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浆泵软填料密封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杨逸祺[1](2020)在《油浆泵机械密封泄漏分析与监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浆泵的介质为高温油浆,含有催化剂颗粒,运行工况相对恶劣,机械密封的寿命普遍不长,经常会发生泄漏,严重影响生产和操作的安全。对油浆泵机械密封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产生泄漏因素主要有:在动环与轴套的密封处有高温油浆和催化剂颗粒,从而造成动环与轴套发生相对运动、堵塞甚至卡死,因而导致端面密封比压降低发生泄漏;在密封腔内的高温介质,使得密封环热裂和变形,介质中的催化剂颗粒进入摩擦副,对密封面产生破坏。本文以某一型号油浆泵机械密封的实际运行工况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和使用上分析了原用机械密封结构失效的原因;概述了油浆泵原用机械密封的结构、材料和冲洗方案,对油浆泵原用机械密封从上述三个方向分别进行改进和优化,并对封油系统进行改造。利用ANSYS中的FLUENT软件,建立了油浆泵机械密封摩擦副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热流固耦合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密封腔的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对机械密封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机械密封端面不同的宽度、材料和不同转速下对密封端面温度的影响,为设计、优化机械密封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油浆泵的实际运行工况,针对泄漏原因,明确了其机械密封泄漏监控系统任务,设计了一套基于“PLC+DCS”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将单端面密封结构改为双端面密封结构,其中一级密封是主密封,二级密封为辅助密封。一级密封采用PLAN32冲洗方案,二级密封采用PLAN53A储罐隔离液循环冲洗方案。对PLC和测量传感器进行了选型,实现了对油浆泵机械密封隔离冲洗系统的液位、压力、温度、冲洗量监控。PLC负责现场数据采集与控制,完成监测与控制,同时将数据上传至DCS,实现远程监测。本系统对于油浆泵机械密封的泄漏问题能够进行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的维护量也大大降低。
高建丰,周韶彤,何笑冬[2](2019)在《基于鱼骨图-层次分析法对离心泵泄漏事故致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离心泵是油库原油输送的主要设备,一旦发生泄漏将造成一定的危害。为了避免事故发生,从近几年发生的离心泵泄漏事故以及相关文献出发,对离心泵泄漏事故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在离心泵泄漏事故中,机械密封失效是其主要原因,动、静环失效和固定环转动是导致机械密封失效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填料密封失效,填料老化与填料松散是导致填料密封失效的主要因素。依据离心泵泄漏事故安全评价的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对离心泵的进口压力和输送介质的温度进行控制,避免发生汽蚀;加强对泵壳以及轴承等原件的定期检查和及时更换等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操作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张娜[3](2019)在《机械密封失效分析及预防探讨》文中指出机械密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与应用稳定性,当前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其加工与安装阶段具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强化对机械密封工况的探究以及生产阶段有效维护,对保障设备有效应用,控制检修工作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机械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具体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朱军帅[4](2018)在《油浆泵机械密封结构改进及热流固耦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机械密封是旋转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装置,密封件虽然体积不大,但它在保证机器设备安全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密封的结构并不复杂,其中密封副是整个机械密封结构的关键部件,常常由于密封副动静环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引起密封副变形;其次,由于向密封副中冲冷却液也会引起密封副的变形。