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龙江省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周勇,闫世春,于兰,何伟丽,万晓宇,孙巍[1](2022)在《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生与其家长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及相关性,为今后在学校与家庭中开展结核病防控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黑龙江省抽取9个县(区)共1 255对中小学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结核病防治相关核心知识问卷调查。结果黑龙江省1 255名中小学学生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66.0%;不同特征中小学学生比较,不同性别和户籍中小学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黑龙江省1 255名中小学学生家长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70.5%;不同特征中小学学生家长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和户籍中小学学生家长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生和家长对是否传染、传播方式、结核症状、定点机构、减免政策、能否治愈6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5.7%和92.5%、59.4%和56.0%、83.5%和90.1%、37.0%和45.7%、48.8%和53.7%、81.4%和85.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生与其家长对6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均呈正相关(均P <0.001)。结论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生和家长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仍较低,学生与其家长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孙赫璘[2](2021)在《2014-2019年吉林省结核病时间序列分析及耐药结核病流行特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描述2014-2019年吉林省结核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并构建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20年结核病登记情况,以期了解吉林省结核病流行趋势;通过描述2014-2019年吉林省结核病耐药及耐多药情况,并分析耐药及耐多药的相关因素,以期了解吉林省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吉林省结核病防治部门和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结核病专报系统中收集2014-2019年吉林省结核病及耐药结核病患者资料(登记号、首登记地区、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户籍类型、治疗分类、登记日期、耐药情况),吉林省人口学资料来源于吉林省历年统计年鉴。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整理及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描述。使用Python 3.8进行S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吉林省结核病流行特征(1)总体特征2014-2019年间吉林省累计登记结核病患者76883例,年平均登记率为48.62/10万。(2)人口学特征累计登记的结核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39:1;平均年龄(47.61±17.19)岁,30~59岁年龄组患者最多,占53.11%;各民族中汉族患者最多,占95.37%;各职业中农民患者最多,占53.98%;各地市中长春市患者最多,占23.41%;各户籍类型中非流动人口患者最多,占95.64%;各治疗分类中初治最多,占94.63%。(3)时间特征2014年吉林省结核病登记率最高,55.50/10万,2019年登记率最低,41.62/10万,登记率在2014-2016年间逐年下降,2017、2018年略有上升,2019年下降至6年间最低水平。(4)地区特征吉林省9个地市中吉林市结核病年平均登记率最高,63.38/10万,长春市结核病年平均登记率最低,39.86/10万,吉林市、白城市、四平市年平均登记率高于全省年平均登记率。2、吉林省结核病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对2014-2019年吉林省结核病月登记数据构建SARIMA模型,最优模型为ARIMA(0,1,1)(2,1,2)12,均方根误差为209.2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21.72%,预测2020年吉林省结核病登记人数为12555例,3月及6月登记人数较多。3、吉林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特征(1)结核病患者耐药检测情况及构成2014-2019年吉林省进行耐药检测的结核病患者15373例,检测率为20.00%。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88:1;平均年龄(50.41±16.16)岁,30~59岁年龄组患者人数最多;各民族中汉族患者最多,占94.30%;各职业中农民患者最多,占51.25%;各地市中吉林市患者最多,占24.67%;各户籍类型中非流动人口患者最多,占96.37%;各治疗分类中初治患者最多,占83.06%。(2)吉林省结核病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2014-2019年吉林省进行耐药检测的结核病患者中耐药结核病患者共2933例,总耐药率为19.08%。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区、治疗分类耐药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耐药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中30~59岁患者耐药率最高;各职业中无业患者耐药率最高;各地市中松原市耐药率最高;各治疗分类中复治患者耐药率最高;各年份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0~29岁的患者耐药风险是60岁及以上患者的1.350倍(95%CI:1.157~1.575)、年龄为30~59岁的患者耐药风险是60岁及以上患者的1.280倍(95%CI:1.156~1.419);男性患者耐药风险是女性患者的1.154倍(95%CI:1.044~1.276);农民患者的耐药风险低于其他职业(OR=0.760);吉林市(OR=0.652)、四平市(OR=0.441)、辽源市(OR=0.569)、通化市(OR=0.631)、白山市(OR=0.356)、延边州(OR=0.510)的患者耐药风险低于长春市,松原市的患者耐药风险是长春市的1.289倍(95%CI:1.053~1.577);复治患者的耐药风险是初治患者的3.388倍(95%CI:3.079~3.728)。(3)吉林省结核病耐多药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2014-2019年吉林省进行耐药检测的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共1093例,总耐多药率为7.11%。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地区、治疗分类耐多药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耐多药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中0~29岁患者耐多药率最高;各民族中朝鲜族耐多药率最高;各职业中无业患者耐多药率最高;各地市中长春市耐多药率最高;各治疗分类中复治患者耐多药率最高;各年份耐多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0~29岁的患者耐多药风险是60岁及以上患者的1.845倍(95%CI:1.456~2.324)、年龄为30~59岁的患者耐多药风险是60岁及以上患者的1.506倍(95%CI:1.280~1.773);男性患者耐多药风险是女性患者的1.178倍(95%CI:1.010~1.374);朝鲜族患者耐多药风险是汉族患者的2.133倍(95%CI:1.473~3.089);吉林市(OR=0.521)、四平市(OR=0.514)、辽源市(OR=0.526)、通化市(OR=0.620)、白山市(OR=0.427)、延边州(OR=0.344)的患者耐多药风险低于长春市;复治患者的耐多药风险是初治患者的3.486倍(95%CI:3.049~3.987)。结论:1、2014-2019年吉林省结核病年平均登记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年份登记率呈现波动状态,吉林市年平均登记率最高,结核病患者以男性、中年、汉族、农民、非流动人口、初治患者为主。2、对2020年吉林省结核病登记情况进行预测,结核病登记人数较往年无明显下降趋势,3月和6月为发病高峰。3、2014-2019年吉林省结核病总耐药率低于全国水平,各年份耐药率逐年降低,松原市耐药率最高,男性、青中年、登记地为松原市、复治是结核病患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4、2014-2019年吉林省结核病总耐多药率高于全国水平,各年份耐多药率逐年降低,长春市耐多药率最高,男性、中青年、朝鲜族、复治是结核病患者发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
