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体育课结构诱导教学法的重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唐春雨[1](2021)在《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文中指出针对目前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现阶段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和综述。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应用价值与功能以及如何有效地将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和探究。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总结的基础上,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应用价值与功能进行了简要地评析,并指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体育游戏有效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学生和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活动。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在传统那种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使体育游戏在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合理应用,进而探索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针对所测的各项体质指标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大量统计得出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研究结果:1.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新颖且合理的体育游戏,运用合理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觉很愉快,会很认真地学习体育各个项目,从而提高体质指标各项成绩。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上所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即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均没有显着性差异;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1,即通过实验后,实验班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方面与对照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班实验前后在身高、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即在这些指标上实验前后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在体重上对应的P值大于0.05,即体重在实验前后没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即在这些指标上实验前后均存在显着性差异。2.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这既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够更好的理解动作要领,掌握体育动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更加感兴趣。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兴趣上对应的P值小于0.05,表明这两个班级在兴趣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实验班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大于对照班,说明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实验班在实验前后所对应的P值大于0.05,说明实验后与实验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所对应的P值大于0.05,说明实验后与实验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更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课中与老师互动很多。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态度上对应的P值小于0.05,表明这两个班级在态度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实验班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大于对照班,说明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有很大的改善。实验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5,说明通过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有了很大提高。对照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5,说明对照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质各项指标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能保证学生积极地参加各项运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2.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氛围更浓厚,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更加专注地上体育课,促进学生与教师更好交流,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本次实验研究,证明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是有一定价值的,体育游戏值得在各个小学体育教学中被应用。
王世珧[2](2021)在《大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体育课堂正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导入。一个好的教学导入会有益于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达到时半功倍的效果。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导入愈来愈得到教学理论研究领域和实践教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理念指引下,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为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对课堂教学导入在学校的运用现状进行客观的反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目标导向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首因效应理论、先行组织者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教育观察等方法对大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现状进行研究。根据对大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现状的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大多数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较高;多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中经常应用课堂教学导入,与学生反馈稍有差异;大多数体育教师会在课前设计课堂教学导入,小学情况好于初中。(2)生活实际经验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导入素材的主要来源;小学体育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而初中体育教师则是教学内容。(3)体育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时长集中在四分钟以内,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导入时间过短过快;体育教师应用课堂教学导入排在前三名的方法为情境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和直接导入法;师生共同导入是体育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方式。(4)体育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活跃课堂气氛;绝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导入有效,大多数初中体育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导入有效,学生状态良好;多数体育教师会在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导入的情况,并会变换、创新导入方式。(5)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运用体育课堂教学导入遇到困难时,咨询其他教师、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是主要解决方式。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中小学教师要在领悟新课标思想前提下设计出适合学生学情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2)中小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设计。(3)希望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相关内容的培训。
