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天牌山铜硫矿氧化区特征

永平天牌山铜硫矿氧化区特征

一、永平天排山铜硫矿床中氧化带的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李康东,郑忠超,罗平,黄鸿新,郑文斌[1](2021)在《武夷山隆起北缘永平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通过对江西永平铜矿及其周边地质勘查工作,阐述了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认识,探讨了找矿方向,并指出了矿区边深部的找矿思路。认为永平铜矿外围Ⅳ铜硫矿体可继续就矿找矿,且深部斑岩型钼矿还有很大找矿空间。

杜后发[2](2021)在《江西金鸡窝叠加改造型铜矿特征和成因》文中提出江西九瑞矿集区地处扬子板块北缘,大别造山带以南,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该矿集区赋存于石炭纪地层中层状矿体的成因仍存诸多争议,是否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选择位于矿集区东南端发育层控矽卡岩型矿体和层状含铜黄铁矿矿体的金鸡窝铜矿床,进行矿区地质学、岩体地质学、矿床地质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系统研究,重点探讨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元素赋存状态、同位素组成特征、成矿地质过程、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并建立成矿模式。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1)金鸡窝花岗闪长斑岩具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同熔型(Ⅰ型)花岗岩类岩石特点,成岩年龄为144±1Ma,属于燕山早期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εHf(t)值为-4.09~-8.61,两阶段模式年龄(TCDM)为1.46~1.68Ga(均值为1.57Ga),与壳源岩石(>1.6Ga)重熔作用有关。(2)层状含铜黄铁矿矿体的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其次为胶状黄铁矿、闪锌矿、白铁矿等,占总量的65%~85%。据黄铁矿显微组构特征,可以分为同生沉积期的黄铁矿(PyⅠ)、变质期的黄铁矿(PyⅡ)、矽卡岩-热液期的黄铁矿(矽卡岩晚期阶段(PyⅢ)和热液阶段(PyⅣ))四种类型。黄铁矿(PyⅠ)可以进一步分为胶状黄铁矿(PyⅠ-1)和纹层状黄铁矿(PyⅠ-2)两种。(3)PyⅠ-1和PyⅠ-2有相同矿化作用的元素组合和较低的Co/Ni(<0.001~0.72),但PyⅠ-1与PyⅠ-2相比,富集Bi、Cu、Pb、Zn、Ag、Au、Mn等微量元素,可能反映了其形成于早期深部含金属硫化物的热液与海水混合快速沉淀阶段。PyⅡ富含Co、Ni、As,Co/Ni为0.03~6.19。PyⅢ和PyⅣ黄铁矿的Co、Ni含量及Co/Ni(1.07~29)变化较大,与矽卡岩-热液型黄铁矿特征相似;PyⅢ与PyⅣ相比,相对富集Co和Se,亏损As、Cu、Pb、Zn、Ag、Au。(4)PyⅠ-1中Cu、Pb、Zn赋存在黄铁矿晶格中,如Cu++Au3+(?)2Fe2+置换方式存在;其它类型黄铁矿中这些元素通常是细分散机械混入物。PyⅡ、PyⅢ、PyⅣ黄铁矿富集Co和Ni,两者显着正相关,以等价替代Co2+(?)Fe2+、Ni2+(?)Fe2+进入黄铁矿晶格中;Au在黄铁矿中以固溶体Au+的形式存在。(5)黄铁矿相对衍射强度高的晶面为(311)和(200),衍射峰尖锐且各特征衍射峰半高宽(FWHM)小,其晶胞参数a=5.4012~5.4365(?),空间群为Pa-3(205),Vol=157.56~160.68(?)3,其平均值分别为a=5.4243(?)、Vol=159.56(?)3,明显高于其理论值(5.4175(?)、159.01(?)),可能归因于Co、Ni、As、Cu+、Au+等微量元素类质同象进入黄铁矿晶格。PyⅠ→PyⅣ、PyⅢ→PyⅡ的拉曼谱峰Eg、Ag、Tg(3)的散射强度(I)和半高宽(FWHM)逐渐降低,与其形成温度逐渐升高有关。(6)矿区有两类硫同位素组成,一类是层状矿体黄铁矿δ34S值介于-0.3‰~+4.6‰,其中胶状黄铁矿(PyⅠ-1)和纹层状黄铁矿(PyⅠ-2)δ34S峰值与热变质期(PyⅡ)和矽卡岩-热液期(PyⅢ和PyⅣ)黄铁矿δ34S峰值具有明显差别,暗示本区硫可能存在两种硫源;另一类是围岩中黄铁矿δ34S值为-39.1‰~-45.1‰,说明此类硫是海水硫酸盐通过细菌还原作用所致。(7)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相对稳定,数据相对集中,μ值介于9.21~9.47之间,均值为9.39,K值变化范围为3.49~3.85,均值为3.74,含放射性铅少,为深源铅,具有壳幔混源特征。(8)江西金鸡窝铜矿床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晚古生代海底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胶状黄铁矿可能形成于晚古生代海底热水沉积期,富集成矿元素,起着矿源层作用;而由于燕山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造成矿石组构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其自身带来大量的含矿热液形成金属矿物和沿碳酸盐岩地层顺层交代形成层控矽卡岩型矿体。

宋振国,贾木欣,罗溪梅[3](2019)在《矿床成因对硫化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矿床成因决定了矿石类型、矿物共伴生组合、矿石结构与构造、矿物结晶程度等性质的差异,进而对矿石选别回收工艺产生影响。重点阐述了五种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的矿床特征和工艺矿物学特点,分析总结了各类型铜硫矿床的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典型特征,并对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的典型特征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影响浮选工艺流程的基本规律,可为不同类型铜硫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制定提供借鉴。

