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应力管桩在变电站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峥栋,谭勇锋,冯文新,商善泽[1](2021)在《500kV海涂变电站建设中的管桩沉桩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传统海涂变电站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桩基偏位、倾斜、挤断及浅桩上浮等成桩质量问题,在海涂变电站成桩过程中研究应用一系列预防措施,以取得理想的成桩质量,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张俊杰,王强[2](2021)在《小直径PHC管桩复合地基在变电站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拥有质量稳定性强、可靠性优秀、施工速度快以及工程造价成本低等优势,在工程中可以显着优化地基土受力状况,使得地基承载能力得到提高。近几年来,获得许多学者的关注以及重视,并且工程方面的应用愈渐广泛。以某一城市变电站工程施工为例,详细分析复合地基承载的基本原理、类型、设计理念以及适用状况,特别是对复合地基计算理论以及地基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借此证明小直径PHC管桩复合地基属于理想的地基基础方案种类的形式之一,获取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对变电站软土区域近似工程地基处理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张启,冯科明,王天宝[3](2021)在《基于软土地层中PHC管桩的应用探索》文中认为软土作为一种特殊岩土,主要的特点是承载力较低,作为持力层只能用于采用筏板基础形式的低层建筑,且建成后沉降较大。PHC管桩选用高强度的带肋钢筋,其桩身强度高,抗弯、抗裂性能好;桩身防腐性能好;适应多种地层;施工周期短,采用静压方式沉桩时,绿色文明施工较好。本文以PHC管桩在天津某软土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为例,选定合理的桩型、桩长,考虑管桩的土塞效应,通过验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满足上部结构荷载要求。结合竣工后第三方检测单位提供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和单桩竖向载荷试验结果,桩身完整性及单桩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PHC管桩作为基础桩,在软土中同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邓会元[4](2021)在《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土地资源紧张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滩涂围垦拓展生存空间已成为当前解决土地紧缺问题的主要方式。考虑到滨海围垦区土质较差、软土层较厚,后期围垦填土易诱发土体不均匀沉降及水平侧向变形,造成临近桥梁及建筑物基础发生沉降、开裂、偏移等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严重影响桥梁等工程正常使用。然而,目前对围垦区桥梁及建筑物的桩基础受堆载影响的承载特性研究相当匮乏,缺乏系统的计算方法与设计理论,既有设计规范已难以对围垦区堆载影响下桩基础进行安全经济设计,这使得堆载作用下桩基础安全经济设计及防护成为制约滨海围垦工程顺利发展的重点难题。因此,迫切需要系统深入开展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对临近桩基的影响研究。本文主要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项目“软土地区吹填(开挖)对桥梁桩基的影响及处理措施研究”(编号:2014H10)、“深厚软基路段桥梁工程桩基长期沉降特性研究”(编号:8505001375)资助。本文以理论推导及试验研究为主,经过大量文献调研及归纳总结,系统地开展了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本文所做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滨海软黏土固结排水蠕变试验,通过采用传统元件模型(Merchant模型和Burgers模型)、以及不同经验模型,描述了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揭示了软黏土应力-应变以及应变-时间变化规律;基于传统Merchant模型,引入Abel黏壶单元,采用Caputo型分数阶函数建立了分数阶Merchant蠕变模型。通过分数阶Merchant蠕变模型,预测了滨海软黏土蠕变应变-时间变化规律,发现分数阶模型比传统蠕变模型更适用于描述滨海软黏土蠕变特性;(2)基于Boussinesq附加应力计算理论,推导了矩形分布荷载以及条形分布荷载下堆载区域内和堆载区域外不同土体深度位置的竖向附加应力理论计算公式;基于Mesri蠕变模型和Boussinesq附加应力计算理论,提出了软黏土地基长期沉降计算方法,对现场局部堆载和路堤条形堆载下地基长期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论证了沉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3)基于三折线荷载传递模型,建立了单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推导了弹性、硬化、以及塑性等不同阶段的桩身沉降和轴力的解析解;基于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Mesri蠕变模型及双曲线模型,建立了考虑固结蠕变效应的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方法,通过迭代法求解了桩身轴力以及中性点位置。