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人工林抚育疏伐探讨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疏伐探讨

一、关于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卫珍[1](2021)在《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达到预期的目的,是森林资源培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介绍了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优势和方法,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几种模式。

龚映匀[2](2021)在《抚育间伐对川西柳杉人工林碳格局的影响》文中认为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是川西中高海拔地区适生树种,也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速生用材林基地建设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过去的柳杉人工造林,主要以经济效益为经营目标,柳杉林分初植密度很大,但木材价格下降后,小径材无销路,林地所有者不愿进行抚育间伐,从而导致林分结构简单,地力衰退,柳杉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能被充分发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川西中高海拔生态脆弱地区人工林的主导功能逐步转变为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因此,提高柳杉人工林的固碳能力与土壤肥力,维持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是当前柳杉人工林经营管理的当务之急。抚育间伐是柳杉人工林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其作为林木一林下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等相互关系的驱动力,必然带动柳杉人工林碳格局的变化。本研究依托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项目,以川西中山9a生柳杉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处理,分别为:对照(CK,0%)、轻度间伐(T1,21.1%)、中度间伐(T2,36.9%)、重度间伐(T3,49.0%),定期观测抚育间伐对柳杉林木生长、林下地被物、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计算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生物量及有机碳分配等指标,从而找到能够促进柳杉人工林碳格局优化和生态系统稳定的抚育间伐强度,为柳杉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抚育间伐能够显着提高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年生长量,其促进作用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间伐对柳杉人工林的平均树高、林分蓄积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间伐强度促进作用差异不显着。间伐后柳杉树根净生产力与净生物量积累均增加,中低强度间伐更有利于增加树干和全树净生产力与净生物量积累,而间伐强度过大时不利于乔木层地上部分组分净生产力和净生物量积累的增加。中度间伐下柳杉树叶、树皮、树枝、树干、树根、全树净生产力分别比对照提高2.40%,5.89%,6.49%,9.35%,14.73%,7.65%,增加最多的为树根部分。2.抚育间伐与未间伐样地的乔木层及其各组分生物量差异不显着,但轻度间伐相对于重度间伐在乔木层全树及地上部分组分保有更高的生物量。间伐对于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也更多地体现在全树及地上部分各组分。树根生物量在各处理中无显着差异(P>0.05)。不同处理的有机碳分配的占比大小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皮,轻度和中度间伐有利于增加树干有机碳占比;间伐使树枝、树叶、树皮有机碳占比降低。轻度和中度间伐能够使林分碳储量具有更快的增长趋势。3.随间伐强度增加,林下植被与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储量均相应增加,重度间伐的提高程度最显着(P<0.05)。间伐后样地灌木层的碳储量比未间伐高0.75~1.75倍,草本层的碳储量比未间伐高0.25~1倍。而间伐对粗木质残体碳储量增加的促进作用不显着(P>0.05)。4.随间伐强度增加,土壤含碳率的增加呈倒“V”形,中度间伐可显着提高土壤碳储量,轻度和重度间伐对于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效果不显着。间伐能使土壤容重和pH值降低,使总孔隙度和含水率增加;轻度和中度间伐有利于表层毛管孔隙度增加;中度和重度间伐均有利于增加土壤通气度。间伐能显着促进土壤表层全N含量提高(P<0.05),同时促进水解N含量增加;间伐后土壤全P、有效P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重度间伐下土壤全K含量显着降低(P<0.05)。随间伐强度加大,纤维素酶活性的提高程度呈“低-高-低”的趋势;中度间伐可显着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N含量、纤维素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pH值、容重、全P含量存在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P<0.01)。5.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储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性,而土壤碳储量则与各组分相关性不明显(P>0.05)。生态系统碳储量在中度间伐下高于对照并且二者间差异显着(P<0.05);不同处理下生态系统各组分有机碳储量大小排序均为乔木层>土壤层>粗木质残体>枯落物层>灌草层;乔木层碳储量占比最大的是T1处理,为74.71%,土壤层中碳储量占比最大的是T2处理,为30.90%,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及粗木质残体中碳储量占比最多的均为T3处理,分别为0.08%,0.09%,1.21%,5.19%。6.主成分分析表明,单株材积、单株材积生长量、平均胸径对林分生长起主导作用,林分生长主成分分析得分由高至低为重度间伐>中度间伐>轻度间伐>对照。在林分碳储量方面,灌草层生物量、草本层碳储量、枯落物层碳储量、枯落物生物量起着主导作用,林分碳储量主成分分析得分由高至低为重度间伐>中度间伐>轻度间伐>对照。在土壤肥力方面,土壤表层含水率、全P含量、容重均起着主导作用,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得分由高至低为轻度间伐>中度间伐>重度间伐>对照。7.综合分析得到中度间伐为最优选择,因为重度间伐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面稍弱于轻度与中度间伐,而中度间伐在促进林分良好生长、有机碳储量积累、地力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效果均较好,因此,中度间伐即9a生柳杉人工林保留1725株/hm2左右为最优抚育间伐强度。

程冀文[3](2021)在《近自然经营对森林林分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为了探究不同森林经营方式林分生长动态变化情况,于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林场油松人工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天然林中中龄林和近熟林设置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和未经营样地,根据2013,2016和2019年3次调查,分析对比不同经营模式下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未经营样地林分水平结构变化,基于BP神经网络的林木垂直结构变化,林分蓄积量生长量,胸径、胸高断面面积和单木材积量单木生长量,探究不同经营方式下林分生长动态,结果如下:(1)油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径阶结构在2013-2019年间呈现正态分布;天然白桦林径阶结构在2013-2019年间均呈现出倒“J”型。对于油松、落叶松、白桦来说,不同经营方式下大径阶树木比例增长量表现为,油松中龄林和近熟林、落叶松中龄林和近熟林、白桦近熟林均为近自然经营(18.09%、15.63%、5.85%、36.82%、6.22%)最大。(2)油松、落叶松、白桦和阔叶杂树BP神经网络评价指标(R2、RMSE、MAE)均优于传统模型。对林木树高级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经营方式下大于林木数量随年份增长也随之增长。2013-2019年油松、落叶松、白桦近自然经营方式下大树高级的株树增加量均大于常规经营和未经营。(3)对于油松人工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来说,总体上各林分类型各年的林分蓄积量基本都呈现出未经营最大。且林分蓄积量随经营时间的增长也呈现增长趋势。对于蓄积生长量,近自然经营相较于常规经营而言具有更好的促进蓄积生长量增长的趋势,但三种林分的中龄林和近熟林各经营方式间均为表现出显着性差。(4)不同经营方式下林木6a间单木生长量有如下表现:油松中龄林和近熟林、落叶松近熟林单株胸径生长量为近自然经营显着高于其他两种经营方式(0.58、0.69、0.64cm·a-1);落叶松中龄林、白桦近熟林表现近自然经营大于常规经营的趋势,但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胸高断面面积年均生长量和单木材积也表现出相似规律。