田明君,李永刚,苗来成,张宇,高婷婷,郭敬辉,薛俊召,何斌[4](2019)在《江西永平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矿石组构及成矿过程》文中认为江西永平铜矿床位于江山-绍兴断裂带南缘、北武夷山燕山早期岩浆岩与海西期-印支期信江断裂坳陷带接合带,是一个伴生S-W-Pb-Zn多矿种的层状铜矿床。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着矿区内晚古生代地层、燕山期岩浆岩及矿体的空间分布,即基底周潭群逆冲推覆到晚古生界地层上,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沿逆冲推覆断面侵入,矿体呈层状产在矽卡岩化石炭系叶家湾组中。矿体围岩主要是石榴石矽卡岩、千枚状页岩及矽卡岩化大理岩。本文从矽卡岩分带、矿石组构等方面来刻画永平铜矿成矿精细过程。永平铜矿矿区的探采工程揭示,以火烧岗岩体为中心向外,蚀变矿物组合、石榴石颜色及矽卡岩的含矿性等表现出明显的分带规律,即从岩体到围岩有: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矽卡岩矿物分带;红色→棕色→绿色的石榴石颜色分带;矽卡岩含矿性先增加后降低,其中矿体主要在(红)棕色石榴石矽卡岩呈条带状或网脉状产出。矽卡岩型和变质砂页岩型矿石的矿石矿物组成均与硫化物-石英大脉(~10m)中矿石矿物组成相同或相似,均为黄铁矿-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且生成顺序一致,说明矿区内不同类型的矿石是同一成矿热液体系在不同围岩类型及控矿构造中的产物。永平铜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榴石、(磁)赤铁矿阶段、白钨矿阶段、铁铜硫化物阶段、铅锌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等六个阶段,其中石榴石阶段形成矽卡岩分带,在该阶段晚期形成磁黄铁矿-铁闪石-(黄铜矿)-石英块状矿石;(磁)赤铁矿阶段发育磁铁矿、赤铁矿;白钨矿阶段形成白钨矿及少量黑钨矿;铁铜硫化物阶段是铜硫矿主要矿化阶段,形成块状及脉状黄铜矿矿石;铅锌硫化物阶段是成矿晚期阶段;碳酸盐阶段代表原生成矿过程结束。

李斌[5](2015)在《福建紫金山矿田中生代岩浆演化与铜金钼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文中认为紫金山矿田位于福建省上杭县,是我国着名的大型铜金矿产区之一。现已探明金属储量为:金>400吨,铜>400万吨;此外还有银约6300吨,钼>11万吨。矿化主要受晚中生代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围绕中酸性次火山岩—浅成斑岩侵入体分布,演化形成了一套矿化类型齐全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紫金山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主要包括: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紫金山铜金矿床)、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悦洋银多金属矿床),斑岩系统(罗卜岭铜钼矿床,浸铜湖铜钼矿床,五子骑龙铜矿床);此外还有兼具成因联系的一些过渡类型矿床,例如二庙沟铜金矿、龙江亭铜矿、碧田金矿等。前人对紫金山矿田进行了大量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以及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的研究,这些工作对了解矿田内构造—岩浆—成矿系统的演化以及找矿勘探都起了积极作用。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紫金山铜金矿,而对罗卜岭铜钼矿、二庙沟铜金矿等的研究相对薄弱,部分岩体未获得可靠的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也未开展详尽的矿床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1)紫金山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巨量金属成矿的相互关系问题。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分早晚两期,中间存在将近40 Ma的时间间隔;而矿化多与晚期白垩纪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早期岩浆活动对矿化有什么影响?不同类型的矿化对应的岩浆活动、元素富集组合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什么?岩浆演化与成矿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内在机制是什么?(2)不同成矿系统的形成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问题。不同成矿系统表现出差异化的元素富集组合,其形成是否为同—岩浆—热液系统演化的结果?形成的时代及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是否存在不同?(3)巨量金属堆积与华夏地块晚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紫金山矿田内如此小的范围内多种元素大规模富集形成一系列超大型、大型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什么?岩浆演化对应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前人工作资料及紫金山矿田及其外围近期重大找矿突破,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选择紫金山铜金矿床、二庙沟铜金矿床、罗卜岭铜钼矿床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与矿化有关的岩体时代、成因及其与矿化的关系,铜金钼矿化的形成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厘清构造—岩浆—成矿的内在联系及成因机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紫金山复式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164Ma~155Ma),属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偏低,属LREE富集型。Ba,Nb,La,Ce,Sr,P,Ti都表现出较明显的负异常,不同岩体表现出的负异常程度不同,而Rb,Th,U,Pb则呈现正异常。紫金山复式杂岩的初始87Sr/86Sr值变化范围较大,而εNd(t)变化范围在-10.3到-6.8之间,两阶段Nd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50~1.78Ga。紫金山复式岩体具有相似的Pb同位素组成,初始铅同位素为(206Pb/204Pb)i=18.388~18.632,(207Pb/204Pb)i=15.640~15.720,(208Pb/204Pb)i=38.670~38.930。锆石的Hf同位素εHf(t=155 Ma)=-19.0~-7.1,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62 Ga~2.37Ga。紫金山复式花岗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大规模的地壳(包括华夏元古代正变质岩与副变质岩)的部分熔融有关,并经历印支期花岗岩的同化混染。紫金山复式岩体属低温S型花岗岩,主要发生长石、褐帘石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导致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2)二庙沟铜金矿与紫金山铜金矿发育有相似的矿化蚀变类型,二者矿化均与英安玢岩以及隐爆角砾岩关系密切。英安玢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10Ma~106Ma),属弱过铝质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富集轻稀土(LRE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无铕异常,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还具有高Sr/Y、La/Yb的特点,表现出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岩石的初始87Sr/86Sr值为0.7127~0.7132,εNd(t)值为-6.3~-4.9,锆石的εHf(t)值为-4.5~1.7。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中与矿化有关的罗卜岭岩体形成于约103Ma,而与矿化无关的中寮岩体则形成于约97Ma。罗卜岭与中寮岩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均属弱过铝质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几乎无Eu异常;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e.g.,Rb,Ba,Th,U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e.g.,Nb,Ta,P及Ti)。高Sr,低Y及HREE含量,较高的Sr/Y以及低YbN比值,也表现出埃达克质岩石的亲缘性。罗卜岭及中寮岩体的初始87Sr/86Sr值为0.7064~0.7068,εNd(t)值为-4.0~-2.6,两阶段Nd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11 Ga到1.23 Ga。初始铅(206Pb/204Pb)i值为17.641~18.144,(207Pb/204Pb)i值为15.603~15.634,(208Pb/204Pb)i值为37.990~38.438。锆石样品εHf(t)值为-5.8~0.7,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 1.10 Ga~1.50Ga。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特征表明二庙沟英安玢岩主要由富集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而形成;罗卜岭与中寮岩体主要为俯冲交代的地幔来源,分离结晶作用控制着岩体的形成。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构造背景为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断离、折返影响而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3)紫金山—二庙沟铜金矿形成时代为110~106Ma,而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的形成时代则为105~103Ma。S-Pb同位素特征表明,紫金山铜金矿的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征,与紫金山复式岩体、白垩纪次火山岩有密切的关系。与铜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英安玢岩具有相对较低初始岩浆温度,指示其浅源特征,壳源物质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来源。罗卜岭铜钼矿床中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斑岩为俯冲交代地幔来源,Pb同位素组成表明矿化主要与斑岩体有关,辉钼矿中具有高Re含量,均表明Cu-Mo主要为地幔来源。紫金山铜金矿与罗卜岭铜钼矿应属两个不同的岩浆—热液成矿体系。(4)由于幔源组分的参与,紫金山矿田内与矿化有关的岩浆活动均表现出高氧逸度、富水的特点。中—晚侏罗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导致的地壳增厚,基性岩浆底侵下地壳,触发陆壳岩石的熔融并发生同化作用。受板片俯冲的影响,岩浆在陆壳底部集聚并逐渐演化为中酸性岩浆。基性岩浆不断加入及岩浆分异导致挥发分及金属元素聚集。晚侏罗世华夏地块处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地物质熔融形成紫金山复式岩体的同时,也使上地幔和下地壳保存或堆积了大量的Cu-Au成矿物质。~110Ma时期发生的古太平洋板块的撕裂、断离及后撤,导致紫金山地区处于弧后伸展的构造背景,发育大规模的火山—侵入岩浆活动。俯冲交代地幔来源的基性岩浆上侵到下地壳,并重熔早期形成的含大量亲铜元素的硫化物—熔融物相,有效的提取Cu、Au等成矿元素,形成紫金山铜金矿化。在岩石圈的伸展的构造背景下,软流圈上涌及熔融,导致含矿的幔源基性岩浆经历一系列的分离结晶作用,上侵到地壳浅部,形成含大量Cu、Mo元素的含矿熔体;磁铁矿的分离结晶导致硫化物分离,形成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