此外,基于建立的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了固结度、桩顶荷载、桩顶荷载和堆载施加次序、桩身刚度、蠕变参数等因素对桩基负摩阻力的影响,发现固结和蠕变沉降会降低桩基承载力、增加桩的沉降,揭示了填土固结场地桩基承载力弱化的病害机理;(4)基于温州围垦区单桩负摩阻力堆载试验,研究了桩身负摩阻力、桩土沉降以及中性点随时间变化规律,通过试验发现堆载后土体沉降、桩基沉降、下拉力随时间基本呈双曲线增加趋势,桩土沉降及下拉力在堆载后3个月左右趋于稳定,揭示了滨海围垦区桩基负摩阻力发挥机制及时间效应特性;(5)基于Boussinesq附加应力改进解,推导了矩形分布荷载、条形分布荷载、梯形条形分布荷载等不同地表荷载分布形式下水平附加应力计算公式及桩身被动荷载计算公式,并进一步推导了被动排桩剩余水平推力。通过考虑临界土压力长期演化及桩周软黏土模量长期蠕变衰减特性,结合非线性p-y曲线模型,基于压力法建立考虑时间效应的被动桩两阶段分析法,通过差分法对被动桩平衡微分方程进行求解;(6)基于温州及台州湾围垦区非对称堆载试验,研究了桩土变形、桩侧土抗力、桩身轴力以及桩身弯矩等参数随时间变化规律,探讨了被动桩开裂问题、被动桩负摩阻力问题、桩侧土绕流机理、桩体遮拦效应以及土拱效应机理,揭示了斜交非对称堆载下弯扭耦合变形机制以及被动桩长期变形病害机理。
郭浩东[5](2020)在《截桩工况下PHC管桩拉剪承载性能数值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建设加速向前推进,各类大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其中不乏有高层建筑和架空输电线路的出现以及地下空间和沿海地区工程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管桩)在施工中表现出桩身整体质量好,施工工期短,施工环境环保,单桩竖向承载力高,压桩力可控,抗裂性能好,复杂工程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抗拔桩基础。自上世纪70年代末,管桩在我国高层建筑、近海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等复杂工程中广泛应用。但我们必须要考虑桩基础的抗拔问题,我国的抗拔桩设计起步较晚,经验较少,PHC管桩作为抗拔桩在业界备受关注,然而在上拔力荷载作用下求解PHC管桩以及PHC管桩截桩之后荷载传递规律以及抗拔抗剪极限承载力变化这个难点问题的研究尚未成熟。本文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和理论分析结合的方法,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空芯与填芯截桩PHC管桩在不同轴拉条件下以及在截桩桩头粘结不同的碳纤维布的抗剪承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探讨了轴拉力及不同填芯形式对PHC管桩与承台连接节点抗剪性能的影响。考虑到截桩引起端部一定长度的预应力损失,并且有可能截掉箍筋加密区,截桩端部会形成管桩抗拔薄弱环节,为考察截桩影响,对截桩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对截桩状态下填芯形式、填芯强度、围裹碳纤维布以及不同轴向拉力的PHC管桩截桩数值模拟分析,深层次研究了在轴拉力作用下截桩工况PHC管桩两种补强形式PHC管桩截桩承载力性能的影响因素,本次模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截桩对PHC管桩造成承载力损失较大,截桩后PHC管桩的截桩端预应力得到释放,此时桩身内部预应力纵筋与相互粘结的混凝土的预压应力重新分布,在尚未施加轴向作用时,截桩桩头附近预压应力损失以及重新分布会导致抗剪承载力下降。(2)不同的轴向拉力以及水平荷载的截桩工况下空芯PHC管桩模拟研究表明,轴向拉力的存在,对截桩工况下PHC管桩的破坏进程和裂缝的出现延伸产生了加速作用。(3)在施加轴拉后的截桩工况下填芯混凝土PHC管桩并未改变破坏形式,填芯加强对于截桩来讲产生很明显的补强效应,极限剪力提高可达29.1%。(4)粘结CFRP布和增加填芯强度同样对截桩工况下PHC管桩的抗剪有积极作用,但是CFRP布的效果要好于增大填芯砼的强度。随着填芯砼强度的提高,开裂和极限剪力值也随之提高,但是每提高一级填芯强度其值变化幅度不大,C60填芯较C30填芯增幅9%左右,而围裹一层CFRP布桩身抗剪提高40.1%左右,提高效果明显,只是加固层数的加固效果并不是正比增大。
