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氏响声丸对咽部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佩珊[1](2020)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所干预的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喉部症状、体征的变化,探讨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治疗前后的VHI-10评分及计算机嗓音分析的参数了解患者的嗓音改变情况和生活质量。方法:本课题共有5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瘀痰凝证型慢喉喑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非随机对照试验,将57例患者分成3组,即治疗组和2个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例,对照1组18例,对照2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给予中药汤剂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及丹参音频离子导入联合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照1组给予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联合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照2组单纯给予中药汤剂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共治疗4周(28天),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完善喉动态镜、计算机语音分析检查及填写VHI-10量表,在评分量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情况。结果的统计、对比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包数据库执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体征评分等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具有可比性。1.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三组间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丹参音频离子导入+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1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2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三组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对照组。2.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治疗组、对照1组可有效改善咽喉疼痛的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对咽喉疼痛症状的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各组的治疗均可改善症状、体征评分、VHI-10评分、嗓音分析参数,其中治疗组、对照1组还可显着改善咽喉疼痛症状,治疗组可改善清嗓习惯。结论:内外合治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临床疗效显着,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周星赟[2](2019)在《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古文献挖掘及金喉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古代书籍对慢喉喑相关条文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整理出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古代治疗方法,并对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针对血瘀痰凝型慢性喉炎研制的中成药金喉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为金喉片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依据。方法:一是先人工搜集在目前市面上所有教材中能找到的与现代病名“慢性喉炎”相对应的古代病名,再通过病名在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显性化系统”对《中华医典》中1156部古籍进行自动搜索,根据病机将所有搜索出的关于慢喉喑的条文进行分型,其中血瘀痰凝型为本研究重点。二是金喉片临床疗效观察:计划纳入的2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金喉片,对照组服用金嗓散结胶囊,每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3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如实记录症状、体征,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完善计算机嗓音检测。统计学方面,组内各时点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各时点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成对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建立了喉科知识库慢喉喑部分,发现古代慢喉喑多虚损失音或阴虚火热失音,血瘀痰凝记录有限,属较不主流证型,虽然治疗方剂仅二陈汤、导痰汤、抵挡丸和四七汤四首,但对现代代表方会厌逐瘀汤,对现代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治疗有一定补充和借鉴意义。2.排除脱落和剔除病例,对最后纳入的179例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病情程度构成比、年龄、治疗前中医证候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前体征总分、治疗前嗓音分析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金喉片和金嗓散结胶囊在第2周、第4周(和)第3个月随访中,改善血淤痰凝体质、喉镜评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金喉片在改善血淤痰凝症候、症状、喉镜评分方面与金嗓散结胶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均有统计差异(P>0.05),且金喉片疗效更优,嗓音分析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金喉片总有效率为83.2%,金嗓散结胶囊总有效率为71.8%。结论:古代对于血瘀痰凝型慢喉喑记录较少,由于患者体质改变或随着医疗经验丰富或现代科技发展,现代血瘀痰凝已成为主流病机,金喉片在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方面较金嗓散结胶囊更具疗效。
