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姜雪[1](2021)在《基于微信平台进行在线辅导的英语语法教学设计研究 ——以Y中英文阅读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可谓是颠覆性的。5G网络的逐渐覆盖与普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均为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作为一款即时性的软件,微信已经渗透进人们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衍生的移动平台,也备受教育领域的关注。该平台基于互联网打破开展学习的时空限制,助力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知识学习与领会。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在线辅导,为英语语法学习提供教学辅助,提升学习者对英语语法的学习效率具有可行性。然而,微信公众平台运用于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语法教学方面在目前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与模式。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英语语法在线辅导的模式仍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首先对微信的使用与发展及微信公众平台特点进行概括说明,随后对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英语教学、在线辅导与个性化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文献进行分析总结,阐明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然后,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语言学习等理论,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与教学设计相关知识,分析研究的可行性,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语法在线辅导的模式。之后,将Y阅读馆内B2级别课程应用于个人开发的微信公众平台中,开展了近三个月的应用研究,通过平台推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英语语法方向辅助学习资料,并在课前与课后针对语法提供预习与作业解析辅导。最后结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与访谈,对教学优化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微信公众平台对在线辅导的适用性。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与访谈法等方法,探索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英语语法课程辅助教学设计与在线辅导的新模式。一方面,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英语语法教学设计,实施在线辅导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总结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在线辅导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以生动具体的案例阐释,为教师在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有效提升英语语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就。
艾琳[2](2020)在《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这恰恰符合情景教学法的内涵。情景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并且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重点在于在课堂上创设有效情景,使学习变得更简单,更有趣。关于创建情境,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方式。多媒体网络辅助外语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有利于创建更加真实的场景,为学生们带来多感官的学习刺激,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效果更是明显。由此,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初中外语情景教学就成为了研究的必要。本研究从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和情景教学的定义、发展及应用研究开始,在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相关二语习得理论及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多媒体辅助下的情景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探讨出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初中英语情景教学的方法并加以实例研究。为了验证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2018级初一年级的2位英语老师及197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研究。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对初中生英语能力方面有何影响?2.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初中英语情景教学对初中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有何影响?3.教师对此种教学方式的实施反馈如何?针对以上研究问题,笔者以外研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为载体,以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与同事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为依托,确定其中两个为实验班,另两个为对照班。实验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多媒体辅助情景教学法教学,对照班采用的是常规的教学模式。笔者采用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课堂观察表等工具,悉心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一学期的期中、期末成绩,研究多媒体辅助下的情景教学的实效性。经研究发现,采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情景教学的方法可以增大课程容量,较好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的英语综合成绩有所提高。同时,由于多媒体网络所设计的特定教学情景,有助于改善沉闷的英语学习课堂,学生的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课堂参与度与学好英语的信心均有所提高。此外,授课教师对此种教学方式的反馈较为满意。因此,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情景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初中英语课堂教与学的问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欢[4](2020)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Y市X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英语学科要充分需求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教学呈现形式的最优化的具体要求。就目前农村地区的英语学科教学而言,落实这样的要求最便捷与有效的手段就是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丰富的多媒体信息来拓展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途径。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很好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能够让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变得更为的容易,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在情景创设、听读辅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对于很多的英语教师来说,多媒体课件成为了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支持手段与工具。但是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因为存在着意识、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程度、进度都相对滞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中这样的问题体现的尤为明显。本文选取了Y市X中学这一农村初中英语学科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应用情况为切入点,从农村初中英语学科教师的角度,以教师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现状为具体的对象,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现实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研究Y市X中学初一、初二共48位初中英语教师,共48节课的英语课件,访谈了8位英语教师。针对该学校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实施、开展教学的现实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问题有:(1)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现状如何?(2)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应用存在哪些问题?(3)基于现状的调查及问题的分析,得出问题的成因。