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宙飞船飞向未来(论文文献综述)
何钧辉[1](2021)在《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流浪书写》文中提出科幻小说由西方进入中国已过百年,但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十分坎坷。一直到1990年代,中国科幻小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作家群体逐渐扩大、写作风格多样和表现内容扩大等趋势。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不仅表现出想象力的恢宏美感,还有着对人在未来的时间维度下的生存状态的描写和思考,这是与主流文学所不同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流浪书写”作为切入点,选取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及作品,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背景以及时代环境,对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流浪呈现、叙事特征、文化意蕴和发生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对研究对象以及“流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目前学界有关中国科幻小说与“流浪”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进而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共五章内容:第一章是梳理和探讨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作品中的身体流浪呈现。身体流浪是小说中的流浪者主动或被动离开原本居所而去往他处的一种物理状态的离移,依据流浪的物理方式不同可分为空间的流浪和时间的流浪。第二章是梳理和探讨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作品中的精神流浪呈现。精神流浪是相对于身体流浪而存在于流浪者精神层面的一种内在体验方式,是内在感受对外在环境的游离,且在身体流浪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精神流浪感受,主要有身体流浪之前的精神隔阂、身体流浪途中的自我焦虑和身体流浪后对家园的疏离。第三章是分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叙事特征。与主流文学相比,新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的流浪书写在叙事特征上既有相同,也有其独特的方面。小说中流浪人物的塑造往往由行为个体上升到人类种群形象而表现出来,流浪时空的宏大设定又与渺小的流浪者群体相冲突,流浪情节是流浪的现实性和超越性平衡的结果,流浪叙述风格悲剧的同时又凸显了人的崇高。第四章是分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文化意蕴。这一时期的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流浪书写体现出了对人类起源、目的和最终命运的探寻。在流浪过程中,流浪者的遭遇展现出了人物坚韧的生命意识。在踏上流浪之途后,他们抑制不住对家园故土的思念,家园是支撑他们继续生存的精神归属。同时,流浪是人生存的常态表现,是不可回避的必然命运。第五章是分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发生原因。流浪是人类史前的一种深刻记忆,也是一种文学母题,这一时期的中国科幻小说的流浪书写是对中国文学流浪传统基因的延续。新时期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在科技的激流中失了根,这种失根感进一步转化成了流浪情绪。而科技的进步让人们望向了未来,对未来人类将走向何方的思考常常是科幻作家和研究者探讨的问题,小说中的流浪书写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这种思考的产物。结语部分是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时期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流浪书写作出评价和总结。
程小玲[2](2019)在《面向“嫦娥工程”科普冒险游戏的设计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科普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科普的手段、方法和策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游戏类应用,在移动设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科普游戏的出现和发展是帮助儿童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科学知识的优秀平台。“嫦娥工程”是我国探索太空的战略工程,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儿童对我国航天文化的学习兴趣,本研究以“嫦娥工程”为设计蓝本,借助移动终端微信小程序平台设计出科普冒险游戏“月神C计划”,将“嫦娥工程”科普知识元素化、符号化地应用于游戏剧情和交互操作中,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科普文化氛围,对我国科普工作的革新发展、航天文化的传播和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深入分析了“嫦娥工程”和冒险游戏的相关概念和组成。通过“嫦娥工程”相关知识和冒险游戏特点的融合,分析并提出了“嫦娥工程”科普冒险游戏的相关特征,为后文设计开发科普冒险游戏“月神C计划”提供了思路和准则。(2)提出了科普冒险游戏“月神C计划”的整体设计策略。以6岁以上的儿童为目标调研对象,得出目标用户的行为特征和情绪变化,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月神C计划”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流程。(3)设计、开发、测试并推广了科普冒险游戏“月神C计划”。从交互设计、游戏关键模块、游戏元素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实践结果表明“月神C计划”能够满足儿童对航天领域知识的需求,达到一定的科普的目的。