赵苏亚[4](2021)在《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栽培最广的树种,其普遍存在密度较大、树种单一及连栽等问题,导致大径材培育困难、地力衰退、生态效益差、火灾和病虫害发生频繁,亟待提质增效。抚育间伐是杉木人工林大径材培育和提质改造的有效措施,可以利用间伐后出现的林窗补植阔叶乡土珍贵树种,改善林分结构,形成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从而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依托中央财政补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以岳阳市塔市国有林场9年生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CK:未间伐、T1:间伐强度20%、T2:间伐强度30%、T3:间伐强度40%),定期观测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林木生长、林下植物群落特征等指标,通过比较分析各处理间的差异,探究抚育间伐对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影响,找到既能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又利于培育大径材的抚育间伐强度,为杉木人工林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得到以下试验结果:(1)抚育间伐提高了杉木土壤细菌的丰度和多度,其促进作用T3>T2>T1>CK、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抚育间伐后,在门水平上提高了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和多度,其促进作用T3>T2>T1>CK,但降低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丰度和多度,其降低程度T3>T2>T1>CK。(2)抚育间伐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增强土壤储水能力,从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其改善作用T3>T2>T1>CK,其中对表土层(0-20cm)的改善作用大于心土层(20-40cm)。T1、T2、T3与CK相比,在0-20cm土层土壤容重年变化量分别多降低0.015 g·cm-3、0.027 g·cm-3、0.028 g·cm-3,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多增加0.26%、0.91%、0.92%,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多增加0.08%、0.58%、0.59%,土壤储水能力分别多增加 3.50%、11.16%、12.01%。(3)抚育间伐能够增加土壤pH值,增加作用T3>T2>T1>CK,抚育间伐能够促进土壤TN、TP、TK含量增加,促进作用T3>T2>T1>CK,抚育间伐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提高作用T3>T2>T1>CK,纤维素酶提高作用T2>T3>T1>CK,表土层>心土层。T1、T2、T3与CK相比,在0-20cm 土层pH值分别多增加0.11、0.24、0.27,TN含量分别多增加0.024 g·kg-1、0.075 g·kg-1、0.088 g·kg-1,TP 含量分别多增加 0.003 g·kg-1、0.004 g·kg-1、0.007 g·kg-1,TK含量分别多增加0.05 g·kg-1、0.20 g·kg-1、0.22 g·kg-1,脲酶活性分别多增加0.61 mg/g/h、1.13 mg/g/h、1.88 mg/g/h,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 0.98 mg/g/h、1.81 mg/g/h、1.89 mg/g/h,过氧化氢酶分别多增加 5.54 mg/g/d、9.71 mg/g/d、12.52mg/g/d,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多增加3.86 mol/g/d、6.55 mol/g/d、7.19mol/g/d,纤维素酶活性分别多增加 0.67 mg/g/h、1.09 mg/g/h、1.01mg/g/h。(4)抚育间伐促进了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增长,促进作用T3>T2>T1>CK、胸径>单株材积>树高,间伐后单位面积蓄积年增长量先降后升,3年后T3>T2>T1>CK。抚育间伐对杉木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时间呈递减趋势,间伐6年后,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年增长量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因此,抚育间伐的间隔期应为5-6年。(5)抚育间伐促进了杉木林林下植被的生长,抚育间伐6年后,林下灌草种类T1、T2、T3与CK相比,分别多增加3种、7种、10种。间伐后林下植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为T3>T2>T1>CK。(6)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间相关性表现为:土壤微生物OTU总数与容重、pH值呈负相关(P<0.05),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储水能力、TN、TP、TK、酶活性呈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OTU总数与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年增长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林下植被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土壤容重与林木树高年增长量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胸径、单株材积、蓄积年增长量及林下植被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土壤孔隙度、储水能力与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年增长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林下植被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TN、TP、TK、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酶活性与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年增长量、林下植被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正相关(P>0.05)。试验表明,9年生杉木人工林应采取强度间伐措施,即保留株数为1508株/hm2左右,能够促进林木生长,丰富林下植被,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整个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健全,有利于可持续经营。