马爱静[3](2018)在《基于人群的我国结核病主要流行株的遗传特征和传播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全球第三,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四个重大传染病之一,结核病尤其是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结核病疫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所致,约占62%。近年来,我国已经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来控制结核病,然而当前结核病依然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为进一步有效控制结核病,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需要对结核病之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变异、进化和结核病的流行规律等进行研究,了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遗传特征及传播规律对有效防控结核病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在结核病控制领域还有诸多的问题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比如我国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流行株的起源、进化和流行规律不明确,具有中国代表性的结核病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规律不清晰,尚未建立我国结核病发病和传播的数学模型,对于我国结核病主要流行株的毒力、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流行和传播规律缺乏系统的研究。如若能对于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会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国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对结核病防控措施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目的通过基于人群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研究,进一步验证和确定我国结核病的主要流行株,验证评估适合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型方法;通过全国横断面以及部分地区动态监测等研究,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及传播规律,为我国(尤其是北京基因型菌株广泛流行的地区)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北京基因型表型耐药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探索北京基因型及其亚型的区分对临床上抗结核药物使用的指导作用;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北京基因型与传播力相关的遗传特征,探索其流行与传播的遗传机制。方法1.对收集自全国31个省共70个监测点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通过与散在分布重复单位-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方法(VNTR-15以及VNTR-24)的分型效果做比较,评价联合SNP以及VNTR-15的基因分型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传播的追踪能力。2.应用联合SNP分型以及VNTR-15分型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分析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及其影响因素。3.应用联合SNP分型以及VNTR-15分型的方法,地区性(连续3年)动态监测北京基因型菌株流行规律的传播机制。4.应用固体药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表型,应用联合SNP分型以及VNTR-15分型的方法对我国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耐药的相关性。5.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了解成簇北京基因型菌株的遗传特征,分析遗传机制对其广泛流行及传播的作用。结果1.对于北京基因型菌株,联合SNP以及VNTR-15基因分型方法的分辨力(HGI=0.9950)比 VNTR-15 的分辨力(HGI=0.9915)以及 VNTR24 的分辨力(HGI=0.9943)高;对于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其分辨力(HGI=0.9917)同样比 VNTR-15 的分辨力(HGI=0.9859)以及 VNTR24 的分辨力(HGI=0.9905)高;对于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VNTR24的分辨力(HGl=0.9989)高于联合SNP以及VNTR-15基因分型方法的分辨力(HGI=0.9980)以及VNTR-15的分辨力(HGI=0.9978)。2.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在全国的流行率为73.69%(1731/2349),其中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在全国的流行率为76.43%(1323/1731),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在全国的流行率为23.57%(408/1731),优势菌株为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基因型及其亚型菌株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均匀(P<0.001;P<0.001)。北京基因型菌株比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的传播力强(P<0.001);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比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传播力强(P<0.001)。此外,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与MDR(P=0.028)以及链霉素耐药(P<0.001)存在正相关性。3.我国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率为55.51%(489/881),其中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率为70.96%(347/881),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率为29.04%(142/881),优势菌株为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四川省各地区北京基因型及其亚型菌株的流行无统计学差异(P=0.117;P=0.311)。北京基因型菌株在复治患者中感染率更高,大约是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感染率的2倍(P=0.009,OR=1.984);北京基因型菌株更易发生近期传播,近期传播力约是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的3倍(P=0.005,OR=2.880)。比较现代北京基因型与古代北京基因型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相对于女性结核病患者,男性患者更容易感染现代型北京菌株(p=0.035);不同年龄分组之间的病人,其感染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以及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概率具有差异性(P=0.007)。不同年份之间北京基因型及其亚型菌株的流行率无明显变化(P=0.621;P=0.739);该地区2015年北京基因型菌株的近期传播率比2013年和2014年高;Bmyc10亚型在北京基因型菌株中占绝对优势。4.我国四川省结核病患者中,男性患者相对于女性患者更容易产生利福平耐药(P=0.034)以及耐多药现象(P=0.024)。另外,发生近期传播(成簇)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利福平耐药(P=0.007)、乙胺丁醇耐药(P=0.007)以及耐多药(P=0.002)。该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相对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更容易发生利福平耐药(P=0.038)、异烟肼耐药(P=0.036)、乙胺丁醇耐药(P=0.003)以及耐多药(P=0.006),说明四川地区流行的北京基因型菌株和耐药存在正相关性。亚型Bmyc210与亚型Bmyc10的菌株在SM耐药、INH耐药、RFP耐药以及MDR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5.东亚分枝(北京基因型家系)的SNP及InDe1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分枝;北京基因型菌株SNP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PE/PPE蛋白家族相关基因上;北京基因型菌株与H37Rv标准株遗传进化距离相隔比较远;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间遗传距离较近,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间遗传距离较远。结论1.VNTR分型与SNP分型对北京基因型菌株流行与传播规律的研究中具有互补性,联合SNP和VNTR-15的分型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及其现代亚型菌株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建议使用联合SNP分型以及VNTR-15的基因分型方法在北京基因型菌株或者现代北京亚型菌株占优势的地区,用于追踪其近期传播模式和危险因素分析。在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占主要流行株的地区,建议使用VNTR-24分型方法。2.本研究证明了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是我国的优势菌株;北京基因型及其现代亚型在全国不同地区的分布不同;北京基因型菌株与SM耐药性以及MDR具有正相关性,且更具有扩散的潜在能力,提示北京基因型菌株可能存在耐药与传播的双重优势。同时,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以及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之间的传播潜力以及链霉素耐药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具有正相关性,更存在优势。3.结核分枝杆菌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是四川省流行的优势菌株;北京基因型菌株同时与成簇和耐药性具有正相关,表明该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具有双重优势,耐药为其提供了更长传播感染的时间优势;男性患者、具有耐药现象的患者是近期传播(成簇)的危险因素;Bmyc10亚型比其他北京基因型菌株更容易发生近期传播,其由基因突变积累的表型变化可能是其适应性增强的原因。4.我国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除达州大竹县外,其余4个监测点原发性耐药结核病的比重高于获得性耐药结核病;与非北京基因型相比,北京基因型菌株与利福平耐药、异烟肼耐药、乙胺丁醇耐药以及耐多药具有正相关性;Bmyc210亚型菌株更容易发生SM、INH、RFP耐药以及MDR。5.北京基因型菌株在PE/PPE蛋白家族区域存在高发突变,或许是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增强致病性和毒性的遗传机制,造成广泛流行的原因。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与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相比,是相对近期进化而来的亚型,可能更容易发生传播(成簇)。
