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局审计发挥积极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智孝[1](2020)在《官僚机构自由裁量预算对工资福利支出的影响 ——基于中国地方政府部门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工资福利支出是与官僚效用联系最为密切和直接的财政支出项目,官僚机构是否会倾向于将自由裁量预算用于谋求工资福利支出的扩张。同时,官僚机构工资福利支出由官僚机构规模与工资福利水平共同决定,自由裁量预算如果被用于扩张官僚机构工资福利支出,究竟是被用于扩张官僚机构规模还是提升工资福利水平,以上问题均尚待基于理论逻辑和客观证据的实证研究加以考察。研究基于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28个省级政府组成部门2015至2017年间的面板数据,同时采用普通回归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分别就自由裁量预算对工资福利支出、政府部门规模以及工资福利水平的影响加以估计,以期增强效应测度和因果诊断的可靠性。另外,研究进一步剔除直辖市样本,借助剩余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考察实证结果对数据缺失与样本选择的敏感性。研究发现:首先,自由裁量预算对工资福利支出有正向影响,虽然影响效应在省份和部门间存在差异,但是该差异均对实证结果不构成颠覆性的威胁。其次,影响的作用路径包括扩张政府部门规模,却也不排除提升工资福利水平,财政资金相对吃紧、工资福利水平偏低的西部地区政府部门更倾向于将自由裁量预算用于提升工资福利水平。另外,政府部门行政首长任期与工资福利支出呈现“倒U”型的关系,第4年是关系由正转负的极值点。工资福利支出在官僚机构支出中占据重要比重,考察自由裁量预算对工资福利支出的影响,既能够服务于预算改革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提升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供有益启示,又能够证实现实的财政资金配置潜藏着官僚与官僚机构的利己动机,为财政配置理论提供独特的见解。研究的创新点包括:就研究问题而言,将对公共财政资金配置与管理问题的关注点由政府外部使用转移到内部消耗。就理论视角而言,采用公共选择学派的官僚自利话语对自由裁量预算与工资福利支出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包装。就研究设计而言,借助工具变量法使得因果关系估计结果更为纯净与可靠。
徐鹏[2](2019)在《H海事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
孙冀萍[3](2019)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后果研究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探索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国家保护自然资源资产、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完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环节。随着该项审计试点在全国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对其研究并洞悉其导致的领导干部意识行为变化及政策后果,对于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职能,促进领导干部受托资源环境责任的履行以及实现地区资源环境“善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我国政治制度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各项部署和要求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理性选择。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一新兴审计制度,凭借其独立性、专业性、技术性,通过监督、评价与鉴证资源环境管理权力运行过程,并提供相关履责信息,具有约束和激励领导干部意识和行为,促使其更好地履责的功能。然而,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者更多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而对其有效性的检验缺乏应有的关注。根据情绪认知理论,个体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通常会发生心理和生理变化,从而影响其思考与行为。那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提出及试点工作的开展,无疑向被审计领导干部传递出某种信号,增加了其“感知压力”,促使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意识发生改变。一般地,人在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行为,伴随被审计领导干部意识的改变,地方政府资源环境管理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地方政府资源环境治理投资增加,一方面直接修复生态环境损害,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政府的环保投资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非政府环境治理行为。而地方政府资源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直接预防和控制环境风险与损害的同时,也会有效遏制企业的环境污染机会主义行为。地方政府资源环境投入行为和监管行为的改变,会对地区自然资源资产状态及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也给属地企业环保投资行为动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实践及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环境刺激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导致后果以及宏观影响微观”的政策后果系统分析框架,并从领导干部个人层面、地区层面及企业层面实证检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政策后果。本文的主要发现有:第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开展显着增加了领导干部在资源环境治理方面的注意力分配,并进而增加了当地政府资源环境方面的制度供给,因此,本文得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开展显着提高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意识的结论。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法制化程度不同地区的进一步探讨,本文发现较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及偏重于工业产业结构的地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开展的政策效应更为显着。第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开展显着加大地方政府对地区资源环境治理的投资,并强化了对地区资源环境的监管,具体表现在地区污染治理投资额增加,环境监管机构增多等,故而,本文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开展对地方政府资源环境管理行为具有显着影响。进一步地,实证检验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对领导干部资源环境管理行为的影响,是经由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意识提高实现的,且政策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第三,以土地、水、林木以及矿产资源资产状况、水资源质量和大气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本文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开展与试点地区土地资源资产状况、矿产资源资产状况间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而且试点地区废水排放量减少、万元工业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大气环境质量及水环境质量得到显着改善。因此,本文得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以显着影响属地资源环境质量,且这一政策后果与地方政府资源环境管理行为存在显着关系的结论。将地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部分,本文发现该项审计对东部地区资源环境质量影响更为显着,且显着降低了该地区的单位地区生产能耗,提高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最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开展,带来地区环境遵守成本、环境标准的严格程度及环境管制强度的变化,促进属地企业扩大环保投资规模,特别是显着增加重污染企业的环保投资规模。因此,本文得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显着增加属地企业环保投资规模的结论。本文利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后果的研究过程中,主要的创新有以下四点:(1)本文第一次按照“环境刺激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产生后果”的逻辑创造性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后果的理论分析框架,丰富了现有文献的理论边界。(2)第一次以实证方法系统检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后果。现有相关研究较多地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后果缺乏应有的关注与检验。本文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分阶段分步骤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为新的视角,利用双重差分方法深入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这一外部冲击对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意识、行为及其后果的影响,有助于我们科学深入地理解该项审计活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3)创新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意识的度量方式。本文通过引入注意力与政府决策相关理论,以政府工作报告中资源环境管理相关文字所占比重来解释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意识的变化,这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4)本文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环境规制效应的相关研究。已有文献主要从环境规制对地区产业结构、地区绿色绩效、企业行为及竞争力等视角展开研究,与这些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考察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影响,并进而对企业环保投资行为的影响。此外,本文在变量选取及数据收集、研究深度以及研究方法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和不成熟之处。随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继续推进以及资料的后续获得,还应继续深入地从多角度来进行研究,以使研究结论更具稳定性。