调查结果显示,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目前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课件制作与应用形式较为单一、课件制作存在较大困难;二、多媒体课件与英语学科的融合存在一定困难;三、教师缺乏足够有效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这三个方面。笔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在问题和成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加深教师信息化了解、集中强化教师的培训与学习;促进课件呈现信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三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翟忆文[5](2020)在《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汉语初级词汇教学设计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模态教学方式在汉语教学中日渐常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模式是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的一种多模态教学方式,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与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模态选用不当、PPT课件构建中的设计不当有关。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立足“设计”的相关理念,本文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初级汉语综合课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设计为例来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汉语教学设计领域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本文首先梳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理论基础及框架、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的设计框架以及多模态PPT演示教学的教学模式三方面的相关概念。接着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总结出笔者任教孔院汉语初级综合课堂词汇教学环节中与模态使用和教学方法相关的问题:课堂选用模态多呈交叠冗余或排斥抵消关系;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汉字认读和书写练习等。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多模态理论应用于笔者所任教孔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的可行性与用好多模态教学方式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对相关问卷结果分析总结出摩洛哥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视觉型、活跃型、感悟型和序列型,其中以视觉型最为突出。随后针对摩洛哥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词汇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围绕笔者任教孔院现用教材《HSK标准教程2》展开教学设计并给出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以两种形式呈现:依据不同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及模态选用与组合的整体设计;针对第12课《你穿得太少了》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设计实例。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本研究以笔者一学年较为成功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全面总结了教学中受到学生和同事肯定的教学方法与模态组合,最后以一篇教学实例展现。希望能为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的初级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途径,为新手教师的课前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刘奕[6](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王静[7](2020)在《郑州市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的今天,随着现代IT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在快速地推进,网络课程以及在线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潜力无可限量。2020年2月以来,由于新冠病毒在我国的肆虐,大陆中小学学生延期返校上课期间的“停课不停学”活动,不仅验证了中国大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而且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里程碑。信息化教学之实质是以传统的面授教学向在线教学转型,它不仅从知识获取到教与学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而且也在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的形态重构。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则是信息化教学在英语课程的具体展现,是英语课程在信息化时代顺应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多元化教学手段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有益探索。论文遵循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研究视角,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处理的中心问题在于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英语课程并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下:首先,论文从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发展历程出发,具体分析郑州市S中学英语信息化的现状,分析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原因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解决方式。这给一线英语教师的启示在于英语信息化教学在实践中有外部环境和教学主要参与者内在两方面因素。其次,在如何解决方面,论文从理论基础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英语信息化教学,结合理论基础,用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显示S中学当前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发展信息化教学的优劣势和机遇与挑战进行正反剖析。最后,综合分析结果得出,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学主要活动者教师、学生方面,结合两方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必须从内外两方面解决英语信息化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信息化课堂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分析问题,从学生在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中的映射到教师、学校、学校主管部门和社会大环境等方面。这不仅拓展了英语信息化的研究视角,也加深了人们对初中英语信息化的认知,丰富了教学实践的研究领域,也为我国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更多模式。
宋林平[8](2019)在《“班班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及管理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2011年《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要遵循重兴趣、重环境、重参与、重体验、重交流的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渠道。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融合成为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及新课标要求的号召,全国各地开始推行“班班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更好地了解“班班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及管理现状,提高其使用效率,笔者基于语言习得、情境认知及经验之塔理论,以Q市三所乡镇小学三至六年级257名学生及18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课堂观察法探究“班班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及管理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避问题的建议。研究得出结论如下:第一,“班班通”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总体较好,通过调查发现95%的教师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班班通”辅助教学;教师和学生对“班班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持积极态度,94%的教师认为“班班通”的使用有很大的教学优势,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等。94%的学生认为“班班通”的使用能够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让自己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第二,“班班通”教育教学管理中仍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堂信息量大于学生身心接受能力;课堂缺少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计算机操作理论及技能有待提高;学校未建立完善的“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管理体系。第三,针对“班班通”存在的问题,笔者从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班班通”课堂使用管理效率的建议如下:“班班通”多媒体教学须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效结合;适时、适度、适当使用“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学校重视培养提高教师多媒体操作能力;完善“班班通”使用管理制度。