马爱静,赵雁林[4](2018)在《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文中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统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tuberculosis,TB)高负担国家之一,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B,MDRTB)高负担国家之一。耐药结核病(drug resistant TB,DR-TB)是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三大挑战之一,如若耐药结核病的流行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影响我国"2035年终止结核病流行目标"的顺利实现。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对于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耐药监测是评估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效果的有效指标。1994年,WHO和国际防痨及肺部疾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UNION)共同开展了一项全球性的结核病耐药性监测项目,我国除参与该项目外,同时积极开展了多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并成功开展了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为制定科学防治结核病的策略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王鑫,王彦富,李洪海,李连利[5](2017)在《2008-2015年黑龙江省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我省结核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从国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了2008至2015年我省结核病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我省结核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结果 2008至2015年全省结核病患者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1.66/10万,自2009年后,报告登记病例显着减少。各年度女性比例均少于男性;农民和家务或待业人群报告发病患者数最多,占患者总数的44.10%和30.08%。全省13个地市以七台河市、双鸭山市、鸡西市和牡丹江市报告发病率较高。结论我省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农民和家务或待业人群是结核病高危人群,应将这部分人群作为防治工作重点人群,建立定期体检制度,提高结核病防控效果。
刘志昌[6](2016)在《2010-2013年广东省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广东省肺结核患者发现、治疗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广东省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地点和研究人群。调查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通过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决策者、管理者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访谈会议,了解肺结核患者管理防治工作的相关措施、具体实施情况以及改善建议等。定量研究:收集2010-2013年广东省肺结核患者的登记情况、治愈情况等资料,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普通群众、结防医务人员与在校学生的相关情况。统计方式采用c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患者发现、治疗和结核病知识知晓程度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广东省活动性肺结核的登记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较2010年下降19.7%;新涂阳、复治涂阳和新涂阴累计患者数分别占肺结核患者总数的47.8%、5.0%和47.2%;新涂阳患者的发现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较2010年下降了10.7%;转诊患者2013年的总体到位率为91.2%,较2010年的81.1%有所上升,上升幅度为12.4%;密切接触者的筛查率维持在94%-99%之间,而密切接触者的发病率在320/10万-410/10万之间波动;对270名肺结核患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8.7%;而目前患者的发现途径主要为因症就诊,占84.1%,年龄越大的患者更有可能通过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31-49岁:OR=3.31,95%CI 1.37-7.96;≥50岁:OR=5.80,95%CI 1.79-18.80);227名因症就诊患者中发生就诊延误的比例为42.3%,平均间隔为4.1周,最少间隔0周,最多间隔90周,导致就诊延误的危险因素只要为对缺乏对结核病知识的认识;患者首次就诊地点选择最多的为综合医院(48.5%),只有15.9%患者的首诊机构为专门的结防机构,而有没既往史是影响是否选择结防机构作为首诊机构的相关因素,有既往史的患者更有可能选择结防机构;57.0%的患者在首次诊断时确诊肺结核,误诊比例最高的疾病为感冒(17.4%)、肺炎(4.4%)和气管炎(4.1%),我们发现对比年轻人,较少50岁以上的患者能在首次诊断是确诊(OR=0.46,95%CI0.23-0.93);而患者发生确诊延误的比例为32.6%,造成确诊延误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人和在非结防机构首诊;有8.1%的患者曾接受过筛查,而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曾接受筛查的情况有差异,更少的老年人曾接受筛查(OR=0.24,95%CI 0.07-0.82)。涂阳患者在2010-2013年的平均治愈率为92.3%,其中初治涂阳患者为93.2%,复治涂阳患者为84.7%;目前患者取药的主要方式为每个月或每个星期到结防机构拿取一定疗程的药物,70.4%的患者选择该种方式;患者服药督导情况中,54.4%表示一直依靠自觉进行服药,我们发现粤西地区患者曾接受服药督导的比例最少(c2=19.20,P<0.001);有16.3%的患者表示曾中断治疗,中断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7.0天,最小中断时间1天,最多中断730天,其中有既往史的患者发生中断治疗的风险高于无既往史患者(c2=6.00,P=0.015);造成患者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工作忙(18.2%)、药物不良反应(15.9%)和自我感觉好转(15.9%);而使患者继续服药的主要原因包括感觉不舒服(38.6%)、工作不忙了(18.2%)和不良反应减轻(13.6%)。结论1.广东省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工作基本达到《规划》的要求,但仍然存在发现延误比例高、群众对结防机构的认识与信心不高和结防机构主动筛查能力不足等问题。2.患者治疗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但患者的比例仍然较高,服药督导的工作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3.各人群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不足够,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需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
李君,朱小梅,张淑兰,陈松林[7](2014)在《温州市2005—2011年教师肺结核疫情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教师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及教师对肺结核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为更好促进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温州市2005—2011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教师肺结核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报告登记教师肺结核患者191例,报告登记发病率为39.15/10万,其中涂阳患者45例(23.56%);发病数量女性多于男性,以青年教师居多,时间分布并没有明显的季节趋势,发现方式主要是转诊和因症就诊,就诊延误率为45.55%,治疗2月末5月末及疗程结束时未痰检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温州市教师肺结核疫情较为严重,就诊延误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教师对肺结核防治的重视程度。
