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R到AR的故事(论文文献综述)
杨帝[1](2021)在《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以及Smiles重排在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工作:生物体内二氧化硫(SO2)衍生物和活性氧(ROS)分析检测是疾病诊断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指标。发展有效的技术手段检测体内相关化合物含量的动态变化,实现在细胞内的精准快速检测,不仅可以阐明其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而且对其引起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荧光分析与成像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低以及可用于生物体成像的无损分析方法。利用简单、高效的手段完成新型荧光探针的构建,以满足生物和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分析与成像需求,这是非常必要的。环保行业需要对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而基于荧光探针制备的试纸条可以利用荧光强度的改变对有害物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简单、高效且低成本的检测环境污染物的手段。香豆素荧光团不仅量子产率高、生物兼容性好,而且适用范围广。苯并噻唑骨架是一类重要的含氮、硫的杂环化合物,含有此类骨架的化合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以及药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中,而且是一类常用的有机中间体。然而现有的合成方法反应条件较为苛刻,无法满足经济、高效的绿色化学理念,且目前对2号位被活泼亚甲基取代的苯并噻唑研究较少。因此我们设想通过温和高效的方法合成2-活泼亚甲基取代苯并噻唑骨架,使其具有苯并噻唑活性的同时具有香豆素优异的荧光性质,并用于“开-关型”荧光探针完成对活性物质的定量检测。我们进一步基于香豆素以及苯并噻唑荧光团设计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长发射波长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型荧光比率探针,实现生物体内离子、分子的实时检测,阐明体内各物质与生命过程的关系。本部分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章,我们首先介绍了荧光探针的相关概念以及调控荧光探针信号发射的方式,总结了香豆素荧光探针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机理,归纳了苯并噻唑的合成方法以及在荧光探针方面的应用,最后阐述了本部分的选题依据以及研究内容。第二章,发展一种自由基促进的多步串联一锅法用于制备苯并噻唑-香豆素以及苯并噻唑-喹啉酮类化合物。该策略的适用范围宽,为合成苯并噻唑类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化合物具有苯并噻唑活性的同时具有香豆素优异的荧光性质,发射出亮紫罗兰色的荧光而且有高达85%的绝对量子产率。此外化合物可以作为“开-关”型荧光探针,不仅可以实现对NaClO特异性的检测,而且可以制作成NaClO试纸条,实现裸眼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第三章,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在香豆素与苯并噻唑两个荧光团间引入非共轭桥梁设计合成了比率型荧光探针RBC。探针RBC自身具有宽的发射谱带,可以实现对 HSO3-摇椅式检测。为了进一步增大发射波长,我们选用花青素为能量受体合成了探针RMC,并将其用于检测 HSO3-含量。相比于RBC,RMC自身发射波长发生红移,实现了深红发光,并且在响应前后发射窗口相互独立,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所合成的探针RBC与RMC具有优异的检测性能,可以实现在生物体内外源内源的检测 HSO3-。由于自身结构对性能的影响,RBC可以实现线粒体的精准靶向,而RMC选择性靶向亚细胞器脂滴。最后,探针实现了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不仅可用于检测白糖中的 HSO3-,而且可以制作成试纸条裸眼检测水中的 HSO3-含量。第四章,为了使探针在具有长发射波长的同时实现与检测物之间的可逆检测,我们利用氢键作用设计合成了比率型荧光探针RAP及DRY。基于罗丹明衍生物螺内酯结构对水的敏感性,实现了在非质子溶剂中(THF、CH3CN、CH3COCH3、DMF)对含水量的可逆检测,并通过IR光谱以及理论计算的方式验证检测机理。其中DRY检测水时不仅可以实现大范围含水量(0-8%)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完成微量水(0-0.3%)条件下的精准检测。同时两个探针在响应H2O时均具有迅速的响应速度、低的检测限、高的灵敏度以及检测结构可逆转化等优点。此外探针可被制备成试纸条,简单快捷地裸眼检测溶剂中的水。第二部分工作:Smiles重排是一类经典的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是一种在碱性条件下经过多元环状过渡态生成C-X键的方法。目前报道的大多数Smiles重排都是在串联反应的基础上只进行一次重排,Smiles重排自身的反应类型较为单一。含有氨基醇骨架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以及天然产物中,引起了广大研究者们的兴趣。前人设计了多种合成氨基醇化合物的方法,然而有些所需反应条件较为苛刻无法满足绿色经济的化学理念。因而设计一种简单温和地实现β-氨基醇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方法仍然是一个挑战。在本部分工作中我们致力于设计一种多组分反应,经过多步Smiles重排制备β-氨基醇化合物。第一章,介绍了 Smiles重排的概念以及分类,结合反应机理总结了 Smiles重排串联反应类型,并阐述了本部分的选题背景以及相关工作。第二章,我们用吸电子基团取代的苯磺酰胺与氧化苯乙烯开环加成,经历原位取代、脱去SO2、经历S/O和N/O两步Smiles重排通过三步串联一锅法制备β-氨基醇类化合物,为设计多组分且多步Smiles重排反应提供了新的视野。此外我们成功结合了 Ullmann反应与Smiles重排并高效制备苯并恶嗪衍生物,进一步拓宽了反应策略的应用价值。最后我们通过理论计算的方式确定反应机理的精准性。该方法打破了传统合成方法的壁垒,为合成β-氨基醇类化合物开拓了新的思路。
