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绵羊眼肌面积近似计算公式法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常天鹏[1](2021)在《基于多组学数据解析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肉质性状遗传机制》文中指出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一直是肉牛育种行业的重要工作。然而,由于肉质性状为复杂经济性状,众多基因参与其调控过程;同时存在表型评定指标多、收集难度大、测定成本高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对于肉牛肉质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的解析仍不够深入。本研究基于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资源群体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数据,利用统计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及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影响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小分子代谢物以及代谢通路进行了鉴定,系统解析了肉质性状的遗传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资源群体1478个个体的770K SNP芯片数据以及大理石评分(MS)、系水力(WHC)、剪切力(SF)等肉质性状表型数据,首先进行各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结果显示MS、WHC、SF均为中低遗传力性状且存在不同程度遗传相关;利用单性状、多性状策略分别对各性状进行GWAS,结果表明多性状GWAS在显着SNP鉴定方面更有优势。两种方法共鉴定到15个与目标性状显着关联的候选基因,其中RGS5、S100A10、CAST、ANGPTL4、FER1L6、FABP4、MYPN等7个候选基因被两个方法共同鉴定到,可以作为影响肉质性状的重点候选基因。2.基于遗传背景、饲养条件一致的76个个体的背最长肌组织转录组数据,结合肌内脂肪含量(IMF)、WHC、SF等肉质性状数据,首先进行目标性状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结果筛选到2个基因模块与WHC和SF显着相关,同时鉴定到显着模块内的27个Hub基因。鉴于脂肪沉积对肉质性状的显着影响,进一步选择IMF含量极高、低的12个个体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结果共鉴定到556个DEGs,其中513个基因在高IMF组表达上调,43个基因表达下调;DEGs的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到一系列参与脂肪沉积的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同时筛选到20个与脂质及能量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此外,本部分研究还鉴定到GWAS研究中ANGPTL4、FABP4、GNA11、CAST等4个基因,在基因表达水平验证了其对肉质性状的调控作用。3.基于上述76个个体的背最长肌组织非靶向代谢组数据和IMF、WHC、SF等表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R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法分别对目标性状进行重要代谢物筛选。结果共筛选到与上述各性状表型变异密切相关的94、34、56个重要代谢物,包含左旋肉碱、顺式-乌头酸、呋喃甲酸、柠康酸、衣康酸、腺嘌呤、还原型谷胱甘肽、亚麻酸和乳酸等9个共有的关键代谢物。对各性状重要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分别富集到22、15、13条代谢通路,其中三羧酸循环、糖酵解和糖异生、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丙酮酸代谢和嘌呤代谢等5个代谢通路为三个性状的共同富集通路,推测其参与调控肉质性状遗传调控。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多组学数据分析鉴定了一系列与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肉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代谢通路及小分子代谢物,研究结果为揭示肉牛肉质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今后开展基于分子育种策略的肉牛新品种培育提供数据支撑。
刘笑梅,郝小燕,张宏祥,杨立彬,项斌伟,张文佳,张春香,张建新[2](2021)在《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体重[(24.8±1.3) 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对照组)、 300 (300GAA组)、 600(600GAA组)和900 mg/kg(900GAA组)的GAA。预试期15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900GAA组羔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料重比显着低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2)900GAA组的胴体重、净肉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净肉率和眼肌面积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各器官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3)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回肠长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900GAA组的回肠重量显着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4) 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宰后24 h的背最长肌pH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600GAA组的宰后24 h的背最长肌亮度(L*)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和300GAA组(P<0.05),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背最长肌系水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600GAA组和900GAA组的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GAA能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并改善羊肉品质。本试验中,饲粮中GA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00 mg/kg。
赵志达[3](2020)在《湖羊养殖技术优化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羊是我国特有的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常年发情、产多羔、泌乳性能好、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收录于《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中,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目前,我国湖羊育种、营养、管理等方面与羊业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开展湖羊育种工作、优化湖羊养殖技术以及提高湖羊生产水平是该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设计湖羊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案,同时开展湖羊家系鉴定试验,湖羊35日龄早期断奶试验及反刍专用甜菜碱对寒旱地区湖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旨在利用协同育种技术,通过育种、管理、营养等手段,发掘湖羊生长潜力,为湖羊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具体如下:(1)设计了试验场湖羊基因组选择的育种方案,包括制定育种目标、规范生产性能测定、组建用于基因组选择的参考群与候选群、制定样品采集方案和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算法与验证方法等,为试验场下一步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2)使用9个微卫星标记,利用Nei氏遗传距离对30只湖羊种公羊进行家系鉴定。