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ossypium Germplasm Resources(论文文献综述)
金宇豪,阳会兵,高倩文,王峰,周仲华,马肖,文双雅,胡海燕[1](2022)在《陆地棉纤维品质和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良材料鉴定》文中提出研究利用6个不同地域来源39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单点两年连续种植试验,分析其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与变异情况及纤维品质性状相关性,并基于纤维品质与农艺性状,开展390份陆地棉种质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筛选纤维品质与农艺性状最佳的陆地棉种质。研究发现纤维品质性状中短纤维指数变异系数最高为23.11%,成熟度指数与马克隆值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7;农艺性状中数量性状第一果枝高度变异系数最高为31.85%,果枝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10。农艺性状中质量性状茎毛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27。纤维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7个纤维品质性状相互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相关性。基于7个纤维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12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提取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1.726%。Ward法聚类按纤维品质性状将390份材料划分为Ⅳ类,其中第Ⅲ类群46份种质纤维品质性状最佳,按农艺性状的数量性状划分为Ⅲ类,其中第Ⅲ类群122份种质产量性状最佳。依据纤维品质与农艺性状中数量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10份纤维品质与农艺性状俱佳种质,可作为优异亲本材料用于良种培育,提高棉花种植经济效益,降低棉花机械化收获难度,提升农民种植棉花积极性,为解决湖南省棉花种植面积缩减问题提供育种途径。
李兴河,王海涛,刘存敬,唐丽媛,张素君,蔡肖,熊永斌,张香云[2](2021)在《80份棉花种质资源的育种应用价值评价》文中认为旨在客观、准确评价引种棉花种质资源的应用价值,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亲本,本研究以80份新引进种质资源为材料,以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3方面的10个性状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到76.893%,第1主成分主要与纤维品质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棉花产量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抗病性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纤维伸长率有关。卡方距离为2.15时,供试材料可分为6类,第Ⅰ、第Ⅱ类群综合性状优良,与主成分分析散点图的第Ⅰ类群特点相同,均属于相对高产、优质类群。最终,将聚类分析的第Ⅰ、第Ⅱ类群和主成分分析散点图的第I类群取交集,获得25份高产、优质资源材料,扩充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育种资源圃。
王洪博,付媛媛,杨鸿基,孙文君,高阳,王兴鹏[3](2021)在《基于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基因型棉种萌发期抗氧化能力的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特早熟棉花品种中棉619的抗旱、耐盐、耐寒性以及逆境下的抗氧化能力。【方法】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用PEG模拟干旱胁迫、NaCl模拟土壤盐分胁迫、生化培养箱控制环境温度,以南疆膜下滴灌主栽品种新陆中37为对照,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水、盐、温及其交互作用对两个棉花品种萌发期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酶及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水、盐、温及其交互作用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作为棉种萌发期抗旱、耐盐、耐寒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得出:15%(质量分数)PEG、0.4%(质量分数)NaCl及13℃条件下,中棉619抗氧化酶活性达到最高;新陆中37抗氧化酶活性在5%PEG、0.4%NaCl及19℃条件下达到最高。【结论】抗逆性强的品种一般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中棉619的抗旱及耐寒性高于新陆中37,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高,具有较高的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可为棉花无膜种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刘剑光,赵君,徐剑文,吴巧娟,肖松华[4](2021)在《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对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并开展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为棉花遗传改良研究中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产量性状中,单株结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籽指;在纤维品质性状中,断裂伸长率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马克隆值;纤维长度与断裂比强度存在正相关,马克隆值与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存在显着负相关;所有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
