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S的海上电子对抗仿真样机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DIS的海上电子对抗仿真样机系统总体设计

一、基于DIS的海上电子对抗仿真原型系统总体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孙云栋[1](2021)在《无人机战术链仿真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中心战”的提出,作战信息网络愈发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中,无人机被广泛应用在多个军事领域,无人机蜂群网络也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然而,基于现实设备的直接测试研究,取得的效果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本文为了帮助研究人员验证测试提出的研究方案,搭建仿真环境,最大限度实现对现实组网条件的仿真。本文设计了一个组网仿真模型,自下而上分为物理网络层、仿真网络层、控制层和可视化层。物理网络层为仿真部署的物理网络环境,设定为处于同一局域网中的全联通的分布式主机环境。仿真网络层是在物理网络之上仿真出作战网络环境,实现可能缩小的带宽和部分连通。控制层是仿真网络的控制平面,承担诸如全局邻接矩阵的维护,节点可达性判断,仿真数据的制定,仿真数据的收集转存等全局性的任务。可视化层是对外展示层次,提供仿真的直观结果。本平台的组网仿真部分以C语言编程为主体,使用Socket来仿真数据收发的功能,通过队列和控制时隙来限制带宽,利用Dijkstra算法实现路由等;平台的交互展示部分基于B/S模式,后端采用Spring Boot+My Batis的技术架构,前端使用ECharts等框架;利用Docker容器,轻松建立了分布式的组网环境;同时,MySQL数据库不仅承担数据的存储任务,而且作为两部分的信息交互媒介。经过前期的测试和仿真验证,当前本仿真平台已经通过验收并得到一定应用,平台为相关研究工作人员的操作提供了方便,降低了其研究的成本,提升了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王强[2](2019)在《嵌入式船舶避碰单元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人驾驶船舶技术是目前非常高端的科技前沿课题,而船舶航行自动化正是实现无人驾驶船舶的首要条件。船舶航行自动化包含三个方面:航迹控制自动化,航向控制自动化以及船舶避碰自动化。相较于前两者,目前对于船舶避碰自动化在实际当中的研究与应用还远远不够。针对船舶避碰自动化的这种研究现状,为了提高船舶避碰技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本文对船舶避碰单元进行了研究,希望能设计出安全性和实用性较强的避碰单元,从而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系数。首先,分析了船舶避碰的基本原理,根据船舶避碰流程,明确了避碰单元应该具备的功能。在研究船舶航行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船舶避碰单元的系统结构,搭建了嵌入式船舶避碰单元的硬件平台。其次,研究了嵌入式船舶避碰单元的系统功能,分析设计了嵌入式船舶避碰单元的软件结构,以及在避碰场景显示界面、人机操作接口、历史数据存储和避碰策略接口等方面的功能,将避碰单元软件系统划分为显示、操作、存储、策略算法等若干个功能模块,在Linux环境下利用QT编程,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具体的设计与实现。经过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良好,功能正确,操作直观方便。然后,本文对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两种避碰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测试。一种是通过路径规划来实现船舶避碰的策略,测试结果表明,该策略能较好地实现船舶避碰,但不能解决避碰中的突发事件。第二种避碰策略是将粒子群算法应用于船舶避碰转向角度的直接计算中,动态计算船舶的避碰策略,测试结果表明,该策略不仅能够较好地实现船舶避碰而且也能较为有效地处理避碰中的突发事件。综上表明,设计的避碰策略测试,一方面验证了避碰单元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也验证了避碰策略的有效性。设计的嵌入式避碰单元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船舶避碰技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达到了预先设计的要求。

李进[3](2019)在《某型直升机飞行训练模拟器总体方案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直升机飞行训练模拟器为研究对象,分析评述现有的标准规范,以此为基础开展直升机飞行训练模拟器的总体设计。开发主要气动部件的仿真模型,完成模拟器分系统的初步设计,明确某型直升机飞行训练模拟器训练需求。重点研究以下部分:整理国内外现行的标准规范,对模拟器标准进行分析评述。对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业规范进行重点分析。明确鉴定和认证方法,总结一般规律,指出现行标准的缺点不足,为后文总体方案规定设计标准。基于数据包研制要求,选择合适的研制方法和路线,研究数据包的组成结构,定义数据包的数据内容,并规范数据的提交格式,声明了数据包的法律认可。为设计用于模拟器的直升机飞行仿真动力学模型提供技术依据。在机动飞行的特殊状态下,对主要气动部件的仿真模型进行技术研究。模拟其气动特性、操纵特性和飞行性能,以及机载传感器、发动机、起落架等部分。除此之外,针对高高原飞行的特殊气动特性,研究高高原大气仿真模型的建模方法。基于现行规范开展模拟器分系统设计。以直升机座舱精确数模为样本,开展全局视野分析并进行光路设计。明确声源,进行声场建模,确定本型号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对运动及振动感觉模拟系统进行设计,选择适合本型号的平台和洗出滤波算法。对气象和教员台系统进行设计。结合国内现有训练大纲和国外的主流训练模式,明确训练科目,完成训练大纲设计研究。并根据规范实现科学系统的训练效果评估。

陈聪[4](2018)在《语义态势共享分发技术及原型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战场态势共享分发,旨在通过提炼关键信息需求,以恰当的传递方式按需将态势传递至恰当用户,是信息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信息优势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战场态势系统在共享分发规范性、针对性和高效性上存在不足,影响指挥员对战况的准确判断。针对上述不足,围绕基于语义的态势共享分发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战场态势描述规范问题,研究设计了战场态势语义发布订阅模型,并采用OWL语言和RDF有向图对战场态势进行了语义描述;(2)针对战场态势共享分发针对性不够问题,重点围绕订阅提交数,从关联规则匹配方法和属性值动态匹配方法两个方面对语义匹配进行改进研究;(3)针对战场态势推送效率问题,重点围绕信息价值,对基于信息价值的信息优先推送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信息价值衡量方法和对应评估方法;(4)为验证基于语义态势共享分发技术可行性,基于第三方仿真平台和数据库,设计实现原型系统,并进行不同方法的性能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改进语义发布订阅方法与基于内容的Siena方法相比,匹配准确性提高88.4%、推送信息用户满意度提高118.9%,同时减少了80.3%的用户主动提交订阅数。

