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稀土矿化碳酸岩(论文文献综述)
赵泽霖,李俊建,张彤,倪振平,彭翼,宋立军[1](2022)在《华北地区稀土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文中提出在系统收集华北地区稀土矿床资料基础上,分析了华北地区稀土资源现状及稀土矿床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认为,华北地区稀土矿床成矿类型主要包括沉积变质型、火成碳酸岩浆型、岩浆热液型、伟晶岩型和离子吸附型。根据华北地区稀土矿床构造位置及控矿特征,认为华北地区古老变质基底、太古宙—古元古代陆块边缘裂谷带、中元古代陆缘裂谷带、燕山期滨西太平洋活动陆缘均是稀土矿床成矿的有利地球动力学背景。区域深大断裂、地槽发育初期的火山—沉积事件及碱性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类岩浆活动,是寻找各类稀土矿床的有利构造—沉积—岩浆条件,降雨量高、冲积平原、棕壤—褐土分布区则提供良好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尹淑苹,谢玉玲,梁亚运[2](2021)在《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REE富集与分异的研究进展及碳酸岩中的矿物学分带》文中研究说明稀土元素(REE)作为"三稀资源"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是世界稀土的主要来源。成矿碳酸岩的岩浆演化以及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异机理一直是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学者对碳酸岩的岩浆起源、岩浆演化过程中稀土元素富集与分异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但仍存在较多的争议,限制了碳酸岩型稀土元素成矿理论的发展及国内外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文章重点对稀土成矿碳酸岩的起源、岩浆演化过程及在此过程中REE的富集与分异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文献调研和评述,同时,基于笔者在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前期的研究工作和最新发现,认为碳酸岩中普遍存在矿物学分带,它是岩浆演化过程的最佳记录,是不同成分矿物结晶分异作用的体现。对牦牛坪稀土矿床碳酸岩的矿物学分带特征及其中的熔体、熔流体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初步描述与探讨,以期为研究碳酸岩的岩浆演化、岩浆-流体转化过程及稀土元素的富集与分异机理提供新的思路,促使对稀土碳酸岩矿物学分带及其对REE富集与分异的研究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柯昌辉,李以科,李立兴,赵永岗,董晓杰,郝美珍,李厚民,李瑞萍[3](2021)在《白云鄂博矿区赋矿“白云岩”地质特征与成因再认识》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白云鄂博矿区精细的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发现:1)矿区的蚀变矿化均围绕赋矿"白云岩"形成,在横向和纵向上均具有明显的蚀变强弱变化特征,从赋矿"白云岩"到顶底板板岩,蚀变和矿化强度逐渐减弱;2)赋矿"白云岩"呈岩枝状穿切围岩,接触带内带发育萤石化、霓石化、霓辉石化、钠闪石化和磷灰石化等蚀变,外带发育黑云母化、钾化(微斜长石化)、钠闪石化、弱萤石化、弱黄铁矿化和弱磁铁矿化蚀变;3)在白云鄂博矿区的西矿、东介勒格勒和菠萝头矿段的"白云岩"与围岩的内接触带,均发现有碳质板岩、硅质板岩、石英砂岩、闪长(玢)岩和辉长岩捕虏体;4)在赋矿"白云岩"的外部接触带发育与"白云岩"同期侵入的碱性岩,与白云鄂博碳酸岩体共同构成了一个碱性岩套组合;5)在白云鄂博矿区内识别出一条韧性剪切带,矿区内的赋矿"白云岩"均遭受了强烈的韧性变形和动态重结晶作用,各类矿石中的条带状构造既不是沉积层理,也不是岩浆流动的流线(面),而是与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的构造线(面)理。以上证据表明,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为岩浆成因的白云石碳酸岩,但遭受了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和动态重结晶作用。
曲云伟,谢玉玲,尹淑苹,于超,夏加明,崔凯[4](2021)在《四川冕宁包子山稀土矿床富Sr碳酸岩的发现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全球范围内出露的碳酸岩大多为钙质、镁质、铁质碳酸岩,少量为钠质和硅质碳酸岩,极少有富Sr碳酸岩的报道,其岩石成因、资源意义及对碳酸岩岩浆演化的指示意义尚不清楚。本次在四川省牦牛坪稀土矿区南部包子山稀土矿床的露天采坑中发现了超级富Sr的碳酸岩,其呈不规则的脉状侵入到构造角砾岩中。岩石呈紫色-淡紫色,微晶-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萤石,基质主要为菱锶矿、方解石、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金云母、重晶石并含少量的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全岩的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其稀土元素总量(∑REE)达3.5%~6.1%,Sr含量达19.0%~27.7%,已超过稀土矿床和锶矿床的工业品位要求。