刘中青[6](2020)在《PHC管桩抱箍式和机械啮合式桩-桩连接接头抗拔承载性能有限元分析研究》文中认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一般按照抗压桩设计,相比抗压桩,抗拔桩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承载力上,对变形的研究更少。我国管桩的接头主要为焊接法和机械快速接头连接,由于抗拔桩的技术不成熟,往往会导致成本大,质量低等问题,现场施工时焊接焊缝质量不容易得到保证,可能导致多节桩接头在受拉时失效,而且管桩与管桩的连接焊缝或机械快速接头的连接销也容易受腐蚀环境的长期影响而失效,造成下节管桩不起抗拔作用,上节管桩被拔出。为了节约抗拔桩的成本,提高质量,充分利用PHC管桩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价值,本文针对PHC管桩桩-桩连接工况下抱箍式连接和机械啮合式连接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PHC600B130型号的管桩为模拟对象,探讨了轴拉力及不同接头形式对PHC管桩桩-桩连接节点抗拔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模型各零部件的应力分布、应力数值大小和连接部位宏观变形形态,分析应力分布规律,找出应力集中点或薄弱点,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PHC管桩抱箍式连接模拟中,171k N荷载时达到高强六角螺栓屈服强度250MPa,荷载增大至3101k N时达到U型抱箍卡的屈服强度205MPa。上排高强六角螺栓穿过U型抱箍卡时螺杆下部节点的应力最大,实际工程可对此处进行加固。(2)PHC管桩机械啮合式连接局部模拟中,67k N荷载作用下达到连接块屈服强度335MPa,连接块最上部锯齿端与连接销锯齿端接触处应力最大。(3)PHC管桩机械啮合式连接整体模拟中,2360k N荷载作用下达到了连接销的屈服强度335MPa,连接销与PHC管桩下部啮合端板开孔处接触面应力最大,整体模拟时连接块的承载力比局部模拟时连接块的承载力高54.6%。(4)PHC管桩抱箍式连接模拟中,2284k N荷载下,U型抱箍卡的最大位移为1.589mm,U型抱箍卡与上部管桩混凝土桩身接触处位移最大;PHC管桩机械啮合式连接整体模拟中,2360k N荷载下,连接销处的位移最大值为1.186mm,连接销顶部与上部PHC管桩带孔端板连接处位移最大。由此可见相同荷载作用下时抱箍式连接位移变形更大,实际工程中推荐使用机械啮合式连接。
李泽贤[7](2020)在《轴向拉力对填芯PHC管桩抗剪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广场基础等在受到地下水浮力时需要承受上拔力作用,输电线路的铁塔在承受弯矩的同时也会承受拉拔力作用,此时就需要对桩基础进行抗拔设计。目前很多工程中是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管桩)作为桩基础来使用。但实际工程中管桩不只受到拉拔力作用,还会受到横向荷载作用,因此应该对于PHC管桩受拉拔力和横向剪力作用下的性能进行研究。相关地震灾害和工程事故资料表明,管桩桩身和承台连接的节点处是结构的薄弱点,桩基破坏的方式大都是在此处发生破坏,因此有必要对此处连接节点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抗剪承载力。本文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不同轴拉力条件下的管桩横向受剪模型,探讨了轴拉力对于桩身受剪性能的影响,又分析了不同的填芯形式对于管桩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得到了如下结果:1.在管桩轴拉设计值以内对管桩施加轴拉力会削弱管桩桩身的受剪承载能力,轴拉力越大,管桩桩身的受剪承载力就会降得越低。2.在存在轴拉力的条件下管桩破坏时的位移有所降低,表明轴拉力会降低管桩桩身的延性,使其变得更容易发生脆性破坏;有轴拉力存在的管桩其混凝土和螺旋箍筋的应力增长较快。3.轴拉力的存在对于管桩的受剪承载力的影响方式不因内设填芯而改变,填芯管桩的受剪承载力同样随着桩端轴拉力的增大而递减,递减规律和空芯管桩相同。4.内设填芯混凝土会提高管桩桩身的受剪承载力,型钢混凝土填芯对于管桩受剪承载力的提高要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其劲性节点的特点借由填芯内插的型钢发挥出来,普通钢筋混凝土填芯因为内部没有劲性构件,对管桩受剪性能的改善不如型钢混凝土填芯。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倘若管桩在受横向荷载的同时又受到较大的拉拔力,就可以通过设置内填芯来弥补拉拔力造成的受剪承载力的损失。5.基于规范和相关人员的研究,依据本文模拟研究成果,提出了在桩身纯受剪下的基础上增加轴拉力以及不同填芯的影响公式,并讨论了轴力项影响系数。经过与三种管桩的模拟结果做对比,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姚海国[8](2019)在《一般住宅项目桩基选型与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桩基础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是成本、进度管控的重点部位,对于住宅项目的成本、工期管理意义重大。尤以成本为甚,桩基的成本往往可以达到毛坯项目成本的10%20%。如何能快速选定合理的桩基选型方案,在保证工程的质量、工期要求下达到成本的最优化,是地产商关注的重点事项。基于以上情况,本文选择将“桩基选型”作为研究一般住宅项目经济效益的切入点。本文先总结了桩基础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研究情况;然后分别从设计、施工、造价等角度出发,找出影响桩基工程选型的关键因素,理清选型的标准工作流程;之后,将前述梳理成果进行整合,并在多个实际项目中进行复盘,在实地分析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桩设计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具体对比各方案的成本造价,从而找出经济效益最佳的桩基方案。通过方案比选后发现以下结论:1.同一项目不同桩型之间,经济效益差别明显,因此在实际启动桩基工程之前进行详尽的桩基方案经济性比选非常重要,能带来显着的成本节约;2.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使用较为普遍,价格较低;人工挖孔桩使用较少,多用于较为恶劣的地质环境下,价格较高;3.钻孔灌注桩较预应力管桩而言一般承载力更大、能以较少的桩数满足承载力需求,同时二者的单价差距逐渐缩小,因此多数环境下钻孔灌注桩方案的经济性优于预应力管桩方案,可以在项目桩基设计时多考虑钻孔灌注桩方案;4.并非所有项目都可以进行经济性比选。当地质条件较为特殊、限制了可使用桩型时,应首先满足工程和设计的使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讨论经济效益的影响。