田明君,李永刚,万浩章,张宇,高婷婷[6](2015)在《江西永平铜矿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认为永平铜矿含矿岩石主要为绿帘石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这种岩石类型是与斑岩体有关的矽卡岩铜矿的典型赋矿岩石。通过对这一主要赋矿矽卡岩的研究,我们发现石榴石生长分为两个阶段:(1)早期石榴石:主要分布在石榴石颗粒核部,XAdr=1.0,主要以钙铁榴石为主,说明早期流体中可能含有较多的铁,是在较氧化条件下形成的;(2)晚期石榴石,沿石榴石裂隙重新成核或者在靠近流体通道的早期石榴石表面生长,出现震荡环带,XAdr=0.460.99,为钙铁-钙铝石榴石系列。石榴石发生变化的期间也形成新的矿物,如绿帘石、萤石、方解石和石英等。共存石榴石和绿帘石矿物中存在Fe3+-Al3+之间的替代,说明流体的氧逸度、组分浓度或aFe3+/aAl3+可能发生了变化。金属矿物也可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永平铜矿矽卡岩从接触带到大理岩空间上有分带现象。从岩体到围岩的变化趋势为:石榴石含量减少,颜色存在红棕色-棕色-棕绿色-黄绿色-浅黄色的变化趋势;矿石品位降低,这与石榴石中Al2O3含量的变化较一致。我们认为这种变化是含矿热液对早期矽卡岩进行再交代改造的结果,表现为石榴石和绿帘石中Fe3+-Al3+含量的变化,并将Cu等金属沉淀下来。根据矽卡岩矿物的这些特征,在矿床勘探时,可依据棕色石榴石来追踪主矿体的位置。

田明君,李永刚,万浩章,张宇,高婷婷[7](2014)在《江西永平铜矿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指出永平铜矿含矿岩石主要为绿帘石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这种岩石类型是与斑岩体有关的矽卡岩铜矿的典型赋矿岩石。通过对这一主要赋矿矽卡岩的研究,我们发现石榴石生长分为两个阶段:(1)早期石榴石:主要分布在石榴石颗粒核部,XAdr=1.0,主要以钙铁榴石为主,说明早期流体中可能含有较多的铁,是在较氧化条件下形成的;(2)晚期石榴石,沿石榴石裂隙重新成核或者在靠近流体通道的早期石榴石表面生长,出现震荡环带,XAdr=0.460.99,为钙铁-钙铝石榴石系列。石榴石发生变化的期间也形成新的矿物,如绿帘石、萤石、方解石和石英等。共存石榴石和绿帘石矿物中存在Fe3+-Al3+之间的替代,说明流体的氧逸度、组分浓度或aFe3+/aAl3+可能发生了变化。金属矿物也可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永平铜矿矽卡岩从接触带到大理岩空间上有分带现象。从岩体到围岩的变化趋势为:石榴石含量减少,颜色存在红棕色-棕色-棕绿色-黄绿色-浅黄色的变化趋势;矿石品位降低,这与石榴石中Al2O3含量的变化较一致。我们认为这种变化是含矿热液对早期矽卡岩进行再交代改造的结果,表现为石榴石和绿帘石中Fe3+-Al3+含量的变化,并将Cu等金属沉淀下来。根据矽卡岩矿物的这些特征,在矿床勘探时,可依据棕色石榴石来追踪主矿体的位置。

