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元素和化学变化

人体内的元素和化学变化

一、人体中的元素及化学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桐[1](2021)在《基于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的教学案例开发设计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为例》文中指出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不仅是教学的核心构成要素,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教材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之后,教育部针对当前中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时代背景,高中化学教材进行重新编写。教材的革新使新旧教材之间存在着存在许多差异和变化,这些变化在给我们提供新的研究角度的同时,也给一线教师的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然而,由于新版教材出版时间较短,现有对新版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足以无法满足一线教师和教材的使用者的需求,为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的教育,打造新型课堂,笔者基于这样的现状提出了本课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初高中教材比较的研究现状,结合新课改的需求,阐述了课题的提出背景、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及内容。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的编写依据、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进行了纵向对比,并在此基础上,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柱,提出了基于教材对比的教学案例开发原则:科学性、进阶性、有效性;构建了相应的策略:(1)以真实情境为引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2)以课标对比为基础,确定教学的目标性;(3)以实验探究为重点,凸显学科的特征性;(4)以知识脉络为中心,紧抓设计的逻辑性;(5)以科技生产为背景,提高知识的应用性;(6)以职业教育为拓展,明确专业选择的方向性。最后,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本文提出的原则、策略对新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创新教学案例的开发,并进行教学实践。由于广西并未开始使用新教材,为检验上述原则、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选择了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高一年级A班和B班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请孙重阳师兄代为实施了近一学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测试与课后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所提策略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学习兴趣态度、化学成绩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基于教材比较研究的教学案例开发原则、模型和策略适用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使用教科书,开发创新教学案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由于研究时间、研究对象的局限性以及笔者自身的能力水平的限制,本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因而所提出的模型及所得结论还有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检验。

张晨旭[2](2021)在《初中生“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质构成的奥秘”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之一,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本论文针对“物质的构成”展开了学习进阶研究。将初中化学学习划分为4个阶段,针对各阶段学生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方面展开调查研究,期望得到完善且合理的初中生“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从而得到教学建议。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研究法、纸笔测验法和访谈法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研究“物质的构成”在课程标准、教科书和中考的要求,整理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四个进阶水平,然后对其中水平2和水平3所处阶段的学生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数据,最终修改进阶假设得到结论。为了使教学建议细化并可落实,本研究将4个水平阶段两两比较分析,可以得到具体进阶的发展:水平1至水平2:宏观上: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物质的多样性,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分类,常见元素,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等。微观上: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尝试用微粒的观点简单的解释某些现象,知道原子可以结合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知道核外电子的作用,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等数量之间的关系等。符号上:书写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计算,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表示的组成元素等。水平2至水平3:宏观: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知道无机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判断物质分类从生疏到熟练,对常见元素从记忆到认识;微观: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知道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符号:对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方面更加熟练,可以通过某些反应和提示书写而不仅仅是记忆,可以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水平3至水平4:宏观:从知道物质的多样性发展到了认识,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观念;微观: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的范围变广,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符号: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根据名称或条件推导写出,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计算方面也有适当提升。结合人教版九年级教材内容,给出了每一单元、每一课题的教学策略。鉴于水平3至水平4阶段处于学业水平测试前的复习阶段,本研究对各专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根据教学策略和建议,本研究设计了分别在不同阶段的两节课并施教,以检验进阶设置和建议的合理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在教授“物质的构成”相关内容时应对各个阶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各学习阶段所应达到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做到:(1)宏观与微观统一;(2)从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出发,注重知识迁移;(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4)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多样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5)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维度发展进阶。

