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一种新待补偿点定位法的配电网络无功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高怡芳[1](2020)在《适应城市线路电缆化建设的无功补偿配置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电力系统中,合理地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为防止架空线路遭受破坏等引起事故以及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优化城市规划、节省土地资源,确保人们能够正常用电,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单位及电力企业决定采取架空输电线路下地实现电缆化改造。架空线路电缆化、新建电缆线路的投产,电网的无功问题将更加凸显,现有的无功补偿配置标准将不再适用,应顺势改变。为了适应电网线路电缆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对现行的无功补偿配置标准进行重新审视,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首先,调研目前电网对于无功补偿规范的实施情况,结合实际城市电网,了解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配置现状,收集无功补偿设备运行数据,掌握其运行利用情况,分析目前无功补偿设备配置的合理性,提出对无功补偿配置标准进行改进的必要性。其次,建立110kV典型结构模型,提出评价指标,进行仿真研究,总结分析不同线路电缆化建设程度下110kV变电站容/感性无功配置比例,给出相应类型的无功补偿配置推荐值,研究城市线路电缆化建设下变电站无功补偿差异化配置方法;再次,通过建立典型10kV中压线路模型,分析不同网架类型、不同线路电缆化建设程度和不同负荷特性下,中压线路无功补偿配置的差异性,给出相应的无功补偿配置推荐值,研究线路电缆化建设下中压线路无功补偿配置方法;最后,利用实际110kV网架、和10kV线路,对给出的110kV变电站容/感性无功补偿推荐值、10kV线路无功补偿配置推荐值进行验证。
史凤瑞,李天鹏[2](2019)在《关于电网无功优化分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电网的建设在快速发展,但在有些配电线路上,存在较大的功率损耗。无功优化是电力系统中的控制及运行方面的传统课题,实现电网运行的无功优化,可降低配电网络的有功损耗,提高供电质量。通过对无功电压优化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各种优化算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提出了无功电压优化的研究方向。
胡鑫,张勇军,钟红梅[3](2017)在《基于电缆网无功潮流特性的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全电缆高压配电网无功潮流特性、运行现状以及无功电压控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电缆网无功潮流特性的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法。本文首先定义配电网平衡层,分析了全电缆平衡层内的无功潮流特性及无功调控原则;然后,论证了全电缆高压配电网加装低抗补偿的必要性,推导了线路节点的经济补偿量,并以此为整定量确定各补偿点类型及位置;最后提出全电缆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法,该方法针对网络中各补偿节点的分类结果,进行相应的容感性补偿装置分类协同控制。仿真算例表明:该方法在尽可能满足无功就地平衡基础上,能有效地提高全网的电压质量与降损效果。
胡晓阳,王主丁,边昱鹏[4](2016)在《考虑节点补偿容量上限的弱环配网无功优化》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合理确定节点无功补偿的位置和容量上限,基于遗传算法和弱环状配网特点,通过引入无功补偿分布因子来处理环网,提出一种可动态确定含弱环配网的节点补偿容量上限算法。综合考虑补偿效益和节点电压约束,通过计算补偿净效益最大、节点电压约束两种情况下的节点无功补偿容量上限,有效压缩了遗传算法的寻优空间。通过对IEEE33节点系统算例的分析,验证了算法在含弱环配网无功优化中的实用性。
汪凤月[5](2013)在《配电系统优化规划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的严重,社会对电力网络的经济运行及环保效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对网架结构以及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互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配电系统进行优化规划是实现配电系统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而配电网络潮流计算是配电网优化分析的基础,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配电网重构、无功优化等都需要用到潮流计算。通过优化规划,一方面可以就地均衡负荷,降低配电网络损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进行配电系统优化规划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络的快速潮流算法。该方法利用泰勒级数法将潮流功率约束方程转化成一个关于电压修正量的等式,并引入关于电压修正量的函数,将潮流计算变为数学规划问题,并用序列二次规划法求解。通过IEEE-33节点标准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然后,对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通过网损与对灵敏度的计算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最佳配置位置,结合上述潮流模型推导了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的模型,用序列二次规划法求解,并进行了算例仿真。最后,对无功规划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综合电压与网损的灵敏度选择无功补偿点,结合上述潮流模型推导了无功规划优化的模型,并用序列二次规划法求解,对IEEE-33节电系统进行了算例仿真。
