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钛镍丝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熊其睿[1](2021)在《氮离子注入TiNi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文中研究表明TiNi合金拥有独特的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效应,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TiNi合金用作正畸弓丝时表现出优良的适应性和高回弹力,矫治时会对牙齿释放持续力,但牙齿在矫正的过程中弓丝和托槽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摩擦阻力,弓丝与托槽间产生的摩擦力会降低牙齿的运动效率,出现牙齿无法移动等现象,因此需要降低正畸弓丝的摩擦系数,以获得更好的矫治效果。本文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的方法,在TiNi合金表面注入氮离子降低TiNi合金的摩擦系数,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在TiNi合金上均为高温、长时间的氮离子注入,以满足工业上的应用,TiNi合金经过高温、长时间氮离子注入后会生成金黄色的氮化钛,金色的弓丝不美观,且弓丝在口腔中不存在强的摩擦磨损,高温、长时间的注入不经济也不适用,在低温下进行小剂量的氮离子注入可降低成本且不影响美观,本研究将采用不同的氮离子注入工艺参数,在保证TiNi弓丝不变颜色的同时降低TiNi弓丝的摩擦系数。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拉伸试验、球盘式摩擦磨损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氮离子注入工艺对TiNi合金组织结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离子注入剂量相等,注入频率不同时均生成了钛的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氮化物,样品的表面粗糙度均变小且在注入频率为150 Hz时最低为1.89 nm,纳米硬度随注入频率升高而降低,样品弹性模量均增大,氮离子注入后样品仍保持了良好的超弹性,注入频率为150 Hz时样品的摩擦系数降至0.15且耐磨性最好。保持150 Hz注入频率不变,增加注入时间,表面相组成仍为钛的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氮化物,样品粗糙度随注入时间增加逐渐增大,注入时间为30 min时粗糙度为3.1 nm,仍低于未注入样品,氮离子注入后样品纳米硬度逐渐升高,样品仍保持良好的超弹性,随着注入时间的增加,耐磨性也逐渐提升,注入时间为30min的样品耐磨性最好。本文结合多种分析测试结果,确定了氮离子注入TiNi合金的最佳工艺参数:注入电压-25 k V,脉冲频率150 Hz,脉冲宽度15μs,氮气气压0.2 Pa,注入时间30 min。此参数下,在人工唾液中TiNi合金摩擦系数较未注入样品降低了0.3,TiNi合金表面颜色未发生变化,仍为金属光泽。
孙洁,刘艾芃,邓文正,廖颖晖,潘建林,邓立兰[2](2020)在《LH弓丝结合Ⅲ类牵引非减数矫治假性Ⅲ类错牙合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LH弓丝结合Ⅲ类牵引非减数矫治假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假性Ⅲ类错牙合28例,均采用LH弓丝结合Ⅲ类牵引进行非减数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28例患者平均疗程11个月,矫治后上前牙明显代偿性唇倾U1-SN(P<0.001),ANB(P <0.001)与下颌平面角稍增大(P<0.05),鼻唇角明显减小(P <0.001)。结论:对上颌后缩的假性Ⅲ类患者采用LH弓丝结合Ⅲ类牵引,可有效解除前牙反牙合,改变硬组织形态和软组织侧貌。
武孝芬[3](2020)在《正畸治疗埋伏牙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法自行萌出的46颗埋伏牙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开窗,运用正畸牵引治疗,观察治疗前埋伏牙的发生情况、治疗后牙根长度的变化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统计牵引成功率,分析影响开窗牵引治疗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探讨正畸治疗埋伏牙开窗牵引临床适应症的选择以及手术开窗的部位及时机。旨在为临床上埋伏牙的正畸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通过曲面断层片、CBCT等影像资料确诊的埋伏牙患者(第三磨牙除外)33例,初诊时年龄825周岁,平均13.6周岁,共计46颗埋伏牙。