王金兰[4](2019)在《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个人所得税因其征管难度大、纳税遵从度不高,一直被诟病为“天下第一难征的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一直是困扰税务机关的重要问题,也是理论界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从2000年到201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规模、在税收收入的占比来看,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国家筹集财政资金、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个人所得税的流失及其规模问题也不容忽视。2018年6月,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自出台以来迎来了第七次大修,实现了分类征收转变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方式的革命性改革,其纳税遵从问题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个人所得税的流失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情况,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流失规模如何、历年的变化情况如何?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纳税遵从产生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应该如何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度?文章遵循“理论研究——现状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对策研究”的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导向,执果索因,运用文献研究法掌握了个人所得税的研究成果与尚存在的不足,运用调查研究法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因素,并进一步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各影响因素对纳税遵从形成正向还是负向的影响,最后根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促进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提高的建议。具体而言,文章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第一,界定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理论分析框架。行为经济学以有限理性为假设前提,将心理学与经济学有机结合,将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还原为有限理性的、有情感的人,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认识人类行为,解释行为产生的动机,做到“对症下药”。在阐述纳税遵从的内涵与分类的基础上,讨论预期效用理论、前景理论、新公共管理主义对纳税遵从理论发展的影响,并根据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分析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不仅有经济因素也有心理因素。由于不同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纳税人遵从或不遵从的纳税行为。结合上述理论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讨论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受到税制模式、税制公平的感知、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纳税人权利保护以及社会纳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第二,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理论模型分析。预期效用理论以完全理性人为假设前提,探讨的是在不确定情况下行为主体以效用最大化为行为决策标准所做的选择。而A-S模型是在预期效用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最经典的个人所得税纳税决策模型,该模型基于理性人假设,行为主体通过预期效用衡量自己面临的机会,决策时不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能够做到趋利避害,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结论表明,提高稽查率、罚款率都有利于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额。尽管A-S模型是个人所得税纳税决策的经典理论分析模型,但以理性人为假设前提,并且不考虑纳税人的心理特征越来越受到质疑。将行为经济学引入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决策显得十分必要,该理论以有限理性人为假设前提,将行为主体还原为“真实”的人,更能解释税收实践中纳税人的行为决策。行为经济学在参照依赖的基础上,结合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构建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决策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可知,税率、罚款率、心理成本、损失厌恶程度、主观稽查率都是影响个人所得税纳税决策的因素,导致纳税人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纳税决策。第三,通过个人所得税流失规模从整体上考察其纳税遵从情况。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个人所得税结束了“三税并征”的局面。1994年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72.7亿元,是税收收入总额5126.88亿元的1.62%,所占比重低,筹集财政收入的能力有限,涉税人员少,在征管中并未受到重视。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在界定个人所得税收入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税收收入能力测算法、现金比率法分别对2007年至2017年间公开经济、地下经济的个人所得税的流失规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流失规模都较大,税收流失率达到50%左右,且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收入能力的增长。可见,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规模及流失率不容乐观,纳税遵从状况堪忧。第四,从制度、税收征管及纳税服务的角度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较低的原因。税收征管是影响纳税遵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纳税遵从是税收征管的目标与着眼点,税收征管模式与手段、稽查与处罚以及纳税服务对促进纳税遵从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个人所得税征管效率的高低本身也受到税种本身特征的影响。个人所得税无论从其征税范围、费用扣除、税率设计来看,还是从其涉及的纳税人员来看,都较其他税种复杂,征管难度大。同时,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是在分类征收模式基础上形成的,随着个人所得税转变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征收模式,税收征管的弊端凸现出来。另外,个人纳税人需要税务机关提供精准的纳税服务,而纳税服务不到位势必也会影响到其税收征管的效果,最终影响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第五,对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行为经济学对个人纳税决策的影响分析,考虑经济因素与心理因素,结合专家访谈,依据李克特量表法设计预调研问卷,回收预调研有效问卷139份,通过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结果剔除一些题项,修改调查问卷形成最终问卷。问卷通过问卷网发放,收回问卷838份,剔除无效问卷98份,有效问卷740份。将样本随机分成两个子样本,一个样本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个样本运用软件AMOS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显着性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税制公平的感知、税收征管制度、纳税服务、逃税的心理成本和税后激励是影响因素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主要因素。