曹松伟,尹忠东,徐金,毛航银[6](2013)在《考虑季节性负荷变化的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针对配电网季节性负荷水平变化大、电压合格率低以及网损大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考虑季节负荷变化的无功优化方法,将补偿地点选取与容量确定分开进行,对传统最大降损法进行改进。以某市配网作为实例验证,以全网参数建模,取每季最大负荷优化,结果证实其可大大提高该地区供电质量、降低网损。最后对串补方案进行论证,得出对供电半径较大的配网,并补串补结合可更有效地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王韶,周鑫[7](2011)在《应用层次聚类法和蚁群算法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文中指出为确定无功补偿设备的最佳补偿位置和容量,提出了基于层次聚类法和蚁群算法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该方法以有功网损最小建立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中引入了最优网损微增率准则。运用层次聚类法对灵敏度进行聚类分析,以确定待补偿点范围,聚合原则及拆分原则可有效实现聚类,不受随机性和人为干扰影响。通过改进将蚁群算法确定补偿位置和容量,能见度因子取为候选节点灵敏度,使状态转移概率能够随时反映补偿变化情况,改进蚁群搜索策略可避免盲目补偿。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王建勋,刘会金,陈兴[8](2011)在《应用自适应微分进化算法的配电网综合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单方面的网络重构或无功优化均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配电网优化,因此需要将两者综合考虑,为此提出了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配电网综合优化算法。为与无功优化的整数编码方式统一,网络重构采用编码长度最低的环路支路整数编码方式,以将网络重构和无功优化同时引入进化过程。同时将自适应变异及进化参数调整策略引入进化过程,以在确保获得最优解的同时提高收敛速度。最后讨论了减少计算量的措施。算例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曹晓辉[9](2011)在《配电网线损分析计算及无功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供电企业视安全运行和降低损耗为两大主题,其中损耗既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体现了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合理性,以及供电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因此减低损耗是供电企业努力追求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电网中的损耗环节有很多,其中的配电网络由于电压低,网络复杂,设备老旧程度大,个别线路输送距离远的因素导致其线路损耗指标尤为突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网损,提高电能质量,是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因此,定时进行网损计算和网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系统进行无功优化补偿是降低电力系统网损的一种切实有效手段。本课题结合地区电网的特点,分析并比较了几种传统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针对35kV及以上电网数据采集的特点,采用潮流法计算全网线损分布;分析并比较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如高斯-塞德尔、牛顿-拉夫逊以及PQ解耦法,鉴于牛顿-拉夫逊法收敛速度快、收敛可靠性比较高的特点,选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修正方程式的求解进行一些改进,进一步提高了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降低电网线损的具体方法:以地区电网为例,以降低网损为目标,通过对电网无功补偿设备的布局和配置容量最合理,无功运行的网损最小,建立了地区电网无功优化的粒子群算法数学模型;以某地区43个节点的电网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电网的无功优化计算分析,得出补偿设备的最佳补偿位置和最佳补偿容量,根据计算的结果对电网进行优化补偿,从补偿前后的电网参数证明,无功优化补偿有效地降低了网损,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整个系统比较稳定、计算结果准确。
