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螺杆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长城螺杆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一、应用中华长城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马铮[1](2021)在《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经后路有限脊柱中后柱截骨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目的:研究经后路有限中后柱截骨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25例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后路有限脊柱中后柱截骨及椎间隙植骨融合。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植骨区域是否融合及椎弓根螺钉稳定情况。对比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平衡(SVA)。通过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结果:手术前后凸Cobb角(30.88±7.04)°,脊柱SVA(34.12±4.68)mm,VAS评分(7.00±1.47),JOA评分(22.00±2.00),ODI指数(41.20±3.96)。随访时间平均24.84±1.31个月,术前2例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分级由D级提高至E级,术后3个月时后凸Cobb角(7.96±2.34)°,脊柱SVA(20.64±3.77)mm,VAS评分(2.64±1.29),JOA评分(27.72±0.94),ODI指数(13.20±3.69);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8.16±2.67)°,脊柱SVA(20.40±3.79)mm,VAS评分(2.36±1.35),JOA评分(27.80±0.87),ODI指数(13.28±3.6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指标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对于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行经后路有限中后柱截骨矫形效果满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改良单侧后路椎体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研究目的:研究改良单侧后路椎体截骨术(MU-PVCR)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就诊于我院的22例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单侧后路全脊椎截骨和后路钉棒矫形固定以及前柱重建。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螺钉稳定情况。对比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平衡(SVA)。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结果:手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86.55±18.07)°,脊柱SVA平均(51.32±8.18)mm,VAS评分平均(5.82±1.35),JOA评分平均(21.18±1.87),ODI指数平均(11.50±2.04)。随访时间平均26.14±1.55个月,术前6例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分级由D级提高至E级,术后3个月时后凸Cobb角平均(39.86±9.13)°,脊柱SVA平均(30.86±4.98)mm,VAS评分平均(2.09±1.11),JOA评分平均(27.36±1.09),ODI指数平均(2.77±0.87);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平均(39.50±9.89)°,脊柱SVA平均(30.64±4.33)mm,VAS评分平均(1.86±0.83),JOA评分平均(27.41±1.09),ODI指数平均(2.41±0.73)。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对于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行改良单侧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矫形效果满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第三部分后路椎体切除术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目的:研究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就诊于我院的26例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VCR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前柱重建。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螺钉稳定情况。对比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平衡(C7铅垂线与S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SVA)。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结果:手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48.55±6.91)°,脊柱SVA平均(44.02±5.73)mm,VAS评分平均(6.53±1.51),JOA评分平均(11.26±2.72),ODI指数平均(59.02±5.71)。随访时间平均24.34±2.15个月,术前5例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分级由D级提高至E级;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平均(9.53±3.82)°,脊柱SVA平均(18.35±3.51)mm,VAS评分平均(2.65±1.21),JOA评分平均(20.56±3.63),ODI指数平均(20.78±4.01)。末次随访时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对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行PVCR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可恢复脊柱序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赵慧博[2](2021)在《不同年龄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在不同年龄段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1.回顾2010-2019年10年间我院收治年龄在46-74岁、采用后路开放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病例,除去伴有神经损伤、病理性骨折、多节段骨折等,有完整随访记录的共824例患者,从所有患者中随机抽取其中后路开放手术60例,椎体成形术60例,其中<55岁、>65岁各10例,55-65岁各40例。两种手术患者术前均完善伤椎正侧位X线、CT平扫重建、MRI等相关检查。两组患者受伤节段、受伤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术前后凸Cobb’s角、术前VA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分级均为E级,无脊髓及神经根功能损伤表现,所以具有可比性。2.比较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矢状面Cobb’s角的变化、手术前后VAS评分、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前与术后1年ASIA分级,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本研究两组病人均取得满意疗效,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均无伤口感染、血肿形成等并发症,所有骨折愈合正常,无骨不愈合等情况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2个月。椎体成形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后路开放手术(P<0.05);X线照射时间明显多于后路开放术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ASIA分级均为E级,表明术后无新的脊髓神经损伤发生;椎体成形术组术后3d VAS评分明显低于后路开放组(P<0.05),但术后1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椎体成形术短期内止疼效果显着,但两组手术长期效果无明显差异;两组手术术后伤椎高度的恢复、后凸Cobb’s角的纠正效果良好(P<0.05),后路开放手术术后伤椎高度的恢复、后凸Cobb’s角的纠正疗效更好(P<0.05);两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周岁以后路开放手术为主,(占93.07%);55-65岁的患者,两种手术均是主要治疗方式;年龄>65岁,椎体成形术为主,(占94.72%)。结论:从我院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病例回顾来看,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除去极少数个例外,55岁以下患者是主要的劳动群体,骨质疏松率低、耐受力强,行后路开放手术;65岁以上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且耐受力差,行椎体成形术以快速止疼及早期运动,但严重的压缩骨折,后路开放手术可以使患者更好的恢复;55岁-65岁之间骨质疏松所占比例开始增加,但病人耐受力尚可,两种手术方案均可,但需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及需要选择患者最能接受、最适宜患者、风险最小的手术方案。