马益赞,闵玲,张献龙[5](2022)在《棉花响应高温机理及耐高温种质资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天然纺织纤维的主要来源。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随着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频繁且持续发生的高温天气严重制约了我国的棉花生产。因此,棉花科技工作者开始关注棉花响应高温胁迫的研究,以期培育耐高温棉花品种以减少损失。本文对棉花响应高温胁迫的机制及耐高温种质创新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棉花受高温胁迫的表型特征及评价方法;(2)棉花响应高温的遗传及生理生化机理;(3)棉花耐高温种质创新及应用,意在为棉花耐高温机制解析、种质创新和育种、棉花生产等提供参考信息。
杨涛,黄雅婕,李生梅,任丹,崔进鑫,庞博,于爽,高文伟[6](2021)在《海岛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海岛棉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优异性状的海岛棉种质,为海岛棉优异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75份海岛棉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权重和利用隶属函数产生综合评价值D进行海岛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6.40%—28.10%,海岛棉类型较丰富;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2.05,各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国内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国内,新疆与疆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存在显着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转换为3个综合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9.34%、18.03%和10.63%,累计贡献率为78.00%,第一主成分荷载较大为株高、始节数、始节高、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株籽棉重和单株皮棉重,代表生长及有效产量因子;第二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衣分、单铃籽棉重和单铃皮棉重,代表单铃产量因子;第三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蕾铃脱落数,代表蕾铃脱落因子;海岛棉资源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外极端种质差异不大,表现中等的海岛棉资源材料国内较多,在国内,疆外极端种质所占比例较高,新疆与疆外中间型种质差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将175份海岛棉资源分为4个类群,Ⅰ类群是矮秆、低产的较差种质;Ⅱ类群是高衣分、单株皮棉重较高的潜在增产种质;Ⅲ类群是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Ⅳ类群低重心、衣分较高的极端特殊种质,综合评价筛选到综合性状较优的2个品种:XH30和270;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到海岛棉种质评价的5个关键性指标(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结论】参试海岛棉种质资源类型较丰富但遗传多样性较差;株高、果枝数、衣分和单株皮棉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其余性状呈偏态分布;参试种质分为4个类群;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5个指标可作为海岛棉种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
黄莎[7](2021)在《陆地棉优质早熟群体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文中研究指明棉花是世界首要的天然纤维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蛋白作物和油料作物。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是棉花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部分,棉花的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都是数量性状,且两者之间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所以需要研究者对棉花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进行不断深入研究。本研究以陆地棉优质品种渝棉1号为母本与早熟品种超早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一个包含184个单株的(渝棉1号×超早3号)RIL F2:6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和SLAF-seq SNP标记共同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在多环境鉴定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基础上,定位棉花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的QTL。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产量、纤维品质性状表型分析鉴定的9个性状在4个环境中均呈正态分布。除纤维断裂比强度外,其它性状均存在超亲分离现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均达极显着。相关性分析显示,纤维整齐度、纤维断裂比强度、纤维伸长率都与纤维长度呈显着正相关,纤维断裂比强度、纤维伸长率都与纤维整齐度呈显着正相关,纤维伸长率与纤维断裂比强度,籽指和衣分两两呈显着正相关,纤维长度、纤维断裂比强度都与马克隆值呈显着负相关。2.遗传图谱利用3578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多态性筛选,筛选出有多态性的引物145对,多态性比率为4.05%。对分布于26条染色体的8020个SSR与SNP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的遗传图谱共2945个位点,包括41个SSR位点和2904个SNP位点,图谱遗传长度4650.71 cM,两个位点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58 cM,覆盖陆地棉基因组总长的98.30%。At亚组1525个位点,遗传长度为2415.27 cM,覆盖At亚基因组的98.42%;Dt亚组1420个位点,遗传长度为2235.44 cM,覆盖Dt亚基因组的98.10%。3.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共定位到78个与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QTL,分布于26条染色体,包括37个产量性状QTL,41个纤维品质性状QTL,LOD值分布在2.50~7.76,解释表型变异6.4%~23.4%。At亚组共定位到38个QTL,Dt亚组共定位到40个QTL。42个QTL有利等位基因来源于渝棉1号,36个QTL有利等位基因来源于超早3号。有10个QTL在两个以上环境中检测到,纤维长度QTL qFL-D11-1在四个环境均检测到。在4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5个QTL簇,包含17个QTL。定位环境稳定QTL将有助于后续开展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研究,同时也可用于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培育。