姚强[5](2015)在《基于HLA的海洋工程作业安全模拟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洋工程作业安全模拟系统是国内首套针对海洋工程领域相关的设计、建造、安装、水下作业及应急维修等作业板块构建的大型复杂作业仿真系统,用于作业方案预演评估和作业人员陆基技能培训,铺管船驾驶模拟系统为其中一个子系统。本文主要基于HLA(高层体系结构)研究了大型复杂分布式仿真系统的开发与实现。从HLA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入手,对高层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FEDEP模型展开了仿真系统联邦开发过程研究,同时针对大规模系统面临的时空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时间一致性和空间一致性研究,并提出了基于HLA/RTI(运行支撑系统)的时空一致性控制模型。基于HLA技术框架进行了海洋工程作业安全模拟系统联邦设计,由系统需求出发,明确了系统功能及组成,划分并确定了联邦成员及其功能,设计了系统作业仿真的HLA体系结构和基于RTI的系统网络结构。最后以铺管船驾驶模拟系统为例,进行联邦设计与开发,根据联邦成员间的数据流确定联邦成员公布/订购协议,进行FOM/SOM(联邦对象模型/成员对象模型)建模开发得到FED(联邦执行文件)文件,完成基于HLA/RTI的时空一致性控制接口封装及SOM程序设计,使得基于HLA的铺管船驾驶模拟系统得以实现。

彭勇[6](2011)在《作战仿真模型体系分析及其模型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仿真技术和需求的发展,仿真技术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战争的一种重要手段,成功应用于武器装备的论证/研制/效能评估、军事人员的训练和作战方案的分析评估。作战仿真需要对不同军兵种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进行建模,需要集成不同类型的模型,而且这些模型往往具有不同分辨率和粒度等属性,具有继承、组合、交互和指挥控制等复杂关系。因此,作战仿真系统模型体系的设计以及模型设计与实现一直是作战仿真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作战仿真模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作战仿真模型体系设计及其模型设计与实现的相关关键技术,主要内容概括如下:分析了JWARS(Joint Warfare System)和FLAMES(Flexible Analysis Modeling and Exercise System)等仿真系统的模型体系、模型组合方式以及模型体系的设计方法,指出模型体系是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继承、组合、交互、隶属以及指挥控制等关系构成的集合。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分析系统结构的ISM(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方法建立模型体系的结构模型,从模型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模型体系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模型的关系、接口、行为、假设和约束几个方面给出了模型重用的判断方法。针对模型的表示与检索问题,论文研究了基于逻辑的模型实验框架表示方法、基于BOM(Base Object Model)规范的模型接口和行为表示方法,并证明了BOM概念模型和层次系统规范的耦合系统层模型具有等同表达能力;研究了软件组件检索方法中基于相似度评估的模型行为检索方法和基于规约的模型接口匹配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分别应用于BOM概念模型行为相似度评估和对象模型接口匹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OM相似度评估的仿真模型检索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有较好的效果。对模型体系的组合性进行分析,提出了面向组合的模型体系设计方法。首先设计了模型体系的可组合三层结构模型并分析每一层的设计原则和层次之间的组合关系;然后提出了基于系统层次结构的模型分类与设计方法;最后结合工程实践,指出模型语法组合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领域规则的模型组合方法。针对模型设计的问题,研究了模型的通用功能设计和领域功能设计。前者以实现模型组合和提高模型运行性能为目标,提出了面向多层次组合的HMP(Hierarchical Message and Process)仿真模型设计方法,该模型实现了基于消息传递和过程调用的数据传递机制;研究了仿真模型运行支撑框架的并行时间同步算法,提出了三层结构的高效数据分发管理机制和面向逻辑进程的Min-Max-Exchange动态负载平衡算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联邦成员的组件化与并行化。最后通过实践证明HMP模型及其运行支撑框架能提高模型的组合性和重用性,能提高仿真系统的运行性能。模型的领域功能设计主要研究了基于BML(Battle Management Language)的仿真模型指挥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分析了BML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软件基础设施、数据模型和形式语法,扩展了其语法的时空关系表达能力,最后给出基于BML的仿真模型指挥控制信息处理子系统的设计。在工程实践方面,以某电子对抗仿真系统为背景,将模型体系分析方法及模型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应用于其模型体系开发,并设计和实现了模型开发工具和模型组合工具。目前该仿真系统已经交付部队使用,并参加了部队的实装演习,通过实践证明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有效性。

彭君[7](2006)在《编队指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编队指控系统是一个多设备的分布式系统,包括多个通过局域网连接的台位。承担编队作战指控的使命,完成整个舰艇群的作战指挥任务。编队指控系统需要有良好的协调指挥能力,和极强的生存能力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故障或战损,这就需要此系统具有灵活而健壮的容错能力和重组能力,以保证全指控系统对外界交互和内部协作功能的不缺失,保证编队作战系统的持续运行。本文即从以上各方面进行相关研究,根据指控系统特性,综合考虑系统结构、网络结构、态势统一等问题来对编队指控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在设计时以MVC框架为基础搭建系统的上层部分。在系统的下层支撑部分,以网络通信层作为分布事务处理服务层的底层。在下层进行分布事务处理,以动态重组、任务迁移等手段保证指控系统的全功能运行,而上层的MVC框架,在这样的支撑下可以相对独立地工作。在此框架支撑下,指控系统采用了多服务端的业务协作机制来完成指控系统的各项作战功能需求,以满足对外交互的整体性和内部协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等要求。此系统已经参加实际保障条件项目中半实物仿真实验,经实验联调检验,工作可靠正常,达到了设计技术要求。

