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峡电站对华中电网调峰的影响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光彪[1](2020)在《适应电网调峰需求的多电源优化运行方式研究》文中指出电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模式逐步转换成高质量发展模式,能源结构也在积极升级优化。在电力需求增长的同时,电网负荷峰谷差的快速增长与新能源并网规模的逐渐扩大,对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电站因其良好的调节性能与快速灵活的响应能力,在电网的调峰调频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证。然而,在水电站中长期运行过程中,多以电站自身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编制运行计划,但该计划往往难以契合电网的实际需求。因此,如何在满足自身管理要求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电网实际需求,仍是目前水电站在制定中长期计划时亟需解决的难题。同样地针对水电站短期调峰调度问题,多数学者从优化角度出发编制电站的调峰运行方案,然而由于目前求解理论与技术的限制,导致优化方案落地生产受阻,因此如何增强水电站短期调峰方案的实用性仍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风电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以及风电存在的反调峰特性与不确定性,导致电网负荷峰谷差不断增大、波动性越来越剧烈,风电上网能力也因此受到钳制,消纳问题突出,弃风现象严重。在此情形下,风电质量超前评估、多能源联合优化调度问题的建模与高效求解亟需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围绕在能源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寻求适应电网调峰需求的梯级水电站中长短期联合运行方式所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以水电能源学、优化理论、统计学及机器学习等为支撑,以三峡电站与华中区域直调电站为研究对象,对以适应电网调峰需求为目标及考虑新能源不确定性的梯级水电站联合运行方式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创新成果如下:(1)为提升三峡水电站在中长期尺度下适应电网需求的能力,研究工作以枯水期为调度期,在分析调度期内华中电网负荷特性与负荷时段波动特性以及三峡电站调度期内出力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电网负荷特性与三峡水电站出力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为使电站出力更好地响应电网负荷的波动特性,建立了以电网剩余负荷均方差最小为目标的水电站调峰调度模型,在电站初始出力求解过程中,提出了重叠式分段切负荷法,并采用逐步优化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此外,为更好地协调水调与电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调峰需求因子的约束自适应处理策略以实现水位动态控制。进一步分析了运行方案的调峰效果对水库关键性水位约束的敏感性,得出了有关结论,并提取了三峡水库枯水期水位消落规则,进一步凝练得到了若干条建议,可为三峡水电站在实际运行过程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2)针对已有水电站短期优化发电调度方案实用性差的问题,研究工作着眼于水电站短期发电调度规则提取,建立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水电站短期发电调度模型。为贴合水电站实际调度过程以及耦合调度员实际调度经验并且考虑调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与适应电网需求,本研究以1天为调度期,1小时为调度时段,结合流域梯级水电站日计划编制流程,以调度期的初末水位、电站一天的来水过程以及电网的负荷过程为输入因子,以时段末水位为决策变量,构建模型训练样本集。采用并行差分进化算法(PDE)算法对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得到适用于能够响应电网需求的水电站日计划编制应用场景的PDE-LSTM短期发电调度模型,形成了融合历史调度过程和专家经验的短期发电调度方法,为调度员在水电站日计划编制工作中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3)在风电大规模并网,尤其是风速波动特性存在对馈入电网电能质量具有较大不利影响的背景下,研究工作开展了风电质量的超前评估。通过移动平均法与平稳小波变换得到风速时间序列的瞬时均方差(ISDWS)和瞬时变差(IVGWS)风电质量评价指标,用以描述风速的波动性,从而表征风电质量,并从预测角度出发,对上述指标进行预测以达到对风电质量的超前评估。研究发现,上述指标序列频率成分复杂,难以精确描述风电质量性能,为此,引入前置分解算法分解指标序列得到多个频率成分相对单一的子序列,建立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MPSO–LSSVM)混合模型对子序列进行预测,最后对子序列预测结果进行重构得到能够精确反映风电质量的ISDWS和IVGWS指标,从而有效预估风速的波动性,实现对风电质量的超前评估,为风电调度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风电不确定性对电网的冲击。