钟维敷[8](2014)在《滇西多金属矿成矿背景及成矿规律》文中提出在已有工作程度基础上,充分利用云南省基础地质调查成果、矿产勘查成果和科研资料,以现代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结合三江“多岛弧盆成矿论”和“陆内构造转换成矿论”,对滇西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深入总结和研究,认为滇西地区的地壳结构由“三江”特提斯多岛弧-盆系经过复杂的碰撞造山—新生代陆内走滑汇聚造山作用,最终实现了大洋岩石圈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的时空结构转换,同时,也相应地实现了多岛弧盆成矿作用向陆内成矿作用的转变;在陆内走滑阶段形成了沿金沙江-哀牢山带展布的长度达1000多千米的古近纪富碱斑岩带及其成矿作用。本文还对滇西重要矿产与沉积建造、侵入岩、火山岩,以及大型变形构造的关系进行了总结,认为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岩石构造组合主要有以下8种类型:1)后造山正长岩-正长斑岩组合:分布于北衙构造岩浆岩段、铁锁构造岩浆岩段、卓潘构造岩浆岩段、沙桥构造岩浆岩段、铜厂构造岩浆岩段,形成以鹤庆县北衙金矿床为典型代表金、铅、铁等矿床。2)后造山富碱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组合:分布于马厂箐构造岩浆岩段、巍山构造岩浆岩段。形成以铜、钼、金等为主的金属矿床。3)景洪疆峰-国防一带赋存于大勐龙岩群中变质磁铁矿层可能属古元古代火山岩浆作用的产物。4)镇康县芦子园、保山市沙河厂和核桃坪等地的寒武纪地层中均有大-中型铅锌、铁矿床分布。铅同位素资料显示,芦子园地区方铅矿的铅模式年龄与火山岩的地质时代相吻合,表明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早古生代的火山岩。5)兰坪-思茅构造岩浆岩带的志留-泥盆系大凹子组为一套大陆边缘弧-弧后盆地构造背景中的钠质火山岩组合,形成海相火山-(沉积)型大平掌铜矿、德钦县南佐铅锌矿等矿床。6)滇西的韧性剪切带型矿床以金矿为多,如高黎贡山大型逆冲-走滑断裂构造、勐统-沧源逆冲叠瓦构造、双江逆冲叠瓦构造、双沟逆冲叠瓦构造、藤条河逆冲走滑构造等大型变形构造带上均发育有剪切带型金矿,形成镇沅县老王寨金矿、墨江县金矿等矿床。7)蛇绿混杂岩中金、镍、铁、铜等元素含量较高。在后碰撞阶段,由于大规模的走滑改造、流体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金元素可以发生活化、转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便可富集成矿。8)典型的弧后盆地沉积均位于兰坪-思茅地块上,大平掌铜矿就是在这样的弧后盆地中形成的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铜矿(VHMS)。在总结和分析研究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滇西成矿区(带)进行了重新清理和划分,识别出2个Ⅱ级成矿省、8个Ⅲ级成矿带、21个Ⅳ级矿带,进一步总结了研究区内各成矿区(带)的不同矿种的典型矿床,分别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型(式)以及区域成矿模式、矿床成矿系列和区域成矿谱系。系统总结了滇西重要矿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区域成矿特征,以“多岛弧盆成矿”、“陆内构造转换成矿”理论系统探讨了各成矿事件的规律,发现滇西斑岩型铜钼矿与印支构造运动有关、喜马拉雅期走滑构造与富碱斑岩金铜矿关系密切、喜马拉雅期剪切带是金矿形成的有利背景。对滇西铁、金、铜、铅、锌、钨、锡、钼、镍等重要矿产形成时代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元古代到新生代都有不同类型的重要矿产形成,各时期的成矿各具特色,对滇西主要成矿时代、主要矿床的形成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主要认识如下:1)元古代是滇西铁矿最主要成矿时代,提出景洪大勐龙式、澜沧惠民式铁矿都可能属IOCG型矿床的新认识。2)中-晚三叠世(全岩Rb-Sr、K-Ar同位素年龄为214~237Ma),岛弧环境俯冲、消减形成的普朗构造岩浆岩带石英闪长斑(玢)岩组合,是寻找普朗式斑岩型铜矿最有利地区。3)侏罗纪-白垩纪的岩浆活动是滇西又一重要成矿时代,且后碰撞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其成矿作用特征也各具特色,侏罗纪-早白垩世的后碰撞花岗岩以铅、锌、铁、铜等矿化为主;晚白垩世花岗岩属后造山花岗岩组合,以锡、钨、钼矿化为主。4)渐新世晚期属后造山的大地构造背景,主要为板内火山岩浆组合、后造山火山岩浆组合。其中后造山正长岩-正长斑岩组合是金矿床形成的有利。

所颖萍[9](2013)在《江西九瑞地区成矿时空结构与铜金成矿作用》文中指出九瑞铜多金属矿带位于江西省北部,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铜、硫、钼、金、银、铅、锌等矿产及矿化点多处,大型铜矿2处,中型铜金矿床3处、小型铜矿5处、铜金矿点10多处,矿床类型以矽卡岩型铜矿、层控硫化物型多金属矿、斑岩型铜金矿和铁帽型金矿为主。近年来,该区武山和城门山矿区外围和深部找矿取得突破,仙姑台地区新发现了大规模斑岩型铜金钼矿化(体),铜金找矿潜力巨大。本文在野外调查和镜下研究基础上,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测年工作,研究区内地层、岩浆和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总结区域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成矿作用与成矿时空结构间的关系,探讨区内铜金矿的成矿作用及其演化规律。九瑞铜多金属矿田主要发育燕山期同熔型花岗闪长斑岩和上古生界-下三叠统赋矿地层。上泥盆统五通组砂岩、上石炭统-下二叠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和中二叠统王家铺煤系组成了成矿有利的“夹心饼干”式结构,城门山南矿带、武山北矿带等大型似层状块状硫化物铜矿床就产于这种“夹心饼干”中。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为铜金矿控矿层位,形成于晚古生代伸展坳陷沉积环境中生代岩浆岩由深至浅呈现巨大岩基、中深部岩基、中浅部岩浆柱和浅表小岩体等4个层次,各层次岩体向上分支,向下归并,分别对应着矿带、矿田和矿床。矿床空间受岩浆柱和浅表岩体控制,矿体围绕岩体分布,矿体分带明显:斑岩体内斑岩型铜矿体和围岩捕虏体矽卡岩型矿体、接触带矽卡岩型矿体、接触带外层间硫化物型和细脉浸染型矿体。矿化分带以斑岩体为中心,从内向外呈现Mo-Cu→Cu-Au (Mo-W-Pb-Zn)→Pb-Zn-Ag (Cu-S-Au)分带特征。地表空间上岩浆岩呈带状分布,自北而南有北东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北西西向长江深断裂(九江-广济断裂)带控制的岩浆岩带、北北东向及与北西和北西西向基底断裂节点控制的岩浆岩带(控制6个中浅成岩体及元素聚集中心(矿田)的展布)、北西向与北东东向盖层断裂及其节点控制的岩浆岩带(控制浅成岩体及其矿床的定位)等5个。区内铜、金矿体受“四带一面”控制,即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层间破碎带、裂隙带与断裂带及不同岩性界面或沉积间断面控制,接触带和层间破碎带最为典型,呈现出“多位一体”铜金矿床成矿模式。成矿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海西期海底喷流热液成矿系统,形成石炭纪早期的区域性层状S、Fe、Cu、Au等矿体(或矿坯层)。第二阶段为燕山期与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系统,多为大规模的斑岩型Cu-Mo矿化和矽卡岩型Cu-Mo (W)-Au矿化。对丁家山、洋鸡山、宝山、铜岭和大浪等5个与Cu-Au成矿作用密切的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龄测定。丁家山石英闪长玢岩年龄为145.4±12Ma;洋鸡山石英闪长玢岩年龄为144.8±1.3Ma;宝山花岗闪长斑岩年龄为143.6±1.2Ma;铜岭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41.2±1.3Ma;大浪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46.4±1.2Ma。研究表明区内两个阶段“多位一体”铜金矿床成岩成矿年代-空间格架为:第一阶段海西期海底喷流热液成矿阶段,成矿时间在345Ma~328Ma之间;第二阶段燕山期热液叠加—改造成矿阶段,可分为两期,早期成矿作用在区内中部,时间集中在148Ma~143Ma,包括武山-大浪岩浆岩亚带(148Ma)及丁家山-洋鸡山岩浆岩亚带(145Ma~143Ma);晚期成矿作用在143Ma~138Ma,主要在铜岭-下槽岩浆岩亚带(143Ma~141Ma)和封山洞-东雷湾岩浆岩亚带及新塘-城门山岩浆岩亚带(142Ma~138Ma)。九瑞铜多金属矿带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过程受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造背景制约,也受整个中国东部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但其自身存在成矿作用时空演化的特殊性。成矿构造背景在中国东部可能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古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及其与壳慢作用的藕合过程密切相关。