男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12.1周岁,共有埋伏牙22颗;女性18例,平均年龄14.9周岁,共有埋伏牙24颗。其中上颌尖牙21颗,上颌中切牙17颗,上颌侧切牙4颗,上颌第二前磨牙1颗,下颌第二前磨牙2颗,下颌第一前磨牙1颗。样本纳入标准:1、埋伏牙对侧同名恒牙已萌出超过六个月;2、牙齿完全埋伏于骨组织内,不能够自行萌出;3、X线片示根尖孔已闭合,或根尖孔未闭合但存在埋伏牙位置异常,不能正常萌出;4、无重度牙周疾病及外伤史;5、经患者签字同意后采用手术开窗正畸牵引治疗;6、排除拓展间隙后可自行萌出的埋伏牙。治疗开始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以及CBCT,运用mimics20.0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观察埋伏牙的牙位、发育情况、埋伏深度以及与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运用口外开窗辅助正畸牵引的方法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常规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判定治疗效果,记录埋伏牙牵引成功率。分析影响埋伏牙牵引成功的因素及其相关性。判定牵引成功标准为:埋伏牙齿完全牵出;牙根吸收小于根长的1/3;牙髓活力正常;松动度<2mm;牙龈退缩不超过牙根颈1/3;邻近组织无炎症反应;邻近牙齿无明显吸收。不符合以上标准记为失败。结果:1.本研究病例中,上颌尖牙的埋伏牙病例数最多,在埋伏牙总数中占45.7%,其次是上颌中切牙,占37%;上颌尖牙中,斜向阻生位最多见,在上颌尖牙埋伏牙总数中占66.7%;上颌中切牙中,水平阻生位最多见,在上颌中切牙埋伏牙总数中占47%;2.本研究中4颗前磨牙选择牙槽嵴顶切口(拔牙创)闭合牵引,42颗前牙中,19颗行唇侧开放牵引,4颗行唇侧闭合牵引,19颗行腭侧开放牵引。共计44颗埋伏牙牵引结果符合成功标准,其余2颗不符合成功标准,认定为失败;根尖孔闭合组10颗埋伏牙,2颗牵引失败,8颗牵引成功,其中1颗出现轻度牙根吸收(变化量<根长的1/3),根尖孔未闭合组36颗均牵引成功,未出现明显牙根吸收;3颗弯根埋伏牙,2颗牵引成功,1颗失败;观察牙龈外形恢复情况,牙槽嵴顶闭合牵引恢复效果最好,唇侧开放牵引牙龈外形恢复欠佳。3.运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开窗位置、牙根发育程度的牵引成功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根尖孔未闭合组较闭合组牵引成功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口外开窗辅助正畸牵引治疗对各个位置埋伏牙的治疗显着有效,对于水平低位合并多个埋伏牙阻生以及倒置阻生的埋伏牙患者需要谨慎牵引;2.根尖孔未闭合组较闭合组牵引成功率高,牙根尚未发育完全是埋伏牙牵引成功的有利因素,且对于合并牙根弯曲的埋伏牙,在牙根发育早期行牵引治疗有利于牙根在正常的位置继续发育完成。3.除第三磨牙和多生牙外,在正常牙位中,上颌尖牙的埋伏阻生最常见,其中以上颌尖牙的斜向阻生最为多见;其次是上颌中切牙的埋伏阻生,其中以上颌中切牙的水平阻生最为多见。
陈春娜[4](2020)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来本院行口腔正畸的患者264例,依据治疗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32例。对照组使用临床常规固定矫治器,研究组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性、治疗前后牙周健康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正畸后总有效率为99.2%,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前,两组牙周健康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后,研究组SBI评分高于正畸前,PLI评分、SPD均低于正畸前(P<0.05);正畸后,对照组GI评分、PLI评分、SBI评分均高于正畸前(P<0.05);正畸后,研究组PLI评分、SBI评分、SPD均低于对照组(P<0.05)。正畸后,两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正畸前,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口腔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提升患者牙周健康,进而增强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牙科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李煌[5](2019)在《埋伏阻生牙的正畸矫治风险及防范措施》文中指出埋伏阻生牙的正畸治疗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尽管在锥形束CT的辅助下医师可精准判断埋伏阻生牙的三维位置,但在正畸牵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牙齿可因支抗不足、牵引方向错误、根骨粘连、牙根吸收以及骨开窗和(或)骨开裂等问题而产生不可预测的移动。