蒋思墀[3](2019)在《刘慈欣《三体》系列与阿瑟·克拉克科幻小说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阿瑟·克拉克是西方科幻黄金时期的代表作家,也是科幻文学界与艾萨克·阿西莫夫和罗伯特·海因莱因齐名的科幻三巨头之一。刘慈欣是当代中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科幻小说作家,《三体》系列是他的代表作,其中《三体I:地球往事》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三体》系列自出版以来,就以其生动曲折的情节和丰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众多读者。本文通过对刘慈欣《三体》系列与阿瑟·克拉克科幻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刘慈欣在创作思想、创作内容、创作手法上对阿瑟·克拉克的接受与继承,并找出刘慈欣《三体》系列与阿瑟·克拉克科幻小说的差异性,归纳出形成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刘慈欣《三体》系列的特点及研究价值,展现刘慈欣《三体》系列的独特魅力。本论文的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简要说明本文的选题由来及意义,总结国内外有关刘慈欣与克拉克科幻作品的研究现状,论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科幻小说进行定义,梳理出中西方科幻发展历程,进一步从宏观角度分析西方科幻对中国科幻发展的影响。第二章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从外星人形象塑造、创作理念、人文关怀和叙事策略四个方面,论述刘慈欣《三体》系列对克拉克科幻小说的接受与继承。第三章分析两位作家在想象力空间维度、乌托邦与异托邦的建构、拯救意识方面等存在的差异,并从中西方在科技观、社会历史发展及宗教文化方面探究其形成差异的原因。第四章从本土化、人文情怀、叙事策略三个方面对刘慈欣《三体》系列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研究《三体》系列对中国科幻文学、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的价值,以及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是结语部分。主要对本文的论点和研究意义进行总结。
刘进军[4](2019)在《世界航天新科技档案(二) 未来飞船(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太空飞行——宇宙飞船人类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欣赏宇宙的奇观,探索宇宙的奥秘。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苏联"东方-1"号飞船将加加林送入太空。人类完成第一次太空飞行。加加林开启了人类航天时代,永垂人类文明史册。宇宙飞船不但开阔了人类的视野,更让人类的思想飞向更远的空间,并为研发未来太空飞行器提供了蓝图和经验。
兰宁远[5](2019)在《问鼎长天——中国921(一)》文中指出天上有了"中国星"在人类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市场的开辟和科学的进步等一系列成就,拉开了"全球文明"的幕布。在1981年召开的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2届大会上,陆地、海洋、大气层和外层空间分别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环境,而第四环境是随着航天技术的诞生而出现的。在此之前,人类只能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境里活动。航天技术的发展,把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展为陆、海、空、天四大疆域,拉近了太空与人类的距离,为人类认识、开发和利用太空,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从而,
刘健[6](2018)在《虚空之舟:科幻作品中的宇宙飞船——评郭亦洁的《归来》》文中认为泛舟于群星之间,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从神奇魔法到先进科学技术,科幻作品中关于太空探索的想象不断创新,最终凭借宇宙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开启新的篇章。这一过程究竟是怎样的?让我们在下文中寻找答案吧!魔法与大炮:早期科幻作品中关于太空飞行的想象莫斯科时间1961年4月12日上午9时7分,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航,这是人类第一次乘坐宇宙飞船实现太空飞行。而泛舟于群星之间,是人类自古以来的