秦进[3](2021)在《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单双侧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与双侧椎弓根植骨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6月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中植骨方式分为两组,单侧组(n=30)即经伤椎椎弓根单侧植骨,双侧组(n=30)即经伤椎椎弓根双侧植骨。限定手术入路均采用Wiltse入路。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节段、AO分型、受伤原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量、住院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3天、术后3月、术后6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等研究数据。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格式为(c?±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方差齐性数据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则采取两两比较Kruskal-Wallis H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两组性别、年龄、病因、伤椎节段、骨折AO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双侧组较单侧组能够植入的同种异体骨量更多(P<0.05);3.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4.两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双侧组患者在术后3天、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椎前缘高度比均明显优于单侧组(P<0.05);两组在术后3天及术后3月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双侧组在术后6月时矢状位Cobb角优于单侧组(P<0.05);5.分别比较术前与术后3天、术后3月及术后6月两组骨折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的差异,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术后3天与术后3月、术后3天与术后6月、术后3月与术后6月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的差异,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单节段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2.经伤椎椎弓根双侧植骨对比单侧植骨能够植入的骨量更多,远期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恢复效果更好。

张坤坤[4](2021)在《俯卧位脊柱全长CT加压定位像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中重度后凸畸形矫形中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当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发生进行性加重的脊柱后凸畸形,导致躯干重力线前移,合并顽固性腰背部疼痛,因此常需手术矫形来缓解疼痛,重建矢状位平衡和改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已有报道俯卧位脊柱全长CT加压定位像对于指导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矫形中的意义,但对于此类病人是否截骨以及探究脊柱后凸柔韧性与矫形率的相关性尚无文献报道。根据临床实践我们采取俯卧位脊柱全长CT加压定位像所测脊柱局部后凸Cobb角来更准确评估脊柱后凸程度及脊柱后凸柔韧性,来指导手术方案选择及预测术后矫形效果,本文旨在探究俯卧位脊柱全长CT加压定位像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中重度后凸畸形矫形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脊柱畸形矫正术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中重度后凸畸形的34例,其中男5例,女29例;年龄5575岁,平均64.8岁。病程830月,平均18.5月。根据是否截骨,分为非截骨组(9例),截骨组(2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俯卧位脊柱全长加压CT片测量局部后凸Cobb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LKCA)、脊柱后凸柔韧性(kyphosis flexibility,KF)、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局部后凸Cobb角、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站立位局部后凸Cobb角、术前、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固定节段、截骨级别;相关性分析探讨脊柱后凸柔韧性与矫形率(correction rate,CR)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术前站立位LKCA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俯卧位LKCA、KF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固定节段数高于非截骨组(p<0.05);两组术后2周站立位LKC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无明显矫形丢失;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着改善。非截骨组,KF、CR分别为(0.47±0.05)、(0.65±0.09),KF与CR明显相关(r=-0.685,P<0.05);截骨组KF、CR分别为(0.34±0.10)、(0.61±0.13),两者无相关性(r=0.330,P>0.05)。结论术前俯卧位脊柱全长CT加压定位像可指导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中重度后凸矫形手术方案的选择,对于非截骨组可根据脊柱柔韧性预测术后矫形效果。