吕宾[10](2012)在《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及征收细化研究 ——以稀土、铜等矿种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行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补偿费费率偏低,费率固定不变,征收管理方式粗放,不能适应矿产资源经济发展需要等,导致资源所有者权益不能充分体现,矿山企业成本构成不完善,资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扭曲,助长资源过度开发和无序竞争,加剧了经济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当前开展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与费率调整研究,有利于促进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财产权益,切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利用。本论文首先以地租理论、产权理论、分配理论和资源耗竭性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比较分析租、税、费关系,明确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定位。其次,分析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演进过程,从征收方式、费率和收益分配三个方面对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制度进行重点分析,提出征管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计征公式参数确定有待细化、费率较低、减免过于原则、收益分配不合理。第三,介绍了加拿大、南非等国权利金制度,提出了借鉴国外制度的意见;第四,研究了稀土等矿种补偿费费率调整方案,分析了补偿费费率调整对行业和企业的影响,提出了部分矿种的补偿费费率调整区间:石油、天然气与美国接轨,为12.5%;重稀土、金为8%;轻稀土、锡、钨、钼费率为6%;煤炭、锑费率为4%;并建议矿产资源补偿费分配比例调整为中央与地方3:7。第五,以江西省铜矿和钨矿补偿费征收细化研究为典型,建议德兴市铜矿计价系数定在0.8左右,并对系数取值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建议江西赣州钨矿建立钨精矿内部价格核算标准,精矿价格以赣州市钨业协会、江钨集团的指导价格为基础核定平均价格,建议强化矿产品流通环节监管与稽查。最后,提出了研究结论和展望。本论文在国内首次定量测算了稀土、金、锡、锑、钼、钨、煤等矿种补偿费费率调整空间,提出了江西德兴铜矿资源补偿费征收计价系数调整方案、江西赣州钨矿内部调拨、内部使用的钨精矿价格核定方案,增补了研究空白,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制度调整奠定扎实基础。

二、永平天排山铜硫矿床中氧化带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永平天排山铜硫矿床中氧化带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武夷山隆起北缘永平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概况
    1.1 地层
    1.2 构造
    1.3 岩浆岩
    1.4 围岩蚀变
2 矿床特征
    2.1 矿体特征
    2.2 矿石特征
3 近年勘查进展
    3.1 矽卡岩型铜硫矿
    3.2 十字头斑岩型钼矿
4 矿床成因探讨
5 找矿远景分析
    5.1 深部找矿
    5.2 边部找矿

(2)江西金鸡窝叠加改造型铜矿特征和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
    2.2 地层
    2.3 构造
        2.3.1 褶皱
        2.3.2 断裂
    2.4 岩体
    2.5 矿产
第三章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3.1 样品处理
        3.1.1 岩(矿)石薄片和粉末样品制备
        3.1.2 锆石挑选与制靶
    3.2 分析方法
        3.2.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3.2.2 矿物主量元素分析
        3.2.3 多晶X-射线衍射分析
        3.2.4 原位激光拉曼谱峰分析
        3.2.5 锆石U-Pb、Lu-Hf同位素分析
        3.2.6 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3.2.7 硫化物原位S-Pb同位素分析
第四章 岩体地质地球化学
    4.1 岩体地质特征
    4.2 岩石学
    4.3 矿物学
        4.3.1 斜长石
        4.3.2 黑云母
        4.3.3 角闪石
    4.4 年代学
        4.4.1 锆石形态学特征
        4.4.2 LA-ICP-MS锆石U-Pb年龄
        4.4.3 锆石微量元素及氧逸度特征
        4.4.4 锆石Ti含量温度计
    4.5 地球化学
        4.5.1 主量元素
        4.5.2 微量元素
        4.5.3 稀土元素
    4.6 锆石Lu-Hf同位素
第五章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5.1 矿床地质
        5.1.1 矿体
        5.1.2 矿石
        5.1.3 围岩蚀变
        5.1.4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5.2 矿物学
        5.2.1 矽卡岩矿物学特征
        5.2.2 硫化物矿物学特征
        5.2.3 黄铁矿微量元素的统计特征
        5.2.4 黄铁矿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
        5.2.5 黄铁矿晶体结构特征
        5.2.6 黄铁矿拉曼光谱特征
    5.3 同位素地球化学
        5.3.1 原位硫同位素
        5.3.2 原位铅同位素
第六章 矿床成因探讨
    6.1 成岩成矿时代
    6.2 成矿地质条件
        6.2.1 地层
        6.2.2 构造
        6.2.3 岩浆岩
    6.3 成矿物质来源
        6.3.1 硫的来源
        6.3.2 铅的来源
        6.3.3 铜的来源
    6.4 黄铁矿成因
    6.5 成矿过程
        6.5.1 成矿机制
        6.5.2 成矿模式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下一步工作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3)矿床成因对硫化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斑岩型铜矿典型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1.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1.1.1典型共伴生组分
        1.1.2 典型脉石矿物
        1.1.3 铜元素赋存状态
    1.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2 矽卡岩型铜矿典型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2.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2.1.1 典型共伴生组分
        2.1.2 典型脉石矿物
        2.1.3 铜元素赋存状态
    2.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3 火山岩型铜矿床
    3.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3.1.1 典型共伴生组分
        3.1.2 典型脉石矿物
        3.1.3 铜元素赋存状态
    3.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4 砂岩型铜矿
    4.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的影响
        4.1.1 典型共伴生组分
        4.1.2 典型脉石矿物
        4.1.3 铜元素赋存状态
    4.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5 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床(岩浆型矿床)
    5.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5.1.1 典型共伴生组分
        5.1.2 典型脉石矿物
        5.1.3 铜镍元素赋存状态
    5.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6 结论