岩石中的中、重稀土元素含量占稀土元素总量的1.14%~1.77%,一些高价值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如Pr(939×10-6~1399×10-6)、Nd(2783×10-6~3937×10-6)、Gd(237×10-6~320×10-6),因此除轻稀土元素外,中、重稀土和锶元素也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岩石强烈富集REE、Sr、Ba,而明显亏损P、Nb、Ta、Zr、Hf元素,可能与岩浆演化过程中锆石和其它基性矿物的结晶分离有关。全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与牦牛坪、里庄稀土矿床的碳酸岩相似,表明它们为同源岩浆产物。笔者认为,富Sr的碳酸岩代表了碳酸岩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REE、Sr、Ba、F和S元素均在岩浆演化晚期的碳酸岩中高度富集。碳酸岩岩浆超浅成侵位至构造角砾岩中,并与下渗的大气水相遇导致岩浆的淬冷和微晶-斑状结构的形成。早期基性矿物(如霓辉石、黑云母)及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的结晶分离是造成晚期碳酸岩中稀土元素富集的重要原因。富Sr碳酸岩中石英斑晶的发现和其较低的SiO2含量表明碳酸岩岩浆演化晚期可能是硅饱和的,且这种岩浆具有很低的SiO2溶解能力。以菱锶矿(体积分数> 50%)为主要碳酸盐矿物的稀土碳酸岩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碳酸岩类型,明显不同于已知的钙质、镁质、铁质和钠质碳酸岩。
杨岳清,王登红,孙艳,赵芝,刘善宝,王成辉,郭维明[5](2021)在《矿产资源研究所“三稀”矿产研究与找矿实践70年历程——回顾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三稀)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矿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中国矿床地质工作者大家庭中的成员,一直致力于三稀资源的研究和探索。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其中,对世界闻名的新疆可可托海3号脉和内蒙古白云鄂博稀有稀土矿床较早就投入了工作,他们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在湖南香花岭含铍条纹岩中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1970年后,在内蒙古巴尔哲、福建南平和四川大水沟稀土、稀有和分散元素等矿床发现后,也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中国首次发现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后,对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的确定和分布规律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三稀资源被确定为关键矿产后,矿产资源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不但取得了理论上的创新,而且发现了一批新的三稀矿产地,尤其是在川西甲基卡和可尔因等地投入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钻探等工作,其中钻探工作量就达11818.96 m,为把川西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集区建设成为国家大型锂矿基地作出了新贡献。对于卤水型锂及其他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也一直是矿产资源研究所的重点,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四川盆地东北部及江汉盆地等地近年来不断取得新进展。
曹发生[6](2021)在《基于便携式XRF与高光谱的矿床快速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资源与环境始终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地勘经费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这对矿产勘查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相对有限的经费、实现找矿突破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对生态环境扰动的最小化,是地质勘查面临的新挑战。探索新的经济、高效、绿色、轻便的勘查方式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由于矿床勘查评价分析主要是关注元素含量和矿物分析。便携式XRF(pXRF)具备近实时分析元素的能力,而便携式高光谱具备识别(蚀变)矿物的能力。因此,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和高光谱技术作为绿色环保、快速、经济、野外现场实时的典型代表,可能是经费有限下要实现找矿突破的高效、绿色、经济的有效解决方案。