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pol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

Nopol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

一、诺卜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晶,肖转泉,王宗德,范国荣[1](2018)在《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及其羧酸酯的合成与抑菌活性》文中研究表明由氢化诺卜基溴(1)与乙二醇在氢氧化钠作用下合成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2),再与5种羧酸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的5种羧酸酯,分别为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甲酸酯(3a)、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乙酸酯(3b)、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丙酸酯(3c)、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正丁酸酯(3d)和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正戊酸酯(3e),5种产品得率和GC纯度均在90%以上。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分析表征2和3a3e的结构,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6个化合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药液质量浓度500 mg/L时,6个化合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对拟茎点霉菌、油茶炭疽病菌、辣椒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毛竹枯梢病菌的抑制率均高达100%,化合物3a对辣椒菌核病菌、猕猴桃果实拟茎点霉菌及莴苣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高达100%,高于或等同于相同质量浓度下百菌清对这些病原真菌的抑制率。

陈金珠,肖转泉,徐丽锋,王宗德[2](2017)在《N-烷基氢化诺卜基胺及其丙酰化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氢化诺卜醇与亚硫酰氯反应制得氢化诺卜基氯,再分别与甲胺、乙胺、正丙胺、异丙胺、正丁胺在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加热下反应,合成了5种N-烷基氢化诺卜基胺(3a3e).用共沸脱酸法使它们分别与丙酸酐反应,合成了5种N-烷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4a4e),产物得率85%以上,GC纯度98%以上,对10个化合物均进行了IR、1H NMR、13C NMR与MS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以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绵腐卧孔菌(Poria vaporaria)、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绿色木霉(Triochoderma viride)为供试菌株,开展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丙酰胺类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活性,其中N-甲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4a)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N-乙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4b)对莴苣菌核病菌和绵腐卧孔菌的抑制活性较好.

金霖霖[3](2017)在《氢化诺卜基季铵盐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松节油是一种价格低廉、天然可再生的天然产物,它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和β-蒎烯,其中β-蒎烯化学性质活泼,研究者对其活泼官能团进行改性修饰,合成了酰胺类、醚类、酯类以及季铵盐等一系列性能优良的衍生物,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在香料、医药、食品、农业、林业等方面均有报导。季铵盐化合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良好的吸附性和杀菌性等生物活性,对细菌、真菌、藻类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生长都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在众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且在农药和医药界备受关注,其杀生机理与性能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不少的新进展。本文以β-蒎烯为起始原料,经Prins反应,与多聚甲醛反应制得诺卜醇,经催化加氢后进行卤化反应得氢化诺卜基卤代物,再以此为原料,通过季铵化反应,设计合成了23个含氢化诺卜基的季铵盐衍生物,这些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以及质谱(MS)等分析技术手段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化合物的纯度和熔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80%多菌灵为阳性对照,测定合成的23个季铵盐衍生物对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柑橘茎点霉菌(Phoma citricarpa)、柑橘炭疽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ecosporioides)、猕猴桃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actinidia)、枣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mauritiana)5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计算出抑制率,数据通过SPSS和DP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各化合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和毒力回归方程。主要结果如下:(1)将氢化诺卜基卤代物分别与三甲胺、三乙胺、三正丁胺和吡啶及其同系物(α-甲基吡啶、γ-甲基吡啶、γ-二甲氨基吡啶)直接反应合成得到了8个氢化诺卜基三同烷基卤化铵(4a4h)和8个氢化诺卜基吡啶类卤化铵(7a7h)。将氢化诺卜基卤代物分别与二甲胺、二乙胺、二正丙胺反应合成氢化诺卜基二烷基叔胺,再将叔胺与苄基卤代物反应合成7个氢化诺卜基二烷基苄基卤化铵(6a6g)。(2)抑菌活性数据表明,这23个季铵盐衍生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抑制效果,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N-氢化诺卜基-N,N-二正丙基苄基碘化铵(6g)对葡萄座腔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44.6250 mg/L;化合物N-氢化诺卜基-N,N-二甲基苄基碘化铵(6c)对柑橘炭疽刺盘孢菌(EC50=190.8725 mg/L)和柑橘茎点霉菌(EC50=15.4271 mg/L)的抗菌活性均优于80%多菌灵(EC50分别为329.7208 mg/L和436.9541 mg/L);化合物N-氢化诺卜基-γ-二甲氨基吡啶碘化铵(7f)对枣拟茎点霉菌和猕猴桃拟盘多毛孢菌(EC50)的抑制活性要优于合成的其他化合物。(5)化合物的抗菌活性随化合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含苄基的季铵盐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要优于其他两类季铵盐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卤素离子对抗菌活性的影响依次为:碘离子>溴离子>氯离子。