董雅暮[2](2021)在《试论归多·阿雷佐的音乐理论》文中研究表明归多·阿雷佐(Guido d’ Arezzo,约991-1033后)是西方音乐史中十分关键的音乐改革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享有很高名望。本笃会僧侣让布卢的西格贝特(Sigberto di Gembloux)在其着作《论基督教着者》(Liber De Scriptoribus Ecclesiasticis)中称赞归多为“众多教会音乐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中世纪的理论家约翰·库托(Johannes Cotto)描述归多为“自博伊提乌斯(Boethius)以来我们领域最伟大的大师”。查尔斯·伯尼(Charles Burney)的《音乐通史》(General History of Music,1776-89年)和让·本杰明·德·拉伯德(Jean-Benjamin de labde)的《古乐与今乐》(Essai sur la musique ancienne et moderne,1780年)代表了十七、十八世纪对中世纪音乐研究的最高成就。在书中,拉伯德将音乐划分为“古代与现代”,并指出连接两者的桥梁是归多·阿雷佐。而伯尼更是直接将音乐史划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是归多之前的时代(拉伯德称那时的素歌只是古希腊零碎的音乐片段),而另一种是归多之后的时代,伯尼认为归多缔造了音乐帝国。在19世纪晚期西方历史音乐学体系形成之前,欧洲学者已经开始着手整理归多音乐着作的现代文本,在20世纪的中世纪音乐史研究中,有关归多的重要文献如汗牛充栋,出现了大量归多着作的新编辑注释版本和现代语文译本,并对其音乐思想和音乐理论在11世纪欧洲音乐实践环境与文化背景中的地位与意义进行了深入地讨论与阐释。归多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西方中世纪音乐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类。目前我国的音乐学术界对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及其成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与深入、对欧洲手抄本文化中音乐理论论着的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本论文基于一手史料(主要是现存归多四种音乐文献的现代英译本)和重要研究论着,对归多及其音乐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的叙述与概括,并试图就如何理解归多音乐观念的创新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尽管归多在中世纪音乐史和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等研究领域是划时代的重要人物,但本研究力求用公正的眼光严格地审视归多的历史功绩与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客观看待归多及其音乐理论的历史局限与其接受史范畴内的“过度神话”之势。例如,归多的作品流传很广并产生极大影响,但与此同时,其音乐理论的原创度也始终充满争议——有的学者认为他“更像一个已经处于高度发展阶段的系统的编纂者和改进者”。因此本论文旨在为中文语境积累重要知识性内容的同时,会以四本论着的文本本身为立足点,尽量客观地运用史料和现代学者的解读,并站在中国研究者的立场对欧洲11世纪的音乐创造活动予以解释。
孔晓羽[3](2021)在《随机因素模型下最优超额损失再保险和投资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投资和再保险是保险公司获得收益以及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现代保险业中,投资日益成为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考虑保险和投资的风险模型近年来备受关注.除了投资,人们还可以考虑将再保险的概念纳入模型中.事实上,受投资和再保险的双重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已经成为保险以及精算研究领域的热门问题.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在金融市场投资来增加收益以扩大公司规模以及保险的赔付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分散风险,避免大额索赔以及赔付过于集中导致公司破产,保险公司会选择分出部分保费购买再保险.在目标函数的选择上,期望指数效用的最大化以及破产概率最小化作为精算研究中两个重要的选择,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带投资和再保险风险模型的终端财富的期望指数效用函数,即CARA(Constant Absolute Risk Aversion)效用函数.在本文中,研究了超额损失再保险和投资问题,该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以保险公司的终端财富的期望指数效用最大化为目的.首先,在经典的Cramer-Lundberg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加入再保险和投资部分,并定义了最优问题.接着,运用随机控制理论,找到值函数所满足的Hamilton-Jacobi-Bellman(HJB)方程,求解获得其值函数和相应的最优策略.然后,从理论角度证明了验证定理和解的存在唯一性.最后,对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对某些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以往对保险市场的研究很少有考虑外部环境对保险以及再保险的影响,实际.上,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环境对其业务以及决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把外部的风险波动用扩散过程来描述,以表示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等随机因素对于保险市场的影响,即随机因素模型,使得模型更加贴近现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朱承澄[4](2018)在《具有复发的SIR扩散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发对流行病的传播、扩散以及控制都造成巨大的影响.复发容易引起疾病的二次扩散,是研究疾病全局动力学行为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具有复发的SIR扩散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致力于研究具有复发的SIR扩散流行病的全局稳定性、持续生存性、行波解以及最优控制问题.第一章介绍了具有复发的流行病学的研究背景、现状及常用的理论工具.详细阐述了本文所研究模型的背景.第二章首先证明了几个关于耗散发展方程全局指数吸引集存在性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些充要条件为讨论疾病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持续生存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以及方便可行的判定方法.其次,在空间异质环境中考察复发因素的影响.利用抛物型方程的比较原理以及上下解方法证明了该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非常数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通过选取多组数据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发现空间异质环境对疾病的非常数地方病平衡点的影响非常大.第三章研究了具有复发的反应扩散SIR流行病模型的行波解和传播速度问题.通过Schauder不动点定理以及渐近波速理论我们证明了行波解的存在性和不存在性条件.结果显示行波解的存在性和不存在性由基本再生数和最小波速共同决定.利用matlab软件我们模拟了 c>c*和c = c*时行波解的存在性.第四章讨论了具有复发的流行病模型在非局部扩散下的行波解问题.在核函数对称且具有紧支集的条件下,证明与第三章类似的结果.但当核函数不具有紧支集时,数值模拟显示非局部扩散对行波解的存在有较大影响.第五章对具有复发的反应扩散SIR流行病模型的最优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应用最大值原理得到了扩散系统的bang-bang控制条件,并且通过得到的结果给出了对扩散流行病进行最优控制的几种控制策略.
