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基因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张飞[1](2021)在《长白公猪性成熟前后睾丸组织环状RNA、信使RNA N6-腺苷甲基化修饰的发掘鉴定及差异表达分析》文中认为睾丸发育、精子生成过程涉及生殖细胞、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协同作用,该过程受到极其复杂和严格的分子时空调控,人们对其理解仍十分有限。环状RNA作为一类新的长链非编码RNA存在于人和牛等动物的睾丸及精清中,可能参与调控睾丸发育及精子发生过程。然而,公猪睾丸组织发育成熟过程中环状RNA的表达谱及其潜在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存在于RNA内部最常见的一类修饰,参与调控细胞分化、个体发育等多种生理病理进程,但关于m6A与睾丸发育、精子发生之间的关系目前仍知之甚少。因此,本文选取性成熟前后两个不同发育阶段的长白公猪睾丸组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揭示不同阶段睾丸中的环状RNA和m6A表达特征并比较分析其表达差异,预测和解析差异表达的环状RNA、m6A修饰在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事件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为增进了解环状RNA、m6A修饰参与公猪精子发生、睾丸发育调控等提供新的线索。本论文得到研究结果如下:本研究对未成年(30日龄,D30)和性成熟(210日龄,D210)长白公猪睾丸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结果显示,30日龄长白公猪睾丸曲细精管尚未发育完整,睾丸内未见明显管腔,处于性成熟前阶段;210日龄长白公猪睾丸体积显着增大,曲细精管发育完全,内含大量不同类型的生殖细胞并产生大量圆形精子及长形精子,已达到性成熟后阶段。使用去除核糖体RNA及线性RNA的总RNA-Seq来检测D30和D210长白公猪睾丸组织中环状RNA的表达谱。高通量测序显示睾丸组织中含有丰富的环状RNA,性成熟前后睾丸中分别鉴定出34521与31803个环状RNA。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环状RNA广泛分布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长度主要位于100~10000 nt之间(58.97%),主要来源于源头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大部分环状RNA由1-7个外显子形成(86.54%),并且部分源头基因可以产生多个环状RNA。在公猪睾丸成熟过程中共发现来源于1526个源头基因的2326个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其中1003个D210公猪睾丸组织中上调,1323个下调。此外,差异表达的环状RNA源头基因GO功能分析显示这些环状RNA主要与精子发生、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生殖细胞发育、雄性减数分裂等生物过程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他们分别参与了干细胞多能性调节、紧密连接、粘附连接、cAMP等信号通路。因此,以上结果表明性成熟前后公猪睾丸表达大量的环状RNA,这些环状RNA呈现发育阶段特异性的动态表达模式,且主要与睾丸发育、精子发生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这些结果将有望为鉴定种公猪睾丸发育状态及筛选优秀种公猪提供一种潜在的分子标记物。同时为了研究睾丸发育成熟过程中m6A甲基化修饰的动态变化,本研究绘制了长白猪性成熟前后睾丸转录组范围信使RNA m6A甲基化图谱。本研究描述了m6A甲基化修饰在睾丸发育过程中的广泛分布模式,并分析了基因表达与m6A甲基化修饰的关系,同时广泛地鉴定了性成熟前后m6A甲基化修饰差异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睾丸的生物学功能的密切相关。这些结果为确定睾丸中mRNA m6A甲基化的存在及其图谱提供了依据,并扩展了对m6A在哺乳动物器官发育和生长中作用的认识。
袁文博[2](2021)在《低剂量双酚A致男(雄)性生殖损伤及TET1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研究发现动物和人类接触BPA对生殖系统都有许多不良影响。课题组前期已经证实BPA暴露可引起小鼠GC-2细胞总甲基化水平升高。TET1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去甲基化酶,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结合最新文献报道,我们推测TET1可能通过调控下游关键分子DNA去甲基化/甲基化的动态平衡参与BPA暴露致小鼠生殖损伤,其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小鼠生殖系统相关的三种细胞探索在BPA暴露致雄性生殖细胞损伤过程中TET1介导下游调控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及其具体机制,将为从表观遗传角度寻找雄性生殖损伤更为敏感的分子标志物提供新思路。目的1.基于CTD数据库筛选BPA毒性相关基因,探索可能的作用通路。2.探索TET1在低剂量BPA致男(雄)性生殖损伤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1.使用CTD数据库筛选BPA毒性有关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2.采用终浓度为0μM、20μM、40μM、80μM的BPA处理小鼠GC-2细胞、TM3细胞、TM4细胞72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3.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PA对GC-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染毒后分子的表达水平。4.建立TET1基因过表达/干扰GC-2细胞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变化。5.采用hMeDIP、MeDIP检测TET1基因过表达/干扰后分子的(羟)甲基化水平。6.运用SPSS25.0对TET1基因表达量与人群精液质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富集的基因参与生殖系统发育、生殖结构发育等分子生物过程,这些基因涉及HIF-1、PI3K-AKT等信号通路(P<0.01)。2.BPA染毒GC-2细胞,PI3K和JAK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53、BCL2则显着上调,PI3K、BCL2的蛋白水平显着下降,而P53显着上升(P<0.05);BPA染毒TM3细胞,PI3K、HIF1-α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BCL2、BAX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BPA染毒TM4细胞,P53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HIF1-α、P300/CBP、BAX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P<0.05)。3.TET1基因及Catsper钙离子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水平在低剂量BPA致小鼠生殖系统细胞损伤中显着下调:(1)随着染毒剂量增大,三种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01)。(2)GC-2、TM3细胞染毒72h后TET1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而TM4细胞染毒TET1的表达水平上调尤为显着(P<0.05)。(3)随着BPA染毒剂量的增大,GC-2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显着下降(P<0.01),Catsper1-4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4.TET1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升高钙离子浓度参与BPA致小鼠生殖损伤过程:(1)TET1基因过表达后,GC-2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上升(P<0.001)。(2)与对照组相比,TET1过表达组中细胞凋亡受到抑制(P<0.001)。(3)TET1过表达组中,细胞内Ca2+显着上升(P<0.001),Catsper1-4的表达水平也显着上升(P<0.05);TET1干扰组中,Ca2+水平显着下调(P<0.001),Catsper-4的表达水平也显着降低(P<0.05)。5.TET1基因通过羟甲基化修饰参与低剂量BPA致小鼠生殖系统细胞损伤过程:(1)TET1基因过表达后,Catsper1和Catsper3发生羟甲基化变化;TET1基因低表达后,Catsper2和Catsper4的甲基化水平改变(P<0.05)。(2)80μM BPA染毒组中,TET1基因过表达组细胞相对增长速度较对照组高(P<0.05),TET1基因干扰组细胞相对增长速度较对照组低(P<0.01)。6.TET1基因表达量与人群精液质量参数相关性分析:(1)精子中Catsper1-4表达水平与TET1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2)前向运动比例合格组的精子浓度、快速前向运动比例、精子总活力等精液参数均明显升高(P<0.05),而静止精子明显下降(P<0.001)。结论1.不同剂量BPA暴露导致GC-2、TM3、TM4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低剂量BPA暴露后可导致GC-2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下降,Catsper1-4表达水平显着下调。3.首次发现TET1基因通过其羟基化修饰调控Catsper钙离子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影响钙离子水平,从而参与低剂量BPA致雄性生殖毒性发生过程。