李杰[3](2021)在《节奏练习法在高校体育专业游泳普修课蛙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应充分发挥听觉与本体感觉间的相互作用,建立正确动作的频率和节奏感。本研究旨在探索建立一种能够在蛙泳学习同时,利用骨传导耳机播放节拍提示音,建立听觉与本体感觉的相互联系,使听觉节奏转化为动作节奏的练习方法。从而,促进练习者运动节奏的形成,提升练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70名无游泳经历的邢台学院体育学院大学二年级的男生作为被试参与了本研究,被试被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蛙泳的一般教学步骤,实验组部分课次利用骨传导耳机伴随音乐节拍进行练习,而对照组不使用耳机进行练习。节奏练习分别应用于蛙泳腿与完整配合练习。预实验确定蛙泳腿节奏练习的频率为30次/分钟,完整配合节奏练习的频率为20次/分钟。经过8周教学实验(2次课/周,共16次课),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在蛙泳划水实效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具体体现在,蛙泳腿方面:第6次课,实验组蛙泳腿50米最少划水次数(30.75±4.79)和划幅(1.67±0.31)均优于对照组的划水次数(39.50±8.23)和划幅(1.33±0.31),且均呈现极显着差异(P<0.01)。第15次课,实验组蛙泳腿50米最少划水次数(23.55±2.83)和划幅(2.16±0.31)均优于对照组的划水次数(26.00±4.91)和划幅(1.99±0.36),差异显着(P<0.05)。蛙泳完整配合方面:实验组蛙泳完整配合50米最少划水次数(21.33±3.22)和划幅(2.39±0.36)均优于对照组的划水次数(24.06±5.37)和划幅(2.18±0.47),差异显着(P<0.05)。(2)在蛙泳技评成绩方面,实验组蛙泳腿技评成绩(87.52±5.85)显着优于对照组(83.05±7.52)。实验组完整配合技评成绩(85.24±5.49)显着优于对照组(80.76±8.00)。(3)在蛙泳划频方面,实验组划频(18.76±1.42)低于对照组(20.70±3.25),且呈现极显着差异(P<0.01)。(4)在蛙泳最大游距方面,实验组最大游距(139.09±46.58)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114.85±50.10)。(5)在1分钟游距方面,实验组成绩(44.47±3.54)与对照组(43.31±2.05)无显着差异。(6)在学习蛙泳内部动机和RPE方面:实验组的内部动机问卷得分(147.42±13.25)和对照组(143.18±13,80)无显着差异;实验组的RPE(8.94±2.15)低于对照组(10.97±3.28),呈现极显着差异(P<0.01)。经过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融入节奏练习法的教学对于提升高校体育专业游泳普修课蛙泳初学者划水实效效果明显。(2)融入节奏练习法的教学可以有效降低高校体育专业游泳普修课蛙泳初学者划频,帮助初学者掌握合理的划水节奏,解决了常规教学指导延时的弊端。(3)融入节奏练习法的教学能有效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游泳普修课蛙泳初学者动作的节奏感,使技术动作更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4)融入节奏练习法的教学可以有效提升高校体育专业游泳普修课蛙泳教学中学生长距离的游进能力。(5)融入节奏练习法的教学对高校体育专业游泳普修课学生的蛙泳学习动机无影响,但可以显着降低课后学生的自感用力度。
邢禄建[4](2021)在《诱导教学法在高中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运而生。为寻求顺应发展的教学方法,本人将诱导教学法运用于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中羽毛球教学中,来验证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仅为该校羽毛球教学提供理论研究,还可以为它校羽毛球以及其他体育项目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将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二羽毛球选项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随机将两个羽毛球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诱导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干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选定指标进行测试,通过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羽毛球基本技术和学习兴趣的差异分析诱导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而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得出的结论:(1)诱导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该校高中学生的羽毛球技术都有非常显着的提高,但是在羽毛球技术评分上,诱导教学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法提升的幅度更高。(2)在该校高中羽毛球教学中运用诱导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运用传统教学法提高的幅度更大,说明诱导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应的建议:(1)为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以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可适当将诱导教学法推广到羽毛球教学或其他体育项目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2)针对高中生对学习羽毛球兴趣程度不高的情况,可以尝试在教学中运用诱导教学法。(3)在今后的羽毛球教学中要注意诱导方式的合理运用,建议后续的教师可以根据动作的结构特点选用与之相符合的诱导方式。
薛陈佳阳[5](2021)在《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拓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实现育人任务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以大连大学2019级排球选项课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排球传球、垫球、发球三项基本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元反馈教学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验前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其中包括50米、1000米、立定跳远、握力、坐位体前屈)、学习兴趣(其中包括学习消极情绪、学习积极兴趣、自主学习、运动参与程度、对体育的关注程度)和排球基本技术(垫球、传球、发球)三方面进行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探究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效果,为提高高校排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以及拓展教学方法提供参考。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果:1)经过10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身体素质中的只有上肢力量具有显着差异(P<0.05),其他身体素质也有提高,但是提高幅度并不明显,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之间身体素质测量结果对比也无显着性差异(P>0.05)。2)经过10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组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学习消极情绪、自主学习、运动参与程度和对于体育的关注程度的分值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学习积极兴趣成绩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各项维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的各项维度均优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经过10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的三项基本技术的达标成绩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技术评定成绩上,实验组的技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结论:1)多元反馈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都有一定积极作用。2)多元反馈教学法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增加运动参与程度和对体育的关注程度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3)多元反馈教学法对比传统教学方法在排球基本技术教学上有着更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技术动作的正确掌握。