周鑫[10](2011)在《基于层次聚类法和蚁群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电力系统无功优化可以有效地降低的网络损耗和提高电压质量,保证系统经济、优质运行。本文针对配电网无功规划与输电网动态无功优化两个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①根据配电网无功规划问题的特点,建立以全网有功功率网络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模型。在模型中引入最优网损微增率准则,为在优化过程中自动确定满足经济性要求的补偿点提供保证。②提出采用层次聚类法对系统中满足最优网损微增率准则要求的节点的灵敏度进行聚类分析,选择关键节点进行补偿。针对现有层次聚类法无法消除质量差的簇和需要人为设定生成簇的个数的缺点,提出新的聚合原则和拆分原则。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聚合和拆分处理已经生成的簇,使聚类计算不受随机性和人为因素干扰,简单易行。③在分析蚁群算法解决TSP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配电网无功规划的要求对蚁群算法进行改进。把能见度因子取为候选节点的灵敏度使新的状态转移概率能够随时反映补偿情况的变化;同时改进了蚁群搜索策略,避免补偿的盲目性。④对输电网动态无功优化研究时,为保证电容器开关和OLTC分接头等离散控制设备的使用寿命,统一考虑系统全天负荷的变化情况,提出离散控制设备无需动作时间概念,使其在保证动作效率的基础上满足全天动作次数的要求。⑤将聚类方法与蚁群算法相融合提出聚类蚁群算法,通过对当前状态下控制设备有效性的分析,对用于信息素交换的有功网损进行修正,以保证蚁群的全局寻优能力。同时提出路径多样性概念防止因信息素的过度积累使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基于Matlab编程实现了本文提出的算法,用编制程序对多个IEEE标准系统和实际网络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和编制程序的可行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基于一种新待补偿点定位法的配电网络无功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一种新待补偿点定位法的配电网络无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适应城市线路电缆化建设的无功补偿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压电网无功补偿配置研究分析 |
1.2.2 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配置研究现状 |
1.3 无功补偿现状调研 |
1.3.1 无功补偿配置情况 |
1.3.2 无功补偿装置运行情况 |
1.3.3 现状问题总结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5 软件介绍 |
第二章 高电缆化率配电网无功规划建模 |
2.1 无功优化规划数学模型 |
2.1.1 变电站无功优化规划的数学模型 |
2.1.2 10kV线路无功优化规划的数学模型 |
2.1.3 线路电缆化对无功优化规划的影响 |
2.2 仿真模型 |
2.2.1 110kV电网典型模型概况 |
2.2.2 10kV典型线路模型 |
2.3 指标定义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线路电缆化建设下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配置方法研究 |
3.1 架空网络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
3.2 电缆网络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
3.3 架空电缆混合网络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
3.3.1 线路电缆化率为25%的110kV网架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
3.3.2 线路电缆化率为50%的110kV网架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
3.3.3 线路电缆化率为75%的110kV网架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
3.3.4 电缆化率对无功补偿配置影响分析 |
3.4 不同线路模型无功补偿配置计算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线路电缆化建设下中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配置方法研究 |
4.1 架空线路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
4.2 电缆线路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
4.3 架空电缆混合线路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
4.3.1 配电线路电缆化率为25%的线路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
4.3.2 配电线路电缆化率为50%的线路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
4.3.3 配电线路电缆化率为75%的线路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
4.3.4 电缆化率对无功补偿配置影响分析 |
4.4 不同线路模型无功补偿配置计算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实例分析 |
5.1 110kV片区的工程算例 |