邵晶晶[9](2019)在《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及移动科技的进步,英语课程教学与学习方式历经变革,加之中国英语口语教学一直以来费时低效,新时代英语口语课程设计亟需创新。总的来说,前人的英语口语课程研究外部缺乏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内部没有从整体把握到口语课程设计框架。鉴于此,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需求、接受度、技术和实验可行性三个角度,探索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英语口语课程(NMA-USC)可行性;从整体把握英语口语课程设计,提出英语口语课程设计三维框架及当代英语口语课程设计侧重点。NMA-USC三维框架具体包括“英语口语课程原则、需求分析、环境和师生决定框架”、“英语口语课程设计四大要素循环框架”和“英语口语课程设计要素影响因素框架”。当代NMA-USC具体设计时,课程原则要基于国家纲领性文件,课程需求分析要突出学生需求,课程目标设计要综合考虑国家、地方及院校特殊性,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设计要立足现实并注重学术真理,课程实施要注重教学方法灵活配合与情感激发,课程评价要平衡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语言知识体系。碎片化移动语言学习(FNMALL)是NMA-USC课程设计成败的最关键环节。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已有一定FNMALL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但FNMALL学习毅力不足,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FNMALL学习毅力显着优于非英语专业等。研究还进一步探索了组成FNMALL学习力的FNMALL学习能力、FNMALL学习动力和FNMALL学习毅力具体提升路径。
张琳[10](2019)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017版最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颁布,基础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新阶段,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人类也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进行了信息时代的新阶段——智能时代。信息技术具有潜力支持教育教学变革,改变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信息技术,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师范生比作为数字移民的大部分在职教师有更强烈的认同感。若师范大学能有效地促进师范生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当代师范生便能成为未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推动者与催化剂。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五大问题:(1)为了促进未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师范生需要相应地具备什么样的信息化教学能力?(2)目前师范大学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哪些模式?在不同的培养模式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培养成效如何,是否能够胜任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3)在师范大学不同的培养模式下,哪些因素促进了师范生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又有哪些阻碍因素?(4)在顶层设计、中层管理与课程实施中哪些策略发生了作用?哪些策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5)如何综合各个层面利益主体的力量,系统性地实现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常态化发展?本研究在研制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产出结构的基础上,指向2017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内涵,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标准,制定了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目标框架;以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结构为框架,从复杂系统的视角出发对基于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培养模式、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模式与多方协同的综合培养模式三种不同培养模式的三所师范大学做了个案研究,以量化与质化的方法对三所师范大学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以深度访谈各方利益主体、多元数据相互佐证的方法,对于三个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系统的现状做了研究,分析了各个系统内各方利益主体的信息化教学意愿、行为与影响因素,剖析了三种模式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源,总结了三种模式的合理性、局限性及其适用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对于三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在三个案例中各个层面被证明有效的培养策略,从而形成了师范大学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系统性培养策略。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未来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能力,其能力结构需要突出核心素养的指向。本研究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产出结构中融于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的核心素养导向;在整合学科知识的教学法(TPACK)框架中融入了核心素养因子,形成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法(TPACCK)框架,作为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结构,突出了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课程的相关性,为师范大学设置培养路径指明方向。第二、个案研究中的三所师范大学的三种培养模式都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其有效性有赖于师范大学系统内部具体的情境。自上而下基于通用信息化课程的培养模式在课程授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符合师范生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时,能够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反之就会失效;自下而上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的培养模式有赖于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示范,如果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意愿不强、能力欠缺,那么这种模式也就失去了动力源;多方协同综合培养的模式因其多元的动力源而相对存在一定的优势,如果动力源均产生预期的效果,那么这种模式便兼具前两种模式的优势,使得师范生既能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系统性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又能在教师示范与实践活动中获得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但是这种模式依然存在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与示范均不符合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而导致模式失效的风险。第三、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有赖于师范大学系统内各方利益主体在顶层设计、中层管理、课程实施三个层面采用合适的培养策略共同推进。顶层设计的整体策略是设置师范生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多元化培养路径,并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多元化发展路径中的利益主体形成共同愿景,为各方利益主体促进师范生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院系管理层面要发挥其中层的变革领导,通过人员支持、文化支持、设备支持等保障措施来加强学科信息化教学课程建设,从而为师范生提供优质的学科信息化教学课程;支持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从而为师范生提供丰富优质的信息化教学体验。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师在课程目标定位上要注重技术支持教学的导向以及核心素养的指向,重点发展师范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解决教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科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师还应注重课程与学科以及学科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在系统中多方利益主体协同推动之下,师范生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获得常态化发展。