马君睿[8](2021)在《陆地棉与野生种系尖斑棉杂交群体产量及纤维品质QTL定位》文中研究指明棉花是天然纤维作物,是纺织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同时棉花也是重要的油料来源作物,棉籽经过加工生产可以为我们提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优质植物油。陆地棉种植分布范围广、产量高,但陆地棉种内遗传基础较为狭窄,严重影响棉花遗传改良。陆地棉野生种系与栽培种陆地棉的亲缘关系较近,杂交后代可育,可以直接作为育种材料;而且陆地棉野生种系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比如显着的抗虫性、抗病性、优良的耐旱耐盐碱能力,对拓宽陆地棉遗传基础、丰富陆地棉种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棉所35作为母本,陆地棉野生种系尖斑棉TX-230作为父本,构建F2:7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SLAF-seq技术得到的SNP标记和SSR标记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定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为拓宽陆地棉遗传基础奠定基础。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表现在2019-2020年四个环境下,(中棉所35×TX-230)F2:7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呈连续分布。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全部的四个环境中,纤维整齐度、纤维伸长率、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两两之间都呈极显着正相关;子指与衣分均呈极显着负相关;衣分与马克隆值呈极显着正相关;在2019海南三亚、2020新疆库尔勒、2020新疆奎屯三个环境下,衣指分别与铃重、百粒重、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均呈极显着正相关。2.遗传图谱构建利用SLAF-seq技术和SSR技术对(中棉所35×TX-230)F2:7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标记基因型检测,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包含2412个位点(2338个SNP位点和74个SSR位点),总图距4696.77 c 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95 c M。At亚组有1354个位点,覆盖长度为2434.55 c 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80 c M。Dt亚组有1058个位点,覆盖长度为2262.25 c 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2.14 c M。3.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到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共130个,其中包括81个产量性状QTL、49个纤维品质QTL。4个环境下均能检测到的QTL有6个(5个衣分QTL、1个籽指QTL);能在3个环境下检测到的QTL有9个(6个衣分QTL、2个衣指QTL、1个子指QTL);能在2个环境下检测到的QTL有28个(14个衣分QTL、4个子指QTL、5个衣指QTL、1个铃重QTL、4个纤维长度QTL);定位到数量最多的是衣分相关QTL,共有36个,数量最少的是纤维伸长率相关QTL,共定位到2个。这些在3个或4个环境检测到的稳定QTL,可进行下一步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研究。
张潇[9](2021)在《陆地棉野生系阔叶棉产量和纤维品质QTL有利等位基因鉴定》文中认为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作物。陆地棉是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泛的栽培种,生产了世界上95%以上的棉花。但是由于经过人类长期的人工选择和遗传改良中少数种质的应用,导致陆地棉种内遗传多样性丧失,遗传基础越渐狭窄,优异资源匮乏,限制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的培育。陆地棉野生种系是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的中间类型,其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具有结铃性强、铃大、纤维品质优异等特点。因此,鉴定陆地棉野生系优良等位基因可为陆地棉遗传改良提供宝贵基因资源。本研究以陆地棉丰产品种中棉所35和陆地棉野生棉阔叶棉大铃材料阔19为亲本,构建包括171个株系的[(中棉所35×阔叶棉19)×中棉所35]BC1F2:7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SSR引物和SLAF-seq检测的SNP标记构建遗传图谱,结合多年多点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鉴定数据,定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其结果如下:1.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分析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在7个环境整体均呈正态分布,变异范围较大,且呈连续分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棉花产量、纤维品质性状除了受基因型控制外,同时也有极显着的环境效应。