虢桢君[5](2021)在《湖南省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对抚育间伐的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选择了 46块杉木人工林样地作为监测样地,其中2009年布设监测样地8个,2010年布设监测样地12个,2011年布设监测样地26个,进行抚育间伐处理,调查了抚育间伐前后杉木人工林的生长特性,测定了样地内土壤养分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开展了杉木人工林生长特性的研究,探讨了抚育间伐强度和抚育间伐时间间隔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抚育间伐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对抚育间伐的响应。主要结论如下:(1)经过抚育间伐后,杉木幼龄林抚育间伐组比未经抚育间伐处理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平均增量分别为:17.00%、4.03%、24.62%、24.37%和25.11%;中龄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平均增量分别为:9.18%、8.99%、21.75%、29.62%和34.00%;成龄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平均增量分别为:15.56%、19.23%、9.15%、7.78%和9.37%。(2)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而对土壤全钾的含量无显着性差异。尤其是间伐Ⅱ(26%~35%)处理的土壤养分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其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4.30g/kg、1.58g/kg、46.37g/kg、1.89g/kg、2.59mg/kg 和 163.29mg/kg,而未经抚育间伐的样地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偏低,与未经抚育间伐的样地相比间伐Ⅱ(26%~35%)处理下土壤养分分别增加了 66.39%、20.31%、36.02%、14.06%、60.32%和 32.72%。(3)随着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间伐Ⅱ(26%~35%)处理下土壤有机质的综合得分最高为1.1735,其次是间伐Ⅰ(10%~25%)处理,其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为0.5570,间伐Ⅲ(36%~50%)处理下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为0.016,未抚育间伐CK处理下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最低为-0.5768,其综合得分的大小顺序为:间伐Ⅱ(26%~35%)>间伐Ⅰ(10%~25%)>间伐Ⅲ(36%~50%)>CK(0%)(4)不同抚育间伐时间间隔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均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而对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无显着性差异。其中,经抚育间伐的样地中,抚育间伐后6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2.71g/kg、1.55g/kg、44.00g/kg和166.03g/kg,比未经抚育间伐6年的含量分别高了:36.63%、24.84%、26.71%和28.57%;抚育间伐后7年土壤全钾和有效磷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98g/kg和2.32mg/kg,比未经抚育间伐7年的含量分别高了:20.47%和61.62%。(5)经抚育间伐样地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显着高于未经抚育间伐样地。经抚育间伐的样地中,随着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时间间隔的减少,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间伐后6年处理下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最高为0.6775,其次是间伐后5年处理下,其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为0.5588,间伐后7年处理下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最低为0.4835,其综合得分的大小顺序为:间伐后6年>间伐后5年>间伐后7年。在未经抚育间伐的样地中,未抚育间伐6年后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最高为-0.3627,其次是未抚育间伐5年后为-0.6048,未抚育间伐7年后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最低为-0.8068。(6)抚育间伐下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指标(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而对土壤全氮和全钾的含量无显着性差异。其中,经抚育间伐的样地中,幼龄林土壤有机质、全钾和有效磷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2.75g/kg、1.91g/kg和2.86mg/kg,与未经抚育间伐的幼龄林相比含量分别高了 36.06%、27.20%和50.85%;成龄林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53g/kg、45.21g/kg和154.38mg/kg,与未经抚育间伐的幼龄林相比含量分别高了 16.39%、41.27%和16.95%。(7)经抚育间伐样地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显着高于未经抚育间伐样地。经抚育间伐的样地中,随着杉木人工林林龄的增加,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其中:幼龄林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最高为0.8788,其次是成龄林其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为0.6574,中龄林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最低为0.3922,其综合得分的大小顺序为:幼龄林>成龄林>中龄林。在未经抚育间伐的样地中,幼龄林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最高为-0.5189,其次是成龄林为-0.5475,中龄林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最低为-0.6179。(8)抚育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长特性与土壤养分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钾与胸径、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大。(9)基于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可将监测的46块标准地分为四类:第Ⅰ类中,土壤养分的综合评价值为:0.7314~0.782,其间伐强度平均为:27.10%,林龄在幼龄林、中龄林和成龄林均有分布,抚育间伐时间间隔大多集中在2011年;第Ⅱ类中,土壤养分的综合评价值为:0.5516~0.6751,其间伐强度平均为:23.40%,林龄在幼龄林、中龄林和成龄林均有分布,抚育间伐时间间隔在2011年、2010年和2009年均有分布;第Ⅲ类中,土壤养分的综合评价值为:0.4192~0.5117,其间伐强度平均为:10.32%,林龄多数集中在中龄林和成龄林中,抚育间伐时间间隔在2011年、2010年和2009年均有分布;第Ⅳ类中,土壤养分的综合评价值为:0.2698-0.4115,未进行抚育间伐处理,林龄多数集中在中龄林和成龄林中,抚育间伐时间间隔在2011年、2010年和2009年均有分布。(10)经t分布检验7种曲线方程:三次、二次、复合、增长、指数、Logistic和线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01),尤其是三次函数下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综合得分随抚育间伐强度的拟合精度最佳,相关性系数R2为0.660,y=1.472x-1.724x2-2.041x3+0.415,可以用来估算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综合得分随抚育间伐强度的变化。

