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论文文献综述)
周登棋[1](2014)在《程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老年CSA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CSA,全称为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中文病名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其中一种常见类型,老年人多发,复发率高,会严重降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本人及其家庭、乃至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我国快速老龄化及长时间低头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广泛蔓延,CSA将会危及越来越多老年患者。目前所有CSA相关临床研究都主要针对中年患者,研究对象平均年龄远低于60岁,缺乏主要针对老年CSA的相关临床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客观指标全面量化评估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老年CS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随机分配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程式手法治疗,两组均与生活细节指导。分3个时段(治疗前、治疗后立即、治疗结束后7天)分别进行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同时用TCD观测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指标。相关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后,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描述。结果:1.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方案和单独程式手法治疗方案单次运用后都能即时有效缓解患者颈肩痛和眩晕症状,疗效都能持续到7天后。但是对照组经治7天后疗效相比治疗后即时疗效,变化不明显;而治疗组单次治疗后至治疗后七天过程中,疗效越来越好。两种治疗方案的即时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7天后的疗效比较中,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疗法治疗方案明显优于单纯程式手法治疗方案。2.两种治疗方案单次运用后7天,都能明显有效加快患者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但两种治疗方案在改变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方面无明显差异,而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疗法治疗方案在加快患者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比单纯程式手法治疗方案效果更明显。3.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疗法治疗方案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程式手法治疗方案,但在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结论: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方案是一种单次治疗即显着起效、疗效持久、操作简便、节时省力、安全清洁、易于广泛推广应用的治疗老年人CSA的新综合疗法,具有常规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能为制定老年CSA规范化中医治疗方案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马彬[2](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龚庆[3](2012)在《三步八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验证三步八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该手法在临床应用更加规范,使现代医学对本病机理研究的成果与传统医学手法治疗的经验有机结合,使疗效判定趋向于半定量化,以利于相互交流,并对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深入临床规范化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三步八法”治疗,每日治疗一次,治疗8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休息2天,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对照组30例,给予“手指点穴”治疗,每日治疗一次,治疗8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客观指标的改变,对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30例,其中:治愈17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30例,其中:治愈14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6.67%。本文同时还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治疗前后经颅彩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结论:(1)三步八法和手指点穴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客观指标方面,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治疗组总体疗效及主要伴随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马俊亮[4](2009)在《葛根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系统探讨加减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制。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口服汤剂葛根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使用口服颈复康冲剂,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做统计学分析,以评价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经Ridit分析(u=2.037,P<0.05),两组疗效有显着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改善颈部压痛、上肢感觉、旋颈实验、压顶实验等体征方面上也有良好效果,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方剂。
段圣刚[5](2008)在《广安门推拿科自主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标准如下述,年龄段符合随机标准,治疗组30例采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30例参照《推拿学》(五版教材)处理。10次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以患者临床症状,脑血流图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的指标。结果:三个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症状、脑血流图均有改变,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推广,以更好的提高疗效。
杨珂[6](2008)在《通瘀清眩汤合清开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38例》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通瘀清眩汤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日口服中药煎剂通瘀清眩汤(皂角、大黄、青礞石、天麻、葛根、鸡血藤、木瓜、红花、威灵仙、丝瓜络、全蝎),配合清开灵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培他定注射液500 ml,每晚口服西比灵胶囊2粒。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438例,治愈327例,好转89例,无效22例,有效率95%;对照组87例,治愈48例,好转10例,无效29例,有效率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瘀清眩汤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万海武[7](2006)在《脉络宁并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认为气虚血瘀是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基本病机,并依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选择活血的脉络宁注射液和补气的黄芪注射液同用,在活血的同时予以补气,治疗老年性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患者治疗后的缓解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和经颅多普勒(TCD)测定椎—基底动脉血液速度变化,分析脉络宁并黄芪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性。 方法:选60例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脉络宁并黄芪注射液;对照组予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两周后,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血液流变学检查及患者症状、体征缓解,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组内和组间统计学分析及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多数症状发生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的倦怠乏力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说明治疗组有明显改善患者气虚的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除上肢肌力感觉异常发生率外,其余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着,但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两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治疗后的VS、VD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1),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治疗后的PI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左椎动脉治疗后的VS、VD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1),左椎动脉治疗后的PI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右椎动脉治疗后的VS、VD、PI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基底动脉治疗后的VD、PI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左、右椎动脉治疗后的VD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基底动脉治疗后的VS、VD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的全血粘度
赵虹,黄丹奇[8](2005)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文中认为自1998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8例,在临床上取得了显着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30例,男55例,女75例;年龄30-60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年龄、病程、病情
陈秋旻[9](2004)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廖伟[10](2003)在《液体疗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 ,对 87例病人在传统中医治疗基础上配合液体疗法。经过对输液药物的筛选 ,选取以灯盏细辛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为主的药物 ,能提高临床疗效
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论文提纲范文)
(1)程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老年CS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一节 CSA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第二节 CSA致病机理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一、椎动脉受物理压迫所致 |
二、颈交感神经受激惹所致 |