本文根据150CZY15型塔底油浆泵机械密封实际运行的情况,研究了油浆泵原用机械密封结构及辅助密封系统,分析了其密封结构失效形式;对油浆泵原用密封进行了干气密封技术改进,结合油浆泵工况设计了新型的干气密封结构,对新设计的干气密封进行了结构分析;介绍了油浆泵干气密封工作原理,并对油浆泵干气密封做了技术优势分析。对油浆泵新设计的干气密封结构的密封动环和弹簧进行了详细计算,根据油浆泵运行工况设计出了三种单向槽型(螺旋槽、弧形槽、人字槽)的密封动环并对三种单向槽的不同槽深、不同槽数的动环做了热流固耦合综合分析。基于热流固耦合数值分析基础,推导了适合单向槽型干气密封端面流场的控制方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粘性流体流动方程),对流场控制方程的边界条件和离散化进行了介绍,给出了求解离散化方程的方法;通过简化热分析模型,给出一个适合单向槽型密封动环热分析的方法;对热边界条件做了介绍,计算出了需要施加的热边界条件热流密度和对流换热系数,并对密封动静环的热量分配进行了计算;介绍了热应力场的计算方法。结合热流固耦合理论分析基础,利用Solid Works建立了三种单向槽型(不同槽深、不同槽数)的三维模型和气膜模型,通过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建立的气膜进行了流场分析,得出气膜压力分布云图;对密封动环进行稳态热分析,得到密封动环温度场分布云图;在不施加温度情况下,分析了由气膜压力引起的密封动环变形以及应力、应变情况。然后施加温度场后进一步分析了由温度和气膜压力共同作用对密封动环应力、应变、变形的影响。综合比较了不同工况下密封动环变形情况;同一槽深、槽数,不同槽型的密封动环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引起的变形不同;槽型、槽深、槽数在任两个变量相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也有所不同。通过综合分析优选出了适合本文油浆泵设计的干气密封端面动环的槽型、槽数、槽深情况。同时,为进一步综合分析密封端面槽提供了思路。
许重兴[5](2015)在《油雾润滑系统在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文中提出据统计,在造成滚动轴承过载破坏的原因中,有近一半是与不恰当的润滑方式有关。而随着企业机械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因不适当润滑而引起的轴承或其他机械部件的过早破坏会不断增加,所以选择高性能且合理的润滑方式,是改善轴承工作环境、减少设备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有效途径,是许多石化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油雾润滑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型方式。同时,由于油雾润滑设备体积小、重量轻、自动化程度高,具有防爆功能及报警系统,且可实现远程控制与监控,便于集中管理,使得油雾润滑技术成为企业自动化管理水平和生产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有效途径。永坪炼油厂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始建于1997年5月,在2010年以前一直使用传统的油浴润滑,润滑油膜分布不均匀,造成机泵轴承的磨损;摩擦产生的热量不易被带走,易产生点蚀,降低轴承的寿命;外界灰尘等杂质易进入摩擦副部位,造成机泵轴承的磨损;2008年5月,在重整加氢车间作为试点率先引进了北京朗润德科技油雾润滑系统,在安装后取得显着的效果后,于2010年3月在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机泵中推广使用。首先,本文对油雾润滑装置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油雾润滑的自身特点对装置改造方案的进行了确定。通过实际实验平台对对影响雾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润滑油温度、空气温度、空气压力、气液质量比及润滑油粘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大量的试产数据获得了雾化量和各参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找出影响雾化效果的主要参量及其最佳值范围。其次,本文对油雾润滑的数学模型进行了阐述,找出了将物理问题通过离散化转化成数学模型的办法。对装置机泵群耗油量进行了计算,为设备选型提供了依据。同时,对装置离心泵的改造情况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纯油雾系统和吹扫型油雾系统的应用条件。最后,从实际使用效果的对比出发,分析了油雾润滑装置的优越性,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核算。通过该油雾润滑平台,对不同机泵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油雾润滑在降低机械摩擦副、减少设备磨损、提高润滑油利用率方面的优越性。
