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我校英语专业工程概论课的教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英[1](2020)在《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文中认为自教育部2000年颁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来,设立有英语专业的高校都在探索如何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应该建立怎样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介绍并探讨理工院校可行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学校的采矿、安全等优势学科的资源,分阶段探索建立"英语+能源行业基础知识"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王晓静,张海洋[2](2020)在《国内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动态科学知识图谱分析(1989—2018)》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近30年来收录的988篇国内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 Space绘制了1989至2018年间国内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的动态科学知识图谱,并分别对研究趋势、主要发刊机构和发文作者、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经历了起步、快速增长和稳定增长三个阶段;研究机构和作者之间均缺乏相互交流与合作;研究热点始终围绕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及其培养手段展开。希望分析结果能为今后国内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华,刘军伟[3](2020)在《基于“融通”理念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影响当前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培养规格单一等。本文基于《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人才知识、能力与素养的通用要求,结合西安外国语大学十年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造形态、师资团队、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与反馈等要素出发,对"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特征及内涵进行了深入解析。该模式对于国内同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贺颖[4](2020)在《地方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文章详述了地方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的背景与依据,通过回顾广西科技大学英语专业近十年的实训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提出了调整课程设置顺序、实训内容、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方案,并详述了该方案的创新点,以期为培养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提前实践商务工作技能、具有中国文化素质和跨文化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提供经验和案例参考。
蔡璐[5](2019)在《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Q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高校教育理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各类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民办高校发展迅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有高等教育的不足进行必要的补充。民办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输出途径之一,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责任。为了提高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建立健全和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模式体系。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研究者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整理了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国内关于应用型人才涵义及定位进行阐述,整理国内专家学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在对Q学院进行实地调研中,基于商务英语专业作为跨学科复合型专业,具有更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对该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师生发放问卷并进行师生访谈。对Q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其现状的调查,分析出该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估等五个方面存在问题。基于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一是培养方案与学生期望就业岗位不匹配;二是课程体系设置移植公办院校,缺乏个性;三是实践课程实施条件缺失;四是缺乏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室队伍;五是不重视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与运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是产学研结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合理调整教学计划,科学设置课程;三是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和实施效果;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Q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该学院其他专业以及同类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带来可行的指引和意见,提高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协助学校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杨永林,张文茹,朱波,柴湛涵,黄立鹤,魏耀章,焦丹,余素青,张玉双,王霞,刘江,张慧玉,许环光,杨一铎,林克难,顾静[6](2018)在《多视角看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虽然蔡基刚已就外语教育规划提出洋洋洒洒的若干建议,但是本系列专家学者立足教学实践和时代需求,直抒胸臆,也从多视角探讨了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方向。或聚焦综合英语类课程的不必要性,提出英语专业改革应该为真正的专业化而不是蔡基刚提及的工具化;或结合自身学校办学特色,指出应加强专业教师、学生、国际机构和用人单位的互动,以托起英语专业的"腰";英语专业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双管齐下,不仅着眼英语专业的出路问题,提出英语专业改革走学科型、通专融合型和复合交叉型道路,要适当扩展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的比例;教学团队还应形成"英语+专业"的模式,鼓励跨学科课程建设。有专家认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由于学科跨度太大,目前阶段还很难推广;而就英语专业毕业生不从事相关专业相关职业的现状,专家学者有自己的现实考量,认为语言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不是我国特例,也不能说明是语言专业人才培养的失败,且培养新工科复合型人才不一定是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应该专注学科本位。