傅扬[5](2021)在《微创经皮单平面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微创经皮单平面螺钉联合伤椎万向钉内固定与微创经皮万向钉内固定以及传统的后路开放手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研究微创经皮单平面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的的疗效。方法按照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我院在2015年8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胸腰椎患者进行筛选,回顾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通过筛选,我们将符合标准的97例患者进行编组,其中34例患者采用了伤椎植入经皮万向螺钉,而伤椎的邻椎使用经皮单平面螺钉的方式;30例患者伤椎及邻椎均采用经皮万向钉进行固定;另外有33例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我们分别将这些患者记为A组,B组,C组,并记录分析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疼痛状况(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进一步对患者的影像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以及这些影像学指标的术后疗效损失)。结果A、B、C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三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vs B组vs C组:27.62±2.41 vs 29.23±3.61 vs 29.06±5.83,P>0.05)。C组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上明显高于A组与B组(50.49±11.32 vs 49.53±10.37 vs 63.84±12.58,P<0.01;53.21±4.87 vs 52.6±5.09 vs 181.37±33.42,P<0.01),而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A、B组显着低于C组(2.53±1.11 vs 2.90±1.52 vs 4.27±0.57,P<0.05;1.29±0.46 vs 1.33±0.48 vs 2.30±0.98,P<0.05)。影像学指标上,组内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组间比较,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A组与C组相关影像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二者的相关指标均优于B组(P<0.05)。在术后疗效损失方面,A组与C组相关指标同样的B组,而A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A、B、C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以及矢状面指数指标的术后疗效损失依次为4.76±4.40 vs 8.03±3.71 vs3.91±3.19;1.68±0.84 vs 2.90±1.54 vs 1.76±1.04;3.23±6.94vs 7.12±6.15 vs 2.48±6.75,P>0.05)。另外,通过进行X线片复查三组均未见螺钉螺帽移位,螺钉位置良好,无断钉,退钉现象的出现。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无论在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上还是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及以及矢状面指数等影像学指标上,微创经皮单平面螺钉联合伤椎万向钉内固定的疗效都明显优于常规的经皮万向钉,而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徐王兵,李勇,钟发明,叶勇祥,万宣[6](2020)在《“危亦林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钉棒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危亦林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钉棒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危亦林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钉棒固定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8例),采用单纯经皮钉棒固定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7例),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纳入保守组(25例)。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Ha)、椎体后缘高度(Hp)均上升,VAS评分均显着下降,JOA评分中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及膀胱功能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更显着(均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的"危亦林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钉棒固定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苏腾[7](2020)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椎弓根钉棒系统的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采用传统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治疗, B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7.24±11.87)min短于A组的(123.52±15.18)min,术中出血量(26.39±6.94)ml以及术后引流量(81.03±2.29)ml少于A组的(251.23±13.59)、(117.21±6.