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学与大学生“三观”教育

哲学教学与大学生“三观”教育

一、哲学课教学与大学生“三观”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马义玲[1](2021)在《叙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

王聪[2](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应该着眼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拥有合理学科教学理念的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采用适合学生客观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师生在教学互动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教学任务,发挥哲学的育人功能。提高高中思政课哲学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对于高中思政课哲学教学基本理念的贯彻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一手资料,调查对象主要是笔者所在实习学校的高三学生,根据问卷调查和其他文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高中思政课哲学教学有效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仍存在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哲学素养培育、偏重原理讲述轻互动、教学资源开发具有局限性、学生对哲学课缺乏兴趣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哲学的本体价值没有受到重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滞后。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在有效性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时改进教学。具体来说,为了提高高中思政课哲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改善学生对哲学的刻板印象,从挖掘哲学的本体价值入手,激发学生热爱智慧的情感;其次,通过辨析式教学的方式,对哲学原理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教师不断开发利用课内外的资源,创新完善教学设计,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最后,从教学的各环节着手,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倩[3](2020)在《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在党中央强调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高校中的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为提升思政教育育人效果而尽自己最大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所提升。但是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依然些许不尽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育人过程中,仍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并没有使学生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对此,为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育人效果,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势在必行。辅导员以其自身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实践情感为基点,帮助思政课教师打通与学生在学术上的晦涩难懂,引起师生思想上的共鸣。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打造一堂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课,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有正确的三观、足够的勇气、积极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追求梦想、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明白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做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本文在研究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上,对哈尔滨工程大学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情况进行了调查,指出当前影响协同育人的原因:1.顶层设计不够完善2.两支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3.思想认识尚未形成统一4.体制与机制尚未建立5.平台搭建不足。在此基础上,找寻问题的解决措施,希望从实质、组织机构、政策实施、平台搭建、制度规定、具体案例等几个方面,创新哈尔滨工程大学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育人效果。笔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给出:1.提高两者的认识2.建立必要的工作机制3、辅以必要的政策支持4.深化理论与实践活动5.队伍建设6.平台搭建等六条基本的建议。

董金铭[4](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核心素养的探讨也如火如荼。科学精神素养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强调重塑学生在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时的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和行为价值取向,是学生达成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因此,本文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这一主题展开探究与论述,在教育实习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当前思想政治课堂中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时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培育对策。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理论基础及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科学精神素养指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及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并具有理性批判、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价值导向的特点,强调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有助于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我发展,有助于达成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二部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本文基于教育实习和实地调研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现在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素养,思想政治教师也具备了一定的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意识和能力。但仍然面临着诸多不足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科学精神素养较难准确把握、教师对教材中蕴含的科学精神素养培育的内容缺乏深度开发、教师在科学精神素养培育中缺乏有效的方式和在评价中缺乏科学精神素养导向等等,其中,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科学精神素养状况、传统教学观念和评价体系等因素都限制了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实施策略,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部分基于研究现状提出五大策略,包括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的科学素养;明确教学目标,找准科学精神的落脚点;整合教学内容,革新科学精神的培育基础;改进教学方式,提高科学精神的培育成效;优化教学评价,注重科学精神素养导向。并结合大量课例分析和案例展示,着重对教师培育层面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策略分析,致力于将科学精神素养落实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王玉清[5](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各阶层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高中生,通过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高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时代新人。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及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些政策表明国家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育人作用。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贯彻,总体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科学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正是对这种探讨的一个积极尝试。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的缘由、目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与核心概念做了阐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创和新创点;正文分为四章,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材的梳理,并且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第二章主要说明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依据,以及运用理论指导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必要性;第三章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首先,设计了调查问卷与实施调查,本次调查选择广西南宁、桂林、柳州部分高中生为调查对象,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展开调查分析,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以深入了解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其次,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剖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章,对如何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可行性对策。针对性的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进而提出对策。首先,适时改进高中思想政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选择适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然后,结合实际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对策,切实推进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使其成长成才。最后结语部分对此项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吴金年[6](2019)在《哲学咨询在高中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一门哲学课程,而该门哲学课程应当以哲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向学生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高中阶段的哲学教学却未能很好的践行课程标准,把哲学教学混同于一般的非哲学学科的教育和教学,远离哲学的本性。因此有必要探索出一种以哲学的方式进行高中哲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哲学咨询作为一种以对话的形式引导人们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训练思维、明辨生活价值和意义、追求智慧的生活的哲学实践,可以作为一种哲学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哲学教学中去。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厘清哲学咨询的相关理论和目前研究的程度。其次,阐述哲学咨询的涵义、特点与功能,将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进行区别,和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论证哲学咨询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哲学教学运用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运用的界限。再次,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归纳目前哲学咨询在高中哲学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分析制约哲学咨询有效开展的因素。最后,探讨在高中哲学教学中具体运用哲学咨询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团体咨询、在课外开展个体咨询,并进行总结反思,力图为高中哲学教学探索出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杨喃喻[7](2019)在《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程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活与哲学》课不仅是高中阶段较抽象而难懂的一个主要模块,并且是贯穿整个思政课学习的理论基石和生命线。由于当前高中哲学课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以及教学效果与期望值相差较远的现况,因而得积极倡导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于《生活与哲学》课程。其教学理念是基于新课标与新课改以及该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和聚焦,促使哲学教学根植于社会生活和回归多元生活,积极迎合新时代教学的发展。同时借助此教学理念转变哲学教学内容与生活素材整合的单一化和陈旧化,渗透不同角度的生活化教学手段跟哲学内容相融合,多角度地转向议题势态,引领高中哲学教学生活化并有效地运用到哲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运用于哲学,应主动彰显哲学理论逻辑与现实生活相互衔接的内在联系,将抽象化的哲学知识与生活世界有序地呈现于哲学课堂,提炼系统而有效的哲学生活化路径,弥补以往分散甚至脱离生活的哲学教学。故本文以“生活与哲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加以探析,并作为该理念的支撑及其观点论证的基础,从而对本篇论文深入地开展研究和提出一些微薄见解。笔者以生活化作为全文的研究切入点,融通教学并以生活为核心,聚焦新时代高中哲学生活化教学理念。本文所阐述的具体内容大致概括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其绪论的阐述,主要涉及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其意义以及相应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加之对国内外研究综述的诠释与评论。第二部分主要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相关内涵进行较详细的理论化解释。第三部分是阐释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哲学课程当中运用具有现实意义的概述及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所研究的重点之处,分析并阐述了其理念在高中《生活与哲学》运用的有关具体路径。第五部分是针对实际教学运用中呈现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的有关思考。