陈勃[9](2019)在《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在软土基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桩的产量也得到增加。其中,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因为其自身的承载力高、施工周期短、制作成本低、沉桩效果好、运输方便以及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道路工程、边坡工程、港口航道工程与水利工程。但在基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使用相对较少。本文依托连云港市某软土基坑工程,采用理论研究、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在软土基坑中的支护性能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分析了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结构与性能,并研究了该桩结构在基坑工程中的土压力理论、稳定性验算以及内力与变形的计算方法。(2)依托连云港市某软土基坑工程,总结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在该软土基坑中的沉桩工艺,并通过现场的监测数据分析该基坑以及周围环境的稳定性。(3)运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该深基坑中的局部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侧向位移、弯矩以及坑外地表沉降的变化,并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4)对该基坑工程中影响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支护性能的主要因素——基坑附近堆载、桩间距、桩身长度、桩身刚度以及钢支撑刚度进行分析。最后,对该软土基坑的变形控制提出建议措施。本文的研究为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在软土基坑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李凯文[10](2019)在《基于matlab的变电站PHC施工桩长仿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施工配桩在地质复杂的情况下变化较大,为能准确对其取值需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分析桩基承载力入手,考虑了桩土界面强度、土体强度以及土体的应力状态,利用matlab回代计算对施工桩长进行三维仿真模拟施工桩长,对某沿海变电工程PHC桩长的取值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计算方法,为PHC桩的合理施工提供依据。
二、预应力管桩在变电站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应力管桩在变电站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500kV海涂变电站建设中的管桩沉桩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地质概况及桩基方案 |
2 常见桩位偏差原因分析 |
2.1 土体位移机理 |
2.2 主要影响因素 |
3 沉桩质量控制措施及实施效果 |
3.1 本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
3.2 实施效果 |
4 结语 |
(2)小直径PHC管桩复合地基在变电站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小直径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计算理论 |
3 小直径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 |
4 结束语 |
(4)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1 吹填围垦工程特性 |
1.2.2 滨海围垦滩涂现状 |
1.2.3 堆载引起桩基工程危害问题 |
1.2.4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堆载下软黏土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
1.3.2 对称堆载下桩基负摩阻力研究现状 |
1.3.3 非对称堆载作用下被动桩研究现状 |