吴腾燕[8](2014)在《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广西现行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目的了解2011年广西结核病防治医防合作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评价现行结防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应用前景,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持续推行适合广西实际的结防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广西现行四种结防模式地区,通过机构调查、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查阅专报系统等形式收集结防工作相关数据,并对各种结防模式的工作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西结防模式。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以CDC模式为主,与定点医院模式、结防院模式和结防所模式共存,“八大模块”是四种模式的重要核心理论。(2)四种模式地区的结防机构建设突显三大特征:①有房无人:均配备结防工作用房,但结防人员配备率均未达到《指南》要求;②设备配置不均衡:CDC模式地区的结核病胸部影像学检查设备以200mA的普通X光机为主,其他模式地区均装备DR机;③痰涂片技术普及:均开展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工作,定点医院模式地区还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3)四种模式的患者登记治疗情况存在六点差异:①患者构成差异。登记治疗的新涂阳、复治涂阳和涂阴肺结核患者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91,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登记治疗的新涂阳患者比例较高(52.4%,269/513);②患者来源差异。患者来源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774,P=0.000),结防所模式地区因症就诊患者比例较高(46.9%,201/429),定点医院模式地区转诊患者比例较高(67.8%,348/513);③查痰率差异。初诊患者查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461,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初诊患者查痰率较高(86.3%,1404/1627);④患者到位率差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患者的总体到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2,P=0.000),结防院模式地区的总体到位率较高(99.7%,583/585);⑤治愈效果差异。新涂阳患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6,P=0.009),结防所模式地区的治愈率较高(96.2%,177/184);⑥信息管理差异。对疗程结束病案信息的录入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18,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录入及时率较高(74.3%,381/513);录入信息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9,P=0.010),CDC模式地区的一致率较高(55.0%,22/40)。(4)四种模式的患者管理情况存在三点差异。①督导差异。县级对所辖乡(镇)级的督导任务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37,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督导任务完成率较高(138.7%,233/168);②访视差异。对肺结核患者的访视任务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2.537,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访视任务完成率较高(147.7%,1192/807);③依时差异。患者平均治疗延迟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1.158,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患者平均治疗延迟天数较短(中位数为17天)。(5)四种模式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具有一致性。四种模式地区在结核病实验室批量测试复核的结果中均未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6)四种模式的工作环境存在差异。本研究共对85名结防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模式地区结防人员的总体满意度及对工作设备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48和9.730,P值分别为0.000和0.021),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结防人员的总体满意度(44.7%,38/85)及对工作设备的满意度(64.7%,11/17)较高。(7)四种模式之间患者满意度存在差异。本研究共对102例完成疗程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模式地区肺结核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8,P=0.017),结防所模式地区肺结核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满意度较高(71.4%,15/21)。(8)四种模式之间效果评价存在差异。根据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结防工作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排序位居第一(C1=0.692)。(9)四种模式之间患者治疗费用存在差异。初治肺结核患者在定点医院模式地区接受治疗,需要支付的直接医疗费用较低(2336.3元/人)。(1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通过充分整合经费、积极推行惠民措施和创新工作管理机制等措施,促进结防模式不断完善。结论(1)“八大模块”是广西结防模式高效运行的重要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广西四种结防模式通过医防合作机制,围绕“八大模块”核心内容开展结防工作,在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报告、治疗和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四种结防模式亟待加强技术督导和质量管理。(3)结防人员的工作负荷和工作待遇亟待关注。(4)肺结核患者治疗满意度有待提高,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问题亟待解决。(5)定点医院模式是“八大模块”的价值反映,具有持续发展后劲,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第二部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构建目的了解广西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西14个地级市及所辖27个县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结防机构的1位关键人物,进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接受意愿调查,分析广西推行该模式的可行性。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2年广西新启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16个县(市、区),通过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该模式构建过程资料及引入相关医疗保障机制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大部分卫生局分管局长、结防机构分管领导和结防科长赞成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赞成率分别为73.7%(28/38)、75.0%(30/40)和66.7%(26/39)。赞成的主要理由是该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优势,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患者的诊治;不赞成的主要理由是目前综合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不足。(2)广西印发“三位一体”结防模式试行方案,明确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确立原则、各部门职责分工与要求、保障措施、工作监督与评价等内容。(3)16个县(市、区)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情况为:①制定有当地的工作实施方案的有16个(100.0%,16/16);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的有12个(75.0%,12/16);③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的有11个(68.8%,11/16);④卫生局组织召开各级卫生单位负责人会议的有15个(93.8%,15/16);⑤发布当地定点医院相关信息公告的有10个(62.5%,10/16);⑥进行人员培训的有11个(68.8%,11/16);⑦80%以上的定点医院具有开展结防工作所需的工作用房、物品和药品等;⑧80%以上的结核病诊治定点医院具有接受过培训的临床诊治人员、结核病药品管理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但仅有11个(68.8%,,11/16)具有接受过培训的结核病实验室人员;⑨按照工作职责分工进行结防经费分配的仅有7个(43.8%,7/16);⑩对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进行验收的仅有7个(43.8%,7/16)。