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铁路局工会开展节支降耗竞赛成效显着(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童[1](2021)在《大秦铁路资产优化配置与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扎根方法的案例分析》文中认为
刘凤文竹[2](2020)在《新世纪初期国企技能传递组织模式变迁研究 ——以K厂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技能及其与组织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话题之一,技能传递自工业革命以来便成为现代工厂发展的重要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技能传递成为影响中国国企培养技术工人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环节。新世纪初期,面对中国制造业技能型劳动者供需矛盾逐步扩大的现实困境,在总结地方性经验的基础上,依托国家人才战略规划与政府制度性力量的推动,我国诸多行业内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且在国企工厂中尤为典型,它是集传艺带徒、技能攻关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性组织,其出现不仅意味着企业的组织形态发生了重要变化,同时也对工人技能形成与传递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拟运用社会学研究的质性方法,通过对C市某高铁制造企业K厂若干“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田野调查,从工业社会学的研究视角,重点关注技能大师工作室生成及有效运转所依托的社会性,循着“环境—组织—关系”的研究框架,努力从总体上和多角度地对这一独具特色的组织形态展开研究,并对技能短缺背景下中国国企组织内部形态变迁及其对技能形成与传递的影响作出一个基本的理论提炼与概括。首先,本文从宏观视角对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及企业环境展开研究。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情况下,面对技能型劳动者供需矛盾逐步扩大的现实困境,依托于一定地方性组织经验,由政府主导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此外,大师工作室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企业为其提供的制度环境作为支撑。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是嵌入于企业既有制度体系之中并与之互补与融合共生的:一方面,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集技能培训、技术攻关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技能提升平台,其嵌入有助于厂内既有劳动力市场功能的发挥,因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基于技能等级分层与提升而进行差异化激励的;另一方面,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一种非行政建制性组织,本身缺乏足够的激励与奖励机制,需要嵌入既有制度并与组织内部分配问题、升迁问题及职业流动等问题关联后才得以发生最大效用,由此内部劳动力市场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内部缺乏有效劳动激励的局限,激发了工人群体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促进了大师工作室的制度活力与影响力,在适应既有制度的过程中使得双方均得到了整合与升级。其次,在理解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其作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追问和回答宏观制度环境对形塑其生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同时还应从微观层面上注意到,技能大师工作室并非是工厂内部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工作团队,而是一种具有极强整合能力与平台性质的组织,并与厂内既有“车间—工段—班组”的纵向垂直结构发生着复杂的关联。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企工厂普遍实行以“车间—工段—班组”的纵向垂直结构对工人进行组织与管理,同时也成为工人技能培训与形成的基本组织结构,导致技能传递主要是在一定的行政生产单元内进行,技能资源相对单一,传递边界较为封闭。伴随着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立,企业内既有的技能传递的组织模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形成了以“班组+工作室”的重层结构模式。这种技能传递的复合组织结构,并不是班组元素与工作室元素的简单相加过程,而是充满了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师工作室是将原有一线高技能工人按照技师及以上级别进行筛选与重新组合,其选择范围跨越了班组、工段甚至是车间,打破了既有的纵向垂直范围,有的工作室还吸纳专业技术人员、科研院校等相关主体加入其中,其着眼点在于在不同主体之间建立起密切的生产联结关系,该模式更具多元主体性;第二,从技能传递方式上看,扩展了技能传递的渠道,大师工作室作为一个高水平工人的团体,不仅能够对一线工人进行“拔高式”的培养,并能够以工作室的名义集中工人技能资本承接工厂重要的技能攻关项目、帮助行政部门举办技能大赛,还能通过资源引入的方式突破以往班组培训模式的相对单一性,其中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第三,从组织属性上看,该重层模式是将带有行政性质的纵向结构与带有非行政性质的工作室有机结合,使传统的纵向体系逐步转化为纵横联合的、具有交叉性的复杂格局,这种模式对于以往的组织形式的最大突破在于,通过多方资源引入与重组生成了一种具有平台性质与整合能力的组织,同时作为一种“技能共同体”也使得工人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技能传递中明显凸显,具有典型示范的意义。最后,作为企业内一种特殊类型的组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出现使得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管理层之间在既有关系的基础上呈现出了多种新的互动形态,使工厂内原有的技能传递关系更为复杂化,其中师徒制改革下师傅与徒弟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具代表性。