杜娜然[3](2018)在《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并与金嗓散结丸作对照,以寻求一种高效、安全、依从性高的治疗方案,为声带小结的保守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本课题选择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患者,分别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天江颗粒剂)海藻12克,昆布12克,姜半夏9克,浙贝母12克,青皮12克,陈皮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独活12克,连翘12克,牡蛎24克玄参12克,每日/剂,水冲服,2次/日,7天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期间需要声音休息。对照组给予口服金嗓散结丸,每次60丸,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期间均需要声音休息。运用嗓音障碍指数评分表VHI(voice handicap indexo)量表评估、日本言语语音学会(Japanese Society for Logopedics and Phoniatrics)提出的嗓音嘶哑评估GRBAS分级(GRBAS scale)标准进行疗效判定,进行治疗前后临床观察,纤维喉镜检查进行疗效评定,客观评价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为声带小结的保守治疗提供指导,为中医治疗声带小结提供思路。结果(1)基线指标比较:经统计分析得出两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VHI评分及GRBAS分级治疗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海藻玉壶汤加减)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金嗓散结丸)的总有效率73.3%,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嗓音障碍评分(VHI):海藻玉壶汤加减与金嗓散结丸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效。但是两组相比较,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效果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嗓音嘶哑评估GRBAS分级,海藻玉壶汤加减与金嗓散结丸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效。但是两组相比较,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效果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疗效安全、有效,与金嗓散结丸相比,具有疗效好,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应用。
孙静[4](2016)在《刘大新教授学术思想总结—玉屏风散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医药伴随着中华民族整个发展历程,对维护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健康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为了进一步发挥其现实价值,更好地发挥其潜在的、长期的价值,将其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并传承,意义深远而重大。西学东渐以来,整个中国学术体系和格局受到了重大影响。西方强势文化不仅带来中医药生存环境的改变,而且带来价值取向的重大变化,实用主义、功利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医学原有传承方式和传承目的。当前,中医传承自觉性已大大下降,人才培养由师徒授受改变为院校教育,而院校教育则几乎完全套用了西医教育模式,按照自身规律传承模式日趋淡化,中医院西化现象也十分明显。种种现象表明,在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背后潜在着十分严重的传承危机。另外,中医药有完整理论体系和自身学术发展规律,但由于受西方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的影响,评判体系几乎完全采用西方标准,只取其用,忽略学术的内在联系。并且现实中的政策、法规也完全没有顾及中医药的传统性特征。因此中医学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按照其自身规律延续和传承。中医前辈将中医学术传承当成是自己的历史责任,如张仲景着《伤寒论》,孙思邈撰《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李时珍编《本草纲目》等除了传承学术以造福后人,不带有任何功利思想。因为有了历代名老中医经验积累和传承,才使得中医学历久弥新,永葆活力。现今名老中医亦是将中医药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是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的学术思想丰富多彩,临床经验各具特色。因其诊断疾病的标准和判定疗效的方法不尽一致,故难以对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进行恰当的评价和疗效比较;因此,必须探索研究建立个体化诊疗评价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循证医学研究模式,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精华和亮点开展临床科研。中医科研设计与现代医学科研设计一样,都必须遵循随机、对照等原则,同时还应该体现辨证论治的特色。根据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精华和亮点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如采用全国统一的病证诊断评价和疗效判定标准,采用与现代医学相接轨的观察指标,设立有说服力的对照组,对实验研究数据进行科学统计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进行综合评价,如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效价比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终点事件评价、跟踪随访评价等。刘大新教授作为国家着名中医专家,数十年潜心医疗,熟读《内经》、《伤寒》、《金贵要略》等经典,善以经方治病,以中医耳鼻喉疾病见长,对内科杂病亦经验丰富、疗效显着。他时常教导我们,要成为合格的医生,首先要仅守医德,还应做到熟读经典、拓展思维、勤奋好学、理论结合实践、勤于临证、不断总结、虚心求教、潜心专研及勇于创新等。刘老师认为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名医都是熟读中医经典,灵活运用并创新古代中医经典理论来认识和防治疾病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及用药原则,并且用药简洁、煎制方便、价格低廉、临床效验。