李龙飞[6](2020)在《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篮球课程在我国中小学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可见体育课程对篮球运动的重视。我国的社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建国以来,我国便开始逐步普及班级化教学,特定的社会时代衍生出了传统式教学。传统式教学能将教育知识在一定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对我国教育的普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传统式教育弊端也非常明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味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使得教师主导逐渐演变成“教师主体”。传统式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导致本本主义和思维定式等,不能达到教育目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要求,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式教学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到了需要迫切改变的阶段,否则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机械性思维的人,将使得教育目的大打折扣,不利于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传统式教学法迫在眉睫。体育教学中传统式教学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无法培养起体育习惯,而是将体育学习当成了一种任务和压力,终身体育的价值理念就更无从谈起了。在我国当前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背景下,以传统式教学法为主的小学篮球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要,不利于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不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让本应该生机盎然的体育课逐渐变得死气沉沉,甚至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发动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已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式教学中有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心思想,通过学生的交流互动,发扬教学民主,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茁壮成长。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传统式教学占据教学的主要地位,一方面这是建国以来传统式教育的普及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启发式教学还未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其中包括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手段方法匮乏等,种种原因导致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受到阻碍。启发式教学法以善于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创造力的特点被人们所认可。在小学篮球课堂中引进启发法式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小学篮球课堂教学效率。本研究在小学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研究,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此教学法是否适应小学篮球的教学,以及该教学法的价值。国内的启发式教学法多应用于中学、高校体育篮球课程之中,而在小学阶段则很少有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而至于小学阶段教师应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得作为篮球初学者的小学生能够对篮球产生兴趣并促进篮球技术提高,目前并没有详尽的课堂实验方法。本研究以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发展特征为依据,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级学生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研究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在小学篮球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来进行实验,利用问题启发教学、练习启发教学、情感启发教学、讲解启发教学等教学手段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们共同发现问题,突出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本。在对实验班教学时首先是篮球技术动作模型建立阶段,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动作模型,对所学动作有整体感知。随后组织学生们进行分组练习,运用对比学习法,让学生们自我不断改进动作。在学生们练习后,教师进行动作演示,其中可以运用“错误动作演示”等教学手段对学生们进行启发教育,刺激学生独立思考,加快动作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和表扬,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外部表现。有条件的学校注重开发校本课程,利用当地的文化、游戏等开发相应的特色课程。在小学篮球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进行实验时,本研究采取了对照实验法,设置了兴趣问卷调查表,对学生个人身体素质和基本篮球技术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数据对比。通过实验得出,启发式教学法相比传统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篮球兴趣的培养和个人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术的提高,对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培养意义,为其在小学篮球课堂教学上的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同时,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尤其是要掌握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做到启发“有理有据”,拓宽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形式多样、合理的教学方案。本研究客观总结分析了传统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学生学习缺乏主观主动性,学习兴趣低下、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压抑等问题,但也同时肯定了传统式教学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能够较快普及教育知识的优势,传统式教学就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班级化教学衍生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前人对启发式教学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为启发式教学在中小学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前人的研究基本都限定在中学和大学,对于小学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且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启发式教学方案。本研究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为依据,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启发式小学篮球教学实验方案,提出了本实验在我国小学篮球教学中推广应用的教学建议。文中对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结论和有针对性的建议。在小学篮球课程启发式教学中,注意运用平板电脑等多媒体影像技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指导,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为依据,对掌握不同程度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进行语言激励和动作纠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更好的掌握篮球技术动作,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热情的提升,有助于激励学生主动进行练习和锻炼,提高基本技能和身体素质。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和锻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启发式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知识,才能更好地在小学篮球课堂开展启发式教学,这是保证课堂质量的前提,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才有可能做好启发式教育。通过本研究证明启发式教学在小学篮球课堂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为更好的进行启发式教学,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出丰富且实用的课程安排,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激励和动作演示应更直观形象,多进行直观启发,少进行抽象启发,这也是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所决定的。建议将启发式教学运用于不用年龄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一套或几套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案。