晁志[6](2021)在《不同间伐强度油松飞播林经营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是陕西省主要的飞播造林树种,油松飞播林是丹江上游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抚育间伐是培育飞播林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研究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发育的长期影响,可以为油松飞播林不同经营管理目标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以商洛市丹凤县油松飞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强度(69.8%:保留密度1200株/hm2)、中度(53.4%:1800株/hm2)、轻度(22.7%:3000株/hm2)、未处理4000株/hm2(对照))经营措施实施23 a后油松飞播林的群落特征、碳储量、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测定和分析,旨在探索适宜的经营管理措施,为油松飞播林的健康经营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抚育间伐措施显着改变了油松飞播林的群落特征,间伐能够促进林分胸径、树高、冠幅生长,优化林分径阶结构。其中,强度间伐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最大,径阶结构最优,中度间伐次之。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强,单株蓄积增大,轻度间伐和中度间伐下林分蓄积量高于对照,强度间伐下林分蓄积量最小。强度间伐和中度间伐均显着增加了林下灌草的物种数,强度间伐措施后植物多样性最高。(2)抚育间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油松飞播林天然更新格局,优化了幼苗幼树的高度结构,促进了幼苗生长。中度、强度间伐措施实施后增加了幼苗幼树的多样性,出现了油松幼苗的更新。强度间伐措施下幼苗幼树多样性指数最大、数量最多,且高度级分布最为合理,栎类等阔叶树种幼苗占比较高,有助于林分向着针叶混交林的趋势发展。(3)乔木碳储量在油松飞播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中占比最大,其次为土壤和枯枝落叶,灌草碳储量占比最小。间伐处理土壤层碳储量均低于对照,不利于土壤固碳。轻度间伐措施处理后油松飞播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最高,是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的适宜间伐强度。轻度间伐下乔木树干生物量及碳储量高于对照,有助于干材培育。强度间伐显着降低了油松飞播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4)油松飞播林土壤贫瘠,其土壤全量(全磷、全氮)和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低。抚育间伐能够显着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含水率、全氮、全磷含量。

郑颖,冯健,于世河,陆爱君,王琴,王骞春[7](2021)在《初植密度对4个落叶松无性系生长与干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落叶松优良无性系生长、干形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落叶松无性系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落叶松良种的推广与应用。【方法】以辽宁清原大孤家林场2006年营造的4个落叶松优良无性系3种初植密度(A.2.0 m×3.0 m; B.2.0 m×2.0 m; C.2.0 m×1.5 m)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连年测定的树高、胸径、冠幅、树干通直度和圆满度等数据,分析遗传和密度效应对生长和干形特征的影响。【结果】4个无性系的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受初植密度影响显着,随密度的减小而增大,13年生时各无性系在低密度A林分比高密度C林分的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分别提高16.4%、28.8%和19.0%;而蓄积量和高径比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蓄积量降低了29.3%。树高、树干通直度和圆满度受初植密度的影响较小。生长特征受遗传效应影响显着,在不同密度下从大到小均为无性系2>无性系1>无性系3>无性系4,在密度A林分中无性系2的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和蓄积量分别比无性系4高出24.5%、21.2%、47.8%和42.8%。无性系间的生长和干形特征受密度影响不同,胸径、单株材积和高径比的分化均随着初植密度增大而加剧,而树高生长、树干通直度和圆满度在无性系间的差异较弱,无性系2在生长和干形变异上综合表现较为稳定。4个无性系在3种密度下抚育间伐起始期均不同,在密度A下无性系1、2、3、4的起始间伐期分别为7、9、11、11 a,在密度B下分别为7、9、9、11 a,在密度C下均为7 a。【结论】遗传和密度效应对树木生长和干形均有显着影响,但交互作用不显着。生长比干形特征更易受到遗传和密度效应的影响,在树木生长前期遗传效应大于密度效应。遗传改良林分提早了抚育间伐期,需针对该林分制订相应的经营措施。4个无性系中无性系1和2属于速生型无性系,无性系3和4属于匀速型无性系,若培育大径材,无性系1和2适宜匹配A密度(2.0 m×3.0 m)营造人工林;若培育纸浆材,无性系2和4适宜匹配C密度(2.0 m×1.5 m)营造人工林,无性系3受造林密度影响较小,适宜匹配B密度(2.0 m×2.0 m)营造人工林。综合生长和干形特征来看,无性系2(日永8×长混4-14)由于其速生性和稳定性较好可在辽东山区大力推广造林,将能收获最大的林分蓄积量。

宋重升,张利荣,王有良,游云飞,冯随起,林开敏[8](2020)在《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合理间伐人工林以实现人工林在生态功能和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抚育间伐对人工林林分生长因子、林下植被多样性、碳储量、土壤肥力、生物量、凋落物和林分细根等的影响。[结果]抚育间伐能改变人工林的生产与生态功能,调节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多样性。[结论]建议今后加强研究与人工林定向培育相配套的间伐密度精准控制技术,对各地区主要人工林类型开展不同强度间伐的长期定位研究;加强抚育间伐对地下系统(如根系形态特征和细根等)影响的研究,探讨人工造林及不同强度的间伐对地下水的影响。

吴霞[9](2020)在《抚育间伐和修枝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是我国华北地区(特别是塞罕坝地区)蓄积量最大、分布最广的重要造林树种,因其生长旺盛、干形材质优良、强适应性且寿命长,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以及风沙防治等方面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阴河分场的华北落叶松(林龄:26a、30a、46a)为对象,分别设置5种间伐强度和3种修枝强度,探讨不同抚育措施对林下土壤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抚育处理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不尽相同。就总体趋势而言,土壤含水量、容重、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升高。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降低,毛管孔隙度先增后减,不同土层间差异显着。不同间伐强度以中度间伐最为明显。(2)抚育处理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不一,整体而言,较之对照,p H值和速效磷含量减小,有机质含量升高。随着土层加深,p H值增大,有机质含量降低,速效磷先减小后增大,且不同土层间差异显着(P<0.05)。(3)抚育处理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复杂多变。大体上,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大,不同处理间差异显着,特别是46a在偏重度间伐且轻度修枝后,细菌、放线菌数量分别高出对照45.72%、17.01%。(4)总的来说,不管是对照还是抚育处理后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均表现为2011年>2019年,其中26a的T2(46.44%)、46a的T1(43.31%)较2011年对应的毛管持水量有所升高。(5)不同林龄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比较。30a的土壤p H值、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含量最大,分别为6.28、0.990、21.07%、51.0419 g/kg;而毛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26a>30a>46a;26a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9.5757mg/kg。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别在26a(50.10×105个/g)、30a(16.84×104个/g)、46a(10.49×105个/g)数量最多。总体而言,30a的土壤质量最优,抚育效果最佳,26a次之。(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于26a和30a综合得分最高的分别是T4P1(重度间伐且中度修枝)、T0P2(重度修枝但不间伐)。与对照相比抚育后土壤质量有所改善,并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弱,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大而增大。46a的T3P0(偏重度间伐但不进行修枝)得分最高,其次是T4P2(重度间伐且重度修枝)。整体来讲,偏重度间伐>重度间伐>对照>偏轻度间伐>偏中度间伐。