冯怡君[3](2021)在《以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微课早已经运用于化学教学中,但是以往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集中在学科知识讲解中,而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新课标也强调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设计并制作以素养为本的微课并运用于课堂辅助教学更有利于促进课堂效果以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以素养为本的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可以更好地完善以素养为本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模型。因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和微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微课等概念以及支撑素养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一学生微课使用情况以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目前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水平中等偏低,学生对微课学习感兴趣,但没有很好地利用微课提升学习效果。基于调查结果,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急需发展,使用以素养为本的微课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的可行性。因此,本研究在现状调查结果以及文献研究基础中,对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册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了分析,基于以素养为本的微课制作原则,分别整合了对应五个维度的化学核心素养微课,设计与制作了“宏微视角认识钠单质”、“认识氯气与水反应,体会变化与守恒思想”、“探究钠与盐溶液反应,凸显模型建构”,“科学探究铁与水蒸气过程”、“科学走进生活-补铁剂的使用”五个微课。之后,运用微课于实践,在实验班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在普通班采取普通授课模式。通过成绩分析、课堂观察、思维导图竞赛、访谈等多渠道对以素养为本的微课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成绩分析中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出现成绩明显差异;课堂观察中实验班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参与性更强;思维导图竞赛中,实验班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明显强于对照班;访谈中,实验班学生对以素养为本的微课给予较高的反馈,认为运用辅助上课能促进核心素养发展。根据以上多种渠道的结果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利用以素养为本的微课辅助教学总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促进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彭琴琴[5](2020)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旧版本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提升自身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毫无疑问,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则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在当下知识快速更新、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推动和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相继研制的基于各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推动了教材建设和素质教育的提升。与此同时,各化学教材编写组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理念和要求,启动了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先后出版了几套新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为了更好的分析教材和选用教材,发挥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更好地适应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在文献调研和结合自身教学经历的基础上,将人教版于2004年和2019年出版的两套高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作为主题,对其进行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统计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旧版教材中该主题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针对2004年出版教材存在的一些不足,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新旧两版教材进行了比较,期望为一线教师更好地选用新教材,更好地实施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旧教材存在如下问题:(1)必修1知识容量大、难点集中;(2)教材实验偏少,日常教学中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3)部分教师由于受教材的影响,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修订前后两版教材的对比分析,发现人教版新教材的学科核心素养特点更加突出,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从章节编排结构看,新版教材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与社会发展”融合编写,知识难度逐渐加大,比旧版教材更科学合理;从呈现方式看,新版教材注重图表的使用,栏目设计更加灵活;从具体元素化合物的内容选取看,新版教材减少了对Al、Si和Cu的系统认识,增加了对Na、Fe、Cl、S、N五种核心元素化合物的认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对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迁移应用的能力要求也有明显的提高。根据以上调查和文本分析,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在“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教学当中,本人试图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深入分析课标与教材,合理把握知识的深广度;二是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更新对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四是要善于利用栏目,充分发挥栏目功能。

鲁圆虹[6](2020)在《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初中化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一种高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还可以清晰明了地呈现思考的过程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冗杂的知识点,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研究首先检索了国内外关于“思维导图”和“物质构成的奥秘”两方面内容的研究现状,发现思维导图目前在我国正处于推广阶段,但推广的范围更多局限于高中教学和复习课的教学,而“物质构成的奥秘”虽然属于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重难点,但其教学设计更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学习了思维导图、微粒观、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及信息加工等多种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和运用,选择了Xmind这一绘制工具和手绘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在课前预习、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多种课型建构了思维导图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的教学策略。并选取了任教学校学习成绩和学习基础基本相同的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采取了传统授课方式和用思维导图授课方式在两个班进行授课并进行了单元检测和成绩分析。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这一教学策略的接受程度和看法,笔者在教学结束后选取了部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访谈,收集了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优化,做到更好。实际教学证明,思维导图有利于将琐碎的知识序列化、系统化,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降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思维导图值得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李焱,杨宝权,孙成林,张建甫,张小莉,贺君巧,王荣桥[7](2020)在《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备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题一科学探究一、核心知识和考查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科学探究主题包括:①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②发展科学探究能力,③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④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四个二级主题内容,各版本教材通过不同栏目提供实验内容,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通过"实验(61个)""探究(18个)""实验活动(8个)""课外实验(6个)"等栏目,累计提供实验素材93个,这些实验素材蕴含了化学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等多维度、多视角的学习内容。基于课标要求,根据各地中考试题的考查方式,笔者将本主题内容分为四个大类六个小专题,具体内容见表1。

