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志贺氏菌引起的水源性腹泻暴发调查

一起志贺氏菌引起的水源性腹泻暴发调查

一、一起由志贺氏菌引起的水传腹泻暴发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熊丕显,邓辉,杨金宜,秦子惠,冉茂学,田维锋[1](2020)在《2018年重庆市酉阳县某学校志贺氏菌疫情暴发微生物检验及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实验室检验,准确确定某校腹泻疫情的病原体,为迅速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 4789对样本进行增菌、分离、鉴定,并通过形态、生化实验、血清学实验、噬菌体实验进行鉴定。结果共采集肛拭子样本35份、水样(水源水、末梢水等)8份,共计43份,其中8份肛拭子样本检出鲍氏6型志贺氏菌,检出率为18.6%。结论本次痢疾疫情8株菌株用志贺氏菌分型噬菌体,原液型别均为27,1RTD均为33,原液及1RTD型别高度一致,各菌株之间亲缘性高度相关。

郑灵媚,吕强,吴朝学,杨瑞,李帆,张林,敬琼,张前洪,何光彬[2](2020)在《四川省某学校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某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05-20,四川省茂县某乡镇小学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根据暴发调查步骤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搜索到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情况,再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和现场卫生学调查,以寻找此次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明确暴发原因。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罹患率差异用χ2检验,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OR值及95%可信区间。结果该次疫情历时7 d(2019-05-20/26),共有病例97例(确诊病例25例,临床诊断46例,疑似病例26例),罹患率为30.50%(97/277);患者以腹泻、腹痛、发热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症状;流行曲线提示本次疫情属于点源暴露,可疑暴露日期5月20-22日;不同性别之间(37.68%和32.37%,χ2=0.86,P>0.05)、住校生和走读生之间(34.62%和35.06%,χ2=0.06,P>0.05)、各班级之间(20.59%、42.42%、50.00%、46.16%、35.71%、26.92%、21.62%、45.45%和25.00%,χ2=15.17,P>0.05)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喝生水是本次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OR=3.77,95%CI:1.16~12.27);共采集样本85份(水样7份,血样6份,病例粪便样31份,肛拭子10份,学校环境样19份,留样食品样12份),其中25份粪便标本检出福氏Ⅵ型志贺氏菌;7份水样卫生学检测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超标。结论这是一起学校生活饮用水被福氏Ⅵ型志贺氏菌污染而导致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