徐雪蕾[10](2020)在《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的生长调控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闽西北地区杉木人工林中普遍存在的缺乏稳定性、地力衰退等问题,本研究以福建省将乐县2005年造林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实施5种不同强度的间伐(未间伐、20%、25%、33%、50%间伐),对不同间伐强度杉木人工林的林下植被群落、凋落物分解、土壤特征、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以及杉木的生长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揭示各林分环境因子变化的内在关联,以此为基础探讨间伐对生长的调控作用,并建立基于林分环境因子的生长模型,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提出有效建议,结果表明:(1)间伐措施促进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的形成。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下植被的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盖度、平均高和生物量显着增加,尤其是高强度间伐(50%左右),并且50%强度间伐后林下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植被群落。(2)间伐强度对凋落物的失重率有显着的影响,凋落物失重率在50%间伐强度显着高于25%。(3)不同间伐强度之间表层土(0–10 cm)的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有显着差异,50%间伐强度显着高于未间伐。(4)不同间伐强度之间AMF的侵染率、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不显着;而不同坡位之间AMF的侵染率、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显着,下坡位的AMF侵染率显着高于上坡位,而上坡位的多样性显着高于中、下坡位。(5)间伐强度对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木材积的生长量影响显着,强度间伐(50%左右)比未间伐显着增加;而对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影响不显着。(6)间伐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它因子间接作用的。光照通过影响其它林分环境因子间接对林木生长产生显着的促进作用。林下植被的发育、土壤养分含量增加以及AMF侵染均能够促进林木的生长。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林木生长呈负相关。(7)在只包含样地因子的单木胸径生长量模型中引入林分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模型的R2adj从0.32提高到了0.52,变量解释度从33.51%提高到了52.88%。(8)胸径生长量随着单木期初胸径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胸径生长量随着每公顷株树和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的增大而下降。土壤养分含量对杉木胸径生长有一个最适合的范围(70–140 g kg-1),当土壤养分含量过低或者过高时,都会导致胸径生长量降低。胸径生长量随着土壤镁含量的增加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它的效应具有一个饱和点(75 mg kg-1)。胸径生长量随着林下植被盖度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增加而增加。胸径生长量随生长季平均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4.4℃时为最大值。年最大降雨量对杉木胸径的生长具有负效应,生长量随年最大降雨量的增加而降低。这些结果说明,在初植密度较高(3000±3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幼龄林阶段,建议进行高强度的间伐(50%左右),将郁闭度调整到0.6–0.7较为合理,这能够显着改善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状况和群落结构,有效的促进养分回归,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最终促进杉木林的生长,使长期经营后的林分生长状况和生产力得到提升,这对维持杉木人工林的稳定性和提高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抚育间伐
2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价值
3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方法
    3.1 透光伐
    3.2 生长伐
    3.3 疏伐
4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模式与要点
    4.1 确定抚育间伐时间
    4.2 间伐强度控制
    4.3 明确间伐时间与方法

(2)抚育间伐对川西柳杉人工林碳格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抚育间伐的研究概况
        1.2.1 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影响的研究
        1.2.2 抚育间伐对森林植被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1.2.3 抚育间伐对生态系统碳分配格局影响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
        2.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课题来源
3 结果与分析
    3.1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3.1.1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胸径生长的影响
        3.1.2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树高生长的影响
        3.1.3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
        3.1.4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蓄积生长的影响
        3.1.5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净生产力与净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3.1.6 讨论
        3.1.7 小结
    3.2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乔木层有机碳的影响
        3.2.1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
        3.2.2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乔木层有机碳储量分配的影响
        3.2.3 抚育间伐对乔木层有机碳年际动态的变化影响
        3.2.4 讨论
        3.2.5 小结
    3.3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林下植被与枯落物及残体有机碳的影响
        3.3.1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林下植被与枯落物层生物量的影响
        3.3.2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灌草层碳储量的影响
        3.3.3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枯落物层及粗木质残体碳储量的影响
        3.3.4 讨论
        3.3.5 小结
    3.4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3.4.1 抚育间伐对土壤含碳率与碳储量的影响