孙斌[6](2015)在《胜利石化总厂泵及压缩机机械密封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结合胜利石化总厂泵及压缩机机械密封的使用现状,通过具体案例,对机械密封在现场使用过程中的失效形式、失效原因、故障处理进行分析研究,在延长运行周期、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满足工艺要求、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出胜利石化总厂机械密封的应用和改造设计方案。针对胜利石化总厂现有机械密封的管理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机械密封标准化的理念,探索出适合胜利石化总厂机械密封的管理、应用以及检修维护方法,提高了胜利石化总厂机械密封的管理水平,为炼油化工企业在机械密封管理上提供了经验。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是把胜利石化总厂机械密封的管理和应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机械密封标准化理念,探索出适合胜利石化总厂机械密封应用的管理方法,提高了胜利石化总厂的设备管理水平。
周亚军[7](2011)在《机械密封在机泵上的应用及故障处理》文中研究指明机械密封是流体机械和动力机械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它对整台机器设备、整套装置、甚至对整个工厂的安全生产影响度很大,特别是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对保证设备运转可靠、装置连续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石油化工企业中,所处理的流体大多数具有腐蚀性、可燃性、易爆炸及毒性。一旦密封失效、介质泄漏,不仅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质量,而且还会导致火灾、爆炸和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因此,不仅要注意和避免肉眼可视的液体泄漏,还应该避免不可视气体的逸出。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中石化济南分公司生产现场出现的泄露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机械密封的选材、安装及结构优化等方面对机械密封泄漏问题开展相关研究。首先在总结国内外机械密封技术研究现状及端面密封的基本结构、原理和要求的基础上,揭示了轻烃泵在生产现场中出现泄露的失效机理,进而对机械密封的失效形式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结构上方面对机泵的机械密封失效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最后以中石化济南分公司原料泵为研究对象,对原有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应用,应用效果表明,新改进的结构有效改善了机械密封特性,对设备维护和检修起到了示范作用。
刘学川,徐振领[8](2010)在《催化裂化新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文中提出本文针对影响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因素,结合惠州炼油催化新装置首次开工运行中出现的反再系统局部热点、结焦等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通过改进工艺流程、优化操作条件等技术,确保装置长周期运行。
徐功森[9](2009)在《化工机械密封的优点及选取问题》文中提出0.引言化工机械源于化学工业,而其应用则远远超出了传统化工所定义的领域。几十年来,化工机械行业在为国内化工生产建设提供装备方面起着主力军和主渠道的作用,同时,能源工业、冶金工业等领域的装备亦多为国内化工机械产品。
薛福连[10](2004)在《油浆泵软填料密封的改进》文中指出我厂润滑油车间白土装置有4台80YJ-55x2型油浆泵,主要用来输送白土精制油。由于装置生产工艺的特殊性,过滤前,介质中均含有3%-5%的白土,若采用机械密封,将引起严重的磨料磨损。所以油浆泵使用的是软填料密封,其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软填料使用的是碳纤维填料,具有优良的自
二、油浆泵软填料密封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浆泵软填料密封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油浆泵机械密封泄漏分析与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机械密封发展进程和趋势 |
1.2.1 机械密封温度场研究进程 |
1.2.2 机械密封设计研究进程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 |
2.1 机械密封的结构 |
2.2 机械密封元件的作用 |
2.3 机械密封泄漏的原因 |
2.4 机械密封的主要类型 |
2.5 机械密封的主要参数 |
2.5.1 几何参数 |
2.5.2 力学参数 |
2.5.3 性能参数 |
2.6 机械密封的优缺点 |
2.7 本章小结 |
3 油浆泵机械密封泄漏原因分析和结构改进 |
3.1 原机械密封系统结构分析 |