王天予[7](2018)在《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翻译教学与研究的飞速发展,本科翻译教学模式也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关注学习者的社会性互动和人文成长,符合译者能力形成规律,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SCTM),包括分析其构成要素,设计模式框架,以及具体模式应用形式。主要研究问题涉及该专业的整体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及评价体系等方面,为本科翻译专业提供宏观教学设计。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主要通过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完成,旨在探析当前我国本科翻译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诉求以及在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模式建构提供背景数据和维度参考。定量分析主要包括问卷数据和文献数据的定量分析,旨在提供学习者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分析。本研究认为SCTM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要遵循“一致性建构”原则,即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及教学评价设计要有内在一致性。SCTM教学目标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能力、(与翻译相关)通识知识与能力、职业知识与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与能力为维度,根据本科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设计具体教学目标。SCTM的课程体系依据教学目标共包含上述知识与能力培养的五个课程模块,旨在实现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建构。SCTM的主要教学理念是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设计从简到难的不同教学活动,使其最终能够完成完整的翻译项目。SCTM的评价体系包括宏观教学管理评价和微观译文质量评价。宏观教学管理评价旨在引导学生管理自身学习过程,应包括多种评价方式。微观译文质量评价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己翻译作品的评价能力,如译文的准确性、专业性与翻译任务的契合度等。本研究为本科翻译专业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实践设计提供蓝本,可供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院校参考。通过实践社会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设计可以审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中本土化的可行性,为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提供修正或补充的维度和观测点。
李胜利[8](2018)在《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文中指出当世界经济转型发展的飓风席卷全球之时,思变创新、转型跨越成为时代主题词。语言作为时代发展的活化石,始于实践,终于应用。今天的英语教学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端应用型英语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时代新使命。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选取国内1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以英语类专业教师教学体验、学生学习体验为调查内容,结合麦可思提供的中国英语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相关定制化数据,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其次,选取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以及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共3所作为质性研究样本,通过解读不同属性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在转型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行动选择与教学组织再造四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评估诊断教学转型的制约瓶颈,反思剖析转型困难的深刻根源,探索总结推进转型的实践策略。为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逻辑严密性,本研究在对新制度主义理论进行借鉴与适切性改造的基础上,尝试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建构了一个融“制度供给——制度认同——行动选择——组织再造”为一体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式理论框架。该教学转型框架宏微共现,中观拓展。首先,在大学组织视域下探讨教学转型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反应。在这个教学制度形成与变迁的多重博弈中,检视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适配状况。其次,利用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对教学转型的正式制度供给进行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论证。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之间交叉关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组合情况,各种情况为教学组织提供不同的制度供给选择。再次,本研究建构的“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通过促成教学转型制度环境的宏观框架、学院及教学组织的中观框架及教师教学转型认同与行动的微观框架之间的互动与耦合,深描出了一个“鲜活真实的教学转型全景世界”。教师对教学制度的认同程度和行动选择状况构成教学转型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基于学校、院系(部)组织及教师的转型行动反馈,本研究聚焦中观教学组织再造。本研究围绕应用型本科组织场域中,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为何迟迟难以推进这个核心问题,综合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整合量化调查与质性深访的结果,在借鉴与改造新制度主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和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实践为主线,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路径进行探索。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通过构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分析转型内外环境,探究教学转型在四个维度上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第二,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进行整体扫描、问题凝练及瓶颈聚焦;第三,通过对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跟踪调查及对教师的深度访谈,深描教师教学转型的情感挣扎,探索教学组织再造的创新实践,重构教学转型理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转型策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本研究所建构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打造了环环相扣的行动链(Action Chain)。教学转型在四大因素(教学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转型行动选择和教学组织再造)和三大机制(合作机制、心理机制和反馈机制)共同作用下螺旋上升演进。第二、在应用祛魅——理性附魅——创新返魅的教学转型逻辑指引下,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的教学转型,可能需要经历从学术型英语教学向应用型英语教学的“一次转型”和从传统通用英语(EGP)教学向“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二次转型”。与此同时,推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也做出配套的应用型转型。院校属性、生源状况以及教学基础不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和特殊性特征。本研究针对英语类专业教学提出以下转型建议:第一,在提升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力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使教学转型制度供需匹配;查缺补漏,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不留空白;强化升级,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时俱进;坚守底线,使教学转型制度有令必行;沟通协调,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多元完善。第二,在强化教学转型制度认同方面,激发教学转型原动力,满足转型教师的利益诉求及心理动机;把握教学转型继发力,深化转型教师的制度认知;锁定教学转型趋向力,激发教师教学转型的参与动机;明辨教学转型指示力,转变教师的转型参与态度。第三,在促进转型行动理性高效方面,导航定向,明确教学转型路向何方;绘就蓝图,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转型发展;取舍有度,突出教学转型重难点。第四,在教学组织再造提质增效方面,再造流程,环节入手;以生为本,能力导向;创新教学,强化应用;技术支撑,补齐短板;管理转型,共治共享。