陈新宇[8](2006)在《基于HLA的通信与通信对抗一体化训练仿真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仿真规模和仿真数据量的增加,单个仿真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必须依赖多个仿真系统进行分布式仿真。因此分布式仿真体系结构,成为系统仿真学的重要前沿。高层体系结构(HLA)提供通用、开放的数据交换协议和数据语义互操作协议及将仿真功能与通用的支撑环境相分离的体系结构,减少了网络冗余数据。它一出现就立即受到军事训练和模拟作战等领域的广泛重视。论文以通信电子战仿真为研究对象,对基于HLA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工作及成果是:(1)研究了分布式仿真中的高层体系结构基本思想及实现方法,根据仿真系统的要求建立了联邦对象模型,实现了联邦成员,并运行了联邦。(2)根据通信电子战的要求,实现了将各种通信和通信对抗模型结合起来,协同仿真,比较真实地模拟出了战场电磁环境。(3)构建了通抗一体化训练仿真系统,并将研究的各类关键技术应用于系统中。论文的另一部分工作是根据电磁波信道传输和相互作用原理,按仿真系统的要求建立了通信和通信对抗仿真模型库,包括无线电信道模型、通信模型、通信对抗模型等,填补了军内空白。其主要成果是(1)用求极值的方法,优化了

李华[9](2006)在《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文中认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战场的面貌,引起了军事科学深刻的革命。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拉开了信息战的大幕。雷达对抗,作为信息对抗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共识,研究和应用雷达对抗,获得局部信息对抗优势成为军事研究的紧迫任务之一。对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正是从定量的方面对雷达对抗装备和系统的作战能力、应用方式及其对抗效能进行研究,并通过数学建模和分布式仿真推演进行计算和分析。本论文的研究首先从电子战、雷达对抗、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基本概念出发,理清其内涵、特点、组成、任务,从而建立以能力为主线的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为定量评估系统作战效能奠定基础;然后分雷达侦察、雷达干扰、反辐射攻击分别对雷达对抗系统武器装备的电子侦察能力、电子干扰能力、电子进攻能力进行数学建模,进而建立系统综合对抗能力数学模型,为系统仿真建立设计基础。论文同时对军用仿真技术的现状、特点、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确定了本文所采用的先进分布式仿真的建模方法和仿真体制——HLA,介绍了仿真系统的设计,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内容涉及了雷达对抗设备、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建模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多种学科的内容,是综合技术应用研究。在领域模型方面,作者将本实验室在雷达对抗系统武器装备数学建模多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和补充,对模型的逼真度、可信度进行了修改完善,补充了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数学模型;在仿真建模和仿真实现方面,作者将软件工程和分布式仿真中的先进技术引入到项目中,进行了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需求概念分析、模型抽取、构件化模型实现和分布式仿真系统设计与集成,仿真模型具有良好的可信度、重用性,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多接入方式,仿真模型和先进的实现技术在国内同行业具有领先水平。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在多项工程研制项目和预先研究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并获得了有关科技成果奖。

吴晓洁[10](2006)在《基于HLA的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分布式虚拟靶试仿真系统的研究在我国新一代战术导弹武器的研制工作中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明显的经济效益。高层体系结构(HLA)作为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分布式仿真体系结构,主要解决分布式仿真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从而缩短系统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成本,降低大型系统的项目风险,在军用仿真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将HLA技术应用到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并为HLA技术在分布式仿真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创造了条件。 论文首先简单讨论HLA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技术本质,然后介绍了符合HLA规范的仿真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详细阐述了联邦开发执行过程模型(FEDEP模型)的每个阶段包含的主要工作,最后,以特定的背景为例,按照HLA的协议框架和FEDEP模型的每个步骤,从应用的角度分析了基于HLA的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并探讨了开发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论文对靶试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设计了靶试系统的体系结构和逻辑框架并确定了仿真系统的组成。建立了该仿真系统的联邦概念模型和联邦对象模型,划分联邦成员,并开发联邦。 论文研究实现了仿真实体的仿真算法,对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中导弹行为进行逼真的仿真。