王云静[5](2016)在《创造性叛逆在儿童科幻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以《星球大战:绝地归来》汉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要表达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的过程,但在很多情况下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距是不可逾越的。文学翻译更是如此。不同文学作品试图传达的信息和美感不同,这要求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信息传递和交际目的,也要考虑到读者接受和美学享受。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翻译的首要要求——忠实原则就不能充分实现文学翻译的目的,因此译者必须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进行创造性的翻译。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所提出的“创造性叛逆”的概念,就是要求译者通过主观判断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以达到与读者更好地交流的目的。由着名科幻电影巨作衍生而来的《星球大战:绝地归来》一书作为一部儿童科幻文学作品,其汉译过程中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体现了“创造性翻译”这一概念。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一作品翻译过程的分析,探索在儿童科幻文学中如何运用“创造性叛逆”,从而让目标读者充分体会星战文化的魅力与震撼。该论文总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文本介绍,主要介绍了文本来源及选题缘由,并简述了这一儿童科幻作品的文本特点;第三部分阐述了“创造性叛逆”的概念、渊源、必要性以及限度;第四部分以《星球大战:绝地归来》的汉译为例,从词汇、语篇、文化三个层面“创造性叛逆”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结语。
王亚坤[6](2015)在《供应链中市场选择与物流配送的优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供应链中的库存优化和物流配送优化是一类经典的优化问题,随着电子市场的引入和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该类问题更成为运筹学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供应链成员期望收益分析研究了电子市场选择问题,基于配送成本分析和鲁棒理论研究了物流配送中的路径选择问题。首先,本文基于基础报童模型建立了电子市场选择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电子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和需求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供应链成员最优收益函数的显示表达式推导,得出当电子市场零售价格、电子市场使用费和商品残值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商决策建立电子市场类型的定理结论,定理中供应商的决策不受需求变化的影响;还得出当电子市场使用费与模型中其他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零售商选择建立电子市场类型的定理结论。接着本文在数值算例中分析了电子市场使用费、电子市场价格和需求对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影响。其次,本文在有不确定行驶时间的物流配送问题中建立分析了鲁棒性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以车辆使用成本、等待成本以及顾客服务水平为目标函数,考虑了路径行驶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和需求的时间窗约束,并结合Bertsimas (2004)鲁棒性方法控制行驶时间扰动的干扰。在模型分析中从理论上证明了鲁棒车辆路径模型的最优解违背需求时间窗概率上限的存在。最后,本文提出繁忙路径方法,并结合蚁群算法求解模型。该算法分别硬时间窗和软时间窗模型中计算出在不同鲁棒水平下的最优配送路径和路径违背时间窗概率以及顾客服务水平,给出了不同鲁棒水平下的Pareto路径配送方案。数值算例验证了鲁棒车辆路径模型最优解违背概率不超过上限的理论结果,并通过本文提出的算法得到在时间上抗干扰的鲁棒配送方案解。结果表明结合鲁棒方法去求解行驶时间不确定的配送模型能有效帮助决策者在服务水平和配送成本间做出权衡。
程亦超[7](2015)在《GPU上图处理并行框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图是一种强大的数据结构,它可以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如城市之间道路的连接关系,网页之间的引用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近年来GPU体系结构的蓬勃发展让人们看到了用GPU来进行通用计算的可能性。由于GPU能够提供大量并行线程,于是很自然地想到用它来处理图这种蕴含海量数据并行性的数据。但在GPU上实现一个高效的图应用程序仍旧面临着许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包括串行化与工作量之间的矛盾,规则与不规则之间的矛盾,以及GPU并行编程本身的复杂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轻量级GPU图处理框架。本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以下两点:(1)设计并实现了轻量级GPU图编程并行框架——Olive。Olive向用户提供了vertexSubset(顶点子集)数据类型和两组计算函数:用来进行边计算的edgeFilter和edgeMap,以及用来进行顶点计算的vertexFilter和vertexMap。使用Olive编程框架进行图编程就是对一系列的vertexSubset调用这两组函数的过程。所有的底层细节都被隐藏在了系统背后,用户只需要关注发生在边和顶点上的计算即可,而不需要关心和GPU有关的任何编程细节。vertexSubset在底层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物理实现:基于队列的紧凑型表示和基于布尔数组的松散型表示。使用紧凑型表示作为edgeFilter的输入可以最小化工作量,使用松散型表示作为edgeFilter的输出则可以提高系统的并行性。为了证明Olive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文基于Olive实现了三种常用的图算法(BFS、PageRank和Bellman-Ford单源最短路径),并通过实验评测了Olive系统的性能。实验表明,Olive的实现对串行版本的加速比最高可以达到20倍。(2)研究了图不规则性和GPU执行模型之间的关系。由于GPU中的线程以SIMD的方式执行,在边计算(edgeFilter和edgeMap)过程中,输入数据的不规则性会对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理解输入数据对硬件利用率的影响,本文分析了15个来自不同应用领域的图的不规则度,并对图拓扑结构和SIMD利用率的关系进行了建模(以BFS算法为例)。由于现实世界中的图的结构往往有着有很大的差异,Olive框架采用了分组映射方案(用一组线程处理一个顶点),并允许用户调整线程组的大小,从而找到最高效(GPU硬件利用率最高)的实现版本。实验表明,使用可变大小的线程组映射方案能够显着提高系统性能。