从表面上看,师徒二人的关系似乎是通过技能的“传”与“承”建立起来的,但事实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这样简单的范畴,而是具有较为复杂的互动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间有建立在利益互酬关系上的“吸引与亲和”;有由于师徒合同短期化带来的“浅关系”;有由于徒弟数量膨胀导致传递关系上的“差序格局”化;也有从工作室工作角度而产生的师徒间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此外,工作室与企业管理层之间双向互惠与博弈并存,而工作室外普通一线生产工人对于工作室的“不参与”与“积极联系”也成为企业内部互动关系的重要方面。上述多面向的关系互动和态度取向构成了工厂内真实的关系形态,不仅使得技能形成与传递被编织在一张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同时也对企业技能传递关系的治理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笔者认为,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国企内新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是受到宏观社会环境、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者群体的行为选择等多元因素影响的过程,因此,只有同时将环境、组织与关系纳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分析框架,才有可能为其提供全面的分析。在这一意义上,本文通过“环境—组织—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试图全面认识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出现为代表的国企内部组织形态变迁,并在此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这种组织模式变迁对于技能形成与传递有效性的影响。
于晓东[3](2018)在《铁路基层单位薪酬分配制度优化研究 ——以齐齐哈尔北车辆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薪酬制度设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而人才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理想薪酬回报,薪酬是企业员工的工作动力重要推动要素,是激励员工普遍采用的工具手段。薪酬设计影响企业整体绩效。薪酬是对企业员工个人贡献的认可和体现,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采用传统岗位薪酬制度,与铁路运输安全经营战略目标并不吻合。基于此,我们需要对铁路运输企业员工的岗位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发挥薪酬的正激励作用,在确保安全运输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益。另外,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增进铁路运输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铁路运输企业的整体优势,为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研究运用了多种薪酬管理诊断的方法和工具,对齐齐哈尔北车辆段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浓厚的工资分配体系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寻找出薪酬分配体系结构不合理、薪酬制度外部公平性较差、薪酬制度建立过程中缺乏职工的参与、名目繁多的单项奖励分散了薪酬激励导向焦点、新职人员薪酬晋升空间小、缺乏对领导人员的激励机制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建立薪酬管理机构制定薪酬制度沟通计划、实施正向激励的薪酬制度、建立差异化薪酬制度体系结构、精简单项奖励项目实行年终奖励制度、量入为出控制薪酬总额支出、阳光操作接受职工民主监督等有针对性的薪酬管理改进意见,是齐齐哈尔北车辆段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薪酬管理研究,其成果对铁路基层单位具有实践参考价值,对其他企业单位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沈毅[4](2003)在《北京焊轨厂突出重点 抓关键 深入持久地开展节支降耗竞赛》文中研究说明 北京焊轨厂是北京铁路局焊接无缝线路长钢轨唯一的工厂,也是目前全路规模、产量最大,工艺设备最先进的焊轨基地。去年任务量达到了735公里,完成产值3.1亿元。自2000年初路局、路局
北京铁路局工会[5](2001)在《北京铁路局工会系统上半年节支降耗竞赛活动成效显着》文中提出 经北京铁路局增收节支考核小组审核认定,全局上半年节支降耗竞赛活动取得了显着成效,累计节约运输成本9196万元,完成年度竞赛目标的91.96%。
袁长根[6](2001)在《北京铁路局工会开展节支降耗竞赛成效显着》文中研究说明 去年以来,北京铁路局工会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在全局大张旗鼓地发动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开展了节支降耗竞赛。由于竞赛
刘志军[7](2011)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开创铁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文中提出2011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是在圆满完成"十一五"任务、胜利跨入"十二五"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铁路工作,分析面临的
刘志军[8](2010)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文中认为全面总结2009年铁路工作,深刻分析铁路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2010年全路重点任务,动员全国铁路干部职工以"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精神和作风,与时俱进,扎实工作,抓住和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夺取和谐铁路建设新胜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乐平[9](2003)在《构建与完善铁路分局生产经营责任考核机制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构建与完善铁路分局生产经营责任考核机制,是实施生产经营责任制的核心内容。要以资产关系为纽带,在明确国有资产出资者与经营者权责的基础上,建立法人授权委托经营和经营者交纳风险抵押金制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质量效率为重点,总体设计铁路分局的考核机制。通过界定权责、量化指标、建立标准、规范程序,形成覆盖机、车、工、电、辆各部门和基层各单位的生产经营责任考核体系,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陆东福[10](2021)在《奋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文中研究指明1月4日至5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总结2020年铁路工作和"十三五"铁路发展成就,明确提出了2021年铁路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动员全路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努力为建设交通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好先行,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北京铁路局工会开展节支降耗竞赛成效显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铁路局工会开展节支降耗竞赛成效显着(论文提纲范文)