采用外部时间同步方式,解决了系统中各联邦成员的同步问题。研究数据过滤算法,并对已有过滤分组算法进行分析,在综合各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混合过滤策略,该算法可以在复杂系统中解决交互数据量大的问题。 利用VC++,MAK公司的系列专用开发工具和Multigen Creator建模工具,开发了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原型,实现载机、目标机和导弹实体的仿真功能和中心机的管理、控制、虚拟可视化功能,解决了系统的时空一致性问题,并能对整个试验过程进行二维和三维的实时逼真的显示。论文最后搭建了试验平台,对所开发的分布式虚拟靶试原型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原型系统运行可靠稳定且能满足实时性要求。 本文将HLA技术应用于分布式靶试系统仿真,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所构建的原型系统框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实现性和可重用性,对于HLA在分布式仿真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二、基于DIS的海上电子对抗仿真原型系统总体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DIS的海上电子对抗仿真原型系统总体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无人机战术链仿真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
    2.1 Spring Boot框架
    2.2 MyBatis框架
    2.3 ECharts框架
    2.4 MySQL数据库
    2.5 Docker容器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概述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作战网络信息需求分析
        3.2.2 作战网络资源管理分析
        3.2.3 作战网络动态重构分析
        3.2.4 作战网络的网络功能分析
        3.2.5 Web端交互展示部分功能分析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安全性需求
        3.3.2 易用性需求
        3.3.3 可扩展性需求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2 组网仿真架构设计
        4.2.1 分布式仿真网络部署环境
        4.2.2 仿真模型分层结构
        4.2.3 仿真实验具体设计
        4.2.4 仿真网络代码结构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3.1 逻辑结构设计
        4.3.2 物理设计
    4.4 Web端功能模块设计
        4.4.1 带宽设定
        4.4.2 信息发送
        4.4.3 节点操作
        4.4.4 数据统计
    4.5 主要算法设计
        4.5.1 伪位置更新算法
        4.5.2 数据链划分算法
        4.5.3 路由算法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
    5.1 系统环境
    5.2 组网仿真模型架构实现
        5.2.1 采用技术
        5.2.2 文件结构
        5.2.3 重点代码介绍
        5.2.4 伪位置更新模块功能实现
        5.2.5 路由功能实现
    5.3 交互展示部分实现
        5.3.1 采用技术
        5.3.2 代码结构
        5.3.3 带宽设定功能实现
        5.3.4 信息发送功能实现
        5.3.5 节点操作功能实现
        5.3.6 数据统计功能实现
        5.3.7 数据链划分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功能测试
        6.1.1 组网仿真模型功能测试
        6.1.2 交互展示页面功能测试
    6.2 网络性能参数测试
        6.2.1 节点时延测试
        6.2.2 数据包计数测试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嵌入式船舶避碰单元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船舶避碰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本章小结
2 船舶避碰的基本原理
    2.1 船舶避碰流程
    2.2 船舶航行信息的采集
    2.3 安全性评价
    2.4 会遇局势的划分
    2.5 确定采取行动的时机
    2.6 确定避让方案
    2.7 船舶避碰的基础计算
        2.7.1 船舶运动参数计算
        2.7.2 船舶航向对DCPA和TCPA的影响
    2.8 碰撞危险与碰撞危险度
    2.9 紧迫局面
    2.10 本章小结
3 避碰单元的设计
    3.1 系统方案的设计
    3.2 硬件平台设计
    3.3 软件功能分析
        3.3.1 软件界面显示、操作功能分析
        3.3.2 其它要求
    3.4 软件设计
        3.4.1 显示、操作模块
        3.4.2 存储模块
        3.4.3 算法模块
    3.5 避碰单元系统测试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粒子群算法避碰策略的设计与应用
    4.1 粒子群算法
        4.1.1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4.1.2 粒子群算法数学描述
    4.2 路径规划避碰策略的设计
    4.3 避碰测试
    4.4 路径规划避碰策略的总结
    4.5 基于粒子群的转向角度避碰策略的设计
    4.6 避碰测试
        4.6.1 单自主船的避碰测试
        4.6.2 多自主船的避碰测试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某型直升机飞行训练模拟器总体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直升机模拟器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总体方案设计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国内外标准规范评介
    2.1 概述
    2.2 国外模拟器标准规范评介
        2.2.1 国外模拟器标准体系简介
        2.2.2 新60 部的直升机模拟器要求概述
        2.2.3 ARINC610A/B/C报告解读
    2.3 国内模拟器标准规范评介
        2.3.1 民用模拟器标准规范
        2.3.2 军用模拟器标准规范
    2.4 鉴定和认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行仿真数据包设计研究
