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险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燚炜[1](2021)在《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策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镇化制度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比重逐渐增大,这也加剧了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快速集聚。对于城镇化的农村客户来说,主要收入较多的还是依赖在城市务工,工作稳定性较差、收入偏低,当其收入或者家庭出现特殊变故时,就会无力偿还贷款,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起始于2008年,近年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特别是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已然成为了A银行H分行的核心信贷业务。但快速增长带来的衍生性风险也就更加难以预判,所以,系统性的梳理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信贷风险,并据此构建有利于提高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抗风险能力的应对策略,以助推A银行H分行健康、可持续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法对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农村客户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借款人信用、业务操作、市场环境三个维度梳理了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形成的原因。结合分析结果,针对农村客户的信用风险提出:A银行H分行应调整首付款比例、更新动态数据、引入房屋保险等措施;针对银行操作风险提出:加强农户贷款流程管理、优化资产业务结构、提高内部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等对策;结合市场风险对A银行H分行提出了:落实相关法律法规、随时关注政策变化、及时做好市场预判、快速反应应对突发事件、强化与外部合作管理制度等应对建议。本论文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支行应对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开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刘璐[2](2021)在《强监管背景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由于其以所购房产作为抵押,商业银行认为业务风险可控,对业务的风险管理手段也相对单一和保守。近年来,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与此同时,对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审慎经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2020年初,Z银行济南分行就因个人住房贷款审查不严被监管部门处以行政罚款、相关责任人受到行政处罚。本文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近年来一系列监管政策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影响,结合强监管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现状以及强监管对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的要求,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具体案例,研究强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应从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研判、加强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防控、优化风险管理手段、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等方面优化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工作。本文基于强监管的时代背景,重新审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点并研究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优化措施,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彦钧[3](2021)在《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评估及防范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房地产市场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潜力,近年来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最大程度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提供机遇。但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而且抵押贷款与金融行业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导致开展个人住房抵押业务时银行有非常高的风险,这一业务风险不仅受到自身持续增长的影响,也受到金融系统以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缺陷的影响。由于信用体系尚未构建完善,且借款人的信息不全面,银行之间信息并未实现快速的流通,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也导致银行的资金过度依赖于银行的授信,缺少较强的流动性并且有非常多的不可控因素。如果出现借款人财务危机不能按时还款,抵押物处置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会造成银行资金无法按时回收,必然会使银行发展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这对于有1 1万多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存量的银行业而言压力显而易见。基于此,采用何种方式提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水平是股份制银行极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基本方法,选择M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现状及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从全文看,本文首先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含义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种类等进行了概述,并重点介绍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风险博弈理论、信贷配给理论等,为后续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对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现状以及风险管理现状从制度建设、管理工具、风险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为了对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有更加全面、清晰的了解,本文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选择流动性风险、抵押物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等六个指标,通过带入评估模型对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进行了评估,通过评估结果指出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概率发生为一般。本文在对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存在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分析工具单一、风险管理流程不清晰、对市场相关政策把控不足以及抵押物资质审查不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指出M银行应该从加强风险相关制度建设、引入多元化的风险分析工具、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加强对市场相关政策的把控以及严格审查抵押物资质五个方面制定出防范措施,以有效解决M银行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M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最终达到提高M银行经营绩效的目标。