蔡泽瑜[3](2019)在《南京某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与典型案例处置》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分析2010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调查分析一起由婚宴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查明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提出合理的预防控制建议。研究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南京市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科历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处置档案资料,包括: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个案调查表、实验室检验报告等。并采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对南京市鼓楼区2010201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时间分布、场所分布、危险食品、致病因子、诱发因素等进行描述性分析。2.对南京市鼓楼区一起婚宴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暴露人群进行个案调查、食品经营场所进行卫生学调查、以及相关生物样品和环境标本的采集和实验室检验工作,调查本次事件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结合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方法,分析本起事件有关的危险食品、致病微生物及污染原因,提出控制措施和预防建议。研究结果1.2010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6起,发病人数534人,无死亡病例。四个季度均有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主要以第三季度为主,发生15起,发病225人,分别占总事件数和总病例数的41.67%和42.13%。发病人员以男性较多,男女性别比为1.66:1;发病年龄284岁,中位数为36岁。发生的场所主要是餐饮饭店,发生23起,占63.89%,餐次以午餐和晚餐较为常见。危险食物以动物类食物中的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品为主,占事件总数的19.44%和16.67%。致病因子以微生物类为主,共发生17起,占事件总数的47.22%,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最为常见,占微生物类致病总起数的35.29%。诱发因素以加工不当为主,储存不当和交叉污染也较为常见,分别占事件总数27.78%、19.44%和13.89%。2.一起由婚宴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分析:共有106人参加婚宴,72人发病,罹患率为67.92%,病例临床症状以腹泻(100.00%)、腹痛(83.33%)为主,发病潜伏期中位数为17 h,病例年龄282岁,中位数为32岁;男性36人,罹患率为66.67%(36/54),女性36人,罹患率为69.23%(36/52),不同性别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8,p=0.78)。回顾性队列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富贵大龙虾、海蜇、香干、咸蛋黄时蟹、牛肉、盐焗鸡等菜品为可疑危险食品(p值均<0.05);进一步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富贵大龙虾和海蜇食用情况与本次暴露事件有统计学关联(p<0.01),OR值(95%CI)分别为11.56(2.3756.45)、4.68(1.2217.91);3例病例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研究结论1.南京市鼓楼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为:第三季度高发,发生场所主要在餐饮饭店,危险食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致病因子大部分为微生物类,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诱发因素以加工与储存不当和交叉污染较为常见。因此,应针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布,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控制。2.根据本起婚宴聚餐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依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置原则》(WS/T81-1996),可以认定该起事件为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暴露餐次为9月6日晚上该饭店的婚宴聚餐,危险食品为富贵大龙虾和海蜇,可疑致病因子为副溶血性弧菌。建议加强针对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知识宣教力度,责成食品加工经营单位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规程,落实生熟分开和加工工具的清洗消毒,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杨卓[4](2019)在《同时检测7种致病菌的多重串联式PCR技术的建立及应用》文中指出奶制品因其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在全球范围内被人们所喜爱,然而它也是微生物繁殖的天堂,容易被细菌污染,从而引发诸多食品安全问题。检测奶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病菌,对于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是依靠培养基培养、生化血清鉴定、形态特征观察等,这些方法步骤繁琐,周期长,无法定量以及无法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为此,急需建立一种快速有效、通量高、且能准确定量的检测方法,以满足目前的发展趋势。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能同时检测7种食源性致病菌,且能运用于不同实际样品的MT-PCR检测方法,同时通过人工染毒的方法模拟样品,评估该方法的实用性并运用于实际工厂采样的分析检测中。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M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选取阪崎肠杆菌的OmpA基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ORF2819基因、大肠埃希菌的uid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鼠伤寒沙门氏菌STM4497基因、蜡样芽孢杆菌nheA基因、福氏志贺氏菌的RFC基因构建多重串联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同时检测7种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实验及标准曲线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扩增效率。同时对该体系的关键点—第一轮循环数进行优化,并与普通荧光定量PCR结果比较发现,当第一轮循环数大于15时,扩增效果要优于普通荧光定量PCR,但考虑到循环数越多,非特异性扩增产物也随之增多,因此将最佳循环数定为15。在最佳循环数下,该方法能同时检测出10-3 ng/μ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NA,10-4 ng/μL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其余5种菌种的检测下限均达到10-5 ng/μL。2.MT-PCR检测能力的评估为了评估MT-PCR的样品检测能力,采取人工染毒的方法,将7种目标菌种的十倍系列稀释液同时人为加入到无菌水、无菌婴儿配方奶粉、瞬时高压灭菌牛奶中作为待测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无菌水中该方法能够检测出101 CFU/mL的7种目标菌种;在瞬时高压灭菌牛奶中可以检测出102 CFU/mL的7种目标菌种;在无菌婴儿配方奶粉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检测到102 CFU/g,其余菌种均能检测到103CFU/g。3.MT-PCR在运用在实际工厂检测中为了将该方法运用到实际检测中,本研究对广州某婴儿米粉工厂进行实地采样,用该方法对工厂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并与第二代测序结果及传统微生物检测分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工厂存在易被忽略的污染点,例如鼓烘中的WPS风管中的残粉,该采样点微生物丰度高,难以拆卸清洗并且长时间累积残粉,是易爆发微生物污染的区域。通过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得出,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仅能初步的判断出该采样点是高风险区域,无法明确定量检测出污染的细菌数量及种类,同时耗时长;第二代高通量检测技术通量高,检测出残粉、水样中的微生物种类及丰度,但无法具体定量微生物;而多重串联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关键污染的微生物,同时能够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定量,最终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存在于粉尘样品37号和P号中,菌落数分别为278 CFU/g、266 CFU/g;4号生产线地漏涂抹样4-2及水样4号、1号生产线地漏涂抹样6-2及水样6号、粉尘样品P号和37号均存在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分别为1.8×105 CFU/g、2.9×105 CFU/mL、3.7×104 CFU/g、4.6×105 CFU/mL、5.2×105CFU/g、4.4×104 CFU/g;除4号、37号样品外,4-2、6-2、6、P样品均存在福氏志贺氏菌,菌落数分别为432 CFU/g、912 CFU/g、623 CFU/mL、884 CFU/g。

李代波,于德宪,严华成,周志坚,银涛,刘乐斌[5](2018)在《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分析某驻穗部队一起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事件发生原因,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疫情暴发情况及可疑传播途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样本及食品、环境样品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该单位56名人员中有18名官兵发病,罹患率为32.1%。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72.2%)和呕吐(61.1%)。实验室检测发现,18例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样本中有15例诺如病毒阳性(83.3%)。患者中吃白切鸡的人数比例(66.7%)显着高于未发病人群(13.2%)(P<0.01)。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判定本次事件是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在采取了消毒、隔离、食品卫生监督及健康教育等处置措施后,未出现新发病例,疫情得到控制。