王新博[9](2016)在《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1+”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对以"英语+专业"和"专业+英语"为代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简称"1+1"模式)进行评述,指明其中存在的误导成分。结合即将出台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创新性地提出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1+"培养模式的新理念,并以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观为理论指导,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为例,再现"1+"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方案。实践表明,大力加强与校本资源密切相关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1+"模式下复合型人才差异化培养的重要途径。
祝平[10](2016)在《合理设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搞好英语专业建设》文中指出一般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建设需依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及本校人才培养定位,合理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突出职业导向性,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全时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内外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
二、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我校英语专业工程概论课的教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我校英语专业工程概论课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普通理工院校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 |
三、对传统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
1. 在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中增设“本校工科类优势学科知识”课程。 |
2. 不放松英语专业技能课程。 |
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五、结语 |
(2)国内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动态科学知识图谱分析(1989—2018)(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
2.1 研究工具 |
2.2 数据来源 |
3. 国内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动态分析 |
3.1 年度发文趋势 |
3.2 主要发刊机构 |
3.3 主要发文作者 |
3.4 研究热点及演进历程 |
4. 结语 |
(3)基于“融通”理念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复合性 |
2.2 课程体系的融合性 |
2.3 师资团队的跨学科交叉性 |
2.4 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
3.“三元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 |
3.1 人才培养目标 |
3.2 课程体系 |
3.3 教学团队 |
3.4 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控制 |
3.5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
4.“三元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5.结语 |
(4)地方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与依据 |
(一)顺应新一轮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
(二)英语专业学生承担着新的国际责任 |
(三)广西外语类人才需求状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我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 |
四、改革内容、方案与创新点 |
五、研究结果与意义 |
(5)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Q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 |
一、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及内涵 |
(一)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 |
(二)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二、Q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
(一)Q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二)Q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3S”培养模式 |
(三)Q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1.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完善 |
2.课程体系不能体现应用型要求 |
3.实践课程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联系不够紧密 |
4.教师队伍仍显不足 |
5.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
三、Q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培养方案与学生期望就业岗位不匹配 |
(二)课程体系设置移植自公办院校,缺乏个性 |
(三)实践课程实施的条件仍然缺失 |
(四)没有造就一支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师队伍 |
(五)不重视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与运行 |
四、优化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
(一)产学研结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1.企业参与引导学生准确定位就业目标岗位 |
2.重视商务英语技能训练 |
3.加强普通用途商务英语教学 |
4.结合专业特点,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
(二)合理调整教学计划,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
1.构建合理、完善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
2.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推行面向专业的课程内容和专业训练 |
(三)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和实施效果 |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1.拓宽入口,不唯学历,招聘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
2.重视培养,引导教师走向双师型教师发展之路 |
3.创新教师任用机制,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
(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
1.健全教学评价机构 |
2.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
3.更新教学评价体系 |
4.重视教学评价结果的使用,发挥评价的效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发表情况 |
致谢 |
(6)多视角看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改革开放40年, 英语专业怎么办? |
论综合英语类课程的不必要性 |
英语专业如何挺直腰?———以民航英语为例 |
英语专业转型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
以通专融合为导向的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之路:同济大学英语系的创新实践 |
“新工科”背景下, “老工科”高校英语专业的转型与发展路在何方? |
涉外法商方向英语专业及学科建设 |
英语专业的改革出路在于大类招生 |
也议“英语专业病得不轻” |
把握国情, 放眼世界, 搞好本科英语专业建设 |
英语专业是否符合国家和社会所需? |
外文学院的“半吊子”现象 |
应找准英语专业的病根再开药方 |
关键还是要先学好常用英语 |
培养“新工科复合型人才”是否是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 |
(7)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术语界定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
五、研究方法 |