王科[8](2014)在《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际HPM领域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HPM研究者走出象牙塔,进入教学第一线,教学实践成为HPM领域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成为HPM研究者建立,检验与发展理论的重要途径。荷兰着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归纳法的教学存在很多严重问题,有些甚至是违反教学法,建议参照历史的发展来教学。此外,Harel研究表明,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呈现历史相似性。本研究借鉴已有研究,选择以数学归纳法为载体,从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视角,开发教学设计,并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实践教学设计。研究梳理了数学教育领域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搭建HPM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结合HPM领域的设计研究方法,建立HPM领域教学实践的三棱锥模型,以此来指导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实践,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教学设计,检验建立的框架与模型。研究选取二所高中四个班进行数学归纳法教学实践,一个班级作为控制班,另外三个班作为实验班,在三棱锥模型的指导下进行三轮教学实践。本研究问题是:·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是否存在历史相似性?·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对学生理解水平层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什么影响?·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影响?本研究通过访谈、问卷测试、教学实录等多种方式收集研究数据,经过对数据进量化与质性分析,解决研究问题,得出研究结论。具体通过四次教学前的问卷测试来分析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历史相似性;通过四次教学前后的问卷测试来分析学生学习的认知水平变化,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四个班级间的前后测认知水平差异;通过教学前后的访谈来定性分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通过教学实录对HPM课堂要素进行分析,并判断HPM融入的程度;通过教师的访谈来分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三个方面;最后总结以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实践为研究载体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表明:(1)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呈现出明显的历史相似性,且理解的水平层次是主要是处于归纳推理水平与联接递推水平;(2)在对比分析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与正常教学之后,发现采用HPM教学方式的学生理解水平显着高于采用正常教学方式,且学生更喜欢HPM教学方式,认为其有助于学习并能加深理解;(3)教师在参与HPM教学实践之后,教育信念发生了微变、HPM教学知识显着增加以及教学能力也得到提升。本研究中的成果有HPM领域教学实践的三棱锥模型、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历史相似性研究案例、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案例、HPM领域教学实践的研究三原则、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四个水平层次、HPM领域教学实践研究之五步骤。
曹晓威[9](2014)在《超临界机组煤水比及汽压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主蒸汽温度和压力是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控制参数。锅炉蒸汽参数的稳定取决于给煤量与给水量的平衡,以及汽轮机功率与锅炉蒸发量的平衡。因此,锅炉蒸汽参数的稳定性实质上取决于给煤量的控制品质。变负荷运行时,超临界直流锅炉的参数不断发生变化,可看作具有不确定性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本文在分析超临界直流锅炉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应用部分分散控制方法将三输入三输出的某600MW超临界直流机组控制模型简化为双输入双输出的线性近似模型,从而实现对超临界机组的解耦控制,因此燃料—中间点温度控制系统可单独建模。以超临界直流锅炉燃料量变化对水冷壁出口温度(中间点温度)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进行机理分析,运用集总参数法分别建立在50%THA、75%THA、100%THA三个典型工况点处的数学模型,并确定其不确定性参数的变化范围。结合给定的设计性能指标,应用定量反馈理论(Quantitative Feedback Theory)设计出煤水比控制系统的反馈控制器和前置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煤水比QFT控制器能够使锅炉中间点温度在不同负荷下都能较快地高精度跟踪给定信号,有较强的鲁棒稳定性,控制性能良好。