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礼中节记》所引《史记》异文考证

敦煌《礼中节记》所引《史记》异文考证

一、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引《史记》异文考证(论文文献综述)

曹丹[1](2021)在《敦煌写本类语体类书综合研究》文中提出典型的敦煌类书可分为类事类书、类句类书、类语类书、赋体类书四种,敦煌类语体类书包括《语对》《籯金》《文场秀句》《对语乙》《类辞乙》《类辞甲》、P.3622V+P.4034V《类语体小类书》、TⅢM Q23《类书残片(太守刺史篇)》八种写本类书,共计二十四个写卷。敦煌类语体类书又可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类目详备、注释完整的《语对》《类辞乙》《类辞甲》、P.3622V+P.4034V《类语体小类书》、TⅢM Q23《类书残片(太守刺史篇)》;第二类是体例完备、兼有叙文的《籯金》和《文场秀句》;第三类是既无类目、又无小注的《对语乙》。从体例上看,上述敦煌类语体类书,最为典型的当属《语对》,《籯金》《文场秀句》多有变异,《对语乙》则仅有事对。类语类书是类事类书、类句类书发展的结果,又是赋体类书产生的温床;从内容上看,《语对》最为完整,《籯金》次之,其他多是残卷;从部类上看,《语对》《籯金》《文场秀句》、TⅢM Q23《类书残片(太守刺史篇)》包含有相同的部类,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从引书角度上看,敦煌类语体类书多引用正史之合传、类传,特别是《汉书》《後汉书》的合传、类传,这体现了类书与杂传的编纂渊源,也是合传、杂传向类传、类书转变的证据;从功用角度上看,类语体类书与文学创作、科举考试、教育教学皆有密切联系,而与科举考试之关系尤为显要,随着科举考试的发展,无论是试策、试诗赋,还是试杂文,短小精悍的类语体类书皆是利器,常作“科举辅导书”之用,故敦煌类语体类书之内容与唐代科举考试试题多有重合。总之,敦煌类语体类书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常被各类学校当做教材使用,学郎杂写即为明证,而学习诸类书之後的敦煌士人,就将诸多内容运用到写作之中,故敦煌邈真赞、发愿文、功德碑中也多有借用敦煌类书之内容。

刘婷[2](2020)在《敦煌类书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类书是我国古代産生的一种书目类型,由书抄发展而来,具有资料汇编和以类相从的编纂特点。目前普遍认爲我国第一部正式类书是魏文帝时的《皇览》,即《三国志》所载"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1),後世类书皆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这一观点始於王应麟《玉海》,他提到"类事之书,始於《皇览》"(2)。但关於类书的归属和定义始终没有明确説明,

吴园[3](2020)在《敦煌写本《事林》《事森》整理与研究》文中指出敦煌写本《事林》与《事森》皆是以道德伦理和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人名居首体类书,在类书的发展史尤其是《类林》系类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为上、下两编,对《事林》《事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研究。上编绪论部分讲述了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并通过回顾王三庆、张涌泉、张文举等学者对P.4052号写卷、P.2621号写卷以及S.5776号写卷的相关研究史,对《事林》《事森》写卷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叙录。第一章对《事林》《事森》的内容和性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厘清了其与《孝子传》的关系,并通过对写卷题记及诸多杂写的考察,提升了对《事林》《事森》的认知,《事森》的抄写者可能是出身敦煌翟氏的净土寺学郎员义,员义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杂抄诸书而成新作,反映了曹氏归义军早期敦煌寺学的教学状况。第二章是关於《事林》《事森》引书研究的考察,二书引用了经部、史部、子部典籍共54部,经部类引书不限於九经,数量不多;史部类引书共42则,比例最大,其中主要是《高士传》《列女传》《孝子传》《楚国先贤传》等杂传类史籍,也有前四史与《东观汉记》《战国策》《吕氏春秋》等史籍,还有少量地理类着作,如《会稽录》《晋阳春秋记》等;子部类引书为《说苑》《世说》等。《事林》《事森》的主要内容多为先贤人物故事,二书之事例亦非通常的类书引书模式,多对所引文献进行节抄、缩写,甚至有删减过度之举,而《事林》《事森》思想多是积极向上的,内容上多半是宣导道德教化、忠孝仁义。第三章通过对《事林》《事森》残存篇目与《类林》《语对》《籯金》的对比,阐释了《事林》《事森》的编纂体例,二书之体例无疑是类事类书,但是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与《类林》之体例关系最爲密切,可统称为《类林》系类书,人名居首是其特点,《事森》廉俭篇、孝友篇、敦信篇、贞洁篇、报恩篇的部分内容,亦见於《语对》等类书,但是体例有别,人物取舍、故事内容又不完全一致。文章下编对写卷内容作了更加准确的录文和校注。