陈喆[8](2019)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化学必修例题研究》文中指出例题教学是教师上课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例题的学习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现今,在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与此同时,作为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提高的重要的工具之一,例题担负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例题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例题的课题能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课题对当前聚焦核心素养的化学试题研究后,分析总结了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的例题的特征以及例题的设计方法,结合例题的特征以及功能,参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提出了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例题应当具有以下特征:功能性、情境性、探究性以及典型性;提出了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的例题的设计原则:内容适切性原则、情境选择的原则以及关联性原则。在例题的特征以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例题的设计流程,并尝试针对不同主题的内容进行了例题的设计,在例题评价部分,本论文围绕例题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学生解决例题的思维过程分析法对例题进行了初步评价。

代清林[9](2019)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建水县第五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复习课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课型。没有复习,就不能温故知新;没有复习,就不能查缺补漏;没有复习,就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上层楼。化学复习是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巩固所学化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方式。化学复习,不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综合、提升和运用;也不是对已学的化学内容进行反复学习,而是要开拓新知、获取新识,使学生复习也有新收获、新长进。老师通过化学复习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促进学生化学技能的提升,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化学复习对于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而言特别重要,化学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在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笔者通过对已有的化学复习研究文献和云南省历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进行整理、分析,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化学复习教学策略:条目式教学进行随堂复习,列表法和思维导图法教学进行单元复习,图片法教学进行专题复习。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以期改变过去“以教为中心”、“课堂全程老师讲”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化学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化学复习的质量和效率。研究表明,根据学生化学复习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化学复习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刘莉[10](2019)在《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要注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构建能力,强化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理论等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学科人才。因此,转变学生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是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视觉转化为思维的工具,能够将零散的化学知识整合在一张知识网络图上,能清晰呈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思维导图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高水平上的认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思维导图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对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学习工具的含义、绘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人脑与学习理论、知识可视化理论,及多元智力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高中化学思维导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及态度、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活动的单向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及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不足等。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高中化学核心模块——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教学内容,以思维导图主导,结合化学专业技术和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设计突出化学核心素养为本,对高中化学课程结构进行分析,将思维导图渗透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中,并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设计评价量表,力图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进而,开展了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并构建了以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为代表的知识脉络教学案例图。实践结果表明,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后:(1)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3)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4)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5)能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人体中的元素及化学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体中的元素及化学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的教学案例开发设计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1.1.3 教材使用面临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中外初高中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1.2.2 关于国内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的界定
        2.1.1 教材的界定
        2.1.2 高中化学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界定
        2.1.3 案例开发
    2.2 理论基础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
    3.1 教材编写依据——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3.1.1 课程目标的比较
        3.1.2 课程结构的比较
    3.2 教材内容选择的比较
    3.3 教材呈现方式的比较
        3.3.1 两版教材的插图对比
        3.3.2 两版教材的习题对比
        3.3.3 两版教材的栏目对比
    3.4 新旧两版教材比较研究的结论
4 基于新旧教材比较的化学教学案例的开发设计
    4.1 教学案例的开发模型
    4.2 教学案例的开发原则
        4.2.1 科学性原则
        4.2.2 进阶性原则
        4.2.3 有效性原则
    4.3 教学案例的开发策略
        4.3.1 以真实情境为引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4.3.2 以课标对比为基础,确定教学的目标性
        4.3.3 以实验探究为重点,凸显学科的特征性
        4.3.4 以知识脉络为中心,紧抓设计的逻辑性
        4.3.5 以科技生产为背景,提高知识的应用性
        4.3.6 以职业教育为拓展,明确专业选择的方向性
5 基于两版教材比较的应用和案例开发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内容
    5.3 研究方案
        5.3.1 研究对象
        5.3.2 研究变量
        5.3.3 研究方法
        5.3.4 研究流程
    5.4 教学案例开发
        5.4.1 教学案例1——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第二课时)
        5.4.2 教学案例2——铁的重要化合物(第一课时)
        5.4.3 教学案例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5.5 案例实施效果评价
        5.5.1 教学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核心素养考察结果分析
        5.5.2 教学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5.5.3 教学前后实验班访谈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反思
    6.1 总结
    6.2 教材使用建议
    6.3 反思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化学核心素养的调查与测试(前测)
    附录3 化学核心素养的调查与测试(后测)
致谢