高婷婷[6](2018)在《再生水回用的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污水再生回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被广泛回用于工业、农业、市政、景观娱乐等多个途径。然而,再生水中存在各种污染物质,其中,种类繁多且危害显着的致病微生物是限制污水再生回用的关键因素。为确保污水回用的安全性,需对再生水中典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健康危害进行量化评估。传统危害评价方法是通过:危害识别、暴露分析、剂量-响应分析和风险评定四个典型步骤,对典型病原体引起的危害发生概率进行定量估计,并以此为依据,对污水再生回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然而,危害发生概率并不能说明病原体造成的健康损伤及其严重程度,更不能定量描述其对人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活动等其他方面造成的综合影响。因此,需在传统风险概率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其他健康评价指标,对典型环境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健康危害进行延伸评估。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用于量化疾病负担的健康评价指标,该指标可对疾病爆发后,特定健康结局包括:伤残和死亡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进行量化估计。由于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暴露同样可导致患病结局,因此,DALY亦可用于环境病原微生物疾病负担的量化评估,所得结果不仅可确定关键危害因子与危害传播途径,还可对水环境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在对传统风险评估方法及疾病负担定量方法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针对污水再生回用过程中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健康危害,提出基于伤残调整寿命年的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同时,针对疾病负担量化过程中患病率数据的缺失,进一步提出可用于DALY量化的患病率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患病率量化与疾病负担分析方法用于实际污水回用案例中的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健康危害效应的定量评估。主要研究工作和主要成果如下:(1)水媒性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水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虫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与人体暴露接触可引起水传播疾病,即水媒性感染疾病的爆发流行。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暴露量可根据病原体暴露浓度检测结果与不同途径下对病原载体的摄入体积调查结果的乘积来进行估算。病原体引起的感染风险可采用指数模型或Beta-Poisson模型进行估计,模型参数可根据实验数据或疾病爆发数据拟合结果来确定。感染后的患病风险可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人体/动物实验分析和模型计算法进行估计,其中,结果可靠且应用广泛的是模型计算法。水环境中的典型病原微生物的疾病负担计算通常忽略相对罕见的死亡结局,仅考虑患病结局下的健康寿命损失,因此,疾病负担可表示为患病率、伤残权重与疾病持续时间的乘积。根据WHO规定的可接受疾病负担标准值10-66 DALYs/人/年,将疾病负担计算结果与该标准值进行比较,即可对水环境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2)再生水回用的肠道感染疾病患病率计算方法研究。与污水再生回用密切相关且研究相对较充分的几种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肠道病毒。其中,伤寒沙门氏菌可引起伤寒,志贺氏菌感染可引起细菌性痢疾,肠道病毒感染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典型污水回用途径包括:农田灌溉、城市绿化、景观娱乐和市政杂用,主要接触方式为:呼吸吸入。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或参考相关暴露标准,并采用针对呼吸吸入途径的暴露量计算公式,本研究对不同回用途径下病原微生物的暴露量计算方法进行讨论。根据已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率量化计算模型及其参数值,本研究对再生水中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风险量化评估方法进行论述。通过对疾病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提出并构建基于暴露量的患病率量化计算模型,并根据所获得的人体实验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再生水中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的模型参数值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根据DALY计算方法及其疾病参数值,对再生水中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负担量化方法进行论述。本研究所提出的肠道感染疾病患病率量化计算方法将感染风险评估结果进一步延伸到以肠道感染疾病为观测结局的患病风险,进而实现从病原体暴露数据到疾病负担量化数据的成功转化。(3)实际污水再生回用案例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以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参考以往研究数据,对二级出水中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和肠道病毒的暴露浓度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二级出水中,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和肠道病毒的暴露浓度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50%累计概率浓度均值分别为:3.1×102 copies/L,1×102 copies/L和1.4 copies/L。西安市污水主要回用途径包括:城市绿化和道路降尘,主要接触途径为:呼吸吸入。通过暴露量计算、患病率分析与DALY计算,本研究对西安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直接回用的疾病负担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二级出水中伤寒沙门氏菌和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负担均在WHO规定的可接受疾病负担范围内,但志贺氏菌的疾病负担较WHO标准略高,因此,二级出水直接回用存在健康隐患,需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据估计,在90%99%安全性水平下,对二级出水中典型肠道病原菌的log去除率需求为34-log,而对典型肠道病毒的log去除率需求为58-log。另外,对二级出水经不同膜分离工艺处理后回用的疾病负担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超滤、纳滤、反渗透出水中,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负担均在WHO规定的可接受范围内,但微滤出水中典型致病菌引起的疾病负担较WHO标准略高,因此,微滤出水回用仍存在健康隐患,需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据估计,在90%99%安全性水平下,对微滤出水中典型肠道病原菌的log去除率需求为34-log,而对典型肠道病毒的log去除率需求为35-log。(4)疾病负担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论述。以往疾病负担研究主要应用于世界各国疾病负担统计计算、区域疾病负担顺位计算、以及指定病种疾病负担的追踪评估等。由于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暴露亦可引起疾病负担,因此,近年来DALY还被应用于水环境领域健康安全评价。该方法是以水环境中典型病原微生物的暴露为出发点,通过暴露量计算与患病率分析,将病原微生物的暴露数据转化为可用于疾病负担量化的疾病输入数据,并通过DALY计算,对指定环境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负担进行量化评估。相比传统风险分析结果,疾病负担评估是对传统风险概率分析的深化与扩展,以健康损失为落脚点对水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其结论更可靠且论据更充分。在未来针对环境领域的疾病负担研究工作中,DALY还可用于其他环境领域,如大气、土壤,以及其他环境污染物,如化学有害物质的健康危害定量评估。根据疾病负担评估结果,通过针对危害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可进一步计算不同健康危害干预措施实施条件下,避免一例疾病负担所需的经济成本,通过比较即可确定最优资源配置方案,以此为基础为环境危害管理提供科学有意义的指导。