3.1.1 原机械密封结构形式与材料 |
3.1.2 原机械密封的辅助系统 |
3.2 原机械密封主要失效分析 |
3.2.1 设计上的机械密封失效原因 |
3.2.2 使用上的机械密封失效原因 |
3.3 改造对策与措施 |
3.3.1 机械密封端面材质改进 |
3.3.2 机械密封的密封结构改进 |
3.3.3 机械密封冲洗方案改进及特点 |
3.4 封油系统改造 |
3.4.1 封油系统进压盖前流程改造 |
3.4.2 改造封油介质 |
3.4.3 改造封油进密封腔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4 油浆泵机械密封热流固耦合分析 |
4.1 油浆泵热流固耦合理论基础 |
4.2 模型的建立 |
4.3 网格划分 |
4.4 材料的物理参数 |
4.5 密封腔边界条件 |
4.6 结果分析 |
4.7 机械密封端面温度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
4.7.1 不同端面宽度对端面温度的影响 |
4.7.2 不同的密封副材料对密封端面温度的影响 |
4.7.3 不同转速对密封端面温度的影响 |
4.8 本章小结 |
5 基于PLC的油浆泵泄漏监控系统设计 |
5.1 油浆泵泄漏监控系统整体方案分析 |
5.1.1 机械密封改造和优化 |
5.1.2 PLC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 |
5.2 油浆泵泄漏监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5.2.1 控制系统硬件整体方案设计 |
5.2.2 PLCS7-300监控系统中的冲洗液流量控制原理 |
5.2.3 测量点与控制点的统计 |
5.3 监控系统硬件设计与设备选型 |
5.3.1 PLC选型 |
5.3.2 温度传感器的选型 |
5.3.3 压力变送器的选型 |
5.3.4 液位开关的选型 |
5.3.5 流量变送器的选型 |
5.3.6 调节阀的选型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符号说明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硕士学位论文缴送登记表 |
(2)基于鱼骨图-层次分析法对离心泵泄漏事故致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离心泵泄漏事故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2 泄漏事故诱因指标权重的确定 |
2.1 影响因素单层指标权重的计算 |
2.2 影响因素组合权重的计算 |
3 结束语 |
(3)机械密封失效分析及预防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机械密封相关内容概述 |
2 机械密封失效原因分析 |
2.1 机械磨损导致的密封泄漏 |
2.2 热损伤导致的密封泄漏 |
2.3 腐蚀问题诱发的密封泄漏 |
3 机械密封失效预防对策 |
3.1 对密封高温进行控制 |
3.2 避免密封化学腐蚀 |
3.3 防止机械引起失效 |
3.4 优化调节安装操作 |
4 结语 |
(4)油浆泵机械密封结构改进及热流固耦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机械密封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机械密封技术研究概况 |
1.3.1 接触式机械密封 |
1.3.2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2 油浆泵用机械密封的分析与结构设计 |
2.1 油浆泵原用机械密封分析 |
2.1.1 油浆泵原用结构及运行工况 |
2.1.2 油浆泵原用密封结构失效分析 |
2.2 油浆泵新型密封结构设计 |
2.2.1 新型机械密封设计 |
2.2.2 油浆泵密封原理 |
2.2.3 油浆泵干气控制过程 |
2.3 油浆泵干气密封的技术优势 |
2.4 油浆泵密封结构计算 |
2.4.1 油浆泵干气密封动环设计 |
2.4.2 油浆泵干气密封弹簧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油浆泵干气密封数值求解基础 |
3.1 油浆泵端面热流固耦合分析基础 |
3.2 干气密封流场控制方程 |
3.2.1 端面流场流态的判断 |
3.2.2 流体控制方程的推导 |
3.2.3 流体控制方程边界条件 |
3.2.4 控制方程数值求解 |
3.3 热耦合分析基本理论 |
3.3.1 有限单元法计算基础 |
3.3.2 温度插值函数 |
3.3.3 有限元法变分思路 |
3.4 温度场边界条件 |
3.4.1 摩擦副热源强度 |
3.4.2 密封动环换热系数计算 |
3.4.3 热量分配 |
3.4.4 热边界条件 |
3.4.5 热应力场的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4 油浆泵密封数值分析 |
4.1 数值分析模型建立 |
4.2 热流固耦合数值分析 |
4.2.1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 |
4.2.2 流场结果分析 |
4.2.3 温度场结果分析 |
4.2.4 变工况条件下密封性能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5)油雾润滑系统在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油雾润滑的使用背景 |
