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操作与暴露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操作与暴露

一、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操作与显露(论文文献综述)

沈国梁,洪德飞,张成武,张宇华,王知非[1](2021)在《脾动脉加压灌注自血回输技术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脾动脉加压灌注自血回输方法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浙江省人民医院近3年腹腔镜下脾切断流患者临床资料, 对比分析30例使用脾动脉加压灌注腹腔镜脾切断流术患者(观察组)与30例常规腹腔镜脾切断流术患者(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分级及脾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60例患者全部完成腹腔镜下脾切断流术, 无中转开腹, 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前后肝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输血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脾动脉加压灌注腹腔镜下脾切断流术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术后血色素水平, 可以为临床节省血资源,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彭沙沙,夏国兵,方涛[2](2021)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患者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断流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34)和开腹组(n=24), 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巨脾脏切除联合断流术, 开腹组患者行开腹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B/C级胰漏、腹腔感染等)发生率。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 腹腔镜组中转开腹2例,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05.3±28.6) min, 开腹组为(156.4±20.7) min, 腹腔镜组较开腹组延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为(327.2±39.5) mL, 显着高于腹腔镜组的(246.5±32.3) mL,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6±1.4) d、(9.7±2.3) d, 开腹组分别为(3.8±1.5) d、(12.9±2.7) d, 腹腔镜组均短于开腹组, 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腹腔出血0例, B/C级胰漏2例, 腹腔感染3例, 开腹组术后腹腔出血1例, B/C级胰漏2例, 腹腔感染5例,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结论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安全可行, 具有创伤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可使患者获益, 但手术难度大, 对手术医师的技术及心理素质要求高。

于宝荣[3](2021)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创伤性脾破裂(TSR)的传统治疗方式通常多采用开腹脾切除术治疗(OS),而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主要用于血液病性病理脾及良、恶性脾肿瘤的治疗。随着各种先进医疗仪器和手术中止血材料的出现,使得LS治疗TSR成为可能。但应用LS治疗TSR的临床适应症选择及可行性尚未确定,本文通过分析行LS及OS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LS治疗TSR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2例因各种原因所致TS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取的具体手术方式(LS组40例、OS组142例)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创伤原因、受伤后入院时间、血流动力学(术前血压、心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术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OS组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Hct)较LS组患者低,OS组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较LS组患者高,OS组患者术前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人数比例较LS组应用人数比例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AAST分级标准及中国天津分级标准下的术前TSR分级情况,得到相似的分布结果:LS组患者分级分布均较OS组患者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相关数据显示:OS组手术时间较LS组短,但出血量较LS组多,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TSR分级情况,两种分级方法得到相似的分布结果:LS组患者分级分布均较OS组患者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分级标准下的TSR术前术中分级一致性较好;两组总输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相关数据分析显示: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花费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L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OS组患者低(P<0.05)。结论:1、术前Hct、ISS可作为LS手术适应症选择的系统性评价指标,基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与否和AAST分级标准的脾损伤严重程度分级可作为LS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依据;2、在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目前研究结果显示:LS治疗中度TSR是安全、可行的。