林雨[4](2017)在《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蚊虫作为传播媒介可传播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淋巴丝虫病、寨卡病毒病等,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蚊媒疾病。目前蚊虫防治以化学杀虫剂为主,但是传统杀虫剂存在着蚊虫抗药性、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已无法完全满足当前蚊虫防治的需求。因此,开发新型杀虫剂和驱避剂对于蚊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一系列以天然化合物β-蒎烯为原料合成的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的杀虫和驱避活性,并用EAG进行检验,旨在筛选出具有良好杀虫活性或驱避活性的衍生物,为新型杀虫剂和驱避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前期基础。本研究以25种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包括缩醛类、酰胺类、季铵盐类)为供试化合物,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的幼虫、蛹、成虫为受试对象,采用浸液法、熏蒸法和驱避法,分别测定了25种化合物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对成蚊的熏蒸作用和对成蚊的驱避作用,并利用昆虫触角电位仪测定了淡色库蚊触角对25个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25种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的毒杀活性,筛选出9种致死率高的化合物。化合物的毒杀活性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减弱,1龄的LC50值最小,蛹的LC50值最大。对幼虫毒杀24 h后,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S2c)、氢化诺卜基三正丁胺碘化铵(L4g)这4种化合物对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80.056、90.112、103.610、111.600 mg/L,表现出的毒杀活性和毒杀效果都比较好。(2)研究了25种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成蚊的熏杀活性,结果表明浓度12.8%(质量分数)时,N-邻羟基苯基氢化诺卜酰胺(X4i)、N-间硝基苯基氢化诺卜酰胺(X4j)、N-甲基氢化诺卜酰胺(X4a)、N-苯基氢化诺卜酰胺(X4e)、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S2c)等7种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熏蒸击倒作用,KT50<10 min;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S2c)、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N-甲基氢化诺卜酰胺(X4a)这4种化合物的在12.8%时不仅KT50<10 min,而且24 h熏杀的LC50<0.5%。(3)研究了25种化合物对淡色库蚊雌蚊驱避活性,结果表明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N-异丙基氢化诺卜酰胺(X4d)、氢化诺卜基三乙基碘化铵(L4f)、N-氢化诺卜基吡啶溴化铵(N4a)、氢化诺卜基三正丁胺碘化铵(L4g)这6种化合物的驱避效果较好,驱避率都大于50%。(4)研究了淡色库蚊触角对这25种化合物的电位反应,测定结果表明,引起成蚊触角电位反应值相对较大的化合物有: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S2c),N-乙基氢化诺卜酰胺(X4b)、N-正丙基氢化诺卜酰胺(X4c)、N-间硝基苯基氢化诺卜酰胺(X4j),氢化诺卜基三甲基氯化铵(L4a),N-氢化诺卜基吡啶溴化铵(N4a),这7种化合物在浓度1000 mg/L时,引起的触角电位相对反应百分比均大于250。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获得了4个对淡色库蚊具有有较好的毒杀与驱避效果的氢化诺卜醇衍生物: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c)、氢化诺卜基三正丁胺碘化铵(L4g)。其中,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在幼虫毒杀、成蚊熏蒸、驱避、触角电位测定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值得开发利用。本研究可为氢化诺卜醇衍生物的杀蚊活性和驱蚊活性研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对新型驱避剂和杀虫剂的研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显亮[5](2016)在《氢化诺卜基腈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文中提出由氢化诺卜基溴在乙醇中与氰化钠回流反应,合成了氢化诺卜基腈,得率达90%以上.后者经水解制得氢化诺卜基甲酸,乙醇解得氢化诺卜基甲酸乙酯,经催化氢化制得了氢化诺卜基甲基胺.各产物经纯化后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陈金珠[6](2016)在《烷基氢化诺卜基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植物病害主要是由植物致病菌引起的,分布范围广,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大,目前常用的杀菌剂对环境存在毒性大、难降解,对病菌易产生抗药性等不足,新型绿色抗菌剂的研发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植物源萜类化合物诺卜醇的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和驱虫效果,可以较好地缓解此类问题。本文以氢化诺卜醇为起始原料,经过卤代、氨化及酰基化等反应合成了15个新化合物,其中烷基氢化诺卜基胺5个,N-烷基-N-氢化诺卜基乙酰胺类化合物5个,N-烷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类化合物5个,所得化合物经纯化后GC纯度均为95%以上,利用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以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绵腐卧孔菌(Poria vaporaria)、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及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为供试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0个新化合物对上述5种植物致病菌的抑制率,实验数据依靠SPSS等软件进行分析,并得出各化合物的抑制中浓度(EC50)和毒立回归方程。初步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对5种植物致病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也随之增强。在500 mg/L浓度下,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抑制率,大多可达80%。当浓度降至31.25 mg/L时,N-乙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对莴苣菌核病菌的抑制率为83.87%、N-异丙基-N-氢化诺卜基乙酰胺和N-正丁基-N-氢化诺卜基乙酰胺对绵腐卧孔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35%、84.76%,抑制效果比较好;其余化合物对5种供试植物致病菌的抑制率均低于80%,效果不明显。EC50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N-正丁基-N-氢化诺卜基乙酰胺对西瓜枯萎病菌和莴苣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其EC50值分别为25.72 mg/L和19.77 mg/L,N-异丙基-N-氢化诺卜基乙酰胺对绵腐卧孔菌和绿色木霉的抑制效果较好,其EC50值分别为2.13 mg/L和26.69 mg/L。N-甲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对彩绒革盖菌的EC50值67.63 mg/L,抑菌效果不佳。