        3.4.2 抚育间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3.4.3 抚育间伐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4.4 抚育间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4.5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3.4.6 讨论
        3.4.7 小结
    3.5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有机碳的影响
        3.5.1 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3.5.2 讨论
        3.5.3 小结
    3.6 不同间伐强度对柳杉人工林林分影响的综合评价
        3.6.1 不同间伐强度柳杉人工林生长评价
        3.6.2 不同间伐强度柳杉人工林碳储量评价
        3.6.3 不同间伐强度柳杉人工林土壤肥力评价
        3.6.4 讨论
        3.6.5 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近自然经营对森林林分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森林经营研究进展
        1.2.2 森林经营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1.2.3 林木胸径树高模型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特征
    2.3 地质地貌
    2.4 土壤特征
    2.5 植被特征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布设
        3.2.2 乔木生长情况的调查
        3.2.3 模型建立
        3.2.4 林分蓄积生长量
        3.2.5 单木生长量
        3.2.6 数据处理
        3.2.7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经营方式下林分水平结构变化
        4.1.1 林分径阶变化
        4.1.2 林木径阶比例分布
        4.1.3 小结
    4.2 不同经营方式下林分垂直结构变化
        4.2.1 林木胸径-树高模型
        4.2.2 林分树高级分布
        4.2.3 小结
    4.3 不同经营方式下林分蓄积动态变化
        4.3.1 不同时间间隔下林分蓄积量
        4.3.2 林分蓄积生长量
        4.3.3 小结
    4.4 不同经营方式下对林木单木生长量变化
        4.4.1 胸径生长量
        4.4.2 胸高断面面积生长量
        4.4.3 单木材积生长量
        4.4.4 小结
5 讨论
    5.1 林分水平结构变化
    5.2 林分垂直结构变化
    5.3 林分蓄积动态变化
    5.4 林木单木生长量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抚育间伐的研究现状
        1.2.1 抚育间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2.2 抚育间伐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1.2.3 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1.2.4 抚育间伐对林下植物群落的影响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
    2.4 水文
    2.5 母岩土壤
    2.6 植被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设置及处理
        3.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3 技术路线
    3.4 课题来源及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抚育间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1.1 抚育间伐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Alpha指数的影响
        4.1.2 抚育间伐对土壤微生物Alpha指数组间差异的影响
        4.1.3 抚育间伐对土壤微生物物种组成的影响
        4.1.4 抚育间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在门水平上的差异
        4.1.5 抚育间伐对土壤微生物Beta多样性影响
        4.1.6 抚育间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类型的影响
        4.1.7 抚育间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判别分析
        4.1.8 小结与分析
    4.2 抚育间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2.1 抚育间伐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4.2.2 抚育间伐对土壤毛管孔隙度的影响
        4.2.3 抚育间伐对非土壤毛管孔隙度的影响
        4.2.4 抚育间伐对土壤储水能力的影响
        4.2.5 小结与分析
    4.3 抚育间伐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4.3.1 抚育间伐对pH值影响
        4.3.2 抚育间伐对TN的影响
        4.3.3 抚育间伐对TP的影响
        4.3.4 抚育间伐对TK的影响
        4.3.5 抚育间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3.6 小结与分析
    4.4 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及林下植被的影响
        4.4.1 抚育间伐对杉木树高的影响
        4.4.2 抚育间伐对杉木胸径的影响
        4.4.3 抚育间伐对杉木单株材积的影响
        4.4.4 抚育间伐对杉木蓄积量的影响
        4.4.5 抚育间伐对杉木林下植物组成的影响
        4.4.6 抚育间伐对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4.4.7 小结与分析
    4.5 微生物、土壤、植被之间的关系
        4.5.1 土壤微生物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4.5.2 土壤微生物与植被之间的关系
        4.5.3 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间的关系
        4.5.4 小结与分析
5 讨论与结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湖南省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对抚育间伐的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森林抚育间伐的研究进展
        1.2.2 抚育间伐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课题来源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思路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样地选择与调查
    2.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4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2.5 数据分析
        2.5.1 生长特性计算
        2.5.2 方差分析
        2.5.3 隶属度函数法
        2.5.4 因子分析
        2.5.5 典型相关分析
        2.5.6 指标权重的确定
        2.5.7 加权公式
        2.5.8 聚类分析
        2.5.9 曲线估计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杉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3.1.1 抚育间伐前杉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3.1.2 抚育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3.1.3 抚育间伐前后杉木人工林生长特性的平均年增长量的变化
    3.2 抚育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3.2.1 单因素方差分析
