统性思维指导实施警务化管理
        1.系统构建学院警务化管理体系
        2.逐步完善警务化管理的制度建设
        3,进行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更加科学的警务化管理机制
    (二)确立“适应、成长、成才”的管理目标,按不同年级逐步推进阶梯式警务化管理
        第一阶段:以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份认同为核心的适应阶段
        第二阶段:以培养良好警察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以毕业教育为核心的立业阶段
三、广东警官学院警务化管理工作的研究
    (一)我院警务化管理工作成效
        1.校内养成工作成效
        2.社会实践工作成效
        3.毕业生工作成效
    (二)警务化管理工作的研究

(2)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提出问题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身份的概念
        1.2.2 认同的概念
        1.2.3 身份认同的概念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理论阐释
    2.1 文献综述
        2.1.1 对身份认同的研究现状
        2.1.2 对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
        2.1.3 对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现状
    2.2 理论阐释
        2.2.1 自我同一性理论
        2.2.2 社会认同理论
        2.2.3 学生发展理论:奇克林七向量理论
3 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实证研究
    3.1 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3.1.1 问卷设计
        3.1.2 样本选择
        3.1.3 研究假设
    3.2 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
        3.2.1 样本情况
        3.2.2 问卷研究工具的相关检验
    3.3 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现状
        3.3.1 身份认同现状
        3.3.2 身份认同在不同背景变量上的差异
    3.4 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
        3.4.1 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现状
        3.4.2 身份认同各维度和身份认同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分析
        3.4.3 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 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4.1 扎根理论的理论基础
    4.2 访谈设计与资料分析
        4.2.1 访谈设计和样本情况
        4.2.2 三级编码
        4.2.3 模型阐释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核心影响因素的再讨论
        5.2.1 学校培养因素
        5.2.2 情感体验因素——积极情感体验
        5.2.3 核心因素的影响机制再讨论
    5.3 其他影响因素的再讨论
        5.3.1 父母引导因素
        5.3.2 舆论评价因素
        5.3.3 职业规划因素
        5.3.4 其他因素的影响机制再讨论
    5.4 研究创新、不足及展望
        5.4.1 研究创新
        5.4.2 研究不足
        5.4.3 研究展望
6 提高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对策建议
    6.1 不断完善入警政策保障,促进预备警官身份认同
    6.2 提升公安院校教学质量,加强预备警官身份认同
        6.2.1 优化特色校园环境,完善公安院校硬件设施
        6.2.2 巩固学生身份认同,构建新型警务化管理模式
    6.3 创新优化教育培养模式,提高预备警官身份心理认同
        6.3.1 根据学生年级不同,构建心理教育课程体系
        6.3.2 重视学生情感反馈,引入情感测评系统
        6.3.3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构建双引导联动机制
    6.4 积极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激发预备警官身份活力
        6.4.1 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承担身份责任
        6.4.2 重视涉警舆情引导,开设舆情引导课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研究 ——以SD警察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3.4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的理论阐释
    2.1 警务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2.2 警务化管理的内涵外延
    2.3 警务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2.3.1 思想政治教育
        2.3.2 内务、纪律、队列管理
    2.4 警务化管理的基本类型
第3章 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的主要功能
    3.1 公安院校学生的特性
        3.1.1 政治意识与职业意识发展不平衡
        3.1.2 学生学风的特点
        3.1.3 警务技能与体能发展不平衡
        3.1.4 学生心理积极与消极并存
    3.2 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的作用
        3.2.1 落实公安改革要求
        3.2.2 推进公安院校现代化建设
        3.2.3 培养高水平公安人才
第4章 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的现状概况——以SD警察学院为例
    4.1 SD警察学院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介绍
    4.2 SD警察学院学生警务化管理的成果--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大型安保活动为例
        4.2.1 优化了学生管理制度
        4.2.2 完善了学生管理内容
    4.3 SD警察学院在学生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3.1 警务化管理模式落后
        4.3.2 警务化管理理念有待转变
        4.3.3 警务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缓慢
        4.3.4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加强
第5章 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的对策思考
    5.1 政府支持:完善政策法律促进警务化管理的发展
        5.1.1 完善法律法规转变管理理念
        5.1.2 制定人才录用标准促进警务化管理模式改革
    5.2 学校举措: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警务化管理进步
        5.2.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促进管理标准化
        5.2.2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促进管理标准化
        5.2.3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5.3 队伍建设:加快学管队伍建设推动警务化管理方式转变
        5.3.1 建立学管队伍选拔标准
        5.3.2 制定岗位职责标准
        5.3.3 建立职业发展制度
    5.4 学生践行:勇立潮头争当标兵
        5.4.1 提高警务化管理认识
        5.4.2 投身警务化管理实践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4)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警务化管理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一)警务化管理相关概念
        1.警务
        2.警务化
        3.警务化管理
    (二)警务化管理的必要性