赵淑琴[3](2020)在《褪黑素介导的生物钟基因Cry对双峰驼雌二醇分泌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峰驼作为西北地区特有的经济物种,其季节性繁殖严重限制了双峰驼的产仔率。哺乳动物的季节性繁殖除受到褪黑素介导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外还受到昼夜节律生物钟的调控。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表明褪黑素的周期性分泌与生物钟基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褪黑素作用的具体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明确。也有研究表明c AMP/PKA/CREB通路参与了褪黑素在机体多个重要生理活动中的调节,但是否参与了生物钟基因的调控仍需研究证实。本研究以双峰驼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双峰驼卵巢颗粒细胞,通过运用过表达和沉默褪黑素受体基因(MT1和MT2基因)的方法检测对生物钟基因的影响,通过q 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MT1/2与隐花色素(Cryptochrome,Cry)基因在生殖轴系的表达含量及定位,用Elisa方法检测MT和Cry基因对雌二醇(E2)分泌的影响,并对MT蛋白和CRY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究褪黑素与生物钟基因之间的联系及它们对雌二醇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1.用Elisa方法检测c AMP的结果显示过表达MT或Cry基因,c AMP的含量均降低,沉默MT或Cry基因,c AMP的含量均升高。通过q PCR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过表达MT基因后相关信号通路基因的变化发现:在24 h,36 h时除了基因Cry1/2的表达极显着升高外,其他基因(GNB2,PKA,CREB,Per1/2/3,Clock)均极显着降低,在48 h时出现反馈性升高或降低或趋于平衡。沉默MT后的检测结果与过表达MT的检测结果完全相反。为了进一步验证基因的相关性,过表达和沉默基因Cry后检测相关信号通路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与过表达和沉默MT的结果完全一致,暗示了MT和Cry之间存在着联系,为c AMP/PKA/CREB通路机制的分析研究提供可靠科学的理论依据,并证实卵巢颗粒细胞上的生物钟作为外周生物钟与主时钟(视交叉上核生物钟)保持一致的节律。2.通过q PCR和WB实验显示双峰驼生殖轴系各组织中均有MT与Cry的表达,暗示MT和Cry都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动物的生殖。不同的是MT在松果体中的表达最多,CRY在下丘脑中的表达最多,这与褪黑素的主要分泌部位在于松果体及CRY主要存在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上的结果相印证。实验结果还发现,在相同的组织,MT1和MT2受体的表达没有组织的差异性,CRY1和CRY2也没有组织差异性。在松果体和下丘脑中,不论MT还是CRY蛋白均成弥散性表达,不同的是褪黑素受体只有细胞膜和细胞质有阳性表达,CRY蛋白则胞膜、胞质及胞核均有阳性表达。在垂体上,不论腺垂体还是神经垂体均有显着的阳性表达,四种蛋白表达的共同点是都主要位于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和血管周围的腺细胞上,这一方面说明褪黑素在垂体中的运输方式是以血液运输为主,另一方面暗示MT与CRY蛋白之间的发挥着密切相关的作用。在睾丸和卵巢上,四种蛋白的表达很相似,均主要位于睾丸的基膜和间质细胞以及在卵巢上的弥散性表达,不一样的是MT在胞核上无表达,而CRY蛋白则有。在附睾上,四种蛋白有差异性表现,MT1、MT2和CRY1蛋白在管腔上皮细胞、管周肌样细胞和腔面精子上呈阳性表达。CRY2蛋白除在管腔上皮细胞、管周肌样细胞和腔面精子呈阳性表达外,纤毛呈强阳性表达,这说明CRY2蛋白在精子经过附睾的过程中,对其发育成熟发挥较大的作用。3.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褪黑素受体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CRY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加入外源褪黑素或者过表达MT,雌二醇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P<0.01),阻断或者沉默MT后雌二醇含量显着低于对照(P<0.01)。既过表达褪黑素受体基因,又加入外源褪黑素,雌二醇的含量低于对照(P<0.01)。过表达Cry基因,雌二醇含量显着高于对照(P<0.01),沉默Cry基因雌二醇含量低于对照(P<0.01)。4.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理化性质、高级结构及其同源性进行预测,结果显示MT1/2,CRY1/2的半衰期都是30 h,肽链N端都是蛋氨酸,且都为碱性蛋白质。除MT1为稳定蛋白,其余均为不稳定蛋白。MT1/2为疏水性蛋白质,存在跨膜结构,CRY1/2为亲水性蛋白质,无跨膜结构。这四种蛋白包含的主要二级结构元件都是α螺旋和无规卷曲。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T1/2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和内质网。CRY1/2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双峰驼的MT1、CRY1蛋白与单峰驼的MT1、CRY1蛋白的分子进化距离最近,说明其亲缘关系最为密切。本论文的研究将褪黑素与生物钟基因的表达联系起来,确定c AMP/PKA/CREB通路参与了褪黑素对生物钟的调节作用。这一结果对今后研究季节性发情哺乳动物的生殖生理调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晓雯[4](2020)在《microRNA-196a-5p通过调控NR6A1/E-cadherin抑制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进展》文中提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s)是一组由不同的病理组织类型和临床表现构成的多样性肿瘤,来源于功能失调的胚胎生殖细胞,可发生于生殖腺或生殖腺外。TGCTs在年轻男性中常见,其发病率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处于上升趋势。TGCTs可分为两种主要的组织学类型,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后者包括胚胎癌、畸胎瘤、绒毛膜癌和卵黄囊肿瘤等。其中,胚胎癌细胞(Embryonal carcinoma,EC)属于TGCTs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类型,被认为是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对应的恶性细胞,因为两者都具有多能性。TGCTs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大多数TGCTs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15-30%的转移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提示可能还存在一些未知的异常遗传因素导致TGCTs的恶性转化。然而,TGCTs恶性转化的遗传驱动因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寻找新的TGCTs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很有必要。到目前为止,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已发现了50多个TGCTs易感性位点,其中许多易感性位点位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域,提示包括micro RNA在内的非编码RNA可能影响TGCTs的发生发展。因此,miRNAs有望为TGCTs的诊断、预后和治疗带来突破。miR-196a-5p是一种保守的miRNA,由其前体miR-196a衍生而来。研究表明,miR-196a-5p与肿瘤发生相关,例如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起癌基因的作用,或在恶性黑色素瘤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但其在TGCTs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神经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癌细胞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吸引神经纤维,刺激神经生长。反过来,各种神经营养生长因子/受体在癌症中上调以促进癌细胞的存活、增殖和侵袭。例如发现胃癌和结肠直肠癌干细胞具有产生神经元细胞的潜力。然而,关于肿瘤的神经发生或肿瘤神经依赖性中的关键驱动或调控因素还未完全被确定,有待深入研究。本论文以miR-196a-5p为研究对象,分析了miR-196a-5p在TGCTs中的表达特点以及对TGCTs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确定了核受体基因NR6A1是miR-196a-5p的作用靶点,并明确了NR6A1具有促进TGCT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同时证实细胞粘附分子E-cadherin是NR6A1在TGCTs中的一个新的靶基因,并从机制上探讨了NR6A1与E-cadherin的调控关系。此外,从肿瘤细胞神经发生的角度研究了NR6A1在参与调控EMT过程以及促进睾丸肿瘤细胞的神经样特征转变中的作用,阐释了miR-196a-5p/NR6A1/E-cadherin各分子间的相互调控关系,为TGCTs的诊治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miR-196a-5p抑制睾丸胚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利用GEO数据库分析结合临床样本RT-q PCR检测,证实miR-196a-5p在睾丸生殖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随后,采用MTT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miR-196a-5p可明显抑制NT-2和NCCIT睾丸胚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表明miR-196a-5p在TGCTs中可能发挥肿瘤抑制作用。(2)miR-196a-5p靶基因的确定与功能验证:利用Targetscan下载miR-196a-5p所有靶基因并和GO数据库中所有增殖分化相关基因取交集后,筛选得到排名第一的靶基因为核受体基因NR6A1。通过生信分析和PCR实验证明了miR-196a-5p和NR6A1在TGCTs中的表达呈现负相关。通过Western blot,RT-q PCR以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了miR-196a-5p靶向识别和降解NR6A1。进一步的功能拯救实验证实NR6A1可以部分回补miR-196a-5p对胚胎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3)核受体NR6A1靶向抑制CDH1促进胚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利用RNA sequnce检测过表达NR6A1后对NT-2细胞的影响,GO分析发现过表达NR6A1可以显着负向调节NT-2细胞的细胞粘附行为。通过RT-q 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实验发现NR6A1显着抑制粘附分子E-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通过分析CDH1(E-cadherin编码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R0位点,发现CDH1基因上面含有三个DR0位点。随后利用Western blot、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等方法确认了CDH1是NR6A1在TGCTs中的一个新的靶基因。功能拯救实验证实干扰CDH1可以部分回补干扰NR6A1对胚胎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在机制上,通过CO-IP发现NR6A1可以和甲基化酶Dnmt1相互作用调节CDH1的甲基化水平,提示NR6A1可能通过募集Dnmt1至CDH1的启动子DR0位点处,甲基化CDH1的启动子,抑制其转录。