1.4 堆载对桩基影响现状分析评价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滨海软黏土蠕变特性及沉降规律 |
2.1 滨海典型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
2.1.1 温州地区典型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分析 |
2.1.2 杭州湾滩涂区典型黏性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分析 |
2.2 软黏土蠕变模型及参数辨识 |
2.2.1 经典元件模型 |
2.2.2 经验模型 |
2.2.3 分数阶蠕变模型 |
2.2.4 流变模型对比分析 |
2.3 堆载作用下基于Mesri蠕变模型土体沉降预测方法 |
2.3.1 堆载作用下附加应力计算 |
2.3.2 基于Mesri蠕变模型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
2.3.3 局部堆载沉降预测实例分析 |
2.3.4 条形路堤堆载沉降预测实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对称堆载下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现场试验 |
3.1 对称堆载下桩基负摩阻力产生机理 |
3.2 土体竖向位移作用下桩-土极限负摩阻力计算方法 |
3.3 堆载作用下负摩阻力影响深度研究 |
3.3.1 常用计算方法 |
3.3.2 附加应力估算法 |
3.3.3 工程实例分析 |
3.4 基于三折线荷载传递函数的负摩阻力解析解 |
3.4.1 桩周土和桩端土处于弹性阶段 |
3.4.2 桩周土部分进入硬化阶段和桩端土处于弹性阶段 |
3.4.3 桩周和桩端分别处于部分塑性阶段和弹性阶段 |
3.4.4 桩周土部分进入塑性阶段和桩端土处于塑性硬化阶段 |
3.4.5 桩周和桩端处于塑性硬化阶段 |
3.4.6 桩周土进入完全塑性阶段和桩端土进入塑性硬化阶段 |
3.4.7 工程算例分析 |
3.5 基于位移控制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的负摩阻力数值解 |
3.5.1 土体固结沉降计算方法 |
3.5.2 桩侧摩阻力双曲线传递模型 |
3.5.3 桩端阻力传递模型 |
3.5.4 计算模型的求解 |
3.5.5 算例分析 |
3.6 基于Mesri蠕变模型桩基负摩阻力数值解 |
3.6.1 任意时刻土体沉降计算方法 |
3.6.2 考虑蠕变效应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模型分析 |
3.7 对称堆载下单桩负摩阻力现场试验及分析 |
3.7.1 试验概述及土层参数 |
3.7.2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3.7.3 对称堆载下单桩负摩阻力发展机理现场试验分析 |
3.8 考虑固结及蠕变效应桩基负摩阻力计算分析 |
3.8.1 不同附加应力比影响深度计算分析 |
3.8.2 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3.8.3 不同固结度影响分析 |
3.8.4 不同桩顶荷载影响分析 |
3.8.5 桩顶荷载和堆载施加次序影响分析 |
3.8.6 桩身刚度影响分析 |
3.8.7 堆载尺寸影响分析 |
3.8.8 蠕变参数影响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非对称堆载下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现场试验 |
4.1 基于土压力法被动桩两阶段分析 |
4.1.1 基于土压力法被动桩计算模型 |
4.1.2 被动桩桩侧土压力分布模式 |
4.1.3 堆载下水平附加应力计算方法 |
4.1.4 土体侧向位移作用下桩-土极限抗力计算方法 |
4.1.5 考虑时间效应水平附加应力计算方法 |
4.1.6 被动桩主动侧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 |
4.1.7 土压力法被动桩桩身响应求解 |
4.1.8 算例分析 |
4.2 非对称堆载作用下被动桩安全距离研究 |
4.2.1 堆载下影响距离范围分析 |
4.2.2 基于变形安全控制影响距离 |
4.3 非对称堆载对临近单桩影响现场试验 |
4.3.1 试验方案及监测元件布置 |
4.3.2 桩身和土体侧向变形实测结果分析 |
4.3.3 桩侧土压力实测结果分析 |
4.3.4 桩身应力实测结果分析 |
4.4 非对称堆载对临近排桩影响现场试验 |
4.4.1 试验概述及土层参数 |
4.4.2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4.4.3 非对称堆载试验结果分析 |
4.4.4 侧向堆载下被动排桩桩身被动荷载影响因素分析 |
4.4.5 侧向堆载下被动桩负摩阻力影响分析 |
4.5 考虑时间效应非对称堆载对临近被动桩影响理论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本文主要创新性成果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截桩工况下PHC管桩拉剪承载性能数值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PHC管桩应用现状 |
1.2.1 PHC管桩简介 |
1.2.2 PHC管桩发展历史及方向 |
1.2.3 PHC管桩生产现场工艺流程 |
1.3 国内外管桩抗拔抗剪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1.3.1 管桩抗拔承载力的研究 |