(4)江西永平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矿石组构及成矿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
2 矿区地质特征
3 蚀变矿化分带
    3.1 火烧岗剖面
    3.2 北矿坑坑底剖面
    3.3 井下水平钻揭示的矽卡岩分带
    3.4 矽卡岩分带及与矿化的关系
4 矿石类型与组构
5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
6 成矿过程
7 对矿床成因的启示意义
8 结论

(5)福建紫金山矿田中生代岩浆演化与铜金钼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进展
        1.1.1 华夏地块中生代岩浆演化及成因
        1.1.2 华夏地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事件
        1.1.3 华夏地块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
    1.2 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与研究区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及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时空分布
    2.2 研究区地质特征
        2.2.1 研究区地层
        2.2.2 研究区构造
        2.2.3 研究区岩浆岩
    2.3 矿床地质特征
        2.3.1 紫金山铜金矿床
        2.3.2 二庙沟铜金矿床
        2.3.3 罗卜岭铜钼矿床
第三章 分析方法
    3.1 锆石U-Pb定年
    3.2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3.3 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分析
    3.4 矿物成分电子探针分析
第四章 中—晚侏罗世紫金山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4.1 样品采集及岩相学特征
    4.2 分析结果
        4.2.1 锆石U-Pb年代学
        4.2.2 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
        4.2.3 Sr-Nd-Pb同位素组成
        4.2.4 锆石Hf同位素
    4.3 讨论
        4.3.1 蚀变对地球化学与同位素体系的影响
        4.3.2 紫金山复式杂岩的成岩年龄
        4.3.3 紫金山复式岩体的结晶温度
        4.3.4 岩石成因
        4.3.5 构造意义
第五章 紫金山白垩纪岩浆活动与成矿
    5.1 地质背景
        5.1.1 二庙沟矿床地质特征
        5.1.2 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5.2 岩体概况
        5.2.1 二庙沟英安玢岩
        5.2.2 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与中寮似斑状花岗闪长岩
    5.3 紫金山白垩纪岩浆岩的年代学格架
        5.3.1 分析样品
        5.3.2 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
        5.3.3 紫金山白垩纪岩浆岩的年代学格架
    5.4 紫金山白垩纪岩浆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5.4.1 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研究
        5.4.2 Sr-Nd-Pb-Hf同位素研究
    5.5 紫金山白垩纪次火山岩的成因
        5.5.1 蚀变对地球化学与同位素体系的影响
        5.5.2 物质来源
        5.5.3 岩浆演化及构造意义
    5.6 罗卜岭白垩纪侵入岩的成因
        5.6.1 幔源或壳源?
        5.6.2 岩石成因
    5.7 构造意义及与铜金钼矿化的关系
        5.7.1 构造意义
        5.7.2 与铜金钼矿化的关系
第六章 铜-金-钼的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6.1 紫金山铜金矿黄铁矿电子探针研究
        6.1.1 黄铁矿的成分特征
        6.1.2 金的赋存状态
        6.1.3 铜硫化物的成分特征
    6.2 紫金山铜金矿S、Pb同位素研究
        6.2.1 S同位素研究
        6.2.2 Pb同位素研究
    6.3 罗卜岭铜钼矿成矿时代
    6.4 罗卜岭矿床Pb同位素研究
    6.5 罗卜岭矿床成因
第七章 岩浆构造演化与铜金钼成矿
    7.1 侏罗纪-白垩纪构造环境
        7.1.1 侏罗纪构造演化
        7.1.2 白垩纪构造演化
    7.2 岩浆演化与成矿
第八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与本论文相关的SCI论文

(7)江西永平铜矿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与矿体地质特征
3 矽卡岩及成矿期次
    3.1 矽卡岩分带
    3.2 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期次
4 实验样品及其思路方法
5 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分析结果
    5.1 石榴石
    5.2 辉石
    5.3 绿帘石
    5.4 透闪石
6 讨论
    6.1 石榴石环带与流体演化
    6.2 绿帘石成分与流体变化
    6.3 金属沉淀、矽卡岩变化及流体演化
    6.4 对矿床勘探的指示意义
    6.5 矽卡岩成因探讨
7 结论