结果表明,当双亲基因型未知时9个微卫星的单亲累积排除概率为99.6072%,当单亲基因型已知时9个微卫星位点的单亲累积排除概率为99.8808%,当双亲基因型未知时9个微卫星位点的双亲累积排除概率为99.9999%,排除概率能够满足遗传育种中亲子鉴定和系谱分析的要求,根据Nei氏遗传距离构建UPGMA聚类图,将30只种公羊划分为6个家系,提供了一种湖羊家系鉴定的方法,对湖羊保种与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湖羊35日龄早期断奶试验选用相同日龄、体重接近的7日龄湖羊羔羊104只,以不同的饲养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将羔羊与母羊饲养在同一圈舍中,另设0.5个圈舍作为羔羊采食圈,该圈舍仅羔羊可以通过特殊通道进入采食,羔羊在40日龄断奶;试验组将羔羊与母羊饲养在同一圈中,不再另设羔羊圈舍,但安装一个仅羔羊可以采食的饲喂槽,羔羊在3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两组羔羊的体重在7日龄、35日龄、40日龄和60日龄时差异不显着(P>0.05),在14日龄、21日龄和28日龄时试验组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体重(P<0.05)。7日龄14日龄试验组羔羊增重高于对照组,35日龄40日龄对照组羔羊增重高于试验组,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21日龄28日龄试验组羔羊增重高于对照组,达到显着水平(P<0.05),但在14日龄21日龄、28日龄35日龄、40日龄60日龄和7日龄60日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羔羊断奶时成活率为92.31%,对照组为88.89%。试验组饲养模式可实现湖羊羔羊35日龄断奶,对促进羔羊早期生长和提高断奶成活率具有积极的意义。(4)反刍专用甜菜碱对寒旱地区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以252只湖羊育肥公羊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草料,试验组精饲料中按2.5 kg/t比例添加反刍专用甜菜碱,记录初始和终末体重,共90天。此外,从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各选取3个体重水平的重复(低L、中M、高H),每30天称重一次。结果表明试验组终末体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料肉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低、中、高三个体重水平试验组终末体重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L在0天30天和30天60天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L,但差异不显着(P>0.05),在60天90天的平均日增重低于对照组L,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M在0天30天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M(P<0.01),30天60天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M,差异不显着(P>0.05),60天90天的平均日增重略低于对照组M,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H 0天30天和30天60天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H,但差异不显着(P>0.05),60天90天的平均日增重略低于对照组H,差异不显着(P>0.05)。湖羊育肥期生长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反刍专用甜菜碱对湖羊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极显着提高平均日增重,同时显着降低料肉比,但对中、低体重水平和0天60天育肥阶段湖羊生长性能的促进效果更佳。综上所述,本研究完成了对试验场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案的设计,并通过Nei氏遗传距离将种公羊划分为6个家系,为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湖羊羔羊在新的哺乳期饲养模式可以实现35日龄早期断奶。反刍专用甜菜碱对湖羊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且在不同体重水平和育肥阶段中效果不同。
韩信嵘[4](2020)在《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中国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文中提出中国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的肉用性能良好,是内蒙古通辽地区饲养的主要肉牛品种。牛肉背部脂肪沉积情况是衡量牛肉营养价值和生产机能的主要指标。对屠宰试验所得的肉质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中国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在剪切力、滴水损失、熟肉率和背膘厚度都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中国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各三头牛的背膘组织进行送样测序。通过BGISEQ-500平台获取了 6个背膘样品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结果显示样品比对基因组的平均比对率为92.32%,比对基因集的平均比对率为80.69%。一共检测到21,970个基因,检测出19,747个新转录本,其中16,576个是预测编码的转录本,15,643个属于已知蛋白编码基因的新的可变剪接亚型,933个属于新的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本,剩下的3,171个属于长链非编码RNA。GO功能分类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为3,149个、细胞组成的差异表达基因为2204个和分子功能数据库中的差异表达基因890个,并将三大功能类进行了单独的的分类和富集分析。通过KEGG代谢通路分析牛背膘组织的Unigene,参与了 6大类共44小类的代谢通路,并且一共注释到了 2158个基因。从中筛选出差异基因,并与屠宰试验的相关数据进行结合,通过qPCR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初步预测基因DKKL1、ACACB和PTGS2是脂肪沉积相关的候选基因。
毛鑫[5](2020)在《日粮营养水平对宜昌白山羊饲养效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研究日粮营养水平对宜昌白山羊饲养效果的影响,以期获得宜昌白山羊日粮组成的科学配比、提高当地农户饲养宜昌白山羊的经济效益、形成宜昌白山羊的饲养标准。本试验和羔羊,选择发育正常、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24月龄的宜昌白山羊母羊18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低营养水平(GE 15.23 MJ/kg,CP 7.44%)、中营养水平(GE 16.96 MJ/kg,CP 8.61%)和高营养水平(GE 17.75MJ/kg,CP 9.08%)的TMR饲料强度育肥成年架子羊60天。选择发育正常、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5月龄的宜昌白山羊羔羊40只,随机分为两组,公母各半,分别用低营养水平(GE 10.27 MJ/kg,CP 10.44%)、高营养水平(GE 11.29 MJ/kg,CP11.54%)的全价颗粒饲料强度育肥断奶羔羊60天。试验羊自由采食和饮水。根据母羊的体重、产羔时间、产羔数、羔羊性别、羔羊出生质量一致的原则,逐一配对选取14头产双羔和6头产单羔的哺乳母羊及其对应的34只羔羊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日粮饲喂母羊,为低营养水平组,试验组每天添加1kg饲料油菜,为高营养水平组,试验羊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养30d。结果如下:(1)日粮营养水平不影响架子羊的体尺指标(P>0.05),架子羊的采食量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增高而降低(P<0.05)。日粮营养水平对架子羊的心、肝、肾、头、蹄占活重的比例和屠宰率没有影响(P>0.05)。