付鑫[8](2019)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哲学素养的研究》文中指出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中,以核心素养为纲是此次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中,都内含着对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要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良好的哲学素养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领域、提升思维能力、强化理性认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四个模块中,《生活与哲学》模块是培养学生哲学素养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也是《生活与哲学》重要的教学目标。当前高中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效果欠佳。立足于这一实际,本文对《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在阐释高中生哲学素养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论述高中生哲学素养培养的意义。本研究认为高中生应具备的哲学素养包括哲学知识、辩证思维能力、科学精神三部分,哲学素养具有整体性、渗透性、实践性、批判性的特点。培养高中生的哲学素养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第二部分,对目前高中生哲学素养的培养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利用教学实习的机会,对实习学校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文献分析、课堂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在《生活与哲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知识讲授,缺失对学生的智慧启迪;偏重答题套路,轻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不够,师生、生生互动不足;学生哲学学习、素养养成的主动性不强。第三部分,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分析高中生哲学素养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教师方面,主观上教师对哲学素养培养的认识不到位,客观上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反哲学”、“庸俗化”;学生方面,学生对哲学的认识简单化、片面化,对抽象的哲学知识有畏难情绪。第四部分,就高中生哲学素养的培养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一,更新教学观念,回归教学价值的人文性;第二,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张扬教学活动的示范性;第三,优化教学资源,增加教学情境的愉悦性;第四,转变教学方法,凸显教学过程的智慧性;第五,尊重学生主体,落实教学交往的民主性。希望本研究可以为《生活与哲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王愿猜[9](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社会生活不断多元化,学生生活不断多样化,在此复杂情况下,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引领尤为重要。高中时期处于学生价值观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时期,便于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同时,学生的价值观也易于倾斜和转变,因此,价值观的训练必须加强力度和频度。哲学思想中的辩证思维在学科教学中可以解释为:思考、探究、批判、创新、反思,其目的是使学生克服惰性、突破束缚、转变思维、抓住联系、全面发展,从而能够正确而客观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学习和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价值观与思维培养的主要课程,尤其是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内容。知识内容主要包括联系、发展、矛盾和创新几个主题,通过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哲学思想,以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教师辩证思维培养的调查,发现问题,探究原因,从而提出策略,完善教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思维提升和全面发展。本文提出的观点策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行性,希望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有相应作用,同时对于日后的教学实施和教学研究具有一些帮助。本文基于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具有某些教育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思考。因此,从这两方面入手去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呈现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和自身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掌握着对教学内容的诠释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因此以教师为主线提出培养措施,全面带动学生思维发展。对应问题与原因,本文提出相关的论点策略具体包括提高教学能力、制定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设置教学模块四大主题,并对其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与案例指导。