此外,基于Starbase数据库的临床样本分析证明了miR-196a-5p/NR6A1/CDH1在TGCTs中存在相互调控关系。(4)NR6A1促进胚胎癌细胞的神经样特征转变:体外裸鼠成瘤实验表明过表达NR6A1的NT-2细胞异种移植肿瘤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R6A1过表达促进了NT-2细胞体外成瘤。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发现过表达NR6A1后瘤体中增殖标志分子PCNA和神经特异性标记分子MAP2的表达水平显着上升。体外构建了视磺酸(RA)诱导的胚胎癌NT-2细胞神经样转变模型,利用该模型检测了NR6A1干扰后MAP2的表达变化。结果证实干扰NR6A1后,MAP2的表达不再随RA的诱导而出现,提示了NR6A1可能在TGCTs细胞的神经样特征转变中发挥作用。(5)miR-196a-5p/NR6A1/E-cadherin轴调控TGCTs的发生发展:利用体外RA诱导NT-2神经样特征转变的细胞模型,探讨了miR-196a-5p/NR6A1/E-cadherin在胚胎癌细胞神经样转变过程中的相互调控关系。发现随RA浓度不断升高,NR6A1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不断升高;OCT4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miR-196a-5p的表达与NR6A1的水平呈现互反,再次证明了miR-196a-5p与NR6A1在TGCTs中存在靶向关系。而且,发现RNA干扰NR6A1或者过表达miR-196a-5p抑制NR6A1后,均可以影响胚胎癌细胞神经样改变过程中E-cadherin/N-cadherin之间的表达转换,暗示NR6A1可能调控了EMT过程。为了在组织水平证明NR6A1、E-cadherin和MAP2在TGCTs中的相关性,收集了15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组织及15例正常睾丸组织病理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睾丸组织相比,NR6A1在TGCTs中高表达;E-cadherin在TGCTs中低表达;MAP2在TGCTs中高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E-cadherin与MAP2在TGCTs中的表达相关性不显着;而NR6A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NR6A1与MAP2则呈正相关,表明NR6A1在胚胎癌细胞发生神经样特性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孙豪[5](2020)在《miRNA-34c和miRNA-449b通过靶向AXL基因调控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和凋亡》文中研究指明精子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生精细胞和睾丸体细胞的协同作用。睾丸生精小管中具有多种细胞,支持细胞作为对睾丸具有重要功能的一种体细胞,可形成血-睾屏障,分泌多种分泌因子,还可以为生殖细胞提供生物学上的支持,如果支持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发生异常,可能会导致精子发生的障碍,从而导致雄性不育。研究表明,microRNAs(miRNAs)对支持细胞的增殖、分泌和凋亡具有一定调控作用。本实验室前期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miRNA-34c和miRNA-449b在初生公牛和成年公牛的睾丸组织中差异表达,我们推测miRNA-34c和miRNA-449b可能在公牛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具有调控作用,但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构建miRNA-34c和miRNA-449b的干扰和过表达载体,采用EdU和qRT-PCR检测鉴定了miRNA-34c和miRNA-449b对支持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和TUNEL,检测了miRNA-34c和miRNA-449b对牛支持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miRNA-34c和miRNA-449b对睾丸支持细胞均有调控作用,其中:当miRNA-34c过表达以后,支持细胞合成分泌因子GDNF、BMP4、CXCL12和ABP的表达水平降低,支持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并且促进了支持细胞的凋亡,而当miRNA-34c被抑制时,结果相反;当miRNA-449b过表达时,支持细胞合成的分泌因子GDNF、BMP4、CXCL12和ABP表达水平也降低,凋亡水平增加。基于Targetscan和本实验室转录组数据中靶标关系的预测,筛选了潜在靶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AXL)。构建了包含AXL基因3’UTR区域潜在与miRNA-34c和miRNA-449b存在结合位点的野生型(WT)和突变型(mut)的双荧光素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当miRNA-34c和miRNA-449b过表达时AXL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当miRNA-34c和miRNA-449b被抑制时,AXL表达量升高(p<0.05);转染野生型的荧光素载体的牛睾丸支持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比值显着低于转染突变型的荧光素载体的牛睾丸支持细胞,说明AXL基因是miRNA-34c和miRNA-449b的的直接靶标。此外,构建AXL基因的过表达载体,通过EdU和qRT-PCR验证了AXL基因对支持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调控,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和qRT-PCR检测了AXL基因对凋亡基因的影响,PCR-array的方式检测了80个繁殖相关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miRNA-34c通过直接靶向AXL基因从而调控牛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分泌和凋亡,miRNA-449b也通过靶向AXL基因调控支持细胞的分泌和凋亡,但是对支持细胞的增殖的影响不显着。本研究揭示了miRNA-34c和miRNA-449b与AXL基因的靶向关系及对牛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分泌及凋亡的影响,以及AXL基因对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提示AXL基因可能通过影响支持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间接影响睾丸的发育和精子的发生。
高育源[6](2020)在《基于TCGA数据库人脑胶质瘤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KNL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背景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60%,发病率高,预后极差,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5个月左右。WHO按良恶性程度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其中Ⅲ级、Ⅳ级为恶性胶质瘤,约占所有脑胶质瘤的78%。目前,临床上治疗胶质瘤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术后放化疗,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脑胶质瘤与脑内基因改变密切相关,涉及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多步骤过程,然而其具体机制仍未被阐明。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动线粒支架1(kinetochore scaffold 1,KNL1)表达与原发性肺癌、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发生,及其病理分化程度、增殖、凋亡、预后存在相关性。因此KNL1可能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为治疗肿瘤提供新理论依据,然而KNL1能否在胶质瘤中发挥作用仍不清楚。目的明确KNL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分子机制,探索KNL1作为胶质瘤潜在的治疗靶点的可能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治疗胶质瘤提供新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建立数据集,利用TCGA数据库及GEPIA中脑胶质瘤与正常对照组样本的RNA-seq数据及生存数据,分析KNL1在不同胶质瘤分期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筛选出与KNL1共表达的基因,并分析其在胶质瘤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表达;富集分析其功能。然后一方面利用CGGA数据库进行数据验证分析,另一方面利用临床标本进行数据集的验证,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脑胶质瘤样本120例及脑外伤切除的脑组织样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及正常脑组织样本中KNL1的表达情况。分析KN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KNL1表达与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并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OS和PFS的独立因素。结果1.TCGA数据结果显示:KNL1表达量与胶质瘤的不同分期存在差异,即KNL1的表达量在Grade Ⅱ与Grade Ⅲ,Grade Ⅲ与Grade Ⅳ,和Grade Ⅱ与Grade Ⅳ两两比较中都具有显着差异(P<0.05)2.KNL1基因相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NL1高表达与低表达在总生存期中具有显着性差异,高表达组与较差的预后相关(P<0.05)。3.基因调控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有50个与KNL1家族相关调控密切关系的基因,包含三种作用关系(INS,CREB1,PITX2等基因可以调控KNL1基因的表达;CDK1,CDC42,CCNB1可以调控KNL1的状态变更;AURKB可以调控KNL1磷酸化)。4.调控网络内基因共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KNL1共表达的基因有18个(ZWINT,PLK1,NDC80,MAD2L1,KNTC1,KIF2C,ESPL1,CENPF,CENPE,CENPA,CDK1,CDC20,CCNB2,CCNB1,BUB1B,BUB1,BIRC5,AURK8),且均与KNL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5.