中营养水平组和高营养水平组架子羊的AST活力和A/G值显着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架子羊育肥40 d和60 d时,三组试验羊体重均达到出栏的体重要求。高营养水平组、中营养水平组试验羊的40 d增重较低营养水平高34.00%和42.35%(P<0.05),高营养水平组、中营养水平组试验羊60 d增重分别高于低营养水平组44.69%和54.22%(P<0.05)。综合考虑饲养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中营养水平日粮更适合宜昌白山羊架子羊的育肥。(2)低营养水平和高营养水平不影响同性别羔羊的体尺(P>0.05)。高营养水平组公羔和母羔的增重分别为8.48 kg和7.07 kg,低营养水平组公羔和母羔的增重分别为6.99 kg和5.24 kg,高营养组的公羔和母羔分别比低营养水平组羔羊增重高21.32%、34.92%(P<0.05)。高营养水平组公羔的采食量显着低于低营养水平组公羔采食量(P<0.05),低营养水平组和高营养组母羔的采食量没有差异(P>0.05)。高营养水平组公羔的总经济效益较低营养水平组公羔高42.49%,高营养水平组母羔的总经济效益较低营养水平组母羔高76.48%,提高日粮营养水平,能够促进羔羊生长,提升饲养的经济效益。提高日粮营养水平能显着提高公羔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P<0.05),日粮营养水平不影响羔羊器官指数,但提高日粮营养水平能改善羔羊的肉质性状。低营养水平组公羔血清尿素氮(BUN)的浓度显着高于高营养水平组公羔(P<0.05),低营养水平组母羔的血清尿素氮的浓度略高于高营养水平组(P>0.05)。(3)在宜昌白山羊传统饲养模式下,提高哺乳期母羊日粮的营养水平,每窝羔羊的增重提高42.81%(P<0.05),高营养水平组母羊的增重是低营养水平组的2.75倍,且高营养水平组羔羊全部存活,而低营养水平组羔羊存活率仅76.47%。试验结束时,高营养水平组和低营养水平组母羊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但高营养水平组母羊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着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高营养水平组羔羊的血清尿素氮的含量显着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高营养水平组的经济效益为低营养水平组的2.01倍。综上所述,中营养水平日粮更加适合宜昌白山羊架子羊的育肥,高营养水平全价颗粒料育肥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质性状和经济效益更好,哺乳母羊及其羔羊在高营养水平日粮饲养下的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更好。
李勇[6](2020)在《不同SNP分型技术在猪基因组选择中效果评估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猪肉是我国居民最为重要的动物性蛋白来源之一,提升种猪质量、选育优秀种猪决定着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从历史角度看,常规育种手段在种猪选育方面已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单一技术手段的“瓶颈效应”也日趋严重。近年来,基因组选择理论的提出和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选育手段的不足,尤其在早期选择以及低遗传力性状的预测准确性提升方面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多的育种企业开始利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来加快选育进展。然而当前的基因组选择还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预测准确性问题,这与不同的种群结构、有效群体大小、性状的遗传特性以及标记的密度密切相关。相比奶牛而言,猪的种群结构、品种多样性以及经济性状的特征都截然不同,仅仅加大参考群数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从标记密度、类型等不同的技术角度来提升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低成本获取全基因序列水平的标记奠定了基础。更高密度的标记可以获取几乎所有的连锁不平衡信息,甚至直接利用致因变异作为性状基因组育种值评估的信息,这为解决种群结构、复杂性状的遗传评估提供了可能。本研究从基因组测序角度出发,研究不同的测序策略产生的不同密度的标记在基因组选择中的应用效果。首先选择成本低廉的简化基因组测序(RAD-seq)手段,评估其对大白猪低遗传力性状选择准确性的提升效果,同时通过与现行SNP芯片技术进行比较,阐述简化基因组技术的应用价值;其次利用高密度的低深度重测序技术来进行基因组育种值评估;最后,利用全基因关联分析和精细定位手段解析初生重、体长等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并鉴定到多个重要候选基因,为鉴定致因变异在基因组选择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具体结果如下:1.本研究利用RAD-seq对618头大白猪进行基因分型,个体平均测序量为580M,鉴定到79,725个高质量的SNP,群体中的平均检出率为88.1%,SNP之间的平均间隔为32.5kb。为了验证RAD-seq技术在基因组选择中的有效性,本研究将618头大白猪群体按近似4:1的比例划分为参考群和验证群,在验证群表型值未知时分别考察BLUP方法和两种基因组育种值预测方法:GBLUP和SS-GBLUP对验证群育种值预测的准确性和偏向性。结果表明GBLUP对验证群个体育种值预测的准确性从BLUP的0.109(TNB),0.067(NBA)和0.009(LW)分别提高至0.220、0.184和0.205,而SS-GBLUP的预测准确性与GBLUP几乎相同;此外,GBLUP和SS-GBLUP明显改善了育种值预测的偏向性。同时,通过对大效应位点鉴定与利用并与BLUP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预测准确性显着提升(14.1%-135.7%)。2.为了比较同一群体中不同分型方法对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的影响,本研究同时利用RAD-seq和60K SNP芯片对453头大白猪群体进行基因分型,个体平均测序量为1.4G。分析结果表明:利用RAD-seq获得了139,634个SNP,而60K SNP芯片分析中仅获得45,175个SNP;RAD-seq获得的SNP超过80%之间的平均间隔小于15kb,而SNP芯片相似间隔的不到20%。比较分析表明RAD-seq发现低频SNP(MAF<0.1)的可能性是SNP芯片的两倍。利用GBLUP方法对生长、繁殖、体尺、胴体等性状进行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结果表明除100kg校正日龄、100kg校正日增重外,其他性状的估计准确性在RAD-seq、SNP芯片以及两种方法的合并数据等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小,如胴体性状方面的差异在16.5%以内,体尺性状的差异在20%以内,初生重性状的差异在18.5%以内。利用初生重性状精细定位获得的大效应位点进行MBLUP分析,准确性较其他处理提高42.3%-78.4%,无偏性接近于1。3.通过对1097头大白猪进行不同策略的低深度重测序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批次、不同深度之间错配率、比对率、实际深度以及覆盖度方面稳定性较好。从测序深度与基因组覆盖率的相关性看,0.5×时覆盖度约为35%,1×时约为60%,2×时约为80%。与10×的基因组测序数据相比,无论是1×还是2×的深度基因型分型准确性都超过99%。同时,将1×的数据与60K SNP芯片的数据进行比较,两者重合的位点数能达到67%,并且其余的位点都和1×的位点紧密连锁。这些结果显示1×的测序深度是成本考虑下最合适的选择。4.利用低深度重测序(1×)获得了15,506,511个SNPs,在1097头大白猪群体中开展基因组预测准确性评估,与常规BLUP相比,超高密度标记可以有效地提高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窝产健仔数等性状的基因组预测准确性,提升范围为33.3%-128%;与抽取的60K SNP标记相比,各性状基因组预测准确性提升范围在10.5%-46.6%。5.利用RAD-seq和SNP芯片获得的合并标记信息对大白猪和长白猪初生重进行GWAS研究,鉴定到2个与猪初生重显着关联的区域,分别能解释6.36%和4.25%的表型变异;同时对RAD-seq和SNP芯片数据集分别做GWAS,结果表明第4号染色体上的区域对RAD-seq数据集有效,但对SNP芯片数据集无效;其中染色体1上的区域则相反。体长性状方面,利用RAD-seq获得的数据集鉴定到1个显着关联的区域,能解释3.69%的表型变异。分别对这些关联区域通过品种特异性的序列水平标记填充进行精细定位研究,将致因变异所在区域缩小到~100-880 kb的间隔,这些区域包含6个重要候选基因:SKOR2、SMAD2、VAV3、NTNG1、TWIST2和PER2,这些基因与生长发育、骨骼发育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有关。RAD-seq和低深度测序在猪基因组选择中效果评估研究有助于推动基因组测序作为基因组育种的主要分型技术,减少对国外SNP芯片的依赖,同时逐步积累的海量全基因数据,为我国构建新的育种理论或假设奠定基础。