陈蕾[4](2021)在《G银行B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条件的不断优化、以及宏观政策的不断更新和金融市场助推等积极因素的影响下,全国城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增加,使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不仅是一二线城市房屋成交量增加,下面的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内房屋的成交量更是惊人。高成交量带来房价的升高,高房价背后向银行贷款购买房屋用于自住或者投资的现象日益增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积累的风险逐渐暴露。个人住房贷款的还款周期较长,其还款过程中会面临个人收入、信用等情况的变化以及国家金融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变动,这些均会对贷款的及时收回产生潜在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转型,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长期积累的内部矛盾与新的风险相互交织,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准确预测,这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分散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在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识别和管理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不良贷款比率持续上涨,加强其风险管控能力对银行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分析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防控措施对现存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这对我国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不断深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对G银行B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进行分析和研究,重点分析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所存在的风险以及该行风险管理缺失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进而为我国其它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首先,论文对国内外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从理论中把握目前的研究进展和相关的制度政策。其次,对G银行B分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分析了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的类型。最后,深入分析G银行B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提高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期望G银行B分行尽量控制所存在的风险,推动其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不断扩大、完善和稳步发展。
曲一帆[5](2021)在《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20年来住房价格上涨了10倍之多,住房价格的上涨有利于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具有资金占用率低、风险低和资本收益高为特点的商业个人住房贷款,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并且也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盈利和增长的主要因素。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形势严峻背景下,房地产政策在中央层面“房住不炒”主基调指引下,延续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因城施策,保障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国住房开发投资完成10.44万亿元,同比增长7.6%,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3.46%,50个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约1%,住房市场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全年政策基调呈现前松后紧的局面,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央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环境整体表现较为宽松,多地出台房地产扶持政策,房地产市场恢复较为迅速。下半年行业融资管控升级,“三道红线”新规进一步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的增长,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部分出现市场快速反弹的区域陆续加码调控,至下半年行业整体政策基调有所收紧。行业格局逐步固化,大中型房企加快抢占市场份额,年销售突破百亿的房企合计市场份额达到61.8%,行业集聚的提速效应更为明显。未来国家房地产政策将继续着力建设房地产长效机制,严控投机购房,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预计后续房地产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从紧主基调将维持不变;同时中央将继续坚持对地方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监测和督导,确保地方房地产调控方向不跑偏。除了信用风险,各银行对房贷业务的合规风险和政策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各种变相创新、助长违规资金进入楼市、绕道监管政策的做法都应禁止。各银行应紧密跟紧国家房地产调控方向,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高度关注行业、区域调控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高度重视行业调整期的授信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房贷的各项政策。本文将通过结合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全流程节点、日常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并分析风险管理上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具体的论文结构如下∶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已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根据个人住房贷款及其风险的基本理论,介绍个人住房贷款的含义和分类,描述其特征和怎样能够识别风险,并通过对业务发展情况、不良和逾期情况对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风险管理和产生原因进行有效分析。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中指出贷前优选合作机构、加强首付款审核、落实贷前调查、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贷中关注个人征信记录、优化审查审批模式、强化放款管理;贷后加强权证管理、强化资产质量管控、落实项目贷后查访、建立风险监察名单、加强贷后管理的动态监管。
杨依[6](2020)在《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房地产快速发展中,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量发展的也非常迅猛。目前,房价处于持续上涨周期,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低,由此个人住房贷款已成为银行间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业务。以此同时,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更多利润,逐渐放松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核工作,进而增加贷款业务的风险。美国2006年的次级抵押贷款困境则源于商业银行在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方面的疏忽。这一困境使美国金融市场被低估,同时也给中国的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警告。因此,加强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是当前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以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探索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内外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及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上,提出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优化策略,主要从内部和外部风险管理两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在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内部风险管理优化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提出具体优化策略,一方面为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经营风险管理优化,主要有:加强贷前调查和风险排查加强贷中审核、加强贷后管理、对员工定期开展风险知识培训;另一方面为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优化,主要有:确定首付比率、关注特定人群、更新动态数据。在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外部风险管理优化中,提出了三个优化措施,一是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市场风险管理优化,主要有: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做好市场预判、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物风险管理优化,主要有:完善抵押物台账和加强对辖内分支行抵押物管理;三是制定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保证保险制度,主要有:构建住房贷款保险制度和构造以政府保险机构为主体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体系。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优化G银行目前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的管理能力,并给同业在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工作上提供参考价值。