共表达差异基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KNL1共表达的基因分别在GBM组与对照组和LGG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表达量进行T检验比较,两组比较中有17个基因(KNL1,ZWINT,PLK1,NDC80,MAD2L1,KIF2C,ESPL1,CENPF,CENPA,CDK1,CDC20,CCNB2,CCNB1,BUB1B,BUB1,BIRC5,AURK8)在至少一组比较中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KNL1在GBM组中差异表达(P<0.05),并未在LGG组中差异表达(P>0.05)。6.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根据与KNL1相关的差异基因,找到潜在的参与脑胶质瘤疾病发展的信号通路(GO BP),包括:Chromosome segregation、Mitotic sister chromatic segregation等。7.CGGA验证分析结果显示:KNL1表达在CGGA数据库中的不同分级的胶质瘤样本中存在差异表达(P<0.05),与生信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KNL1在胶质瘤中阳性表达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胶质瘤、Ⅳ级胶质瘤中KNL1阳性表达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KNL1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胶质瘤中,KNL1阳性表达的与阴性表达在年龄(≤50岁和>50岁)、病理级别(Ⅱ级、Ⅲ级、Ⅳ级)、KPS评分(≥70分和<70分)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en等级分析显示KNL1阳性表达与Ki-67高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10.KNL1的表达与胶质瘤患者预后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由Kamplan-Meier生存分析,与KNL1阴性表达的患者相比,KNL1阳性表达的患者的PFS和OS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影响胶质瘤患者PFS及OS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NL1表达、KPS评分、WHO分级是影响脑胶质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1.胶质瘤患者KNL1表达量增加,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差相关,可作为判断临床预后的指标。2.胶质瘤中KNL1与其共表达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染色体分离及细胞周期等功能在胶质瘤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马馥荟[7](2020)在《lncRNA MEG3/miR-188-3p介导凋亡调控非梗阻性无精症精子发生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被认为是男性不育症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我国人口众多,非梗阻性无精症人群基数庞大,目前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获得亲代的唯一方法是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但仍有约50%的患者无法获得正常精子。NOA生精机制的研究亟待解决,深入探索生精功能衰竭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我们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切入点。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是一种长度约200-100000 nt之间的RNA分子,参与多种生物细胞调控过程,研究发现,lncRNA可通过ce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机制参与细胞凋亡,进而影响p53等经典凋亡途径以调控癌症细胞凋亡。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NOA睾丸组织中MEG3与miR-188-3p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实验验证二者存在负向调控关系,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可能存在潜在结合位点,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ceRNA作用机制。P53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43.7KDa的蛋白质,参与经典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Apaf-1为一种重要的凋亡因子,参与构成凋亡小体,相关研究表明lncRNA可通过ceRNA调控凋亡因子,进而影响非梗阻性无精症中的精子发生,另有研究报道lncRNA MEG3可通过ceRNA机制调节Apaf-1、p53的表达,促进癌细胞凋亡。近年来,对于lncRNA MEG3及p53的研究多集中在癌症方面,对于非梗阻性无精症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lncRNAMEG3在NOA患者组织中高表达、miR-188-3p低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二者可能存在潜在结合位点,前期预实验表明,干扰MEG3后NT-2细胞株中p53、apaf-1表达水平显着下降,提示MEG3可能通过调控p53、apaf-1参与精子的发生过程。结合相关研究进展,本研究提出假说:lncRNA MEG3可能通过ceRNA机制调控p53、apaf-1表达,使NOA患者睾丸组织中凋亡水平增高,从而参与凋亡通路影响NOA精子发生。目的:通过构建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88-3p与lncRNA MEG3的结合位点,通过干扰lncRNA MEG3后检测p53及apaf-1的表达,探讨lncRNA MEG3与p53、apaf-1的基因调控过程。方法:1.实验分组:组织分为NOA睾丸组和正常睾丸组;细胞实验分为干扰lncRNA MEG3组和未干扰lncRNA MEG3组;2.通过qRT-PCR、Western-Blot检测lncRNA MEG3、p53、apaf-1在NOA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在NTERA-2细胞株中对p53、apaf-1定位;3.miR-188-3p/lncRNA MEG3 相关性研究,预测 miR-188-3p/lncRNA MEG3 结合位点,使用 miR-188-3p mimic/mimic NC 转染NTERA-2 细胞,构建 lncRNA MEG3 3’UTR的野生型(WT)及突变型(MUT)质粒,共转染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二者的靶向关系;4.研究lncRNA MEG3对凋亡通路的影响,通过lncRNA MEG3的siRNA及对应的阴性对照物(negative control,NC)转染NTERA-2细胞,q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p53、Aapf-1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鉴定p53蛋白、apaf-1蛋白在转染后NTERA-2细胞中聚集的程度变化;5.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细胞凋亡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转染后各组细胞中凋亡小体的数量变化。结果:1.生物信息学提示,lncRNA MEG3是miR-188-3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88-3p后,lncRNAMEG3 3’UTR-WT荧光素酶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lncRNA MEG3 3’ UTR-MUT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qRT-PCR、Western-Blot检测到p53和apaf-1在NOA睾丸组织中较正常睾丸组织表达水平升高(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53蛋白、apaf-1蛋白表达在NTERA-2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3.在细胞株中使用siRNA干扰lncRNA MEG3后,与未干扰对照组相比,p53和apaf-1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提示,p53与apaf-1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siRNA干扰后,p53蛋白在细胞质中的表达减少,apaf-1蛋白则无明显变化。透射电镜结果提示,干扰lncRNA MEG3组较阴性对照组凋亡小体数量减少。流式细胞分析学结果提示,干扰MEG3后实验组早、晚期凋亡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减少。结论:1.miR-188-3p 是 lncRNA MEG3 的靶基因,lncRNA MEG3 可能调控miR-188-3p影响细胞的凋亡水平参与NOA的发生发展。2.p53和apaf-1在NOA组睾丸织中高表达,干扰lncRNAMEG3后p53、apaf-1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减少,提示lncRNA MEG3可能通过调控p53、apaf-1参与NOA患者中凋亡的发生过程。