杨文军,牟春堂,王鹏举,张牧州,郑玮才,郝小燕,张建新[7](2020)在《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左右、体重[(22.75±1.20) 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分别补饲0(对照组)、10(10GSPs组)、20(20GSPs组)、40 mg/kg BW(40GSPs组)的葡萄籽原花青素。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10GSPs和20GSPs组的终末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10GSPs和20GSPs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各组之间料重比差异不显着(P>0.05)。2) 10GSPs和20GSPs组的宰前活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10GSPs、20GSPs和40GSPs组的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0GSPs组的眼积面积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器官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3)20GSPs组宰后1 h的红度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和10GSPs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着低于对照组和10GSPs组(P≤0.05)。各组之间背最长肌的水分、粗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20GSPs和40GSPs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能够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肌肉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葡萄籽原花青素的适宜添加剂量为20 mg/kg BW。
周文静,袁泽湖,李熙成,郭淑珍,兰贵生,闫佰鹏,李发弟,李万宏,乐祥鹏[8](2019)在《3种不同类型藏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全文替换》文中提出为评定3个不同类型藏羊屠宰性能、肌肉品质以及肌肉脂肪酸组成,本研究选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欧拉、乔科和甘加3个类型成年公羊各6只(3周岁),屠宰后测定其屠宰性能、羊肉品质以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屠宰性能中,欧拉型藏羊、乔科型藏羊和甘加型藏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板油重,板油/胴体重,背膘厚度,小肠重/宰前活重,瘤胃净重/宰前活重,大腿肌肉厚,腰部肌肉厚,左前躯骨重/胴体重均有极显着差异(P <0.01)。欧拉型藏羊的眼肌面积显着高于其他两种类型(P <0.05),欧拉型和乔科型藏羊的胴体长、肾脏重/胴体重显着高于甘加型(P <0.05)。甘加型和乔科型藏羊的左中躯肌肉重/胴体重显着高于欧拉型藏羊(P <0.05)。甘加型藏羊的左后躯骨重/胴体重的值显着高于乔科型藏羊(P <0.05)。2)不同类型藏羊肉色亮度,黄度以及总色差差异显着(P <0.05)。欧拉型和乔科型藏羊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极显着高于甘加型(P <0.01),甘加型藏羊背最长肌pH45min极显着高于欧拉型和乔科型(P <0.01)。3) 3个不同类型藏羊肌肉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4)欧拉型藏羊肌肉脂肪酸C18:0、C18:2trans、C18:2cis、C18:3及C20:5均显着高于乔科型(P <0.05),欧拉型和甘加型藏羊肌肉脂肪酸的C20:5极显着高于乔科型(P <0.01)。综上所述,3个类型藏羊中欧拉型和甘加型的屠宰率高于乔科羊,但甘加型藏羊的躯肌及躯骨更发达;3个类型藏羊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无显着差异;欧拉型藏羊肌肉的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乔科型藏羊和甘加型藏羊。
陈燕[9](2019)在《雅南猪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雅南猪具有繁殖性能好、抗逆性强、肉质优良的种质特性,是珍稀的畜禽遗传资源。但是近年由于受到“瘦肉型”猪的冲击,使得雅南猪发展缓慢。而国民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瘦肉型”猪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猪肉的需求。因此,优质猪肉的市场逐渐扩大,地方猪迎来发展的机会,然而目前对雅南猪遗传特性的研究甚少,对其杂交利用也处于摸索阶段。本研究立足于雅南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利用雅南猪原种场现有核心群体,根据群体遗传学等理论以及保种场实际情况,对保种群体数量进行优化,制定了雅南猪的活体保种方案,并对雅南猪公猪精液进行冷冻保存;收集并整理了雅南猪2014-2018年的繁殖性状实际生产数据,对雅南猪主要繁殖性状进行了年度、季节、胎次效应的分析;并利用ASRemel软件估计了雅南猪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力、重复力和遗传相关三大群体遗传参数,为其遗传评估奠定基础。本研究还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地方猪杂交利用的需要,开展雅南猪的杂交试验,从生长性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对雅南猪、“杜雅”二杂猪、“杜巴雅”三杂猪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论:(1)当公猪与母猪的保种成本比例m1/m2=15,近交增量?F低于0.002时,计算得出最经济的雅南猪保种群数量为174头,最经济的公母猪数量分别为公猪54头,母猪120头。(2)对雅南猪的5头公猪进行精液冷冻,冻后活力范围在20%-61%,分别用5个不同程序对雅南猪冻精进行解冻,发现“37℃、10s”和“56℃、6s”在本试验中的解冻效果较佳。(3)雅南猪主要繁殖性状年度分析显示,2014-2018年间雅南猪的总产仔数及活产仔数有明显提高,2018年的总产仔数比2014年提高0.51头,活产仔数较2014年提高0.31头;胎次效应分析显示,雅南猪繁殖力在第3胎达到最高峰,其总产仔数分别为11.67头,其产活仔数为10.91头,生产低峰是第1胎和第8胎次,总产仔数分别为10.22头和10.74头;季节效应分析显示,雅南猪夏季配种的总产仔数与活产仔数显着低于其他季节(P<0.05),总产仔数仅为10.51头,活产仔数仅为9.77头。(4)雅南猪主要繁殖性状属低遗传力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24、0.15、0.03、0.03、0.03;雅南猪的主要繁殖性状属于低重复力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数的重复力分别为0.26、0.2、0.14、0.09、0.03。(5)对雅南猪的杂交效果进行评价,“杜雅”二杂猪与“杜巴雅”三杂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纯种雅南猪的生长和胴体性状;而“杜巴雅”三杂猪表现出和雅南猪相似的优良肉质性状及更优质的脂肪酸组成。因此,“杜巴雅”三杂猪具有较好的综合生产性能,其杂交模式可在商品猪生产中广泛推广。