        3.2.2 基于因子分析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对抚育间伐强度的响应
    3.3 抚育间伐时间间隔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3.3.1 单因素方差分析
        3.3.2 基于因子分析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对抚育间伐时间间隔的响应
    3.4 抚育间伐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3.4.1 单因素方差分析
        3.4.2 基于因子分析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对不同林龄的响应
    3.5 抚育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长特性与土壤养分的典型相关分析
    3.6 基于综合评价法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对抚育间伐的响应
        3.6.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3.6.2 抚育间伐下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综合得分和排序
        3.6.3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对抚育间伐的响应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不同间伐强度油松飞播林经营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1.2.2 抚育间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2.3 抚育间伐对更新的影响
        1.2.4 抚育间伐对林分碳储量的影响
        1.2.5 抚育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3 目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
        2.2.2 样方调查与样品采集
        2.2.3 土壤样品采集
        2.2.4 土壤指标测定
        2.2.5 指标计算方法
        2.2.6 数据处理及分析
第三章 间伐强度对油松飞播林生长及群落特征的影响
    3.1 乔木层生长特征
    3.2 乔木径阶结构
    3.3 林分蓄积量
    3.4 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3.4.1 物种组成
        3.4.2 物种多样性
        3.4.3 相似性系数
    3.5 幼苗幼树更新
        3.5.1 幼苗幼树多样性
        3.5.2 幼苗幼树高度级分布
        3.5.3 幼苗幼树更新方式
        3.5.4 幼苗幼树组成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间伐强度对油松飞播林碳储量的影响
    4.1 油松飞播林乔木层生物量及碳储量
    4.2 油松飞播林灌草生物量及碳储量
    4.3 油松飞播林枯枝落叶碳储量
    4.4 油松飞播林土壤碳储量
    4.5 油松飞播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4.6 讨论
    4.7 小结
第五章 间伐强度对油松飞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5.1 间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5.2 间伐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初植密度对4个落叶松无性系生长与干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指标测定及数据处理
        1.3.1 生长指标测定
        1.3.2 干形指标测定
        1.3.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特征
        2.1.1 初植密度对4个落叶松无性系生长特征的影响
        2.1.2 4个落叶松无性系生长特征对密度的响应
    2.2 干形特征
        2.2.1 初植密度对4个落叶松无性系干形特征的影响
        2.2.2 4个落叶松无性系干形特征对密度的响应
    2.3 林木分化
    2.4 抚育间伐起始期
3 讨 论
    3.1 初植密度对落叶松无性系生长的影响
    3.2 落叶松无性系生长对初植密度的响应
    3.3 初植密度对落叶松无性系干形特征的影响以及干形特征对密度的响应
    3.4 抚育间伐起始期确定
4 结 论

(8)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和小气候的影响
    1.1 对人工林生长特性的影响
    1.2 对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
    1.3 对人工林小气候的影响
2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3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
    3.1 对乔灌层及凋落物层碳储量的影响
    3.2 对土壤碳储量影响
4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4.1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1.1 物理性质
        4.1.2 化学性质
    4.2 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3 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4.4 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5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凋落物及地表径流的影响
    5.1 对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的影响
    5.2 对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5.3 对人工林凋落物持水量的影响
    5.4 对人工林地表径流的影响
6 抚育间伐对林分细根的影响
7 小结与展望

(9)抚育间伐和修枝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抚育间伐对森林土壤的影响
        1.2.2 修枝对森林土壤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2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与水文
        2.1.3 土壤与植被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2.2.2 主要指标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分析
    3.1 抚育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3.1.1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3.1.2 间伐8年后(2019年)与1年后(2011年)土壤物理性质的比较
        3.1.3 修枝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3.1.4 修枝8年后(2019年)与1年后(2011年)土壤物理性质的比较
        3.1.5 间伐和修枝交互作用对华北落叶松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3.1.6 抚育后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比较
    3.2 抚育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2.1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2.2 修枝对华北落叶松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2.3 间伐和修枝交互作用对华北落叶松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2.4 抚育后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土壤化学性质的比较
    3.3 抚育间伐和修枝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3.1 土壤微生物数量对间伐的响应