    3.1 概述
        3.1.1 飞行仿真软件包要求
        3.1.2 QTG软件包要求
    3.2 研制方法和路线
    3.3 数据包组成
        3.3.1 配置和设计用数据
        3.3.2 仿真建模数据
        3.3.3 验证数据
        3.3.4 认证数据
        3.3.5 故障数据
    3.4 数据包内容
        3.4.1 结构及设计数据
        3.4.2 气动和飞控数据
        3.4.3 直升机重量、重心和惯性
        3.4.4 地面操纵特性和起落架系统
        3.4.5 发动机、传动和旋翼传动系统
        3.4.6 燃油系统
        3.4.7 环境系统
        3.4.8 液压系统
        3.4.9 电源系统
        3.4.10 其他系统
        3.4.11 飞行仪表和大气数据系统
        3.4.12 导航系统
        3.4.13 任务系统
        3.4.14 光电产品
        3.4.15 雷达系统
        3.4.16 声音
        3.4.17 振动/运动感数据
        3.4.18 环境数据库
        3.4.19 视景数据
        3.4.20 电子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3.5 提交格式
    3.6 法律认可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合机动飞行的仿真模型开发
    4.1 概述
    4.2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理论
    4.3 仿真模型开发
        4.3.1 旋翼/尾桨动力学及空气动力学仿真模型
        4.3.2 机身空气动力学仿真模型
        4.3.3 尾部升力面气动模型
        4.3.4 机载传感器仿真模型
        4.3.5 发动机仿真单元
        4.3.6 飞行操纵及飞行控制仿真单元
        4.3.7 起落架仿真单元
    4.4 高高原大气环境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器分系统设计
    5.1 概述
    5.2 飞行仿真系统
    5.3 座舱及操纵系统
        5.3.1 鉴定要求
        5.3.2 系统设计
    5.4 视景仿真系统
        5.4.1 设计规范
        5.4.2 系统组成
        5.4.3 系统要求
        5.4.4 方法路线
        5.4.5 光路设计
    5.5 音响还原系统
        5.5.1 设计规范
        5.5.2 系统结构
        5.5.3 声源设计
        5.5.4 声场建模仿真
        5.5.5 逻辑架构
        5.5.6 技术路线
    5.6 运动及振动感觉模拟系统
        5.6.1 设计规范
        5.6.2 设计路线
        5.6.3 结构设计
        5.6.4 控制设计
    5.7 综合环境模拟系统
        5.7.1 规范要求
        5.7.2 技术路线
        5.7.3 主要设计界面
    5.8 教员台及讲评考核系统
        5.8.1 系统要求
        5.8.2 设计规范
        5.8.3 设计方案
        5.8.4 主要设计界面
    5.9 组网及联合战术仿真系统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模拟器训练大纲体系设计研究
    6.1 概述
    6.2 国外模拟器训练介绍
    6.3 大纲设计
        6.3.1 基础技术飞行训练科目
        6.3.2 应用技术飞行训练科目
        6.3.3 改装飞行训练科目
        6.3.4 特情处置训练科目
        6.3.5 教学管理科目
    6.4 模拟器训练效果评估方法
        6.4.1 客观评价
        6.4.2 主观评价
        6.4.3 自我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总结
    7.2 展望
        7.2.1 新型视景技术
        7.2.2 新型联合技术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语义态势共享分发技术及原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态势共享分发基础研究
    2.1 战场态势构成与用途
        2.1.1 战场态势内容
        2.1.2 战场态势分类
        2.1.3 战场态势用途
    2.2 态势信息分发方法与特点
        2.2.1 态势信息分发方法
        2.2.2 态势信息分发特点
    2.3 基于发布订阅机制的态势信息分发模式
        2.3.1 发布订阅机制相关概念
        2.3.2 发布订阅系统主要模式
    2.4 语义描述基本认识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语义的态势共享分发改进研究
    3.1 基于本体的战场态势事件模型
        3.1.1 态势实体语义描述
        3.1.2 态势本体属性定义
    3.2 语义态势订阅、匹配基本模型
        3.2.1 基于语义的订阅模型
        3.2.2 匹配过程
    3.3 基于语义态势发布订阅匹配改进研究
        3.3.1 关联匹配推送
        3.3.2 属性值动态匹配
    3.4 基于信息价值的消息优先推送
        3.4.1 信息价值的衡量方法
        3.4.2 信息时效性度量
        3.4.3 优先级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语义的态势共享分发原型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功能需求分析
        4.1.2 性能需求分析
        4.1.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1 态势信息源模拟模块
        4.2.2 态势展示模块
        4.2.3 态势信息管理模块
    4.3 语义发布订阅模块设计
        4.3.1 语义转换过程
        4.3.2 订阅流程
        4.3.3 发布流程
    4.4 小结
第五章 原型系统实现与性能测试
    5.1 原型系统实现
        5.1.1 信息源模拟界面
        5.1.2 态势管理分发界面
        5.1.3 态势展示效果
    5.2 时延及精确度测试
    5.3 提交订阅数量对比测试
    5.4 推送消息价值量对比测试
    5.5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基于HLA的海洋工程作业安全模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2章 高层体系结构(HLA)理论
    2.1 HLA的发展背景
    2.2 HLA的仿真原理
        2.2.1HLA的层次和逻辑结构
        2.2.2HLA的优势