王兴会,黄定有[7](2010)在《飞越苍穹——记航天英雄聂海胜》文中研究表明一代天骄"神舟"飞天圆古梦,英雄伟绩照汗青。1999年11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宇宙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经21小时11分太空飞行,绕地球14圈后准确返回地面。2003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21小时23分,行程约60万千米,实现了中华儿女千年飞天的梦想。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绕地球飞行115小时32分,行程约325万千米后,于17日凌晨4时33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飞船主着陆场,实现了中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空间飞行试验的飞天梦想。
孙智信,卢绍华,林聪榕[8](2007)在《人类探月与嫦娥工程》文中研究指明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嫦娥工程初步取得了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
庞之浩[9](2005)在《当代载人航天器技术纵览》文中研究指明2005年10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又实现了新的飞跃,神舟-6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他们在太空飞行了5天后于10月17日平安返回。神舟-6飞船的飞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揭幕之战,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杨志达[10](2004)在《人类能飞向未来吗?》文中指出
二、宇宙飞船飞向未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宇宙飞船飞向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流浪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流浪概念的界定 |
2 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及其意义 |
4 研究方法 |
1 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作品中的身体流浪书写 |
1.1 空间的流浪 |
1.2 时间的流浪 |
2 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作品中的精神流浪书写 |
2.1 身体流浪之前的精神隔阂 |
2.2 身体流浪途中的自我焦虑 |
2.3 身体流浪后对家园的疏离 |
3 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叙事特征 |
3.1 流浪个体到流浪群体的升华 |
3.2 宏大时空与流浪人物的冲突 |
3.3 流浪情节现实与超越的平衡 |
3.4 流浪叙事风格的悲剧与崇高 |
4 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文化意蕴 |
4.1 坚韧的生命意识 |
4.2 永恒的文化乡愁 |
4.3 流浪的存在之思 |
5 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发生原因 |
5.1 中国文学流浪传统延续 |
5.2 科技发展的无根感转化 |
5.3 对未来人类走向的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990年代以来关于“流浪”的中国科幻小说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2)面向“嫦娥工程”科普冒险游戏的设计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背景:中国国民科学素质亟需提高 |
1.1.2 文化背景:从嫦娥奔月神话到“嫦娥工程”科学普及 |
1.1.3 设计背景:游戏为科普工作带来新方向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科普工作现状 |
1.3.2 国外科普工作现状 |
1.3.3 研究现状综合分析 |
1.4 科普游戏化的创新点和必要性 |
1.4.1 创新点 |
1.4.2 必要性 |
1.5 研究方法、内容及思路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嫦娥工程”科普冒险游戏解析:释义、组成和特征 |
2.1 “嫦娥工程” |
2.1.1 月球的概念 |
2.1.2 “嫦娥工程”相关概念 |
2.1.3 “嫦娥工程”相关设施概述 |
2.2 冒险游戏相关概念概述 |
2.2.1 冒险游戏的定义和特征 |
2.2.2 冒险游戏在科普中的优势 |
2.3 “嫦娥工程”科普内容与冒险游戏的融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科普冒险游戏“月神C计划”设计策略 |
3.1 设计策略之用户分析 |
3.1.1 目标用户的确定 |
3.1.2 目标用户行为特征调研分析 |
3.2 设计策略之设计思路和引导设计 |
3.2.1 “月神C计划”游戏命名 |
3.2.2 “月神C计划”设计思路 |
3.2.3 “月神C计划”诱导设计 |
3.3 设计策略之趣味性的游戏剧情设定 |
3.3.1 “月神C计划”游戏剧情故事化 |
3.3.2 “月神C计划”科普内容趣味化 |
3.4 设计策略之人性化的交互方式 |
3.4.1 符合儿童喜好的简单交互 |
3.4.2 多样化、重复性的科普形式 |
3.4.3 层次感的游戏逻辑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月神C计划”的设计实践 |
4.1 “月神C计划”设计前期准备 |
4.1.1 实践思路 |
4.1.2 游戏信息架构 |
4.1.3 交互设计方案 |
4.2 “月神C计划”关键模块设计 |
4.2.1 对话与协作的设计 |
4.2.2 游戏问题的设计 |
4.2.3 科普认知模块的设计 |
4.3 “月神C计划”游戏元素设计 |
4.3.1 游戏界面 |
4.3.2 游戏角色设计 |