李述源[4](2021)在《关于中上部胃癌腹腔镜下胰后入路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上部胃癌腹腔镜下胰后入路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相比D2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初步探索脾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于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开展的314例腹腔镜中上部胃癌D2根治术患者。根据是否行胰后入路脾门淋巴结清扫分为D2+10组(n=77)和D2组(n=237)。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2匹配,分析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D2+10组根据脾门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阴性组(n=69)和阳性组(n=8),针对Borrmann分型、p T分期、p TNM分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最后纳入203例患者,其中D2+10组72例(n=72),D2组131例(n=131)。其中胃癌Ⅰ期53例,Ⅱ期44例,Ⅲ期106例,占52.2%。配比后两组在性别、年龄、BMI、p T分期、p N分期、p TNM分期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显着统计学差异。配比后,D2+10组(n=77)淋巴结清扫数目中位数为48枚,多于D2组(P<0.05),手术时间较D2组更长(P<0.05),在术中总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淋巴结转移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并发症上,两组在脾血管出血、胰腺损伤、脾损伤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配比后D2+10组术后总并发症10例(13.9%),相比D2组在吻合口出血、腹腔出血、吻合口瘘、乳糜瘘、十二指肠残端瘘、肠梗阻、腹腔感染、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上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77例行腹腔镜下胰后入路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中,p T1期中上部胃癌11例,进展期脾门淋巴结转移率为12.1%。No.10阳性组8例,其中肿瘤位于小弯侧6例,Borrmann分型Ⅲ-Ⅳ型7例,p T分期均为p T3-4期,p TNM分期方面ⅢB期5例,ⅢC期3例。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是脾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OR:17.150,95%CI:1.980-148.542)。结论:在中上部胃癌中腹腔镜下胰后入路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相比腹腔镜下标准D2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延长,但淋巴结清扫数目增多,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是安全、可行的。脾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Borrmann分型多为Ⅲ-Ⅳ型。

朱凯,姚磊,郝顺心,张晶,刘硕[5](2021)在《脾动、静脉主干预先阻断技术在创伤性脾破裂腹腔镜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脾动、静脉主干预先阻断技术应用于创伤性脾破裂腹腔镜全脾切除术中的手术要点和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治疗的5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8~56岁,平均36.7岁。道路交通伤32例,挤压伤8例,击打伤10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对手术方法、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50例患者均顺利行腹腔镜下全脾切除术,无一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无一例术中死亡。手术时间为(95.9±15.1) min;术中出血量为(138.9±54.0) m L。术后恢复均较好,胃肠道功能恢复于(1.9±0.4) d;腹腔引流液引流量(133.2±15.0) m L,术后(1.9±0.5) d拔出引流管;术后(1.7±0.5) d开始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6.9±0.5) d。1例因切口脂肪液化引起切口感染经换药及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发热(脾热)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痊愈。1例胰漏患者行非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带管出院,1个月后复查无异常后拔管痊愈。3例胸腔积液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无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胃瘫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中运用脾动、静脉主干预先阻断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脾出血,使术中视野更清楚,减少术中出血量、节省手术时间、避免副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赵长勇,沈玮博,戴赛民,徐松,郭子健[6](2021)在《改良脾脏后外侧入路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改良脾脏后外侧入路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巨脾患者临床资料。共入组48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5.8岁。根据手术分离脾脏入路分为研究组(n=26):采用改良脾脏后外侧入路,脾蒂最后处理;对照组(n=22):经前入路,建立脾蒂后隧道,脾蒂优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脾切除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等指标和术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预后。结果两组患者脾切除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0.2±15.1)ml、中转开腹2例(7.7%)、术中输血1例(3.8%),优于对照组的(160.1±40.3)ml、7例(31.8%)、5例(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9例(34.6%)术后发生并发症,优于对照组的13例(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15个月,研究组20例(76.9%)患者发生血小板增多症,7例(26.9%)门静脉血栓;对照组17例(77.3%)患者发生血小板增多症,6例(27.3%)门静脉血栓。结论改良脾脏后外侧入路分离脾脏用于腹腔镜巨脾切除安全可行。

宁海文,邬利锋,赖小易,李启晋[7](2021)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及技术要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1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均使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分析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技术要点,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完成治疗,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0~192 min,平均手术时间(157.39±15.14)min;术中出血量50.77~100.31 ml,平均术中出血量(75.08±7.94)ml;术后住院时间6~16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2.27±4.66)d;术后患者无腹腔出血、肝功能受损、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可以迅速找到并结扎脾动脉主干,减少出血及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李萌,李索林[8](2021)在《小儿腹腔镜脾切除术操作指南(2020版)》文中研究指明自1993年Tulman等[1]首先报道小儿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后,该手术以创伤小、恢复快、外形美观、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势,被认为是治疗小儿脾相关血液病的标准术式[2-4]。并随着手术器械的研发、镜下操作技巧的提高以及手术经验的积累,腹腔镜技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得以逐步扩展[5]。为提高和普及小儿LS操作规范,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的同道们经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文献资料,并结合中国小儿外科多中心临床经验,制定了本操作指南。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9](2020)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提出