H∞优化控制理论具有较强的干扰抑制能力和鲁棒稳定性,可有效地解决超临界直流锅炉在汽压控制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难题。本文将燃料—汽压控制系统H∞控制器的设计归结为混合灵敏度问题,根据确定的设计指标,合理地选择加权函数,应用H∞控制理论,得到了汽压H∞控制器。奇异值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出的H∞控制器有效地抑制了外界负荷信号的干扰,充分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跟踪精度,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黄海波[10](2013)在《制药企业物料控制计算机辅助管理程序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物料是药品的物质基础。GMP有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中,“料”处于中心位置,所谓防止混淆、差错、污染、交叉污染,所围绕的对象均是“料”。因此,物料管理在GMP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物料管理涉及生产和质量的各个部门,涵盖供应商审计、采购、接收、检验、放行、贮存、发放和使用等诸多环节,重点在于控制源头,管好流向,防止非预期使用,保证可追溯性。物料因放行状态、复验期、有效期、贮存条件、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其无论处于动态还是静态,其质量状态都可能发生变化,物料能否采购或入库与供应商的资质有关,在管理上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物料种类多,数量大,频繁的出入库操作,容易出现差错,也有比较多的重复性劳动。无论是原料、辅料还是包装材料,管理的总体流程是基本一致的,且有质量状态随时间等因索而动态变化的特点,又需要实时地在线控制和信息查询,因此非常适合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本论文针对传统的物料管理,结合新版GMP的相关要求,梳理出适用的物料管理流程,提出了计算机化管理的方案,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一个“物料管理系统”来辅助制药企业实施对物料的GMP管理。该物料管理系统采用Microsoft Access开发,利用公司内部的局域网,将数据文件储存于服务器,程序文件安装于终端电脑。本系统包含权限管理、供应商评估、采购订单、生产计划、物料收发、放行管理等多个模块,实现了物料从源头到领悟的全过程控制,达到提高效率,降低差错和对接新版GMP要求的目标。
二、从R到AR的故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R到AR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1)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以及Smiles重排在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香豆素类荧光小分子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荧光探针的结构 |
1.3 荧光探针分类 |
1.3.1 基于单波长发射的荧光探针 |
1.3.2 基于双波长发射的比率型荧光小分子探针 |
1.4 香豆素荧光小分子探针的进展 |
1.4.1 用于检测金属离子的香豆素探针 |
1.4.2 用于检测阴离子的香豆素探针 |
1.4.3 用于检测活性氧的香豆素探针 |
1.4.4 用于检测pH的香豆素探针 |
1.4.5 用于检测小分子硫醇的香豆素探针 |
1.5 苯并噻唑骨架的构建以及应用 |
1.5.1 合成方法 |
1.5.2 苯并噻唑在荧光探针中的应用 |
1.6 选题依据以及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自由基促进的苯并噻唑并香豆素新型荧光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光谱性质研究及在HC1O中的应用 |
2.1 引言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反应体系优化 |
2.2.2 反应底物扩展 |
2.2.3 反应机理 |
2.2.4 小分子光谱性质研究 |
2.2.5 应用-定性定量检测(?) |
2.3 本章小结 |
2.4 实验部分 |
2.4.1 原料1,2,4的合成 |
2.4.2 化合物3a与5a的制备 |
2.4.3 克量级放大反应 |
2.4.4 测试样品制备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香豆素的SO_2衍生物荧光比率探针的设计、合成、性质研究及应用 |
3.1 引言 |
3.2 基于香豆素-苯并噻唑盐的SO_2衍生物荧光比率探针的构建及应用 |
3.2.1 荧光探针的设计 |
3.2.2 荧光探针的光谱性质以及机理探究 |
3.2.3 荧光探针的生物学应用 |
3.2.4 实验部分 |
3.2.5 本节小结 |
3.3 基于香豆素-花菁素衍生物的SO_2衍生物荧光比率探针的构建及应用 |
3.3.1 荧光探针的设计 |
3.3.2 荧光探针的光谱性质研究 |
3.3.3 荧光探针的生物学应用 |
3.3.4 实验部分 |
3.3.5 本节小结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基于香豆素-类罗丹明的深红H_2O可逆荧光比率探针的构建以及应用 |
4.1 引言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荧光比率探针的设计 |
4.2.2 荧光探针的光谱性质研究 |
4.3 实验部分 |
4.3.1 探针的合成 |
4.3.2 测试试剂纯化 |
4.3.3 LOD、Quantum Yield、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
4.3.4 理论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Smiles重排在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1.1 Smiles重排介绍及分类 |
1.2 双电子Smiles重排的研究进展 |
1.2.1. Smiles重排-亲核取代串联反应 |
1.2.2 Truce-Smiles重排串联反应 |
1.2.3 Ullmann-Smiles重排串联反应 |
1.2.4 CDC-Smiles重排串联反应 |
1.2.5 Ring expasion-Smiles重排串联反应 |
1.2.6 Mannich-Smiles重排串联反应 |
1.2.7 Julia-Smiles重排串联反应 |
1.2.8 Ugi-Smiles重排串联反应 |
1.3 自由基-Smiles重排反应研究进展 |
1.3.1 Smiles重排-1,2-芳基迁移反应 |
1.3.2 Smiles重排-1,3-芳基迁移反应 |
1.3.3 Smiles重排-1,4-芳基迁移反应 |