本文对埋伏阻生牙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讨论牵引失败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临床建议和防范措施,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黄森达[6](2017)在《基于石蜡牙颌模型的正畸力动态测量技术及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错颌畸形不仅影响口腔健康,也是影响外貌的重要因素,正畸治疗是目前解决这一症状的主要方法。然而正畸治疗中也存在牙根吸收、牙齿疼痛、治疗周期长等问题。目前在口腔正畸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牙齿移动的预测主要依靠医生经验,缺少定量的数据,很难达到精确可控的牙齿移动效果,而目前的正畸力测量只能实现静态的初始力的测量。因此,对牙齿受力进行分析,建立正畸力与牙齿移动之间的关系模型,是口腔正畸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牙颌模拟模型的牙齿正畸力动态测量技术,利用该技术可获得牙齿模拟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动态正畸力,用于牙齿移动的分析与预测,为制订精确的正畸方案打下基础。首先,在分析口腔正畸生物力学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牙颌模拟模型的正畸力动态测量技术及实现系统,该系统包括模拟模型及测量平台;然后,构建牙颌石蜡模拟模型,该模型包含下颌牙列、能模拟牙周组织生物力学特点的粘弹性材料石蜡以及正畸矫治器,可以模拟出牙齿在正畸力作用下的连续移动;进一步,基于六维力传感器,搭建正畸力动态测量平台;最后,在测量平台上,实现了基于牙颌石蜡模拟模型的正畸力动态测量及分析,验证了正畸力动态测量技术的有效性。基于上述正畸力动态测量系统,分析比较了普通镍钛弓丝、超弹性镍钛弓丝、超记忆镍钛弓丝、新型玻纤增强形状记忆聚氨酯弓丝四种弓丝在正畸治疗中正畸力系的变化情况,实现了正畸力动态测量技术的初步应用,可为正畸矫治方案的制定和牙齿移动预测预测提供参考。
林建昌,赖文莉[7](2015)在《3种常用正畸保持器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文中指出长期的稳定保持是正畸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保持方法灵活多变,临床中应该根据错的类型适当选取保持方法。Hawley保持器、压膜式透明保持器、固定式舌侧保持器是临床中3种常用的保持器,本文将从保持效果、对牙周健康的影响、依从性以及舒适度4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选择保持器提供参考。
赵健,罗哲[8](2014)在《LH钛镍丝在开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LH钛镍丝在开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收治开颌畸形患者16例,年龄1218岁,平均15岁,矫治过程中使用LH钛镍丝矫治开颌。治疗前后拍摄全景片及头颅侧位片。结果:所有开颌畸形患者矫治后开颌消除,覆颌、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LH钛镍丝可用于开颌的矫治,疗效显着。
徐红[9](2012)在《脉搏血氧测定法观察正畸力对牙髓活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使用脉搏血氧测定仪检测健康恒上颌尖牙牙髓血氧饱和度值,探讨牙齿的血氧饱和度与相应食指的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2使用脉搏血氧测定法观察150g正畸力牵引尖牙远中移动不同受力时间牙髓血循环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探讨正畸力对牙髓活力的影响。方法:收集需要正畸治疗的上颌前突患者48例,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在1216岁之间。采用mindray PM-60脉搏血氧仪加分离的血氧探头,测定48名患者的96颗健康恒上颌尖牙牙髓和食指的血氧饱和度,并分析两者的血氧饱和度值的相关性;测定恒上颌尖牙在加150g正畸力前、加力后1天、加力后7天、加力后14天、加力后21天和加力后28天牙髓的血氧饱和度,观察上颌尖牙牙髓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变化。所有的牙齿在使用脉搏血氧仪测定前先使用干冰进行温度测试,以确定牙髓健康。