高新萍[8](2020)在《MAGE-A3基因对宫颈癌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子宫颈癌的病因虽然绝大部分为高危型HPV感染,但并不是所有感染者均会发生癌变,其发生及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晚期宫颈癌的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6.8个月,所有发展阶段的5年总生存率为68%。其侵袭、转移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是各国医疗卫生领域学者的工作重点。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寻找宫颈癌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及相关性抗原,对于了解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测预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寻找晚期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和生物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我们在前期研究中,通过搜索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筛选出宫颈癌发病相关差异基因;并经查阅文献发现在宫颈癌高表达的基因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MAGE-A3)基因在除胎盘和睾丸外的其他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但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具有肿瘤特异性。为了验证我们的推测,本研究通过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组织基因组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预测MAGE-A3基因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为了研究MAGE-A3基因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宫颈癌组织、正常宫颈组织中检测MAGE-A3的表达量。并检测MAGE-A3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然后采用过表达质粒转染宫颈癌细胞构建MAGE-A3过表达细胞系,通过siRNA转染构建宫颈癌细胞构建MAGE-A3沉默细胞系,进行一系列细胞功能实验观察MAGE-A3的表达水平是否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产生影响。此外,我们进一步探讨了 MAGE-A3影响宫颈癌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并通过构建免疫缺陷小鼠成瘤实验进行体内动物实验对体外细胞学实验的结果进行验证。方法:第一章:利用检索在线TCGA和GTEx数据库,预测MAGE-A3的表达水平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了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CINⅢ)40例、宫颈癌组织90例、正常宫颈组织40例,通过免疫组化、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AGE-A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第二章:选择人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系End/E6E7以及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33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AGE-A3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第三章:采用pcDNA3.1-MAGE-A3转染宫颈癌细胞构建MAGE-A3过表达细胞系,通过si-MAGE-A3转染构建宫颈癌细胞构建MAGE-A3沉默细胞系,并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转染效果;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观察MAGE-A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MAGE-A3对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第四章:分别在MAGE-A3过表达和沉默细胞株中,通过qRT-PCR和We stern blot检测MAGE-A3对宫颈癌细胞中EMT标志物的影响;分别在MAGE-A3过表达和沉默细胞株中,检测Wn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第五章:分别将HeLa细胞和SiHa细胞及转染后两种细胞移植于裸鼠皮下,注射后每7d测量1次肿瘤体积,注射28d后从裸鼠体内分离出肿瘤,观察肿瘤体积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移植瘤中EMT标记物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章:与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CINIII)比较,MA GE-A3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MAGE-A3在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并与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和HPV感染相关,差异均显着(p<0.01)。第二章:与Endl/E6E7相比,MAGE-A3在宫颈癌细胞中呈现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AGE-A3在Hela中表达最高,在Siha中表达最低。第三章:pcDNA3.1-MAGE-A3转染Siha细胞后显着上调了细胞中MAGE-A3的表达;si-MAGE-A3转染Hela细胞后有效沉默了细胞中MAGE-A3的表达。CCK8测定结果显示,与si-con组相比,si-MAGE-A3转染后48h、72h和96h的HeLa细胞OD值明显降低。si-MAGE-A3组的克隆数量也少于si-con组。过表达的MAGE-A3 SiHa细胞的OD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MAG E-A3在SiHa细胞中过表达显着增加了克隆数量。第四章:在HeLa细胞中下调MAGE-A3后,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下降,E-cadherin显着增加;在SiHa细胞中上调MAGE-A3后,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增加,E-cadherin蛋白水平显着降低。M AGE-A3的下调显着降低Hela细胞中β-cate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MA GE-A3的过表达明显增加Siha细胞中β-catein、C-Myc和CyclinD1的水平。第五章:si-con组的裸鼠肿瘤明显大于si-MAGE-A3组,且增长速度较其快;注射SiHa细胞MAGE-A3组的裸鼠肿瘤大于Vector组,且增长速度也较其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沉默MAGE-A3组的肿瘤组织中,E-cadheri n表达增加,Vimentin蛋白质表达下降;在过表达MAGE-A3组的组织中,E-ca dherin蛋白表达下调,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结论:MAGE-A3基因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呈负相关,说明MAGE-A3的表达可提示患者的预后;该基因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可能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EMT并影响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其在体内可能通过EMT调控宫颈癌肿瘤的增长。MAGE-A3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上调,并可能调控Wnt信号通路和EMT的过程。MAGE-A3在宫颈癌中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进程,对于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熊婧[9](2020)在《基于芯片的儿童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microRNA表达谱初步研究及分子标记物筛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儿童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miRNA分子表达谱并筛选其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方法:收集儿童卵巢肿瘤组织标本共20例,其中18例为石蜡切片标本,包括卵巢囊肿2例、成熟型畸胎瘤3例、未成熟畸胎瘤6例、卵黄囊瘤3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3例、无性细胞瘤1例;2例为冰冻组织标本,1例为成熟型畸胎瘤,1例为卵黄囊瘤。运用美国安捷伦公司的基因芯片检测样本表达的miRNA,分为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将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与其他卵巢肿瘤(卵巢囊肿、成熟型畸胎瘤、卵黄囊瘤、无性细胞瘤、颗粒细胞瘤)进行比较筛选差异miRNA,并分析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组间的差异miRNA、不同病理级别卵巢未成熟畸胎瘤间的差异miRNA。对得到差异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在miRWalk、miRDB、DAVID数据库中进行靶基因预测,GO(Gene Ontology)分析,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miRNA-靶基因-信号通路网络分析,探讨与儿童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的miRNA。结果:1、基因芯片筛选差异miRNA:筛选出卵巢良恶性肿瘤组间44个差异miRNA;未成熟畸胎瘤(与其余5类肿瘤比较)特异性的13个差异miRNA;未成熟畸胎瘤不同病理级别间的18个差异miRNA。2、生物信息学分析:1)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组间重要差异miRNA为miR-106b-5p、miR-20a-5p、miR-20b-5p,差异miRNA的靶基因在功能上主要参与转录及转录调节(蛋白质结合、RNA聚合酶Ⅱ核心启动子近端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蛋白磷酸酶调节活性),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为癌症相关通路,参与调控轴突导向、Fox O信号通路。2)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特异性miRNA的靶基因功能也主要富集在转录和转录调节,包括转录因子活性、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活性、DNA特异序列结合、蛋白质结合。参与调控长寿调节通路、谷氨酸能突触、生理周期调节通路,涉及的靶基因主要有FOXO1、AKT3。核心miRNA包括miR-129-5p、miR-124-3p、miR-7-5p、miR-4698。3)不同病理级别(Ⅰ级VSⅡ级)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中的差异miRNA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miRNA-4673、miRNA-378h、miRNA-6857-5p特异性地在Ⅰ级未成熟畸胎瘤中表达上升。相关靶基因有MAPK家族、VEGFA、HGF,参与MAPK信号通路、c AMP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的调控。结论:1、首次通过石蜡样品的基因芯片分析建立儿童卵巢未成熟畸胎瘤miRNA表达谱,并获得13个特异性miRNA,筛选出重要miRNA包括miR-129-5p、miR-124-3p、miR-7-5p、miR-4698,可能是鉴别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与其他卵巢肿瘤的生物标记物,为后续在血标本、新鲜组织标本中试验奠定了基础;2、通过差异性mi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儿童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特异miRNA的相关靶基因功能、信号通路进行了探索,并建立miRNA-靶基因-信号通路网络,筛选出重要靶基因和miRNA。3、通过对比不同病理级别儿童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获得了差异表达miRNA,并发现这些差异miRNA与神经组织的发育、分化相关,可能为病理分级诊断提供了更客观的指标选择。