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促进启发式教学在小学篮球课堂中的运用,为小学篮球教育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王超[7](2020)在《自主学习在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新时代下每个人都应当坚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谋求发展的主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对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国外先进教学思想的引入,在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人们无法外出运动,器械健身作为一门不同于其他项目的体育运动,学生器械健身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对其居家体育锻炼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合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器械健身选修课的开展特点,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为高校体育课和器械健身教学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完善自主学习理论基础,为改进器械健身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275人为调查对象,抽取四个教学班共119人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器械健身课为主要平台,了解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对比自主学习教学和传统体育课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总体成绩处于一般等级。男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要优于女生,不同性别学生在学习环境维度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环境上有显着性差异,大一学生要好于大二学生。2.接受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学生比接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学生在器械健身的学习能力上有了显着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实验班实施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说明本实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器械健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器械健身中的应用比传统的体育学习方法更有效。3.接受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学生比接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学生在引体向上成绩和仰卧起坐成绩上有显着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实验班实施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说明本实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4.改善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有效教学的建议是:教师及时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针对特定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有利的自主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器械健身课堂环境。吸取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优点,注意启发诱导,与学生和谐相处。
张春荣[8](2020)在《PBL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体课蛙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革需求与日俱增,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冲击传统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教学方式呆板、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等问题。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来教导学生已然落伍,不仅与现代化的社会意识形态脱节,也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注重如何学及为什么学的PBL教学法显然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在PBL教学法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主张学习者主动参与探究问题,力求使得学习者在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此,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体育课更是顺应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游泳作为一项热门且普及较高的运动项目,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而四大泳姿中的蛙泳,更是游泳课上的必授内容。因为学生不但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蛙泳,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蛙泳与立泳技术相似,初学者熟习后能够应急自救。通过PBL教学法进行蛙泳教学,不仅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广东海洋大学2018级公共体育游泳课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班运用PBL教学法,对照班运用传统教学法,展开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从公共体育课学生的蛙泳技评和达标成绩、学习兴趣、交流和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游泳公体课中采用PBL教学法,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实验班的达标成绩和技术评定成绩均比对照班学生的效果好,具有极高的可行性。2.在游泳公体课中采用PBL教学法,学生能更好地在实践中独立思考,主动寻找资料,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有显着提升。3.PBL教学法能较好地联系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游泳公体课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学生能有效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
樊甜[9](2020)在《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俞子箴是我国近代着名的体育家,被誉为“小学体育专家”。他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将毕生精力投身于体育事业,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研究以俞子箴的学校体育思想为研究对象,旨在对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进行整理、归纳,以求梳理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阶段,勾勒出其思想体系,探析其形成因素,寻求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本研究通过电子资源、实地考察等渠道,运用文献资料法与实物资料法对俞子箴相关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历史背景为主线,以俞子箴一手资料为依据,运用历史分析法,站在历史的角度返照俞子箴体育思想的发展阶段,透视其隐形的逻辑体系和思想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阐释俞子箴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总结其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运用专家咨询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可信度检验,以求更加全面地反映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本研究主要对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阶段、核心内容、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总结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对当代的启示。根据对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相关背景的总结,梳理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阶段,主要将俞子箴体育思想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外界的环境、个体所接受的教育等都对个体对体育认识的程度产生较大影响。主要为俞子箴初涉体育、入体校学习阶段;(2)发展阶段:在教育背景的基础上,俞子箴丰富的实践经历为其带来全新的体验,再加上国家相对安定的局势,其体育思想便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3)沉淀阶段:当战争爆发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动荡不安的局势对个体的思想造成巨大的影响,体育思想由快速发展期转入缓慢沉淀期;(4)成熟阶段: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俞子箴对所在领域的各方面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其思想已经趋于完善。