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对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纳税遵从的影响具有显着性,且税制公平的感知、纳税服务、税收征管、心理成本以及税后激励都对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产生正向影响,即促进个人所得税公平的感知、完善纳税服务、加强税收征管、增加心理成本与税后激励都有利于促进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度的提高。第六,提出促进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政策建议。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规模较大,纳税遵从度不高,税收征管效率较低,是税收机关、纳税人以及纳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基于行为经济学,更重要地通过影响纳税人的心理达到影响其纳税行为的目的。一是从纳税主体、征税范围的列举方式、费用扣除制度以及税率几个方面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使个人所得税更趋于公平,提高纳税人对税制公平的感知;二是加大稽查力度与处罚的实际力度,强化信息化管理,实现税源控制,严把征管环节关;三是税务机关应树立纳税服务意识,简化纳税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确实为纳税人提供便利、降低纳税遵从成本,完善纳税服务;四是建立纳税遵从的激励约束机制。“胡萝卜加大棒”,既要增加逃税纳税人的心理成本,也要建立诚实纳税奖励机制,双管齐下,共同促进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最后,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的配套措施建设。促进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状态的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完善其制度与征管,还需要辅之以相应的配套措施。首先,建立自然人财产登记制度掌握自然人的财产状况;其次,建立非现金交易制度使其所有的交易、消费都有据可查,并完善部门间联网协同制度,使纳税人的财产、收入与支出等信息能够进行比对,实现信息管税。最后,将个人纳税信息纳入个人信用数据库,完善个人信用数据库,使个人纳税信用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制度改革中,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纳税服务,并通过配套制度的完善,最终实现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的目标。
杨云[5](2019)在《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国家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监督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预算执行审计的宗旨和目标是对预算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预防和纠正,监督和制约国家机关行使行政权力,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权力运行。预算审计工作是一项动态发展变化着的工作,应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党和国家最新政策制度为指引,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挖掘审计成果运用,揭示违法违纪问题的同时服务于宏观决策的制定。审计全覆盖的提出,是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肯定,也是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就像体检一样,不仅为了查病,更要“治己病、防未病”,如何做到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充分发挥好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免疫系统”的作用,是每个审计人员和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兰州市2018年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实例为切入点,梳理了相关国内外文献并进行述评,阐述了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相关的基本概念,辅之以公共管理理论中阐述审计产生原因和基础的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说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运行机制的协同治理理论以及表明了审计发展方向的免疫系统理论等为指导。通过对兰州市2018年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过程中审前准备阶段、审中实施阶段、形成报告阶段进行介绍,从审计范围、深度、方式、成果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存在审计范围覆盖不足、项目计划安排欠合理,审计深度拓展不够、审计质量疏于管理,审计方式运用不力、组织流程不够顺畅,审计成果利用不到位、绩效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借鉴国内先进经验,提出了统筹安排项目计划、真正实现全覆盖,优化审计资源、多举措提升审计质量,审计方式融合、组织方式优化,视审计整改工作、提高绩效审计水平等四条对策建议。
俞露倩[6](2019)在《审计需求视角下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研究》文中提出政府审计结果公告作为政府审计质量的显性表示,在推动政府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公开信息,同时能够促进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审计监督合力,弥补不合理的审计期望差。从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来看,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质量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但是在提倡建立需求导向的审计服务的背景下,当审计需求推动政府审计不断提高的同时,发挥着同样重要作用的政府审计结果公告,作为衡量政府审计质量的一部分,审计需求是否也会相应地成为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提高的助推器呢?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证两大部分,理论部分从审计需求影响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动因理论,审计需求影响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路径理论以及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发挥的效能理论分别进行阐述。实证部分首先研究了三个不同主体的审计需求对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为,作为衡量社会公众审计需求的受教育水平,对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具有反向的显着作用。而对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行为具有直接影响的人大和政府,两者的审计需求并未成为改善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的推动力量。从实证回归结果得出结论:一是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质量与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直接相关,且呈现“逆需求”现象,表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质量是政府策略性选择的结果;二是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主要受众为社会公众,而人大和政府的审计需求更多地是通过增加对审计机关的投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来提高政府审计的质量,忽视了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性;三是政府对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沟通机制的缺乏导致了社会公众的需求无法很好地推动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的提高。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研究对象,以往的研究是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研究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提倡建立需求导向的审计服务的背景下,本文从审计需求的视角出发,研究其对于作为政府审计质量一部分的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的影响。二是从研究方法上,从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职能建立评价指标,选用了更为客观的评价方法-熵权法作为对政府审计结果公告信息的衡量,将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文本信息含量作为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的替代变量进行实证研究。三是结论上得出了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的“逆需求”结果。