经正敏,马涛,冯智,洪镭,周蕾,马会来,祖荣强,谢国祥[7](2016)在《南京市两所高校细菌性痢疾暴发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南京市两所高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的传染来源、传播方式和波及范围。方法本研究以2015年9月7日至10月8日南京市两所高校细菌性痢疾疑似、可能和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定义疑似患者为两所高校学生、教职工中出现腹泻症状者;可能患者为疑似患者且出现发热(T≥37.4℃)、里急后重或腹痛症状之一者;确诊患者为疑似或可能患者且粪便或肛拭子标本PCR检测志贺氏菌核酸片段阳性或分离到志贺氏菌者。收集两所高校的一般情况;通过该区医疗机构、校卫生所和辅导员报告的方式进行患者搜索,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并描述病例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分布特征;开展患者对照研究;调查可疑餐次和食物,对患者和食堂从业人员采集大便或肛拭子标本以及环境和食物留样标本行核酸片段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罹患率差异用χ2检验,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可疑餐次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A、B高校分别搜索到436例和36例病例,罹患率分别为2.6%(436/15385)和0.23%(36/15449),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露;A高校住校生罹患率高于走读生[2.9%(434/15027)vs 0.78%(2/258),χ2=4.09,P<0.05],南宿舍区罹患率高于北宿舍区[4.6%(351/7 666)vs 1.1%(83/7361),χ2=159.46,P<0.001]。病例对照研究显示A高校可疑餐次为9月20日晚餐(OR=2.4,95%CI为1.24.7);两所高校患者和相关食堂从业人员肛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0株宋内氏志贺氏菌Ⅰ型菌株,PFGE检测结果显示高度同源。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宋内氏志贺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波及两所高校,应继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学校、集体单位食堂的卫生管理和监督。