韦芳媛[7](2020)在《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管理 ——以工行黄山分行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消费者购房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已经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也在迅猛扩张。中国工商银行黄山分行成立于1984年,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自2000年开始逐年增加,日趋成熟,截至2018年底,黄山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在黄山市同业占比第二。但是,在信贷政策不断变化和愈加收紧的情况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风险隐患。近两年来,贷款逾期户数攀升不下,这无疑给黄山分行敲响了警钟,如何有效控制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已是刻不容缓。本文以工行黄山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作为研究对象,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探析。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外的住房金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其次,通过案例分析的模式,重点分析了黄山分行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现状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三,基于笔者从工行内部系统下载数据后进行了筛选,以3238个数据样本为基础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阐述了目前实施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成效。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和改进方式。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黄山分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借款人、房地产开发商、抵押物以及黄山分行内部管理。第二,针对借款人因素,研究发现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贷款余额、贷款发放年限、首付款金额是影响影响借款人产生违约风险的最显着的因素。第三,根据研究分析,提出对工行黄山分行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的管理控制的改进和建议为:其一,加强借款人的风险防范,要多方面多渠道去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和征信实时情况;其二,提出黄山分行应与保险公司达成协议,在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同时给借款人配备贷款金额保险产品。最后,要强化个贷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并通过改变考核方式来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宋点白[8](2019)在《人口学要素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个人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个人类贷款。2015年1月,个人短期贷款时点余额仅为8.18万亿元。至2018年10月,时点余额已增加至13.43万亿元。近年来,个人短期贷款规模增长迅速,近三年多时间增长近50%,成为了除住房按揭贷款以外,我国个人贷款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贷款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不良贷款率也随之攀升,违约风险逐渐暴露。截至2018年10月,不良贷款率约为1.87%,同比上升0.31个百分点。由此,个人短期贷款的违约问题成为了一项值得研究与关注的现实议题。本文以短期贷款借款人人口学要素为切入点,研究短期贷款的违约风险问题。分析借款人人口特征与个贷违约之间的理论与实证关系,以借款人人口学要素为切入视角探讨短期贷款违约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借款人人口学要素对短期贷款违约进行风险识别与预测管理。首先,本文在剖析个人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现状的基础上,以借款人人口学要素特征视角为切入点,研究了借款人人口特征与个人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相关性问题。通过对借款人性别特征、年龄特征、婚姻特征、教育特征、职业以及产业特征进行划分,分别探讨了借款人人口自然属性特征和社会属性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之间的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女性人口、已婚人口、高学历人口具有相对较低的短期贷款违约率;相对的,男性人口、离婚人口、低学历人口具有更高的违约率;借款人不同的行业特征和年龄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风险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职业组织形式为公司类型的借款人短期贷款违约风险较其他类型借款人更低。本文实证研究结果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两点启发性意义:首先提示我们应重视对借款人人口特征的风险审查,不应仅仅关注借款人经济指标上的偿还能力,也应关注借款人人口学要素所反映出的借款人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针对不同借款人人口特征需提供差异化的审查与授信方案;其次,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不应针对借款人的年龄因素及行业因素而采取歧视性的审查准入政策,在借款人行业面临周期性波动时,也不应采取保守的风险管控措施,缩减对相应行业的贷款投放额度。为提升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管控能力,尝试利用本文实证研究结果实现有效的风险管控,本文通过引入具有显着相关性的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特征的方式搭建随机森林模型,以期对个人短期贷款违约进行预测和判定。通过搭建复权RUSboost随机森林模型对短期贷款这种典型非平衡样本预测评估发现,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基本特征的组合对短期贷款违约具有解释以及预测效果。就本文提取样本而言,使用人口特征对短期贷款进行违约预测,违约的识别准确率达到约82%左右。通过稳健性检验,在短期网贷数据中预测成功率能够达到约80%。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借款人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基本特征搭建违约预测模型能够基于风险因素考量对借款人实现初期的准入筛选。基于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特征对短期贷款违约的可预测性,本文进一步通过建立基于人口特征与贷款特征的信用评分卡体系的方式,将研究结果推向商业银行实践应用。通过信用评分体系的建立,将人口特征与贷款特征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作用可视化,并由此建立了关于借款申请人的评分评级体系,通过计算各得分区间的违约概率,获得关于短期贷款违约的风险概率对照表(主标尺)。由此,在短期贷款违约实践判定中,建立了利用人口特征进行借款人筛选与风险预测的系统化可行性操作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缓解借贷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因素而造成的逆向选择等问题。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基本特征是较为容易收集,且具有较高识别率的信息,收集这样的信息准确率高且难度较小,利用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特征建立预测模型,并建立评分卡体系,可以达到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进行初期识别的效果。通过本文的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发现,人口学要素特征作用于贷款违约的内部机理可以划分为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两部分。使用传统的人口统计学方法,收集传统的人口学特征难以充分评估借款人还款意愿与还款能力。鉴于此,本文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切入点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估计与预测进行了趋势化探讨。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条件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未来基于人口行为数据信息的采集将较大程度提升对借款人还款意愿评估和刻画的准确性。单一的人口主体,在可期的未来有可能会演变成为数字化个体,对信用风险的评测以及贷款违约的相关性研究,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届时借款人人口学要素特征的广度与深度将得到广泛提升,人口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相关性分析与探讨将拓展出更多的有效变量,这些变量不管是人口因素还是非人口因素,将使得对借款人违约行为的观测更为全面与准确,对贷款违约的风险管理会达到更佳的效果。