1.3.4 Smiles重排-1,5-芳基迁移反应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Smiles重排串联合成β-氨基醇化合物 |
2.1 引言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反应体系优化 |
2.2.2 反应普适性探究 |
2.2.3 反应机理 |
2.2.4 理论计算 |
2.3 总结 |
2.4 实验部分 |
2.4.1 原料1a-m制备 |
2.4.2 3a化合物的合成 |
2.4.3 克量级扩大反应 |
2.4.4 苯并恶嗪类化合物(4a)的合成 |
2.4.5 理论计算方法 |
2.5 附录 |
2.5.1 优化结构的坐标及能量 |
参考文献 |
总结论 |
创新与不足 |
附录: 核磁谱图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附件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试论归多·阿雷佐的音乐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意图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掌握文献程度及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生平、着作概况与手稿版本 |
第一节 归多生平 |
第二节 着作文献概况 |
第三节 手稿版本 |
第二章 归多的音乐理论 |
第一节 弦测法与音程关系 |
第二节 音调体系和六音列 |
第三节 四种旋律模式与调式转换 |
第四节 终止音、吟诵音与正、副调式 |
第五节 唱名法 |
第六节 记谱法 |
第七节 多声部 |
第八节 音乐教育观 |
第九节 美学观念 |
第十节 圣咏的演唱 |
第三章 归多的音乐革新、原因与影响 |
第一节 归多所受的教育及对传统的承继 |
第二节 归多之前的音乐流变 |
第三节 音乐革新产生的原因 |
第四节 归多音乐理论的接受史及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3)随机因素模型下最优超额损失再保险和投资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 本文结构 |
第2章 模型介绍 |
2.1 模型和控制问题 |
2.2 基本引理 |
第3章 最优再保险投资策略 |
3.1 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 |
3.2 最优超额损失再保险策略 |
3.3 最优投资策略 |
第4章 定理的证明 |
4.1 验证定理 |
4.2 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 |
第5章 数值分析 |
5.1 再保险策略 |
5.2 投资策略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具有复发的SIR扩散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具有复发的流行病模型 |
1.2 流行病在空间中的生存与传播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二章 空间异质反应扩散SIR流行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
2.1 耗散发展方程全局指数吸引集的等价条件 |
2.2 空间异质SIR扩散流行病模型的正性和有界性 |
2.3 空间异质SIR扩散流行病模型的阈值动力学 |
2.3.1 平衡点的存在性 |
2.3.2 全局指数吸引子和稳定性分析 |
2.4 数值模拟 |
2.5 讨论 |
第三章 SIR流行病扩散模型的行波解 |
3.1 行波解的存在条件 |
3.1.1 行波解的存在性 |
1且0 |
3.2 数值模拟 |
3.3 讨论 |
第四章 SIR流行病非局部扩散模型的行波解 |
4.1 行波解的存在性与不存在性 |
4.1.1 行波解的存在性 |
4.1.2 行波解的不存在性 |
4.2 数值模拟及非局部影响 |
第五章 SIR流行病扩散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 |
5.1 存在性定理 |
5.2 最优控制解的存在性与最大值原理 |
5.3 数值模拟 |
5.4 讨论 |
第六章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创造性叛逆在儿童科幻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以《星球大战:绝地归来》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本介绍 |
1.1 文本来源及选题缘由 |
1.2 《星球大战:绝地归来》简述 |
1.3 《星球大战:绝地归来》文本特点 |
1.3.1 科幻性 |
1.3.2 陌生性 |
1.3.3 针对性 |
2. 创造性叛逆 |
2.1 创造性叛逆与翻译主体性 |
2.2 目的论要求下的创造性叛逆 |
2.3 创造性叛逆的必要性和尺度 |
3. 创造性叛逆的翻译实践——以《绝地归来》汉译为例 |
3.1 词汇层面的创造性叛逆 |
3.1.1 带有科幻色彩的词汇的翻译 |
3.1.2 一词多译 |
3.2 语篇层面的创造性叛逆 |
3.2.1 使用叠字 |
3.2.2 增译 |
3.2.3 衔接词的省译 |
3.3 文化层面的创造性叛逆 |
3.3.1 归化 |
3.3.2 外星语言的陌生化处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供应链中市场选择与物流配送的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有需求和电子市场价格不确定的市场选择研究 |
2.1 电子市场选择模型假设 |
2.2 电子市场选择模型 |
2.3 算例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硬时间窗约束的鲁棒性车辆路径问题 |
3.1 硬时间窗约束的鲁棒性模型 |
3.2 鲁棒解违背时间窗概率定理 |
3.3 鲁棒模型求解的MAX-MIN蚁群算法和繁忙集合法 |
3.4 算例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软时间窗鲁棒性车辆路径问题 |
4.1 VRPSTW中的时间窗 |
4.2 由VRPSTW模型到鲁棒VRPSTW模型的演化 |
4.3 模型求解方法和算例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成果目录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7)GPU上图处理并行框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表格索引 |
插图索引 |
算法索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图算法中隐含的海量并行性 |
1.1.2 GPU体系结构的诞生与发展 |
1.2 GPU图计算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 |
1.2.1 串行化与工作量之间的矛盾 |