周进宏[8](2015)在《肠道病原体在污水处理和回用中的分布及衰变过程研究》文中提出水环境的病原性污染是全世界危害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研究水体的病原性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标准或规范中涉及的指示细菌并不足以反映水环境中病原体的真实存在情况,正确评价水质的安全性需关注病原体的污染情况。肠道病原体作为水环境中的病原体重要部分,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等排泄物污染的生活污水,在各种环境水体中普遍存在,且可存活较长时间,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建立肠道病原体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研究环境水体的肠道病原体污染迫在眉睫。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定量PCR方法以快速、准确和灵敏度高等特点为病原体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手段。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环境水体的病原体污染及病原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和衰减对病原体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部分研究内容。本论文以沙门菌、志贺菌、肠道病毒、人类星状病毒、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目标病原体,建立了肠道病原体的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评价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应用建立的肠道病原体检测方法,监测了生活污水中几种肠病毒的浓度并分析了肠病毒的污染特性。此外,本文结合某实际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系统,研究了肠道病原体在不同来源污水中的分布特性,分析了A2/O-MBR系统各处理单元对指示细菌、致病菌和病毒的去除特性,研究了再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病原体的二次污染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通过比较不同的病毒浓缩方法,确定了对生活污水、二级出水、黑水、灰水、厨房废水、A2/O出水等水样采用PEG沉淀法进行病毒浓缩,并确定了各类水样的病毒回收率;对景观湖水和MBR出水采用0.22μm滤膜的膜吸附-洗脱法和PEG沉淀法进行两次浓缩,并确定了病毒回收率。通过比较不同滤膜孔径对细菌的浓缩,确定了对生活污水、黑水、灰水、厨房废水等水样采用0.45μm的膜吸附-洗脱法浓缩,并确定各类水样中细菌的回收率;采用0.22μm的滤膜浓缩二级出水、A2/O出水、景观湖水和MBR出水等水样中的细菌,并确定各水样的回收率。(2)将巢式PCR的高灵敏性与定量PCR的精确性有效结合,建立了三种主要HFMD病毒(EV71、CVA16和CVA10)的半巢式PCR和实时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对环境水体中EV71、CVA16和CVA10病毒进行准确检测。同时,还确立了沙门菌、志贺菌、人类星状病毒、诺如病毒的SYBR Green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方法和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的Taq 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方法。(3)对三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二级出水进行为期一年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肠道病毒、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在进水中主要分布在102~104copies/mL,人类星状病毒浓度略高,分布在103~104copies/mL;二级出水中除人类星状病毒分布在103copies/mL,其他病毒浓度约为102 copies/mL。生活污水中的病毒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肠道病毒浓度在秋季最高,三种HFMD病病毒的最高检出率均在春季,人类星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浓度在冬季最高,诺如病毒在春季和夏季的浓度较高。肠病毒在不同的季节分布规律不同:春季人类星状病毒浓度最高,夏季人类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浓度较高,秋季肠道病毒浓度最高,冬季人类星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浓度较高。研究结果揭示了病毒的分布特性与研究地区的临床流行病学特性相似,统计学分析验证了肠病毒的浓度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特性。(4)研究了三种不同来源污水中(黑水、灰水和厨房废水)指示细菌、致病菌和病毒的分布情况。黑水中粪大肠菌群浓度为104 copies/mL,E.coli浓度为103copies/mL,病原菌浓度约101 copies/mL,病毒约为103 copies/mL。不同来源污水中病原体浓度差异较大,黑水中病原体浓度比灰水和厨房废水中高约2个数量级。与污水处理厂混合污水比较,发现黑水污水中病原体的主要来源,且病原体在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再生繁殖。(5)研究了指示细菌(粪大肠菌群和E.coli)、致病菌和病毒在A2/O-MBR处理系统的迁移衰变特性。细格栅处理对微生物的去除作用微弱,去除率仅为0.2-log~0.4-log。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对指示细菌、致病毒和病毒的去除效率接近,约为1.4-log~1.7-log;A2/O-MBR工艺对指示菌和病原体的去除效果明显,浓度和检出率大幅度降低。粪大肠菌群、E.coli、致病菌和病毒呈现不同的去除率,粪大肠菌群去除率约为6-log左右,E.coli去除率4-log左右,致病菌和病毒去除率在2-log~3-log范围内。MBR出水经氯消毒后未检出病原体,0.7mg/L的余氯保障了消毒后处理水的微生物安全性。(6)通过对景观湖中病原体的检测,揭示了再生水调节与景观利用过程中景观湖水受到了肠道病原体的二次污染。除粪大肠菌群未检出,景观水体中E.coli和病原体均可检出,且E.coli、沙门氏菌和肠道病毒检出率较高,肠道病毒浓度略高,其他病原菌和病毒浓度相当,各微生物浓度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猜测景观水体中的病原体可能来自于非粪便的面源污染,如气溶胶、降雨、湖底淤泥释放等,而高温和日光照射等自然环境条件对病原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李克宇[9](2015)在《鸡志贺菌IpaC蛋白及其菌体灭活苗的免疫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性腹泻,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该病流行广泛,危害严重,可感染人及多种动物,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危害人类的健康,并给我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的防治以及生物疫苗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兽医公共卫生学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医学公共卫生学意义。本研究用鸡志贺菌IpaC蛋白、鸡志贺菌菌体灭活疫苗以及两者混合物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小鼠,对小鼠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及攻毒免疫保护试验,取得了较好结果,为正确评价疫苗免疫效果,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手段和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鸡志贺菌IpaC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用PCR方法从重组质粒pMD18-T-Ipa C中扩增出IpaC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Ipa C,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IPTG为诱导剂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成功表达了Ipa C蛋白,在上清液和包涵体中均有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63kD。上清液用Ni-Agarose His标签进行纯化至电泳纯,测定并调整蛋白浓度为1mg/mL。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可被单抗所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原性。2、鸡志贺菌IpaC蛋白和菌体灭活疫苗及其混合疫苗的体液免疫作用进行体液免疫测定,首先制备三种不同的免疫原,分别为电泳纯的Ipa C蛋白(浓度1mg/mL)、鸡志贺菌ZMD01株菌体灭活液(浓度1010cfu/mL)和二者1:1的混合液,将以上三种抗原分成两批,一批加弗氏完全佐剂用于首免,另一批加弗氏不完全佐剂用于二免加强免疫。首免后21d加强免疫,首免和二免各组均按小鼠皮下注射免疫0.2mL/只,并设PBS对照组。于不同时间采血进行抗体测定,首免和二免均于免疫后7d和14d断尾采血分离血清,用已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各免疫组小鼠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在二免后14d达到最高峰,IpaC蛋白组、灭活菌体组和二者混合组三个组的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1:15241、1:16591、1:18093,PBS对照组为1:20,三个免疫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混合组GMT>灭活菌体组GMT>Ipa C蛋白组GMT。3、鸡志贺菌Ipa C蛋白和菌体灭活疫苗及其混合疫苗的细胞免疫作用进行细胞免疫测定,疫苗的种类、动物分组和免疫方法及采血时间同上述体液免疫测定。对二免后21d的各组小鼠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简称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用山羊抗鼠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IL-2和IFN-γ的水平。结果表明,①二免后21d,各免疫组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均显着高于PBS对照组(P<0.05),各免疫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混合组(2.241±0.243)略高于Ipa C蛋白组(2.120±0.210),IpaC蛋白组又略高于灭活菌体组(2.085±0.185)。②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表明,各免疫组的CD3+、CD4+的比例均略高于PBS对照组,而CD8+的比例略小于PBS对照组,Ipa C蛋白组、灭活菌体组、混合组CD4+/CD8+的比值分别比PBS对照组高17.92%、26.27%、28.11%。③从首免7d开始,除了PBS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的IL-2和IFN-γ的含量逐步上升,到二免后21d与PBS对照组有了极显着的差异(P<0.01),但是各免疫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4、攻毒免疫保护试验首先测定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用六个不同菌数的志贺菌ZMD01株感染剂量对小鼠进行攻毒,观察记录每个剂量的小鼠死亡数量,攻毒后7d统计死亡情况,用Bliss方法计算出志贺菌ZMD01株对小鼠的LD50。用LD50剂量对二免后21d各组的小鼠进行攻毒,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发病小鼠精神沉郁、食欲降低、粪便有异常。攻毒后7d各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IpaC蛋白组5/10,灭活菌体组5/10,混合组6/10,PBS组3/10。剖检病变主要为肝脏肿大,呈红褐色,有出血;脾脏有出血并且肿大;肠道肿胀,肠壁变薄,有少量出血现象。在发病小鼠的肝脏、脾脏和肠内容物中均回收到病原菌。结论:鸡志贺菌Ipa C基因可进行原核有效表达,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原性;鸡志贺菌Ipa C蛋白和菌体灭活疫苗及其混合疫苗均具有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作用及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且混合疫苗的作用均高于其它两组,混合疫苗有望成为候选疫苗。