1.3.2 PHC管桩抗拔承载力的研究 |
1.3.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剪承载力研究 |
1.3.4 混凝土构件拉剪承载力研究 |
1.3.5 混凝土加固形式碳纤维布的研究 |
1.4 PHC管桩抗剪承载力理论介绍 |
1.4.1 空芯PHC管桩抗剪承载力公式 |
1.4.2 填芯PHC管桩抗剪承载力公式 |
1.4.3 围裹碳纤维布PHC管桩抗剪承载力公式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基于ABAQUS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
2.2 ABAQUS对非线性问题的处理 |
2.2.1 有限元分析步骤 |
2.2.2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 |
2.3 截桩工况下PHC管桩建模过程 |
2.3.1 模型方案设计 |
2.3.2 材料本构关系选取 |
2.3.3 截桩工况下PHC管桩建模过程 |
第三章 截桩工况下PHC管桩抗拔抗剪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
3.1 截桩工况下PHC管桩桩头有限元模拟 |
3.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3.3 PHC管桩未截桩和截桩抗剪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
3.4 轴拉作用下截桩工况PHC管桩抗剪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
3.4.1 轴拉作用对截桩工况下空芯PHC管桩开裂剪力的影响 |
3.4.2 轴拉作用对截桩工况下空芯PHC管桩极限剪力的影响 |
3.4.3 轴拉作用对截桩工况下空芯PHC管桩位移的影响 |
3.4.4 轴拉作用对截桩工况下空芯PHC管桩螺旋箍筋应力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加强节点对截桩工况下PHC管桩抗拔抗剪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
4.1 轴拉作用下普通填芯对截桩工况下PHC管桩的影响 |
4.1.1 截桩工况下普通填芯PHC管桩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
4.1.2 截桩工况下普通填芯PHC管桩位移的影响 |
4.1.3 截桩工况下普通填芯PHC管桩桩身内部的螺旋箍筋应力的分析 |
4.1.4 截桩工况下普通填芯PHC管桩填芯受力分析 |
4.2 不同填芯强度对截桩工况下PHC管桩抗剪性能的影响 |
4.2.1 截桩工况下PHC管桩开裂剪力的影响 |
4.2.2 截桩工况下PHC管桩极限剪力的影响 |
4.2.3 截桩工况下PHC管桩位移的影响 |
4.2.4 截桩工况下PHC管桩桩身内部螺旋箍筋的影响 |
4.2.5 截桩工况下PHC管桩填芯的受力分析 |
4.3 围裹CFRP对截桩工况下PHC管桩抗剪性能的影响 |
4.3.1 围裹CFRP碳纤维布对截桩工况下PHC管桩开裂剪力和极限剪力的影响 |
4.3.2 围裹CFRP碳纤维布层数对截桩工况下PHC管桩抗剪承载力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致谢 |
(6)PHC管桩抱箍式和机械啮合式桩-桩连接接头抗拔承载性能有限元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PHC管桩应用现状 |
1.2.1 PHC管桩简介 |
1.2.2 PHC管桩生产工艺 |
1.2.3 PHC管桩发展历史 |
1.3 国内外PHC管桩桩-桩接头抗拔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第二章 PHC管桩桩-桩连接方式 |
2.1 PHC管桩抱箍式连接 |
2.2 PHC管桩机械啮合式连接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 |
3.1 ABAQUS软件简介 |
3.2 ABAQUS分析原理 |
3.3 PHC管桩建模 |
3.3.1 PHC管桩模型部件 |
3.3.2 材料本构关系 |
3.3.3 分析步的设定 |
3.3.4 构件间的约束和相互作用 |
3.3.5 载荷 |
3.3.6 网格划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HC管桩抱箍式连接数值分析结果 |
4.1 抱箍式连接的理论分析 |
4.2 抱箍式连接的应力云图 |
4.3 抱箍式连接的位移云图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HC管桩机械啮合式连接数值分析结果 |
5.1 机械啮合式连接的理论分析 |
5.2 机械啮合式连接局部模拟结果 |
5.2.1 机械啮合式连接局部模拟的应力云图 |
5.2.2 机械啮合式连接局部模拟的位移云图 |
5.3 机械啮合式连接整体模拟结果 |
5.3.1 机械啮合式连接整体模拟的应力云图 |
5.3.2 机械啮合式连接整体模拟的位移云图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轴向拉力对填芯PHC管桩抗剪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混凝土管桩概述 |
1.1.2 选题背景 |
1.2 PHC管桩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PHC管桩桩身抗剪承载力公式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2章 管桩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