廖圣良[7](2016)在《新型(-)-β-蒎烯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松节油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植物精油,年产量约为10万吨,但我国松节油的深加工利用率不足。以松节油为原料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松节油衍生物,是提高松节油深加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松节油的主要成分之一(-)-β-蒎烯为原料,开展了新型(-)-β-蒎烯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的研究,旨在获得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用于(-)-β-蒎烯衍生物的分子结构设计,并探讨衍生物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具有生物活性的(-)-β-蒎烯衍生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以(-)-β-蒎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64个新型(-)-β-蒎烯衍生物,具体包括:25个(+)-诺蒎酮-3-氰基吡啶衍生物(化合物2a2y)、13个羧酸桃金娘烷酯(化合物3a3m)、11个N-芳基-桃金娘烷酰胺(化合物4a4k)、4个N-(4-芳基噻唑-2-基)-桃金娘烷酰胺(化合物4l4o)、7个N-芳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化合物5a5g)和4个的N-(4-芳基噻唑-2-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化合物5h5k)。采用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1H NMR)、碳核磁共振(13C NMR)和电喷雾质谱(ESI-MS)对合成的(-)-β-蒎烯衍生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β-蒎烯衍生物对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和白色念珠球菌Candida albican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诺蒎酮-3-氰基吡啶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在15.6125 mg/L范围之内。(+)-诺蒎酮-3-氰基吡啶衍生物、N-芳基-桃金娘烷酰胺、N-(4-芳基噻唑-2-基)-桃金娘烷酰胺、N-芳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和N-(4-芳基噻唑-2-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对白色念珠球菌的MICs在0.49125 mg/L范围之内,其中化合物5i对白色念珠球菌的MIC为0.49 mg/L,小于阳性对照利福平,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有望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具有抑制真菌活性的(-)-β-蒎烯衍生物的分子结构设计。测试了(-)-β-蒎烯衍生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胃癌细胞MKN45、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结肠癌细胞SW1116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t、4c、4e、4h、5b、5c和5e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2t对A549的IC50(23.78μmol/L),化合物5b对mcf7的ic50(55.24μmol/l)以及化合物4c、4e和4h对sw1116的ic50(分别为33.46、36.40和32.85μmol/l)与阳性对照达沙替尼相当。此外,化合物2t、4c、4e、4h、5c和5e对mcf7的ic50(分别为53.87、39.45、22.98、20.82、54.62和46.71μmol/l)均小于达沙替尼,显示出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这些化合物有望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具有抗肿瘤活性的(-)-β-蒎烯衍生物的分子结构设计。测试了(-)-β-蒎烯衍生物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粘虫mythimnaseparata、苜蓿蚜虫aphiscraccivora和芹菜蚜虫semiaphisheraclei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受试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当受试化合物的浓度为1000mg/l时,化合物2i对小菜蛾的校正致死率为60.00%,化合物2h对苜蓿蚜虫的校正致死率为68.24%,化合物5f对粘虫的校正致死率可达84.00%,化合物3m、5a和5d对芹菜蚜虫的校正致死率分别为87.50%、87.50%和91.67%。此外,化合物4c、4e、4f、4h、4j和4m对芹菜蚜虫的校正致死率均为100.00%,与阳性对照氯虫苯甲酰胺相当,表现出较强的杀芹菜蚜虫活性。