二、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微信平台进行在线辅导的英语语法教学设计研究 ——以Y中英文阅读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与研究现状 |
(一)微信的使用与发展 |
(二)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 |
(三)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研究现状 |
(四)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综述 |
二、在线辅导与个性化教学 |
(一)概念界定 |
(二)在线辅导研究综述 |
(三)个性化教学与学习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掌握学习理论 |
三、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四、语言学习理论 |
(一)任务型学习理论 |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论 |
第四章 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在线辅导的英语语法教学前期分析设计阶段 |
一、研究设计说明 |
二、前期准备阶段 |
(一)学习者分析 |
(二)学习目标分析 |
(三)英语学科特点分析 |
(四)英语语法教学难点分析 |
(五)研究可行性分析 |
(六)基于微信平台进行在线辅导的教学模式 |
三、前期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一)调查方法与工具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五章 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在线辅导的英语语法教学平台与内容设计 |
一、运用微信平台在线辅导的英语语法教学平台设计 |
(一)平台功能设计 |
(二)平台与讯息设计 |
(三)推送时间设置 |
二、运用微信平台在线辅导的英语语法教学内容设计 |
(一)教学内容设计依据与辅助 |
(二)平台与教学内容设计实施 |
(三)平台与教学内容设计策略 |
第六章 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在线辅导的英语语法优化教学效果分析 |
一、效果分析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访谈 |
(三)课堂观察 |
二、调查结果与反馈 |
(一)基于问卷的学习者情况调查及满意度分析 |
(二)基于访谈的学习者情况调查及满意度分析 |
(三)基于课堂观察的学习者情况调查及满意度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学生英语语法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3: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5:英语语法微信辅助学习平台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6:英语语法微信辅助学习平台教学设计示例 |
(2)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情景教学法的研究 |
2.1.1 情景教学法的概念 |
2.1.2 国内外对情景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2.2 多媒体网络辅助语言教学的研究 |
2.2.1 多媒体网络辅助语言教学的概念 |
2.2.2 国内外对多媒体网络辅助语言教学的研究现状 |
2.3 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情景教学的研究 |
2.3.1 多媒体网络辅助情景教学的概念 |
2.3.2 国内外对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情景教学的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理论 |
3.2 相关二语习得理论 |
3.2.1 Krashen的“输入假说” |
3.2.2 输入强化 |
3.3 心理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学生调查问卷 |
4.3.2 教师课堂观察表 |
4.3.3 前、后测试卷 |
4.4 研究过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1.1 实验数据分析 |
5.1.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5.1.3 访谈结果 |
5.2 研究结论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语 |
6.1 研究发现 |
6.2 研究启示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学生关于多媒体网络辅助情景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课堂观察表 |
附录3 典型教学设计 |
致谢 |
(4)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Y市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 |
(二)Y市X中学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
(二)多媒体教学的概念 |
(三)多媒体课件的概念 |
二、国外多媒体课件应用研究现状 |
(一)多媒体课件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
(二)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三、国内多媒体课件应用研究现状 |
(一)多媒体课件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
(二)多媒体课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四、国内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研究 |
(一)农村初中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问题研究 |
(二)农村初中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
五、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 |
二、多模态理论 |
(一)多模态理论 |
(二)多模态理论与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 |
第四章 调查设计 |
一、调查问题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法 |
(三)观察法 |
四、调查过程 |
(一)调查前准备 |
(二)调查阶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调查结果分析 |
(一)问卷结果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三)观察结果分析 |
二、调查结果讨论 |
(一)农村初中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 |
(二)农村初中英语课件应用存在的问题 |
(三)问题成因 |
第六章 Y市X中学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建议 |
一、优化信息化软硬件应用条件 |
二、集中强化对教师课件制作与应用技能方面的培训 |
三、深化对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支持 |
四、做好学科知识点与软件应用的整合 |
结论 |
一、研究发现 |
二、对教学的启示 |
三、研究不足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汉语初级词汇教学设计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综述 |
1.2.1 多模态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
1.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相关研究 |
1.2.3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以及国际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多模态外语教学相关理论概述 |
2.1 多模态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多模态的概念 |
2.1.2 多模态与多媒体 |
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理论基础及理论框架 |
2.2.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理论基础 |
2.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综合框架 |
2.3 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设计框架 |
2.3.1 模态的类型与搭配 |
2.3.2 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
2.3.3 多模态外语教学设计中模态之间的关系 |
2.3.4 多模态外语教学设计中模态选择的原则 |
2.3.5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模式 |
第三章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相关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
3.1 模态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及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设计 |
3.1.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设计 |
4.1 多模态理论应用于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4.1.1 教学条件的可行性 |
4.1.2 教学内容的可行性 |
4.1.3 教学对象的可行性 |
4.2 多模态理论应用于摩洛哥哈桑二世孔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
4.2.1 孔子学院发展角度 |
4.2.2 教师角度 |
4.2.3 学生角度 |