(4)16个县(市、区)均将结核病诊疗费用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不同医保类型中,住院费用报销起付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56,P=0.080);但在门诊费用的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住院费用的报销封顶线和报销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额度和比例均较高。有7个县(市、区)将结核病诊疗费用纳入民政救助范围(43.8%,7/16),报销比例平均50%(中位数),报销封顶线平均10000元(中位数)。结论(1)在广西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是可行的,但需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逐步推行。(2)试行方案是广西在“十二五”期间逐步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3)做好模式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的评估验收,是确保结核病诊疗模式顺利转型的关键。(4)积极将结核病诊疗纳入医保报销和民政救助补偿范围,可有效促进“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构建,但在确保医疗保障机制的公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第三部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现状分析目的了解“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在广西的实施现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对策,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顺利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广西新启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17个县(市、区),通过机构调查、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及现场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结防工作相关数据,并对该模式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17个县(市、区)多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均将当地的1所综合医院设置为结核病定点医院。(2)17个县(市、区)中,各部门的职责工作开展情况为:①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每年召开1次工作协调会的有13个(76.5%,13/17);每半年开展1次督导的有7个(41.2%,7/17);制定工作激励机制的有10个(58.8%,10/17);县级配套经费到位的有7个(41.8%,7/17)。②疾控中心均承担结核病防治规划督导、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在“3.24”结核病日开展现场宣传活动和印发宣传材料(100.0%,17/17)。③定点医院均负责患者报告、诊治和健康教育工作。设置有独立的结防门诊的有13所(76.5%,13/17);结防人员以兼职为主(88.2%,276/313);结防门诊医生佩戴N95口罩的有5所(31.3%,5/17);涂阴和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病房分开设置的有3所(17.65,3/17)。④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推荐可疑患者,开展患者服药督导管理;结防人员多为兼职(87.5%,35/40)。(3)对结防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疾控中心和定点医院结防人员对患者服药督导工作的可接受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0,P=0.006),92.6%的定点医院结防人员认为“疾控机构负责患者服药督导工作可行”。②疾控中心和定点医院结防人员对工作负荷、人员待遇及工作总体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点医院结防人员的满意度均较低,分别为66.7%,54.3%和75.5%。③乡镇卫生院结防人员自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卫生院对结防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补助经费较少和自身工作技能有限。(4)对36例在治患者的访视及调查结果显示:①能规律服药又能按要求填写服药记录卡的仅10例(27.8%,10/36);②接受过医务人员访视的患者有21例(58.3%,21/36);③有人每天提醒服药的有10例(27.8%,10/36);④自述有漏服药现象的有10例(27.8%,10/36);⑤就诊延迟的患者有21例(58.3%,21/36);⑥患者对治疗总体满意度为73.1%(158/216);⑦患者对免费政策满意度为13.9%(5/36)。(5)17个县(市、区)的涂阴肺结核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6.9%(126/130)。(6)17个县(市、区)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启动前后1年内的结防工作情况比较结果显示:①在患者诊治方面,初诊患者查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72,P=0.000),启动后的查痰率较高(62.3%,8452/13568);登记的各类肺结核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34,P=0.000),启动后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构成比例较低(24.9%,1173/4717);肺结核患者来源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025,P=0.000),启动后因症就诊的患者构成比例较高(45.0%,2125/4717)。②在信息录入方面,病案信息录入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820,P=0.000),启动后的录入及时性较低(78.9%,3724/4717);痰检信息漏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9,P=0.000),启动后的漏填率较高(1.1%,51/4717)。③在督导工作方面,启动后县级督导乡镇数比启动前减少191次;启动后县级访视患者数比启动前减少302人次。结论(1)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诊疗优势为结防工作服务,实现诊疗模式转型,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2)“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启动后,各部门各司其职,在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实现了结核病诊疗工作的平稳过渡。(3)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结核病防治经费缺乏;②结防人力资源不足,人员工作待遇满意度较低;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工作的督导协调力度不够;④患者治疗管理工作质量下滑;⑤患者经济负担加重。(4)为不断完善“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出以下工作建议:①积极探索有效的结防经费补偿机制;②提高结防人员待遇,稳定结防队伍;③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工作监督和评价;④加强人员培训,不断规范患者治疗管理工作;⑤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惠民措施,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马慧芬[9](2013)在《中国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耐多药结核病是指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其治疗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费用高、周期长、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传染性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最近几年,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防控耐多药结核病已经成为目前全社会研究的热点。我国的耐多药结核病疫情非常严重,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全球27个高耐药结核病负担国家”名单中,我国排名第二,大约占世界耐药结核病总负担的22%。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2012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中指出,中国和印度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数量最多,耐多药结核病持续威胁着人类健康。国外通过医防合作控制耐多药结核病取得了显着的效果。2010年我国通过科技重大专项对研究地市的耐多药结核病防控实施了医防合作模式干预,并计划将其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因此对干预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其优势以及不足并进行完善有其必然性与紧迫性。