5.2 10kV线路的工程算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关于电网无功优化分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概 述 |
1 电力网线损 |
1.1 电力网线损产生的原因 |
1.2 电力线路降损的措施[1] |
1.2.1 降低线损的措施 |
1.2.2 降低线损的管理措施 |
1.3 无功优化的目的和意义[2] |
2 无功优化相关技术 |
2.1 无功优化的原理 |
2.2 无功优化设备的配置原则 |
2.3 常用的无功优化设备 |
2.3.1 同步发电机 |
2.3.2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
2.3.3 并联电容器 |
2.3.4 并联电抗器 |
2.3.5 同期调相机 |
2.4 无功优化的常用方式 |
2.4.1 变电站集中补偿 |
2.4.2 随线补偿 |
2.4.3 随器补偿和随机补偿 |
2.4.4 低压集中补偿 |
2.4.5 低压分散补偿 |
2.4.6 杆上补偿 |
2.5 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4-5] |
(1) 优化的问题.目前无功补偿的出发点往往放在用户侧。 |
(2) 量测的问题。 |
(3) 谐波的问题。 |
(4) 无功倒送的问题。 |
2.6 无功优化常用算法[6] |
2.6.1 线性规划法 |
2.6.2 非线性规划法 |
2.6.3 混合整数规划法 |
2.6.4 动态规划法 |
2.6.5 人工智能法[7-11] |
(1) 遗传算法 |
(2) 模拟退火法 |
(3) 禁忌算法 |
(4) 混合算法 |
(5) 人工神经网络法 |
2.6.6 模糊优化法 |
2.6.7 专家系统法 |
2.7 无功优化算法的比较[12-13] |
(1) 初值问题。 |
(2) 收敛特性 |
(3) 计算速度 |
(4) 算法的解 |
3 结 语 |
(3)基于电缆网无功潮流特性的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全电缆平衡层的无功调控原则 |
1.1 平衡层 |
1.2 平衡层无功分配度 |
1.3 全电缆平衡层无功潮流特性 |
1.4 全电缆平衡层内的无功调控原则 |
2 平衡层补偿点确定 |
2.1 低抗补偿必要性论证 |
2.2 容性补偿点的确定 |
3 无功补偿调节方法 |
4 算例分析 |
5 结束语 |
(4)考虑节点补偿容量上限的弱环配网无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优化模型 |
1.1 无功规划优化模型 |
1.1.1 目标函数 |
1.1.2 约束条件 |
1.1.3 适应度函数 |
1.2 无功运行优化模型 |
1.2.1 目标函数 |
1.2.2 约束条件 |
1.2.3 适应度函数 |
2 节点编号优化方法及环网支路识别 |
2.1 节点编号优化方法 |
2.2 环网支路识别 |
3 弱环状配网无功优化算法 |
3.1 无功补偿分布因子 |
3.1.1环网节点无功补偿分布因子 |
1)单环情况 |
2)多环情况 |
3.1.2 含环网的配网节点无功补偿分布因子 |
3.2 含弱环配网无功优化补偿容量上限 |
3.2.1 无功规划优化 |
1)候选补偿点的最大补偿容量 |
2)考虑节点电压约束的最小补偿容量 |
3.2.2 无功运行优化 |
1)候选补偿点的最大补偿容量 |
2)考虑节点电压约束的最小补偿容量 |
3.3 初始解的生成 |
3.3.1 无功规划优化初始解的生成 |
3.3.2 无功运行优化初始解的生成 |
3.4 算法流程 |
4 算例分析 |
4.1 无功规划优化算例 |
4.2 无功运行优化算例 |
5 结论 |
(5)配电系统优化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序列二次规划法简介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基于序列二次规划法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
2.1 配网潮流计算 |
2.2 保留非线性潮流分布数学模型 |
2.3 算例分析 |
2.4 小结 |
3 基于序列二次规划法的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 |
3.1 分布式电源 |
3.2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系统供电质量的影响 |
3.3 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 |
3.4 算例分析 |
3.5 小结 |
4 基于序列二次规划法的无功规划优化 |
4.1 无功优化 |
4.2 无功规划优化方法研究 |
4.3 算例分析 |
4.4 小结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
(6)考虑季节性负荷变化的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配电网无功优化数学模型 |
1.目标函数的确定 |
2. 约束条件 |
配电网补偿位置确定 |
案例分析 |
结束语 |
(7)应用层次聚类法和蚁群算法的配电网无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配电网无功规划的数学模型 |
2 基于层次聚类法选择无功待补偿点 |
2.1 层次聚类法 |
2.2 无功待补偿点选择 |
3 基于蚁群算法确定无功补偿位置及容量 |
3.1 信息素更新规则 |
3.2 随机状态转移概率规则 |
3.3 改进蚁群算法搜索策略 |
4 算法流程 |
5 算例分析 |
5.1 算例参数 |
5.2 算例1 |
5.3 算例2 |
6 结论 |
(8)应用自适应微分进化算法的配电网综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配电网综合优化数学模型 |
2 微分进化算法 |
3 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综合优化原理 |