结果:148例受试者食指的血氧饱和度均值为(98.25±0.91)%,左右上颌尖牙牙髓的血氧饱和度均值分别为(83.73±2.03)%和(83.81±2.57)%;左右上颌尖牙牙髓的血氧饱和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指的血氧饱和度与左右上颌尖牙牙髓的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食指血氧饱和度与左右上颌尖牙牙髓血氧饱和度无相关性(P>0.05);健康上颌尖牙牙髓的血氧饱和度水平为(83.77±2.30)%。2不同时间点上颌尖牙牙髓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9.859,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除加力前、加力后1天和加力后28天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牙髓血氧饱和度水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加力1天后上颌尖牙牙髓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开始降低,到加力第7天时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到加力28天时回到加力前水平。结论:1脉搏血氧测定法检测左右健康上颌尖牙牙髓的血氧饱和度水平一致,因此,它是一种有效和客观的评估牙髓活力的方法。2使用150g正畸力牵引尖牙向远中移动可以引起尖牙牙髓血氧饱和度的暂时性改变,但是可逆,并在加力后28天恢复;提示脉搏血氧测定法可以检测持续正畸力引起的牙髓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乔文兰[10](2010)在《运用LH钛镍丝与传统弓丝序列正畸疗程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错(?)畸形、拔牙以及非拔牙病例分别使用LH钛镍丝与传统弓丝序列进行矫治,观察比较使用两类弓丝的矫治疗程,探索不同性质弓丝序列的控制要点,为提高矫治效率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山东省口腔医院16~35岁患者87例:其中AngleⅠ类患者35例(拔牙:16例,非拔牙:19例);AngleⅡ患者35例(拔牙:17例,非拔牙:18例);AngleⅢ类患者17例(拔牙:8例,非拔牙:9例)。其中39例使用LH钛镍丝进行矫治,48例使用传统弓丝序列进行矫治;矫治所使用的托槽系列为TOMY自锁托槽;矫治疗程为患者粘戴至拆除固定矫治器所用时间。结果:①使用LH钛镍丝矫治AngleⅠ类错(?),非拔牙病例矫治疗程为8.98±2.57M,拔牙病例疗程为10.34±2.01M,其矫治时间均比使用传统弓丝序列矫治所用时间短(非拔牙:12.5±2.84M,拔牙:13.26±2.63M;P<0.05);②使用LH钛镍丝矫治AngleⅢ类错(?),非拔牙病例矫治疗程为14.34±1.96M,拔牙病例疗程为16.44±2.33M,与使用传统弓丝序列矫治相比,两者所用时间较短(非拔牙:19.47±2.59M,拔牙:21.37±2.62M;P<0.05);③使用LH钛镍丝矫治AngleⅡ类错(?)非拔牙病例矫治疗程为15.12±1.92M,其疗程短于使用传统弓丝序列(17.81±2.52M,P<0.05);而AngleⅡ类错(?)拔牙病例疗程为18.13±2.95M,与使用传统弓丝序列相比疗程未见缩短(19.13±2.03M,P>0.05)。结论:LH钛镍丝,作为一种改良型超弹性钛镍弓丝,具有低载荷、震荡吸收及热处理后可弯制成型等特殊性能,为正畸临床提供了新的弓丝选择。在此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了矫治多数错(?)畸形所使用的时间较使用传统弓丝序列要短。但是对于不同类型错(?)畸形,其牙列控制方面在不同的矫治阶段具有差异性。
二、钛镍丝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钛镍丝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氮离子注入TiNi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TiNi合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1.2.1 TiNi合金在正畸领域的应用 |
1.2.2 TiNi合金在外科手术器械的应用 |
1.2.3 TiNi合金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 |
1.2.4 TiNi合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局限性 |
1.3 TiNi合金表面处理方法 |
1.3.1 阳极氧化 |
1.3.2 化学气相沉积 |
1.3.3 磁控溅射 |
1.3.4 溶胶-凝胶法 |
1.4 离子注入改性方法 |
1.4.1 离子注入基本原理 |
1.4.2 离子注入元素种类及应用 |
1.4.3 氮离子注入在摩擦磨损领域的应用 |
1.5 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备 |
2.3 氮离子注入工艺 |
2.4 分析方法 |
第3章 TiNi合金表面氮离子注入层的微观组织结构 |
3.1 引言 |