然而利用常规干预前后的对比评价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由于干预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经验,没有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因此,使用患者的情况进行前后对比不够严谨;同时,在干预前没有开展医防合作,因此,干预前后对比是从无到有的变化,对指导实践的意义有限。另一方面,干预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确诊也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根据世界各国的研究经验预计,患者的数量不会很多,因此,本研究无法使用大样本多因素的方法进行控制,也无法应用复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合以上问题,本研究拟进行多阶段的评价来观察其进展情况,以达到对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不断改进与完善的目的。本研究属于课题总体进程中的一部分,反映本阶段的问题。后续的研究与再评价是必要的。通过研究综述发现,以往的文献多为回顾性的干预前后指标对比评价研究,而且指标数量较少,不成系统,评价结果尚显局限。因此,本研究设计从供方与需方两个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进行干预初期和干预中期的对比分析,评价其进展情况,为我国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的进一步优化以及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政策建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供方与需方两个角度对干预初期到干预中期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根据研究结果展开讨论并为将来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目的是:通过科学方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从供方与需方角度评价现行的医防合作模式;提出完善我国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十一五”以及“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结核病发病模式研究”干预初期和干预中期的两次调查数据。包括患者面对面调查、机构调查、病案资料调查与关键人物访谈等。本研究综合考虑全国各省耐多药结核病的基线调查数据、结核病控制的水平、地理分布、经济条件等,选择河南省、黑龙江省、浙江省、天津市、重庆市作为研究现场。在干预初期与干预中期,课题组分别在每个研究现场调查了市、县级两级与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相关的知情人共40名。干预初期的调查对象为每个研究地区2010年3月1日至2011年2月29日之间留取痰标本,并确诊的患者共119例,其中接受治疗的患者59例,联系到的能够参加现场调查的患者38例。干预中期的调查对象为每个研究地区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之间留取痰标本,并确诊的患者共235例,其中接受治疗的患者107例,联系到的能够参加现场调查的患者63例。本研究结合干预方案,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小组讨论法等广泛收集我国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的指标,依据SMART原则进行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进行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供方与需方两个角度对干预初期到干预中期医防合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本课题从研究设计阶段、调查准备阶段、现场调查阶段、数据录入与分析阶段以及伦理学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因此,本研究资料来源真实可靠,分析方法科学合理。本研究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指标包括率、均值、中位数、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定性分析采用归纳描述性分析方法,按照不同主题对访谈资料进行分类,然后归纳整理,依据主要观点进行提炼。结合两次干预后调查的结果,借鉴差异法原理,主要比较指标在干预初期与干预中期的进展情况,根据其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1)研究地区以及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基本情况五个研究地区人口数最多的为河南省9429万,最少的为天津市1176万。人均GDP最多的为天津市5.40万,最少的为重庆市1.80万。基线调查的时间从1999年到最近的2005年,五个研究现场的总耐多药率河南最高为12.9%,重庆最低为4.60%。黑龙江省大庆市、河南省濮阳市、浙江省衢州市是全球基金项目市,天津市由于地方财政收入较高,因此,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治主要是依靠地方专项进行支持,重庆市不是全球基金项目市,地方财政收入较低,因此,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治主要是依靠医保来维持。两次参与调查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37:1,年龄分布在25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以35、45、55、65以分界点将患者年龄划分为5段,各年龄阶段的比例分别为31.7%、17.8%、17.8%、19.8%、11.9%。文化程度中,初中文化所占的比重最大,为37.6%。经济情况中,低保或贫困户的比例为16.8%。在职业特征中,待业或失业所占的比重最大,为41.6%。参加医保的情况中,新农合所占的比重最大,为66.3%,未参加任何医保的患者排名第二位,为11.9%。户籍特征中,本地户口的比重为84.2%,外地户口所占的比重为15.8%。(2)政策环境与组织管理总体而言,干预中期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的政策环境以及组织管理情况较干预初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五个研究地市均已经全部制定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相关政策,建立了医防合作领导小组,通过例会和电话来进行沟通,尽管沟通频次不尽相同,但能够满足医防合作需要。同样,仍然存在有待改进与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筹资机制揭示出很多问题。作为权重系数最大的指标筹资,筹资来源与筹资模式未发生变化;主要的改善是重庆市医保报销比例、额度以及药品纳入医保目录的比例都出现了大幅度提升,其他四个研究地市医保政策均未有进展。(3)医防合作体系与服务能力实验室配置方面,干预初期到干预中期没有变化。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配置最为完善,痰涂片、痰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均能够开展:县级结防机构均能进行痰涂片,但河南省濮阳市与黑龙江省大庆市在两次评价时均不能进行痰培养,其余三个研究地区县级结防机构均可进行痰培养。感染控制方面,市级定点医院与市级疾控中心进展明显,初期评价时患者与医务人员的防护都不够完善,到中期时都比较到位;定点医院进行了病房改造,增强了感染控制能力;县级结防机构在感染控制方面相对薄弱而且没有进展。总体人力资源的配置干预中期较干预初期更为完备,存在的问题是,干预中期,仍有部分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只有1人。不同时期不同机构的培训覆盖率中,以初期评价定点医院相关医生培训覆盖率29.9%为最低;干预中期定点医院与疾控中心医生培训覆盖率都较干预初期有所增加;疾控中心与定点医院两个机构进行对比,干预初期疾控中心医生培训覆盖率高于定点医院,到干预中期两者相同。在服务能力方面,主要从痰培养及时性、药敏试验及时性、耐药结果反馈及时性、治疗及时性、出院后转诊及时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这几方面是医防合作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合作”能力的最主要体现,结果显示干预中期较干预初期均有很大进展。(4)患者服务利用情况干预初期与干预中期导致患者未能接受治疗的原因前五位相同,分别为死亡流动人口、对治疗不信任、经济困难以及失去联系。区别在于干预初期位于第三位的为对治疗不信任,而到干预中期这一原因位于第五位;干预初期位于第五位的为与患者失去联系,到干预中期这一原因位于第三位。患者发现与诊断情况包括涂阳痰标本痰培养率、痰标本涂阳培阴率、培养阳性菌种鉴定率、培养阳性患者药敏试验率、可疑者筛查率以及患者平均诊断时间等,在干预中期均较干预初期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涂阳培阴率超出标准的现象。患者治疗满6个月与疗程结束情况属于核心指标。但由于初期评价距离医防合作模式开始实施时间相对较短,治疗满6个月的患者只有2名,没有完成疗程的患者。两次评价显示,中期评价时接受治疗患者住院治疗的比例为56.1%,高于初期评价时的23.7%。中期评价时,6月末痰涂片阴转的患者比例为63.0%,6月末痰培养阴转的患者比例为55.0%,疗程结束时患者治愈率为41.0%。患者管理情况包括患者追踪到位情况、前6个月内接受DOT患者比例、6个月内规则服药患者比例、治疗6个月丢失患者比例、治疗管理落实情况等,总体有了很大的进展;仍未达到全部患者均追踪到位与落实治疗管理。干预初期未能计算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干预中期,医疗总费用均数为41005.81元,患者自付费用均数为7387.84元,自付比例为18%;38例患者中17人发生了灾难性卫生支出,其比例为44.7%。(5)满意度情况干预中期定点医院工作人员对医防合作满意程度较干预初期有所提高;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医防合作满意程度干预初期与干预中期相同:两次调查均显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定点医院工作人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对自付比例满意程度由初期评价的55.3%提高到中期评价的76.2%。两次评价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对疾控中心以及定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没有变化,且都大于80%。