张雅雯[7](2019)在《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政策,也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役。近几年,随着扶贫攻坚战的逐步推进,审计机关也加大了对扶贫的扶贫资金和政策落实的审计力度。现阶段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精准扶贫的审计结果公告反映了我国当前扶贫审计工作的现状。从2013年至今,关于精确扶贫的公告数量相对较少,涉及扶贫资金审计项目的某些地区从未就扶贫审计结果发布相应的公告。个别省份仅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一段有关精准扶贫审计的信息。在扶贫审计研究领域,主要关注点在于如何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管理机制,重点推进扶贫政策落实,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然而,有关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研究现在仍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如何提高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质量,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仍有较大的研究意义。本文以审计署及省级乃至地市级审计机关公布的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对象,先对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审计结果公开质量,精准扶贫审计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接着深入研究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并对精准扶贫审计与信息公开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受托责任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审计署和地方精准扶贫审计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了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特征。在对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时,笔者发现随着精准扶贫的公众关注度日益提高,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对公众参与社会舆论监督起到促进作用,而公众的参与在实现全面脱贫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公开过程中,仍存在着如审计结果公开的数量偏少,审计情况的具体信息模糊,审计结果公开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分析问题,对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相关政策提出建议,促进完善精准扶贫审计结果的公开,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李丽[8](2019)在《国家审计促进环境绩效的实证研究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文中认为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对环境治理中存在的各种病害、风险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审计作为对政府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活动的监督者,在推动环境治理、促进环境绩效上一直在积极发挥作用。首先,本文基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分析国家审计是如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使官员尽职履责及推动企业绿色创新,从而间接或直接地促进环境绩效。其次,本文采用投入导向的DEA模型计算各地区环境绩效,并分别进行了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区域比较分析。再次,本文借助Tobit回归方法,构建了模型(1)以实证考察当期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对当期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并构建了模型(2)以实证考察上一期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对当期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发现,审计揭示功能对环境绩效改善的作用还未明显体现出来;审计抵御功能可以有效促进环境绩效,提高环境质量,并且滞后一期后,审计抵御功能促进环境绩效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审计预防功能虽然也能促进环境绩效,但作用不明显。综合来看,国家审计综合治理能力可以促进环境绩效,并且上一期国家审计综合治理能力对当期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有效。最后,结合国家审计促进环境绩效的实证研究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国家审计促进环境绩效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进环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推行环境领域中的全过程审计等总体举措,以及完善环境审计法律依据、加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和建立跨区域环境审计机制等具体措施。
祝孟叶[9](2019)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研究 ——以水资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枯竭。目前,资源在被大量消耗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重要的监督方式,应该在自然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监督作用。然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前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中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审计评价作为审计功能中的重要一环,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够对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职责进行评价,其审计结果服务于自然资源环境实际问题的改善,从而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使用效率。同时,评价结果也能为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发现目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方面相关的研究还不完善,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绩效评价缺失,未提出适宜的评价体系。基于研究需要,本文对自然资源资产及审计评价进行了界定,并提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应的理论基础。随后,通过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本文提出责任评价是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核心内容。从公共权力角度出发,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分为资源配置责任和业务管理责任,其中资源配置责任又分为财政资金管理责任、实物资产管理责任、人力资源管理责任,这四项责任通过决策和执行部门发挥作用。基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而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源自这四项责任都通过财、物、人的流通从而作用于自然资源及环境。因此,本文将指标评价体系分为投入和产出两部分,投入层指标为财、物、人,产出层指标为自然资源消耗情况、质量变动情况、资源监督执法情况三项一级指标。最后,本文以水资源为例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并设计了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数据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领导干部在水资源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对DEA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管理上资金投入不足,且资金量投入增长缓慢,而物力和人力投入略有冗余;水资源状况改善缓慢,且部分省份水资源管理效率不稳定。针对以上得出的问题,本文还提出应该建立长效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机制,同时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合理分配资源,提升效率。