3.2 不同频率氮离子注入TiNi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 |
3.3 不同时间氮离子注入TiNi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氮离子注入TiNi合金的力学性能 |
4.1 引言 |
4.2 不同频率氮离子注入TiNi合金的力学性能 |
4.3 不同时间氮离子注入TiNi合金的力学性能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氮离子注入TiNi合金的摩擦磨损行为 |
5.1 引言 |
5.2 不同频率氮离子注入TiNi合金的摩擦磨损行为 |
5.3 不同时间氮离子注入TiNi合金的摩擦磨损行为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LH弓丝结合Ⅲ类牵引非减数矫治假性Ⅲ类错牙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矫治方法 |
1.3 头影测量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 |
2.2 典型病例 |
3 讨论 |
3.1 LH弓丝的特性 |
3.2 LH反牙合弓与“2×4”技术矫治假性Ⅲ类错牙合的区别与特点 |
3.3 LH弓丝矫治假性Ⅲ类前牙反牙合的疗效分析 |
(3)正畸治疗埋伏牙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设备和材料 |
3.方法 |
3.1 资料收集 |
3.2 治疗过程 |
3.2.1 制定治疗计划 |
3.2.2 拓展间隙 |
3.2.3 手术开窗 |
3.2.4 正畸牵引 |
3.2.5 调整咬合与保持 |
3.3 统计分析 |
3.3.1 埋伏牙的发生情况 |
3.3.2 评价治疗效果 |
3.3.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埋伏牙的发生情况 |
2.口外开窗辅助正畸牵引治疗埋伏牙的治疗效果 |
2.1 牵引治疗结果 |
2.2 治疗前后埋伏牙的牙根长度变化情况 |
2.3 弯根埋伏牙的牵引情况 |
2.4 牙龈外形的恢复情况 |
3.口外开窗辅助正畸牵引治疗埋伏牙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
3.1 根尖孔闭合组与未闭合组埋伏牙牵引结果 |
3.2 青少年组与成人组埋伏牙牵引结果 |
3.3 男性组与女性组埋伏牙牵引结果 |
3.4 唇侧开窗与腭侧开窗埋伏牙牵引结果 |
讨论 |
1.埋伏牙的流行病学现状 |
2.埋伏牙的病因 |
3.埋伏牙的诊断 |
4.埋伏牙的治疗 |
5.埋伏牙牵引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年龄因素对埋伏牙牵引的影响 |
5.2 牙根发育情况对埋伏牙牵引的影响 |
5.3 埋伏牙位置对牵引结果的影响 |
5.4 唇腭侧开窗对于埋伏牙牵引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典型病例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4)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正畸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患者正畸前后患者牙周健康指标比较 |
2.4 两组患者正畸前后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比较 |
3 讨论 |
(6)基于石蜡牙颌模型的正畸力动态测量技术及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正畸力的研究 |
1.2.1 正畸力的分类 |
1.2.2 正畸力值的合适范围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正畸牙齿移动控制的研究现状 |
1.3.2 正畸力测量技术的研究概况 |
1.4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章 口腔正畸的生物力学基础及石蜡用于正畸模拟中的可行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口腔正畸的生物学基础 |
2.2.1 牙齿结构及生物学行为 |
2.2.2 牙周膜的生物学行为 |
2.2.3 牙槽骨的生物学行为 |
2.3 牙齿移动的力学基础 |
2.3.1 阻抗中心 |
2.3.2 旋转中心 |
2.3.3 转动力矩 |
2.3.4 正畸力与移动方式 |
2.4 石蜡的粘弹特性 |
2.4.1 粘弹性理论及其基本力学特性 |
2.4.2 石蜡的粘弹特性描述 |
2.5 石蜡用于口腔正畸模拟中的可行性分析 |
2.5.1 石蜡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
2.5.2 石蜡在口腔正畸测量中的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正畸力动态测量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
3.1 前言 |