结论与政策建议(1)耐多药结核病防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提高全民防控意识刻不容缓。同时,构建优质社会支持网络对增加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继续保持已建立完备的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领导组织与及时、快速的协调机制。同时,在今后的发展中,积极探索多样化激励与考核机制,同时可以考虑将其动态化,根据医防合作发展现状不断进行适当调整。(3)重视解决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筹资来源。①更多的调动当地经费投入到耐药结核病医防合作之中,纳入当地的年度财政预算并且形成常规化经费投入,以保证当地耐多药结核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②继续完善耐多药结核病相关医保政策。医保政策由于其可持续性强,若能相应向耐多药结核病倾斜,其保障力度非常大。③探索建立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制度。(4)医防合作各个组成要素中,市级疾控中心参与医防合作能力最强,干预中期较干预初期也有明显进展,应继续提高市级疾控系统参与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的能力。(5)应充分认识到定点医院在医防合作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目前存在的由于补偿不到位导致的定点医院参与医防合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适当加大补偿力度,并探索对定点医院承担耐多药结核病防控等公共卫生职能的长效补偿机制。(6)加大对基层结防机构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提高其配置水平,提高其参与医防合作的能力。基层结防机构医务人员要继续加强对就诊患者的耐多药结核病知识宣教,打消其顾虑,从而提高防护意识。(7)加大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教育,端正其治疗态度,增强其治愈信心,提高其依从性。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补偿机制,在现有医疗保险基础上,建立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特殊医疗救助机制。同时,本研究中由于流动人口而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治疗以及患者治疗管理依从性差等问题非常突出。因此,需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关注。建立流动人口跨地区追踪机制。
沃红梅[10](2013)在《中国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1949-2012)》文中指出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设计、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由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人类机体的反应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表现千差万别,所以需要运用统计方法来探讨其规律。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中国医学统计学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开始逐渐发展。1948年,《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一书出版,标志着医学统计学学科在我国开始建立。解放前,医学统计学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医学统计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迄今,医学统计学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已历经六十余年,但关于其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却尚不充分,鲜有医学统计学系统的史学研究发表。因此,归纳总结医学统计学发展的史学资料,对于反映我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建国后医学统计学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一是学科发展概况;二是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建设;三是医学统计学教材建设;四是学科发展中的主要人物介绍。本研究通过专家访谈和对现有文献的梳理解读,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医学统计学在上述四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学科发展进程的概述,反映出我国医学统计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对于中国卫生统计学会成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研究,从侧面反映中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国医学统计学教材建设的历史犹如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发展的进程。最后,我们将中国医学统计学工作者划分成四代人,按照出生时间的顺序,重点介绍了第一代、第二代人中的代表人物。与以往仅有的一些文献相比,本研究在学会、教材和人物方面,具有更为详尽和系统总结的特点。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梳理,让后人了解中国医学统计学的历史,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医学统计学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二、黑龙江省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龙江省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2014-2019年吉林省结核病时间序列分析及耐药结核病流行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结核病 |
1.1.1 结核病概述 |
1.1.2 结核病的影响因素 |
1.1.3 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
1.1.4 结核病全球流行现状 |
1.1.5 结核病国内流行现状 |
1.2 耐药结核病 |
1.2.1 耐药结核病概述 |
1.2.2 耐药结核病的影响因素 |
1.2.3 耐药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
1.2.4 耐药结核病全球流行现状 |
1.2.5 耐药结核病国内流行现状 |
1.3 传染病预测模型 |
1.3.1 传染病预测模型概述 |
1.3.2 时间序列分析 |
1.3.3 ARIMA模型在结核病预测中的应用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资料收集内容 |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3.1 相关定义 |
2.3.2 时间序列分析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吉林省结核病流行特征 |
3.1.1 结核病一般人口学特征 |
3.1.2 不同年份结核病登记情况 |
3.1.3 不同地区结核病登记情况 |
3.2 吉林省结核病时间序列分析 |
3.2.1 2014-2019 年吉林省结核病登记情况 |
3.2.2 原始时间序列平稳化处理 |
3.2.3 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 |
3.2.4 时间序列模型的评价与预测 |
3.3 吉林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特征 |
3.3.1 结核病患者耐药检测情况及构成 |
3.3.2 吉林省结核病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3 吉林省结核病耐多药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吉林省结核病流行特征 |
4.1.1 人口学特征 |
4.1.2 地区特征 |
4.2 未来一年吉林省结核病登记情况 |
4.3 吉林省结核病耐药及耐多药情况 |
4.4 吉林省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影响因素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基于人群的我国结核病主要流行株的遗传特征和传播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第一部分 优化与评估适合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型方法 |
背景 |
目的 |
材料和方法 |
1.菌株来源 |
2.主要实验试剂 |
3.主要仪器设备 |
4.主要实验方法 |
结果 |
1.SNP分型与VNTR分型的互补性 |
2.比较不同位点组合对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辨力 |
3.比较不同位点组合对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辨力 |
4.比较不同位点组合对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辨力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我国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及其影响因素 |
背景 |
目的 |
材料和方法 |
1.菌株来源 |
2.主要实验试剂 |
3.主要仪器设备 |
4.主要实验方法 |
结果 |
1.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2.我国结核病主要流行株的遗传特征 |
3.我国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情况 |
4.北京基因型菌株的相关因素分析 |