袁怡晨[10](2019)在《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研究 ——基于三省一市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都十分关注民生这一大事,国家也高度重视就业各项工作。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在每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十大民生热点中,就业每年均有上榜,每年就业问题都是人民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与焦点。就业专项资金是组成社会保障资金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些年来,为了支持促进就业工作,并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我国政府以各种补贴的方式拨付了大量财政资金,包括职业培训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而这些就业专项资金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政策目标,是否发挥了减少失业、促进就业以及增加职业稳定性的作用,这些就业补贴的使用效果如何都值得关注。现如今,中国的就业形势依旧比较严峻。审计作为国有资产的守护者,也必须围绕增进民生幸福开展审查监督。就业是民生的重中之重,审计机关必须加强对劳动就业培训、就业保障及相关就业政策实施情况的审计,发挥审计对促进就业水平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基于这种研究背景下,本文综合运用了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随后本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就业政策、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对就业政策、就业专项资金、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等基本概念进行梳理,然后明晰就业专项资金审计以及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具体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就业专业资金审计的现状以及特点,为下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对就业专项资金审计中的目标、程序与方法做了总结,并探讨了就业专项资金审计应该涉及的审计内容,构建了审计指标体系并赋予权重。第五部分综合比较部分沿海地区与作者参与的就业资金审计案例,结合审计案例的实际做法,与上文归纳的审计重点内容与指标进行对比。从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目标选择,审计的重点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就业专项资金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第六部分是建议与对策部分。主要是在前文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最后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审计成果,促进完善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最后一部分是对上文进行总结,归纳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可以归纳为:通过专家座谈法与文献整理法系统地梳理了就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内容、审计指标体系与规范性审计流程,并结合案例对比分析归纳出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寻找改进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的对策建议,为实务提供一些可以参考与借鉴的经验。
二、海南局审计发挥积极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南局审计发挥积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官僚机构自由裁量预算对工资福利支出的影响 ——基于中国地方政府部门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预算改革:二十一世纪国际公共行政的大潮流 |
1.1.2 预算绩效:新时代中国预算与绩效一体化改革 |
1.2 研究问题 |
1.2.1 实践问题:自由裁量预算增加是否会导致工资福利支出膨胀? |
1.2.2 理论问题:“V.O.Key之问”? |
1.3 研究意义 |
1.3.1 实践意义 |
1.3.2 理论意义 |
1.4 研究路径 |
1.5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工资福利支出 |
2.1.1 官僚机构规模 |
2.1.2 官僚工资福利 |
2.2 预算与工资福利支出 |
2.3 自由裁量权与预算 |
2.3.1 自由裁量权 |
2.3.2 自由裁量预算 |
第三章 理论假设 |
3.1 自由裁量预算对工资福利支出的正向影响 |
3.1.1 公共选择学派的官僚理论:官僚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
3.1.2 代理理论:自由裁量预算配置夹带官僚私利 |
3.1.3 集体行动的逻辑:工资福利支出在私利中处于优势位置 |
3.1.4 效用论:自由裁量预算会更多被用于工资福利支出 |
3.2 自由裁量预算对官僚机构规模与工资福利水平的正向影响 |
3.2.1 自由裁量预算对官僚机构规模的正向影响 |
3.2.2 自由裁量预算对工资福利水平的正向影响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方法选择 |
4.2 模型设定 |
4.3 样本选择 |
4.4 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 |
4.4.1 被解释变量 |
4.4.2 核心解释变量 |
4.4.3 工具变量 |
4.4.4 控制变量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5.1.1 描述性统计 |
5.1.2 相关性分析 |
5.2 回归结果分析 |
5.2.1 自由裁量预算对工资福利支出的影响 |
5.2.2 可能的解释:政府部门规模扩张或工资福利水平提升?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1.1 自由裁量预算与工资福利支出 |
6.1.2 自由裁量预算与政府部门规模 |
6.1.3 自由裁量预算与工资福利水平 |
6.1.4 官员任期与工资福利支出 |
6.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
6.2.1 理论贡献 |
6.2.2 实践启示 |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6.3.1 研究局限 |
6.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后果研究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概念界定 |
1.2.1 自然资源及自然资源资产 |
1.2.2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
1.2.3 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及其责任 |
1.2.4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涵及其要素的界定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主要贡献 |
2 文献综述 |
2.1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理论文献回顾 |
2.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策后果文献回顾 |
2.2.1 经济责任审计与权力的监督、制约 |
2.2.2 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责任履行 |
2.2.3 经济责任审计与政府治理 |
2.3 环境规制效应的文献回顾 |
2.3.1 环境规制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
2.3.2 环境规制对地区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 |
2.3.3 环境规制对地区相关企业行为及竞争力的影响 |
2.4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后果的文献回顾 |
2.4.1 对领导干部资源环境管理行为影响的文献回顾 |
2.4.2 对地区资源环境质量影响的文献回顾 |
2.4.3 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文献回顾 |
2.4.4 对地区相关企业价值影响的文献回顾 |
2.4.5 对审计主体行为影响的文献回顾 |
3 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
3.1 制度背景 |
3.1.1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小范围试点 |
3.1.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大范围试点 |
3.1.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全面推行 |
3.1.4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实施效果 |
3.2 理论基础 |
3.2.1 意识、行为与后果相关理论 |
3.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3.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2.4 外部性理论 |
3.2.5 资源环境价值理论 |
3.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后果分析框架 |
3.3.1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标 |
3.3.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主要特点归纳 |
3.3.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后果的作用路径 |
4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影响领导干部资源环境意识的实证检验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2 研究设计 |
4.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4.2.2 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意识及相关变量的度量 |
4.2.3 模型设定 |
4.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领导干部意识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单变量分析 |
4.3.3 相关性分析 |
4.3.4 双差分回归结果分析 |
4.3.5 进一步分析 |
4.3.6 稳健性检验 |
4.4 主要结论 |
5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影响地方政府资源环境行为的实证检验 |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2 研究设计 |
5.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5.2.2 地方政府资源环境管理行为及相关变量的度量 |
5.2.3 模型设定 |
5.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5.3.1 描述性统计 |
5.3.2 单因素分析 |
5.3.3 相关性分析 |
5.3.4 回归结果分析 |
5.3.5 进一步检验 |
5.3.6 稳健性检验 |