王远铭[10](2018)在《关于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文中认为文章首先介绍了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其次论述了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策略,包括弘扬先进思想,完善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坚持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丰富党支部建设活动。

二、哲学课教学与大学生“三观”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哲学课教学与大学生“三观”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批判精神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哲学知识的传授,忽视哲学素养的培育
    二、教师偏重原理讲述轻互动,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三、教学资源开发具有局限性,教学设计缺乏创新
    四、学生对哲学常识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氛围沉闷
第四章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挖掘学科本体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智慧的情感
    二、深入剖析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式学习
    三、开发课内外资源,促进教学设计的创新完善
    四、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哲学常识的兴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概述
    2.1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1.1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定位
        2.1.2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
        2.1.3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2.1.4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及意义
    2.2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
        2.2.1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地位
        2.2.2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作用
        2.2.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和任务
        2.2.4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队伍现状
    2.3 高校学生辅导员
        2.3.1 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地位
        2.3.2 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意义
        2.3.3 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的使命和任务
        2.3.4 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现状
    2.4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2.4.1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概念
        2.4.2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现状
        2.4.3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哈尔滨工程大学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二者协同育人调查研究
    3.1 调研方法与问卷编制
    3.2 协同育人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3.2.1 样本基本情况
        3.2.2 学校层面概况
        3.2.3 二者协同联系情况
        3.2.4 网络层面协同育人情况
    3.3 思政课教师认同感分析
        3.3.1 思政课教师参与情况
        3.3.2 思政课教师重视情况
        3.3.3 思政课教师联系情况
        3.3.4 思政课教师主动程度
    3.4 辅导员对二者协同育人的认同度
        3.4.1 辅导员参与度
        3.4.2 辅导员重视程度
        3.4.3 辅导员联系程度
        3.4.4 辅导员主动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尔滨工程大学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实施概况
    4.1 哈尔滨工程大学辅导员队伍概况
        4.1.1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4.1.2 哈工程现任辅导员简要介绍
        4.1.3 思政课专职教师简要介绍
    4.2 哈尔滨工程大学关于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相关条例
    4.3 哈尔滨工程大学关于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实例
        4.3.1 国旗班里的“妈宝男”
        4.3.2 曾经的生物竞赛高手
        4.3.3 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一届“我的一堂思政课”大赛
        4.3.4 远程思政课的启示
    4.4 哈尔滨工程大学协同育人情况的分析
        4.4.1 二者协同进一步完善思政育人工作
        4.4.2 校方及二者已初显协同意识
        4.4.3 学校领导层面搭建平台较少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5.1 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5.2 两支队伍自身问题
        5.2.1 各自为战
        5.2.2 各自工作繁忙
        5.2.3 二者协同共识尚未完全达成
    5.3 各方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5.4 体制与机制未建立
        5.4.1 制度与机构尚未建立
        5.4.2 激励奖惩制度不够完善
        5.4.3 积极性动员不足
    5.5 平台搭建不足
        5.5.1 校内平台尚未建立
        5.5.2 教育基地资源尚未整合
        5.5.3 网络平台尚未打通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升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效果的建议
    6.1 提高认识
    6.2 建立必要的工作机制
        6.2.1 领导机制
        6.2.2 工作例会制
        6.2.3 理论指导教师制
    6.3 辅以必要的政策支持
        6.3.1 转变工作岗位
        6.3.2 考核评价体系
        6.3.3 奖励激励政策
    6.4 深化理论与实践活动
        6.4.1 理论学习活动组建
        6.4.2 增强二者实践互动
        6.4.3 打通线上交流平台
    6.5 加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6.5.1 思想达到协同一致
        6.5.2 充实自身
        6.5.3 兼专结合
    6.6 平台建设
        6.6.1 基地建设
        6.6.2 专题实践调研
        6.6.3 自愿者服务等活动
        6.6.4 专题研讨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访谈记录