三、椎动脉自身因素影响 |
四、体液因子影响 |
五、微循环受阻导致 |
六、外伤诱发 |
七、基底动脉环代偿功能减退 |
第三节 CSA非手术疗法的文献综述 |
一、手法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二、物理疗法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三、针刺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四、艾灸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五、穴位注射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六、药物内服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七、药物外用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八、微创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九、中医其它特色疗法 |
第四节 推拿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相关文献综述 |
一、颈椎骨折 |
二、寰枢关节脱位 |
三、颈脊髓损伤 |
四、脑卒中 |
五、颈部动脉剥离 |
六、休克 |
七、四肢水肿 |
第二部分 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老年CSA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目的 |
第二节 研究资料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设计 |
三、病例选择标准 |
四、病人基本资料 |
五、试验措施 |
六、观测指标 |
七、统计分析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两组治疗前后颈肩痛评分变化比较 |
二、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分变化比较 |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
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
六、两组疗效比较 |
七、安全性评价 |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
一、研究结果分析 |
二、程式手法治疗老年CSA的起效机理探讨 |
三、扶阳灸治疗老年CSA起效机理的探讨 |
四、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老年CSA产生叠加效应的机理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材料与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
2.1 研究背景 |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
2.2 研究内容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技术路线图 |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
2.3.3 文献筛选流程 |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2.3.5 质量控制措施 |
2.4 结果 |
2.4.1 文献检索结果 |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
2.5 讨论 |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
2.5.4 研究的局限性 |
2.6 结论 |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3.2 研究内容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技术路线图 |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
3.3.3 文献筛选流程 |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3.3.5 质量控制措施 |
3.4 结果 |
3.4.1 文献检索结果 |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
3.5 讨论 |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
3.5.4 研究的局限性 |
3.6 结论 |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
4.1 研究背景 |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4.2 研究内容 |
4.3 材料与方法 |
4.3.1 技术路线图 |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
4.3.3 文献筛选流程 |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4.3.5 质量控制措施 |
4.4 结果 |
4.4.1 文献检索结果 |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
4.5 讨论 |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
4.5.4 研究的局限性 |
4.6 结论 |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
5.1 研究背景 |
5.2 研究内容 |
5.3 对象与方法 |
5.3.1 研究对象 |
5.3.2 调查方法 |
5.3.3 技术路线 |
5.3.4 统计分析 |
5.3.5 质量控制措施 |
5.4 结果 |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
5.5 讨论 |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
5.5.4 研究的局限性 |
5.6 结论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主要结论 |
6.2 特色与创新 |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3)三步八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椎动脉型颈椎病定义及发病率 |
2 中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
3 目前常见的保守疗法 |
4 未来展望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设计方案 |
3 研究结果 |
4 典型病例 |
讨论 |
1 颈椎病的定义及分类 |
2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椎动脉的应用解剖 |
4 CAS 的发病机理 |
5 手法治疗 CAS 的机理及存在问题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葛根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
1.1.1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1.1.2 西医病因病理研究 |
1.2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
1.2.1 西医治疗 |
1.2.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1.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2.4 静脉滴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1.2.5 其它疗法 |
1.3 实验研究进展 |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 中医诊断标准 |
2.1.3 中医辩证分型 |
2.1.4 纳入病例标准 |
2.1.5 排除病例标准 |
2.1.6 中止试验标准 |
2.1.7 脱落病例标准 |
2.1.8 病情轻重分级标准 |
2.1.9 一般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2.2.1 治疗方法及疗程 |
2.2.2 观察方法及指标 |
2.2.3 疗效评定标准 |
2.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2.2.5 所涉及的技术指标 |
2.3 治疗结果 |
2.3.1 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
2.3.2 主要体征疗效比较 |
2.3.3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
2.3.4 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
2.3.5 两组总疗效比较 |
2.3.6 安全性观察结果 |
2.4 讨论 |
2.4.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归属 |
2.4.2 中医病机探讨 |
2.4.3 治疗体会 |
2.4.4 中药治疗的前景 |
2.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广安门推拿科自主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ion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 |
1 前言 |
2 目前常见保守治疗方法 |
2.1 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2.2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2.3 推拿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3 自我体会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 前言 |
1 CSA 的诊断研究现状 |
2 CSA 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
二 关键词 |
三 临床资料 |
四 诊断标准 |
五 入选标准 |
六 排除标准 |
七 剔除标准 |
八 观察指标 |
九 治疗经过 |
十 结果分析 |
十一 讨论 |
十二 自我体会 |
十三 参考资料 |
十四 致谢 |
十五 个人简历 |
(6)通瘀清眩汤合清开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3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一般资料 |
2治疗方法 |
2.1中药治疗组 |
2.2 对照组 |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
3.1 疗效标准 |
3.2 治疗结果 |
4 讨论 |
(7)脉络宁并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ABSTRACT IN ENGLISH |
英文摘要ABSTRACT IN CHINESE |
正文TEST |
前言INTRODUCTION |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结果RESULTS |
讨论DISCUSSION |
结论CONCLUSSION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致谢ACKNOWLEGEMENT |
附录APPENDIX |
(9)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统计学处理: |
2 治疗方法 |
3 治疗结果 |
3.1 疗效判定标准: |
3.2 治疗结果 |
3.2.1 疗效比较: |
3.2.2 副作用: |
4 讨 论 |
(10)液体疗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推拿 |
2.2 液体疗法 |
2.3 其他疗法 |
3 治疗结果 |
3.1 疗效评定标准 |
3.2疗效评定结果 |
4讨论 |
四、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程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老年CSA的临床研究[D]. 周登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2]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3]三步八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龚庆.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2(12)
- [4]葛根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马俊亮.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9(02)
- [5]广安门推拿科自主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观察[D]. 段圣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6]通瘀清眩汤合清开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38例[J]. 杨珂. 河南中医, 2008(01)
- [7]脉络宁并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万海武. 福建中医学院, 2006(12)
- [8]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J]. 赵虹,黄丹奇.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5(12)
- [9]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J]. 陈秋旻. 福建中医药, 2004(06)
- [10]液体疗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J]. 廖伟. 四川中医,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