前人对二者的研究主要见于非便携式的实验室大型仪器的研究,或者对两种便携式光谱仪器往往是分别单独使用,或即使两者同时使用的话也只是二者功能的简单叠加组合,并未有关对其进行实质性的光谱技术融合方面的深入研究,无法完全体现数据融合后的冗余性、互补性、时效性和经济性,如果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多传感器所提供的冗余信息,实现多传感器信息的综合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最佳方案,将能够快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此,立题“基于便携式XRF与高光谱的矿床快速评价方法研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陵山成矿带酉阳-天柱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121201010000150011-08)、中国地质调查局能源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项目(No.DD20189507)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技基金项目(No.KJ-2016-7)资助下,在地质学、地球化学、统计学、遥感地质学、光谱学、化学计量学等多学科的指导下,分别使用pXRF对西藏安多县廷有铜矿的土壤地球化学勘探和pXRF与高光谱对黔西北地区新发现的沉积型稀土进行综合性快速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pXRF与高光谱的多源多尺度矿床快速评价方法体系,为新一轮的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提供支撑。研究得到了以下成果:(1)使用pXRF和实验室化学分析对西藏安多县廷有铜矿土壤地球化学勘探对比研究,发现pXRF测试的成矿元素与与室内大型仪器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能够很好地发现区域内的成矿元素异常,达到圈定异常的目的,具有高效、经济、无损、环保的优势,为高海拔、偏远、生态脆弱区的矿床快速评价提供了思路。(2)使用便携式高光谱仪对黔西北新发现的新类型大型沉积型稀土矿的实例勘查研究中,在采集室内高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基础上,以La元素为例,其反演结果与室内大型仪器的化学分析最佳结果误差在10%左右,能够很好的实现稀土La元素的无损快速检测,为稀土矿床快速评价提供数支撑。研究为“点”上沉积型稀土La元素的高光谱定量快速的反演研究提供了新的测试方法,为其他稀土土壤元素的光谱检测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区域面积性的高光谱稀土资源的定量反演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3)在沉积型稀土矿床快速评价中,使用pXRF与高光谱分别对沉积型稀土进行矿床快速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光谱技术融合后的综合性评价分析。①尝试性地对便携式高光谱仪与pXRF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发现二者虽然精度各有差异,pXRF目前基本达到半定量(R2达到0.92,平均相对误差25.11%,RMSE为32.41mg/kg),pXRF测试结果优于高光谱(R2达到0.73,平均相对误差32.08%,RMSE为34.70mg/kg)反演测试Y的效果,二者总体的趋势与室内化学分析的结果一致。②通过X射线光谱与高光谱(Vis-NIR)融合进行稀土元素Y含量进行预测,发现OPF-CARS-GA-ELM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其R2达到0.89,RMSE为17.71mg/kg,相对误差为14.59%。pXRF测试Y值与实验室测试Y值及OPF光谱融合估算Y值对比,三者总体趋势一致,与实验室测试Y值相比,光谱融合模型OPF-CARS-GA-ELM比pXRF效果更佳。③通过将所测的高光谱(Vis-NIR)曲线与典型矿物光谱曲线进行光谱曲线形态、主要吸收峰波长位置、吸收峰组合特征等进行了对比,从而对沉积型稀土典型剖面进行蚀变矿物识别及相对含量进行了计算,并在综合地面高光谱矿物蚀变组合与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矿床地面高光谱蚀变组合分布特征,指导矿床评价。(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加全面地发挥pXRF和高光谱各自的技术优势特点及其互补融合关系,构建了基于pXRF和高光谱的光谱多源多尺度地质-地球化学-高光谱矿床快速评价方法与技术融合体系,为新一轮的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王继芳,徐然,安茂国,陆林祥,唐洪敏,谢丽丽,黄坤朋[7](2021)在《鲁西胡家庄-西石马地区稀土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鲁西胡家庄—西石马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稀土矿找矿远景区,区内构造活动强烈,与稀土成矿有关的中生代碳酸岩发育,有明显的γ能谱异常和La、Y等地球化学异常。该区已发现稀土矿点3个,矿体25个,矿化体和各种找矿线索众多,并已圈定3个B级找矿靶区,找矿前景较好,找矿潜力较大。本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围岩蚀变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稀土找矿标志、矿床成因,对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该地区稀土矿勘查提供借鉴作用。