通过对俞子箴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提炼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1)秉持“体育即教育”观:通过体育训练保障健康、培育心灵、养成品性,是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体现;(2)重视小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奠基作用:认为小学体育乃体育之基本,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3)强调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性作用:主张借助课外运动谋全校体育蓬勃向上,认为学校体育的普及单靠正式体育课程是较难达到的,须将正式课程与课外运动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4)高度重视科学化的学校体育:提出体育应“以科学为本,教育为用”;对于技术的训练、体质的增进、人格的陶冶、以及行政、管理内容方法等的选择,都应以科学为依据;(5)强调体育对学生品德的促进作用:通过参与各类体育项目,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健全的人格;提炼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后,挖掘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因素,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近代体育思潮和西方体育的传入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2)俞子箴丰富的体育实践为其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自身丰厚的体育理论积淀为其学校体育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结合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具体内容,分析了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当代启示:(1)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从多个角度看待体育的教育价值;(2)有助于发挥小学体育对体育的奠基作用;(3)有助于推进“三促进”课外活动模式;(4)有助于践行“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5)有助于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体育的德育价值。
丁雪[10](2020)在《排球游戏在普通高校排球选修技术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公共排球选修课教学为例》文中指出排球运动是常见的校园体育活动项目,因其隔网对抗的特性可避免相互碰撞的危险,动作相对简单灵活,可发展协调性与团队协作精神适合学生学习。但排球运动本身对参与者的运动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排球运动本起源于游戏,所以将体育游戏运用于排球技术教学中,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排球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把各项技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完成教学任务;既可以激发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参与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与冷静、专注的思考能力,同时提高参与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团队凝聚力,并且增进参与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和排球运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掌握排球技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本文从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以及排球课的特点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排球游戏教学的可行性与推广性。分析研究排球游戏与排球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排球游戏教学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与成效,提出相关的建议,构建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的排球各项技术游戏教学模式。实验时间为2019年3月份至2019年6月份,每周2学时,连续16周,实验对象为河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2018级4个排球教学班,实验分组分为根据男女比例相同,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人,对照组40人。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对学生实验前的身体素质、排球技术水平、《锻炼情绪诱导问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没有差别,确保了实验的公平公正性,实验场地环境相同,对照组釆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实验组则釆用排球游戏和传统教学组合模式进行教学。经过一学期教学实验后,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结论:(1)排球游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敏捷素质。在敏捷素质测试“半‘米’字折返跑”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提升,相对于实验前成绩提高1秒,相对于对照组成绩提高0.96秒。(2)排球游戏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排球技术水平。在垫球技术和传球技术的测试中,实验组较对照组垫球成绩提高了2.68分,传球成绩提高了2.38分,可以观察到实验组学生的两项能力提高优于对照组学生更多。(3)排球游戏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优化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力状态、身心平静、生理疲惫、积极投入”四个量表的分数上实验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0、1.40、-1.35、2.70”。证明了排球游戏教学的可行性,在培养学生团结协勇于拼搏的精神与竞争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更加符合当今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特点。建议:(1)加强教学方法的宣传与交流。排球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有提升,这种全新的模式被众多教育工作者认可就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需要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宣传和交流。(2)增强教师执教能力。如果要很好的实施排球游戏教学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执教水平及游戏创编和设计能力,具有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思路,以及对课堂的把控。所以要重视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3)教师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经验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注重对教科书的学习,应以教科书为理论依据,在实践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增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加强师生交流。
二、浅谈体育课结构诱导教学法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体育课结构诱导教学法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游戏概念 |
2.1.2 体育游戏教学的概念 |
2.2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2.3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与功能 |
2.4 体育游戏如何有效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 |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测量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各项指标测试结果 |
4.1.1 教学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各项指标情况 |
4.1.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体质指标变化情况 |
4.1.3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体质各项指标情况 |
4.1.4 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测试结果 |
4.2.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4.2.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4.2.3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4.2.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5 分析与讨论 |
5.1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各项体质指标的影响分析 |
5.1.1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身高、体重的影响分析 |