4.3 多模态理论指导下摩洛哥哈桑二世孔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的整体设计 |
4.3.1 前期分析 |
4.3.2 教学目标阐述 |
4.3.3 教学环节设计 |
4.4 第12课《你穿得太少了》词汇教学设计实例 |
4.4.1 教学内容 |
4.4.2 教学目标 |
4.4.3 教学程序 |
4.4.4 教学步骤 |
4.5 教学建议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阿语版) |
附录二: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教师词汇教学的模态使用及课堂反馈调查问卷(中文版) |
附录三: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教师词汇教学的模态使用及课堂反馈调查问卷(法语版) |
附录四:针对二年级三班学习者的多模态词汇教学方式的访谈大纲(中文版) |
附录五: 《HSK标准教程2》词汇分类统计表 |
附录六: 《HSK标准教程2》词汇教学内容分析表 |
附录七: 《HSK标准教程2》词汇教学目标编排表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7)郑州市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 现有研究文献综述 |
(一)关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 |
(二)关于信息化教学中翻转课堂的研究 |
(三)现有研究评述 |
四 主要内容与研究假设 |
(一)主要内容 |
(二)研究假设 |
五 概念界定 |
(一)网络学习空间 |
(二)教学模式 |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 |
(四)翻转课堂 |
六 理论依据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七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实验研究法 |
八 基本思路、重点、难点 |
九 研究框架 |
第一章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历程 |
一 郑州市S中学 |
二 信息化教学发展 |
(一)教育信息化1.0时代 |
(二)教育信息化2.0时代 |
(三)多媒体环境下教学新模式 |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发展 |
三 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发展 |
(一)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 |
(二)英语学习APP的应用 |
(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
第二章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
一 郑州市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优、劣势分析 |
(一)优势资源分析 |
(二)劣势资源分析 |
二 郑州市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
一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际遇 |
二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存在的挑战 |
第三章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实际操作问题 |
(一)信息化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的需要加强 |
(二)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有待加强,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
(三)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提升 |
二 学校环境和信息化产品自身问题 |
(一)学校信息化教学大环境需要改善 |
(二)信息化产品自身问题 |
三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浅析 |
(一)外部环境因素 |
(二)学校内部因素 |
第四章 加强和改进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对策建议 |
一 加强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
(一)优化网络空间和资源 |
(二)加强信息化教学辅助的支持 |
二 引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 |
(一)加深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 |
(二)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
(三)减少教师非教学任务量 |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和培训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中学生英语信息化教学情况调查表 |
附录 B 中学生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调查表 |
附录 C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8)“班班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及管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论文选题缘由 |
(二)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一、研究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国内外关于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研究 |
(三)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
二、“班班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及管理现状的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过程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四、“班班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
(二)课堂信息量大于学生身心接受能力 |
(三)课堂缺少有效的师生互动 |
(四)教师计算机操作理论及技能有待提高 |
(五)学校未建立完善的“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管理体系 |
五、提高“班班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管理效率的建议 |
(一)“班班通”多媒体教学须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效结合 |
(二)适时、适度、适当使用“班班通”多媒体 |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
(四)学校重视培养提高教师多媒体操作能力 |
(五)完善“班班通”使用管理制度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缘起 |
1.2 研究综述 |
1.2.1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研究的文献综述 |
1.2.2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英语口语课程的文献综述 |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研究意义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课程设计与英语口语课程设计 |
2.1.2 网络资源与移动技术 |
2.1.3 网络碎片化移动语言学习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建构主义理论 |
2.2.2 联通主义理论 |
2.2.3 输出理论 |
第三章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融入英语口语课程可行性定量研究设计 |
3.1 基于问卷调查法的可行性定量分析 |
3.1.1 需求可行性定量分析 |
3.1.2 接受度可行性定量分析 |
3.1.3 技术可行性定量分析 |
3.2 基于教学实验法的可行性定量分析 |
3.2.1 具体研究问题与抽样对象 |
3.2.2 研究工具 |
3.2.3 实验步骤 |
3.2.4 数据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英语口语课程设计三维框架 |
4.1 英语口语课程设计三维框架 |
4.1.1 英语口语课程原则、需求分析、环境和师生决定框架 |
4.1.2 英语口语课程设计四大要素循环框架 |
4.1.3 英语口语课程设计要素影响因素框架 |
4.1.4 小结 |
4.2 当代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重点 |
4.2.1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原则与需求分析设计 |
4.2.2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四要素设计 |
4.2.3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工具设计 |
4.2.4 小结 |
4.3 碎片化移动语言学习力提升路径 |
第五章 结语 |
5.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本研究对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的启示 |
5.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研究问卷 |
附录2 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英语口语课程效果口测试题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10)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时代迭替:指向核心素养的育人导向 |
二、顺势而为: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型 |
三、信息技术:教育变革的天使还是魔鬼 |
四、培养窘境:师范教育亟需振兴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与发展目标 |
第一节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的国际经验 |
一、美国《ISTE教育者标准》2017版 |
二、欧盟《教育者数字能力的欧洲框架》 |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框架》 |