    2.3 HLA仿真规范
        2.3.1 HLA规则
        2.3.2 HLA对象模型模板
        2.3.3 RTI接口规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联邦开发和执行过程模型研究
    3.1 FEDEP模型概述
    3.2 FEDEP模型简化
        3.2.1 设计联邦
        3.2.2 开发联邦
        3.2.3 HLA/RTI运行支持环境
        3.2.4 集成、测试与运行
    3.3 HLA仿真执行过程
        3.3.1 仿真执行初始化
        3.3.2 仿真执行过程中的数据交换
        3.3.3 仿真时间的推进
        3.3.4 联邦成员的退出与联邦的撤销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洋工程作业安全模拟系统中的时空一致性
    4.1 时空一致性概念
    4.2 系统中的时间一致性分析与控制
        4.2.1 时间一致性问题分析
        4.2.2 基于交互事件的因果一致性控制模型
    4.3 系统中的空间一致性分析与控制
        4.3.1 空间一致性问题分析
        4.3.2 系统中的坐标系
        4.3.3 空间一致性控制模型
    4.4 基于HLA/RTI的时空一致性控制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洋工程作业安全模拟系统联邦设计与开发
    5.1 系统仿真功能需求
    5.2 基于HLA的系统联邦体系结构
        5.2.1 系统总体架构
        5.2.2 系统联邦及联邦成员划分
        5.2.3 协同作业模拟系统体系结构
        5.2.4 独立作业模拟系统体系结构
        5.2.5 系统网络结构
    5.3 基于HLA的铺管船驾驶模拟系统联邦开发
        5.3.1 驾驶模拟系统组成
        5.3.2 驾驶模拟系统联邦剧情想定
        5.3.3 驾驶模拟系统联邦成员组成及功能确定
        5.3.4 驾驶模拟系统FOM/SOM的建模
        5.3.5 联邦中SOM公布/订购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HLA的铺管船驾驶模拟系统的实现
    6.1FED(Federation Execution Data)文件设计
    6.2 基于HLA/RTI的时空一致性控制模型及SOM程序的实现
        6.2.1 时空一致性控制模型封装
        6.2.2 SOM程序设计
    6.3 铺管船驾驶模拟系统联邦测试
        6.3.1 系统测试步骤
        6.3.2 系统实现效果图
        6.3.3 系统综合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作战仿真模型体系分析及其模型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1.2.1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研究
        1.2.2 模型表示方法研究
        1.2.3 模型检索方法研究
        1.2.4 模型组合方法研究
        1.2.5 模型设计方法研究
    1.3 主要问题分析
    1.4 主要内容、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4.3 论文的贡献与创新点
第二章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结构分析与模型重用理论研究
    2.1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的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
        2.1.1 基本概念
        2.1.2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面临的问题
    2.2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结构形式化分析
        2.2.1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设计方法
        2.2.2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的结构建模分析
    2.3 基于模型体系的模型重用判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仿真模型表示与检索关键技术
    3.1 仿真模型的表示方法
        3.1.1 基于系统规范层次结构的模型表示
        3.1.2 基于BOM 的仿真模型表示
        3.1.3 模型的实验框架表示
    3.2 仿真模型的检索方法
        3.2.1 模型检索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3.2.2 基于相似度的组件检索
        3.2.3 基于刻面的组件检索
        3.2.4 基于规约的组件检索
    3.3 基于BOM 相似度评估的模型检索方法
        3.3.1 BOM 概念模型相似度评估
        3.3.2 BOM 对象模型相似度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模型体系组合性分析及模型组合方法
    4.1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的组合性分析
        4.1.1 模型组合的基本概念
        4.1.2 典型的作战模型体系组合性分析
    4.2 面向组合的作战仿真模型体系设计
        4.2.1 可组合模型体系的总体结构设计
        4.2.2 基于系统层次结构的模型分类与设计
    4.3 基于领域规则的作战仿真模型组合方法
        4.3.1 作战仿真系统组合建模需求
        4.3.2 基于逻辑的模型组合方法
        4.3.3 基于推理的模型组合过程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SSA 的仿真模型及其运行支撑框架设计
    5.1 基于DSSA 的建模仿真体系结构分析
        5.1.1 DSSA 的基本概念
        5.1.2 典型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
    5.2 HMP 体系结构
        5.2.1 HMP 体系结构的需求模型
        5.2.2 HMP 体系结构
    5.3 面向HMP 体系结构的仿真模型设计
        5.3.1 仿真模型设计
        5.3.2 组合模型及其消息管理机制
    5.4 HMP 运行支撑关键技术及其在联邦成员并行化的应用
        5.4.1 并行时间同步算法
        5.4.2 高效数据分发管理机制
        5.4.3 动态负载平衡算法
        5.4.4 联邦成员并行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BML 的仿真模型C2 信息处理子系统设计
    6.1 BML 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仿真中的应用