刘教授指出经典理论指导下的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辨证、治疗等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所以在诊疗过程中,从经典出发,灵活掌握加以运用;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合理创新,善于提出问题,并潜心实践,从自然-社会-人体的全整体层面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转归,而制定治疗法则,才能体现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疗效。刘大新教授作为全国名老中医,其学术思想经验是深厚的中医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组成部分。刘教授秉持中医药的“遵循自然,顺应个体,审病求因,扶正祛邪”原则,认为通过整体调节可以实现对局部病患的治疗和修复。通过中医整体调节,可使机体气血阴阳恢复平衡,脏腑功能归于常态,从而使局部疾病痊愈。本研究观察刘教授玉屏风散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对60例患者临床观察发现症状缓解迅速、兼加症状减轻明显、精神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显着。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虽然早期已经认识到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之间有一定联系,但未确立联合研究、诊治方案,直至新概念开始使用。故相关临床研究尚不丰富。玉屏风散和小青龙汤是临床常用方剂,检索文献显示,二者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较多,但未见其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研究。刘大新教授在临床上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处理方式的解释中提出,无论是主症、兼证,老师均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根本法则进行临床立法、处方。临证既把握住疾病的共性,又不拘泥于成法,旨在调节阴阳,使之逐渐恢复动态平衡。疾病的产生,究其本质,即为阴阳失调,而选方用药的最终目的即为调节阴阳平衡。阴阳越是趋向平衡,疾病就越向好的方面发展。而阴阳得以维持动态平衡,不但疾病向愈,而且机体也不易受病邪困扰。这也是中医所说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临床体现。本课题拟从评价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精神面貌改善、辅助检查支持各个方面入手,通过刘教授玉屏风散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相关指标进行临床研究,旨在全面揭示其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精神状况、生活质量的作用机制,揭示刘教授“遵循自然,顺应个体,审病求因,扶正祛邪”的学术思想,为祖国传统医学防治过敏性疾病探索一个新思路。
杨奇珍[5](2016)在《利咽合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阴虚血瘀型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观察利咽合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阴虚血瘀型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慢性咽炎的治疗累积临床经验,从而为形成一个最佳的慢性咽炎诊疗方案做一些有益工作。方法:患者收集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咽炎、且符合中医辨证阴虚血瘀型6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利咽合剂,并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利咽合剂内服,治疗疗程4周。临床试验期间,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2周、4周的症状、体征情况,并记下不同时期所得积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进而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60例阴虚血瘀型慢性咽炎患者的治疗结果是,治疗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例,13例,9例,5例,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0例、4例、17例、8例,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采用统计学非参数秩和Z检验,Z=-2.443,P=0.015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疗效上有临床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利咽合剂联合耳穴贴压对阴虚血瘀型慢性咽炎的治疗疗效显着,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咽部的症状与体征,较单纯口服中药有着明显优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刘涛[6](2015)在《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慢性咽炎的治疗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三素(木犀草素、黄芩素、槲皮素)中药单体联合应用对慢性咽炎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该中药单体复方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三素单体剂量配伍正交试验优选:本研究确定木犀草素、黄芩素、槲皮素为观测三素,通过三因素的低、中、高三个剂量水平的正交试验表L9(34)安排实验,以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为观测点,考察该三素单体剂量的配伍关系,并进行配伍剂量的优选。2优选的三素中药单体复方药效学验证实验:1)观测镇痛及抗炎实验:(1)观察三素中药单体复方抗小鼠疼痛作用(热板法、扭体法);(2)三素中药单体复方抗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作用;(3)三素中药单体复方抗大鼠棉球肉芽肿的作用;2)观测镇咳及祛痰实验:(1)三素中药单体复方抗氨水致小鼠咳嗽的作用;(2)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小鼠酚红排泄的影响。