何强林[4](2019)在《《编珠》整理与研究》文中指出《编珠》是隋代杜公瞻为隋炀帝编纂的一部类书,在《四库全书》中置於类书类之首,但长期以来被作为伪书对待,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在对《编珠》进行充分整理的基础上,对《编珠》的编纂、流传、引文、价值等进行了研究。《编珠》作者杜公瞻出身北朝家族,是隋炀帝的文学侍从。《编珠》编成之後,在《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崇文总目》《遂初堂书目》书目均有着录,後一度失传。清代高士奇等人发现残卷之後,补足四卷并续补两卷。补遗本《编珠》与原本有很大不同,《续编珠》则是高士奇据《编珠》体例而成的新作。目前《编珠》主要有清吟堂本、翰林院本、文政十二年本三个流传系统。《编珠》的部类编排思想,是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编珠》的引文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对《编珠》引文的梳理,从中1佚出若干只见於《编珠》的佚文,具有重要价值,同时通过对续补部分的整理,可以得出高士奇抄录他书的痕迹。作为一部专门类书,《编珠》代表了隋代的文学风尚,与《编珠》的编纂互为影响。《编珠》开创的体例,後来被以《蒙求》为代表的蒙书继承,产生了深远影响。《编珠》後来传播到日本,是书籍交流的一个活的例证,也是东亚文化传播的结果。

侯健明[5](2018)在《金泽本《群书治要》引《史记》《汉书》异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羣书治要》,全书共五十卷,由魏徵等奉敕於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编纂而成。然由於唐末兵燹、政局混乱等种种缘由,此书在宋代已基本散佚。所幸的是,此书早已随遣唐使传入日本,且有多种版本流传至今,其中镰仓写本於日本平成元年至三年(1989-1991)由汲古书院影印出版,成爲现存面世的最早版本,即本文所研究的金泽本。《羣书治要》引録了唐代以前经、史、子等六十六种古书的相关内容。本文选取金泽本《羣书治要》所引的《史记》《汉书》(卷一一至卷二〇,共十卷,其中卷一三、卷二〇阙)作爲基础材料展开讨论。本文兼顾语言文字学和文献学两个方面,对金泽本《羣书治要》所引的《史记》《汉书》与中华本《史记》《汉书》进行异文研究,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考虑:首先,金泽本《羣书治要》保存了中古大量的写本异体、)误字形,这爲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提供了材料,同时也爲近代汉字的研究提供参考。其次,通过比勘,我们发现《羣书治要》中存有大量的通假字、古今字和同义换用字,这也爲今後汉语文字史、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原始材料。最後,金泽本《羣书治要》所引的《史记》《汉书》亦可爲中华本《史记》《汉书》的校勘整理与先贤时修的疑义考证提供可靠材料。本文内容主要分爲三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对象、内容、意义与方法;第二章从文字的角度(即狭义异文的角度)出发,探究二者的异文类型,包括:异体字、)误字、通假字、古今字、同义换用字等;第三章从文献校勘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金泽本《羣书治要》所引《史记》《汉书》对中华本《史记》《汉书》的文献校理价值,兼谈对先贤时修考据的补正,尽可能多的解决实际问题。