这些具有良好杀虫活性的(-)-β-蒎烯衍生物有望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具有杀虫活性的(-)-β-蒎烯衍生物的分子结构设计。综合分析不同基团对(-)-β-蒎烯衍生物生物活性的影响,初步获得了(-)-β-蒎烯衍生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1、对于(+)-诺蒎酮-3-氰基吡啶衍生物而言,吡啶杂环的引入赋予衍生物抑制白色念珠球菌活性、抗肿瘤活性和杀虫活性,而且卤素取代基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该系列衍生物的生物活性。2、对于酰胺系列衍生物而言,酰胺基团的存在使该系列衍生物体现出抑制白色念珠球菌活性、抗肿瘤活性和杀虫活性。噻唑环的引入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该系列衍生物的抑制白色念珠球菌活性和杀芹菜蚜虫活性。此外,在苯环引入供电子基有利于增强该系列衍生物的抑制白色念珠球菌活性,在苯环引入吸电子基和卤素有利于增强该系列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和杀虫活性。3、酰基硫脲基团的存在使酰基硫脲衍生物表现出抑制白色念珠球菌活性、抗肿瘤活性和杀虫活性,同时噻唑环的引入可进一步增强该系列衍生物的抑制白色念珠球菌活性。在苯环上上引入供电子基或含氟取代基不仅可以提高此类衍生物的抑制白色念珠球菌活性,而且有利于增强它们的抗肿瘤活性和杀芹菜蚜虫活性。通过启发式回归方法研究了(-)-β-蒎烯衍生物的结构与抑制白色念珠球菌活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在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中引入更多的硫原子,降低衍生物分子的带负电荷表面的加权值占分子总体表面的比值,同时增加衍生物分子带负电荷表面含有的总电荷数、原子最大净电荷数和碳原子最小亲电反应指数有利于提高衍生物的抑制白色念珠球菌活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具有抑制白色念珠球菌活性的(-)-β-蒎烯衍生物的分子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徐丽锋[8](2015)在《氢化诺卜基缩醛类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基抑菌活性研究》文中提出β-蒎烯与多聚甲醛经Prins反应得到诺卜醇,经过催化加氢后可以合成氢化诺卜醇。许多研究表明,诺卜醇的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和驱虫效果。目前常用的杀菌剂在环境和抗药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植物源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可以较好地缓解此类问题。本文以萜类化合物氢化诺卜醇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缩合、取代等反应合成出16个化合物,包括氢化诺卜醛、3个氢化诺卜基缩醛,氢化诺卜酸、氢化诺卜酰氯和10个氢化诺卜酰胺化合物,其中缩醛类和酰胺类共13个化合物未见报道。化合物通过减压蒸馏和重结晶进行分离提纯,所有的化合物均利用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以15%三唑酮为阳性对照,水稻纹枯病菌(Rhizocitonia solani)、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枇杷炭疽病菌(Cd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为供试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3种新化合物对上述5种植物致病菌的抑制率,实验数据依靠DPS和SPSS等软件进行分析,并得出各化合物的抑制中浓度(EC50)和独立回归方程。初步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对5种植物致病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也随之增强,缩醛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均比酰胺类化合物的活性高。在500mg/L浓度下,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抑制率,大多可达90%以上。当浓度降至31.25mg/L时,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对油茶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辣椒疫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0.69%、68.33%、52.14%,与三唑酮的抑制率相当,N-邻羟基苯基氢化诺卜酰胺对枇杷炭疽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36.05%和50%,其他化合物的抑制率均较低。EC50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对油茶炭疽病菌的EC50值为8.2224mg/L,低于三唑酮的28.6446mg/L,N-异丙基氢化诺卜酰胺对辣椒疫病菌EC50值为39.0802mg/L,与三唑酮的EC50结果相当,抑菌效果较好。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N-邻羟基苯基氢化诺卜酰胺菌对水稻纹枯病菌、枇杷炭疽病菌、水稻稻瘟病的EC50值分别为35.87mg/L、113.1214mg/L、40.9962mg/L,远高于三唑酮的EC50值,抑菌效果不佳。