        6.1.1 基本概念
        6.1.2 BML 在作战仿真中的应用
    6.2 BML 的数据模型及形式语法
        6.2.1 BML 的数据模型
        6.2.2 BML 的形式语法及其扩展
    6.3 仿真模型的C2 信息处理子系统
        6.3.1 仿真模型的C2 信息处理模型设计
        6.3.2 功能测试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设计、实现与应用
    7.1 作战仿真模型开发软件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7.1.1 作战仿真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7.1.2 总体需求分析
        7.1.3 总体设计
    7.2 作战仿真模型开发软件设计与实现
        7.2.1 模型开发软件设计与实现
        7.2.2 模型代码生成软件设计与实现
        7.2.3 模型组合软件设计与实现
    7.3 某电子对抗仿真系统的模型体系设计与模型开发
        7.3.1 系统背景与需求
        7.3.2 模型体系设计
        7.3.3 基于组件的模型设计
        7.3.4 系统结构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工作总结
    8.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作者在学期间获得的奖励
附录 A

(7)编队指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开发背景
    1.2 仿真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1.3 本文的工作
第2章 编队指控系统概述
    2.1 相关概念介绍
    2.2 系统语境图
第3章 编队指控系统的系统结构
    3.1 系统的设计思想
    3.2 系统的整体框架
        3.2.1 基于MVC 模式的顶层系统框架
        3.2.2 可扩展的分布式事务处理框架
        3.2.3 系统的网络特性
    3.3 指控系统工作特点
        3.3.1 多台位协作业务流程
        3.3.2 消息分发机制
    3.4 指控系统的数据流
        3.4.1 外部数据流
        3.4.2 内部数据流
第4章 编队指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使用UML 开发建模
    4.2 系统分析
        4.2.1 用例模型
        4.2.2 用例描述
        4.2.3 质量属性需求
    4.3 系统设计
        4.3.1 设计约束
        4.3.2 设计原则
        4.3.3 逻辑视图
        4.3.4 开发视图
        4.3.5 构件视图
第5章 结束语
    5.1 系统特点
    5.2 不足和需改进部分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简介

(8)基于HLA的通信与通信对抗一体化训练仿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结构与功能
    2.1 系统概述
    2.2 系统逻辑结构
    2.3 系统基本功能
    2.4 小结
第三章 分布交互式仿真的体系结构
    3.1 仿真体系结构的比较
    3.2 高层体系结构概述
    3.3 HLA 规则
    3.4 HLA 接口规范与标准服务
    3.5 联邦对象模型模板
    3.6 联邦运行支持环境RTI
    3.7 联邦开发和运行过程
    3.8 小结
第四章 仿真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4.1 仿真模型库概述
    4.2 仿真模型层次关系
    4.3 仿真模型之间的关系
    4.4 通信设备模型库
    4.5 传输信道模型库
    4.6 通信对抗模型库
    4.7 效能评估模型
    4.8 仿真模型的可信度验证
    4.9 小结
第五章 通抗一体化训练仿真系统的实现
    5.1 引言
    5.2 系统需求概述
    5.3 体系结构设计
    5.4 联邦运行与结果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9)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作战效能评估技术的需求和现状
    1.2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需求和现状
    1.3 课题背景及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结构
    1.6 本人的工作和贡献
第二章 雷达对抗系统及其作战效能
    2.1 电子战
        2.1.1 定义
        2.1.2 组成
    2.2 雷达对抗
        2.2.1 定义
        2.2.2 分类
        2.2.3 作战对象
        2.2.4 特点和使命
    2.3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
        2.3.1 效能、系统效能的定义
        2.3.2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
        2.3.3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雷达对抗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3.1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定义
    3.2 建模与仿真的概念模型
    3.3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特征
    3.4 建模与仿真技术体系
    3.5 军用仿真技术分类
    3.6 电子战建模与仿真技术
        3.6.1 电子战建模技术
        3.6.2 电子战仿真实现技术
    3.7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3.7.1 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3.7.2 作战效能建模方法
        3.7.3 作战效能仿真实现方法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分析与建模
    4.1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分析
        4.1.1 作战能力分析
        4.1.2 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4.2 雷达探测能力建模
    4.3 雷达侦察能力建模
        4.3.1 信号截获能力
        4.3.2 测向定位能力
    4.4 雷达干扰能力建模
        4.4.1 干扰条件下雷达对目标的探测能力
        4.4.2 干扰条件下雷达对目标的发现概率