5.北京基因型亚型菌株的影响因素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流行规律的传播机制研究 |
背景 |
目的 |
材料和方法 |
1.菌株来源 |
2.主要实验试剂 |
3.主要仪器设备 |
4.主要实验方法 |
结果 |
1.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株的遗传特征分析 |
2.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及其亚型构成 |
3.四川省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影响因素 |
4.北京基因型亚型菌株的影响因素 |
5.北京基因型菌株近期传播的影响因素 |
讨论 |
结论 |
第四部分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与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
背景 |
目的 |
材料和方法 |
1.菌株来源 |
2.主要实验试剂 |
3.主要仪器设备 |
4.主要实验方法 |
结果 |
1.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 |
2.耐药菌株的传播情况 |
3.分析与耐药相关的影响因素 |
4.基因型与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
5.北京基因型各亚型菌株的病人耐药性比较 |
讨论 |
结论 |
第五部分 我国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流行株的遗传特征分析 |
背景 |
目的 |
材料和方法 |
1.实验流程 |
2.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
结果 |
1.纳入菌株组成情况 |
2.SNP、Indel检测及统计 |
3.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SNP和Indel调用 |
4.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系统进化分析 |
讨论 |
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致谢 |
(4)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 |
2 全球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 |
3 我国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 |
4 我国耐药结核病监测存在的问题 |
5 展望 |
(5)2008-2015年黑龙江省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发病率整体波动趋势。 |
2.2 流行病学特征。 |
2.2.1 性别分布。 |
2.2.2 年龄分布。 |
2.2.3 职业分布。 |
2.2.4 地区分布。 |
3 讨论 |
3.1 2008-2015年全省报告结核患者人数持续减少。 |
3.2 关注高危人群, 提供全面支持。 |
3.3 加强重点地区结核病预防干预。 |
(6)2010-2013年广东省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前言 |
二 研究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资料整理与分析 |
3 质量控制 |
4 主要分析指标及部分目标 |
三 结果 |
1 受调查地区一般情况 |
2 肺结核患者发现登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3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四 讨论 |
1 广东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
2 患者与群众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
3 患者发现情况 |
4 患者治疗管理情况 |
5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
五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References |
硕士期间发表与接收的论文 |
致谢 |
(8)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
广西现行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构建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现状分析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中国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
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1 耐多药结核病疫情 |
2 医防合作应用与评价 |
3 评价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总框架 |
2 资料来源 |
3 构建指标体系 |
4 资料收集方法 |
5 资料分析方法 |
6 质量控制 |
第四章 基于供方的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 |
1 政策环境 |
2 组织管理 |
3 体系配置 |
4 服务能力 |
5 供方满意度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需方的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 |
1 患者服务利用分析 |
2 患者发现与诊断 |
3 患者治疗效果评价 |
4 患者管理 |
5 患者疾病经济负担 |
6 需方满意度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
1 方法学讨论 |
2 政策环境与组织管理 |
3 医防合作参与方情况 |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本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中国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1949-201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建国后医学统计学学科建设进展回顾 |
1、课程结构与专业建设 |
2、教材建设 |
3、师资队伍建设 |
4、研究生培养 |
5、科研工作 |
6、学术交流 |
7、小结 |
第二部分 对卫生统计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学会——记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原中国卫生统计学会) |
1、初创时期(1984-1997年) |
2、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 |
3、小结 |
第三部分 建国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统计学教材建设回顾 |
1、郭祖超教授的《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 |
2、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卫生统计学相关教材 |
3、卫生部统编教材《卫生统计学》 |
4、改革开放后迄今其他一些教材 |
5、小结 |
第四部分 对医学统计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
1、第一代人物 |
袁贻瑾 |
许世瑾 |
李光荫 |
薛仲三 |
郭祖超 |
祝绍琪 |
高润泉 |
倪江林 |
郑戈 |
杨纪柯 |
2、第二代人物 |
田凤调 |
杨树勤 |
李天霖 |
张照寰 |
杨建伯 |
周有尚 |
史秉璋 |
丁道芳 |
陆守曾 |
顾杏元 |
金丕焕 |
杜养志 |
王均乐 |
杨瑞璋 |
戴旭东 |
高玉堂 |
王仁安 |
何大卫 |
余松林 |
周燕荣 |
陈启光 |
方积乾 |
苏炳华 |
孙振球 |
3 、小结 |
第五部分 总结 |
1、学科建设 |
2、人才培养 |
3、校际合作 |
4、一点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目录 |
中国统计发展简史(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黑龙江省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性分析[J]. 周勇,闫世春,于兰,何伟丽,万晓宇,孙巍. 中国公共卫生, 2022(04)
- [2]2014-2019年吉林省结核病时间序列分析及耐药结核病流行特征[D]. 孙赫璘. 吉林大学, 2021(01)
- [3]基于人群的我国结核病主要流行株的遗传特征和传播规律研究[D]. 马爱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05)
- [4]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J]. 马爱静,赵雁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8(05)
- [5]2008-2015年黑龙江省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J]. 王鑫,王彦富,李洪海,李连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38)
- [6]2010-2013年广东省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刘志昌. 广东药科大学, 2016(02)
- [7]温州市2005—2011年教师肺结核疫情分析[A]. 李君,朱小梅,张淑兰,陈松林. 2014年浙江省防痨协会第31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4
- [8]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D]. 吴腾燕.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9]中国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研究[D]. 马慧芬. 山东大学, 2013(10)
- [10]中国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1949-2012)[D]. 沃红梅. 南京医科大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