5.1.2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肺活量的影响分析 |
5.1.3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50 米成绩的影响分析 |
5.1.4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坐位体前屈的影响分析 |
5.1.5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一分钟跳绳的影响分析 |
5.1.6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的影响分析 |
5.2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
5.3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影响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游戏的创编要具有合理性 |
6.2.2 设计的体育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
6.2.3 游戏的应用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
6.2.4 游戏内容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录2: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分量表 |
附录3:快速跑及体能练习教案 |
附录4:快速跑及体能练习教案 |
(2)大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 |
1.1.3 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研究相对薄弱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课堂导入 |
1.3.2 体育课堂教学导入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关于课堂教学导入的相关研究 |
2.1.1 关于课堂教学导入重要性的研究 |
2.1.2 关于课堂教学导入功能、原则、类型及目标的研究 |
2.2 国内关于课堂教学导入的相关研究 |
2.2.1 课堂教学导入在其他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
2.2.2 课堂教学导入在体育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
3. 理论基础 |
3.1 目标导向理论 |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 首因效应理论 |
3.4 先行组织者理论 |
3.5 最近发展区理论 |
4. 研究对象及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法 |
4.2.2 专家访谈法 |
4.2.3 问卷调查法 |
4.2.4 访谈法 |
4.2.5 教育观察法 |
4.2.6 逻辑分析法 |
4.2.7 数理统计法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问卷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 |
5.2 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认知情况 |
5.2.1 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的了解情况 |
5.2.2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视程度 |
5.3 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运用情况 |
5.4 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的前期准备情况 |
5.4.1 体育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设计情况 |
5.4.2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素材来源 |
5.4.3 教师课前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的依据 |
5.5 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情况 |
5.5.1 教师上课时实行课堂教学导入的时长情况 |
5.5.2 体育教师在运用课堂教学导入采用的方法 |
5.5.3 体育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的主导方式 |
5.5.4 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作用的认同情况 |
5.6 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的教学效果反映 |
5.6.1 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反映 |
5.6.2 课堂教学导入后学生的状态反映 |
5.7 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课后反思 |
5.7.1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导入课后反思情况 |
5.7.2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导入变换、创新情况 |
5.8 教师在运用体育课堂教学导入中的困难及对策 |
5.8.1 体育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导入中的困难 |
5.8.2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导入困难时的解决策略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课堂教学导入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专家效度调查表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5 教育观察计划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3)节奏练习法在高校体育专业游泳普修课蛙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运动节奏 |
1.1.1 运动节奏的概念 |
1.1.2 运动节奏的重要性 |
1.1.3 节奏练习法 |
1.2 运动项目的节奏性规律及研究进展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1.2.2 国外研究进展 |
1.3 游泳项目的节奏性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
1.3.1 国内研究进展 |
1.3.2 国外研究进展 |
1.4 游泳教学方法 |
1.4.1 国内研究进展 |
1.4.2 国外研究进展 |
1.5 骨传导技术及其在游泳运动中的应用 |
1.5.1 骨传导技术 |
1.5.2 游泳骨传导耳机的应用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施 |
3.1 节奏练习法的理论基础 |
3.1.1 神经生理学基础 |
3.1.2 运动生理学基础 |
3.1.3 运动心理学基础 |
3.1.4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理论基础 |
3.2 节奏练习法实验教学设计 |
3.2.1 节奏练习的频率确定 |
3.2.2 节奏练习法实验教学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被试样本同质性检验结果 |
4.2 实验后各项评价指标的统计对比 |
4.2.1 节奏练习法对被试划水实效的影响 |
4.2.2 节奏练习法对被试技术水平的影响 |
4.2.3 节奏练习法对被试划频的影响 |
4.2.4 节奏练习法对被试最大游距的影响 |
4.2.5 节奏练习法对被试1min游距的影响 |
4.2.6 节奏练习法对被试RPE的影响 |
4.2.7 节奏练习法对被试内部动机的影响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4)诱导教学法在高中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党和国家对体育教学改革和方法创新提出明确要求 |
1.1.2 羽毛球教学现状与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需要 |
1.1.3 诱导教学法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诱导教学法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1.4.3 诱导教学法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
1.4.4 诱导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4.5 体育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4.6 小结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教学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3.1.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形态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2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3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羽毛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4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羽毛球学习兴趣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3.2.1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羽毛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羽毛球学习兴趣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组内各项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3.3.1 实验前后实验班各项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3.3.2 实验前后对照班各项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3.4 在羽毛球教学中运用诱导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 |