张小雪[10](2019)在《不同剩余采食量羔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及肝脏转录组研究》文中指出在舍饲养羊生产中,饲草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最高,约占65%70%,而且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饲草料成本也将日益增加。因此,提高绵羊饲料效率,不仅能充分利用饲草料资源,降低舍饲养羊的饲料成本,提高舍饲养羊经济效益,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是衡量绵羊饲料利用效率的理想育种指标。本研究在系统地性能测定基础上,开展饲料效率相关性状的特征和遗传参数估计的研究,结合16S rDNA测序和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绵羊RFI与瘤胃微生物区系及肝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关系。1试验群体构建及饲料效率相关性状特征分析与遗传力估计本研究采用单栏饲养,系统地测定了来自41个父系半同胞家系的207只80-180d湖羊公羔的RFI、生长性状、胴体性状、体组成和肌肉品质等59个性状(199个指标)。结果表明:湖羊公羔在80-180d期间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io,FCR)随日龄的增长而升高,全期平均值为5.77,变异系数为10.02%,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FCR、RFI、日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和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的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65、0.40、0.62和0.37,属中高等遗传力性状。2不同RFI羔羊生长性状、胴体性状、体组成和肌肉品质的研究将上述试验群体按个体RFI(80-180d)值分为高(High-RFI,RFI>Mean+0.5SD)、中(Medium-RFI,Mean-0.5SD≤RFI≤Mean+0.5SD)和低(Low-RFI,RFI<Mean-0.5SD)剩余采食量3组,分别有60只、77只和70只。通过对不同RFI组羊的生长性状、胴体性状、体组成和肌肉品质进行方差分析,发现Low-RFI羊的尾脂重及其相对重、肾周脂及其相对重和GR值等反应脂肪沉积的指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High-RFI羊(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RFI与FCR和ADFI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体重、代谢体重和日增重等生长性状无显着相关(P>0.05)。表明对RFI的选择可提高饲料效率,降低采食量,减少机体脂肪沉积。3不同RFI羔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利用IonS5TMXL测序平台对瘤胃微生物16S rDNA进行测序,获得了6.2 Gb clean data,平均每个样本320 Mb clean data,有效数据达93.96%。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指标在不同RFI组间存在极显着差异,Low-RFI组羊观察到的物种数、chao1、ACE极显着高于High-RFI组,而goodscoverage则极显着低于High-RFI组。Beta多样性指数在Low-RFI组中显着低于High-RFI组。优势菌群的种类和丰度在不同RFI组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中基本一致,其差异主要在丰度相对较低的菌落中。在门水平上,Tenericutes在Low-RFI组羔羊瘤胃中的丰度显着低于High-RFI组(P=0.039),Kiritimatiellaeota则显着高于High-RFI组(P=0.042)。在属水平上,Low-RFI组羔羊瘤胃中unidentifiedPrevotellaceae、Succiniclasticum、Oribacterium、unidentifiedVeillonellaceae、Desulfovibrio菌属的丰度显着低于High-RFI组(P<0.05),Saccharofermentans、Papillibacter、Anaerovorax菌属显着高于High-RFI组(P<0.05)。4极端高、低RFI羔羊肝脏组织转录组分析从上述试验群体中选择RFI值最高和最低的羊各3只,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测序平台对其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了102.15 Gb clean data,平均每个样本17.025 Gb,Q30均在91%以上。按照P<0.05和log2FoldChange≥2的标准筛选出10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1个上调表达,40个下调表达。101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谢过程和免疫相关过程,参与代谢相关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在低RFI组羔羊肝脏组织中上调表达,而涉及免疫相关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在高RFI组羔羊肝脏组织中上调表达。5差异表达基因的SNPs扫描及其与饲料转化率的关联分析以上述在高、低RFI羊肝脏组织中筛选出的与机体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ADRA2A和RYR2基因为目的基因,进行SNPs扫描,并在扩大群体中开展SNPs与饲料转化率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ADRA2A和RYR2基因中各发现1个同义突变,分别为ADRA2A g.1429 C>A和RYR g.1117 A>C突变位点。ADRA2A g.1429 C>A突变位点与FCR呈极显着关联,CC基因型个体的FCR为4.67±0.69,极显着低于CA(5.18±0.92)和AA型(5.14±0.93)个体(P<0.01),即CC型个体每增重1 kg消耗的饲料量比CA和AA型个体少0.51和0.47 kg。RYR2 g.1117A>C突变位点与FCR呈显着关联,AA基因型个体的FCR为5.57±0.67,显着高于CA(5.19±0.66)和CC型(5.24±0.58)个体(P<0.05),AA型个体每增重1 kg消耗的饲料量比CA和CC型个体多0.38和0.33kg。
二、绵羊眼肌面积近似计算公式法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绵羊眼肌面积近似计算公式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组学数据解析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肉质性状遗传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肉牛肉质性状概述 |
1.1.1 肉质性状评定指标 |
1.1.2 影响肉质性状的主要因素 |
1.1.3 脂肪沉积与肉品质的关系 |
1.2 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解析策略 |
1.2.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1.2.2 转录组学技术及应用 |
1.2.3 蛋白组学技术及应用 |
1.2.4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 |
1.2.5 多组学间联合分析 |
1.3 肉牛肉质性状遗传解析概述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GWAS鉴定肉质性状候选基因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群体 |
2.1.2 基因分型及基因型数据质控 |
2.1.3 表型性状及数据预处理 |
2.1.4 遗传参数估计及种群结构分析 |
2.1.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2.1.6 候选基因筛选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基因型数据质控情况 |
2.2.2 表型数据基本统计量 |
2.2.3 表型遗传参数估计 |
2.2.4 群体结构及固定效应检验 |
2.2.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转录组学分析解析肉质性状的遗传机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
3.1.2 肉质性状表型测定 |
3.1.3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3.1.4 RNA文库构建、测序及数据预处理 |
3.1.5 目标性状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
3.1.6 IMF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及功能注释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表型性状基本情况 |
3.2.2 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情况 |
3.2.3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结果 |
3.2.4 IMF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功能注释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解析肉质性状的分子机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
4.1.2 肉质性状表型测定 |
4.1.3 仪器设备和试剂 |
4.1.4 样品制备与LC-MS检测分析 |
4.1.5 原始数据处理 |
4.1.6 显着代谢物筛选及功能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LC-MS分析结果 |