(2)初中生“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学习进阶的研究
        2.1.1 学习进阶概念界定
        2.1.2 学习进阶的研究模式及共同特征
    2.2 “物质的构成”的相关文献综述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内容
    3.2 研究的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文本分析法
        3.3.3 纸笔测验法
        3.3.4 访谈法
    3.4 研究的流程
第四章 初中化学“物质的构成”假设进阶的建构
    4.1 “物质的构成”的课程文件研究
    4.2 “物质的构成”的初中学生认识发展研究
    4.3 进阶变量的确定
        4.3.1 认识对象
        4.3.2 认识方式
    4.4 假设进阶的确定
        4.4.1 最低水平的确定
        4.4.2 中间水平的确定
        4.4.3 最高水平的确定
        4.4.4 假设进阶的确定
第五章 假设进阶实证研究部分
    5.1 测试卷的编写
    5.2 测试及结果分析
        5.2.1 水平2测试结果分析
        5.2.2 水平3测试结果分析
    5.3 假设进阶的修正
第六章 “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教学建议
    6.1 水平1至水平2
    6.2 水平2至水平3
    6.3 水平3至水平4
    6.4 教学案例
        6.4.1 《元素》教学案例
        6.4.2 《金刚石、石墨和C_(60)》教学案例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与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水平2测试卷
    附录二: 水平3测试卷
    附录三: 《元素》教学设计
    附录四: 《金刚石、石墨和C_(60)》教学设计
致谢

(3)以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核心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实验法
        1.4.4 课堂观察法
    1.5 研究内容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核心素养概念界定
        2.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界定
        2.1.3 微课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认知负荷理论
        2.2.3 人本主义理论
        2.2.4 细化理论
3 以素养为本的微课问卷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问卷内容
    3.4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3.4.1 关于微课的调查情况
        3.4.2 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调查情况
4 以素养为本的微课设计原则与流程
    4.1 以素养为本的微课设计原则
        4.1.1 以学生为主原则
        4.1.2 针对性原则
        4.1.3 五线索原则
        4.1.4 科学性原则
        4.1.5 多种评价方式原则
    4.2 以素养为本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流程
        4.2.1 前期分析
        4.2.2 微课设计
        4.2.3 微课制作
5 运用以素养为本的微课进行实践
    5.1 宏微视角认识钠单质
        5.1.1 微教案
        5.1.2 微学案
        5.1.3 微过程
        5.1.4 教学实践
    5.2 认识氯气与水反应,体会变化与守恒思想
        5.2.1 微教案
        5.2.2 微学案
        5.2.3 微过程
        5.2.4 教学实践
    5.3 探究钠与盐溶液反应,凸显模型建构
        5.3.1 微教案
        5.3.2 微学案
        5.3.3 微过程
        5.3.4 教学实践
    5.4 科学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过程
        5.4.1 微教案
        5.4.2 微学案
        5.4.3 微过程
        5.4.4 教学实践
    5.5 化学走进生活——补铁剂的使用
        5.5.1 微教案
        5.5.2 微学案
        5.5.3 微过程
        5.5.4 教学实践
6 实施效果评价
    6.1 成绩分析
        6.1.1 整体分析
        6.1.2 具体分析
    6.2 校内思维导图竞赛
    6.3 课堂观察
        6.3.1 课堂观察过程
        6.3.2 课堂观察结论
    6.4 学生访谈
        6.4.1 访谈过程
        6.4.2 访谈结论
7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致谢