3)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家兔慢性咽炎的治疗作用:用氨水和松节油制备家兔慢性咽炎模型,观察(1)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慢性咽炎家兔一般状况的影响;(2)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慢性咽炎家兔咽喉部的表现的影响;(3)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慢性咽炎家兔咽喉部组织病理的改变的影响。结果1三素中药单体复方正交试验结果:9种三因素组合干预组小鼠耳肿胀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最佳配伍优选结果:木犀草素第三水平(高剂量:40mg/kg),黄芩素第二水平(中剂量:30mg/kg)和槲皮素第二水平(中剂量:10mg/kg)组合,即L3B2Q2,剂量比例为4:3:1。2应用优选的最佳剂量配伍组成三素复方,确定高、中、低三个剂量(木犀草素40 mg、黄芩素30 mg、槲皮素10 mg组合为给药中剂量,既80mg/kg;0.5倍的中剂量为低剂量,既40 mg/kg;2倍的中剂量为高剂量,既160 mg/kg)进行药效学验证实验:1)镇痛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疼痛(热刺激即热板法和化学刺激即扭体法)均具有抑制作用,量效关系显着。药后痛阈值明显延长,低、中、高剂量组痛阈提高百分率分别为62.46%、131.09%和143.38%,阿司匹林最高为180.06%;中、高剂量的三素中药单体复方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以及明显延长疼痛潜伏期(化学刺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或P<0.01),略弱于阿司匹林组,低剂量组也能减少扭体次数和延长潜伏期,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抗炎实验:(1)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显着,其抑制率随剂量的增加亦有所升高,分别为:8.89%、36.67%、38.89%,中、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41.11%)组作用相近似,三组间抑制率无差异(P>0.05)。(2)三素中药单体复方抗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具有明显抑制足掌肿胀的作用(P<0.05),随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更明显;模型组6小时足掌肿胀尚未开始消退,阿司匹林组及三素中药单体复方中、高剂量组4小时足掌肿胀开始消退,6小时明显消退;肿胀抑制率以阿司匹林最明显,三素中药单体复方中、高剂量抑制率略低于阿司匹林。(3)三素中药单体复方抗大鼠棉球肉芽肿的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素中药单体复方中、高剂量对棉球肉芽肿抑制显着(P<0.01),其中剂量抑制率为22.35%、高剂量抑制率为21.13%,地塞米松抑制率为23.44%,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镇咳及祛痰实验:(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各剂量及麻杏止咳糖浆阳性对照药物均能延长氨水所致小鼠咳嗽的潜伏期(P<0.01),且显着减少咳嗽次数(P<0.01),呈现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与阳性对照药物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祛痰作用:各剂量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及麻杏止咳糖浆阳性对照药物对小鼠酚红排泄量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各组间小鼠酚红排泄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着低于阳性药物麻杏止咳糖浆(P<0.05,P<0.01)。4)慢性咽炎模型动物实验:三素中药单体复方能明显改善氨水松节油所致家兔慢性咽炎的症状;(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家兔进食量和体重增长速度均显着增高,三素中药单体复方中、高剂量和黄氏响声丸作用更明显(P<0.05);(2)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数目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三素中药单体复方中、高剂量组和黄氏响声丸组作用尤为明显(P<0.05,P<0.01);(3)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家兔咽喉部黏膜及粘膜下组织炎细胞浸润及上皮增厚明显减轻,以三素中药单体复方中、高剂量组的病理积分为最低(P<0.01)。结论三素中药单体复方按犀草素、黄芩素、槲皮素4:3:1比例组成,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镇咳、祛痰作用,对慢性咽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潘媛[7](2013)在《川芎定痛颗粒治疗偏头痛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川芎定痛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1.建立皮下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模型,皮下注射利血平致偏头痛小鼠模型,并分别预防给予及治疗给予川芎定痛颗粒,通过ELASA方法检测大鼠血浆5-HT、ET、NE,脑组织5-HT、DA、NE的含量,小鼠血清5-HT,脑组织5-HT、DA、 NE的含量。2.建立小鼠耳廓局部微循环障碍模型,以冰水浴联合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建立气滞血瘀大鼠模型,测定耳廓微循环障碍小鼠的微血管流速,微血管静脉口径及微动脉口径及毛细血管开放量;气滞血瘀大鼠模型的全血粘度值、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3.以经典的热板法及扭体法研究川芎定痛颗粒的镇痛作用。4.通过小鼠自主活动测试实验,戊巴比妥钠催眠实验研究川芎定痛颗粒的镇静作用。结果:1.川芎定痛颗粒能明显改善皮下注射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血浆中活性物质及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含量:有明显提高血浆中5-HT、NE、ET,脑组织中5-HT、DA含量的作用或趋势,能够明显降低脑组织内NE的含量。川芎定痛颗粒还能够明显提高利血平化偏头痛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5-HT的含量,降低脑组织中DA、NE的水平。2.川芎定痛颗粒能显着加快耳廓微循环障碍小鼠的微血管流速,扩大其微血管静脉口径及微动脉口径,并且还能增加其毛细血管开放量:还能显着降低气滞血瘀大鼠模型的全血粘度值、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并且有降低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的趋势的作用。3.川芎定痛颗粒不能增加热板法温热致痛小鼠痛阈值,但能显着减少冰醋酸腹腔注射化学刺激致小鼠扭体次数。4.川芎定痛颗粒可明显减少5min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增加阂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只数。结论:川芎定痛颗粒具有明确的活血镇痛,平肝潜阳的功用,有抗偏头痛的作用。其活血镇痛、平肝潜阳之功主要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实现。