(4)针对风电时段间存在强波动特性,采用频率分析法对风电时段波动特性进行研究,得到各时段风电波动分布特性,从而推求出一定置信度下风电不确定性场景,并提取出风电典型场景,将所得场景应用到梯级电站厂间-厂内调峰调度双层耦合嵌套模型中,从而将风电不确定性转化为梯级水电站时段耗流容忍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方案动态规划法对电站厂内经济运行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考虑风电时段波动特性的水电站运行方案集,并建立了考虑机组运行限制区、启停时序和最小耗流的运行方案优选方法,解决了多能源电网风电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保障了复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实现区域多能源互补调度和提升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王伟[2](2018)在《耦合短期调峰特征的梯级电站长期发电调度研究》文中认为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在我国的能源发展新形势下,大量具有随机性的新能源并网对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优质调峰电源匮乏的问题仍待解决,水电调峰仍将是电网的主要调峰方式;此外在水电调峰问题领域,长期调峰调度与短期调峰调度衔接性差的问题始终存在,如何在长期调峰问题中反映短期调峰特征,此问题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耦合短期调峰特征的梯级水电站长期调峰调度问题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水库调度及水电调峰问题研究现状综述。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当前水库调度问题及水电调峰问题的研究现状,针对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的调峰问题研究现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存在问题及不足。基于此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梯级电站典型日调峰模式提取研究。日调峰模式反映了水电站的日调峰运行特征,以月为提取时段,基于场景缩减方法的同步回代缩减法和聚类分析法中的K-means聚类分析法对三峡、葛洲坝电站的日调峰模式集进行典型日调峰模式提取,统计了三峡与葛洲坝电站的最大调峰出力、最小调峰出力及峰谷差作为电站典型调峰特征。(3)梯级电站调峰经济效益模型研究。以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典型日调峰模式特征,通过调峰电价曲线构建了调峰电价与调峰利用小时数的关系图,确定了两种典型日调峰模式提取方式下的电站的调峰电价系列,代入模型以调峰效益最大为目标,利用动态规划法进行模型求解。调度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典型日调峰模式的梯级电站优化调度模型能够反映调度时段间的短期调峰特征差异,在不显着降低发电量的前提下,较大程度地增加调峰效益,调动电站参与调峰的积极性。(4)梯级电站调峰容量效益模型研究。以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为研究对象,考虑调峰期望效益模型的模型构建原理,统计分析了三峡、葛洲坝电站的最大调峰限制出力分布形式,确定了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形式及参数值,利用两种提取方式确定了最大调峰限制出力系列,最终提出了二项式分布下的梯级电站调度模型,并与均匀分布下的调度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二项式分布的梯级电站调峰期望模型更好地考虑了电站实际运行特征,在电站出力高峰期为调峰调度预留了调峰容量,为长期调度中考虑短期特征而预留调峰容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华为[3](2015)在《华中电网大规模水电站群短期调峰问题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及新能源的持续并网投运,我国主要区域电网以及大多数省级电网的峰谷差急剧拉大。对电网而言,减小峰谷差是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而水电机组以调节能力强、调峰成本低、开停机迅速等众多优点被公认为是优质的调峰电源,尤其是水电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洁净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大力发展的战略资源而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如何提高水电调峰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大规模水电站群多电网环境下的短期调峰优化调度研究,不仅对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提高区域电网运行管理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以华中电网直调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针对直调水电站同时向多个省网送电、且电站送电范围和送电比例各不相同的复杂调度问题,综合考虑各级电站发电能力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约束,开展华中电网大规模水电站群短期调峰问题的研究与应用,建立了相应的调峰模型,提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模型求解算法,为提高华中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包括:(1)对华中电网拥有大规模水电站群、且分属不同的省网及流域的工程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采用“分层分级控制,整体优化计算”的思路将调峰优化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单站多电网”和“多站单电网”子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按照不同河系梯级“分层”、同一河系电站“分级”的原则以行政区域、河系、送电范围对各个电站进行划分。