3.2 基于石蜡牙颌模型的正畸力动态测量系统总体方案 |
3.3 正畸力动态测量平台的设计 |
3.3.1 测量基台的搭建 |
3.3.2 力传感器的选型 |
3.4 石蜡牙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
3.4.1 牙颌模型的建立 |
3.4.2 牙列定位装置与牙槽骨壳体的设计 |
3.5 正畸力动态测量系统工作流程及其工作原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牙颌模拟模型的正畸力动态测量 |
4.1 引言 |
4.2 正畸系统建立 |
4.2.1 正畸托槽的选择 |
4.2.2 正畸弓丝的选择 |
4.3 基于尖牙的正畸力动态测量实验 |
4.3.1 实验系统建立 |
4.3.2 实验温度条件及温控装置选型 |
4.4 实验数据分析 |
4.4.1 正畸力转换原理 |
4.4.2 正畸力与时间的关系 |
4.4.3 M/F与时间的关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四种形状记忆弓丝的正畸力动态测量及分析 |
5.1 前言 |
5.2 弓丝序列 |
5.2.1 镍钛合金类丝 |
5.2.2 LH钛镍丝 |
5.2.3 GFRSMPU丝 |
5.2.4 弓丝产品选取 |
5.3 实验数据 |
5.3.1 四种形状记忆弓丝正畸力与时间的关系 |
5.3.2 四种形状记忆弓丝M/F与时间的关系 |
5.4 讨论与分析 |
5.4.1 四种形状记忆弓丝正畸力的比较 |
5.4.2 四种形状记忆弓丝的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7)3种常用正畸保持器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保持效果 |
1.1###3种保持器的制作及特点 |
1.2###效果分析 |
2###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
3###患者依从性 |
4###患者舒适度 |
5###小结 |
(8)LH钛镍丝在开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9)脉搏血氧测定法观察正畸力对牙髓活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含量确定与纳入排除标准 |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1 主要的仪器及器材 |
2.2 实验材料 |
3 研究方案及内容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分析 |
附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运用LH钛镍丝与传统弓丝序列正畸疗程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引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钛镍丝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氮离子注入TiNi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D]. 熊其睿.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LH弓丝结合Ⅲ类牵引非减数矫治假性Ⅲ类错牙合中的应用[J]. 孙洁,刘艾芃,邓文正,廖颖晖,潘建林,邓立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07)
- [3]正畸治疗埋伏牙的临床研究[D]. 武孝芬.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4]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 陈春娜. 中国医学创新, 2020(05)
- [5]埋伏阻生牙的正畸矫治风险及防范措施[J]. 李煌.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9(12)
- [6]基于石蜡牙颌模型的正畸力动态测量技术及系统研究[D]. 黄森达.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1)
- [7]3种常用正畸保持器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 林建昌,赖文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04)
- [8]LH钛镍丝在开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J]. 赵健,罗哲. 中国社区医师, 2014(17)
- [9]脉搏血氧测定法观察正畸力对牙髓活力的影响[D]. 徐红.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10]运用LH钛镍丝与传统弓丝序列正畸疗程的对比研究[D]. 乔文兰. 山东大学,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