2.1 ABAQUS软件介绍 |
2.1.1 模型设计方案 |
2.1.2 建模过程 |
2.1.3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2.2 模型模拟结果及分析 |
2.2.1 轴心受拉情况下空芯管桩的桩身受剪承载力分析 |
2.2.2 轴心受拉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填芯管桩的桩身受剪承载力分析 |
2.2.3 轴心受拉情况下型钢混凝土填芯管桩的桩身受剪承载力分析 |
2.3 不同填芯形式的管桩和空芯管桩之间的对比分析 |
2.3.1 不同的填芯形式对于管桩受剪承载力的影响 |
2.3.2 不同的填芯形式对于管桩破坏位移的影响 |
2.3.3 不同的填芯形式对于管桩螺旋箍筋应力的影响 |
2.3.4 不同的填芯形式对于桩身混凝土应力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轴拉状态下PHC管桩抗剪承载力公式的建立 |
3.1 PHC管桩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
3.2 轴拉力条件下空芯管桩受剪承载力公式的建立 |
3.2.1 混凝土项的抗剪承载力公式 |
3.2.2 螺旋箍筋项的抗剪承载力公式 |
3.3 轴拉力条件下钢筋混凝土填芯管桩受剪承载力公式的建立 |
3.4 轴拉力条件下型钢混凝土填芯管桩受剪承载力公式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一般住宅项目桩基选型与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住宅项目中的桩基础 |
1.2 桩基础技术发展简述 |
1.2.1 桩基础的发展历程 |
1.2.2 桩基础研究现状 |
1.2.3 桩基础发展方向 |
1.3 桩基础选型及经济效益研究现状 |
1.3.1 对桩基础选型的研究 |
1.3.2 对桩基础经济效益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
2.1 设计原则及流程 |
2.1.1 桩基承载机理 |
2.1.2 桩基设计基本原则 |
2.1.3 设计流程 |
2.2 桩基设计计算 |
2.2.1 桩基计算原则 |
2.2.2 桩基尺寸设计 |
2.2.3 承载力验算 |
2.2.4 桩身强度验算 |
2.3 桩数计算 |
2.3.1 桩基布置基本条件 |
2.3.2 桩数取值 |
2.4 沉降验算 |
2.4.1 沉降变形允许值 |
2.4.2 沉降计算方法 |
2.4.3 等效分层总和法计算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
3.1 桩的分类 |
3.2 预应力管桩 |
3.2.1 类别定义 |
3.2.2 类别特点 |
3.2.3 施工方法 |
3.2.4 常见问题 |
3.3 人工挖孔桩 |
3.3.1 类别定义 |
3.3.2 类别特点 |
3.3.3 施工方法 |
3.3.4 常见问题 |
3.4 钻孔灌注桩 |
3.4.1 类别定义 |
3.4.2 类别特点 |
3.4.3 施工方法 |
3.4.4 常见问题 |
3.5 复合桩基 |
3.5.1 类别定义 |
3.5.2 类别特点 |
3.5.3 设计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
4.1 造价费用组成 |
4.2 人、材、机比重分析 |
4.2.1 工艺差别分析 |
4.2.2 成本差别分析 |
4.3 工程变更签证影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桩基工程案例分析 |
5.1 沈阳苏家屯某住宅项目案例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5.1.3 基础方案 |
5.1.4 灌注桩方案测算 |
5.1.5 管桩方案测算 |
5.1.6 桩基造价对比 |
5.1.7 工程方案 |
5.1.8 桩基检测 |
5.1.9 沉降观测 |
5.2 六安市舒城县杭埠镇某住宅项目案例 |
5.2.1 工程概况 |
5.2.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5.2.3 桩基设计 |
5.2.4 管桩方案测算 |
5.2.5 灌注桩方案测算 |
5.2.6 桩基造价对比 |
5.2.7 工程方案 |
5.2.8 桩基检测、沉降观测 |
5.3 南京市溧水区某住宅项目案例 |
5.3.1 工程概况 |
5.3.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5.3.3 桩基设计 |
5.3.4 人工挖孔桩方案测算 |
5.3.5 桩基造价核算 |
5.3.6 工程方案 |
5.3.7 桩基检测、沉降观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在软土基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预应力混凝土桩分类 |
1.3 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研究现状 |
1.3.1 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现状 |
1.3.2 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工程应用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结构与性能 |