该原则能够在不影响优化结果精度的前提下降低整体优化过程中决策变量和约束的维度,实现高维问题低维化重构,且能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求。(2)单站多电网调峰调度问题需要兼顾各受电电网调峰要求,以动态响应各电网频繁的负荷变化,本文在综合考虑受电电网负荷量级、负荷特性以及调峰需求的差异性的基础上,以受电电网剩余负荷方差加权和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电网调峰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单站多电网短期启发式调峰方法求解该模型,以二滩水电站为调度对象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兼顾多电网负荷特性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水电站的调峰容量效益,可以为单站多电网调峰调度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3)由于多站单电网调峰问题涉及的电站多,既有水量传递上的动态联系,又有多种综合利用要求,从而导致短期优化调度建模及其模型求解的维数灾问题。研究工作从流域大规模电站群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以受电电网剩余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多站单电网”短期调峰模型,为突破已有理论和方法在求解时存在计算精度低、时间复杂度较高等技术瓶颈,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对称自适应廊道技术的离散微分动态规划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不仅有效缩小了算法的寻优廊道,避免重复寻优,而且兼顾了求解效率和计算精度。以清江梯级水电站为调度实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电站调峰容量效益,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弃水,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4)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基于Java FX的富互联网应用架构设计并开发了“华中电网水火电联合调度系统”,该系统能够充分调用客户机的计算能力,有效减轻网络传输和服务器计算压力,同时提供比Web应用程序更为丰富的人机交互元素和更加流畅的用户体验,为华中电网调度通信中心进行直调水电站短期发电计划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平台。
王莹[4](2013)在《三峡、清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能源的短缺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调节性能好,因此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我国虽然水资源总量高,但分布不均、人均拥有量低、水能利用率不高。因此加强水电运行管理,开展水库优化调度,进行跨流域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实用意义。对此,本文主要作了如下研究:简述了国内外水库调度的研究现状,对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度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以系统总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充分考虑了各水库的约束条件。另外针对优化调度问题的求解方法,介绍了两种确定性优化算法——逐步优化算法(POA)和大系统分解协调算法,并将POA算法应用到求解三峡、清江梯级单独优化调度问题,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针对三峡和清江梯级的联合优化调度问题,首先进行了问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分析,然后同样以系统总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建立了数学模型。考虑到两梯级的电力关联,这里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法来求解联合优化调度问题,将联合调度和单独调度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联合调度的正确性。最后,陈述了隐随机优化方法的另一方面内容——根据确定性优化方法求解的结果制定水库调度规则。针对水库调度函数的求解,本文介绍了几种线性回归方法,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求解三峡梯级、清江梯级的优化调度问题,并将最后结果与确定性优化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
曹琰[5](2010)在《不废江河万古流》文中研究表明调查动机 2010年,华中电网公司携手网内各省(市)电力公司,通过对水火电的优化调度,7至8月为全社会输送了602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含三峡水电),相当于节约标煤2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1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0万吨。三峡水电站等多座水?