(8)滇西多金属矿成矿背景及成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区交通和自然地理概况
    §1.3 研究目标、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5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成矿背景
    §2.1 成矿区域地质环境
        2.1.1 大地构造分区
        2.1.2 构造阶段划分
    §2.2 沉积岩建造组合与成矿的关系
        2.2.1 中元古代沉积岩建造组合与矿产
        2.2.2 新元古代沉积岩建造组合与矿产
        2.2.3 早古生代沉积岩建造组合与矿产
        2.2.4 晚古生代沉积岩建造组合与矿产
        2.2.5 中生代沉积岩建造组合与矿产
        2.2.6 新生代沉积岩建造组合与矿产
    §2.3 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与成矿关系
        2.3.1 古元古代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与成矿
        2.3.2 晚古生代-早三叠世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与成矿
        2.3.3 三叠纪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与成矿
        2.3.4 侏罗纪-白垩纪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与成矿
        2.3.5 古近纪-新近纪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与成矿
    §2.4 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与成矿关系
        2.4.1 中元古代的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与成矿
        2.4.2 早古生代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与成矿
        2.4.3 晚古生代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与成矿
        2.4.4 中生代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与成矿
        2.4.5 新生代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与成矿
    §2.5 大型变形构造与成矿
    §2.6 特殊构造环境与成矿关系
        2.6.1 对接带、结合带与成矿
        2.6.2 弧盆系与成矿
        2.6.3 古陆块、地块与成矿
第三章 典型矿床与成矿模式
    §3.1 铁矿
    §3.2 铜矿
        3.2.1 大平掌式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
        3.2.2 其它典型矿巧成矿模式
    §3.3 铅锌矿
        3.3.1 云南省兰坪县金顶矿区铅锌矿
        3.3.2 其它矿床
    §3.4 金矿
        3.4.1 镇沅县老王寨矿区金矿
        3.4.2 鹤庆县北衙矿区金矿
    §3.5 锡、钨、钼、镍矿
第四章 成矿区带及其特征
    §4.1 成矿区带划分
        4.1.1 成矿区带划分原则
        4.1.2 成矿区带划分
    §4.2 成矿区带特征
        4.2.1 成矿带基本特征
        4.2.2 其它成矿带成矿系列和区域成矿模式
    §4.3 重要矿集区
        4.3.1 香格里拉格咱铜多金属矿矿集区
        4.3.2 鹤庆北衙金多金属矿矿集区
        4.3.3 镇康鲁子园铁铅锌铜多金属矿矿集区
        4.3.4 景洪大勐龙铁矿矿集区
第五章 区域矿产成矿规律
    §5.1 主要矿种成矿规律
        5.1.1 铁矿
        5.1.2 铜矿
        5.1.3 铅锌矿
        5.1.4 金矿
        5.1.5 锡矿
        5.1.6 钨矿
        5.1.7 锑矿
        5.1.8 稀土矿
    §5.2 区域成矿规律
        5.2.1 腾冲、“三江”成矿省构造位置
        5.2.2 矿床类型及成矿金属元素迁移富集规律
        5.2.3 腾冲“三江”成矿省,为一弧、盆相间的多岛弧-盆成矿系统
    §5.3 矿床成矿系列
    §5.4 成矿系统
        5.4.1 云县-景洪裂谷成矿系统
        5.4.2 昌宁-孟连裂谷-洋盆成矿系统
        5.4.3 香格里拉造山带成矿系统
        5.4.4 金沙江造山带成矿系统
        5.4.5 金沙江-元江陆内岩浆成矿系统
        5.4.6 滇西陆内汇聚构造动力流体成矿系统
第六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9)江西九瑞地区成矿时空结构与铜金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区范围及交通
    1.2 自然地理条件
    1.3 研究现状
    1.4 九瑞地区研究程度及存在问题
        1.4.1 以往研究程度
        1.4.2 影响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
    1.5 本次研究工作情况
        1.5.1 主要研究思路
        1.5.2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
        2.3.1 基底构造
        2.3.2 盖层构造
        2.3.3 变质核杂岩构造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1 区域重力场特征
        2.4.2 区域航磁特征
        2.4.3 区域浅层地震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5.1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概况
        2.5.2 区域元素在不同地质单元中的分配
        2.5.3 区域元素富集与成矿
第三章 典型矿床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
    3.1 区域成矿特征
    3.2 城门山铜矿典型矿床
        3.2.1 控岩控矿地质条件
        3.2.2 城门山矿床地质特征
        3.2.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3.2.4 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理
        3.2.5 城门山铜硫铁矿床成矿模式
    3.3 区域成矿规律
        3.3.1 地层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3.3.2 岩浆岩及其与成矿关系
        3.3.3 构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第四章 铜金找矿潜力分析
    4.1 找矿潜力分析
        4.1.1 武山铜矿床及外围地区
        4.1.2 城门山矿床及外围
    4.2 仙姑台预测区地球化学和电磁异常研究
        4.2.1 1:2.5万地球化学调查
        4.2.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4.2.3 电磁剖面与异常分析
        4.2.4 异常解释及异常验证
第五章 成矿作用的时空结构
    5.1 九瑞地区的铜金成矿作用
        5.1.1 成矿地质条件
        5.1.2 物化遥找矿信息
        5.1.3 矿化类型
    5.2 成矿作用的时间结构
        5.2.1 九瑞地区成岩-成矿年龄的精确测定
        5.2.2 九瑞地区的成岩-成矿时限
    5.3 成矿作用的空间结构
        5.3.1 九瑞地区成矿作用空间分布特征
        5.3.2 九瑞地区成矿作用空间结构
        5.3.3 九瑞地区成矿作用过程演化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1 光、薄片照片
致谢
硕士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硕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10)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及征收细化研究 ——以稀土、铜等矿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矿业形势
        1.1.2 矿产资源税费政策
    1.2 研究综述
        1.2.1 外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研究
        1.2.1.1 国外学者研究进展
        1.2.1.2 国内学者研究进展
        1.2.2 中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研究
        1.2.2.1 矿产资源税费体系研究
        1.2.2.2 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公式设计研究
        1.2.2.3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研究
        1.2.2.4 部分矿种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
        1.2.3 简要评述
        1.2.3.1 主要成果
        1.2.3.2 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
2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理论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地租理论
        2.1.2 产权理论
        2.1.3 分配理论
        2.1.4 耗竭性理论
    2.2 租税费比较分析
        2.2.1 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三种权力
        2.2.2 价、费、税的形成机制
        2.2.3 资源的价值构成
        2.2.4 矿产资源补偿费定位
3 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现状
    3.1 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变迁
        3.1.1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演进
        3.1.2 现行矿产资源税费种类
        3.1.3 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现状
        3.2.1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现状
        3.2.2 征管制度存在主要问题