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A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A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显着,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张旭[8](2020)在《后路经皮与开放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后路经皮与开放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osterior op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借助于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系列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以及Pub Med等数据库中自2011年至2020年1月的经皮微创与后路开放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借助于Rev Man 5.3软件对术后并发症、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选取病例对照试验8篇,共558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结果显示:经皮微创组与后路开放组相比,手术时间更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SMD=-0.71,95%CI(-1.03,-0.39),P<0.0001];经皮微创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更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SMD=-1.30,95%CI(-1.59,-1.00),P<0.00001];经皮微创组术后VAS评分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70,95%CI(-1.97,-1.44),P<0.00001];经皮微创组住院时间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1,95%CI-1.78,-0.63),P<0.0001];经皮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5,95%CI(0.11,0.59),P=0.002]。结论:将本次搜集到的病例进行研究对比发现,经皮微创手术与后路开放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VAS评分较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席金涛[9](2020)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经皮单平面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验证单平面螺钉的力学性能。通过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进一步证明在临床中运用经皮单平面螺钉的临床疗效。通过临床疗效比较确定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采用微创方式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后恢复情况。方法:1.首先采用新鲜猪腰椎多节段椎骨标本24例,随机分为8组并造模:A1、A2组采用万向螺钉联合伤椎万向钉固定,B1、B2组采用固定钉联合伤椎万向螺钉混合固定,C1、C2组采用单平面螺钉联合伤椎单平面螺钉固定(C组),D1、D2组采用跨伤椎固定钉固定。然后利用万能试验机测定8组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情况,A1、B1、C1、D1四组行静态实验,A2、B2、C2、D2行疲劳实验;2.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一2018年5月收治的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23例(经皮单平面组)采用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单平面钉治疗,B组(经皮万向组)42例采用经皮万向钉联合伤椎置万向钉治疗,C组40例(混合固定组)采用经皮单向钉联合伤椎置万向钉治疗。分别记录三组组术前术后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后凸矫正程度。3.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8例)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患者行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另一组为对照组(22例),患者自主锻炼,无理论的指导。结果:1.四组内固定均能对腰椎骨折进行有效固定,伤椎置钉的最大载荷均明显高于伤椎未置钉,A1、B1、C1、D1四组最大载荷大小分别为:3751.64N,5226.45N,6592.15N,2275.24N;四组行四种内固定对于腰椎骨折均有明显撑开复位作用,加压撑开实验,B1、C1、D1三组均完成了三次撑开实验,A1组在加压300N时出现钉尾的滑移终止实验,C1组的复位效果明显优于A1、B1、D1组统计学有差异,A1组与D1组复位效果相当统计学无明显差异;A2、B2、C2、D2组经过疲劳实验后,四种内固定系统载荷后椎体前缘高度(AVBH 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 shift)变化组内比较,B2、C2、D2组术后AVBH较术前略低统计学无差异。A2组载荷前较载荷后AVB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5例中均例获得12-16个月随访。2.三组患者年龄、性别、伤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三组组间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前VAS评分较术后明显降低,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均明显恢复(P<0.05),术后1周、3月、12月,A、B、C三组,两两比较椎体高度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最优,B组最弱(P<0.0 5)。组内比较术后一周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C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一周优于末次随访;三组组内比较术前Cobb角较术后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组间比较1周、3月无明显差异(P>0.05),1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ODI(Oswestry)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统计学有差异;两组组间比较术后、1周、3月、12月,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1.三种椎弓根螺钉均可以承载胸腰椎大部分应力,伤椎置钉方式能提供更有效的稳定、伤椎形态恢复更好,其中单平面螺钉的内固定效果优于其它两中内固定螺钉;2.经皮单平面螺钉联合伤椎固定在微创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中效果确切,并且具备操作方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3.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恢复。