5.4 主要结论 |
6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影响属地资源环境质量的实证检验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2 研究设计 |
6.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6.2.2 地区自然资源资产状况及生态环境效果及相关变量的度量 |
6.2.3 模型设定 |
6.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地区自然资源状况及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 |
6.3.2 相关性分析 |
6.3.3 回归结果分析 |
6.3.4 进一步检验 |
6.3.5 稳健性测试 |
6.4 主要结论 |
7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影响属地企业环保投资行为的实证检验 |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2 研究设计 |
7.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7.2.2 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及其他变量的度量 |
7.2.3 模型设定 |
7.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影响企业环保投资行为的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7.3.1 描述性统计 |
7.3.2 相关性分析 |
7.3.3 回归结果分析 |
7.3.4 进一步检验 |
7.3.5 稳健性测试 |
7.4 主要结论 |
8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针对国家政策制定部门层面的政策建议 |
8.2.2 针对审计部门层面的政策建议 |
8.2.3 针对被审计责任主体层面的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8.3.1 研究局限性 |
8.3.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
一、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
二、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 |
三、前景理论的权重函数 |
第二节 纳税遵从的基础理论 |
一、纳税遵从的内涵及分类 |
二、纳税遵从的理论发展 |
第三节 纳税遵从主体行为 |
一、纳税人行为与纳税遵从 |
二、征税人行为与纳税遵从 |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影响因素 |
一、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特殊性 |
二、税制与税制模式论 |
三、税收征管立法执法论 |
四、纳税服务与纳税人权利保护论 |
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理论模型分析 |
第一节 A-S模型及其评价 |
一、A-S模型的基本内容 |
二、A-S模型的评价 |
第二节 前景理论下的纳税决策模型 |
一、纳税遵从决策模型的假设 |
二、模型的参数变量 |
三、建立模型 |
四、前景理论下的纳税决策模型结论 |
第三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现状:流失规模 |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制度和征管、服务的改革进程与举措 |
一、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历程及举措 |
二、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改革及举措 |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服务改革 |
第二节 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现状分析 |
一、个人所得税历年收入状况分析 |
二、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能力 |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规模的实证分析 |
一、个人所得税的流失规模测算 |
二、个人所得税流失规模的分析 |
第四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原因分析:制度、征管与服务 |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税制影响纳税遵从 |
一、个人所得税制度因素与纳税遵从 |
二、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与纳税遵从 |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征管影响纳税遵从 |
一、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影响纳税遵从 |
二、税收征管模式影响纳税遵从 |
三、税收征管成本高企影响纳税遵从 |
四、征管配套措施影响纳税遵从 |
五、第三方信息获取困难影响纳税遵从 |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纳税服务影响纳税遵从 |
一、管理观念与服务理念的冲突制约着纳税遵从 |
二、共性供给与个性需求脱节制约着纳税遵从 |
三、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失衡 |
四、纳税服务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 |
第五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总体设计 |
一、调研目的与内容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与过程 |
三、问卷的数据收集 |
四、问卷的数据分析方法 |
第二节 问卷的预调研 |
一、预调研的调查说明 |
二、预调研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三、测量量表的信度分析 |
四、测量量表的效度分析 |
第三节 正式调研及统计分析 |
一、正式调研说明 |
二、样本基本特征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 |
第四节 探索性因子分析 |
一、问卷的信度分析 |
二、问卷的效度分析 |
三、因子分析的解释总方差 |
四、提取公因子 |
五、因子命名 |
第五节 验证性因子分析 |
一、路径系数与载荷系数的显着性评价 |
二、方差估计的显着性检验 |
三、模型拟合度评价 |
四、模型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六节 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
一、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 |
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
三、模型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的建议 |
第一节 促进个人所得税的税制公平 |
一、以家庭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单位 |
二、采用“概括+反列举”方式扩大税基 |
三、进一步完善费用扣除制度 |
四、减少税率级次,降低边际税率 |
第二节 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 |
一、实行全民自行申报纳税、增强纳税意识 |
二、加强税源控制,强化税收信息管理 |
三、强化风险管控,加大稽查力度 |
四、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处罚方式 |
第三节 完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服务 |
一、转变观念,树立纳税服务意识 |
二、做好纳税过程服务,降低遵从成本 |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
四、大力发展个人税务代理业务 |
第四节 建立个人所得税的激励约束机制 |
一、建立诚实纳税奖励机制 |
二、建立逃税的约束机制 |
第五节 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的配套措施建设 |
一、建立自然人财产登记制度 |
二、建立非现金交易制度 |
三、健全部门联网协作制度 |
四、完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论文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5)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审计 |
2.1.2 预算 |
2.1.3 预算执行审计 |
2.1.4 审计全覆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2.2 免疫系统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第三章 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现状 |
3.1 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实施概况 |
3.2 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审前准备阶段 |
3.3 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审中实施阶段 |
3.4 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形成报告阶段 |
第四章 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审计范围方面存在的问题 |
4.1.1 审计范围覆盖仍不足 |
4.1.2 项目计划安排欠合理 |
4.2 审计深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1 审计深度拓展不够 |
4.2.2 审计质量疏于管理 |
4.3 审计方式方面的问题 |
4.3.1 审计方式运用不力 |
4.3.2 组织流程不够顺畅 |
4.4 审计成果方面的问题 |
4.4.1 审计成果利用不到位 |
4.4.2 绩效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五章 完善预算审计全覆盖的对策 |
5.1 统筹安排项目计划,真正实现全覆盖 |
5.2 优化审计资源,多举措提升审计质量 |
5.2.1 提升综合素质,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 |