(5)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旧版本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改革的影响
        1.1.2 教材研究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设计思路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思路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理论研究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概念界定
        2.2.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2.2 教材
    2.3 教材的理论研究
        2.3.1 现代课程论基础
        2.3.2 化学教学心理学基础
        2.3.3 系统科学论
3 对旧版教材“常见的无机物及其性质”主题的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工具
        3.3.1 教师问卷
        3.3.2 学生问卷
    3.4 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3.4.1 教师问卷
        3.4.2 学生问卷
    3.5 调查结果总结
4 新旧版本高中化学教材必修模块的整体比较
    4.1 课标的对比分析
    4.2 章节内容编排的对比
    4.3 呈现方式的比较
        4.3.1 图表的比较
        4.3.2 栏目设计的比较
    4.4 必修教材整体比较结果
5 新旧教材中“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具体知识的比较
    5.1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及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5.1.1 钠及其化合物
        5.1.2 铁及其化合物
        5.1.3 铝及其化合物
        5.1.4 铜及其化合物
    5.2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及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5.2.1 氯及其化合物
        5.2.2 硫及其化合物
        5.2.3 氮及其化合物
        5.2.4 硅及其化合物
    5.3 教材微观比较结果
6 研究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使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使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致谢

(6)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新课改的要求
    1.2 “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的重要性
第2章 绪论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研究的内容
    2.3 研究的意义
第3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心理学理论基础
    3.2 思维导图的概念
    3.3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3.4 思维导图的分类
第4章 研究策略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思维导图的设计
    4.4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教学设计
    4.5 应用及评价
第5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化学必修例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课题的提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1 例题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1.2 当前高中化学例题研究存在不足
        1.1.3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例题的研究有待拓展
2 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聚焦化学核心素养的化学例题的研究现状
        2.1.1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试题的特点研究
        2.1.2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试题的编制
    2.2 例题的研究现状
        2.2.1 例题的功能
        2.2.2 例题的设计与选取原则
        2.2.3 例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2.2.3.1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2.2.3.2 帮助学生建构模型
    2.3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
        2.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2.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2.3.2.1 拓展核心素养在例题方面的理论研究
        2.3.2.2. 明晰化学核心素养与例题的内在联系
        2.3.2.3 提出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例题的特征
        2.3.2.4 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与依据
3 课题基本问题理论分析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1.2 例题
    3.2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例题的特征
        3.2.1 功能性
        3.2.2 情境性
        3.2.3 探究性
        3.2.4 典型性
    3.3 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例题设计原则
        3.3.1 内容适切性原则
        3.3.2 情境选择的基本原则
        3.3.2.1 真实性原则
        3.3.2.2 目的性原则
        3.3.2.3 适度性原则
        3.3.2.4 层次性原则
        3.3.3 关联性原则
    3.4 例题编制的基本流程
4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例题的开发
    4.1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例题的设计
        4.1.1 主题1: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4.1.2 主题2: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4.1.3 主题3: 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4.1.4 主题4: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4.1.5 主题5: 化学与社会发展
    4.2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例题的分析
        4.2.1 思维导图法例题分析
        4.2.2 学生访谈分析及建议
5 总结与反思
6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9)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建水县第五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初中化学学科特点
        三、我校初三学生特点
    第二节 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
    第五节 研究的路线
    第六节 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比较分析法
        四、观察法
        五、实验研究法
        六、教学案例分析法
        七、统计分析法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信息加工理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
        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六、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版)
    第二节 研究的相关概念
        一、化学教学策略
        二、初三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三、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四、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五、初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的要素