张子峰[9](2019)在《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分析 ——基于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视角》文中认为随着房地产贷款规模的增加,特别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规模的增加,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违约风险也随之增加。违约风险包括了抵押物价值缩水、债务人风险以及房价下跌的风险。其中,债务人风险主要是指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相关的信用风险,这类风险有一定的可控制性,但同时风险的来源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在房价不稳定、资产缩水、债务人收入水平波动的情况下,债务人违约的风险就随之提升,给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防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可以包括四个来源,即信用风险源、身份信息风险源、家庭资产及负债风险源、违约成本风险源。银行客户经理识别债务人风险的着眼点,也就是上述四个风险源。在具体的风险识别措施上,围绕上述四个风险源,可以采用的措施包括贷前资料审批、上门审核、调查走访、账户跟踪、风险预警、司法介入等。按揭客户经理在处理与客户之间的风险问题时,既要秉持严格的操作规范,从客户关系入手,深入调查、严防死守,确保债务人风险降到最低;又要注重与客户交朋友,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即便是在风险审查环节,也要本着良好的服务态度,以为顾客减轻负担的理念,获得客户的理解和认同,为今后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本文以JS银行在处理ALSS房地产开发公司假按揭一案中的客户经理审批为案例,通过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客户经理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防范中需要发挥的重要作用。案例研究最终结果表明,银行客户经理在按揭债务人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履职不充分,特别是贷前调查、贷后跟踪等方面职责职能发挥欠缺,履职不到位不尽职,也暴露了银行业在按揭债务人风险防范上的制度缺失,以及客户经理岗位职能制度涉及的不足、及银行客户经理考核奖惩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意见,即:完善债务人风险识别机制,优化客户经理防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制度,改进对客户经理防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
赵秀池[10](2013)在《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居民购房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住房信贷的发放一方面加速了房改进程,促进了商品房销售;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商品房建设,搞活了房地产市场;同时也引导了居民消费,使居民的住房水平大大提高;对经济增长也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与之配套的住房信贷保险体系却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目前的住房信贷保险状况与住房信贷的发展极不适应,没有起到应有的保驾护航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日本各“住专”的不良债权率达70%-85%。自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大量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次贷的违约而倒闭,住房信贷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风险隐患是巨大的。因此,如何针对我国目前国情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住房信贷保险体系,以分散、化解住房信贷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建立与完善我国住房信贷体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疏理了国内外关于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相关文献,阐述了与住房信贷风险和保险相关的理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住房信贷市场及其担保的现状,接着对我国住房信贷保险市场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海外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模式框架与政策建议。全文的主要观点有: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在城市化完成之前,我国居民的住房供求矛盾仍然很大。因此对住房信贷的需求仍然会非常旺盛。为住房信贷保驾护航的住房信贷保险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住房信贷保险体系才能有效的分散、转移住房信贷风险。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应该由商业性住房信贷保险与政策性住房信贷保险体系构成。为此,亟需建立政策性住房信贷保险机构。我国住房信贷保险市场发育不良的原因很多,有居民的保险意识较差、各城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的冲击等原因,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的产品、服务没有做到位,为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力度开发适合居民购房需求的信贷保险。只要从消费者、银行、保险公司三方共赢的角度去设计住房信贷品种,住房信贷保险市场就一定能够做起来,并持续下去。由于各城市置业担保公司的存在,我国的住房信贷保险必须与其实现错位发展。尤其要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才能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建议保险公司设计一些能让购房者增加贷款额度的保险品种,尝试适合老年人的反抵押贷款保险等。我国的住房信贷保险体系建设还任重而道远。需要建立与健全与住房信贷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参与住房信贷保险的意识;外树形象、内练硬功;创新保险营销模式;不断聚集人才,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等。
二、保险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险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
1.3.2 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1.3.3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2.1.1 城镇化概念 |
2.1.2 个人住房贷款定义 |
2.1.3 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
2.1.4 商业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界定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理性违约与被动违约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A银行H分行人住房贷款概述 |
3.1.1 A银行H分行简介 |
3.1.2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货款业务特征 |
3.2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类别与客户界定 |
3.2.1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类别 |
3.2.2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客户界定 |
3.3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贷款违约问题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4.1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违约实证分析 |
4.1.1 因素的选取与研究假设 |
4.1.2 因素量化 |
4.1.3 描述性分析 |
4.1.4 回归分析 |
4.2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4.2.1 借款人信用风险成因 |
4.2.2 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成因 |
4.2.3 市场风险成因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
5.1 针对农村客户信用风险提出的针对性对策 |
5.1.1 关注农村客户人群 |
5.1.2 调整首付比率 |
5.1.3 更新动态数据 |
5.1.4 引入房屋保险 |
5.2 针对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提出的防范对策 |
5.2.1 加强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流程管理 |
5.2.2 提高内部员工风险防范意识 |
5.3 针对市场风险提出相应风险防范对策 |
5.3.1 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
5.3.2 随时关注政策变化,及时做好市场预判 |
5.3.3 快速反应应对突发事件 |
5.3.4 强化与外部合作管理制度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强监管背景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识别的研究 |
1.3.2 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因素的研究 |
1.3.3 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的研究 |
1.3.4 对金融监管相关要求的研究 |