(2)新世纪初期国企技能传递组织模式变迁研究 ——以K厂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缘起 |
1.1.1 高技能工人短缺制约产业升级发展 |
1.1.2 技能供需矛盾背景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诞生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技能传递”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
1.3.2 “技能大师”的界定 |
1.3.3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概念与分类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现实意义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过程介绍 |
1.6 研究框架与篇章结构安排 |
1.6.1 研究框架 |
1.6.2 篇章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
2.1 从工作室制引发出来的问题 |
2.1.1 工作室制的起源及基本特征研究 |
2.1.2 不同学科对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研究 |
2.2 工人技能形成问题综述 |
2.2.1 关于技能的差异性理解 |
2.2.2 从劳资斗争探讨技能问题:西方劳动过程理论 |
2.2.3 师徒制研究的三种路径 |
2.2.4 技能形成的国家(地区)体系与国际比较 |
2.3 工厂制度下组织和关系变迁研究综述 |
2.3.1 关于组织模式变迁的总体研究 |
2.3.2 西方工厂制度下的组织研究 |
2.3.3 苏联的工厂组织模式研究 |
2.3.4 中国国企组织模式研究 |
2.4 以往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2.4.1 学术贡献 |
2.4.2 研究局限 |
第三章 技能大师工作室生成的社会环境及过程 |
3.1 国企技能供需的矛盾与困境 |
3.1.1 技能短缺痼疾之源 |
3.1.2 国企内外部技能形成方式的非均衡性变化 |
3.2 国企技能大师工作室生成的地方探索与国家介入 |
3.2.1 “类工作室制度”的地方性探索 |
3.2.2 国家介入: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生成及制度性推广 |
3.2.3 国家对技能大师的身份建构 |
3.3 K厂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形成过程 |
3.3.1 早期探索: 工人自发组织“高铁技术沙龙” |
3.3.2 工作室雏形: 企业建立“金蓝领工作室”及“首席操作师工作站” |
3.3.3 国家授牌: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正式成立 |
第四章 企业环境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体系的构建 |
4.1 企业对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制度管理 |
4.1.1 性质定位: 非行政建制性创新团队 |
4.1.2 平台组织: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功能复合性与生产嵌入性 |
4.1.3 对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柔性激励与弱退出机制 |
4.2 制度关联: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 |
4.2.1 分层与晋升机制: “操作师”与“技能专家”评聘制度 |
4.2.2 激励机制与导师带徒绩效化 |
4.3 关于技能大师工作室有效运行的讨论 |
4.3.1 一种“柔性制度”: 对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属性的理解 |
4.3.2 与企业技能晋升制度关联: 由“身份性才报酬”到“行为性才报酬” |
4.3.3 企业的技能提供制度: 国企与国家在培训上的同一性 |
第五章 技能大师工作室场域下技能传递的组织形态转换 |
5.1 班组制: 国企技能传递的传统组织形态 |
5.1.1 班组制下技能传递的具体形态 |
5.1.2 班组权力结构、动员能力与技能传递 |
5.2 “班组+工作室”模式: 国企技能传递的“重层结构” |
5.2.1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多元主体结构 |
5.2.2 作为“平台”的组织: 技能大师工作室对班组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
5.3 对工作室制度下技能传递组织形态转换的讨论 |
5.3.1 “跨界兼职”: 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结构的多元性 |
5.3.2 从“班组制”到“班组+工作室”模式转换的影响 |
5.3.3 对工人主体性的发挥与“技能共同体”的营造 |
第六章 技能大师工作室场域下技能传递关系形态的展开 |
6.1 国企内部技能传递的关系变迁 |
6.1.1 国企内部技能传递的传统关系 |
6.1.2 技能大师工作室场域下技能传递关系的变动 |
6.2 技能大师工作室场域下的技能传递关系形态分析 |
6.2.1 师傅与徒弟的关系 |
6.2.2 工作室成员与工作室外普通工人的关系 |
6.2.3 技能大师工作室与企业管理层的关系和互动 |
6.3 国企内部技能传递关系的特征及评价 |
6.3.1 工作室场域下的师徒关系: 从“二元关系”到“发展性网络” |
6.3.2 技能传递的“公”“私”分离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7.1 企业组织形态变动与技能传递模式的变迁 |
7.2 “环境—组织—关系”框架下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
7.3 进一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K厂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统计名单及情况汇总 |
附录二:访谈者编码 |
附录三:访谈提纲 |
附录四:K厂技能大师工作室导师带徒合同样本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