1.2.2 规则与不规则之间的矛盾 |
1.2.3 GPU并行编程复杂度 |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工作 |
2.1 并行图遍历相关研究工作 |
2.1.1 基于PRAM的并行图遍历研究 |
2.1.2 基于BSP的并行图遍历研究 |
2.2 图处理并行框架与DSL |
2.2.1 分布式存储结构上的图处理并行框架 |
2.2.2 共享存储结构上的图处理并行框架 |
2.3 小结 |
第三章 GPU图计算执行模型研究 |
3.1 图数据特征分析 |
3.1.1 数据集 |
3.1.2 图数据的不规则性 |
3.2 GPU图计算执行模型 |
3.2.1 传统GPU图计算执行模型 |
3.2.2 SIMD效率与拓扑结构之间的关系 |
3.2.3 反映SIMD效率的性能指标 |
3.3 小结 |
第四章 GPU图处理并行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
4.1 计算模型 |
4.2 接口设计 |
4.2.1 数据结构 |
4.2.2 C++API |
4.3 运行时支持 |
4.3.1 数据存储 |
4.3.2 主要函数实现 |
4.3.3 优化技术一:基于线程组的映射 |
4.3.4 优化技术二:降低串行化程度 |
4.4 小结 |
第五章 GPU图计算框架的应用实例研究 |
5.1 BFS图遍历 |
5.1.1 算法描述和基于Olive的实现 |
5.1.2 性能评测 |
5.2 PageRank |
5.2.1 算法描述和基于Olive的实现 |
5.2.2 性能评测 |
5.3 Bellman-Ford最短路径 |
5.3.1 算法描述和基于Olive的实现 |
5.3.2 性能评测 |
5.4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工作总结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8)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学归纳法的重要性 |
1.1.2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现状 |
1.1.3 教材与教学中数学归纳法内容存在的问题 |
1.1.4 弗赖登塔尔关于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观点 |
1.1.5 Harel关于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历史相似性观点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数学归纳法的历史 |
2.1.1 数学归纳法的历史演进 |
2.1.2 数学归纳法名称的由来 |
2.2 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理解 |
2.2.1 数学归纳法数学上的分析 |
2.2.2 学习的困难与错误 |
2.2.3 学习困难与错误的原因 |
2.2.4 学生证明图式的演进 |
2.3 教材中的数学归纳法 |
2.3.1 教材研究背景 |
2.3.2 教材选择 |
2.3.3 教材分析框架 |
2.3.4 教材分析结果 |
2.4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 |
2.4.1 教学中的类比 |
2.4.2 教学建议 |
2.5 HPM领域的设计研究 |
2.5.1 HPM领域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
2.5.2 教育领域的设计研究 |
2.6 理论基础 |
2.6.1 数学教学理论 |
2.6.2 数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 |
2.6.3 HPM理论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HPM教学实践的理论框架 |
3.1.1 HPM领域教学设计理论框架 |
3.1.2 HPM领域教学实践之三棱锥模型 |
3.1.3 HPM领域的教学实践研究之三原则 |
3.2 研究流程与规划 |
3.2.1 选题与文献整理 |
3.2.2 教学设计与实施 |
3.2.3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与撰写 |
3.2.4 研究过程时间表 |
3.3 为何采用设计研究 |
3.3.1 何谓HPM领域的设计研究 |
3.3.2 HPM领域设计研究的一般步骤流程 |
3.3.3 HPM领域设计研究的特点 |
3.3.4 HPM领域的设计研究的意义 |
3.3.5 HPM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
3.4 研究对象 |
3.4.1 学校 |
3.4.2 教师 |
3.4.3 学生 |
3.5 设计研究的过程 |
3.5.1 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调研与准备 |
3.5.2 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的开发与设计 |
3.5.3 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的执行与操作 |
3.5.4 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的分析与评价 |
3.5.5 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的推广与应用 |
3.6 数据收集方法 |
3.6.1 问卷 |
3.6.2 访谈 |
3.6.3 视频与课堂观察 |
3.7 数据分析 |
3.7.1 问卷分析 |
3.7.2 访谈分析 |
3.7.3 课堂分析 |
3.8 研究的信度、效度与伦理 |
3.8.1 研究的信度 |
3.8.2 研究的效度 |
3.8.3 研究伦理 |
3.9 总结 |
第四章 研究过程 |
4.1 控制班教学 |
4.1.1 控制班教学准备 |
4.1.2 控制班实施教学 |
4.1.3 控制班分析评价 |
4.2 第一轮教学 |
4.2.1 第一轮调研与准备 |
4.2.2 第一轮开发与设计 |
4.2.3 第一轮执行与操作 |
4.2.4 第一轮分析与评价 |
4.3 第二轮教学 |
4.3.1 第二轮调研与准备 |
4.3.2 第二轮开发与设计 |
4.3.3 第二轮执行与操作 |
4.3.4 第二轮分析与评价 |
4.4 推广课教学 |
4.4.1 推广课之调研与准备 |
4.4.2 推广课之开发与设计 |
4.4.3 推广课之执行与操作 |
4.4.4 推广课之分析与评价 |
4.5 HPM视角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变化分析 |
4.5.1 HPM视角下教学设计的变化分析 |
4.5.2 HPM视角下教学实践环节变化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果 |
5.1 数学归纳法的历史相似性 |
5.1.1 历史相似性研究的流程图 |
5.1.2 问卷与访谈分析 |
5.2 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后的学生认知 |