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子指与衣分和马克隆值呈极显着负相关,与其他性状呈极显着正相关;铃重与衣指呈极显着正相关;衣分与马克隆值呈极显着负相关;衣指与纤维品质性状至少在1个环境中表现为正相关;纤维上半部长度、纤维整齐度和纤维比强度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着负相关,马克隆值与纤维伸长率无关;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除了马克隆值外都与种子相关性状呈极显着正相关。2.遗传图谱构建利用SLAF-seq技术对重组自交系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的SNP标记,以及通过亲本间多态性筛选和群体标记基因检测获得的SSR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1771个位点(1728个SNP标记和43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图谱遗传距离为4259.691c 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4.815 c M,覆盖陆地棉基因组98.75%。At亚组共有938个多态性标记,遗传距离为2219.086 c 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2.366 c M,覆盖At亚组的98.33%;Dt染色体亚组有833个SNP标记,遗传距离为2040.605 c 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2.450 c M,覆盖Dt亚组的96.75%。3.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QTL定位结合构建的[(中棉所35×阔叶棉19)×中棉所35]BC1F2:7重组自交系群体遗传图谱和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在6个不同环境的表型数据,本研究一共定位到339个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QTL。产量性状有183个QTL,其中,31个子指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6.5-21.4%;44个铃重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6.6-28.5%;26个衣分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6.7-15.8%;12个衣指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6.6-10.9%;68个QTL种子相关性状(种子面积、种子长、种子宽),解释性状表型变异6.6-27.9%。纤维品质有156个QTL,46个QTL纤维上半部长度,解释性状表型变异6.6-35.4%;27个纤维整齐度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6.6-17.3%;46个QTL纤维比强度,解释性状表型变异6.5-26.7%;11个马克隆值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6.6-21.6%;26个纤维伸长率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6.5-16.2%。4.稳定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QTL82个QTL在不同环境中重复检测到,包括34个产量性状QTL,48个纤维品质性状QTL。产量性状中有17个子指QTL、8个铃重QTL、8个衣分QTL,1个衣指QTL;17个QTL的有利等位基因来源阔叶棉19,17个QTL有利等位基因来源中棉所35。纤维品质性状QTL中有20个上半部长度QTL、22个比强度QTL、1个马克隆值QTL、3个整齐度QTL、2个伸长率QTL;有31个QTL增效基因来源阔叶棉19,17个QTL增效基因来自中棉所35。此外,246个QTL集中分布在47个QTL簇中。这些多环境鉴定的QTL(尤其有利等位基因来源阔19的QTL)可用于陆地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杨乐[10](2021)在《陆地棉和野生种系帕默尔棉杂交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QTL定位》文中认为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陆地棉种内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相对狭窄,棉花纤维产量和品质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同步改良产量和品质有困难。利用远缘杂交,将陆地棉栽培品种与野生种系杂交,对后代进行选育,能使野生种系的有益性状转移到栽培陆地棉中,从而培育棉花新品种。本研究以高产、适应性广的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棉所35号为母本,以具有抗黄萎病、耐寒、耐旱等特点的陆地棉野生种系帕默尔棉TX-832为父本,构建了包含182个家系的(中棉所35号×TX-832)F2:6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SSR标记和SLAF-seq测序获得的SNP标记构建了覆盖陆地棉全基因组的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六个环境下重组自交系群体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表型数据,鉴定了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遗传图谱构建将SLAF-seq测序获得的15765个SNP标记和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153个SSR标记,共计15918个标记,利用作图软件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将共分离标记整合,最终获得一张包含3311个位点的陆地棉种内高密度遗传图谱,覆盖全长4690.73c M(A亚组2603.84 c M,D亚组2086.90 c M),位点间平均距离为1.46 c M。其中,SNP位点3158个,SSR位点153个;A亚组位点1758个(1679个SNP位点,79个SSR位点),D亚组位点1553个(1479个SNP位点,74个SSR位点);该图谱各条染色体覆盖陆地棉TM-1基因组比率均达95.97%以上。2.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性状表现(中棉所35号×TX-832)F2:6重组自交系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变异范围较广,整体上都呈连续的正态分布。群体在铃重、籽指、衣分、衣指、纤维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等性状中都表现出明显的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籽指、衣指、铃重、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等指标两两之间在至少一个环境下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马克隆值、衣分、衣指等指标两两之间在多个环境下呈极显着正相关。