胡兴娥[6](2007)在《梯级电站调峰对通航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水电站在调峰过程中由于工况的频繁切换,发电流量随负荷的逐时变化,不可避免的在水库的上、下游产生非恒定流现象,使河道的水位变幅、涨率、流速等比天然河道变化大,从而对水库的通航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像三峡这种大容量、大库容、大流量的水电站,在调峰运行过程中,流量变幅严重影响了三峡水电站上下游河道的通航要求。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三峡工程为依托,通过原型观测、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对梯级水电站调峰对通航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1)对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道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主要分析和研究了两坝间河段河势特征与河床演变特点,全面总结了两坝间水流运动规律。(2)对于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道,通过1:150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调度模型试验,以及原型观测验证,自主开发了反映两坝间水流运动特征的河道二维的数学模型。(3)结合两坝间河段河势特征和三峡电站调峰特点,系统研究了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道非恒定水流状态,及其对通航的影响。(4)针对三峡—葛洲坝梯级水电站特点,建立了考虑河道航运约束的梯级电站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整个河道进行了调峰流量下的优化演算,为电站调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实践检验,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以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5)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以改善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道通航条件,提高三峡电站调峰能力为目的,本文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河道整治方案。
涂长庚[7](2007)在《三峡电站投产对华中电网运行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峡电站投产后对华中电网运行有重大影响。三峡电站投产后将增大葛洲坝电厂的保证出力,增加枯水期电量和枯水期调峰能力;三峡电力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电网必须兴建一定数量的火电对枯水期电量进行补偿,这些火电利用小时很低,应采取相应的经济补偿措施;三峡电力输送距离长、容量大、丰枯季期出力悬殊,电力外送应考虑配套建设容性、感性无功补偿装置。
涂长庚[8](2007)在《三峡电站投产对华中电网运行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三峡电站投产后对华中电网运行有重大影响。三峡电站投产后将增大葛洲坝电厂的保证出力,增加枯水期电量和枯水期调峰能力;三峡电力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电网必须兴建一定数量的火电对枯水期电量进行补偿,这些火电利用小时很低,应采取相应的经济补偿措施;三峡电力输送距离长、容量大、丰枯季期出力悬殊,电力外送应考虑配套建设容性、感性无功补偿装置。
李学贵,张继顺,刘志武[9](2007)在《三峡电站初期运行期调峰能力分析》文中认为根据初期运行期三峡水库、电站运行特点及下游航道要求,利用等间距穷举搜索的方法,对不同来水、不同装机情况下电站的调峰能力进行了计算,并利用不恒定流数学模型对推求的调峰幅度所对应的出力过程和下泄流量过程进行演算校验,从而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的要求。
纪国强,钟琦[10](2001)在《清江水布垭电站与三峡电站联合运行效益研究》文中认为三峡电站地处华中,规模巨大,建成后送华中容量超过华中电网装机总容量10%,将对华中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三峡为一季调节水库,其运行方式因综合利用要求而受到一定限制,需要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电源与之配合运行。水布垭枢纽是清江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是距三峡工程最近的调峰、调频、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大型电站。在华中电网,调节性能优越的水布垭枢纽及其它的清江干流水电梯级,与三峡电站配合运行,可获得联合运行的效益。
二、三峡电站对华中电网调峰的影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电站对华中电网调峰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适应电网调峰需求的多电源优化运行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标 |
1.3 适应电网调峰需求的水电站优化运行研究现状与进展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适应电网调峰需求的三峡电站枯水期运行方式研究 |
2.1 引言 |
2.2 枯水期华中电网负荷特性及三峡电站出力特点分析 |
2.3 适应电网需求的三峡电站枯水期调峰调度模型 |
2.4 模型求解方法与策略 |
2.5 实例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3 适应电网调峰需求的水电站短期发电调度规则提取 |
3.1 引言 |
3.2 决策变量及输入因子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
3.3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水电站短期调度规则提取模型 |
3.4 实例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风速瞬时均方差与瞬时变差的风电质量超前评估 |
4.1 引言 |
4.2 风电质量评估动态指标 |
4.3 基于模态分解的LSSVM的超前风电质量评估 |
4.4 实例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5 考虑风电不确定性下适应电网调峰需求的梯级水电站多方案运行研究 |
5.1 引言 |
5.2 考虑风电不确定性下适应电网调峰需求的梯级水电站调峰调度模型 |
5.3 模型求解方法与策略 |
5.4 实例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2 研究工作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攻读博士期间完成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3:与导师合作申请的发明专利 |
附录4: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
(2)耦合短期调峰特征的梯级电站长期发电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库调度研究进展 |
1.2.2 水电站调峰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三峡梯级电站概况 |