付玉肖[6](2017)在《中国古代占梦书梳理与考辨》文中指出占梦是中国古代占卜活动的一种,总结占梦经验、方法的梦书自秦至清不绝于载。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以总结占梦经验方法为主体内容,以梦象为系罗列占断依据或结果的占梦书。为保证研究对象内在属性的一致,本文既不包括甲骨卜辞及其他文献中从属的零散占梦条目,也不包括以占梦故事为主的故事类书籍,同时排除佛教、其他民族及清代以后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占梦书。近代以来,以敦煌文献大量刊布和岳麓书院收购秦简为契机,占梦书的研究形成了两次学术热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较多关注,出现了一大批成果。但也正由于出土文献的年代限制,相关研究集中在宋代以前,虽有部分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梳理了传世文献的记载,但今日看来,尚有待补、待考之处,特别是民间文献研究未成系统,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比不足。本文为文献基础性研究,目的在于梳理和考辨中国古代占梦书的基本情况和文献特征。前三章重新考察了传世文献的记载,辑补、考辨书籍信息,以“定型与发展”“兴盛与分流”“因袭与固化”等关键词概括说明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尝试文献分期,编写提要,校录佚文,并注重对明清时期民间刊本的收集,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民间文献相结合,梳理中国古代占梦书的基本情况,提供可靠文本。在目录整理、对比考辨和文献校录的基础上,以条目结构、引用、刊布等为标准,将占梦书分为通俗性与知识性,描述两个类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和使用情况。从题名、占梦条目和附属内容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传承和演变,说明占梦书演变的基本脉络。本文提供详备的目录信息、可靠文本、框架性分期和演变情况,为占梦书的下一步研究打下文献基础。

王驰[7](2014)在《敦煌写本类书征引史籍研究》文中指出敦煌写本类害中徵引有数量众多的史籍文献。这些徵引或为正文,或为夹行小注,虽然杂乱零散,且舛误较多,但瑕不掩瑜,具有较高的文献校勘和辑佚价值,可作为封敦煌文献史部典籍研究的补充和扩展。文章全面蒐罗梳理敦煌类害徵引的史籍条目,徒三个部份展开研究:一,封敦煌写本类书徵引的傅世史籍作以排比、辨析和徵引模式举例,排除、纠正误引条目,分析徵引特点;二,利用敦煌写本类书中保留的相关条目和最新的辑佚成果封一些亡佚的六朝史籍作进一步的辑佚工作;三,探讨敦煌写本类害徵引史籍形成巽文的原因,并当试利用敦煌颊害校勘傅世史籍。

王金保[8](2013)在《敦煌遗书P.3715“类书草稿”校注研究》文中提出敦煌遗书P3715,前后残缺,字迹潦草,体例不一,无完整部类划分。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对该写卷进行研究:一,对该写卷的研究史进行细致回顾:二,洋细分析写卷的写本形态;三,对写卷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纰,并在此基础上判定写卷的性质为类书草稿,找出录入的《励忠节钞》31条并逐一与整理本《励忠节钞》核对:四,考证出写卷作者为敦煌名士张球,撰写年代大致在公元894-908年之间;五,研究写卷的引书情况:六,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写卷重新录文并详细校笺。

彭婷婷[9](2012)在《敦煌类书《励忠节钞》用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励忠节钞》是敦煌类书中保存较为完整,卷号最多的一种。它是以“钞”为书名,内容涉及初唐统治者尊圣崇儒的文教政策。该书在文献、历史、词汇、文字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先前学者罗振玉、王重民、王三庆以及屈直敏等均对该类书有过一系列的历史学方面的考证与研究,但至今却无人发掘其在文字学方面的价值。《励忠节钞》有多种用字情况,记录了当时社会用字现象,对其中所涉俗字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补录大型字典俗字字形变体、辨识疑难俗字、补充漏收俗字均有重大作用。所以本文仅以用例多且有代表性的俗字、借音字与避讳字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五章,具体研究情况如下:绪论介绍了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的性质与内容,以及其内在的研究价值。在介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励忠节钞》中俗字的用法,先是界定俗字,然后将该书俗字的类型划分为八个部分,最后总结出俗字的特点。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励忠节钞》中借音字的用法,从借音字的使用、分布情况以及借音字形成原因来描写,本章特色在于借音字与本字的对应关系。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励忠节钞》中避讳字的用法,从避讳的起源、分类到避讳的方式。结论对本文的成果进行总结。