1.2 油雾润滑系统简介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离心泵改造方案确定 |
2.1 催化裂化概述 |
2.2 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流程与机泵运行状况 |
2.3 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
2.3.1 油雾主机 |
2.3.2 空气供给部分 |
2.3.3 油料供给部分 |
2.3.4 油雾发生装置 |
2.3.5 控制部分 |
2.3.6 油雾分配 |
2.3.7 收集部分 |
2.4 油雾润滑系统的选择与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雾化原理与油雾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
3.1 雾化原理 |
3.2 油雾的颗粒度及其分布 |
3.2.1 颗粒度大小及其分布 |
3.2.2 影响油雾颗粒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油雾润滑系统物理分析及数学模型 |
4.1 控制体积法 |
4.2 流体动力学分析 |
4.3 流场计算 |
4.3.1 流体域的数值离散 |
4.3.2 流场计算的Simple算法 |
4.3.3 流场计算的三维湍流模型 |
4.4 流体域建模 |
4.5 数值计算方法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油雾润滑相关计算与选择 |
5.1 油雾润滑管的选择 |
5.2 油雾输送管的内径 |
5.3 轴承的耗油量计算 |
5.3.1 滚动轴承所需油雾量的计算 |
5.3.2 滚动轴承的通风孔和油池的设计 |
5.4 系统的选型 |
5.4.1 单台机泵的耗油量的确定 |
5.4.2 主机型号的选择 |
5.5 润滑油的合理选择 |
5.6 凝缩嘴的选择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油雾润滑系统改造及经济评估 |
6.0 管路的组成与改造要求 |
6.0.1 管路组成 |
6.0.2 油雾分配主管的安装 |
6.1 机泵采用油雾润滑的界定原则 |
6.2 AY型离心泵的基本构造 |
6.3 离心泵应用油雾润滑的标准 |
6.4 离心泵油雾改造设计 |
6.4.1 纯油雾润滑的改造 |
6.4.2 吹扫型油雾润滑的应有特点 |
6.5 油雾润滑系统的应用效果 |
6.5.1 机泵摩擦副冷却的改善 |
6.5.2 机泵摩擦副润滑效果的改善 |
6.5.3 节省机泵维修费用 |
6.6 经济效益评估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油雾润滑的特点与日常维护 |
7.1 油雾润滑的优点 |
7.2 油雾润滑的缺点 |
7.3 油雾润滑待完善项 |
7.4 系统的例行维护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胜利石化总厂泵及压缩机机械密封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胜利石化总厂简介 |
1.3 机械密封简介 |
1.3.1 机械密封的定义和结构 |
1.3.2 机械密封各组成元件功能及作用 |
1.3.3 机械密封的泄漏点 |
1.3.4 机械密封的特点 |
1.3.5 机械密封的基本力学分析 |
1.3.6 机械密封的分类 |
1.3.7 机械密封的主要技术标准 |
1.4 机械密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机械密封端面摩擦副的研究 |
1.4.2 流体动压密封的研究 |
1.4.3 机械密封的热影响研究 |
1.4.4 机械密封的发展方向 |
1.5 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 |
1.5.1 研究机械密封,是胜利石化总厂设备长周期可靠运行的需要 |
1.5.2 研究机械密封,是满足胜利石化总厂炼油工艺不断升级的需要 |
1.5.3 研究机械密封,是保证胜利石化总厂安全生产的需要 |
1.5.4 研究机械密封,是提高胜利石化总厂设备管理水平的需要 |
第二章 胜利石化总厂机械密封失效分析 |
2.1 机械密封泄漏失效形式分析 |
2.1.1 摩擦副端面之间的泄漏 |
2.1.2 补偿环辅助密封圈处泄漏 |
2.1.3 非补偿环辅助密封圈处泄漏 |
2.1.4 机体与压盖结合面之间的泄漏 |
2.1.5 轴套与轴之间的泄漏 |
2.2 机械密封泄漏失效原因分析 |
2.3 胜利石化总厂机械密封失效实例分析 |
2.3.1 燃料油泵机械密封泄漏分析 |
2.3.2 焦化装置蜡油泵机械密封泄漏分析 |
2.3.3 波纹管机械密封结垢泄漏分析 |
2.3.4 加氢装置循环氢压缩机干气密封泄漏分析 |
2.3.5 常减压装置原油泵机械密封泄漏分析 |
第三章 泵及压缩机机械密封的改造设计 |
3.1 重催装置锅炉热水泵机械密封改造 |
3.1.1 机械密封设计选型 |
3.1.2 机械密封的计算校核 |
3.1.3 机械密封辅助冲洗系统的改进 |
3.1.4 机械密封国产化改造后的效果 |
3.2 焦化装置水热媒泵机械密封改造 |
3.2.1 泵投用后机械密封运行状况 |
3.2.2 机械密封改造设计 |
3.2.3 改造效果 |
3.3 高温油泵串级机械密封改造 |
3.3.1 高温油泵串级机械密封改造背景 |
3.3.2 高温油泵串联机封的选型设计 |
3.3.3 高温热油泵串级机封改造实施情况及效果 |
3.4 轻烃泵串级机械密封改造 |
3.4.1 原轻烃泵机械密封配置及使用现状 |