刘琰,舒小超[8](2021)在《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的霓长岩化作用概述》文中指出稀土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之一,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是中国乃至全球稀土资源最主要的来源,这类碳酸岩体周围通常发育霓长岩化围岩蚀变。霓长岩化作用是碳酸岩岩浆出溶的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并最终形成霓长岩的一类地质作用,它是碳酸岩及相关稀土矿化的重要野外标志。本文从概念模型、分类命名、岩相学特征和组分迁移规律等对霓长岩化作用(及其产物)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验岩石学资料以及典型稀土矿床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霓长岩化作用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因机制的指示意义。霓长岩化作用通常与角砾岩化作用相伴生,后者是碳酸岩岩浆侵位过程的产物。角砾岩化作用使岩体破裂并产生构造裂隙,为碳酸岩流体的运移和后期稀土矿化提供空间。霓长岩的分类命名较为繁杂且混乱,一般按照碱质含量的不同分为钾质和钠质(以及过渡型)霓长岩。霓长岩中的主要矿物有碱性镁铁质矿物(碱性辉石、碱性角闪石)、碱性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系列)和云母族(金云母-黑云母系列)矿物。"加碱去硅"是原岩发生霓长岩化作用时最重要的组分迁移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原岩均遵循这一规律。此外,最新的实验模拟也表明,碱质是霓长岩化过程中稀土元素得以远距离迁移的关键因素。由于具有较高的温度,霓长岩化作用的发生通常早于(少数情况下同时)稀土矿物的沉淀,因此大规模稀土矿化是叠加于霓长岩化蚀变之上的。
范宏瑞,牛贺才,李晓春,杨奎锋,杨占峰,王其伟[9](2020)在《中国内生稀土矿床类型、成矿规律与资源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优势战略矿产资源.我国内生稀土矿床与碳酸岩-碱性岩浆演化及氧化性热液活动密切相关,以碳酸岩型、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型和热液型最为典型,主要包括内蒙古白云鄂博、四川牦牛坪、山东微山、湖北庙垭、内蒙古巴尔哲和云南迤纳厂等矿床.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碳酸岩经历了强烈的分异演化和岩浆热液的交代/叠加作用,常富集轻稀土,伴生有Nb、Th、Sc等资源.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型稀土矿床多与高分异碱性岩或碱性花岗岩密切相关,且普遍经历强烈的岩浆期后热液交代作用,富集中-重稀土,常伴生有Zr、Nb、Ta等高场强元素矿化.热液型稀土矿床矿体在空间上没有密切共生的岩浆岩体,但其形成往往和隐伏的岩浆岩关系密切,多期次的热液叠加往往导致稀土不断活化-再富集,也可伴随Au、U、Co等元素的矿化.我国稀土成矿主要发生在中元古代和中、新生代,通常受控于克拉通边缘大陆裂谷或陆内伸展构造环境.今后需摸清我国稀土资源家底,评价与寻找富集中-重稀土资源的内生稀土矿床,加强稀土矿床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谢玉玲,夏加明,崔凯,曲云伟,梁培,钟日晨[10](2020)在《中国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时空分布与成矿过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资源国,约98%稀土资源来自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成矿背景和矿床成因前人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本文在综合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我国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时空分布、岩浆起源、稀土富集及沉淀机理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的稀土成矿理论研究和稀土找矿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我国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主要分布于古老的克拉通边缘,构成了4条时代各异的稀土成矿带.克拉通边缘由于受俯冲板片流体(或熔体)交代形成富稀土的地幔源区,其部分熔融形成稀土成矿母岩浆,初始岩浆成分可能为碳酸盐化硅酸岩浆.母岩浆演化过程中的硅酸盐熔体与碳酸盐熔体的不混溶或多相硅酸岩熔体、磷镁质熔体与碳酸岩熔体的不混溶及基性矿物的结晶分离形成碳酸岩浆,并造成碳酸岩浆中稀土,特别是轻稀土的强烈富集.碳酸岩侵位和冷凝过程中碳酸盐矿物的结晶分离造成了稀土在晚期碳酸岩浆和碳酸岩流体中的进一步富集,因此稀土矿化多发生在碳酸岩浆演化晚期或碳酸岩流体阶段.初始碳酸岩流体以富SO42-和CO2为特征,具有超高的稀土迁移能力,因此在碳酸岩熔体-流体转化过程中稀土主要富集于富硫酸盐的流体相中.碳酸岩流体演化过程中的硫酸盐熔体与水流体的不混溶造成水流体中SO42-浓度的快速降低,并导致了稀土的大规模沉淀.由于碳酸岩多以板状侵入体或岩脉形式侵入,快速的减压和降温使碳酸岩流体演化,特别是硫酸盐熔体与水流体的快速分离和稀土的快速沉淀,因此稀土矿化或发生在碳酸岩体内或紧邻碳酸岩体的围岩中.碳酸岩体上部或相对富流体的中心相是最佳成矿部位,向深部或边部,碳酸岩中黑云母等矿物增加,稀土矿化相对减弱.