吴昱昊[10](2012)在《《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本拢川资言先生作《史记会注考证》,於注释和史事考辨有集大成之功。而水泽利忠先生继之而起,搜罗《史记》古钞本17种,相关古本及校勘记27种,其他版本28种,校勘记10种,并综合吸收《四库全书考证》、梁玉绳《史记志疑》、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等的成果,成《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一百三十馀卷,至今仍是收罗《史记》版本异文最多的校勘着作。其中大量的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而通过这些异文,我们也可欧辨别各种版本的关系。但由於《校补》仅仅罗列异同,略作判断而多有差误,使学者无从采择。因此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对《校补》进行梳理考校,揭出《校补》可欧改正今本或对今本有参考价值的异文,以期有助於《史记》的校勘研究。本文在校勘方面主要用本校和他校的方法,并采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种专业手段,将《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一百三十卷《校勘记》与《补遗》和《附录》的全部异文梳理一遍,对六百馀条有价值的异文作了考校,大多数条目皆可补正中华书局点校本之讹误。同时本文也对《校补》的研究基础、版本关系、校勘记内容和体例、判断失误、校语错误、所录《正义》佚文基本情况以及水泽利忠先生对佚文的客观态度等作了论述。另外,拢川资言先生作《史记会注考证》,对金陵本有所补正,但不出校记而径改。水泽先生的工作,使得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拢本与金陵本的异同,本论文也通过对拢本、金陵本、中华本的比较,吸收了拢川资言先生的校勘成果。

二、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引《史记》异文考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引《史记》异文考证(论文提纲范文)

(1)敦煌写本类语体类书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写卷叙录
        一、《语对》
        二、《籯金》
        三、《文场秀句》
        四、《对语乙》
        五、《类辞乙》
        六、《类辞甲》
        七、P.3622V+P.4034V《类语体小类书》
        八、TⅢM Q23《类书残片(太守刺史篇)》
第二章 体例与内容研究
    第一节 敦煌写本类语体类书体例研究
        一、类目详备,注释完整类
        二、体例完备,兼有叙文类
        三、既无类目,又无小注类
    第二节 敦煌写本类语体类书部类研究
        一、《语对》原卷是否有“父母”类考
        二、其他特色部类考
        三、重复部类考
    第三节 敦煌写本类语体类书对比研究
        一、王(诸王)
        二、公卿
        三、刺史
        四、县令
        五、朋友
        六、孝养(仁孝篇)
        七、其他
第三章 功用与影响研究
    第一节 类语体类书的科举功用
        一、敦煌大族的入仕教育
        二、科举改革与类书流变
        三、类书内容与科举试题的契合
    第二节 类语体类书的深远影响
        一、类语类书的教材功用
        二、类书知识的传播路径
        三、类语类书的域外东传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敦煌类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 敦煌类书的范畴与分类
二、 已知书名类书
    (一) 有固定体例的类书
        1. 《古贤集》
        2. 《类林》
        3. 《李峤杂咏》
        4. 《励忠节钞》
        5. 《蒙求》
        6. 《事森》
        7. 《兔园策府》
        8. 《籯金》系类书
        9. 《杂抄》
    (二) 无固定体例的类书
        1. 《勤读书抄》
        2. 《事林》
        3. 《新集文词教林》(简称《教林》)
        4. 《新集文词九经抄》(简称《九经抄》)
        5. 《应机抄》
三、 代拟定名类书
    1. 《琱玉集》别本
    2. 《修文殿御览》(或《华林遍略》)
    3. 《语对》
四、 未明确定名类书
结 语