1.3.5 总体评价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2.1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基本内容 |
2.1.1 个人住房贷款的概念及分类 |
2.1.2 个人住房贷款的特征 |
2.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基本内容 |
2.2.1 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 |
2.2.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类型 |
2.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预期收入理论 |
2.3.3 理性违约与被动违约理论 |
2.3.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4 小结 |
第3章 我国金融监管变化趋势及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影响 |
3.1 金融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
3.1.1 金融监管政策变化情况 |
3.1.2 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展望 |
3.2 强监管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影响 |
3.2.1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3.2.2 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4章 强监管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现状分析 |
4.1 信用风险分析 |
4.1.1 借款人信用风险 |
4.1.2 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 |
4.2 操作风险分析 |
4.2.1 业务流程中的风险 |
4.2.2 人员管理中的风险 |
4.2.3 系统操作中的风险 |
4.3 市场风险分析 |
4.3.1 房价波动的风险 |
4.3.2 利率调整的风险 |
4.3.3 同业竞争的风险 |
4.4 其他风险分析 |
4.4.1 流动性风险 |
4.4.2 法律风险 |
4.5 小结 |
第5章 强监管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例 |
5.1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状 |
5.1.1 Z银行济南分行简介 |
5.1.2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资产质量情况 |
5.2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措施 |
5.2.1 信用风险控制措施 |
5.2.2 操作风险控制措施 |
5.2.3 市场风险控制措施 |
5.2.4 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
5.3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5.3.1 房地产项目准入参差不齐 |
5.3.2 对借款人提供的资料无法有效核实 |
5.3.3 员工尽责审查流于形式 |
5.3.4 员工出现道德风险违规放贷 |
5.3.5 不良处置进展缓慢 |
5.4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4.1 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 |
5.4.2 对房地产市场分析不足 |
5.4.3 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健全 |
5.4.4 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 |
5.4.5 风险应对机制不健全 |
5.4.6 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滞后 |
5.5 具体业务案例 |
5.5.1 一手住房贷款案例 |
5.5.2 二手住房贷款案例 |
5.6 小结 |
第6章 强监管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
6.1 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研判 |
6.1.1 建立房地产行业风险预警系统 |
6.1.2 建立政府-房地产企业-银行三方信息共享平台 |
6.2 加强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防控 |
6.2.1 加强准入名单管理 |
6.2.2 加强项目全流程跟踪 |
6.3 优化风险管理手段 |
6.3.1 优化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 |
6.3.2 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
6.3.3 优化风险评价模型 |
6.3.4 加强对第三方的管理 |
6.4 健全风险应对机制 |
6.4.1 优化整合贷后监测系统 |
6.4.2 加强抵押物管理 |
6.4.3 加快清收进度 |
6.5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
6.5.1 加强监管政策的传导 |
6.5.2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
6.5.3 优化客户经理考核 |
6.6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评估及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
2.1.2 风险管理 |
2.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种类和特点 |
2.2.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种类 |
2.2.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特点 |
2.3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类别 |
2.4 理论基础 |
2.4.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4.2 风险博弈理论 |
2.4.3 信贷配给理论 |
第三章 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现状 |
3.2 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3.2.1 风险管理制度现状 |
3.2.2 风险管理工具现状 |
3.2.3 风险管理流程现状 |
3.2.4 风险管理人员配置情况 |
第四章 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评估及分析 |
4.1 初步确定评价指标 |
4.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4.3 风险评估模型 |
4.3.1 建立评判级 |
4.3.2 专家打分表 |
4.3.3 准则层模糊判断 |
4.4 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与评价 |
4.4.1 模型应用 |
4.4.2 结果分析 |
第五章 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
5.1 加强风险相关制度建设 |
5.1.1 健全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
5.1.2 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制度 |
5.1.3 完善个贷岗位不相容管理制度 |
5.2 引入多元化的风险分析工具 |
5.3 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
5.3.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
5.3.2 健全风险管理组织 |
5.3.3 强化操作流程风险管理 |
5.3.4 注重现场审查 |
5.4 加强对市场相关政策的把控 |
5.5 严格审查抵押物资质 |
5.5.1 谨慎选择抵押物 |
5.5.2 完善现行的抵押物评估办法和标准 |
5.5.3 抵押物处置的措施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问卷调查 |
致谢 |
(4)G银行B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个人住房贷款概念 |
2.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分类 |
2.2.1 信用风险 |
2.2.2 市场风险 |
2.2.3 操作风险 |
2.3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3.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3.2 理性违约与被动违约理论 |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4 风险期权理论 |
第三章 G银行B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状分析 |
3.1 G银行B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状 |
3.1.1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持续上涨 |
3.1.2 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显着提高 |
3.2 G银行B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存在问题 |
3.2.1 个人住房不良贷款情况 |
3.2.2 个人住房不良贷款构成分析 |
3.3 G银行B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类型 |
3.3.1 信用风险 |
3.3.2 市场风险 |
3.3.3 操作风险 |
3.3.4 综合分析 |
第四章 G银行B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G银行B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
4.1.1 受理申请环节 |
4.1.2 贷前调查环节 |
4.1.3 贷款审批环节 |
4.1.4 贷款发放环节 |
4.1.5 贷后管理环节 |
4.2 G银行B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对借款人信息无法做到真正的全面掌握 |
4.2.2 尽职调查流于形式 |