陈荣[8](2012)在《金喉雾化剂促进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声带息肉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金喉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与西药(地塞米松+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治疗相对比,观察中药制剂金喉雾化剂对声带息肉切除术后嗓音功能恢复的疗效,为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功能的恢复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行住院手术治疗的声带息肉患者共计100例,术后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金喉组)与对照组(西药组),试验组予其口服维生素C片100mg,3次/日,并配合金喉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西药组予其口服维生素C片100mg,每日3次,同时配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共2周。治疗2周后分别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声能量、谐噪比、平均基频(Hz)、最长声时(s)、嗓音障碍指数等的变化。西药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中药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西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前、治疗两周后各项指标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所有的统计分析经过SPSS17.0软件进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声音嘶哑、咽干灼热、咽部异物感、清嗓习惯、痰、咳嗽)、体征(声带颜色、声带边缘、声带闭合)、嗓音声学分析(Jitter Shimmer HNR、NNE、平均基频、最长声时)、嗓音障碍指数(VHI-1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症状、体征、嗓音声学数据、嗓音障碍指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金喉雾化剂与西药在治疗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功能恢复方面有相同的疗效,应用于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功能恢复的治疗中,可以有很好的活血祛瘀散结,化痰清热消肿的作用,可以促进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功能的恢复,应该在声带息肉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2.嗓音科学检查和嗓音障碍指数可以更加准确的地反映声带息肉术后患者嗓音功能恢复的客观及主观方面的情况,也可以为今后的临床及科研提供充足的数据,可以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声带疾病的临床检查中。
王飞,肖永涛,黄昭明[9](2010)在《药物结合发声训练治疗功能性发音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发声训练在功能性发音障碍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运用药物结合发声训练的方法对66例功能性发音障碍患者进行嗓音治疗,并与69例单纯药物治疗者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其治疗前后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三个参数的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标准化噪声能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0.01),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在治疗后达到正常值范围;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标准化噪声能量治疗后差异也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0.01)。结论在功能性发音障碍治疗中,发声训练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应将药物治疗与发声训练相结合。
汪冰,刘大新[10](2007)在《耳鼻喉学科临床研究进展与中医特色优势研究报告》文中认为一、概述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他古老,因为远在夏商时代甲骨文的卜辞中就有关于耳、鼻、咽、喉疾病的记载;到《黄帝内经》时期已对耳鼻咽喉口腔的生理功能有了高度的概括,对本专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有了较详细的论述。说他年轻,则因为与其他中医学科不同
二、黄氏响声丸对咽部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氏响声丸对咽部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学对慢喉喑的认识 |
1.1.1 古代文献中相关中医病名的记载 |
1.1.2 慢喉喑的病因病机 |
1.1.3 中医治疗慢喉喑 |
1.2 西医学对慢性喉炎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
1.2.1 慢性喉炎的常见病因 |
1.2.2 喉部的常见检查方法 |
1.2.3 嗓音质量评估 |
1.2.4 慢性喉炎的治疗现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病例选择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标准及相关数据的处理 |
2.2 试验设计 |
2.2.1 样本量的估算 |
2.2.2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
2.2.3 具体的实施方法 |
2.2.4 观察项目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数据与统计分析 |
2.5 研究结果 |
2.5.1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情况的比较分析 |
2.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 |
2.5.3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3.1 研究方案及结果分析 |
3.1.1 研究方案分析 |
3.1.2 研究结果分析 |