致谢 |
(3)铁路基层单位薪酬分配制度优化研究 ——以齐齐哈尔北车辆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及论文结构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个案研究法 |
1.3.3 调查法 |
1.4 国外研究动态 |
1.4.1 关于薪酬管理涵义的研究 |
1.4.2 关于薪酬战略的研究 |
1.4.3 对薪酬管理进一步发展的研究 |
1.5 国内研究动态 |
1.5.1 关于薪酬管理的评价方法的研究 |
1.5.2 关于薪酬管理理论创新 |
1.5.3 关于薪酬管理实际应用的研究 |
第2章 薪酬管理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薪酬概述 |
2.1.1 薪酬的概念 |
2.1.2 薪酬的构成 |
2.1.3 薪酬的作用 |
2.2 薪酬管理理论 |
2.2.1 AbrahamH.Maslow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强化理论 |
2.2.3 Victor H.Vroom 期望理论 |
2.2.4 F. Herzberg 激励保健理论 |
2.2.5 John Stacy Adams 公平理论 |
第3章 齐齐哈尔北车辆段薪酬分配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
3.1 齐齐哈尔北车辆段发展概述 |
3.2 齐齐哈尔北车辆段职工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历程 |
3.3 当前齐齐哈尔北车辆段职工薪酬分配制度现状分析 |
3.3.1 职工工资的构成 |
3.3.2 岗位劳动评价的现状 |
3.3.3 职工工资分配的现状 |
3.4 齐齐哈尔北车辆段职工薪酬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
3.4.1 薪酬体系结构不合理 |
3.4.2 薪酬制度外部公平性较差 |
3.4.3 薪酬制度建立过程中缺乏职工的参与 |
3.4.4 名目繁多的单项奖励分散了薪酬激励引导方向 |
3.4.5 新职人员薪酬晋升空间小 |
3.4.6 缺乏对领导人员的激励机制 |
第4章 齐齐哈尔北车辆段薪酬分配制度优化对策 |
4.1 齐齐哈尔北车辆段薪酬分配制度优化目标与指导思路 |
4.1.1 优化目标 |
4.1.2 指导思路 |
4.2 齐齐哈尔北车辆段薪酬分配制度优化对策 |
4.2.1 建立薪酬管理机构,制定薪酬制度沟通计划 |
4.2.2 实施正向激励的薪酬政策 |
4.2.3 建立差异化薪酬制度体系结构 |
4.2.4 精简单项奖励项目,实行年终奖励制度 |
4.2.5 量入为出,控制薪酬总额支出 |
4.2.6 阳光操作,接受职工民主监督 |
第5章 齐齐哈尔北车辆段薪酬分配制度优化实施效果 |
5.1 企业战略目标得到兑现 |
5.1.1 安全持续稳定 |
5.1.2 任务全面完成 |
5.1.3 职工队伍稳定 |
5.2 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得到提高 |
5.3 薪酬杠杆作用得到发挥 |
5.4 企业整体劳动效率得到提升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开创铁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 2010年的工作和“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 |
2“十二五”时期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
3 2011年铁路的重点工作 |
3.1 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
3.2 优质高效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 |
3.3 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3.4 全面完成运输生产任务 |
3.5 努力提高铁路发展质量 |
3.6 加大铁路改革开放力度 |
3.7 进一步发展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 |
3.8 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
(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 加快我国铁路发展的宏观环境非常有利。 |
(二) 现阶段我国铁路加快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
(三) 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
(四) 全面完成运输经营任务。 |
(五) 大力加强和改进经营管理。 |
(六) 深入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 |
(七) 不断发展“走出去”的新局面。 |
(八) 进一步发展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 |
(九) 全面加强铁路政治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 |
四、北京铁路局工会开展节支降耗竞赛成效显着(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秦铁路资产优化配置与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扎根方法的案例分析[D]. 李雪童.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新世纪初期国企技能传递组织模式变迁研究 ——以K厂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D]. 刘凤文竹. 吉林大学, 2020(01)
- [3]铁路基层单位薪酬分配制度优化研究 ——以齐齐哈尔北车辆段为例[D]. 于晓东.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 [4]北京焊轨厂突出重点 抓关键 深入持久地开展节支降耗竞赛[J]. 沈毅. 工会博览, 2003(03)
- [5]北京铁路局工会系统上半年节支降耗竞赛活动成效显着[J]. 北京铁路局工会. 工会博览, 2001(20)
- [6]北京铁路局工会开展节支降耗竞赛成效显着[J]. 袁长根. 工会博览, 2001(01)
- [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开创铁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 刘志军. 中国铁路, 2011(01)
- [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J]. 刘志军. 铁道经济研究, 2010(01)
- [9]构建与完善铁路分局生产经营责任考核机制的思考[J]. 王乐平.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3(04)
- [10]奋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 陆东福.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