王红寨,王丹,房登楼[10](2015)在《一起因食用凉拌菜导致学生细菌性痢疾暴发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处置某小学部分学生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的暴发疫情,查找发病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选择226名健康学生同病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病例及厨管人员的排泄物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115名学生和教职工发病,罹患率58.67%。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此次疫情为宋内氏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其原因为厨师带菌污染凉拌菜导致疾病传播。结论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各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

二、一起由志贺氏菌引起的水传腹泻暴发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由志贺氏菌引起的水传腹泻暴发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2018年重庆市酉阳县某学校志贺氏菌疫情暴发微生物检验及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及数量
    1.2 检验项目
    1.3 检验依据
    1.4 仪器与试剂
2 结 果
    2.1 增菌及分离培养
    2.2 初步生化
    2.3 详细生化
    2.4 血清学实验
    2.5 肠杆菌科噬菌体准备及结果
    2.6 志贺氏菌分型噬菌体准备及结果
    2.7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
    2.8 药敏试验
    2.9 最终检验结果
3 讨 论

(2)四川省某学校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病例定义
    1.3 流行病学调查
    1.4 实验室检测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发病情况
    2.3 临床特征
    2.4 三间分布
        2.4.1 时间分布
        2.4.2 人群分布
        2.4.3 班级分布
    2.5 危险因素分析
    2.6 实验室检测
    2.7 环境卫生学调查
        2.7.1 供水情况调查
        2.7.2气候因素调查
        2.7.3 其他因素
3 讨论

(3)南京某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与典型案例处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2010~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总体情况
        1.2.2 时间分布
        1.2.3 性别分布
        1.2.4 年龄分布
        1.2.5 场所分布
        1.2.6 餐次分布
        1.2.7 危险食品种类分布
        1.2.8 致病因子分布
        1.2.9 诱发因素分布
        1.2.10 危险食品类别与时间分布
        1.2.11 致病因子与时间分布
        1.2.12 致病因子与中毒场所分布
        1.2.13 诱发因素与中毒场所分布
        1.2.14 致病因子与危险食品分布
        1.2.15 诱发因素与危险食品分布
        1.2.16 诱发因素与致病因子分布
    1.3 讨论
    1.4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一起由婚宴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分析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
        2.1.3 样品采集和检测
        2.1.4 食品卫生学调查
        2.1.5 数据处理和卫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基本情况
        2.2.2 病例分布
        2.2.3 发病时间分布
        2.2.4 危险因素分析
        2.2.5 卫生学调查
        2.2.6 实验室检测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同时检测7种致病菌的多重串联式PCR技术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常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1.1.1 阪崎肠杆菌
        1.1.2 沙门氏菌
        1.1.3 大肠埃希菌
        1.1.4 志贺氏菌
        1.1.5 蜡样芽孢杆菌
        1.1.6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1.1.7 金黄色葡萄球菌
    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传统检测方法
        1.2.2 免疫学方法
        1.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3 多重串联式实时荧光定量PCR
    1.4 研究背景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目的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重串联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4 实验菌株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外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3 内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4 第一轮多重PCR的构建
        2.2.5 第二轮qPCR的构建
        2.2.6 第一轮循环数的优化
        2.2.7 MT-PCR特异性检验
        2.2.8 MT-PCR标准曲线的制作及灵敏度检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内外引物目的片段的扩增检验
        2.3.2 MT-PCR的构建
        2.3.3 MT-PCR的优化
        2.3.4 MT-PCR标准曲线的制作
        2.3.5 MT-PCR的特异性检验
        2.3.6 MT-PCR的灵敏度检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T-PCR方法检测能力的评估
    3.1 材料与设备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人工染毒
        3.2.2 样品基因组DNA的提取
        3.2.3 MT-PCR检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MT-PCR在人工染毒的婴儿配方奶粉中的检测能力
        3.3.2 MT-PCR在人工染毒的UHT牛奶中的检测能力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T-PCR运用在工厂检测中
    4.1 材料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的采集
        4.2.2 样品地点
        4.2.3 样品处理
        4.2.4 MT-PCR检测分析
        4.2.5 16 S高通量测序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样品处理
        4.3.2 MT-PCR检验
        4.3.3 16 S高通量测序结果
        4.3.4 16 S高通量测序与MT-PCR的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定义
    1.2 调查对象
    1.3 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
    1.4 食堂卫生监督检查和采样
    1.5 实验室检测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
        2.1.1 疫情基本情况
        2.1.2 时间分布
        2.1.3 空间分布
        2.1.4 人群分布
        2.1.5 危险因素分析
    2.2 食堂卫生监督检查
    2.3 实验室检测
        2.3.1 病例和食堂从业人员样本检测结果
        2.3.2 食品、水与厨具采样检测结果
    2.4 疫情处置
3 讨论