5.2.2 聚焦质量提升,抓好过程管控 |
5.3 审计方式融合,组织方式优化 |
5.3.1 完善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审计与传统审计发挥合力 |
5.3.2 加强各部门联动、优化组织方式 |
5.4 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提高绩效审计水平 |
5.4.1 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 |
5.4.2 实现协同审计治理,加快审计线索移交处理 |
5.4.3 尽快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提高绩效审计水平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审计需求视角下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点 |
2 文献综述 |
2.1 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动因的相关研究 |
2.2 政府审计结果公告与政府审计关系的相关研究 |
2.3 政府审计结果公告与政府审计关系的相关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3.1 政府审计需求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作用理论基础 |
3.1.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与政府审计需求主体 |
3.1.2 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影响路径 |
3.2 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
3.2.1 免疫系统论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评价指标 |
3.2.2 信号传递理论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评价模型 |
3.3 研究假设 |
3.3.1 人大的审计需求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 |
3.3.2 政府的审计需求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 |
4 基于熵权法的省级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评价 |
4.1 省级政府审计结果公告整体评价 |
4.1.1 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规定现状 |
4.1.2 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现状 |
4.2 省级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评价方法 |
4.2.1 省级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评价方法选择 |
4.2.2 省级审计结果公告质量评价计算步骤 |
4.3 基于免疫功能构建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评价指标 |
4.4 基于熵权法的省级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结果分析 |
4.4.1 省级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
4.4.2 省级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的数量性差异分析 |
5 研究设计与实证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1.1 变量说明 |
5.1.2 模型设计 |
5.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5.3 实证分析 |
5.3.1 描述性统计 |
5.3.2 相关性分析 |
5.3.3 回归结果分析 |
5.3.4 稳健性检验 |
5.3.5 实证分析结论 |
6 政策建议 |
6.1 推动审计结果公告形式改革 |
6.2 强化政府公开审计公告的运行机制 |
6.3 提升审计公告层次服务不同需求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政府信息公开 |
1.2.2 审计结果公开质量研究 |
1.2.3 精准扶贫审计问题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创新 |
1.3.1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创新 |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受托责任理论 |
2.1.2 公共选择理论 |
2.1.3 信号传递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精准扶贫和精准扶贫审计 |
2.2.2 精准扶贫审计信息公开 |
2.2.3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质量 |
3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现状分析 |
3.1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法律依据 |
3.2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渠道 |
3.3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及时性 |
3.4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告类型 |
3.5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告体例及内容 |
4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特征分析 |
4.1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数量特征 |
4.1.1 整体情况 |
4.1.2 地区差异 |
4.1.3 专门公告数 |
4.2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质量特征 |
4.2.1 整体分析 |
4.2.2 透明度分析 |
4.2.3 地区差异分析 |
4.2.4 时间特征分析 |
5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5.1 存在问题 |
5.1.1 公告体例和内容不规范 |
5.1.2 数量偏少 |
5.1.3 质量低下 |
5.1.4 公众关注度不够 |
5.2 原因分析 |
5.2.1 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 |
5.2.2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设不足 |
5.2.3 地方政府不重视 |
6 政策建议和结论 |
6.1 政策建议 |
6.1.1 完善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制度 |
6.1.2 规范精准扶贫审计公开的格式和内容 |
6.1.3 提高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质量 |
6.1.4 增加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数量 |
6.2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国家审计促进环境绩效的实证研究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综述 |
2.1 环境绩效 |
2.1.1 环境绩效的概念 |
2.1.2 环境绩效的评估 |
2.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 |
2.2.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 |
2.2.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
2.2.3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实践 |
2.3 国家审计对环境绩效的影响 |
2.4 文献评述 |
3 国家审计促进环境绩效的作用机制 |
3.1 理论基础—审计“免疫系统”理论 |
3.2 国家审计促进环境绩效的功能发挥 |
3.3 国家审计促进环境绩效的作用途径 |
3.3.1 国家审计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环境绩效 |
3.3.2 国家审计通过促使官员尽职履责促进环境绩效 |
3.3.3 国家审计通过推动企业绿色创新促进环境绩效 |
3.4 研究假设 |
4 环境绩效评估与分析 |
4.1 DEA方法概述 |
4.1.1 DEA-CCR模型 |
4.1.2 DEA-BCC模型 |
4.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4.3 环境绩效评估结果与分析 |
4.3.1 横向比较分析 |
4.3.2 纵向比较分析 |
4.3.3 区域比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国家审计促进环境绩效的实证分析 |
5.1 Tobit模型 |
5.2 变量设定 |
5.2.1 被解释变量—环境绩效 |
5.2.2 解释变量—国家审计功能 |
5.2.3 控制变量 |
5.3 研究模型 |
5.4 样本与数据来源 |
5.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5.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5.5.2 Hausman检验 |
5.5.3 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
5.5.4 稳健性检验 |
5.6 本章小结 |
6 国家审计促进环境绩效的政策建议 |
6.1 国家审计促进环境绩效的总体举措 |
6.1.1 完善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
6.1.2 推进环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 |
6.1.3 推行环境领域中的全过程审计 |
6.2 国家审计促进环境绩效的具体措施 |
6.2.1 完善环境审计法律依据 |
6.2.2 加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 |
6.2.3 建立跨区域环境审计机制 |
6.3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9)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研究 ——以水资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资源环境责任相关的研究 |