5.2.1 学生对于数学归纳法的认知 |
5.2.2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5.3 HPM教学后教师的专业发展 |
5.3.1 教师的教育信念的改变 |
5.3.2 教师的HPM教学知识的增加 |
5.3.3 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 |
5.3.4 教师的诠释学循环分析 |
5.4 设计研究的成果 |
5.4.1 设计研究的理论成果 |
5.4.2 设计研究的实践成果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历史相似性 |
6.1.2 学生理解水平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
6.1.3 教学的专业发展变化 |
6.1.4 设计研究的成果 |
6.2 研究启示 |
6.2.1 对HPM领域的理论架构的启示 |
6.2.2 对HPM领域的教学启示 |
6.3 研究的局限性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会议报告 |
(9)超临界机组煤水比及汽压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超临界机组燃料-中间点温度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
2.1 超临界直流锅炉的动态特性 |
2.1.1 燃料量扰动时的动态特性 |
2.1.2 给水流量扰动时的动态特性 |
2.1.3 负荷扰动时的动态特性 |
2.2 超临界机组模型的简化 |
2.3 燃料-中间点温度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煤水比 QFT 控制器的设计 |
3.1 QFT 的基本原理 |
3.1.1 QFT 控制系统设计结构 |
3.1.2 生成对象模板 |
3.1.3 QFT 性能指标边界 |
3.1.4 反馈控制器 G 和前置滤波器 F 的设计 |
3.1.5 QFT 设计的检验校正 |
3.2 煤水比 QFT 控制器设计 |
3.2.1 确定模型的不确定性范围 |
3.2.2 性能指标的确定 |
3.2.3 QFT 控制器的设计 |
3.2.4 仿真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H_∞优化控制理论 |
4.1 H_∞抗干扰性问题 |
4.2 H_∞跟踪问题 |
4.3 鲁棒稳定问题 |
4.4 混合灵敏度优化 |
4.5 应用 Riccati 方程和 LMI 方法求解 H_∞控制状态反馈解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汽压调节 H_∞控制器的设计研究 |
5.1 协调方式下影响主汽压力的因素 |
5.2 汽压调节 H_∞控制器设计 |
5.2.1 燃料—汽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5.2.2 燃料—汽压控制系统 H_∞控制问题模型的建立 |
5.2.3 加权函数的确定 |
5.2.4 合成 H_∞控制器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制药企业物料控制计算机辅助管理程序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ATALOGUE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3 系统技术基础 |
3.1 系统构架 |
3.2 Access数据库介绍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1 需求分析 |
2 解决方案 |
3 运行条件 |
3.1 局域网 |
3.2 服务器 |
3.3 终端电脑 |
第三章 总体设计 |
1 系统结构 |
2 设计构思与依据 |
2.1 程序版本管理 |
2.2 权限管理 |
2.2.1 计算机权限 |
2.2.2 用户权限 |
2.2.3 禁止时间修改 |
2.3 流程管理 |
2.3.1 基本业务流程 |
2.3.2 控制要点 |
2.3.2.1 供应商 |
2.3.2.2 采购 |
2.3.2.3 物料入库 |
2.3.2.4 质量放行 |
2.3.2.5 生产计划 |
2.3.2.6 用料指令 |
2.3.2.7 物料发放和退回 |
3 设计方法 |
3.1 数据库的设计 |
3.2 用户登录设计 |
第四章 窗体设计 |
1 窗体设计思路 |
2 主要窗体的使用举例 |
2.1 供应商管理 |
2.2 生产计划管理 |
2.3 采购订单管理 |
2.4 领退料指令管理 |
2.5 物料进出管理 |
2.6 物料质量管理 |
第五章 应用与优化 |
1 应用情况 |
2 优化 |
2.1 数据库结构问题 |
2.2 窗体响应速度问题 |
2.3 用户的密码保护问题 |
2.4 数据库的升迁问题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1 研究结论 |
2 主要创新点 |
3 不足之处与展望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从R到AR的故事(论文参考文献)
- [1]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以及Smiles重排在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D]. 杨帝. 山东大学, 2021(11)
- [2]试论归多·阿雷佐的音乐理论[D]. 董雅暮. 上海音乐学院, 2021(10)
- [3]随机因素模型下最优超额损失再保险和投资策略的研究[D]. 孔晓羽.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具有复发的SIR扩散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D]. 朱承澄. 兰州大学, 2018(10)
- [5]创造性叛逆在儿童科幻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以《星球大战:绝地归来》汉译为例[D]. 王云静. 华东师范大学, 2016(10)
- [6]供应链中市场选择与物流配送的优化问题研究[D]. 王亚坤. 北京化工大学, 2015(03)
- [7]GPU上图处理并行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 程亦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09)
- [8]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设计研究[D]. 王科.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9]超临界机组煤水比及汽压控制研究[D]. 曹晓威.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10]制药企业物料控制计算机辅助管理程序设计与应用[D]. 黄海波. 山东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