4.3.3 游戏icon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月神C计划”的开发、测试与推广 |
5.1 “月神C计划”游戏开发 |
5.1.1 游戏开发引擎选择 |
5.1.2 游戏开发流程 |
5.2 “月神C计划”的可用性测试 |
5.2.1 可用性测试的目的 |
5.2.2 测试任务和情境 |
5.2.3 测试问题清单 |
5.3 “月神C计划”游戏推广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Ⅰ 科普冒险游戏调查问卷 |
附录Ⅱ “月神C计划”游戏剧情 |
附录Ⅲ “月神C计划”游戏界面 |
附录Ⅳ “月神C计划”游戏测试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3)刘慈欣《三体》系列与阿瑟·克拉克科幻小说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科幻小说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
第一节 科幻小说的定义 |
第二节 中西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
一、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 |
二、中国科幻的发展 |
第三节 西方科幻对中国科幻发展的影响 |
第二章 刘慈欣《三体》系列对阿瑟·克拉克科幻小说的接受与继承 |
第一节 形象塑造:神秘的外星人 |
第二节 创作理念:崇尚科学技术 |
第三节 人文关怀: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 |
第四节 叙事策略:密集叙事与时间跳跃 |
第三章 刘慈欣《三体》系列与阿瑟·克拉克作品的差异性比较 |
第一节 想象力空间维度不同 |
一、阿瑟·克拉克:三维空间 |
二、刘慈欣《三体》系列:多维空间 |
第二节 乌托邦建构与异托邦建构 |
一、阿瑟·克拉克:乌托邦建构 |
二、刘慈欣《三体》系列:异托邦建构 |
第三节 他者拯救与自我拯救 |
一、阿瑟·克拉克:他者拯救 |
二、刘慈欣《三体》系列:自我拯救 |
第四节 差异原因的探究 |
第四章 刘慈欣《三体》系列的特点及研究价值 |
第一节 《三体》系列的特点 |
一、《三体》系列的本土化 |
二、乐观进取的人文情怀 |
三、空间并置的叙事策略 |
第二节 《三体》系列的研究价值 |
一、对当代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
二、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指导 |
三、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世界航天新科技档案(二) 未来飞船(上)(论文提纲范文)
太空飞行——宇宙飞船 |
什么是宇宙飞船? |
载人飞船: |
货运飞船: |
2“猎户座”多用途飞船 |
告别月球50年了!何时重返月球? |
“猎户座”多用途飞船 |
从2006~2015年财政年度, |
集航天先进技术于一身 |
制造:国际合作 |
已进行的试验飞行 |
何时飞向月球和火星? |
3 “载人龙”载人飞船 |
超强运载能力: |
“载人龙”载人飞船 |
“龙”快递,使命必达: |
重要节点: |
首次飞行: |
“龙”快递员: |
(8)人类探月与嫦娥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类探测月球的历程 |
二、飞向月球的轨道 |
三、嫦娥工程的缘起与实施 |
1、“嫦娥工程”的三个实施阶段 |
2、嫦娥工程的实现目标 |
四、探月关键技术 |
1、探月技术基础 |
2、“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
3、主要关键技术 |
(1) 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
(2) 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
(3) 热控、能源技术与环境适应性设计问题 |
(4) 远距离测控和数据传输 (通信) 问题 |
(5) 制导、导航与控制问题 |
(6) 后期关键技术 |
五、嫦娥工程的重大意义 |
1、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促进了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 |
2、健全了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并为未来深空探测活动奠定了技术与经验基础 |
3、嫦娥工程使我国对月球的开发利用成为可能, 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
四、宇宙飞船飞向未来(论文参考文献)
- [1]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流浪书写[D]. 何钧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面向“嫦娥工程”科普冒险游戏的设计实践[D]. 程小玲.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4)
- [3]刘慈欣《三体》系列与阿瑟·克拉克科幻小说比较研究[D]. 蒋思墀. 陕西理工大学, 2019(01)
- [4]世界航天新科技档案(二) 未来飞船(上)[J]. 刘进军. 卫星与网络, 2019(04)
- [5]问鼎长天——中国921(一)[J]. 兰宁远. 神剑, 2019(01)
- [6]虚空之舟:科幻作品中的宇宙飞船——评郭亦洁的《归来》[J]. 刘健. 知识就是力量, 2018(11)
- [7]飞越苍穹——记航天英雄聂海胜[J]. 王兴会,黄定有. 战士文艺, 2010(Z1)
- [8]人类探月与嫦娥工程[J]. 孙智信,卢绍华,林聪榕. 国防科技, 2007(12)
- [9]当代载人航天器技术纵览[A]. 庞之浩. 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 [10]人类能飞向未来吗?[J]. 杨志达. 青少年科技博览, 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