1.2.2 自然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4.1 选题创新 |
1.4.2 研究思路创新 |
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自然资源资产 |
2.1.2 审计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受托责任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外部不经济理论 |
2.2.4 环境压力承载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相关要素分析 |
3.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分析框架 |
3.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主体、客体和目标 |
3.2.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主体 |
3.2.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客体 |
3.2.3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目标 |
3.3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内容 |
3.3.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构建依据 |
3.3.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内容 |
3.4 本章小结 |
4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水资源为例 |
4.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4.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3 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法 |
4.3.1 数据包络分析法 |
4.3.2 主成分分析法 |
4.3.3 综合评价法 |
4.4 本章小结 |
5 实证分析——以我国31个省市水资源数据为例 |
5.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5.2 投入指标的结果分析 |
5.2.1 财务资金投入指标分析 |
5.2.2 物力投入指标分析 |
5.2.3 人力投入指标分析 |
5.2.4 投入指标总体评价 |
5.3 产出指标的结果分析 |
5.4 基于DEA的结果分析 |
5.4.1 各省市效率综合评价 |
5.4.2 各省市2013-2016年效率均值比较 |
5.4.3 投入指标松弛变量分析 |
5.5 领导干部水资源履责评价结果及建议 |
5.5.1 领导干部水资源履责评价结果 |
5.5.2 领导干部水资源履责相关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6 研究总结及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研究 ——基于三省一市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就业与就业专项资金政策的研究 |
1.3.2 关于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研究 |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
1.4.1 研究框架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相关概念 |
2.1.1 就业政策 |
2.1.2 就业专项资金 |
2.1.3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
2.2.2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
3.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现状 |
3.1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总体开展情况 |
3.2 我国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特点总结 |
3.2.1 就业资金审计项目规模相对较小 |
3.2.2 审计内容广泛且注重资金绩效 |
3.2.3 地域差异大且政策性强 |
3.3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具体实施中的问题 |
4.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程序、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
4.1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目标 |
4.2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指标体系构建 |
4.2.1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4.2.2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4.2.3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4.2.4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
4.2.5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指标选择 |
4.2.6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指标权重设计 |
4.3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程序 |
4.3.1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程序总结 |
4.3.2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路径 |
4.3.3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方法 |
5.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案例对比分析 |
5.1 审计背景介绍 |
5.2 审计目标选择对比分析 |
5.3 审计内容对比分析 |
5.4 审计方法对比分析 |
5.5 审计程序对比分析 |
5.6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6.1 就业专项资金审计力度不够 |
5.6.2 就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开展不足 |
5.6.3 审计实施程序上存在局限 |
5.6.4 审计监督模式稍显落后 |
5.6.5 审计的后续程序制度缺位 |
6.完善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的对策建议 |
6.1 加强就业专项资金审计力度 |
6.1.1 加大对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的重视 |
6.1.2 扩大审计范围内容 |
6.2 加大绩效审计实施力度 |
6.2.1 明确审计绩效性目标 |
6.2.2 完善绩效审计的审计基础 |
6.3 改进审计实施程序 |
6.3.1 加强审计资源整合 |
6.3.2 充分做好审前调查 |
6.3.3 有效利用大数据审计手段 |
6.3.4 加强各方沟通 |
6.3.5 充分借鉴优秀审计经验 |
6.4 加快转变审计监督模式 |
6.4.1 实施跟踪审计 |
6.4.2 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
6.5 加强后续审计程序 |
6.5.1 充分宣传利用审计成果与加强审计整改监督 |
6.5.2 完善审计结果公开机制 |
7.结论、不足与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海南局审计发挥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官僚机构自由裁量预算对工资福利支出的影响 ——基于中国地方政府部门的实证研究[D]. 王智孝. 兰州大学, 2020(01)
- [2]H海事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徐鹏. 河北工业大学, 2019
- [3]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后果研究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 孙冀萍.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4]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D]. 王金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5]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杨云. 兰州大学, 2019(02)
- [6]审计需求视角下政府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研究[D]. 俞露倩.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7]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问题研究[D]. 张雅雯.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8]国家审计促进环境绩效的实证研究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D]. 李丽.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9]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研究 ——以水资源为例[D]. 祝孟叶.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7)
- [10]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研究 ——基于三省一市的对比分析[D]. 袁怡晨.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标签:离任审计论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预算执行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