陈翔[10](2020)在《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比较与分析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9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7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完全腹腔镜组(TLS)12例、手助腹腔镜组(HALS)36例、开腹组(OS)三组89例,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总失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术后通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行手术,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TLS组和HALS组无一例中转开腹。(1)三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外伤原因、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和脾脏损伤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术中资料对比:在手术时间方面,TLS组(159.17±39.88min)长于HALS组(141.67±27.7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LS组和OS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59.17±39.88 vs.126.74±28.79 min,P=0.001);而HALS组与O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资料对比:(1)在术后腹腔引流量上,TLS组(74.17±17.69ml)<HALS组(105.42±24.39ml)<OS组(150.03±40.55ml),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2)在首次通气时间上,三组中TLS组用时最少,HALS组其次,OS组时间最长(2.33±0.49 vs.2.92±0.65 vs.3.57±1.05 d,P=0.000,P<0.001);(3)三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方面,OS组(5.56±1.54d)明显长于TLS组(4.08±0.99d)和HALS组(4.81±1.3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LS组和HA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方面,TLS组(5.83±1.40次)较OS组(8.11±2.78次)有明显优势(P=0.007,P<0.01),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三组手术方式治疗脾脏Ⅱ级损伤的比较:(1)在术后腹腔镜引流量上,TLS组(67.50±14.88ml)<HALS组(102.50±22.21ml)<OS组(128.94±33.97ml),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2)TLS组(2.25±0.46d)在术后通气时间上要短于HALS组(3.08±0.69d)和OS组(3.58±1.0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和O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上,OS组(5.37±1.46d)明显长于TLS组(4.00±1.07d)和HALS组(4.33±1.4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S组和HA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上,TLS组(5.87±1.55)与OS组(7.94±2.78)相比使用较少的镇痛药物(P=0.035,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三组手术方式治疗脾脏Ⅲ、Ⅳ级损伤的比较:(1)在手术时间上,TLS组(200.00±23.09min)明显长于HALS组(135.00±23.95min)和OS组(133.62±29.1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ALS组和O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在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上(87.50±16.58 vs.106.87±25.74 vs.165.74±38.08 ml,P<0.01;2.50±0.57 vs.3.12±0.61 vs.3.61±1.09d,P<0.05),TLS组和HALS组均优于OS组,而TLS组和HA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TLS和HALS两种方式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患者都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技术在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手术视野广、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3.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脾脏Ⅱ级损伤患者的三种手术治疗方式中,TLS疗效显着,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优先考虑。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脾脏Ⅲ、Ⅳ级损伤患者来说,在TLS应用受限的情况下,HALS是一个不错的替代选择。

二、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操作与显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操作与显露(论文提纲范文)

(3)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创伤性脾破裂治疗进展
    2.1 脾破裂的分类及分级
        2.1.1 脾破裂分类
        2.1.2 脾破裂分级
    2.2 脾破裂的诊断
        2.2.1 彩色多普勒超声
        2.2.2 腹部CT
        2.2.3 腹部血管造影
    2.3 脾破裂的治疗
        2.3.1 非手术治疗(NOM)
        2.3.2 手术治疗(OM)
    2.4 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2.4.1 创伤严重程度(伴有或不伴有多脏器损伤)
        2.4.2 外科医师操作技能及学习曲线
        2.4.3 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情况
        2.4.4 住院花费情况
        2.4.5 病人依从性
    2.5 小结及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1.1 病例选择标准
        3.1.2 病例排除标准
    3.2 手术方法
        3.2.1 开腹组手术方式
        3.2.2 腔镜组手术方式
    3.3 术后处理
    3.4 指标统计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手术资料
    4.3 术后资料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关于中上部胃癌腹腔镜下胰后入路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的收集
    2.手术步骤
    3.纳入变量及定义
    4.术后随访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基线资料分析
    2.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分析
    3.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情况分析
    4.脾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5.胃周淋巴结分组与脾门淋巴结转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关于中上部胃癌术中脾门淋巴结清扫的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脾动、静脉主干预先阻断技术在创伤性脾破裂腹腔镜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方法
结果
讨论