        3.3.2 修枝对华北落叶松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3.3 间伐和修枝交互作用对华北落叶松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3.4 抚育后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比较
    3.4 抚育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综合影响
        3.4.1 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
        3.4.2 修枝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
        3.4.3 抚育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
        4.1.2 修枝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
        4.1.3 抚育措施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交互作用
        4.1.4 抚育间伐和修枝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
    4.2 结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的生长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调控
        1.2.2 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现状
        1.2.3 林分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1.2.4 抚育间伐效应生长模型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实验设计
    2.3 样地调查及样品采集
        2.3.1 乔木层调查、取样及计算
        2.3.2 林下植被调查和计算方法
        2.3.3 凋落物分解测定方法
        2.3.4 丛枝菌根真菌取样和测序方法
        2.3.5 土壤调查和测定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不同间伐强度林下植被、凋落物和土壤的变化
    3.1 不同间伐强度林下植被的变化特征
        3.1.1 不同间伐强度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3.1.2 不同间伐强度林下植被生长的变化
        3.1.3 不同间伐强度林下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
        3.1.4 间伐强度对林下植被调控作用的路径模型分析
    3.2 不同间伐强度林下凋落物分解的变化特征
        3.2.1 不同间伐强度林下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3.2.2 间伐强度对林下凋落物分解调控作用的路径模型分析
    3.3 不同间伐强度森林土壤的变化特征
        3.3.1 不同间伐强度林下森林土壤的变化
        3.3.2 间伐强度对森林土壤调控作用的路径模型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间伐强度杉木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的变化
    4.1 不同间伐强度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的变化
    4.2 不同间伐强度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变化
    4.3 不同间伐强度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4.4 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环境因子
        4.4.1 影响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多样性的环境因子
        4.4.2 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的环境因子
    4.5 讨论
        4.5.1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的变化
        4.5.2 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变化
        4.5.3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4.5.4 间伐强度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5 间伐强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5.1 胸径生长过程分析
    5.2 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5.3 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5.4 讨论
        5.4.1 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5.4.2 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各林分环境因子与杉木生长的相关关系
    6.1 林分微环境与杉木生长的相关关系
    6.2 林下植被与杉木生长的相关关系
    6.3 凋落物分解与杉木生长的相关关系
    6.4 土壤指标与杉木生长的相关关系
    6.5 丛枝菌根真菌与杉木生长的相关关系
    6.6 间伐强度对杉木生长调控作用的路径模型分析
        6.6.1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分析方法
        6.6.2 变量和数据描述
        6.6.3 各因子之间的多元相关关系
    6.7 讨论
    6.8 本章小结
7 基于林分环境因子的杉木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模型
    7.1 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7.1.1 建模数据
        7.1.2 变量筛选
        7.1.3 建模方法
        7.1.4 模型评价
    7.2 模型拟合结果
    7.3 讨论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关于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模式研究[J]. 李卫珍. 山西林业, 2021(06)
  • [2]抚育间伐对川西柳杉人工林碳格局的影响[D]. 龚映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3]近自然经营对森林林分生长的影响[D]. 程冀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4]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质的影响[D]. 赵苏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5]湖南省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对抚育间伐的响应研究[D]. 虢桢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6]不同间伐强度油松飞播林经营效果研究[D]. 晁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7]初植密度对4个落叶松无性系生长与干形的影响[J]. 郑颖,冯健,于世河,陆爱君,王琴,王骞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6)
  • [8]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宋重升,张利荣,王有良,游云飞,冯随起,林开敏.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0(04)
  • [9]抚育间伐和修枝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D]. 吴霞.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10]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的生长调控作用研究[D]. 徐雪蕾.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疏伐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