(4)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3.调查法
    (四)创新之处
        1.拓展研究维度
        2.挖掘研究深度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素养的内涵及培育的重要性
    (一)科学精神的一般内涵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素养的内涵及特点
        1.科学精神素养的内涵
        2.科学精神素养的特点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科学精神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
        2.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
        3.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及研究工具
        2.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现状调查数据
        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科学精神素养培育现状调查数据
    (二)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取得的成效
        1.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素养
        2.思想政治教师具备一定的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意识和能力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存在的问题
        2.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问题成因分析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实施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队伍的科学精神素养
        1.提高思想政治教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重视度
        2.提升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科学精神素养
        3.聚焦科学精神素养,全面加强对教师培育能力的培训
    (二)明确教学目标,找准科学精神素养的落脚点
        1.明确价值取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基于课程目标,找准科学精神素养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
    (三)整合教学内容,革新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基础
        1.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理清教学思路
        2.基于教材二次开发,突出教学重点
        3.结合实际延伸教材,丰富课程资源
    (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成效
        1.围绕议题,在思维推进中培育科学精神
        2.强调辨析,在思辨质疑中培育科学思维
        3.创设情境,在问题情境中构建科学精神
        4.优化案例,在案例探究中感悟科学精神
        5.巧设活动,在综合实践中外化科学精神
    (五)优化教学评价,注重科学精神素养的价值导向
        1.明确学生科学精神素养水平的评价标尺
        2.完善对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培育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3.完善高中生对自我科学精神素养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缘由
        2.选题目的
        3.选题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1.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
        2.文化的概念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创新之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概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1.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文化教学资源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材的梳理
        1.《经济生活》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
        2.《政治生活》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
        3.《文化生活》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
        4.《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依据及现实需要
    (一)理论依据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列宁的“灌输”理论
    (二)现实需要
        1.是高中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2.是高中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3.是提高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
        1.调查设计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法
        4.问卷内容介绍及结果分析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整体氛围不够浓郁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受应试教育导向的影响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隐性课程功能未充分发挥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策研究
    (一)适时改进高中思想政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1.确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2.挖掘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教学素材
    (二)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主导作用,提升师资素质
        1.应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教学理念与原则
        2.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意识
        3.应结合历史、语文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
        1.利用网络技术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趣味性
        2.利用网络技术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
        3.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哲学咨询在高中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中哲学教学视域下的哲学咨询
    第一节 哲学咨询
        一、哲学咨询的涵义、特点与功能
        二、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三、作为教学方法的哲学咨询
    第二节 哲学咨询在高中哲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界限
        一、哲学咨询在高中哲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二、哲学咨询在高中哲学教学中运用的可能性
        三、哲学咨询应用的界限
第三章 当前高中哲学教学中哲学咨询运用的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哲学咨询在高中哲学教学中的现状
        一、未能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哲学咨询
        二、哲学教学理念与哲学咨询的价值取向相冲突
        三、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更多的是问答式对话
        四、哲学咨询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尚未得到推广
    第二节 制约哲学咨询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二、教师角色定位不准
        三、教学方法单一
        四、哲学咨询技能缺乏
        五、学生存在畏难情绪
        六、其他
第四章 哲学咨询在高中哲学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要领
    第一节 哲学咨询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二、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三、注重学生价值导向
        四、契合学生个性心理
    第二节 开展哲学咨询的前期工作和具体步骤
        一、开展哲学咨询的前期工作
        二、实施哲学咨询的具体步骤
    第三节 哲学咨询运用的场域
        一、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团体咨询
        二、以课外辅导为主阵地的个体咨询
    第四节 哲学咨询运用反思
        一、哲学咨询对教师的要求
        二、哲学咨询对学生的要求
        三、哲学咨询运用效果的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程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相关概述
    2.1 生活化教学相关概念的内涵
        2.1.1 生活化概念的界定
        2.1.2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涵义
        2.1.3 生活与教学的关系
        2.1.4 《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的定义
第3章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程中运用的意义
    3.1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应然要求
    3.2 满足《生活与哲学》教材的内在需要
    3.3 利于拓宽《生活与哲学》教学的课程资源
第4章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程中运用的路径