六、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一、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与心理学渊源 |
二、当代建构主义思想流派 |
三、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研究 |
第二节 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社会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理论 |
一、多现实和多角度 |
二、协作学习 |
三、改造 |
四、真实任务 |
五、支架式教学 |
六、社会认知学徒 |
第二节 一致性建构理论 |
一、概念及核心思想 |
二、要素分析及实施步骤 |
三、可测学习成效结构分类法 |
第三节 翻译能力体系 |
一、国内外翻译能力模型研究 |
二、翻译能力框架 |
第四节 SCTM教学模式理论框架 |
一、模式建构原则 |
二、理论基础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CTM教学模式建构数据分析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定性研究 |
二、定量研究 |
第二节 教学模式建构数据分析 |
一、模式构成要素数据分析 |
二、学习者需求数据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CTM教学模式建构 |
第一节 SCTM教学模式构成要素及互动分析 |
一、教学目标要素分析 |
二、课程要素分析 |
三、教学要素分析 |
四、评价要素分析 |
第二节 SCTM教学模式框架 |
第三节 SCTM教学模式构建流程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二、课程设计 |
三、教学设计 |
四、评价设计 |
第四节 SCTM教学模式评价 |
一、定性评价分析 |
二、定量评价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研究成果 |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已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问题聚焦与思路框架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路向分析与应用局限 |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的借鉴与修正 |
第三节 “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三节 研究可靠性、伦理、自反性和限制 |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依据 |
第二节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
第三节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与学的现状与问题 |
第四节 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现状与问题 |
第五章 “双一流”卓越梦的辗转:公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
第一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
第二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
第三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
第四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
第六章 “二等公民”的涅盘:民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
第一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
第二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
第三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
第四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
第七章 “第三部门”的蹊径: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
第一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
第二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
第三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
第四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
第八章 讨论与检思 |
第一节 差异与趋同:教学转型案例比较 |
第二节 检思与重构:教学转型理论框架完善 |
第三节 策略与实践:教学转型的行动方略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三、结语:尚在征程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邀约信 |
附录2: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院长) |
附录3: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学院长) |
附录4: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研室主任) |
附录5: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师及教辅) |
附录6: 访谈摘要单 |
附录7: 课堂观察表 |
附录8: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9: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学生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1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9)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1+”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0引言 |
2.0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1+1”还是“1+”? |
3.0“1+”模式下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 |
3.1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 |
3.2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 |
4.0结语 |
(10)合理设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搞好英语专业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
2. 重构课程体系 |
3. 改革教学方法 |
4. 开门办学,协同培养 |
5. 建立政、企、校多方参与,协同创新立体、多元、高效实践教学体系 |
6. 构建教学团队 |
7. 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 |
8. 改革教学管理 |
9. 结语 |
四、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我校英语专业工程概论课的教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J]. 陈丽英.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0(02)
- [2]国内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动态科学知识图谱分析(1989—2018)[J]. 王晓静,张海洋.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3)
- [3]基于“融通”理念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刘华,刘军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1)
- [4]地方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J]. 贺颖. 教育教学论坛, 2020(07)
- [5]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Q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D]. 蔡璐.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2)
- [6]多视角看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方向[J]. 杨永林,张文茹,朱波,柴湛涵,黄立鹤,魏耀章,焦丹,余素青,张玉双,王霞,刘江,张慧玉,许环光,杨一铎,林克难,顾静. 当代外语研究, 2018(06)
- [7]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D]. 王天予. 黑龙江大学, 2018(12)
- [8]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D]. 李胜利. 厦门大学, 2018(07)
- [9]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1+”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J]. 王新博. 山东外语教学, 2016(04)
- [10]合理设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搞好英语专业建设[J]. 祝平.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