(6)再生水回用的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再生水回用的人体健康影响
        1.1.1 国内外污水再生利用现状
        1.1.2 再生水的肠道病原体来源及潜在感染风险
        1.1.3 再生水回用的肠道病原体控制需求
    1.2 病原体人体感染评价方法
        1.2.1 基于感染风险计算的评价方法
        1.2.2 感染风险评价的局限性
        1.2.3 病原体感染疾病负担分析
    1.3 基于伤残调整损失寿命年(DALY)的疾病负担分析
        1.3.1 DALY法的提出与发展
        1.3.2 DALY计算的基本步骤
        1.3.3 疾病负担量化过程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学位论文的基本构架
2 水媒性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水中肠道病原体及其致病特征
        2.1.1 水媒性肠道感染疾病及其病原学
        2.1.2 肠道病原体及其关联疾病
    2.2 肠道病原体感染途径和暴露量计算
        2.2.1 水媒性肠道病原体感染途径
        2.2.2 水媒性肠道病原体暴露特征
        2.2.3 肠道病原体暴露量计算方法
    2.3 水媒性肠道病原体的疾病负担分析
        2.3.1 肠道病原体感染与致病过程
        2.3.2 感染率和患病率分析计算
        2.3.3 基于DALY计算的肠道感染疾病负担量化
3 再生水回用的肠道感染疾病患病率计算方法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模型建立方法
        3.1.2 模型参数求解方法
    3.2 再生水中的典型肠道病原体及关联疾病
    3.3 肠道病原体感染率计算
    3.4 肠道感染疾病患病率计算
        3.4.1 模型构建理论基础
        3.4.2 模型推导过程
        3.4.3 基于暴露量的患病率计算模型的提出
        3.4.4 模型参数求解
    3.5 本章小结
4 再生水回用的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
    4.1 常规二级处理水回用的疾病负担分析
        4.1.1 二级处理水中的典型肠道病原体分布
        4.1.2 二级处理水直接回用的疾病负担计算
        4.1.3 二级处理水回用的病原体灭活需求分析
    4.2 膜分离水回用的疾病负担分析
        4.2.1 膜分离深度处理对典型肠道病原体的去除功效
        4.2.2 膜分离水回用的疾病负担计算
        4.2.3 膜分离水回用的病原体灭活需求分析
    4.3 基于疾病负担的再生水回用安全性评价
    4.4 本章小节
5 疾病负担定量分析法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5.1 病原体感染风险与疾病负担的关系
    5.2 基于疾病负担量化控制水环境安全的适用性
    5.3 疾病负担定量分析法的发展前景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学位论文的创新点
    6.3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7)南京市两所高校细菌性痢疾暴发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定义
        1.疑似患者:
        2.可能患者:
        3.确诊患者:
    二、患者搜索和调查
    三、病例对照研究
    四、标本采集和检测
    五、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基本情况
    二、临床表现
    三、患者三项分布
        (一) 时间分布
        (二) 空间分布
        (三) 人群分布
    四、可疑餐次调查
    五、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
    六、其他调查
讨论