翁玉辉,聂雪军,范国荣,王宗德,韩招久,姜志宽[9](2015)在《植物源蚂蚁驱避剂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蚂蚁是世界上最常见且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它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源蚂蚁驱避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黄家蚁植物源萜类驱避剂的制备、活性筛选及构效关系研究,并展望了植物源蚂蚁驱避剂的发展前景。

廖圣良,商士斌,司红燕,饶小平,宋湛谦[10](2014)在《松节油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松节油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精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α-蒎烯和β-蒎烯是松节油最主要的两个组成成分,以这两个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多种化学反应途径,可以合成众多具有高附加值的衍生化合物。然而,目前对上文提及的化学反应途径的系统介绍仍然比较缺乏。本文对α-蒎烯和β-蒎烯经过加成反应合成衍生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α-蒎烯和β-蒎烯与氢气、水、氯化氢等8类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生成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的研究,并简述了这些衍生物的应用研究。展望了未来松节油衍生物合成研究的方向,指出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衍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二、诺卜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诺卜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及其羧酸酯的合成与抑菌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
    1.1试剂、菌种与仪器
    1.2合成方法
        1.2.1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 (2) 的合成
        1.2.2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羧酸酯 (3) 的合成
    1.3抑菌活性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合成反应分析
    2.2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2.3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3结论

(2)N-烷基氢化诺卜基胺及其丙酰化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实验部分
    1.1原料与试剂
    1.2分析仪器
    1.3氢化诺卜基氯
    1.4 N-烷基氢化诺卜基胺 (3a~3e) 的合成
    1.5 N-烷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 (4a~4e) 的合成
    1.6抑菌活性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合成方法讨论
        2.1.1化合物3的合成
        2.1.2丙酰胺4的合成
    2.2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2.2.1 N-甲基氢化诺卜基胺 (3a, R=CH3)
        2.2.2 N-乙基氢化诺卜基胺 (3b, R=C2H5)
        2.2.3 N-正丙基氢化诺卜基胺 (3c, R=C3H7-n)
        2.2.4 N-异丙基氢化诺卜基胺 (3d, R=C3H7-i)
        2.2.5 N-正丁基氢化诺卜基胺 (3e, R=C4H9-n)
        2.2.6 N-甲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 (4a, R=CH3)
        2.2.7 N-乙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 (4b, R=C2H5)
        2.2.8 N-正丙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 (4c, R=C3H7-n)
        2.2.9 N-异丙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 (4d, R=C3H7-i)
        2.2.10 N-正丁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 (4e, R=C4H9-n)
    2.3抑菌活性的测定
3结论