3.4.2 轻烃泵机械密封改造方案 |
3.4.3 轻烃泵机械密封改造效果 |
3.5 气分装置脱丙烷塔进料泵干气密封改造 |
3.5.1 机械密封改造选型设计 |
3.6 压缩机用机械密封的改造设计 |
3.6.1 改造背景 |
3.6.2 干气密封改造方案 |
3.6.3 干气密封改造效果及存在问题 |
第四章 胜利石化总厂机械密封管理 |
4.1 胜利石化总厂常用机械密封 |
4.1.1 弹簧机械密封 |
4.1.2 波纹管机械密封 |
4.1.3 干气密封 |
4.2 胜利石化总厂机械密封管理的难点 |
4.2.1 高温热油泵 |
4.2.2 轻烃类泵 |
4.3 胜利石化总厂机械密封的标准化 |
4.4 机械密封备品备件管理 |
第五章 胜利石化总厂机械密封辅助系统应用 |
5.1 机械密封辅助系统简介 |
5.1.1 机械密封辅助系统的功能及作用 |
5.2 胜利石化总厂机泵常用机械密封辅助系统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机械密封在机泵上的应用及故障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机械密封的组成及密封机理 |
1.2.1 机械密封的组成 |
1.2.2 密封原理 |
1.3 机械密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密封端面摩擦的研究 |
1.3.2 流体动压密封的研究 |
1.3.3 机械密封的热影响研究 |
1.3.4 机械密封的结构研究 |
1.4 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 |
1.4.1 研究机械密封的背景 |
1.4.2 研究机械密封的意义 |
1.5 论文结构体系 |
第2章 机械密封失效机理分析 |
2.1 腐蚀引起的机械密封失效 |
2.1.1 腐蚀机理 |
2.1.2 引起腐蚀泄漏的环境分析 |
2.2 机械磨损引起的机械密封失效 |
2.2.1 端面摩擦与磨损机理 |
2.2.2 典型的摩擦泄露失效原因分析 |
2.3 摩擦副和结构件材料选取不当引起的密封失效 |
2.4 热损失效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机械密封的失效故障表现 |
3.1 常见故障表现及原因 |
3.1.1 静压试验时泄漏 |
3.1.2 周期性或阵发性泄漏 |
3.1.3 机械密封的经常性泄漏 |
3.1.4 机械密封振动偏大 |
3.1.5 泵抽空引起的密封泄漏 |
3.1.6 密封腔中汽蚀引起的密封泄漏 |
3.1.7 密封端面汽化造成密封泄漏 |
3.1.8 泵振动过大造成的密封泄漏 |
3.1.9 没有冲洗的密封泄露故障 |
3.2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机械密封的故障处理及改进措施 |
4.1 现场情况介绍 |
4.2 DBM90A波纹管机械密封结构特点 |
4.2.1 DBM90A波纹管机械密封的基本性能和几何参数 |
4.3 机械密封力学分析 |
4.3.1 密封端面受力 |
4.3.2 端面比压 |
4.3.3 PV值 |
4.4 高温油泵密封的故障现象及处理措施 |
4.4.1 原料进料泵的设备概况 |
4.4.2 故障原因分析 |
4.4.3 改进措施及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谢辞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
(8)催化裂化新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装置运行情况分析 |
2.1 两器热点 |
2.2 大油汽管线结焦 |
2.3 油浆系统结焦 |
2.4 大机组和特殊阀门 |
2.5 DCS控制系统 |
2.6 分馏塔顶结盐 |
3. 结束语 |
四、油浆泵软填料密封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油浆泵机械密封泄漏分析与监控技术研究[D]. 杨逸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20(04)
- [2]基于鱼骨图-层次分析法对离心泵泄漏事故致因的研究[J]. 高建丰,周韶彤,何笑冬.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06)
- [3]机械密封失效分析及预防探讨[J]. 张娜. 内燃机与配件, 2019(06)
- [4]油浆泵机械密封结构改进及热流固耦合分析[D]. 朱军帅. 西华大学, 2018(01)
- [5]油雾润滑系统在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D]. 许重兴. 西安石油大学, 2015(06)
- [6]胜利石化总厂泵及压缩机机械密封应用研究[D]. 孙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4)
- [7]机械密封在机泵上的应用及故障处理[D]. 周亚军. 山东大学, 2011(07)
- [8]催化裂化新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 刘学川,徐振领. 科技信息, 2010(22)
- [9]化工机械密封的优点及选取问题[J]. 徐功森. 科技信息, 2009(29)
- [10]油浆泵软填料密封的改进[J]. 薛福连. 合成润滑材料, 2004(04)
标签:机械密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