3.1 编码方式 |
3.2 变异算子选择 |
3.3 减少计算量的措施 |
3.4 算法流程 |
4 算例分析 |
5 结论 |
(9)配电网线损分析计算及无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配电网线损计算与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 线损基本含义 |
2.1.1 线损的定义 |
2.1.2 线损分类 |
2.2 理论线损计算的方法 |
2.2.1 常见的方法 |
2.2.2 本文的线损计算方法 |
2.3 理论线损计算的数据要求 |
第三章 潮流计算简介 |
3.1 潮流算法概述 |
3.1.1 系统元件模型 |
3.1.2 算法的数学模型 |
3.2 传统算法 |
3.2.1 高斯—塞德尔法 |
3.2.2 牛顿—拉夫逊法 |
3.2.3 快速解耦法 |
3.3 本文的潮流算法 |
第四章 地区电网的无功补偿方法 |
4.1 地区电网无功补偿的特点 |
4.2 地区电网无功补偿方法 |
4.3 地区电网无功补偿的数学模型 |
4.4 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地区电网无功补偿的算法 |
4.4.1 粒子群个优化算法 |
4.4.2 待补偿点与补偿容量的确定 |
4.4.3 无功优化数学模型 |
4.4.4 地区电网无功优化的计算流程 |
第五章 算例分析及其实现 |
5.1 某地区电网的基本数据 |
5.2 具体实现过程简述 |
5.3 电网的无功优化结果 |
5.4 无功补偿前后电网的运行参数 |
5.5 效益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基于层次聚类法和蚁群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无功优化研究现状 |
1.2.1 电力系统无功规划研究现状 |
1.2.2 电力系统动态无功优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2 聚类方法简介和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2.1 引言 |
2.2 聚类方法简介 |
2.2.1 主要聚类方法 |
2.3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2.3.1 真实蚂蚁的行为 |
2.3.2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2.3.3 蚁群算法的主要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层次聚类法和蚁群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规划 |
3.1 引言 |
3.2 配电网无功规划的数学模型 |
3.3 基于层次聚类法确定无功待补偿点 |
3.3.1 层次聚类法的基本原理 |
3.3.2 聚类算法的基本描述 |
3.3.3 基于层次聚类法确定无功待补偿点 |
3.4 配电网无功规划蚁群算法 |
3.4.1 配电网无功规划蚁群算法实现 |
3.4.2 对蚁群算法搜索策略的改进 |
3.4.3 计算流程 |
3.5 算例及分析 |
3.5.1 聚类结果分析 |
3.5.2 无功待补偿点的选择 |
3.5.3 三个IEEE 配电系统优化结果的分析 |
3.5.4 实际算例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聚类蚁群算法的动态无功优化 |
4.1 引言 |
4.2 动态无功优化的数学模型 |
4.3 OLTC 分接头和电容器开关无需动作时间 |
4.4 动态无功优化聚类蚁群算法 |
4.4.1 聚类蚁群方法 |
4.4.2 蚁群算法多样性 |
4.4.3 蚁群算法连续控制变量搜索策略 |
4.4.4 计算流程 |
4.5 算例及分析 |
4.5.1 聚类蚁群算法参数选取和有效性分析 |
4.5.2 蚁群算法路径的多样性参数选取和有效性分析 |
4.5.3 多时段路径多样性有效性分析 |
4.5.4 优化结果分析 |
4.5.5 自动确定补偿点算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作为主研人参加的科研项目 |
四、基于一种新待补偿点定位法的配电网络无功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适应城市线路电缆化建设的无功补偿配置方法研究[D]. 高怡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关于电网无功优化分区的研究[J]. 史凤瑞,李天鹏. 电站辅机, 2019(01)
- [3]基于电缆网无功潮流特性的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法[J]. 胡鑫,张勇军,钟红梅.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17(03)
- [4]考虑节点补偿容量上限的弱环配网无功优化[J]. 胡晓阳,王主丁,边昱鹏.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6(02)
- [5]配电系统优化规划方法研究[D]. 汪凤月. 三峡大学, 2013(04)
- [6]考虑季节性负荷变化的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J]. 曹松伟,尹忠东,徐金,毛航银. 电气应用, 2013(03)
- [7]应用层次聚类法和蚁群算法的配电网无功优化[J]. 王韶,周鑫. 电网技术, 2011(08)
- [8]应用自适应微分进化算法的配电网综合优化[J]. 王建勋,刘会金,陈兴. 电网技术, 2011(08)
- [9]配电网线损分析计算及无功优化研究[D]. 曹晓辉. 华北电力大学, 2011(04)
- [10]基于层次聚类法和蚁群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D]. 周鑫. 重庆大学,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