        1.战略性基础:推动公安院校“双一流”建设
        2.契合性动力:促进公安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3.特征性逻辑:实现公安院校培养目标
三、当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运行机制
    (一)顶层化设计:决策机制
    (二)中层化实践:执行机制
    (三)外力化控制:监督机制
    (四)基层化回应:落实机制
四、警务化管理运行困境
    (一)条令化管理下的“强制性”服从
    (二)权威化管理下的“教育功能”缺失
    (三)精细化管理下的“碎片化”发展
    (四)封闭式管理下的“空间防范”
五、改进警务化管理运行机制的对策
    (一)秉持“服务实战与全面发展”的警务化管理理念
    (二)构建“民主与集中协同”的管理决策机制
    (三)构建“管理与教育均衡”的学风建设机制
    (四)构建“封闭与开放双赢”的育人工作机制
    (五)构建“被动与自主融合”一体化制度体系
六、结语

(6)新时代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福建警察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一)创新点
        (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公安院校
        二、师资队伍建设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激励理论
        二、科学管理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第三节 新时代对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一、确保政治担当
        二、提升多元能力
        三、关注师德建设
        四、优化人才战略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福建警察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 福建警察学院及师资队伍概况
    第二节 福建警察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工作缺乏激励,职业倦怠比例增加
        二、师资数量相对不足,师资结构不尽合理
        三、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四、对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还不够重视
        五、教师公安实践经验相对不足
        六、重管理、轻教学,专任教师缺乏教学热情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福建警察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因素
    第一节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不明确
    第二节 教师待遇缺乏吸引力,留不住人才
    第三节 管理模式与人才选拔机制不科学,缺乏激励效应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代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改进策略
    第一节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公安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感
        一、抓党建,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二、抓科研,营造严谨治学、诚实守信的学术氛围
        三、抓重点,打造创先争优的校园气氛
        四、抓监督,营造良好的“学风、警风、校风”
    第二节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为公安院校师资建设提供保障
        一、强化党建工作,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党性意识
        二、积极倡导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尽快做好教学科研
        三、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
        四、教学、科研上逐步压担子,保证教学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
        五、注重后续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定在职培养计划
    第三节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公安院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一、科学规划,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二、加强现有师资培训,构建有特色的教师培训管理模式
        三、深化校局合作,形成一支多元化的“双师双能型”师资力量
        四、制定激励政策和竞争机制,鼓励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方向发展
    第四节 加大人才投入和引进力度,建立公安院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形成良好的留人用人机制
        二、完善人才晋升评价机制,建立可行高效的考核制度
        三、统筹各类资源,加强人才培养投入
        四、坚持内培外引,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五、加强依法治校,提高教师的主体地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网络素养的基本理论
    一、网络素养的内涵
        (一) 素养
        (二) 网络素养
        (三) 网络素养与相近概念的异同
    二、网络素养的分类
        (一) 网络素养的一般分类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素养的分类
    三、网络素养的功能
        (一) 引领网络思想行为
        (二) 规范网络生活方式
        (三) 提升网络文化价值
        (四) 有序网络科技发展
第二章 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时代价值
    一、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时代价值内涵
        (一) “网络素养”重视意识与能力
        (二) “警察院校学生”强调职业发展
        (三) “时代价值”提示价值分析向度
    二、意识与能力向度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时代价值
        (一) 获取网络工具价值
        (二) 实现网络文化价值
        (三) 满足网络文明期待
    三、职业发展向度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时代价值
        (一) 提升网络政治素养促进政治建警
        (二) 提升网络文明素养促进文化育警
        (三) 提升网络科技素养促进科技强警
        (四) 提升网络创新素养促进人才兴警
第三章 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现实境遇
    一、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总体情况
        (一) 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方针
        (二) 坚定不移实施网络素养教育
        (三) 努力实现网络素养教育创新
        (四) 强化网络素养警察教育特色
    二、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网络思想政治阵地意识不强
        (二) 网络生活方式缺乏文明养成
        (三) 网络科技理性应用能力欠缺
        (四) 警察网络职业发展能力不足
    三、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 警察院校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偏差
        (二) 警察院校网络素养教育体系缺失
        (三) 政府部门指导与管理的实效乏力
        (四) 社会网络素养现状负面消解作用
第四章 加强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坚定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的指导思想
        (一)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
        (二)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引领