4.2.3 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的风险识别能力较低 |
4.2.4 抵押物的价值评估、抵押登记与处置问题 |
4.2.5 贷后管理不到位 |
第五章 提高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
5.1 加强对借款人信息的全面审核 |
5.1.1 加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审核 |
5.1.2 加强借款人资料真实性管理 |
5.2 加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 |
5.2.1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
5.2.2 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 |
5.2.3 加强贷后管理 |
5.3 加强对合作机构的风险防控 |
5.4 加强抵押物管理 |
5.4.1 定期核查抵押物状况 |
5.4.2 完善抵押物保险机制 |
5.5 完善风险预警系统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个人住房贷款及其风险的基本理论 |
2.1 个人住房贷款的含义 |
2.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含义 |
2.3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类型 |
2.3.1 利率风险 |
2.3.2 市场风险 |
2.3.3 流动性风险 |
2.3.4 抵押物风险 |
2.3.5 信用风险 |
2.3.6 法律风险 |
第三章 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及成因分析 |
3.1 个人住房贷款发展现状 |
3.2 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的风险 |
3.2.1 开发商的风险 |
3.2.2 购房者的风险 |
3.2.3 银行自身的风险 |
3.2.4 其他方因素的风险 |
3.3 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
3.3.1 内部原因分析 |
3.3.2 外部原因分析 |
第四章 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
4.1 个人住房贷款发放前的风险识别与预防 |
4.1.1 强化贷前业务流程 |
4.1.2 落实强化贷前调查及首付款审核 |
4.1.3 优选合作机构 |
4.1.4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
4.2 个人住房贷款操作中的风险控制 |
4.2.1 关注个人征信记录 |
4.2.2 优化审查审批模式 |
4.2.3 强化放款管理 |
4.3 个人住房贷款发放后的风险管理 |
4.3.1 加强权证管理 |
4.3.2 强化资产质量管控 |
4.3.3 合作项目贷后查访 |
4.3.4 建立风险监察名单 |
4.3.5 加强贷后管理的动态监管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个人住房贷款理论方面 |
1.3.2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因素研究 |
1.3.3 防范和化解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对策研究 |
1.3.4 研究综评 |
1.4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内涵 |
2.1.1 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定义 |
2.1.2 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分类 |
2.1.3 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界定 |
2.2 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基础理论 |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理性违约和被动违约理论 |
3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概况 |
3.1.1 G银行简介 |
3.1.2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特征 |
3.1.3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
3.2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现状 |
3.2.1 市场风险分析 |
3.2.2 经营风险分析 |
3.2.3 信用风险分析 |
3.2.4 抵押物风险分析 |
3.3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实施现状 |
3.3.1 风险管理架构 |
3.3.2 风险管理流程 |
3.3.3 风险管理成效 |
4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内部问题 |
4.1.1 借款人方面的问题分析 |
4.1.2 银行内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4.1.3 银行客户经理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 |
4.2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外部问题 |
4.2.1 合作方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4.2.2 抵押物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4.2.3 面对的法律风险问题分析 |
4.3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存在内部问题的原因 |
4.3.1 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个人贷款的逾期风险 |
4.3.2 银行经营管理有漏洞 |
4.3.3 客户经理因操作失误导致贷款出现风险 |
4.4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存在外部问题的原因 |
4.4.1 合作方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2 抵押物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3 法律风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
5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优化 |
5.1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优化目标 |
5.1.1 坚持稳中求进,避免盲目谨慎 |
5.1.2 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
5.1.3 风险管理因时制宜 |
5.2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内部风险管理优化 |
5.2.1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经营风险管理优化 |
5.2.2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优化 |
5.3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外部风险管理优化 |
5.3.1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市场风险管理优化 |
5.3.2 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物风险管理优化 |
5.3.3 制定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保证保险制度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管理 ——以工行黄山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结构框架 |
第二章 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的理论基础 |
2.1 个人住房贷款相关基本概念 |
2.1.1 个人住房贷款的定义和产品分类 |
2.1.2 个人住房贷款的特征 |
2.1.3 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特征 |
2.1.4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类别 |
2.1.5 个人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 |
2.2 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的相关理论研究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国内外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国外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的情况 |
3.1.1 美国住房金融的发展历程 |
3.1.2 美国的住房金融机构和运作制度 |
3.1.3 其他国家个人住房贷款情况 |
3.2 对我国的启示 |
3.3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的现状 |
3.3.1 我国房地产政策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历程 |
3.3.2 业务现状分析 |
3.3.3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特点 |
3.3.4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现状 |
第四章 工行黄山分行的案例分析 |
4.1 工商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
4.1.1 工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总体发展情况 |
4.1.2 工行安徽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
4.2 黄山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
4.2.1 基本情况 |
4.2.2 组织架构 |