    4.5 反辐射攻击作战能力建模
        4.5.1 目标截获模型
        4.5.2 任务决策模型
        4.5.3 交战效果模型
    4.6 系统对抗作战效能评估建模
        4.6.1 系统侦察效能评估
        4.6.2 系统干扰效能
        4.6.3 系统反辐射攻击效率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设计和实现
    5.1 仿真系统想定场景
    5.2 仿真系统功能和组成
        5.2.1 仿真系统功能
        5.2.2 仿真系统结构和组成
    5.3 仿真系统联邦设计
        5.3.1 定义
        5.3.2 系统联邦设计
    5.4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成员
        5.4.1 功能描述
        5.4.2 处理流程设计
        5.4.3 模块组成
        5.4.4 类设计
        5.4.5 人机界面设计
    5.5 仿真运行结果及分析
        5.5.1 运行界面
        5.5.2 仿真试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6.2 本研究的成果和应用情况
    6.3 技术发展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基于HLA的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1.4 论文的组织与安排
第二章 基于HLA的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分析
    2.1 高层体系结构技术分析
        2.1.1 HLA的基本概念
        2.1.2 HLA规则
        2.1.3 HLA对象模型模板
        2.1.3.1 联邦对象模型(FOM)
        2.1.3.2 成员对象模型(SOM)
        2.1.4 RTI接口规范
    2.2 基于HLA的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开发模型建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HLA的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设计
    3.1 靶试系统需求分析
        3.1.1 推演想定数据
        3.1.2 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
    3.2 靶试系统的概念模型建立
    3.3 靶试系统联邦设计
        3.3.1 确定联邦成员
        3.3.2 分配联邦成员功能
    3.4 靶试系统联邦开发
        3.4.1 SOM/FOM模型开发
        3.4.2 联邦执行数据(FED)文件生成
        3.4.3 数据传输和交互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HLA的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1 实体仿真算法研究
    4.2 联邦成员时间管理技术研究
    4.3 数据过滤技术研究
        4.3.1 DDM概念及过滤原理
        4.3.2 DDM中常用组播组分配算法分析
        4.3.2.1 Cell-Based算法
        4.3.2.2 Clustering算法
        4.3.3 混合过滤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HLA的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实现
    5.1 系统开发的软硬件环境
        5.1.1 MAK RTI软件环境
        5.1.2 VR-Link工具简介
        5.1.3 VR-Link应用程序结构
    5.2 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5.3 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总体流程设计
    5.4 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功能模块开发
        5.4.1 系统通讯平台功能模块开发
        5.4.2 系统仿真功能模块开发
        5.4.2.1 联邦成员应用程序开发流程设计
        5.4.2.2 联邦成员功能开发
        5.4.2.3 联邦成员时空一致性实现
        5.4.3 虚拟可视化模块开发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的验证与性能分析
    6.1 系统运行结果
    6.2 系统性能验证与评估
        6.2.1 系统时延测试
        6.2.2 数据过滤算法验证
    6.3 靶试系统特点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四、基于DIS的海上电子对抗仿真原型系统总体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无人机战术链仿真器的设计与实现[D]. 孙云栋.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嵌入式船舶避碰单元的设计与实现[D]. 王强.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3]某型直升机飞行训练模拟器总体方案研究[D]. 李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4]语义态势共享分发技术及原型系统研究[D]. 陈聪.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5]基于HLA的海洋工程作业安全模拟系统研究[D]. 姚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6]作战仿真模型体系分析及其模型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研究[D]. 彭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7]编队指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彭君. 吉林大学, 2006(11)
  • [8]基于HLA的通信与通信对抗一体化训练仿真系统研究[D]. 陈新宇. 四川大学, 2006(02)
  • [9]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D]. 李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06(12)
  • [10]基于HLA的分布式虚拟靶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D]. 吴晓洁. 西北工业大学, 2006(07)

标签:;  ;  ;  ;  ;  

基于DIS的海上电子对抗仿真样机系统总体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