(8)肠道病原体在污水处理和回用中的分布及衰变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词与英文对照汇总表
1 绪论
    1.1 水环境的病原体污染
        1.1.1 水环境中的病原体来源和传播途径
        1.1.2 主要病原体种类及其危害
        1.1.3 肠道病原体的来源及危害
    1.2 病原体在水环境中的存活特性
        1.2.1 病原体在不同环境水体中的分布状况
        1.2.2 病原体在水中的迁移过程
        1.2.3 不同病原体在水中的繁殖和衰变
        1.2.4 病原体存活状态影响因素
    1.3 水中病原体的检测技术
        1.3.1 微生物学检测技术
        1.3.2 免疫学检测技术
        1.3.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4 水中病原体污染控制与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病原体污染源追踪技术
        1.4.2 病原体去除与灭活技术
        1.4.3 病原体健康风险评价技术
    1.5 课题研究概述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3 主要研究内容
2 水中病原体浓缩方法的确立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菌株和病毒株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1.3 试验仪器设备
        2.1.4 环境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2.2 水中病毒的浓缩
        2.2.1 病毒浓缩方法概述
        2.2.2 病毒浓缩方法比较
        2.2.3 环境样品病毒浓缩方法的确定
    2.3 水中细菌的浓缩方法
        2.3.1 细菌浓缩方法概述
        2.3.2 细菌浓缩方法的比较
        2.3.3 环境样品细菌浓缩方法的确定
    2.4 小结
3 水环境中病原体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目标病原体的确立
        3.1.1 肠病毒
        3.1.2 肠道病原菌
    3.2 三种主要HFMD病毒半巢式PCR和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3.2.1 引物的设计
        3.2.2 半巢式PCR定性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3.2.3 HFMD病毒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2.4 HFMD病毒PCR检测方法的评价
    3.3 肠病毒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确立
        3.3.1 病毒引物的设计与选择
        3.3.2 定量PCR检测方法标线的确定
        3.3.3 病毒定量PCR检测
        3.3.4 病毒检测精度和重现性
    3.4 肠道病原菌定量PCR检测方法确立
        3.4.1 肠道病原菌引物的设计与选择
        3.4.2 病原菌检测定量标线的确定
        3.4.3 病原菌的定量PCR检测
        3.4.4 病原体检测精度和重现性
    3.5 小结
4 城市生活污水中肠病毒的分布特性研究
    4.1 污水厂选择与水样采集
        4.1.1 污水厂概况
        4.1.2 水样采集
    4.2 肠病毒在污水厂进水和出水中的分布特性
        4.2.1 肠道病毒
        4.2.2 手足口病病毒
        4.2.3 人类星状病毒
        4.2.4 轮状病毒
        4.2.5 诺如病毒
    4.3 肠病毒的季节变化规律
        4.3.1 不同病毒的季节变化规律
        4.3.2 肠病毒的季节分布特性
        4.3.3 肠病毒季节变化规律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
    4.4 小结
5 肠道病原体在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系统中的迁移衰变过程研究
    5.1 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系统
        5.1.1 系统概要
        5.1.2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
        5.1.3 再生水景观利用与循环体系
    5.2 肠道病原体在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衰变过程
        5.2.1 肠道病原体在不同来源污水中的分布特征
        5.2.2 污水处理流程中肠道病原体的衰变规律
        5.2.3 再生水生产的肠道病原体控制功效
    5.3 再生水调节与景观利用过程中的肠道病原体二次污染
        5.3.1 景观湖中肠道病原体的检出情况
        5.3.2 气候条件对肠道病原体检出的影响
        5.3.3 不同来源肠道病原体的同异性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鸡志贺菌IpaC蛋白及其菌体灭活苗的免疫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志贺菌的生物学特性
    1.2 志贺菌的流行病学
    1.3 志贺菌的致病性
    1.4 志贺菌的致病机理
    1.5 志贺菌的毒力相关基因
    1.6 志贺菌病的免疫机制
    1.7 志贺菌的检测方法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鸡志贺菌Ipa C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3 鸡志贺菌Ipa C蛋白和菌体灭活疫苗及其混合疫苗体液免疫作用的研究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4 鸡志贺菌Ipa C蛋白和菌体灭活疫苗及其混合疫苗细胞免疫作用的研究
    引言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5 鸡志贺菌Ipa C蛋白和菌体灭活疫苗及其混合疫苗的动物攻毒保护试验
    引言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 IpaC蛋白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核苷酸序列

四、一起由志贺氏菌引起的水传腹泻暴发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2018年重庆市酉阳县某学校志贺氏菌疫情暴发微生物检验及结果分析[J]. 熊丕显,邓辉,杨金宜,秦子惠,冉茂学,田维锋. 医学动物防制, 2020(11)
  • [2]四川省某学校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J]. 郑灵媚,吕强,吴朝学,杨瑞,李帆,张林,敬琼,张前洪,何光彬.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0(04)
  • [3]南京某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与典型案例处置[D]. 蔡泽瑜. 东南大学, 2019(01)
  • [4]同时检测7种致病菌的多重串联式PCR技术的建立及应用[D]. 杨卓. 暨南大学, 2019(02)
  • [5]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J]. 李代波,于德宪,严华成,周志坚,银涛,刘乐斌.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08)
  • [6]再生水回用的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 高婷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12)
  • [7]南京市两所高校细菌性痢疾暴发调查[J]. 经正敏,马涛,冯智,洪镭,周蕾,马会来,祖荣强,谢国祥.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06)
  • [8]肠道病原体在污水处理和回用中的分布及衰变过程研究[D]. 周进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 [9]鸡志贺菌IpaC蛋白及其菌体灭活苗的免疫效果研究[D]. 李克宇. 河南农业大学, 2015(08)
  • [10]一起因食用凉拌菜导致学生细菌性痢疾暴发的调查[J]. 王红寨,王丹,房登楼. 医学动物防制, 2015(01)

标签:;  ;  ;  ;  ;  

一起志贺氏菌引起的水源性腹泻暴发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