3.产量、纤维品质QTL定位利用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多年多点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在26条染色体鉴定到了68个产量QTL和180个纤维品质QTL。有24个QTL有利等位基因来自帕默尔棉,其余224个QTL有利等位基因均来自中棉所35号。68个产量性状QTL中包括30个铃重QTL、10个衣指QTL、15个衣分QTL、13个籽指QTL,LOD值介于2.5-10.57,解释表型变异介于6.2%-23.5%;180个纤维品质QTL包含55个长度QTL、45个整齐度QTL、51个断裂比强度QTL、9个马克隆值QTL、20个伸长率QTL,LOD值介于2.5-15.31,解释6.1%-33.8%的表型变异。有57个QTL在三个及三个以上环境下均检测到,q LPA07.1在六个环境下都稳定存在,解释表型变异为6.4%-11.8%,中棉所35号使其表型效应值增加;q FMD03.1在四个环境下均检测到,解释10.5%-33.8%的表型变异,增效基因来自中棉所35号。有154个QTL密集分布在除A06、D02、D06外的23条染色体的42个QTL簇内。这些稳定QTL和QTL簇对候选基因克隆、功能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Gossypium Germplasm Resourc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ossypium Germplasm Resources(论文提纲范文)
(1)陆地棉纤维品质和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良材料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性状测定 |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纤维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
2.2纤维品质性状相关性 |
2.3 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
2.3.1 农艺性状中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
2.3.2 农艺性状中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
2.4 基于纤维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中数量性状聚类分析 |
2.4.1 各类群纤维品质性状分析 |
2.4.2 纤维品质优异种质 |
2.4.3 各类群农艺性状中数量性状分析 |
2.4.4 农艺性状中数量性状优异种质 |
2.5 主成分分析 |
3 讨论 |
3.1 陆地棉种质资源筛选 |
3.2 表型性状关联性及育种利用 |
4 结论 |
(2)80份棉花种质资源的育种应用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试验方法 |
1.2.1 种植方式 |
1.2.2 性状调查 |
1.2.3 数据整理及软件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资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2.2 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2.3 资源材料的主成分分析 |
2.4 资源材料的系统聚类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3)基于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基因型棉种萌发期抗氧化能力的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3 相关指标的计算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环境因子下棉种萌发的生理指标直观分析 |
2.2 不同环境因子下棉种萌发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 |
2.3 不同环境因子下棉种萌发生理指标综合评价 |
2.4 不同环境因子下棉种萌发生理指标聚类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4)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田间试验设计 |
1.3 试验性状调查 |
1.4 描述性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品质性状的数据分析 |
2.2 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数据分析 |
2.3 主要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 |
2.4 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5)棉花响应高温机理及耐高温种质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棉花受高温胁迫的表型特征及鉴定方法 |
2 棉花耐高温机理 |
3 棉花耐高温种质创新 |
3.1 基因组学助力棉花种质创新 |
3.2 发挥野生种质的作用 |
3.3 重视重复序列和非编码序列的潜在利用价值 |
4 展望 |
(6)海岛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海岛棉主要农艺性状的描述性分析 |
2.2 表型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
2.3 国内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2.4 海岛棉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 |
2.5 主成分分析 |
2.6 聚类分析 |
2.7 海岛棉种质综合评价 |
2.8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指标筛选 |
3 讨论 |
3.1 不同来源海岛棉遗传多样性 |
3.2 海岛棉资源基于表型综合评价 |
4 结论 |
(7)陆地棉优质早熟群体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本研究受以下项目资助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棉属的分类、起源和进化 |
1.1.1 棉属的分类 |
1.1.2 棉属的起源进化 |
1.2 种质资源及早熟棉 |
1.2.1 种质资源 |
1.2.2 早熟棉 |
1.3 DNA分子标记 |
1.3.1 一、二代分子标记 |
1.3.2 SNP分子标记 |
