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的改进初中议论文
2022-11-12阅读(447)
问:以小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 答:公正无私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它是人类永远仰慕的美德,是一种可于天地共存、与日月争辉的高尚德性。一个人具备了公正无私的品德,就能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扬善除恶。“公生明,偏生暗”和“有公心必有公道”等古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重大影响的儒家,一贯提倡公正无私。从古至今,“天下为公”、“公正无私”始终是先进人士追求的理想,公正无私者总会青史留名,为当时和后世永远铭记,以权谋私、徇私枉法者始终受到谴责、鄙视。
“天下为公”、“公私之交,存亡之本”、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今天我们进行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宝贵财富。 - 答:不少人对事物的看法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共性:认为愈是大的东西就愈强,愈是小的东西就愈弱。窃以为,“强大”和“弱小”之词盖出此因。
由物质形体的大小来界定强弱,其实这种观点大谬不然。例证不胜枚举:清末,中国在世界上不可谓不是大国,清廷以“天朝”自居,藐视海外列强为“弹丸小国”,未能意识到这时自己虽然大,但很弱;而“弹丸小国”们虽然小,但很强。结果,“大”输在了“小”的手里,被迫向小国开放口岸,割地赔款。人们多认为动物界愈是外形大的愈是强:大象、大老虎、大狮子......但是微小的病菌却足可以让这些庞然大物染病甚至毙命。几年前的“大哥大”,人们拿着它尽管很威风,但功能与现在小巧的手机不能同日而语。“大”,未必强,“小”,未必弱,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大”与“小”,其实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体。这是说,“大”与“小”并不是绝对对立、绝对不同的事物。强大的事物如果在内部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就会变成外强中干、外大内弱的事物。而弱小的事物如果强化机制,就会成为小而强的事物。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可使我们在看待具体事物时,不会因一时的强大而骄傲自满,放弃机制的改革和优化,以至变成弱小者。也不会因自己的弱小而悲观丧气,而是不断改革,强化机制,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问:不应忽视微小力量的存在(议论文作文800字)
- 答:为什么千里江堤毁于微小的蚁穴?那是小的力量!
为什么坚硬的花岗岩不胜点水?那也是小的力量!
为什么强盛的后唐毁于伶人?那是积忽微的恶果!……
由此可知,这都是小的作为,微的威力,故曰:莫忽视微小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它扬起的灰尘,留下的痕迹时时告诫我们:“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叩问历史,叩问欧阳修,叩问《伶官传》,后唐的衰亡难道仅是小小的几个伶官的扰乱?当初后唐主庄宗李存勗打败燕国,用縄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灭了梁国,用木匣装了梁帝王大臣的头;那时他的意志,勇气是何等的昂扬,是多么的豪壮,如此的威武,然而由于恶小而为之,最终毁于几个伶人手里。伶人的呼喊,士兵的恐慌,天下的大乱,后唐主李存勗身死国亡,成为后世一个反面教材。这难道不是祸患积于忽微?
历史再翻一页,躬耕于野的布衣们永远是轻微的,小到一次洪水就可使之家破人亡,小到一道圣旨就会九族尽诛。可就是这沙砾般的小小百姓埋葬了一个又一个荒淫无度的王朝;正是这水滴般无穷无尽的人民,湮没了一个又一个昏庸的暴君;还是这野草般无边无际的小力量,让曾压在他们身上的人永远无法看到阳光。
历史已如此,又何况现在呢?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的学习何尝不是如此,不积字词,无以成文章,要注重看似微小的基础的积累,从小的模块到大的模块,从字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文章。若忽视小的,大的何以能成。在我们生活中,切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忽视小的,你可能离成功更遥远;忽视小的,你或许会锒铛入狱;忽视小的,客观将开除你的球籍。
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的力量,创造了世界。 - 答: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问:微而不微作文1000字议论文
- 答:山花依旧开,菥?照旧放,七日的酴?仍然纪念着青春。细微的感动却溜走了。
——题记
浅浅的风,浅浅的云,浅浅的记忆,却有一份浓浓的感动。
六月的天,晴朗着,如此平凡的我,置身于这样一个渺茫如烟的世界,一切的感情,都被那所谓“时间”的物品给冲淡了。我如此渺小而微不足道——依稀地,我这样想。
班级组织的小型音乐会上,有我的节目——只有一个,微小的存在。
我拿着口琴,站上了那个谈不上是舞台的“舞台”,静穆着吹响那名为“天空之城主题曲”的短小曲子。一切本该照着我的计划走下去,多次的练习,本该完整的曲子却因一时紧张而显得凌乱以及破烂不堪。
我讨厌这样,我承认。
根本吹不下去的曲子终于中断了。
我浸入了沉默之中。
窃窃私语,困窘与那名为“羞愧”的物质使我本能地想见接下来同学们会有的反应。
等待着。
许久,耳边聚集的并非私语,而是掌声,不是稀疏的,它如此热烈地窜入我的耳朵,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敲击着。
不觉地,我睁开了紧闭着的眼,徐徐抬起头来。
大多数同学们那真挚的目光映入瞳孔,我那麻痹的情感有了种莫名的感动。我紧握着衣角的手渐渐松开了。我觉得受到了同学们莫大的恩惠。余下的六年级的日子,我依旧保持着自己不主动与人交谈的性格。一直如此。
不知为何,步入初中的我胆大了不少,以笑面对所有的同学,已成为一种习惯。只知,笑是心灵的良药,更能让人有浅浅而细微的感动。
我明白,自己如此心无城府,只知善恶,接纳着任一与我友好的人,给予他们细微的感动,这便是我。
倘若有一天,我所能给予人的细微感动不见了,又会如何?我不喜欢这样,只希望如同花开一般,将这张笑脸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