4.2.3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情况简要分析 |
4.2.4 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现状 |
4.3 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3.1 风险控制和管理方面 |
4.3.2 风险分散和转移手段方面 |
4.3.3 绩效考核机制方面 |
4.4 黄山分行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的统计分析 |
4.4.1 样本数据来源、统计变量选取 |
4.4.2 分类变量的统计 |
4.5 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的风险控制 |
4.5.1 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 |
4.5.2 个人住房贷款的全流程管理 |
4.5.3 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实施管理情况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行黄山分行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
5.1 借款人的风险管理方面 |
5.2 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 |
第六章 论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4 发明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人口学要素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个人贷款现状 |
1.1.2 个人短期贷款现状 |
1.1.3 个人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状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基于人口学要素视角研究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意义 |
1.2.2 基于人口学要素视角研究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目的 |
1.3 研究框架 |
2.文献综述 |
2.1 人口学要素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违约中的作用 |
2.2 人口学要素在个人网络借贷违约中的作用 |
2.3 其他因素在个人贷款违约中的作用 |
3.理论分析与指标选取 |
3.1 理论分析 |
3.1.1 借款人人口学要素特征的界定 |
3.1.2 人口学要素与贷款违约关系的相关探讨 |
3.1.3 人口学要素对贷款违约的作用机理探讨 |
3.1.4 人口学要素对贷款违约风险的经典理论分析 |
3.2 基于人口学要素的贷款违约相关性指标选取 |
4.样本选取与变量定义 |
4.1 样本选取 |
4.2 样本选择性偏差问题的校验与论证 |
4.2.1 联立双变量模型构建 |
4.2.2 样本选择性偏差校验结果 |
4.3 变量定义 |
4.3.1 因变量定义 |
4.3.2 自变量定义 |
5.人口学要素与短期贷款违约关系的实证检验 |
5.1 借款人年龄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关系验证 |
5.1.1 借款人年龄分布情况 |
5.1.2 借款人年龄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理论探讨 |
5.1.3 借款人年龄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实证分析 |
5.1.4 小结 |
5.2 借款人性别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关系验证 |
5.2.1 借款人性别构成情况 |
5.2.2 借款人性别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理论探讨 |
5.2.3 借款人性别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实证分析 |
5.2.4 小结 |
5.3 借款人婚姻状况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关系验证 |
5.3.1 借款人婚姻分布状况 |
5.3.2 婚姻状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理论探讨 |
5.3.3 借款人婚姻状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实证分析 |
5.3.4 小结 |
5.4 借款人受教育程度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关系验证 |
5.4.1 借款人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 |
5.4.2 受教育程度与短期贷款违约的理论探讨 |
5.4.3 受教育程度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实证分析 |
5.4.4 小结 |
5.5 借款人行业状态、职业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关系验证 |
5.5.1 借款人行业与职业分布情况 |
5.5.2 职业结构、行业结构与短期贷款违约的理论探讨 |
5.5.3 行业结构、职业结构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实证分析 |
5.5.4 小结 |
5.6 总结探讨 |
6.基于人口学要素构建的随机森林违约预测模型 |
6.1 随机森林的理论模型构建 |
6.2 基于人口学要素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设定 |
6.3 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实施及判定结果 |
6.4 RUSBOOST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在其他样本中的验证 |
7.基于人口学要素构建的短期贷款违约风险评分卡体系 |
7.1 基于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特征的评分卡开发 |
7.2 信用评分卡开发结果 |
8.研究结论与探讨 |
8.1 研究结论 |
8.2 对策探讨 |
8.3 展望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9)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分析 ——基于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目的 |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动态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
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 |
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 |
第二节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产生机理 |
一、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原理 |
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主要产生源及分类 |
三、影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环境因素 |
第三节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
一、延期偿付和终止偿付 |
二、提前还款 |
三、骗贷 |
第二章 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及其防管现状 |
第一节 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总体态势 |
一、高速发展阶段(2003 年至2007 年) |
二、低迷阶段(2008 年至2012 年) |
三、调整阶段(2013 年至今) |
第二节 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现状 |
一、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职业与贷款笔数 |
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职业与违约贷款笔数 |
第三节 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防范机制的现状 |
一、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宏观调控的防范机制 |
二、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的监管防范机制 |
三、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对银行的监督防范机制 |
四、银行内部自身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防范机制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
第一节 客户经理的职责 |
一、客户经理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中的贷前职责 |
二、客户经理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中的贷中职责 |
三、客户经理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中的贷后职责 |
第二节 客户经理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识别方法 |
一、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的信用风险识别 |
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的身份信息风险识别 |
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的资产负债风险识别 |
四、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的违约成本风险识别 |
第三节 客户经理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的关系处理 |
一、朋友关系处理 |
二、客户关系处理 |
三、从营销和风险防范角度处理两者之间关系 |
第四章 案例分析:某银行某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防范中客户经理的作用 |