(3)敦煌写本《事林》《事森》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编 研究篇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史回顾
    第一章《事林》《事森》题记及杂写研究
        一、《事林》《事森》之得名与性质
        二、净土寺学郎员义其人其事杂考
        三、P.2621V杂写考释
        四、结语
    第二章《事林》《事森》引书及1佚研究
        一、《事林》引书及1佚
        二、《事森》引书及1佚
        三、结语
    第三章《事林》《事森》体例与门类研究
        一、《事林》《事森》体例研究
        二、《事林》《事森》门类研究
        三、结语
    余论
下编 校笺篇
    录校凡例
    一、P.4052《事林》写卷
    二、P.2621《事森》写卷
    二、S.5776《事森》写卷
参考文献
写卷图版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4)《编珠》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中古时期类书编纂之趋势
    第二节《编珠》的研究史
第一章 《编珠》的编纂与流传
    第一节《编珠》编纂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编珠》的编纂者杜公瞻
    第三节 杜氏家族的仕宦与学问
    第四节《编珠》在唐宋元明时代的流传
    第五节 高士奇与《编珠》的续补
第二章 《编珠》的内容与体例
    第一节《编珠》版本考
    第二节《编珠》部类考
    第三节《编珠》引书考
    第四节《编珠》1佚考
    第五节《编珠》体例考
第三章 《编珠》的价值与影响
    第一节《编珠》的文学价值
    第二节《编珠》与蒙学教育
    第三节《编珠》与文化交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金泽本《群书治要》引《史记》《汉书》异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解题
    1.2 《羣书治要》与《史记》《汉书》版本概述
        1.2.1 《羣书治要》版本概述
        1.2.2 《史记》《汉书》版本简介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羣书治要》的相关研究
        1.3.2 利用《羣书治要》校理《史记》、《汉书》的成果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金泽本《羣书治要》引《史记》《汉书》的异文类型
    2.1 异体字
        2.1.1 异写字
        2.1.2 异构字
    2.2 (言化)误字
        2.2.1 涉形近而误
        2.2.2 涉俗书而误
        2.2.3 涉上下文而误
        2.2.4 涉竖行抄写而误
        2.2.5 涉习语而误
        2.2.6 涉径增减部件而致误
    2.3 通假字
        2.3.1 假借字
        2.3.2 通用字
    2.4 古今字
        2.4.1 金泽本用古字而中华本用今字
        2.4.2 金泽本用今字而中华本用古字
    2.5 同义换用字
        2.5.1 同义实字换用者
        2.5.2 同义虚字换用者
        2.5.3 避讳字换用
第3章 金泽本《羣书治要》引《史记》《汉书》对中华本的校勘
    3.1 中华本《史记》《汉书》校补
        3.1.1 中华本《史记》《汉书》校正
        3.1.2 中华本《史记》《汉书》补证
    3.2 前人考据成果订补
        3.2.1 前人考据成果校正
        3.2.2 前人考据成果补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録1 金泽本《羣书治要》引《史记》《汉书》异体俗体字形表
附録2 金泽本《羣书治要》引《史记》《汉书》异文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中国古代占梦书梳理与考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主旨
    二、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三、论述思路与论文结构
    四、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 占梦书的定型与发展
    第一节 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
    第二节 汉隋间占梦书的发展
第二章 占梦书的兴盛与分流
    第一节 传世文献载录
    第二节 敦煌本“解梦书”
第三章 占梦书的因袭与固化
    第一节 传世文献载录
    第二节 其他传世占梦书
    第三节 明清占梦书的辑佚
第四章 占梦书的传承与演变
    第一节 占梦书类别划分
    第二节 类别间的关联与分野
    第三节 题名考
    第四节 占梦条目的传承与演变
    第五节 附属内容
结语
附录1 历代占梦书汇总表
附录2 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校录
附录3 占梦书佚文辑校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敦煌写本类书征引史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学术史回顾与问题
    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敦煌写本类书徵引传世史籍辨析
    第一节 《史记》篇
    第二节 《汉书》篇
    第三节 范晔《後汉书》篇
    第四节 《三国志》篇
    第五节 《晋书》、《宋书》及其他史籍篇
    小结
第二章 敦煌写本类书徵引亡佚史籍钩沉
    第一节 正史篇
    第二节 古史和杂史篇
    第三节 起居注、霸史和旧事篇
    第四节 杂传和地理之记篇
    小结
第三章 敦煌写本类书徵引史籍异文考
    第一节 敦煌写本类书徵引史籍异文之成因
    第二节 敦煌写本类书徵引史籍异文之校勘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敦煌遗书P.3715“类书草稿”校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研究篇
    绪论 研究史回顾及选题意义
    第一章 写卷的文献学研究
        第一节 写卷整体状况
        第二节 写卷文本分析与性质判定
    第二章 写卷撰者、年代及引书研究
        第一节 关于写卷的撰者及年代
        第二节 引书研究
下篇 录文校笺篇
    凡例
参考文献
致谢