4.2.2 代谢物数据质量评估 |
4.2.3 显着代谢物筛选 |
4.2.4 显着代谢物功能富集分析 |
4.2.5 候选基因与显着代谢物的相关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1.2 饲养管理 |
1.3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
1.3.1 饲粮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 |
1.3.2 生长性能指标的测定 |
1.3.3 屠宰性能指标的测定 |
1.3.4 肉品质指标的测定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饲粮中添加GAA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饲粮中添加GAA对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 饲粮中添加GAA对羔羊器官指数的影响 |
2.4 饲粮中添加GAA对羔羊小肠发育的影响 |
2.5 饲粮中添加GAA对羔羊肉品质的影响 |
2.6 饲粮中添加GAA对羔羊背最长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饲粮中添加GAA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饲粮中添加GAA对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 饲粮中添加GAA对羔羊小肠发育的影响 |
3.4 饲粮中添加GAA对羔羊肉品质和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4 结论 |
(3)湖羊养殖技术优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湖羊生产及育种现状 |
1.2 肉羊育种主要技术介绍 |
1.2.1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 |
1.2.2 标记辅助选择 |
1.2.3 基因组选择 |
1.3 肉羊基因组选择育种进展 |
1.3.1 GS在羊育种中的应用 |
1.3.2 GS育种的优势与缺陷 |
1.3.3 GS在我国肉羊育种中的展望 |
1.4 协同育种技术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湖羊基因组选择育种设计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场育种现状 |
2.2.2 育种目标 |
2.2.3 GS常见算法 |
2.2.4 GEBV准确性 |
2.2.5 表型测定 |
2.2.6 血样样品采集 |
2.3 结果 |
2.3.1 参考群的构建与更新方案 |
2.3.2 候选群的测定与选留方案 |
2.3.3 样品采集与基因分型方案 |
2.3.4 GEBV的计算与验证方案 |
2.4 讨论 |
2.4.1 试验场湖羊GS策略探讨 |
2.4.2 低成本基因组选择策略探讨 |
第三章 微卫星鉴定湖羊家系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 |
3.3.1 DNA质检结果 |
3.3.2 荧光PCR结果 |
3.3.3 微卫星等位基因统计分析及排除概率 |
3.3.4 家系划分鉴定结果 |
3.4 讨论 |
3.4.1 微卫星在亲缘关系鉴定中的应用 |
3.4.2 基于微卫星鉴定湖羊家系 |
第四章 寒旱地区湖羊35日龄早期断奶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4.2.2 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数据质控 |
4.3.2 各阶段羔羊体重对比 |
4.3.3 各阶段羔羊增重对比 |
4.3.4 羔羊断奶时成活率对比 |
4.4 讨论 |
4.4.1 常见羔羊早期断奶方法 |
4.4.2 饲养密度对畜禽成长发育的影响 |
4.4.3 哺乳期羔羊行为学分析 |
第五章 反刍专用甜菜碱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5.2.2 试验材料 |
5.2.3 试验设计 |
5.2.4 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甜菜碱对育肥羊全群生长性能的影响 |
5.3.2 不同育肥阶段和体重等级下甜菜碱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中国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文献综述 |
1.1 中国西门塔尔牛 |
1.2 安格斯牛 |
1.3 中国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的牛肉品质 |
1.4 脂肪沉积与脂肪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 |
1.4.1 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候选基因 |
1.4.2 脂肪沉积相关的信号通路 |
1.4.3 非编码RNA |
1.5 研究候选基因的意义 |
1.6 DKKL1、ACACB及PTGS2研究进展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和样本 |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2.2.1 试剂与耗材 |
2.2.2 仪器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肉质性状的测定 |
2.3.2 转录组分析 |
2.3.3 荧光定量分析 |
3 结果 |
3.1 肉质性状数据 |
3.2 测序结果 |
3.2.1 测序数据过滤 |
3.2.2 参考基因组比对 |
3.2.3 基因转录本统计 |
3.2.4 新转录本预测 |
3.2.5 SNP的检测 |
3.2.6 差异表达基因的检测 |
3.2.7 样品间及组间的基因表达情况 |
3.2.8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
3.2.9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功能分析 |
3.3 荧光定量PCR的结果 |
3.3.1 样本RNA的提取结果 |
3.3.2 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安格斯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差异性比较 |
4.2 候选基因的筛选 |
4.3 DKKL1、ACACB及PTGS2与脂肪沉积有关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日粮营养水平对宜昌白山羊饲养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1.文献综述 |
1.1 宜昌白山羊发展现状 |
1.2 日粮营养水平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 |
1.3 日粮营养水平对畜禽肉质性状的影响 |
1.4 日粮营养水平对畜禽屠宰性能的影响 |
1.5 日粮营养水平对畜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日粮营养水平对宜昌白山羊架子羊饲养效果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2.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2.2.3 试验日粮 |
2.2.4 样品分析和性状测定 |
2.2.5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1.1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
2.3.1.2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采食量的影响 |
2.3.1.3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体重的影响 |
2.3.1.4 日粮营养水平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2.3.2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屠宰率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
2.3.3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2.4.1.1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
2.4.1.2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采食量的影响 |
2.4.1.3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增重的影响 |
2.4.1.4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经济效益的影响 |
2.4.2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屠宰率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