    4.1 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4.1.1 设置明确性的生活化教学目标
        4.1.2 设计紧扣学生主体与生活化相融合的教学目标
        4.1.3 精心制定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目标
    4.2 教学条件的情景化
        4.2.1 甄选开放性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4.2.2 精选切实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情境
        4.2.3 采用现代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4.3 教学手段的通俗化
        4.3.1 选用生活化的诗词歌赋揭示辩证唯物论
        4.3.2 选用生活化的名言警句呈现唯物辩证法
        4.3.3 选用生活化的成语典故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5章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程中运用的思考
    5.1 注重三维目标的完整性
    5.2 突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发展性
    5.3 全面聚焦“一体两翼”的合力
    5.4 倡导提升教师的哲学理论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8)《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哲学素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 选题缘由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重难点、创新之处
        1. 研究重难点
        2. 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哲学素养与《生活与哲学》教学
    (一) 哲学素养的内涵与特点
        1. 哲学素养的内涵
        2. 哲学素养的特点
    (二) 《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1. 学习哲学知识
        2. 锤炼辩证思维能力
        3. 塑造科学精神
    (三) 《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意义
        1. 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
        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精神、创新精神
二、《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 高中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现状
        1. 哲学知识层面
        2. 辩证思维能力层面
        3. 科学精神层面
    (二) 《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偏重知识讲授,缺失智慧启迪
        2. 偏重答题套路,轻视思维训练
        3. 忽视学生主体,缺乏课堂互动
        4. 学生哲学学习、素养养成的主动性不强
三、《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学生哲学素养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教师方面的原因
        1. 对哲学素养培养的认识不到位
        2. 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3. 教学方法“反哲学”、“庸俗化”
    (二) 高中学生方面的原因
        1. 对哲学的认识简单化、片面化
        2. 对抽象的哲学知识有畏难情绪
四、《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哲学素养的对策
    (一) 更新教学观念,回归教学价值的人文性
        1. 遵循哲学本性,将反思进行到底
        2. 贴近学生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 提升教师素养,弘扬教学活动的示范性
        1. 研读名着,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2. 勤于反思,做好教学经验总结
    (三) 优化教学资源,增加教学情境的愉悦性
        1. 有效利用教材资源,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2. 用心挖掘教学素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四) 转变教学方法,凸显教学过程的智慧性
        1. 由点到面,掌握哲学知识
        2. 由知到用,培养辩证思维
        3. 由外而内,养成科学精神
    (五) 尊重学生主体,落实教学交往的民主性
        1. 重塑师生情感,增强交往的平等性
        2. 构建有效对话,增强交往的发展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9)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含义和意义
    (一) 辩证思维的相关概念
        1. 辩证思维
        2. 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二) 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
        1. 整体性
        2. 动态性
        3. 批判性
    (三) 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1.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3. 有利于指导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 有利于体现学科特色和顺应时代发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 教师培养现状
        2. 学生能力现状
    (二) 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 忽视学生思维培养,教学设计不全面
        2. 忽视思维培养的情境,教学方式单一
        3. 思维培养留于形式,教学效果不明显
        4. 学生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5. 学生片面思考和机械学习
    (三) 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1. 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养的制约
        2. 部分教师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思考
        3. 学生阶段性特征和自身知识的制约
        4. 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制约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重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1. 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教学设计突出学生辩证思维
        3. 教学评价注重学生辩证思维
    (二) 用心制定教学过程,保障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1. 营造发展思维的教学氛围
        2. 深入挖掘辩证性教学内容
        3. 设置并引导辩证性教学问题
        4. 实施辩证性课堂教学活动
    (三)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训练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1. 在问题教学中启发思维
        2. 在讨论教学中活跃思维
        3. 博引趣例引导思维创新
        4. 在解题训练中锻炼思维
    (四) 精心设置教学模块,巩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1. 在生活中寻找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
        2. 从分析核心概念入手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 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关于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
三、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策略
    (一) 弘扬先进思想, 完善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
    (二) 坚持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三) 丰富党支部建设活动

四、哲学课教学与大学生“三观”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叙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 马义玲.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有效性研究[D]. 王聪.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D]. 王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4]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研究[D]. 董金铭.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5]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 王玉清.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6]哲学咨询在高中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吴金年. 广州大学, 2019(01)
  • [7]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程中的运用研究[D]. 杨喃喻.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8]《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哲学素养的研究[D]. 付鑫.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9]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王愿猜.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关于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 王远铭. 西部素质教育, 2018(24)

标签:;  ;  ;  ;  ;  

哲学教学与大学生“三观”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