(3)氢化诺卜基季铵盐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氢化诺卜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
        1.2.2 季铵盐概述
        1.2.2.1 季铵盐抗菌剂的发展历程
        1.2.2.2 季铵盐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的研究
        1.2.3 植物病原菌抑制活性概述
        1.2.3.1 柑橘致病病原菌及其防治方式研究
        1.2.3.2 葡萄座腔菌及其防治方式研究
        1.2.3.3 拟盘多毛孢菌及其防治方式研究
        1.2.3.4 拟茎点霉菌及其防治方式研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氢化诺卜基季铵盐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1 引言
    2.2 原料、试剂与仪器
        2.2.1 原料及试剂
        2.2.2 分析测试仪器
    2.3 氢化诺卜基三同烷基卤化铵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3.1 氢化诺卜基卤代物的合成路线
        2.3.2 氢化诺卜基三同烷基卤化铵的合成路线
        2.3.3 实验步骤
        2.3.3.1 氢化诺卜基卤代物的合成
        2.3.3.2 氢化诺卜基三甲基卤化铵(4a,4b,4c,R=CH_3)的合成
        2.3.3.3 氢化诺卜基三乙基卤化铵(4d,4e,4f,R=C_2H_5)的合成
        2.3.3.4 氢化诺卜基三正丁基卤化铵(4g,4h,R=n-C_4H_9,X=Br,I)的合成
        2.3.4 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分析
        2.3.5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表征分析
    2.4 氢化诺卜基二烷基苄基卤化铵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4.1 合成路线
        2.4.2 实验步骤
        2.4.2.1 N-氢化诺卜基二甲胺(5a,R=CH_3)的合成
        2.4.2.2 N-氢化诺卜基二乙胺(5b,R=C_2H_5)的合成
        2.4.2.3 N-氢化诺卜基二正丙胺(5c,R=C_3H_7)的合成
        2.4.2.4 氢化诺卜基二烷基苄基卤化铵的合成
        2.4.3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表征分析
    2.5 N-氢化诺卜基吡啶类卤化铵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5.1 合成路线
        2.5.2 实验步骤
        2.5.3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表征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氢化诺卜基季铵盐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1.1 供试病原菌
        3.2.1.2 供试样品及试剂
        3.2.1.3 主要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2.1 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初筛
        3.2.2.2 活性较好化合物抑制中浓度EC_(50)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化合物对5 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初筛结果
        3.3.2 筛选出来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抑菌结果
        3.3.2.1 化合物对葡萄座腔菌的抑制效果
        3.3.2.2 化合物对枣拟茎点霉菌的抑制效果
        3.3.2.3 化合物对猕猴桃拟盘多毛孢菌的抑制效果
        3.3.2.4 化合物对柑橘炭疽刺盘孢菌的抑制效果
        3.3.2.5 化合物对柑橘茎点霉菌的抑制效果
        3.3.2.6 80 %多菌灵对5 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全文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谱图
致谢
作者简介