1.4 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 |
1.4.1 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类型 |
1.4.2 SLAF-seq技术原理 |
1.4.3 SLAF-seq技术的应用 |
1.5 遗传图谱构建 |
1.6 QTL定位 |
1.7 棉花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2 技术路线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材料 |
3.2 主要实验设备及实验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DNA提取 |
3.3.2 SSR引物筛选 |
3.3.3 PAGE电泳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3.4.1 表型考察 |
3.4.2 相关性分析 |
3.4.3 方差分析 |
3.4.4 SSR标记基因型考察 |
3.4.5 SLAF-seq测序与结果分析 |
3.4.6 遗传图谱构建 |
3.4.7 QTL定位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产量和纤维品质表型 |
4.1.1 产量性状表型统计分析 |
4.1.2 纤维品质性状表型统计分析 |
4.1.3 产量与纤维品质相关性分析 |
4.1.4 产量与纤维品质的方差分析 |
4.2 遗传图谱构建 |
4.2.1 引物多态性筛选 |
4.2.2 RIL F_(2:6)群体基因型检测 |
4.2.3 SLAF-seq简化基因组测序 |
4.2.4 遗传图谱构建 |
4.2.5 标记偏分离检测 |
4.3 QTL定位 |
4.3.1 产量性状的QTL定位 |
4.3.2 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
4.3.3 环境稳定QTL及 QTL簇 |
第5章 讨论 |
5.1 遗传图谱构建 |
5.2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 |
5.3 QTL簇 |
第6章 结论 |
6.1 产量、纤维品质性状表型分析 |
6.2 重组自交系遗传图谱构建 |
6.3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陆地棉与野生种系尖斑棉杂交群体产量及纤维品质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棉属的分类 |
1.1.1 近代棉属的分类 |
1.1.2 现代棉属的分类 |
1.1.3 棉属的分类进展 |
1.1.4 棉属栽培种 |
1.2 棉花种质资源 |
1.2.1 野生棉种的特征性状及研究进展 |
1.2.2 陆地棉野生棉种系的特征性状及研究进展 |
1.3 遗传图谱构建 |
1.4 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 |
1.4.1 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种类及比较 |
1.4.2 SLAF-seq技术的原理 |
1.4.3 SLAF-seq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
1.5 棉花QTL定位 |
1.5.1 QTL定位原理 |
1.5.2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
1.5.3 棉花产量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
1.5.4 陆地棉野生种系尖斑棉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材料 |
3.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3.3 棉花DNA提取 |
3.3.1 DNA提取步骤 |
3.3.2 DNA提取试剂配制 |
3.4 SSR标记 |
3.4.1 扩增引物来源 |
3.4.2 PCR扩增反应体系及程序 |
3.4.3 扩增产物检测 |
3.5 SLAF-seq测序 |
3.5.1 SLAF-seq测序流程 |
3.5.2 SNP数据分析 |
3.6 数据分析 |
3.6.1 表型性状统计分析 |
3.6.2 群体基因型SSR标记检测 |
3.6.3 遗传图谱构建 |
3.6.4 产量和纤维品质QTL定位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表现 |
4.2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 |
4.3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4.4 陆地棉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 |
4.4.1 SSR多态性引物检测群体基因型和SLAF-seq测序检测群体基因型 |
4.4.2 遗传图谱构建 |
4.5 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的QTL检测 |
4.5.1 产量性状相关QTL |
4.5.2 纤维品质性状相关QTL |
4.6 QTL簇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重组自交系群体特性及亲本材料选择 |
5.2 SLAF-seq测序构建遗传图谱的优势 |
5.3 有利等位基因来源 |
5.4 QTL簇 |
第6章 结论 |
6.1 高密度遗传图谱 |
6.2 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 |
6.3 QTL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9)陆地棉野生系阔叶棉产量和纤维品质QTL有利等位基因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棉属的分类、进化、种质资源 |
1.1.1 棉属的分类 |
1.1.2 棉属的进化 |
1.1.3 棉属种质资源 |
1.1.4 阔叶棉性状特征 |
1.2 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 |
1.2.1 DNA分子标记 |
1.2.2 遗传图谱构建 |
1.2.3 简化基因组测序 |
1.2.4 SLAF-seq技术在遗传图谱中的应用 |
1.3 棉花QTL定位 |
1.3.1 QTL定位的原理及方法 |
1.3.2 半野生棉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2 技术路线 |
第3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器材 |
3.3 试验过程 |
3.3.1 全基因组DNA提取 |
3.3.2 PCR扩增体系及反应体系 |
3.3.3 PCR扩增产物检测 |
3.4 SSR标记和SLAF-seq技术 |
3.4.1 多态性引物筛选与群体基因型检测 |
3.4.2 SLAF-seq技术 |
3.5 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 |
3.5.1 遗传图谱构建 |
3.5.2 棉花纤维产量和纤维品质QTL定位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分析 |