第一节 案例概况 |
一、案例基本情况 |
二、案例中的“假按揭”违法行为情况 |
第二节 客户经理在案例中的行为情况 |
一、客户经理的合规行为情况 |
二、客户经理违规行为情况 |
第三节 客户经理在案例中的行为分析 |
一、贷前调研不充分 |
二、贷中审查不严格 |
三、贷后跟踪不及时 |
第四节 客户经理违规行为案例分析总结 |
一、客户经理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中职业道德风险 |
二、客户经理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中的操作风险 |
第五章 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防范建议 |
第一节 完善债务人风险识别机制 |
一、银行内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客户经理操作手册,杜绝操作风险 |
二、监管机构加大力度进行客户经理职业道德操守教育,做得持证上岗 |
第二节 优化客户经理防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制度 |
一、优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操作流程 |
二、优化客户经理在贷款调查过程中的职责 |
三、优化贷款发放后的贷后管理制度 |
第三节 改进对客户经理防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 |
一、建立健全客户经理风险防范的奖励机制 |
二、建立健全客户经理风险防范的约束机制 |
结论 |
一、本文的研究结论 |
二、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10)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关于国外房地产保险 |
1.2.2 关于国外住房抵押贷款制度 |
1.2.3 关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现状及其问题 |
1.2.4 关于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
1.2.5 关于国内外住房信贷保险研究文献的综述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
2. 住房信贷保险与风险的相关理论 |
2.1 住房信贷保险的界定及其作用 |
2.1.1 住房信贷保险的界定 |
2.1.2 住房信贷保险的作用 |
2.2 保险经营原则 |
2.2.1 最大诚信原则 |
2.2.2 可保利益原则 |
2.2.3 近因原则 |
2.2.4 损失赔偿原则 |
2.2.5 大数原则 |
2.3 银行经营原则与住房信贷风险 |
2.3.1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 |
2.3.2 住房信贷风险 |
2.3.3 住房信贷风险的成因 |
2.4 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2.4.1 《新巴塞尔协议》中信贷风险的规定与管理 |
2.4.2 我国关于信贷风险的规定与管理 |
2.4.3 美国贷款风险的分类 |
2.4.4 住房信贷风险的管理手段 |
2.5 制度变迁与市场失灵 |
2.5.1 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 |
2.5.2 不对称信息、委托代理问题与市场失灵理论 |
3. 我国住房信贷市场与担保发展现状 |
3.1 我国住房信贷的种类与特点 |
3.1.1 我国住房信贷的种类 |
3.1.2 发展住房信贷的意义 |
3.1.3 我国住房信贷的特点 |
3.2 我国住房信贷的发展 |
3.2.1 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不断增加,在房地产贷款中的占比不断加大 |
3.2.2 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不断调整,潜在风险因素在增加 |
3.3 目前我国住房信贷的担保现状 |
3.3.1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业务 |
3.3.2 个人住房商业贷款担保服务 |
3.4 目前我国住房信贷担保存在的问题 |
3.4.1 住房担保缺乏规范的制度性安排 |
3.4.2 住房担保公司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下 |
3.4.3 住房担保公司缺少风险分散机制 |
3.4.4 抵押物处置较难,增加了担保公司的风险 |
4. 我国住房信贷保险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
4.1 住房信贷保险相关的品种 |
4.1.1 个人住房抵押房屋保险 |
4.1.2 个人贷款抵押房屋综合保险 |
4.1.3 住宅质量保证保险 |
4.1.4 家庭财产保险 |
4.1.5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保险 |
4.2 我国住房信贷保险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
4.3 我国住房信贷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
4.3.1 面临着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的强烈竞争 |
4.3.2 保险合同在签署中银行和保险公司处于强势 |
4.3.3 保险费率偏高,保险金额计算不合理 |
4.3.4 保险金额确定和保费缴费方式欠合理 |
4.3.5 保险品种单一,消费者缺乏选择权 |
4.3.6 保险公司专业人员缺乏,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 |
4.3.7 公众缺乏保险意识,对保险业的认可度较差 |
4.3.8 法规不健全,缺乏政策性金融机构及相应政策支持 |
5. 海外住房信贷保险制度的经验与借鉴 |
5.1 政府保险与私人保险相结合的北美模式 |
5.1.1 美国 |
5.1.2 加拿大 |
5.1.3 香港 |
5.2 抵押贷款与人寿保险相结合的西欧模式 |
5.2.1 法国 |
5.2.2 荷兰 |
5.2.3 英国 |
5.3 单一私人保险的澳大利亚模式 |
5.3.1 以住房贷款保险公司为主的住房信贷保险主体 |
5.3.2 全额保险为主的住房信贷保险品种 |
5.4 海外住房信贷保险制度的启示 |
5.4.1 国家政策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参与 |
5.4.2 保险产品的设计要实现多方共赢,保险市场才有生存的空间 |
5.4.3 保险品种灵活多样,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 |
5.4.4 各国住房信贷保险制度各具特色 |
6. 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设计 |
6.1 构建科学的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意义 |
6.1.1 是保民生、促增长的需要 |
6.1.2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
6.1.3 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 |
6.1.4 是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6.2 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 |
6.2.1 住房信贷保险调控体系 |
6.2.2 住房信贷保险运行体系 |
6.2.3 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模式构想 |
7. 建议与结论 |
7.1 完善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
7.1.1 建立和健全与住房信贷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 |
7.1.2 建立政策性住房信贷保险机构 |
7.1.3 与置业担保公司错位发展,适时开展抵押贷款与反抵押保险业务 |
7.1.4 创新险种,增强投保人的选择权 |
7.1.5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参加住房信贷保险的意识 |
7.1.6 创新保险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网络保险营销 |
7.1.7 不断聚集人才,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 |
7.1.8 树立行业形象,取得公众认可 |
7.1.9 建立住房信贷的二级市场 |
7.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后记 |
四、保险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策略[D]. 李燚炜.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2]强监管背景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例[D]. 刘璐.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M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评估及防范研究[D]. 王彦钧. 扬州大学, 2021(09)
- [4]G银行B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陈蕾. 河北大学, 2021(02)
- [5]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曲一帆. 吉林大学, 2021(01)
- [6]G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杨依.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管理 ——以工行黄山分行为例[D]. 韦芳媛.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8]人口学要素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D]. 宋点白. 西南财经大学, 2019(12)
- [9]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务人风险分析 ——基于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视角[D]. 张子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10]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研究[D]. 赵秀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