3.4.1 优势 |
3.4.2 不足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附件五 |
(5)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方法 |
2.1.2 反馈教学法与反馈教学的多元化 |
2.1.3 高校排球选项课 |
2.2 多元反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2.1 信息论 |
2.2.2 控制论 |
2.2.3 系统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身体素质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
4.1.2 实验组实验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1.3 对照组实验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1.4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后身体素质方面的对比分析 |
4.2 学习兴趣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兴趣测试水平的对比分析 |
4.2.2 实验组实验后学习兴趣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
4.2.3 对照组实验后学习兴趣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
4.2.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兴趣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
4.3 基本技术水平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3.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技术达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技术的技评测试结果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研究不足 |
6.1 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校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
附录B 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C 专家访谈纲要 |
附录D 实验的教学模块计划 |
附录E 实验组教案节选 |
附件F 2019 级排球选项课考试标准 |
附录G 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成绩单 |
附录H 教学视频部分解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我国小学篮球启发式教学的现状研究 |
2.2 国内外对于篮球课程中启发式教学的文献综述 |
2.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2 国外文献综述 |
3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和创新性研究 |
3.1 启发式教学法的界定 |
3.2 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
3.3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
3.4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要求 |
3.5 启发式教学法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
3.6 启发式教学法的创新性研究 |
3.7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课堂中的实施意义 |
4 小学篮球启发式教学法实验研究 |
4.1 研究目标 |
4.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研究方法 |
4.3 启发式教学法篮球教学的实验设计 |
4.3.1 实验对象及时间、地点 |
4.3.2 实验设计 |
5 测试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所有实验对象测试结果分析 |
5.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差异性检测 |
5.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基本技术差异性检测 |
5.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
5.2.1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5.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基本篮球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
5.3 实验后所有实验对象测试结果分析 |
5.3.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差异性检测 |
5.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基本技术差异性检测 |
5.4 问卷调查的发放 |
5.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5.4.2 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4.3 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5 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
5.5.1 教师方面 |
5.5.2 学生方面 |
6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山师附小篮球课教案(实验班) |
附件2 山师附小篮球课教案(对照班) |
附件3 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4 《篮球运动调查表》 |
致谢 |
(7)自主学习在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目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自主学习 |
2.1.2 器械健身课程 |
2.1.3 大学选修课 |
2.2 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2.2.1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2 自主学习的特点及评价方式 |
2.2.3 自主学习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2.2.4 自主学习方法实施需注意的问题 |
2.3 器械健身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2.3.1 国内外关于器械健身的研究现状 |
2.3.2 器械健身选修课研究现状 |
2.3.3 大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和选修课的相关研究 |
2.4 文献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教学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调查结果分析 |
4.1.1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各维度的现状分析 |
4.1.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
4.1.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
4.2 自主学习在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
4.2.1 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
4.2.2 自主学习在实验班对照班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
4.2.3 自主学习对器械健身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分析 |
4.3 讨论 |
4.3.1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结果的讨论 |
4.3.2 自主学习在器械健身选修课中应用情况的讨论 |
4.3.3 关于器械健身选修课有效教学的讨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不足与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8)PBL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体课蛙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PBL国外研究现状 |
2.3 PBL国内研究现状 |
2.3.1 国内非体育学科PBL教学现状 |
2.3.2 国内体育学科PBL教学现状 |
2.3.3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游泳课的教学现状 |
2.4 PBL的理论基础 |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2 杜威实用主义理论 |
2.4.3 问题解决理论 |
2.5 PBL学习原则 |
2.5.1 认知方面 |
2.5.2 内容方面 |
2.5.3 社会性学习方面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测结果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游泳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