(4)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
        1.2.1 蚊虫分类与淡色库蚊生物学特征
        1.2.2 蚊虫的危害
        1.2.3 蚊虫的防治
        1.2.4 植物源蚊虫防治化学品的研究
        1.2.5 氢化诺卜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毒杀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样品
        2.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1.4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不同浓度对淡色库蚊幼虫、蛹的毒杀活性
        2.2.2 筛选出的9 种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幼虫、蛹的毒杀效果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熏蒸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昆虫
        3.1.2 供试样品
        3.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3.1.4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雌蚊的击倒中时KT_(50)
        3.2.2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雌蚊熏蒸的致死中浓度LC_(50)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驱避活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供试样品
        4.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雌蚊的驱避率
        4.2.2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雌蚊驱避效果折线图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淡色库蚊对氢化诺卜醇衍生物触角电位反应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昆虫
        5.1.2 供试样品
        5.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5.1.4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淡色库蚊雌蚊对氢化诺卜醇衍生物的触角电位相对反应值
        5.2.2 淡色库蚊对氢化诺卜醇衍生物的EAG反应曲线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6)烷基氢化诺卜基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对植物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1.3 抗菌剂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1.3.1 果蔬植物致病菌的防治及研究进展
        1.3.2 木材防腐的研究进展
    1.4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研究现状分析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烷基氢化诺卜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及仪器
        2.2.2 合成路线
        2.2.3 实验步骤
        2.2.3.1 氢化诺卜基氯的合成
        2.2.3.2 烷基氢化诺卜胺的合成通法
        2.2.3.3 烷基氢化诺卜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通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氢化诺卜基酰胺类衍生物的构型和合成条件分析
        2.3.1.1 产物构型分析
        2.3.1.2 合成条件分析
        2.3.2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分析
        2.3.2.1 甲基氢化诺卜基胺
        2.3.2.2 乙基氢化诺卜基胺
        2.3.2.3 正丙基氢化诺卜基胺
        2.3.2.4 异丙基氢化诺卜基胺
        2.3.2.5 正丁基氢化诺卜基胺
        2.3.2.6 N-甲基-N-氢化诺卜基乙酰胺
        2.3.2.7 N-乙基-N-氢化诺卜基乙酰胺
        2.3.2.8 N-正丙基-N-氢化诺卜基乙酰胺
        2.3.2.9 N-异丙基-N-氢化诺卜基乙酰胺
        2.3.2.10 N-正丁基-N-氢化诺卜基乙酰胺
        2.3.2.11 N-甲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
        2.3.2.12 N-乙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
        2.3.2.13 N-正丙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
        2.3.2.14 N-异丙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
        2.3.2.15 N-正丁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烷基氢化诺卜基酰胺类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3.2.2 样品溶液的配置
        3.2.3 抑菌活性的测定
        3.2.4 毒力回归方程的建立
        3.2.5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
        3.3.2 对莴苣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
        3.3.3 对绵腐卧孔菌的抑制效果
        3.3.4 对彩绒革盖菌的抑制效果
        3.3.5 对绿色木霉的抑制效果
        3.3.6 抑菌活性评价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7)新型(-)-β-蒎烯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β-蒎烯的生物活性
        1.2.2 β-蒎烯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1.2.3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及其在蒎烯衍生物生物活性分析中的应用
    1.3 研究思路与目标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新型(-)-β-蒎烯衍生物的合成
        1.4.3 生物活性研究
        1.4.4 构效关系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诺蒎酮及其 3-氰基吡啶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2.3 受试菌种、肿瘤细胞株和昆虫
        2.2.4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诺蒎酮的合成与表征
        2.3.2 (+)-诺蒎酮3氰基吡啶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2.3.3 (+)-诺蒎酮3氰基吡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
        2.3.4 (+)-诺蒎酮3氰基吡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
        2.3.5 (+)-诺蒎酮3氰基吡啶衍生物的杀虫活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顺式-桃金娘烷醇及其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实验仪器
        3.2.2 主要实验试剂
        3.2.3 受试菌种、肿瘤细胞株和昆虫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顺式-桃金娘烷醇的合成与表征
        3.3.2 羧酸桃金娘烷酯的合成与表征
        3.3.3 顺式-桃金娘烷醇和羧酸桃金娘烷酯的抑菌活性
        3.3.4 顺式-桃金娘烷醇和羧酸桃金娘烷酯的抗肿瘤活性
        3.3.5 顺式-桃金娘烷醇和羧酸桃金娘烷酯的杀虫活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芳基桃金娘烷酰胺和N-(4-芳基噻唑2基)-桃金娘烷酰胺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实验仪器
        4.2.2 主要实验试剂
        4.2.3 受试菌种、肿瘤细胞株和昆虫
        4.2.4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顺式-桃金娘烷酸的合成与表征