二、富稀土矿化碳酸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富稀土矿化碳酸岩(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地区稀土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华北稀土资源现状 |
2 华北稀土矿成因类型 |
2.1 沉积变质型稀土矿 |
2.2 火成碳酸岩型稀土矿 |
2.3 碱性岩浆岩型稀土矿 |
2.4 伟晶岩型稀土矿 |
2.5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
3 成矿规律 |
3.1 时间分布特征 |
3.2 空间分布特征 |
4 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 |
4.1 地球动力学背景与稀土金属成矿 |
4.2 区域性深大断裂与稀土金属成矿 |
4.3 火山—沉积作用与稀土金属成矿 |
4.4 岩浆及期后热液与稀土金属成矿 |
4.5 元素地球化学背景与稀土金属成矿 |
5 结语 |
(2)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REE富集与分异的研究进展及碳酸岩中的矿物学分带(论文提纲范文)
1 稀土碳酸岩的岩浆起源 |
2 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的REE富集与分异 |
2.1 不混溶作用及对REE富集与分异的影响 |
2.2 结晶分异作用及对REE富集与分异的影响 |
3 碳酸岩流体过程中的REE富集与分异 |
4 碳酸岩的矿物学分带及研究意义 |
4.1 碳酸岩中普遍存在矿物学分带 |
4.2 牦牛坪稀土矿床碳酸岩的矿物学分带及研究意义 |
5 结论 |
(3)白云鄂博矿区赋矿“白云岩”地质特征与成因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
2 赋矿“白云岩”典型地质特征 |
2.1 赋矿“白云岩”与围岩接触带蚀变分带 |
2.1.1 主矿东壁H8“白云岩”与矿体顶板围岩接触带实测剖面 |
2.1.2 菠萝头H8“白云岩”与矿体底板围岩接触带剖面 |
2.1.3 东介勒格勒H8“白云岩”与矿体底板围岩接触带剖面 |
2.2 H8“白云岩”边部围岩捕掳体地质特征 |
2.3 与碳酸岩配套的碱性杂岩 |
2.4 深部钻孔揭示的矿化蚀变特征 |
3“白云岩”构造变形与重结晶作用 |
3.1 近东西向韧性剪切构造带地质特征 |
3.2“白云岩”动态重结晶显微岩相学特征 |
4 讨论 |
4.1 赋矿“白云岩”原岩为岩浆成因的白云石碳酸岩 |
4.2 韧性剪切作用与矿石中的条带状构造 |
5 结论 |
(4)四川冕宁包子山稀土矿床富Sr碳酸岩的发现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床地质背景 |
2 样品特征与测试方法 |
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 富Sr碳酸岩的野外表现和岩相学特征 |
3.2 SEM/EDS结果 |
3.3 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
3.3.1 主量元素特征 |
3.3.2 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
3.4 Sr-Nd同位素结果 |
4 讨论 |
4.1 富Sr碳酸岩可能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碳酸岩类型 |
4.2 富Sr碳酸岩的资源意义 |
4.3 富Sr碳酸岩中隐晶-微晶质结构的成因 |
4.4 富Sr碳酸岩的成因及对碳酸岩岩浆演化的指示 |
5 结论 |
(5)矿产资源研究所“三稀”矿产研究与找矿实践70年历程——回顾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三稀”研究起步阶段 |
1.1 典型矿床 |
(1)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 |
(2)内蒙古白云鄂博铌-铁-稀土矿床 |
1.2 香花石和含铍条纹岩的发现 |
1.3 其他地区的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工作 |
(1)广东首次发现花岗岩型稀有元素矿床 |
(2)江西发现多种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 |
2“三稀”研究全面发展阶段 |
2.1 稀有金属矿产领域的重大进展 |
2.1.1 对新疆3号脉及阿勒泰稀有金属成矿带有了全新的认识 |
2.1.2 对福建南平富钽矿床的深入研究,显着提升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理论水平 |
2.1.3 对香花岭含铍条纹岩的成岩成矿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发现了特殊的431脉 |
2.1.4 青藏高原盐湖中锂,铯等稀有金属的探寻获得重大进展 |
2.2 稀土矿产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