2.4.3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5 小结 |
3.日粮营养水平对宜昌白山羊断奶羔羊饲养效果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3.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3.2.3 试验日粮 |
3.2.4 样品分析和性状测定 |
3.2.5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1.1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
3.3.1.2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体重的影响 |
3.3.1.3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 |
3.3.1.4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经济效益的影响 |
3.3.2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屠宰性状的影响 |
3.3.3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器官指数的影响 |
3.3.4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肉质性状的影响 |
3.3.5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1.1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
3.4.1.2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增重的影响 |
3.4.1.3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 |
3.4.1.4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经济效益的影响 |
3.4.2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屠宰性状的影响 |
3.4.3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器官指数的影响 |
3.4.4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肉质性状的影响 |
3.4.5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5 小结 |
4.日粮营养水平对宜昌白山羊哺乳母羊及其羔羊饲喂效果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4.2.2 试验动物 |
4.2.3 饲养管理 |
4.2.4 性状测定 |
4.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3 结果 |
4.3.1 日粮营养水平对母羊和羔羊成活率的影响 |
4.3.2 日粮营养水平对母羊哺乳期体重的影响 |
4.3.3 日粮营养水平对羔羊窝重的影响 |
4.3.4 日粮营养水平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4.3.5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母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存活率的影响 |
4.4.2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4.4.3 日粮营养水平对试验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5 小结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6)不同SNP分型技术在猪基因组选择中效果评估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1 前言 |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
1.2 猪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 |
1.2.1 猪基因组选择提出背景 |
1.2.2 猪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 |
1.3 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1.4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畜禽基因组育种中的应用 |
1.4.1 基于新一代测序的基因分型技术介绍 |
1.4.2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畜禽基因组育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5 精细定位在猪致因突变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2 第一章大白猪繁殖性状全基因组选择效果评估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群体背景结构与表型数据统计性描述 |
2.2.2 RAD-seq建库实验仪器 |
2.2.3 RAD-seq实验试剂及配置 |
2.2.4 建库实验方法 |
2.2.4.1 接头退火 |
2.2.4.2 文库构建与文库质控 |
2.2.5 测序数据分析方法 |
2.2.6 基因组育种值预测方法 |
2.2.6.1 BLUP育种值预测方法 |
2.2.6.2 GBLUP方法 |
2.2.6.3 SS-GBLUP方法 |
2.2.6.4 基于标记辅助的BLUP技术(Marker-assisted BLUP,MBLUP)方法 |
2.2.6.5 育种值预测的准确性与偏向性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RAD-seq测序数据统计 |
2.3.2 基于RAD-seq的 SNP分型 |
2.3.3 遗传参数估计 |
2.3.4 育种值估计准确性 |
2.3.5 育种值估计的偏向性 |
2.3.6 基于大效应位点的育种值计算 |
2.4 讨论 |
3 第二章RAD-seq技术和SNP芯片对大白猪全基因组选择效果比较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表型与系谱 |
3.2.2 基于BGI-seq500的RAD-seq |
3.2.3 RAD-seq数据分析 |
3.2.4 SNP芯片检测与数据分析 |
3.2.5 方差组分和性状遗传力估计 |
3.2.6 育种值估计准确性评估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基于系谱数据估计遗传力的大白猪表型统计 |
3.3.2 用于基因组遗传力估计和育种值准确性评估的大白猪表型统计 |
3.3.3 测序数据分析 |
3.3.4 芯片数据统计 |
3.3.5 RAD-seq与 SNP芯片数据比较 |
3.3.6 遗传力估计结果 |
3.3.7 育种值估计准确性评估 |
3.4 讨论 |
4 第三章:低深度重测序技术在猪基因组选择中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表型与系谱 |
4.2.2 全基因组重测序建库仪器 |
4.2.3 全基因组重测序建库试剂 |
4.2.4 全基因组建库方法 |
4.2.5 高深度重测序数据获取及分析 |
4.2.6 低深度重测序 |
4.2.7 低深度重测序数据分析 |
4.2.8 填充准确性分析 |
4.2.9 遗传结构分析 |
4.2.10 基因组预测 |
4.2.11 育种值预测准确性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低深度重测序数据分析 |
4.3.2 低深度重测序准确性评估 |
4.3.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4.3.4 基因组预测准确性 |
4.4 讨论 |
5 第四章:初生重、体长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精细定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群体结构背景与表型数据统计性描述 |
5.2.2 RAD-seq建库测序及分析 |
5.2.3 SNP芯片分型及分析 |
5.2.4 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 |
5.2.5 序列填充 |
5.2.6 方差组分估计和遗传力 |
5.2.7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5.2.8 精细定位 |
5.2.9 基因功能注释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5.3.2 精细定位 |
5.3.3 候选基因分析 |
5.4 讨论 |
6 总结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3 本研究不足之处与进一步建议 |