        六、思维导图的概念
第三章 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对云南省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历年(2016 年-2018 年)真题的分析
    第二节 对建水县第五中学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
        四、调查结果的分析
        五、老师访谈结果分析
        六、初三学生化学复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初三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的设计
    第一节 初三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的设计原则
        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原则
        二、老师教学的整体性、促进性原则
        三、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原则
        四、教学过程的多样性、灵活性原则
        五、教学情境的生活性、情感性原则
    第二节 初三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条目式教学进行随堂复习:落实化学双基,主动认知建构,培养学习能力
        二、列表法教学进行单元复习:夯实化学双基,有的放矢教学,高效系统整合
        三、思维导图法教学进行单元复习:丰富教学方式,自主学习,锻炼思维,构建知识网络
        四、图片法教学进行专题复习:调动学生情绪,看图讲化,情感激励,提高学习兴趣
第五章 初三化学复习教学策略在实验班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实践研究相关事项的确定
        一、研究目的的确定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三、数据的统计方法
    第二节 实践研究过程
        一、条目式教学进行随堂复习的教学案例
        二、列表法教学进行单元复习的整体设计
        三、思维导图法教学进行单元复习的教学案例
        四、图片法教学进行专题复习
    第三节 实践研究效果
        一、教学效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论文的结论
        二、论文的特点
    第二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2018年建水县第五中学初三化学复习调查问卷
    附录B 前测与后测原始成绩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1.1.2 新高考改革的要求
        1.1.3 化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需要
    1.2 国内外思维导图的教学研究现状
        1.2.1 国外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教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
    2.2 思维导图的指导思想
        2.2.1 人脑与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认知主义理论
        2.2.4 知识可视化理论
        2.2.5 多元智力理论
    2.3 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
    2.4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2.4.1 手工绘制
        2.4.2 软件绘制
第3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法
        3.3.1 问卷调查法
        3.3.2 访谈法
    3.4 教师访谈调查及分析
    3.5 学生学习兴趣及态度调查与分析
    3.6 学生学业成绩测量与分析
    3.7 调查结果的启示
        3.7.1 教学活动的单向性
        3.7.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7.3 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不够
第4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化学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理念
        4.1.1 “学科核心素养”为本
        4.1.2 主导性与主体性
        4.1.3 继承性与创新性
        4.1.4 基础性与时代性
        4.1.5 整体性与多样性
    4.2 教学内容分析
    4.3 教学过程设计
        4.3.1 课前准备
        4.3.2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4.3.3 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4.3.4 归纳总结
        4.3.5 能力拓展,反思评价
    4.4 教学目标设计
        4.4.1 知识与技能
        4.4.2 过程与方法
        4.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5 教学环境
    4.6 教学评价设计
        4.6.1 教学过程评价
        4.6.2 思维导图作品评价
    4.7 教学设计的优越性
第5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计划
        5.2.1 实验方法
        5.2.2 实验材料
        5.2.3 实验说明
        5.2.4 实验注意事项
    5.3 研究案例
        5.3.1 《Fe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优化教学
        5.3.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优化学习
        5.3.3 《乙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评
    5.4 基于思维导图的化学教学实践效果
        5.4.1 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兴趣及态度的影响
        5.4.2 思维导图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影响
        5.4.3 思维导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5.4.4 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第6章 总结与思考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思维导图学习兴趣及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3 学生学业成绩表
附录4 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调查问卷
硕士研究生科研情况
致谢

四、人体中的元素及化学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的教学案例开发设计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为例[D]. 陈桐.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初中生“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研究[D]. 张晨旭. 扬州大学, 2021(09)
  • [3]以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例[D]. 冯怡君.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旧版本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为例[D]. 彭琴琴.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6]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教学中的运用[D]. 鲁圆虹. 西南大学, 2020(01)
  • [7]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备考研究[J]. 李焱,杨宝权,孙成林,张建甫,张小莉,贺君巧,王荣桥.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0(05)
  • [8]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化学必修例题研究[D]. 陈喆. 扬州大学, 2019(02)
  • [9]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建水县第五中学为例[D]. 代清林.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刘莉.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人体内的元素和化学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