2.2.1 对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首次提出与碳酸岩有成因联系的观点 |
2.2.2 对内蒙古巴尔哲碱性花岗岩型Y-Be-Nb-Zr矿 |
2.2.3 确定了川西牦牛坪等稀土矿床和在成因上有联系的碱性岩-碳酸岩是喜马拉雅期产物 |
2.2.4 江西足洞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发现及其成矿机理的揭示,使稀土资源得到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
2.3 首次发现具工业意义的独立稀散元素矿床 |
2.4 从矿床成矿系列角度深化“三稀”成矿规律认识 |
3 21世纪新阶段 |
3.1 地质找矿成果显着 |
3.2 重点矿床的研究水平又上新台阶 |
3.2.1 对川西甲基卡、可尔因伟晶岩矿田成矿作用有新认识 |
3.2.2 在幕阜山伟晶岩矿田,稀有金属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成矿作用认识也上一新台阶 |
3.2.3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更上一层楼 |
3.3 发现了新类型矿床 |
3.4 深化总结了中国稀有、稀土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 |
3.4.1 稀有金属矿床 |
(1)锂矿 |
(2)铍矿 |
(3)铷铯资源 |
(4)铌钽矿 |
(5)锆(铪)矿 |
3.4.2 稀土金属矿床 |
3.4.3 稀散金属矿床 |
4结语 |
(1)稀土矿产 |
(2)稀有矿产 |
(3)稀散矿产 |
(6)基于便携式XRF与高光谱的矿床快速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pXRF在矿床快速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2 高光谱在矿床快速评价中的研究现状 |
1.2.3 基于pXRF和高光谱技术融合在矿床快速评价的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6 论文工作量及创新点 |
1.6.1 论文主要工作量 |
1.6.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
2.1 西藏廷有铜矿地质背景 |
2.1.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2.1.2 区域地质概况 |
2.1.3 矿区地质特征 |
2.2 威宁稀土矿地质背景 |
2.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2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章 样品采集、测试及数据处理 |
3.1 西藏廷有铜矿样品采集、测试及数据处理 |
3.1.1 样品采集 |
3.1.2 样品pXRF测试分析 |
3.1.3 样品室内实验室测试 |
3.1.4 样品数据处理 |
3.2 威宁沉积型稀土样品采集、测试及数据处理 |
3.2.1 样品采集 |
3.2.2 沉积型稀土La元素含量的室内实验室测定 |
3.2.3 沉积型稀土La元素含量的高光谱建模无损检测 |
3.2.4 XRF光谱与高光谱(Vis-NIR)数据融合综合建模 |
3.2.5 高光谱蚀变矿物识别及含量计算方法 |
3.3 小结 |
第4章 pXRF对西藏廷有铜矿快速评价研究 |
4.1 元素地球化学统计特征 |
4.1.1 pXRF测试分析与实验室化学分析元素统计特征 |
4.1.2 pXRF测试分析与实验室化学分析元素结果对比与分析 |
4.2 单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2.1 元素分布图 |
4.2.2 化探剖面对比 |
4.3 土壤地球综合化学异常特征对比 |
4.4 异常查证 |
4.5 小结 |
第5章 pXRF与便携式高光谱仪对威宁沉积型稀土矿的快速评价研究 |
5.1 元素统计特征 |
5.2 稀土高光谱模型建立与验证 |
5.2.1 样本集的划分 |
5.2.2 不同元素含量的光谱数据分析 |
5.2.3 光谱特征与分析 |
5.2.4 稀土La含量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5.3 基于光谱数据融合的稀土含量快速评价分析 |
5.3.1 Y元素特征 |
5.3.2 XRF光谱特征 |
5.3.3 pXRF与Vis-NIR光谱特征数据融合方法 |
5.3.4 数据融合特征 |
5.3.5 数据融合建模 |
5.4 基于地面高光谱的蚀变矿物研究与找矿分析 |
5.4.1 数据处理与矿物识别 |
5.4.2 矿区蚀变信息识别结果 |
5.4.3 矿区蚀变矿物组合特征与找矿分析 |
5.5 小结 |
第6章 基于便携式XRF与高光谱的矿床快速评价方法体系构建与验证 |
6.1 pXRF矿床快速评价方法分析 |
6.1.1 pXRF对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快速评价研究分析 |
6.1.2 pXRF对沉积型稀土大比例尺剖面快速评价研究分析 |
6.2 便携式高光谱仪矿床快速评价研究分析 |
6.3 基于便携式XRF与高光谱矿床快速评价方法综合分析 |