4.2 遗传图谱构建 |
4.2.1 SSR引物筛选及SLAF-seq测序 |
4.2.2 遗传图谱构建 |
4.3 产量性状QTL定位 |
4.3.1 子指QTL |
4.3.2 铃重QTL |
4.3.3 衣分QTL |
4.3.4 衣指QTL |
4.3.5 种子相关性状QTL |
4.4 纤维品质相关性状QTL定位 |
4.4.1 纤维上半部长度QTL |
4.4.2 纤维整齐度QTL |
4.4.3 纤维比强度QTL |
4.4.4 马克隆QTL |
4.4.5 纤维伸长率QTL |
4.5 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QTL簇 |
第5章 讨论 |
5.1 遗传图谱作图亲本的选择及群体的类别 |
5.2 SLAF-seq技术的应用 |
5.3 稳定QTL及有利等位基因来源 |
5.4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簇 |
第6章 结论 |
6.1 多态性SSR标记和SNP标记 |
6.2 遗传图谱构建 |
6.3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情况 |
(10)陆地棉和野生种系帕默尔棉杂交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棉属的分类与发展 |
1.1.1 棉属的分类 |
1.1.2 棉属的栽培种 |
1.2 棉花种质资源 |
1.2.1 陆地棉野生种系特征性状 |
1.2.2 陆地棉野生种系研究进展 |
1.3 棉花遗传图谱的构建 |
1.3.1 DNA分子标记 |
1.3.2 遗传作图群体 |
1.3.3 棉花种间遗传图谱研究 |
1.3.4 陆地棉种内遗传图谱研究 |
1.4 SNP标记的开发 |
1.4.1 SNP标记 |
1.4.2 全基因组高通量重测序技术开发SNP标记 |
1.4.3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开发SNP标记 |
1.4.4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来开发SNP标记 |
1.4.5 SLAF测序技术的应用 |
1.5 棉花QTL定位研究 |
1.5.1 QTL定位原理和方法 |
1.5.2 棉花农艺性状QTL研究进展 |
第2章 引言 |
2.1 目的与意义 |
2.2 技术路线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仪器设备 |
3.3 棉花基因组DNA提取 |
3.3.1 棉花基因组DNA提取试剂 |
3.3.2 CTAB法提取棉花基因组DNA |
3.4 SSR标记检测 |
3.4.1 PCR反应体系建立及反应程序 |
3.4.2 SSR引物来源 |
3.4.3 SSR扩增产物检测主要试剂 |
3.4.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3.5 SLAF-seq及群体基因型分型 |
3.5.1 酶切方案的设计 |
3.5.2 文库的建立和测序 |
3.6 数据分析 |
3.6.1 遗传图谱的构建 |
3.6.2 表型数据 |
3.6.3 QTL定位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重组自交系群体F_(2:6)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4.1.1 SSR标记检测群体各单株基因型 |
4.1.2 SLAF-seq检测群体各单株基因型 |
4.1.3 遗传图谱的构建 |
4.2 群体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表型统计分析 |
4.2.1 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表现 |
4.2.2 群体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方差分析 |
4.2.3 群体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间相关性分析 |
4.3 群体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QTL初步定位 |
4.3.1 产量性状QTL初步定位 |
4.3.2 纤维品质QTL初步定位 |
4.3.3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簇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作图亲本的选择 |
5.2 作图标记选择及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 |
5.3 有利等位基因来源 |
5.4 QTL簇统计分析 |
5.5 环境稳定QTL和共同QTL |
第6章 结论 |
6.1 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6.2 产量和纤维品质QTL的初步定位 |
6.3 环境稳定QTL和QTL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Gossypium Germplasm Resources(论文参考文献)
- [1]陆地棉纤维品质和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良材料鉴定[J]. 金宇豪,阳会兵,高倩文,王峰,周仲华,马肖,文双雅,胡海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2
- [2]80份棉花种质资源的育种应用价值评价[J]. 李兴河,王海涛,刘存敬,唐丽媛,张素君,蔡肖,熊永斌,张香云. 农学学报, 2021(11)
- [3]基于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基因型棉种萌发期抗氧化能力的综合评价[J]. 王洪博,付媛媛,杨鸿基,孙文君,高阳,王兴鹏. 棉花学报, 2021(05)
- [4]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刘剑光,赵君,徐剑文,吴巧娟,肖松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21(14)
- [5]棉花响应高温机理及耐高温种质资源研究[J]. 马益赞,闵玲,张献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01)
- [6]海岛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 杨涛,黄雅婕,李生梅,任丹,崔进鑫,庞博,于爽,高文伟. 中国农业科学, 2021(12)
- [7]陆地棉优质早熟群体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D]. 黄莎. 西南大学, 2021(01)
- [8]陆地棉与野生种系尖斑棉杂交群体产量及纤维品质QTL定位[D]. 马君睿. 西南大学, 2021(01)
- [9]陆地棉野生系阔叶棉产量和纤维品质QTL有利等位基因鉴定[D]. 张潇. 西南大学, 2021(01)
- [10]陆地棉和野生种系帕默尔棉杂交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QTL定位[D]. 杨乐. 西南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