        (三) 以国家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为指导纲领
        (四) 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为具体指导
    二、明确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 提升网络政治素养
        (二) 提升网络文化素养
        (三) 提升网络科技素养
        (四) 提升网络创新素养
    三、坚持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 坚持政治引导与价值引导相统一
        (二) 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三) 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
        (四) 坚持文化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结合
第五章 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核心内容
    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 提升网络思想政治阵地意识
        (二) 提升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能力
    二、加强网络文化方式教育
        (一) 提升网络文化生活意识
        (二) 提升网络文化参与能力
    三、加强网络科技知识教育
        (一) 提升网络科技安全意识
        (二) 提升网络科技应用能力
    四、加强网络环境执法教育
        (一) 提升网络空间执法创新意识
        (二) 提升网络空间执法创新能力
第六章 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网络素养教育的制度体系
        (一) 依据学生成长规律完善制度
        (二) 建立警察网络素养标准体系
        (三) 完善警察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四) 引入多元教育质量测评工具
    二、构建网络素养教育的教学体系
        (一) 尊重办学定位编制特色教材
        (二) 尊重教学规律打造特色课堂
        (三) 依据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式
        (四) 构建网络素养教育实践体系
    三、构建网络素养教育的评价体系
        (一) 建立学生网络行为表现档案
        (二) 启动学生网络行为奖惩机制
        (三) 引入网络素养教育评估机制
    四、构建网络素养教育的保障体系
        (一) 警察院校学生提升管理自主性
        (二) 警察院校完善教育软件与硬件
        (三) 政府加强网络空间建设与治理
        (四) 社会全员合力实现网络强国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论公安院校“管理育人”工作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形势下公安院校强化警务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信息技术发展、社会思
    (二) 新时期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对警务人员素质提出更高标准
    (三) 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对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内容和目标提出新的要求
二、公安院校强化警务化管理育人工作体系的构建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形成全面共识
    (二) 建立工作机制, 明确育人职责
    (三) 完善管理制度, 强化制度落实
    (四) 加强工作考核, 实施有效激励
    (五) 及时反思总结, 不断改革创新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育人工作的思路
    (一) 突出警务化管理的公安属性, 坚持“政治建警, 政治建校”的政治本色不动摇
    (二) 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育人工作理念, 注重警务化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
    (三) 建立警务化管理育人与专

(10)湖北警官学院公安专业学生警务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可能的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2 简述警务化管理的起源和现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警务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2.3 国内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现状
    2.4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与非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比较分析
3 湖北警官学院警务化管理对公安专业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3.1 调查情况
    3.2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3.3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自主参加体能训练的情况
    3.4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自主能动性在其他方面的体现
4 湖北警官学院警务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大而化之的共性管理和青少年的天性之间的冲突
    4.2 学管干部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4.3 学院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不够畅通
    4.4 传统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
    4.5 高素质警务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5 新形势下湖北警官学院警务化管理发展的对策探究
    5.1 加大公安院校学生在警务化管理的自治程度
    5.2 建立公安专业学生行为规范准则
    5.3 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监测和积极心理发展的引导
    5.4 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幸福感
    5.5 利用互联网+时代优势
结束语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警务化管理的对象与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实践研究——以广东警官学院为例[J]. 张海燕.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3)
  • [2]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研究[D]. 李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3]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研究 ——以SD警察学院为例[D]. 黄雷. 南昌大学, 2020(01)
  • [4]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 张玉琢,韩春梅. 武警学院学报, 2019(09)
  • [5]警务化管理模式下学生个性化发展探讨[J]. 王凌云. 法制与经济, 2019(06)
  • [6]新时代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福建警察学院为例[D]. 徐钦梅.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警察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研究[D]. 陈永峰.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6)
  • [8]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之逻辑起点[J]. 段后壮,苏贺宝,郭永帅. 法制与社会, 2019(09)
  • [9]论公安院校“管理育人”工作体系构建[J]. 任尔昕. 公安教育, 2018(11)
  • [10]湖北警官学院公安专业学生警务化管理研究[D]. 陈茜.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警务管理的对象和主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