颜一丹[10](2020)在《CG5844在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微环境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生殖干细胞(germline stem cells,GSCs)是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ASCs)的一种类型,其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受到干细胞微环境和多种途径的严格调控。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为探讨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分化的调控网络提供了十分理想的研究模型。CG5844基因是从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微环境中筛选出的新的调控因子。然而,CG5844和干细胞微环境之间的潜在机制联系仍未确定。本课题主要针对CG5844基因在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微环境中的功能和机制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方法:(1)通过UAS/Gal4介导的RNAi途径,两种主要在干细胞微环境中表达的Gal4s(Nos-Gal4和Tj-Gal4)使CG5844的功能丧失,通过标记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并分析CG5844在果蝇睾丸干细胞微环境中的表型。(2)使用小干扰RNA(si RNA)在果蝇S2细胞中将CG5844表达沉默,通过磷酸化组蛋白H3(PH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TUNEL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及CCK-8法检测si RNA处理是否影响S2细胞的生长,以探索在体外CG5844的功能。(3)利用CG5844重组质粒转染S2细胞,使其在S2细胞中过表达。同样通过PH3及TUNEL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以及CCK-8法检测CG5844过表达对果蝇S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4)通过CG5844挽救实验进一步验证其表型。(5)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鉴定CG5844结合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6)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与CG5844高度相关的结合蛋白与CG5844之间的关系。(7)运用果蝇UAS/GAL4系统,通过对质谱结果中所筛选的候选基因核糖体蛋白L6(Rp L6)进行细胞特异性敲减,通过免疫荧光分析Rp L6是否与CG5844具有相似的表型,从而进一步探究CG5844调控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微环境的调控机理。结果:(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结果显示,果蝇睾丸顶端存在特定缺陷。使用NosGal4使早期生殖细胞中的CG5844敲低,导致睾丸呈微小表型以及生殖细胞完全缺失。而Tj-Gal4介导的CG5844敲低,则导致正常包囊细胞功能障碍和未分化生殖细胞的积累,最终发展成睾丸肿瘤。(2)果蝇S2细胞中敲减CG5844导致细胞生长受到抑制。(3)CG5844过表达显着抑制了果蝇S2细胞的生长。(4)通过沉默CG5844基因所诱导的细胞增殖表型可以通过在S2的细胞中过表达CG5844来挽救,而凋亡表型却无法被挽救。(5)核糖体和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均为CG5844结合蛋白。且通过富集分析表明,CG5844以较高的可信度参与了核糖体信号转导途径。(6)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CG5844调节剪接体和核糖体亚基的表达。(7)Rp L6 RNAi完全模仿果蝇睾丸GSCs中CG5844 RNAi所导致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的相关表型。结论:果蝇体内实验表明CG5844基因是正常生殖细胞和包囊细胞形成和分化所必需的,CG5844的缺乏将导致生殖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缺陷。而体外实验表明CG5844参与果蝇S2细胞增殖和凋亡稳态的调节,另外CG5844与核糖体复合物之间高度关联,且CG5844可调节剪接体和核糖体亚基的表达。通过同样的果蝇体内实验发现核糖体亚基Rp L6 RNAi完全模仿果蝇睾丸GSCs中CG5844RNAi所导致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的相关表型。提示CG5844基因可能是通过与Rp L6相互作用来调控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该研究有助于阐明生殖干细胞命运的调控机制,也为阐明生殖细胞肿瘤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基因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基因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1)长白公猪性成熟前后睾丸组织环状RNA、信使RNA N6-腺苷甲基化修饰的发掘鉴定及差异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本项研究受下列基金资助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与符号清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猪睾丸发育过程及其表观遗传调控 |
1.1.1 公猪的性成熟 |
1.1.2 猪睾丸发育过程 |
1.1.3 间质细胞在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中的作用 |
1.1.4 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的表观遗传调控 |
1.2 环状RNA在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中的作用 |
1.2.1 环状RNA的生物起源、特性及功能 |
1.2.2 环状RNA的数据发掘、分析及研究方法 |
1.2.3 环状RNA在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中的作用 |
1.2.4 结论和展望 |
1.3 m6A修饰在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中的作用 |
1.3.1 m6A修饰概述 |
1.3.2 m6A修饰的检测 |
1.3.3 m6A修饰的生物学功能 |
1.3.4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m6A修饰的动态调节 |
1.3.5 结论与展望 |
第二章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组织学观察与分析 |
引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睾丸大小 |
2.2.2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组织学特征 |
2.2.3 睾丸组织显微观察结果 |
2.3 讨论 |
2.3.1 石蜡切片及H&E染色 |
2.3.2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发育情况 |
2.3.3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组织结构观察 |
2.4 小结 |
第三章 性成熟前后公猪睾丸文库构建及环状RNA的鉴定与基本特征 |
引言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睾丸组织样本RNA提取及质检结果 |
3.2.2 RNA文库构建及高通量测序数据质量分析 |
3.2.3 环状RNA的鉴定 |
3.2.4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组织中环状RNA的基本特征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环状RNA的差异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引言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性成熟前后公猪睾丸组织中显着差异表达环状RNA的鉴定与分析 |
4.2.2 性成熟前后公猪睾丸组织环状RNA测序结果的试验验证 |
4.2.3 差异环状RNA的GO分析 |
4.2.4 差异环状RNA的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
4.2.5 环状RNA靶miRNA预测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转录组信使RNA甲基化图谱的建立 |
引言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数据质控与序列统计 |
5.2.2 参考基因组比对 |
5.2.3 全基因组m6A Peak扫描分析 |
5.2.4 差异Peak分析 |
5.2.5 m6A Motif分析 |
5.2.6 RNA-seq基因/转录本差异结果分析 |
5.2.7 RNA-seq中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
5.2.8 RNA-seq中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
5.2.9 MeRIP-seq中差异m6A Peak GO富集分析 |