四、三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比较与启示 |
第二节 我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启示 |
一、《2014 标准》的制定目的 |
二、《2014 标准》的能力维度 |
三、《2014 标准》的能力层级 |
第三节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 |
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研制依据 |
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产出结构 |
三、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结构 |
第四节 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 |
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与层级研制路径 |
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 |
三、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层级 |
第三章 基于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的培养模式 |
第一节 顶层设计 |
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定位 |
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设置 |
三、信息化教学的保障措施 |
第二节 课程实施 |
一、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 |
二、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愿与行为 |
第三节 培养成效 |
一、通过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意愿整体较低 |
二、实习时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信息化教学行为基本缺失 |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结构各因子中信息技术能力识最强 |
四、主动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在动机不足 |
第四节 培养成效的归因分析 |
一、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实施技术取向的负面影响 |
二、学科专业教师的优质信息化教学示范缺失 |
三、部分实习学校的负面体验 |
四、信息化教学技术支持的缺乏 |
五、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机制的缺位 |
第五节 主要动力源的影响因素 |
一、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未及预期的归因分析 |
二、保障措施未及预期的归因分析 |
第六节 基于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培养模式的启示 |
一、基于信息化教学课程培养模式的合理性 |
二、基于信息化教学课程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
第四章 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的培养模式 |
第一节 顶层设计 |
一、培养定位未强调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
二、课程设置尚未形成系统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 |
三、教师专业发展未强调信息化教学能力 |
第二节 培养成效 |
一、通过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意愿整体中等 |
二、实习时信息化教学行为以促进知识传递为主 |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结构各因子中信息技术能力最强 |
四、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意愿整体较高 |
第三节 培养成效的归因分析 |
一、学科专业教师的优质信息化教学示范 |
二、选修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的正面影响 |
三、实习学校经历的综合影响 |
四、师范生丰富的校外教学与学习经历的正面影响 |
五、课程设置不利于系统性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学习 |
第四节 主要动力源的影响因素 |
一、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及影响因素 |
二、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及影响因素 |
第五节 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模式的启示 |
一、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模式的优势 |
二、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模式的局限性 |
第五章 多方协同的综合培养模式 |
第一节 顶层设计 |
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定位 |
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多元路径建设 |
三、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 |
第二节 培养成效 |
一、通过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意愿整体中等 |
二、实习时的信息化教学行为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四年中获得较大提升 |
四、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结构各因子中信息技术能力最强 |
五、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意愿整体内在动机充分 |
第三节 培养成效的归因分析 |
一、学科专业教师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示范 |
二、各类信息化教学活动与比赛的正面影响 |
三、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技术取向的负面影响 |
四、学科信息化教学课程设置问题的负面影响 |
五、实习学校经历的综合影响 |
六、师范生信息化学习经历的正面影响 |
第四节 主要动力源的影响因素 |
一、学科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影响因素 |
二、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及影响因素 |
第五节 多方协同综合培养模式的启示 |
一、多方协同综合培养模式的优势 |
二、多方协同综合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
第六章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系统性培养策略 |
第一节 三种模式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启示 |
一、成效差异启示: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三要素 |
二、动力源差异启示:多元化的培养路径 |
三、治理权力分布差异启示:激发中层的联动作用 |
第二节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策略 |
一、形成培养目标的共同愿景 |
二、明确变革领导核心机构 |
三、设置多元化的培养路径 |
四、重视院系的变革推动力 |
五、评价机制支持创新与多样性 |
六、设施建设重视教师的需求 |
第三节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中层变革策略 |
一、支持学科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
二、加强学科信息化教学课程建设与师资发展 |
三、配置专职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
四、营造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 |
五、重视学科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 |
六、加强实习期间对师范生的支持 |
第四节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
一、显性信息化教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
二、隐性信息化教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价值 |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微信平台进行在线辅导的英语语法教学设计研究 ——以Y中英文阅读馆为例[D]. 姜雪.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2]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有效性研究[D]. 艾琳. 西南大学, 2020(05)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Y市X中学为例[D]. 张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汉语初级词汇教学设计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翟忆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7]郑州市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D]. 王静. 郑州大学, 2020(03)
- [8]“班班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及管理探究[D]. 宋林平.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2)
- [9]网络资源及移动技术辅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研究[D]. 邵晶晶.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10]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 张琳.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