        4.3.2 N-芳基桃金娘烷酰胺和N-(4-芳基噻唑2基)-桃金娘烷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4.3.3 N-芳基桃金娘烷酰胺和N-(4-芳基噻唑2基)-桃金娘烷酰胺的抑菌活性
        4.3.4 N-芳基桃金娘烷酰胺和N-(4-芳基噻唑2基)-桃金娘烷酰胺的抗肿瘤活性
        4.3.5 N-芳基桃金娘烷酰胺和N-(4-芳基噻唑2基)-桃金娘烷酰胺的杀虫活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芳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和N-(4-芳基噻唑2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实验仪器
        5.2.2 主要实验试剂
        5.2.3 受试菌种、肿瘤细胞株和昆虫
        5.2.4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N-芳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和N-(4-芳基噻唑2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的合成与表征
        5.3.2 N-芳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和N-(4-芳基噻唑2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的抑菌活性
        5.3.3 N-芳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和N-(4-芳基噻唑2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的抗肿瘤活性
        5.3.4 N-芳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和N-(4-芳基噻唑2基)-N'-桃金娘烷酰基硫脲的杀虫活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β-蒎烯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主要计算软件
        6.2.2 数据集
        6.2.3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最佳QSAR模型的构建
        6.3.2 模型的检验
        6.3.3 描述符的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FT-IR谱图
附录B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1~H NMR谱图
附录C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13)~C NMR谱图
附录D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MS谱图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氢化诺卜基缩醛类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基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诺卜醇及其醚类和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3 氢化诺卜醛及其缩醛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4 氢化诺卜酰胺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5 国内外对植物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1.5.1 水稻致病菌及其防治方式研究进展
        1.5.2 辣椒疫病菌及其防治方式研究进展
        1.5.3 炭疽病菌及其防治方式研究进展
    1.6 抗菌剂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1.7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氢化诺卜基缩醛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及仪器
        2.2.2 合成路线
        2.2.3 实验步骤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氢化诺卜基缩醛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构型分析
        2.3.2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氢化诺卜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合成路线
        3.2.3 实验步骤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氢化诺卜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构型分析
        3.3.2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抑菌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4.2.2 样品溶液的配置
        4.2.3 15%三唑酮溶液的配置
        4.2.4 抑菌活性的测定
        4.2.5 独立回归方程的建立
        4.2.6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氢化诺卜基缩醛类和酰胺类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
        4.3.2 氢化诺卜基缩醛类和酰胺类化合物对辣椒疫病菌的抑制效果
        4.3.3 氢化诺卜基缩醛类和酰胺类化合物对枇杷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
        4.3.4 氢化诺卜基缩醛类和酰胺类化合物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
        4.3.5 氢化诺卜基缩醛类和酰胺类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
        4.3.6 15%三唑酮对5种植物致病菌的抑制效果
        4.3.7 抑菌活性评价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各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谱图
致谢
硕士期间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

(9)植物源蚂蚁驱避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源蚂蚁驱避剂的研究
2 小黄家蚁萜类植物源驱避剂的研究
3 小结与展望

四、诺卜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及其羧酸酯的合成与抑菌活性[J]. 黄晶,肖转泉,王宗德,范国荣.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8(03)
  • [2]N-烷基氢化诺卜基胺及其丙酰化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J]. 陈金珠,肖转泉,徐丽锋,王宗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3]氢化诺卜基季铵盐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D]. 金霖霖.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5)
  • [4]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生物活性研究[D]. 林雨.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5)
  • [5]氢化诺卜基腈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 刘显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6]烷基氢化诺卜基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D]. 陈金珠.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2)
  • [7]新型(-)-β-蒎烯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D]. 廖圣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6(01)
  • [8]氢化诺卜基缩醛类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基抑菌活性研究[D]. 徐丽锋. 江西农业大学, 2015(07)
  • [9]植物源蚂蚁驱避剂的研究进展[J]. 翁玉辉,聂雪军,范国荣,王宗德,韩招久,姜志宽.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01)
  • [10]松节油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J]. 廖圣良,商士斌,司红燕,饶小平,宋湛谦. 化工进展, 2014(07)

标签:;  ;  ;  ;  

Nopol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