3.1.3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2)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古文献挖掘及金喉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近现代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近现代中医对慢喉喑的研究近况 |
一、近现代中医医家对慢喉喑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近现代中医治疗慢喉喑概况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慢性喉炎的研究概况 |
一、慢性喉炎的概念 |
二、慢性喉炎的发病因素 |
三、喉部检查及嗓音功能评估 |
四、慢性喉炎的治疗 |
第二章 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古文献挖掘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构建岭南喉科疾病中医古籍本体知识库 |
二、发掘喉科疾病古籍中的治法方药 |
三、技术路线 |
第三节 研究结果及讨论 |
一、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病因病机 |
二、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治则治法 |
三、不足与展望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病例选择 |
三、试验设计 |
第二节 数据整理及分析讨论 |
一、基线资料 |
二、结果分析 |
三、结果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项目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实验完成情况 |
3.2 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 |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HI评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RBAS分级比较 |
3.6 比较两组间治疗后VHI评分 |
3.7 比较两组间治疗后GRBAS评分 |
3.8 安全性 |
4 讨论 |
4.1 声带小结的概述 |
4.2 声带小结的发病机制讨论 |
4.3 声带小结的治疗现状 |
4.4 证型选择 |
4.5 方药选择 |
4.6 方药分析 |
4.7 海藻、昆布名医经验 |
4.8 海藻玉壶汤主要成分药理学研究 |
4.9 声带小结与VHI评分、GRBAS分级相关性分析 |
5 结论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化中文版VHI-10组成条目 |
附表2 GRBAS分级 |
声带小结的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4)刘大新教授学术思想总结—玉屏风散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刘大新教授简介 |
第一部分 刘大新教授学术思想总结 |
一、刘大新教授的学术思想渊源 |
二、刘大新教授临床经验和特色的整理 |
(一) 提出“无为而治”的学术观点 |
1、医德中的“无为而治” |
2、医术中的“无为而治” |
(二) 学术动态观 |
(三) 耳聋耳鸣的诊治观点 |
1、“耳聋耳鸣不全责之于肾”的观点 |
2、耳聋耳鸣日久治疗,以改善焦虑症状、睡眠状态为目的 |
(四) 鼻鼽的诊治观点 |
(五) 咽喉病的诊治观点 |
1、不是所有咽异物感症都是梅核气 |
2、喉痹从脾胃论治 |
(六) 鼾症从脾主肌肉论治 |
(七) 虚证的诊治观点 |
(八) 治疗急性感染中“扶正”观点 |
(九) 提出人体患病的“两因学说” |
(十) “病从心生”的观点 |
(十一) 中医学习中的观点 |
1、学习中医目的是学其“法” |
2、未知者众,不可过于相信眼见为实 |
(十二) 病历书写的要求 |
(十三) 中医教学中的观点 |
1、树立牢固中医临床思维 |
2、注重培养学生文化修养 |
3、“学与问”结合才得以增长学问 |
4、教导学生“以患为师”严守古训 |
5、为医者要有善辨思智与慈悲胸怀 |
6、学习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为中医所用 |
7、刘大新教授师承学生专业理论及文化学习安排 |
三、特色茶饮方 |
四、临床疾病诊治举例 |
(一)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治举例 |
1、鼻鼽的治疗 |
(1) 过敏性鼻炎急性加重期治疗 |
(2) 过敏性鼻炎缓解期调节治疗 |
2、喉痹的治疗 |
3、眩晕的治疗 |
4、耳聋、耳鸣的诊治 |
5、喉喑的治疗 |
6、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治疗 |
(二) 其他疾病诊治举例 |
1、感冒治疗 |
2、咳嗽治疗 |
3、舌痛治疗 |
4、肠易激综合征诊治 |
五、刘大新教授个人语录 |
第二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
1、诊断 |
2、流行病学 |
3、解刨病生理 |
4、发病机制 |
5、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鼻鼽和哮病的研究进展 |
一、鼻鼽的研究进展 |
二、哮病的研究进展 |
三、鼻鼽和哮病的病因病机联系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对象 |
3 资料与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利咽合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阴虚血瘀型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收集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撤出及脱落试验标准 |
1.6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治疗方法 |
2.2 要求 |
2.3 观察内容 |
2.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2.5 不良事件观察 |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7 技术路线图 |
2.8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病例脱失情况 |
3.3 两组基本情况分析 |
3.3.1 性别:两组的性别分布情况 |
3.3.2 两组年龄分布的情况 |
3.3.3 两组病程分布情况 |
3.3.4 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比较 |
4 临床疗效观察 |
4.1 |
4.1.1 两组治疗1周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4.1.2 两组治疗2周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4.1.3 两组治疗4周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4.2 |
4.2.1 治疗组不同疗程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