(7)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及技术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手术方法
        1.2.3 术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8)小儿腹腔镜脾切除术操作指南(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声明
二、应用解剖(视频1)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相关血液病:
        2.游走脾:
        3.脾脏肿瘤:
        4.脾功能亢进:
        5.脾损伤:
    (二)禁忌证
四、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方式
五、腹腔镜脾切除术基本原则
    (一)体位及套管取位
    (二)预防出血(视频2)
    (三)结扎脾动脉(视频3)
    (四)脾蒂血管处理(视频4)
    (五)避免副损伤
    (六)切除副脾
    (七)放置引流管
六、手术前准备
七、术后处理
八、术后并发症防治
    (一)腹腔镜手术特有并发症
        1.穿刺副损伤:
        2.气腹相关并发症:
        3.戳孔疝或网膜嵌顿:
    (二)脾切除手术相关并发症
        1.出血:
        2.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
        3.胰瘘:
        4.膈下脓肿:
九、手术步骤与方法
    (一)多孔腹腔镜脾切除术(视频5)
        1.体位和套管:
        2.腹腔探查:
        3.游离脾脏:
        4.处理脾门血管:
        5.上极分离和标本取出:
        6.再建气腹探查:
    (二)单切口腹腔镜脾切除术(视频6)
    (三)部分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
    (四)脾大部分切除术(视频8)

(10)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比较与分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来源
        2.1.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术前检查与术前准备
        2.2.2 手术设备及器械
        2.2.3 手术方法与步骤
        2.2.4 术后处理
        2.2.5 观察指标
        2.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对比
    3.2 术中资料对比
    3.3 术后资料对比
    3.4 术后并发症比较
    3.5 脾脏Ⅱ级损伤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3.6 脾脏Ⅱ级损伤的相关术后并发症比较
    3.7 脾脏Ⅲ、Ⅳ级损伤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3.8 脾脏Ⅲ、Ⅳ级损伤的相关术后并发症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术中资料的比较分析
    4.2 术后资料的比较分析
    4.3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4.4 脾脏Ⅱ级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4.5 脾脏Ⅲ、Ⅳ级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操作与显露(论文参考文献)

  • [1]脾动脉加压灌注自血回输技术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J]. 沈国梁,洪德飞,张成武,张宇华,王知非. 中国医师杂志, 2021(11)
  • [2]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中的临床应用[J]. 彭沙沙,夏国兵,方涛.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1(10)
  • [3]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D]. 于宝荣. 吉林大学, 2021(01)
  • [4]关于中上部胃癌腹腔镜下胰后入路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及危险因素分析[D]. 李述源.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脾动、静脉主干预先阻断技术在创伤性脾破裂腹腔镜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J]. 朱凯,姚磊,郝顺心,张晶,刘硕. 创伤外科杂志, 2021(04)
  • [6]改良脾脏后外侧入路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J]. 赵长勇,沈玮博,戴赛民,徐松,郭子健.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1(02)
  • [7]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及技术要点分析[J]. 宁海文,邬利锋,赖小易,李启晋. 中国实用医药, 2021(04)
  • [8]小儿腹腔镜脾切除术操作指南(2020版)[J]. 李萌,李索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1(01)
  • [9]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11)
  • [10]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比较与分析的临床研究[D]. 陈翔.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操作与暴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