2.1 三峡梯级电站基础资料 |
2.2 三峡梯级电站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
2.3 三峡梯级电站调峰问题研究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3 典型日调峰模式提取 |
3.1 场景缩减技术 |
3.1.1 场景缩减技术概述 |
3.1.2 同步回代缩减步骤 |
3.1.3 场景提取数确定 |
3.2 聚类分析法 |
3.2.1 聚类分析法概述 |
3.2.2 K-means聚类分析法步骤 |
3.2.3 最佳聚类数确定 |
3.3 三峡梯级电站典型日调峰模式提取 |
3.3.1 三峡电站典型调峰模式提取 |
3.3.2 葛洲坝电站典型调峰模式提取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典型日调峰模式的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 |
4.1 优化调度模型 |
4.1.1 目标函数 |
4.1.2 约束条件 |
4.1.3 求解方法 |
4.2 调峰电价曲线拟合 |
4.3 调峰电价系列推求 |
4.3.1 调峰利用小时数计算 |
4.3.2 调峰电价系列确定 |
4.4 优化调度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二项式分布的调峰期望效益模型 |
5.1 调峰期望效益模型 |
5.1.1 目标函数 |
5.1.2 约束条件 |
5.1.3 求解方法 |
5.2 调峰期望效益函数 |
5.2.1 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确定 |
5.2.2 概率密度函数参数计算 |
5.2.3 最大调峰限制出力系列 |
5.3 优化调度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3)华中电网大规模水电站群短期调峰问题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大规模水电站群短期调峰调度研究综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2 华中电网调峰策略研究 |
2.1 华中电网区域现状 |
2.2 调峰原则 |
2.3 华中电网调峰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3 单站多电网短期调峰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单站多电网短期调峰数学模型 |
3.3 模型求解方法研究 |
3.4 二滩水电站调度实例研究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多站单电网短期调峰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多站单电网短期调峰数学模型 |
4.3 模型求解方法研究 |
4.4 清江梯级调度实例研究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华中电网短期调峰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架构综述 |
5.2 系统编程设计与功能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4)三峡、清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水库调度及其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度 |
2.1 概述 |
2.2 发电量最大模型问题描述 |
2.3 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算法应用 |
3 三峡梯级与清江梯级单独优化调度应用 |
3.1 三峡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 |
3.2 清江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 |
4 三峡梯级与清江梯级联合优化调度应用 |
4.1 问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4.2 联合优化调度问题描述 |
4.3 模型求解 |
4.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5 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规则研究 |
5.1 概述 |
5.2 水库调度函数制定的回归分析方法 |
5.3 逐步回归法在三峡、清江梯级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梯级电站调峰对通航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两坝间河段河势特征及水流特性 |
2.1 两坝间河段河势特征 |
2.2 水文特点 |
第三章 两坝间通航水流状况及调峰对通航的影响 |
3.1 通航水流技术标准 |
3.2 控制河段的地形边界特点及流态 |
3.3 控制河段的流速分布及相应比降 |
3.4 电力调峰非恒定流对两坝间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 |
第四章 电站优化调度模型建立与检验 |
4.1 引言 |
4.2 电站负荷日调节的决策过程 |
4.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4.4 算例与检验 |
4.5 调峰对水流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提高电站调峰能力河道整治措施研究 |
5.1 实体模型设计 |
5.2 数学模型建立与率定 |
5.3 河道整治方案研究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6.1 结语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三峡电站对华中电网调峰的影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适应电网调峰需求的多电源优化运行方式研究[D]. 刘光彪.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 [2]耦合短期调峰特征的梯级电站长期发电调度研究[D]. 王伟. 武汉大学, 2018(07)
- [3]华中电网大规模水电站群短期调峰问题研究与应用[D]. 王华为.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
- [4]三峡、清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方法研究与应用[D]. 王莹.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7)
- [5]不废江河万古流[N]. 曹琰. 中国电力报, 2010
- [6]梯级电站调峰对通航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胡兴娥. 天津大学, 2007(07)
- [7]三峡电站投产对华中电网运行的影响分析[A]. 涂长庚.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专题论坛——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 2007
- [8]三峡电站投产对华中电网运行的影响分析[A]. 涂长庚.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 2007
- [9]三峡电站初期运行期调峰能力分析[J]. 李学贵,张继顺,刘志武.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2007(01)
- [10]清江水布垭电站与三峡电站联合运行效益研究[J]. 纪国强,钟琦. 湖北水利发电, 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