(9)敦煌类书《励忠节钞》用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零绪论
    0.1 类书简介
    0.2 《励忠节钞》的性质与内容
    0.3 《励忠节钞》的研究价值
    0.4 现有研究成果概要
第1章 《励忠节钞》中俗字的研究
    1.1 俗字的界定
        1.1.1 俗字定义
        1.1.2 俗字的范围
        1.1.3 俗字研究的方法
    1.2 俗字的类型
        1.2.1 繁化
        1.2.2 简化
        1.2.3 类化
        1.2.4 改换偏旁
        1.2.5 变换结构
        1.2.6 书写变异
        1.2.7 异形借用
        1.2.8 合文
    1.3 俗字的特点
第2章 《励忠节钞》中借音字的研究
    2.1 借音字的界定
    2.2 《励忠节钞》中借音字的使用情况
    2.3 借音字与本字的分布
        2.3.1 只用借字
        2.3.2 本字借字同时使用
    2.4 借音字与本字的对应关系
        2.4.1 单通
        2.4.2 互通
        2.4.3 递通
        2.4.4 并通
    2.5 借音字形成的原因
        2.5.1 同音
        2.5.2 音近
第3章 《励忠节钞》中避讳字的研究
    3.1 避讳的起源与形成原因
        3.1.1 避讳的含义
        3.1.2 避讳产生的时间
        3.1.3 避讳的来源
        3.1.4 避讳形成的原因
    3.2 《励忠节钞》中避讳的分类
        3.2.1 对帝王的避讳
        3.2.2 对贤人圣者的避讳
    3.3 《励忠节钞》中避讳的方式
        3.3.1 改词避讳
        3.3.2 俗字避讳
        3.3.3 空字避讳
        3.3.4 缺笔避讳
    3.4 未避讳的情况
结论
附录:《励忠节钞》录文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第二章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研究综论
    第一节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的研究基础
    第二节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的内容与得失
    结语
第三章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异文考校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後记

四、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引《史记》异文考证(论文参考文献)

  • [1]敦煌写本类语体类书综合研究[D]. 曹丹. 兰州大学, 2021(02)
  • [2]敦煌类书研究综述[J]. 刘婷.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20(00)
  • [3]敦煌写本《事林》《事森》整理与研究[D]. 吴园. 兰州大学, 2020(01)
  • [4]《编珠》整理与研究[D]. 何强林. 兰州大学, 2019(09)
  • [5]金泽本《群书治要》引《史记》《汉书》异文研究[D]. 侯健明. 河北大学, 2018(01)
  • [6]中国古代占梦书梳理与考辨[D]. 付玉肖. 兰州大学, 2017(04)
  • [7]敦煌写本类书征引史籍研究[D]. 王驰. 兰州大学, 2014(11)
  • [8]敦煌遗书P.3715“类书草稿”校注研究[D]. 王金保. 兰州大学, 2013(11)
  • [9]敦煌类书《励忠节钞》用字研究[D]. 彭婷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3)
  • [10]《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研究[D]. 吴昱昊. 南京师范大学, 2012(11)

标签:;  

敦煌《礼中节记》所引《史记》异文考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