计李超[10](2020)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现象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因胸腰椎骨折入住我院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信息完整者共2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骨折椎体数目、骨折类型、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伤椎置钉情况、椎体复位程度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现象的发生率、椎体再压缩程度等;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上述因素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相关性。结果:215例患者中有86例患者术后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发生率为40%。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折类型、伤椎置钉情况与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复位程度与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发生率较高,多种因素中只有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是造成椎体高度再丢失的主要影响因素。OSTA指数及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对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最佳预测点为1.7和31.3%.

二、应用中华长城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中华长城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经后路有限脊柱中后柱截骨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改良单侧后路椎体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后路椎体切除术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不同年龄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单双侧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手术方式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组间比较
        2.4.1 伤椎前缘高度比组间比较
        2.4.2 矢状面Cobb角组间比较
    2.5 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组内比较
        2.5.1 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的组内比较
        2.5.2 两组患者矢状位Cobb角组内比较
第3章 讨论
    3.1 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3.2 经伤椎椎弓根单、双侧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的优缺点
    3.3 展望与不足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Wiltse 手术入路及术中植骨照片
    单侧组影像资料1例
    双侧组影像资料1例
附录3
致谢

(4)俯卧位脊柱全长CT加压定位像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中重度后凸畸形矫形中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陈旧性脊柱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治疗进展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1、个人简历
    2、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3、致谢

(5)微创经皮单平面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术前处理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相关治疗及护理
    2.5 观察指标
    2.6 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分析
3.研究结果
    3.1 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3.2 疼痛评估相关指标比较
    3.3 影像学相关指标比较
4.讨论
    4.1 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4.2 经皮单平面螺钉的发展
    4.3 经皮邻椎单平面螺钉联合伤椎万向钉与其他术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4.4 经皮邻椎单平面螺钉联合伤椎万向钉与其他术式的影像学指标比较
    4.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及参考文献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危亦林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钉棒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1.3.2 对照组
        1.3.3 保守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椎体高度比较
    2.2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3 治疗前后JOA各维度评分比较
3 讨 论

(7)胸腰椎骨折治疗中椎弓根钉棒系统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A组
        1.3.2 B组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8)后路经皮与开放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的来源和检索策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1.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及纳入文献特征
    2.3 meta分析
3 讨论
    3.1 脊柱骨折的治疗背景
    3.2 结局评价
    3.3 经皮微创与后路开放手术的对比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经皮单平面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三种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生物力学分析
    1 设计
    2 时间及地点
    3 材料与方法
        3.1 标本制备
        3.2 实验设备
    4 实验分组
    5 生物力学测试
        5.1 静态实验
        5.2 动态实验
        5.3 动态实验
        5.4 统计分析
    6 结果
        6.1 静态实验
        6.2 动态实验
    7 讨论
        7.1 胸腰椎损伤机制
        7.2 胸腰椎骨折分型
        7.3 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案
        7.4 研究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经皮单平面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研究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术前准备
        1.5 手术方法
        1.6 术后处理
        1.7 评价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情况
        2.2 随访结果
    3 讨论
        3.1 胸腰椎骨折常规治疗方案
        3.2 置钉选择
        3.3 新型微创螺钉的优势
        3.4 经皮“靶向”置钉复位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微创术后功能锻炼的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标准
        1.3 实验处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筋骨的定义及功能
        3.2 中医对“筋骨并重”的认知
        3.3 中医对于“筋骨并重”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
        3.4 现代医学对于“筋骨并重”的认知及运应用
        3.5 临床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硕士毕业发表文章
致谢

(10)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病例选择
    3、手术方法
    4、观察指标
    5、测量方法
    6、统计处理
结果
    1、病例资料及椎体高度再丢失情况
    2、椎体高度再丢失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
    3、椎体压缩程度和OSTA对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预测性
讨论
    1、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对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影响
    2、OSTA对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影响
    3、胸腰椎骨折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
    4、椎弓根螺钉系统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预防及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四、应用中华长城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D]. 马铮.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不同年龄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回顾性研究[D]. 赵慧博.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单双侧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D]. 秦进.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4]俯卧位脊柱全长CT加压定位像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中重度后凸畸形矫形中的相关研究[D]. 张坤坤.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微创经皮单平面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D]. 傅扬.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危亦林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钉棒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 徐王兵,李勇,钟发明,叶勇祥,万宣. 微创医学, 2020(06)
  • [7]胸腰椎骨折治疗中椎弓根钉棒系统的疗效研究[J]. 苏腾.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9)
  • [8]后路经皮与开放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Meta分析[D]. 张旭. 桂林医学院, 2020(03)
  • [9]“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经皮单平面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D]. 席金涛.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计李超. 苏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国长城螺杆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