4.2.2 对照组不同疗程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
4.3 疗效比较 |
4.4 安全性评价 |
5 讨论 |
5.1 现代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
5.2 祖国医学对慢喉痹的认识 |
5.3 利咽合剂治疗阴虚血瘀型慢喉痹的初探 |
5.4 耳穴贴压疗法 |
5.5 耳穴疗法对治疗慢性咽炎的机理研究 |
6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与获得奖励 |
(6)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慢性咽炎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主要实验仪器 |
1.1.3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1.4 主要试剂配制 |
1.1.5 实验方法 |
1.1.6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正交实验结果 |
1.2.2 优选三素中药单体复方抗炎作用实验 |
1.2.3 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小鼠镇痛作用实验 |
1.2.4 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小鼠镇咳、祛痰作用 |
1.2.5 优选的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慢性咽炎的治疗作用 |
1.3 讨论 |
1.3.1 专方和验方—治疗慢性咽炎 |
1.3.2 三素中药单体复方的立方、组方依据 |
1.3.3 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慢性咽炎的疗效与作用机理探讨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慢性咽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2.1 发病原因 |
2.1.1 中医学病因分析 |
2.1.2 西医学病因分析 |
2.2 治疗方法 |
2.2.1 中医药治疗 |
2.2.2 西药治疗 |
2.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川芎定痛颗粒治疗偏头痛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名词注释表 |
引言 |
实验研究 |
1 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影响 |
1.1 大鼠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 |
1.2 小鼠利血平偏头痛模型 |
2 对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影响 |
2.1 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试验 |
2.2 大鼠气滞血瘀模型试验 |
3 镇痛作用 |
3.1 热板法 |
3.2 扭体法 |
4 镇静作用 |
4.1 小鼠自主活动测定 |
4.2 戊巴比妥钠协同睡眠试验 |
4.3 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试验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Ⅱ: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金喉雾化剂促进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声带息肉的研究进展 |
一、流行病学研究 |
二、病因病理学研究 |
第二节 声带息肉治疗的研究进展 |
一、西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
二、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第三节 声带息肉术后治疗的研究进展 |
一、西医研究进展 |
二、中医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一、诊断标准 |
二、纳入标准 |
三、排除标准 |
四、剔除标准 |
五、统一研究方案 |
六、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一、基线情况 |
二、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分析 |
三、治疗后疗效分析 |
四、研究结果分析 |
讨论 |
一、金喉雾化剂 |
二、嗓音声学检测的应用 |
三、动态(频闪)喉镜的应用 |
四、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的应用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存在问题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病例观察表 |
附录二 金喉雾化剂 |
致谢 |
(9)药物结合发声训练治疗功能性发音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数据采集 |
1.3 疗效评定标准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疗效比较 |
2.2 两组嗓音参数值对比 |
3 讨论 |
四、黄氏响声丸对咽部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疗效观察[D]. 李佩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古文献挖掘及金喉片临床疗效观察[D]. 周星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的临床观察[D]. 杜娜然.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刘大新教授学术思想总结—玉屏风散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D]. 孙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利咽合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阴虚血瘀型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奇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6]三素中药单体复方对慢性咽炎的治疗作用[D]. 刘涛. 华北理工大学, 2015(03)
- [7]川芎定痛颗粒治疗偏头痛的实验研究[D]. 潘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8]金喉雾化剂促进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 陈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药物结合发声训练治疗功能性发音障碍的临床研究[J]. 王飞,肖永涛,黄昭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10(08)
- [10]耳鼻喉学科临床研究进展与中医特色优势研究报告[A]. 汪冰,刘大新.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