4.1.2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水上专项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1.4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游泳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4.2 实验后测结果分析 |
4.2.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游泳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自主学习技能对比分析 |
4.2.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团队合作探究能力对比分析 |
4.2.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交流和人际沟通能力对比分析 |
4.2.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比分析 |
4.2.6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蛙泳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
4.2.7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蛙泳技术评定成绩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二)俞子箴生平简介 |
(三)同时期相关人物概述 |
(四)有关俞子箴的研究 |
(五)有关俞子箴相关着作的研究 |
(六)研究述评 |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1.资料收集方法 |
2.资料分析方法 |
3.可信度检验方法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阶段 |
1.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
2.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阶段 |
3.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沉淀阶段 |
4.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成熟阶段 |
(二)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
1.秉持“体育即教育”观 |
2.重视小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奠基作用 |
3.强调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
4.高度重视科学化的学校体育 |
5.强调体育对学生品德的促进作用 |
(三)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因素 |
1.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
2.受自身体育实践的影响 |
3.受自身丰厚体育理论积淀的影响 |
4.小结 |
(四)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
1.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从多个角度看待体育的教育价值 |
2.有助于发挥小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奠基作用 |
3.有助于推进“三促进”课外活动模式 |
4.有助于践行“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
5.有助于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体育的德育价值 |
(五)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建议 |
(三)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俞子箴大事记表 |
附录B 俞子箴主要着作一览表 |
附录C 专家咨询问卷 |
致谢 |
(10)排球游戏在普通高校排球选修技术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公共排球选修课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的介绍 |
1.1.1 国内游戏的定义 |
1.1.2 国内体育游戏的定义 |
1.1.3 国内排球游戏的定义 |
1.1.4 国外游戏的定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1 有关高校体育选修课的研究 |
1.2.2 有关排球教学的研究 |
1.2.3 有关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研究 |
1.2.4 有关游戏教学的研究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3.1 高校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
1.3.2 游戏教学法分类及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教学实验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排球课程与排球游戏设计原则 |
3.1 排球课程传统教学的方法 |
3.2 排球课程游戏教学的方法 |
3.2.1 排球游戏教学的概念 |
3.2.2 排球游戏教学作用 |
3.2.3 制定排球游戏的原则 |
3.2.4 制定游戏教学的步骤 |
3.3 常用的排球游戏 |
3.3.1 针对准备活动的游戏 |
3.3.2 针对提高排球兴趣和熟悉球性的游戏 |
3.3.3 针对排球技术练习的游戏 |
3.3.4 针对基础体能练习的游戏 |
3.3.5 针对发展敏捷素质与速度素质的游戏 |
3.3.6 针对放松练习的游戏 |
4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4.1 教学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4.1.1 教学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运动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4.1.2 教学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锻炼诱导情绪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 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1 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组的运动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2 教学实验前后实验组的运动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3 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组锻炼诱导情绪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4 教学实验前后实验组锻炼诱导情绪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 教学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1 教学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运动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2 教学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锻炼诱导情绪测试结果与分析 |
4.4 排球游戏教学的讨论 |
4.4.1 排球游戏的选择与安排 |
4.4.2 排球游戏教学实施条件及途径 |
4.4.3 影响课程节奏和教学计划其它因素控制 |
4.4.4 意外因素进行及时调整的效果 |
4.5 排球游戏教学的反思 |
4.5.1 游戏教学的正面反馈 |
4.5.2 游戏教学的负面反馈 |
4.5.3 排球游戏教学实施优势 |
4.5.4 排球游戏教学的局限性 |
4.6 排球游戏教学的收获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四、浅谈体育课结构诱导教学法的重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D]. 唐春雨.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2]大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现状研究[D]. 王世珧.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节奏练习法在高校体育专业游泳普修课蛙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杰.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诱导教学法在高中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邢禄建.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5]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薛陈佳阳.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龙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4)
- [7]自主学习在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D]. 王超.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8]PBL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体课蛙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D]. 张春荣.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3)
- [9]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研究[D]. 樊甜.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10]排球游戏在普通高校排球选修技术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公共排球选修课教学为例[D]. 丁雪.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