6.4 基于pXRF与高光谱矿床快速评价体系构建和技术融合 |
6.4.1 基于pXRF与高光谱矿床快速评价体系构建基础 |
6.4.2 基于pXRF与高光谱矿床快速评价体系构建与技术融合 |
6.5 基于pXRF与高光谱矿床快速评价体系的验证 |
6.6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A Matlab编程相关代码 |
(7)鲁西胡家庄-西石马地区稀土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 矿床(点)特征 |
2.1 胡家庄矿点特征 |
2.2 榆林矿点特征 |
2.3 西石马矿点特征 |
2.4 矿石质量 |
2.5 围岩蚀变 |
3 矿床成因 |
3.1 成矿时代与成矿条件 |
3.2 矿床成因 |
4 找矿标志 |
(1)岩石标志。 |
(2)放射性异常标志。 |
(3)就矿找矿。 |
5 成矿远景区与找矿靶区 |
5.1 成矿远景区 |
5.2 找矿靶区 |
6 找矿前景分析 |
(8)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的霓长岩化作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概念模型 |
2 分类定名 |
3 岩相学特征 |
4 组分迁移规律 |
5 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因的启示 |
6 结语 |
(9)中国内生稀土矿床类型、成矿规律与资源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稀土资源概况 |
2 内生稀土矿床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
2.1 碳酸岩型稀土矿床 |
2.2 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型稀土矿床 |
2.3 热液型稀土矿床 |
3 中国主要内生稀土矿床/成矿带 |
3.1 白云鄂博稀土矿床 |
3.2 四川冕宁-德昌成矿带 |
3.3 鲁西微山矿床 |
3.4 秦岭成矿带 |
3.5 兴蒙成矿带 |
3.6 康滇成矿带 |
4 内生稀土矿床时空分布特征 |
5 内生稀土矿床成矿机理 |
6 中国内生稀土矿床资源展望 |
7 总结 |
(10)中国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时空分布与成矿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资源概况和时空分布 |
1.1 白云鄂博-狼山稀土矿带 |
1.2 东秦岭-大别稀土成矿带 |
1.3 山东莱芜-淄博-微山稀土成矿带 |
1.4 新生代四川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 |
2 成矿岩浆起源、演化及金属富集机理 |
3 成矿流体特征和矿质迁移与沉淀 |
4 结论 |
四、富稀土矿化碳酸岩(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北地区稀土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J]. 赵泽霖,李俊建,张彤,倪振平,彭翼,宋立军. 物探与化探, 2022
- [2]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REE富集与分异的研究进展及碳酸岩中的矿物学分带[J]. 尹淑苹,谢玉玲,梁亚运. 矿床地质, 2021(05)
- [3]白云鄂博矿区赋矿“白云岩”地质特征与成因再认识[J]. 柯昌辉,李以科,李立兴,赵永岗,董晓杰,郝美珍,李厚民,李瑞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9)
- [4]四川冕宁包子山稀土矿床富Sr碳酸岩的发现及意义[J]. 曲云伟,谢玉玲,尹淑苹,于超,夏加明,崔凯. 岩石学报, 2021(09)
- [5]矿产资源研究所“三稀”矿产研究与找矿实践70年历程——回顾与启示[J]. 杨岳清,王登红,孙艳,赵芝,刘善宝,王成辉,郭维明. 矿床地质, 2021(04)
- [6]基于便携式XRF与高光谱的矿床快速评价方法研究[D]. 曹发生. 成都理工大学, 2021
- [7]鲁西胡家庄-西石马地区稀土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 王继芳,徐然,安茂国,陆林祥,唐洪敏,谢丽丽,黄坤朋. 山东国土资源, 2021(07)
- [8]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的霓长岩化作用概述[J]. 刘琰,舒小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05)
- [9]中国内生稀土矿床类型、成矿规律与资源展望[J]. 范宏瑞,牛贺才,李晓春,杨奎锋,杨占峰,王其伟. 科学通报, 2020(33)
- [10]中国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时空分布与成矿过程[J]. 谢玉玲,夏加明,崔凯,曲云伟,梁培,钟日晨. 科学通报, 2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