5.2.10 MeRIP-seq中差异m6A Peak KEGG富集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低剂量双酚A致男(雄)性生殖损伤及TET1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基于CTD数据库-BPA毒性相关基因的生信分析与实验验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TET1 基因在BPA致男(雄)生殖损伤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观遗传修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褪黑素介导的生物钟基因Cry对双峰驼雌二醇分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资助 |
中文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综述 |
1 褪黑素的作用机制及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 |
1.1 褪黑素的理化性质 |
1.2 褪黑素的生物合成、人工合成和代谢 |
1.3 褪黑素受体 |
1.4 褪黑素的信号传导 |
1.5 褪黑素对生殖的调控 |
2 昼夜节律与生物钟基因 |
2.1 昼夜节律系统 |
2.2 生物钟 |
2.3 哺乳动物生物钟周期的调控 |
3 褪黑素信号通路与生物钟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
3.1 褪黑素与生物钟的间接交互作用 |
3.2 褪黑素与生物钟的直接交互作用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褪黑素受体通过c AMP/PKA/CREB通路对卵巢颗粒细胞生物钟基因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MT基因与Cry基因在双峰驼生殖轴系的定位与表达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MT基因与Cry基因在双峰驼生殖轴系各组织的定量检测 |
2.2 褪黑素受体蛋白MT与CRY蛋白在双峰驼生殖轴系各组织中的表达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章 褪黑素及Cry基因对卵巣颗粒细胞分泌雌二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 |
2.1 细胞鉴定结果 |
2.2 褪黑素对双峰驼卵巢颗粒细胞的药物毒性 |
2.3 细胞免疫荧光鉴定 |
2.4 卵巢颗粒细胞转染过表达基因和沉默效果检测 |
2.5 褪黑素对卵巢颗粒细胞雌二醇(E2)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五章 MT蛋白与CRY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MT1、MT2、CRY1、CRY2 蛋白理化性质及亲水性分析 |
2.2 蛋白质磷酸化位点及糖基化位点预测 |
2.3 蛋白质信号肽与跨膜域预测 |
2.4 蛋白质二级拓扑结构分析 |
2.5 蛋白保守结构域预测 |
2.6 蛋白三级结构预测 |
2.7 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
2.8 不同物种的MT1 及CRY1 蛋白的进化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4)microRNA-196a-5p通过调控NR6A1/E-cadherin抑制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绪论 |
1.1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s) |
1.1.1 TGCTs的发生 |
1.1.2 TGCTs的分类和诊断 |
1.1.3 TGCTs的预后及治疗方法 |
1.2 microRNA与TGCTs |
1.2.1 miRNAs简介 |
1.2.2 miRNAs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
1.2.3 miRNAs参与TGCTs的发生发展过程 |
1.3 miR-196a研究进展 |
1.3.1 miR-196a简介 |
1.3.2 miR-196a参与肿瘤发生 |
1.3.3 miR-196参与发育过程 |
1.4 核受体NR6A1 |
1.4.1 核受体简介 |
1.4.2 NR6A1研究进展 |
1.5 肿瘤微环境 |
1.5.1 肿瘤微环境简介 |
1.5.2 肿瘤微环境与神经发生 |
1.6 肿瘤微环境与上皮-间质转化 |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miR-196a-5p抑制TGCTs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细胞系与临床标本 |
2.1.2 相关试剂及配制 |
2.1.3 仪器与设备 |
2.1.4 细胞瞬时转染 |
2.1.5 RNA提取,逆转录及RT-qPCR |
2.1.6 MTT实验 |
2.1.7 Western blot检测 |
2.1.8 划痕实验 |
2.1.9 Transwell实验 |
2.1.10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miR-196a-5p在TGCTs中低表达 |
2.2.2 miR-196a-5p抑制睾丸胚胎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
2.2.3 miR-196a-5p抑制睾丸胚胎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2.3 小结 |
第3章 MiR-196a-5p通过核受体NR6A1抑制TGCTs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生物信息学分析的主要软件与数据库 |
3.1.2 仪器与设备 |
3.1.3 细胞培养 |
3.1.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3.1.5 Western blot实验 |
3.1.6 慢病毒制备 |
3.1.7 MTT实验 |
3.1.8 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miR-196a-5p靶基因的筛选与确定 |
3.2.2 miR-196a-5p靶向抑制NR6A1 |
3.2.3 miR-196a-5p通过NR6A1抑制胚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3.3 小结 |
第4章 NR6A1靶向抑制CDH1促进TGCTs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细胞处理 |
4.1.2 Transwell实验 |
4.1.3 仪器与设备 |
4.1.4 RT-qPCR |
4.1.5 RNA-Seq |
4.1.6 Co-IP试验 |
4.1.7 免疫荧光试验 |
4.1.8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试验(CHIP) |
4.1.9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4.1.10 统计学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NR6A1作用于NT-2细胞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 |
4.2.2 NR6A1通过招募甲基化酶Dnmt1抑制CDH1基因的转录 |
4.2.3 miR-196a-5p/NR6A1/CDH1在TGCTs中的表达相关性分析 |
4.3 小结 |
第5章 NR6A1促进胚胎癌细胞的神经样特征转变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相关试剂 |
5.1.3 裸鼠成瘤实验 |
5.1.4 免疫组化实验分析 |
5.1.5 RA诱导细胞分化模型的构建 |
5.1.6 悬浮成球实验 |
5.1.7 免疫荧光 |
5.1.8 Western blot检测 |
5.1.9 MTT检测RA处理后细胞增殖 |
5.1.10 RT-qPCR |
5.1.11 临床数据相关性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NR6A1过表达促进胚胎癌移植瘤生长 |
5.2.2 RA诱导NT-2细胞神经样样特征转变模型的构建 |
5.2.3 NR6A1在RA诱导NT-2细胞神经样特征转变模型中的表达特征 |
5.2.4 miR-196a-5p/NR6A1/E-cadherin在RA诱导NT-2细胞神经样特征转变模型中的相互调控关系分析 |
5.2.5 NR6A1/E-cadherin/MAP2在临床TGCTs组织标本中的相关性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miR-196a-5p通过靶向核受体NR6A1抑制TGCTs |
6.1.2 NR6A1通过招募甲基化酶Dnmt1抑制E-cadherin的转录促进TGCTs |
6.1.3 NR6A1促进胚胎癌细胞的神经样特征转变 |
6.1.4 miR-196a-5p/NR6A1/E-cadherin轴参与调控TGCTs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miRNA-34c和miRNA-449b通过靶向AXL基因调控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和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支持细胞的研究进展 |
1.1 支持细胞的起源和发展 |
1.2 支持细胞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 |
1.3 支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
1.4 支持细胞对动物生殖活动的重要意义 |
第二章 miRNAs的研究进展 |
2.1 miRNAs的生物合成及作用机制 |
2.2 miRNA的功能阐述 |
2.2.1 miRNA调控细胞分化 |
2.2.2 miRNA调控细胞分泌 |
2.2.3 miRNA调控细胞增殖 |
2.2.4 miRNA调控细胞凋亡 |
2.3 miRNA-34c和miRNA-449b的研究进展 |
第三章 AXL基因的研究进展 |
3.1 受体酪氨酸家族简介 |
3.2 TAM基因的表达特征 |
3.3 AXL基因 |
3.3.1 AXL基因的结构与细胞定位 |
3.3.2 AXL基因编码蛋白的特点 |
3.3.3 对生殖系统的功能 |
3.3.4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3.3.5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3.3.6 AXL基因对癌症的影响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miRNA-34c和miRNA-449b对初生牛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凋亡和分泌的影响 |
1.1 材料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仪器 |
1.1.3 实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细胞培养和转染 |
1.2.2 RNA的提取、cDNA的制备和荧光定量PCR |
1.2.3 EdU方法检测细胞增殖 |
1.2.4 TUNE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1.2.5 western blot |
1.3 结果与分析 |
1.3.1 miRNA-34c影响支持细胞的增殖、分泌因子的合成和凋亡作用 |
1.3.2 miRNA-449b对牛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分泌因子的合成和凋亡作用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miRNA-34c和miRNA-449b与AXL基因靶标关系的鉴定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的培养和转染 |