4 中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比较
    4.1 中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对比分析
        4.1.1 矿产资源补偿费与权利金
        4.1.2 资源税与资源租金税
        4.1.3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与矿业权租金
        4.1.4 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与红利
        4.1.5 国内外低品位矿产资源优惠政策对比
        4.1.6 小结
    4.2 典型国家矿业税收制度——加拿大
        4.2.1. 加拿大矿业税收制度概况
        4.2.2 加拿大矿业制度优缺点
    4.3 典型国家矿业税收制度——南非
        4.3.1 南非权利金制度改革历史背景
        4.3.2 南非权利金制度介绍
        4.3.3 南非权利金制度评述
    4.4 对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启示
        4.4.1 重新界定税费关系
        4.4.2 完善矿产品含义和计征对象
        4.4.3 调整费率制度
5 稀土等保护性开采矿种补偿费费率调整研究
    5.1 稀土等矿种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方案
        5.1.1 方案一:参考国外权利金费率调整
        5.1.2 方案二:参考规模以上非油气采选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水平调整
    5.2 行业企业特征和费率调整影响分析
        5.2.1 轻稀土
        5.2.2 重稀土
        5.2.3 金
        5.2.4 锡矿
        5.2.5 锑矿
        5.2.6 钼矿
        5.2.7 钨矿
        5.2.8 煤矿
    5.3 重点企业费率调整影响测算
        5.3.1 稀土
        5.3.2 金
        5.3.3 锡矿
        5.3.4 锑矿
        5.3.5 钼矿
        5.3.6 钨矿
        5.3.7 煤矿
    5.4 小结
6 江西铜矿资源补偿费征收细化研究
    6.1 江西省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6.1.1 江西省矿产资源概况
        6.1.2 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6.1.2.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6.1.2.2 江西省矿业发展方向
        6.1.3 江西铜矿资源与国内外铜矿资源比较
        6.1.3.1 国际铜矿资源现状分析
        6.1.3.2 我国铜矿资源现状分析
        6.1.3.3 江西省铜矿资源现状分析
    6.2 江西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现状
        6.2.1 江西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特点
        6.2.2 江西省铜矿资源补偿征收概况
        6.2.3 江西省补偿费征收细化的必要性分析
    6.3 江西铜矿资源补偿费计征模式设计
        6.3.1 铜矿资源补偿费计征对象及测算方法
        6.3.1.1 原矿计征及测算方法
        6.3.1.2 铜精矿计征及测算方法
        6.3.1.3 共伴生矿计征及测算方法
        6.3.2 铜矿价格计价系数测算
        6.3.2.1 原矿价格计价测算
        6.3.2.2 铜精矿价格计价系数测算
        6.3.2.3 共伴生铜矿计价系数测算
        6.3.3 开采回采率系数计算方式
        6.3.3.1 开采回采率系数的相关界定
        6.3.3.2 开采回采率系数的规范计算
        6.3.4 江西省铜矿资源补偿费计征模式
        6.3.4.1 采、选联合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
        6.3.4.2 采、选、冶一条龙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
        6.3.4.3 财务账目不明、确定销售收入困难等情况的矿山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
        6.3.4.4 规模小、季节性小矿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
    6.4 德兴市铜矿资源补偿费计征模式研究
        6.4.1 德兴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基本情况
        6.4.2 德兴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现状
        6.4.3 德兴铜矿资源补偿费计价系数确定
        6.4.4 德兴市铜矿资源补偿费细化计征方案可行性分析
        6.4.4.1 矿山企业税费负担分析
        6.4.4.2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析
    6.5 江西省铜矿资源补偿费细化计征的结论及建议
        6.5.1 铜矿资源补偿费计征
        6.5.2 共伴生金属补偿费计征
        6.5.3 开采回采率系数确定
7 江西钨矿资源补偿费征收细化研究
    7.1 钨矿资源补偿费征收概况
        7.1.1 我国钨资源概况及行业发展趋势
        7.1.1.1 我国钨资源概况
        7.1.1.2 行业发展趋势
        7.1.2 赣州钨资源发展状况
        7.1.2.1 赣州钨资源储量
        7.1.2.2 开发利用情况
        7.1.2.3 加工开发现状
        7.1.3 钨矿资源补偿费征收现状
        7.1.3.1 全国钨矿资源补偿费征收现状
        7.1.3.2 赣州钨资源补偿费征收概况
        7.1.4 钨矿资源补偿费征收的问题
        7.1.4.1 征收对象有待进一步明确
        7.1.4.2 内部销售矿产品的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
        7.1.4.3 回采率系数较难核定
        7.1.4.4 补偿费费率长期固定不变且明显偏低
        7.1.4.5 分成比例不合理,且返还时间长
        7.1.4.6 矿产品流通环节监管较为薄弱
    7.2 钨矿资源补偿费计征重点问题分析
        7.2.1 矿产品销售收入的确定
        7.2.1.1 征收矿产品的界定和缴纳对象的确定
        7.2.1.2 矿产品价格的核定
        7.2.1.3 矿产品销售收入确定
        7.2.1.4 企业影响分析
        7.2.1.5 改革阻力和困难
        7.2.2 回采率系数的核定
        7.2.2.1 我国钨资源综合回收率现状
        7.2.2.2 赣州钨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7.2.2.3 回采率系数的核定
        7.2.2.4 困难与阻力
    7.3 观点与建议
        7.3.1 观点
        7.3.1.1 集团内部调拨钨精矿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7.3.1.2 矿产品流通环节监管缺失
        7.3.2 建议
        7.3.2.1 建立钨精矿内部价格核算标准
        7.3.2.2 强化矿产品流通环节监管与稽查
        7.3.2.3 修改完善 150 号令相关条款
8 结论和不足
    8.1 结论
        8.1.1 尽快启动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改革
        8.1.2 提高地方留成比例
        8.1.3 修订《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
    8.2 研究创新
        8.2.1 提出了稀土等保护性矿种补偿费费率调整方案
        8.2.2 提出了铜矿、钨矿补偿费征收细化方案
        8.2.3 跟踪研究加拿大、南非等国矿业税费制度
    8.3 不足与展望
        8.3.1 费率测算指标选取有待改进
        8.3.2 建立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动态评估调整机制,系统开展主要矿种补偿费费率调整测算
        8.3.3 逐步开展重点矿种的采、选、冶一条龙企业内部精矿销售计价系数测算
附件一:上市 A 公司分析
附件二:非国有 B 公司分析
附件三:国有 C 公司分析
附件四:矿山企业采矿回采率和采矿回收率统计
附件五:钨业协会指导价格
附件六:湖南省非税收入分成比例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永平天排山铜硫矿床中氧化带的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武夷山隆起北缘永平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 李康东,郑忠超,罗平,黄鸿新,郑文斌. 福建地质, 2021(04)
  • [2]江西金鸡窝叠加改造型铜矿特征和成因[D]. 杜后发. 中国地质大学, 2021
  • [3]矿床成因对硫化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J]. 宋振国,贾木欣,罗溪梅.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9(05)
  • [4]江西永平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矿石组构及成矿过程[J]. 田明君,李永刚,苗来成,张宇,高婷婷,郭敬辉,薛俊召,何斌. 岩石学报, 2019(06)
  • [5]福建紫金山矿田中生代岩浆演化与铜金钼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D]. 李斌. 南京大学, 2015(01)
  • [6]江西永平铜矿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 田明君,李永刚,万浩章,张宇,高婷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 2015
  • [7]江西永平铜矿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田明君,李永刚,万浩章,张宇,高婷婷. 岩石学报, 2014(12)
  • [8]滇西多金属矿成矿背景及成矿规律[D]. 钟维敷. 中国地质大学, 2014(01)
  • [9]江西九瑞地区成矿时空结构与铜金成矿作用[D]. 所颖萍. 南京大学, 2013(03)
  • [10]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及征收细化研究 ——以稀土、铜等矿种为例[D]. 吕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5)

标签:;  ;  ;  ;  ;  

永平天牌山铜硫矿氧化区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