2.1 适用性 |
2.2 原材料 |
2.3 主要力学性能 |
2.3.1 张拉应力 |
2.3.2 混凝土强度指标及弹性模量 |
2.3.3 抗裂弯矩 |
2.3.4 抗弯承载力 |
2.3.5 抗剪承载力 |
2.3.6 配筋型式 |
2.4 生产工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基坑支护设计 |
3.1 作用在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上的土压力 |
3.1.1 静止土压力 |
3.1.2 主动土压力 |
3.1.3 被动土压力 |
3.2 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在基坑中的稳定性验算 |
3.2.1 整体稳定性验算 |
3.2.2 坑底抗隆起稳定验算 |
3.2.3 抗渗稳定性验算 |
3.2.4 坑底土抗承压水稳定性验算 |
3.3 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内力与变形计算 |
3.3.1 弹性地基梁法 |
3.3.2 有限元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工程应用 |
4.1 工程概况 |
4.1.1 基坑工程概况 |
4.1.2 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
4.1.3 工程地质条件 |
4.1.4 基坑支护设计土层参数 |
4.2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
4.2.1 施工难点 |
4.2.2 基坑支护结构型式 |
4.2.3 沉桩施工过程 |
4.2.4 基坑开挖施工 |
4.3 基坑监测 |
4.3.1 监测目的 |
4.3.2 监测依据 |
4.3.3 监测内容 |
4.3.4 监测点布置 |
4.3.5 监测设备 |
4.3.6 监测方法 |
4.3.7 监测频率 |
4.3.8 监测结果分析 |
4.4 数值模拟分析 |
4.4.1 Plaxis软件介绍 |
4.4.2 硬化土体模型(Hardening-soil)建立 |
4.4.3 摩尔库伦模型(Mohr-Coulomb)的建立 |
4.4.4 基坑开挖数值模拟 |
4.5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监测值对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基坑支护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5.1 坑外局部堆载 |
5.1.1 坑外局部堆载大小 |
5.1.2 坑外局部堆载与基坑的距离 |
5.2 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性质 |
5.2.1 桩间距 |
5.2.2 桩长 |
5.2.3 桩身刚度 |
5.3 钢支撑刚度 |
5.4 基坑变形控制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基于matlab的变电站PHC施工桩长仿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工程概况 |
3 数值模拟 |
4 计算结果分析 |
5 结论 |
四、预应力管桩在变电站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500kV海涂变电站建设中的管桩沉桩质量控制研究[J]. 周峥栋,谭勇锋,冯文新,商善泽. 中国设备工程, 2021(21)
- [2]小直径PHC管桩复合地基在变电站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J]. 张俊杰,王强.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1(05)
- [3]基于软土地层中PHC管桩的应用探索[A]. 张启,冯科明,王天宝. 第十一届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1
- [4]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研究[D]. 邓会元. 东南大学, 2021
- [5]截桩工况下PHC管桩拉剪承载性能数值分析研究[D]. 郭浩东.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PHC管桩抱箍式和机械啮合式桩-桩连接接头抗拔承载性能有限元分析研究[D]. 刘中青.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7]轴向拉力对填芯PHC管桩抗剪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 李泽贤.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8]一般住宅项目桩基选型与经济效益分析[D]. 姚海国. 清华大学, 2019(01)
- [9]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在软土基坑中的应用研究[D]. 陈勃. 东南大学, 2019(01)
- [10]基于matlab的变电站PHC施工桩长仿真研究与应用[J]. 李凯文. 广东建材, 2019(01)
标签:承载力论文; 预应力管桩论文; 桩基工程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论文; 预应力钢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