2.2.2 RNA的提取、cDNA的制备和荧光定量PCR |
2.2.3 双荧光素载体的构建 |
2.2.4 质粒提取 |
2.2.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
2.2.6 western blot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AXL基因与miRNA-34c和miRNA-449b的靶向关系的预测 |
2.3.2 AXL基因的WT和mut型双荧光素载体的构建 |
2.3.3 miRNA-34c和miRNA-449b与AXL基因mRNA表达水平调控的验证 |
2.3.4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验证 |
2.3.5 蛋白水平的验证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AXL基因对牛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凋亡和分泌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RNA的提取和cDNA的制备 |
3.2.2 AXL基因CDS区的扩增 |
3.2.3 AXL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BI-CMV3-AXL的制备 |
3.2.4 质粒提取 |
3.2.5 细胞培养和传代 |
3.2.6 细胞转染 |
3.2.7 RNA的提取、cDNA的制备和荧光定量PCR |
3.2.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3.2.9 PCR-array的方法检测AXL基因对繁殖标志性基因的影响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AXL基因的扩增 |
3.3.2 AXL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3.3.3 RNA的提取及AXL基因过表达效率的验证 |
3.3.4 AXL基因对增殖基因和支持细胞分泌因子的影响 |
3.3.5 AXL基因对支持细胞凋亡的影响 |
3.3.6 AXL基因对支持细胞繁殖标志性基因的调控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基于TCGA数据库人脑胶质瘤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KNL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癌症/睾丸抗原家族及KNL1的研究相关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获得荣誉 |
致谢 |
(7)lncRNA MEG3/miR-188-3p介导凋亡调控非梗阻性无精症精子发生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非梗阻性无精症分子水平转归结局的研究进展—凋亡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MAGE-A3基因对宫颈癌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MAGE-A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MAGE-A3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
1 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MAGE-A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
1 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MAGE-A3基因与Wnt信号通路在宫颈癌中的关系研究 |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MAGE-A3基因对于裸鼠体内成瘤的影响 |
1 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创新与特色 |
展望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成果 |
致谢 |
(9)基于芯片的儿童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microRNA表达谱初步研究及分子标记物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CA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芯片的差异性miRNA筛选 |
一、实验样品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小结 |
第二部分 差异miRNA生物信息研究 |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小结 |
讨论 |
全文结论 |
创新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1 |
文献综述 儿童青少年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2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录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 |
(10)CG5844在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微环境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果蝇品系与果蝇S2 细胞 |
1.1.2 主要实验试剂 |
1.1.3 主要实验仪器 |
1.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1.5 实验载体 |
1.2 实验方法 |
1.2.1 果蝇的饲养 |
1.2.2 CRISPR/ Cas9 技术 |
1.2.3 基因组DNA提取 |
1.2.4 生育率测试 |
1.2.5 果蝇杂交策略 |
1.2.6 重组质粒的构建 |
1.2.7 细胞培养与转染 |
1.2.8 荧光定量PCR实验步骤 |
1.2.9 免疫荧光 |
1.2.10 TUNEL染色 |
1.2.11 蛋白质免疫印迹(WB) |
1.2.12 流式细胞术 |
1.2.13 细胞活力测定 |
1.2.14 LC-MS/MS |
1.2.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1.2.16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CG5844 突变体果蝇的产生 |
2.2 基因CG5844 缺乏导致GSCs自我更新和分化缺陷 |
2.3 CG5844 调节果蝇S2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
2.3.1 敲减CG5844 对果蝇S2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2.3.2 CG5844 过表达对果蝇S2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2.4 CG5844 可以挽救细胞增殖,但不能挽救细胞凋亡 |
2.5 核糖体在CG5844 结合蛋白的调控网络中富集 |
2.6 CG5844 调节剪接体和核糖体亚基的表达水平 |
2.7 核糖体亚基RpL6 的缺乏导致GSCs自我更新和分化缺陷 |
第三章 讨论 |
3.0 CG5844 影响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 |
3.1 CG5844 影响果蝇S2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
3.2 剪接体、核糖体与GSCs的相互关系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的调控机制 |
1.经典模式动物——果蝇 |
1.1 果蝇简介 |
1.2 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及其微环境 |
2.调控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信号通路 |
2.1 BMP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
2.2 JAK/STAT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
2.3 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
2.4 其他信号通路及调控因子 |
3.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四、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基因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 [1]长白公猪性成熟前后睾丸组织环状RNA、信使RNA N6-腺苷甲基化修饰的发掘鉴定及差异表达分析[D]. 张飞. 安徽农业大学, 2021
- [2]低剂量双酚A致男(雄)性生殖损伤及TET1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袁文博.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3]褪黑素介导的生物钟基因Cry对双峰驼雌二醇分泌的影响[D]. 赵淑琴.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4]microRNA-196a-5p通过调控NR6A1/E-cadherin抑制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进展[D]. 刘晓雯. 湖南大学, 2020(02)
- [5]miRNA-34c和miRNA-449b通过靶向AXL基因调控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和凋亡[D]. 孙豪. 吉林大学, 2020(01)
- [6]基于TCGA数据库人脑胶质瘤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KNL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D]. 高育源. 郑州大学, 2020(02)
- [7]lncRNA MEG3/miR-188-3p介导凋亡调控非梗阻性无精症精子发生的机制研究[D]. 马馥荟. 郑州大学, 2020(02)
- [8]MAGE-A3基因对宫颈癌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 高新萍.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9]基于芯片的儿童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microRNA表达谱初步研究及分子标记物筛选[D]. 熊婧.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10]CG5844在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微环境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 颜一丹. 江苏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