参考文章 |
附录 I 实验方法与数据 |
附录 II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7)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1.2 饲养管理 |
1.3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
1.3.1 生长性能测定 |
1.3.2 屠宰性能 |
1.3.3 肉品质 |
1.3.4 血清抗氧化指标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
2.3 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肉品质和背最长肌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2.4 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 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肉品质和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3.4 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9)雅南猪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1 文献综述 |
1.1 中国地方猪种质资源概况 |
1.1.1 中国地方猪种质特性 |
1.1.2 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
1.2 雅南猪简介 |
1.2.1 产区生态环境 |
1.2.2 雅南猪群体规模 |
1.2.3 雅南猪种质特性 |
1.3 保种理论概述 |
1.3.1 随机保种 |
1.3.2 系统保种 |
1.3.3 保种方法 |
1.3.3.1 原位保种 |
1.3.3.2 异位保种 |
1.4 遗传参数的研究概况 |
1.5 杂交体系以及杂种优势 |
1.5.1 杂交体系与杂交方式 |
1.5.2 杂种优势 |
1.5.3 常用杂交父本介绍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活体保种方案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保种方案的确定 |
2.2 雅南猪精液冷冻及解冻 |
2.2.1 主要仪器设备 |
2.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2.2.3 试验方法 |
2.2.3.1 精液采集 |
2.2.3.2 精液的冷冻及解冻 |
2.3 群体遗传参数估计 |
2.3.1 数据来源 |
2.3.2 统计模型的选择 |
2.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4 杂交利用效果研究 |
2.4.1 实验动物 |
2.4.2 饲养管理 |
2.4.3 饲粮水平 |
2.4.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4.5 主要试剂 |
2.4.6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4.7 生长和胴体性状指标的测定 |
2.4.8 肉质性状指标的测定 |
2.4.9 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 |
2.4.10 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 |
2.5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雅南猪保种方案 |
3.2 雅南猪冻精结果分析 |
3.2.1 雅南猪精液冷冻前后比较分析 |
3.2.2 解冻程序对雅南猪精子冻后活力的影响 |
3.2.3 雅南猪精子的冻后活力的个体差异情况 |
3.3 雅南猪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规律及遗传参数分析 |
3.3.1 雅南猪的主要繁殖性状表型值统计 |
3.3.2 雅南猪的主要繁殖性状年度效应分析 |
3.3.3 雅南猪的主要繁殖性状胎次效应分析 |
3.3.4 雅南猪的主要繁殖性状季节效应分析 |
3.3.5 雅南猪主要繁殖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 |
3.3.6 雅南猪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
3.3.7 雅南猪主要繁殖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可靠性检验 |
3.4 杂交利用试验 |
3.4.1 生长及胴体性状 |
3.4.2 肉质性状 |
3.4.3 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
3.4.4 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
4.讨论 |
4.1 雅南猪活体保种方案讨论 |
4.2 雅南猪冻精效果分析 |
4.2.1 雅南猪精液冷冻后活力情况分析 |
4.2.2 不同解冻程序对雅南猪精液冷冻后活力情况分析 |
4.3 雅南猪繁殖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
4.4 雅南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
4.5 雅南猪杂交利用效果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不同剩余采食量羔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及肝脏转录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与符号一览表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引言 |
1.2 饲料利用效率是绵羊的重要经济性状 |
1.3 RFI的测定 |
1.4 RFI的影响因素 |
1.4.1 采食量 |
1.4.2 消化吸收 |
1.4.3 体组成与新陈代谢 |
1.4.4 活动量 |
1.4.5 体温调节 |
1.5 RFI的研究进展 |
1.5.1 RFI候选基因的研究 |
1.5.2 RFI性状的转录调控研究 |
1.5.3 RFI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育肥期湖羊公羔饲料效率相关性状特征及遗传参数分析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羊群 |
2.2.2 性状测定 |
2.2.3 试验分组与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饲料效率相关性状描述性统计量 |
2.3.2 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2.3.3 不同RFI湖羊公羔生长性状的比较分析 |
2.3.4 不同RFI湖羊公羔胴体性状、体组成和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
2.3.5 育肥期湖羊公羔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RFI羔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群体与饲养管理 |
3.2.2 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和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的计算 |
3.2.3 样品采集 |
3.2.4 试剂耗材 |
3.2.5 仪器设备 |
3.2.6 瘤胃内容物DNA提取与质量检测 |
3.2.7 16 SrDNA V3-V4区PCR扩增子测序 |
3.2.8 测序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DNA样品及16S V3-V4区PCR扩增产物质量 |
3.3.2 16 SrDNA V3-V4 测序数据量与质量 |
3.3.3 Alpha多样性分析 |
3.3.4 Beta多样性分析 |
3.3.5 羔羊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功能富集分析 |
3.3.6 不同RFI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差异分析 |
3.3.7 差异微生物的LEfSe及功能富集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极端RFI羔羊肝脏组织转录组分析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组织样品 |
4.2.2 试剂耗材 |
4.2.3 仪器设备 |
4.2.4 肝脏组织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4.2.5 mRNA测序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总R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
4.3.2 原始数据的质量控制 |
4.3.3 Clean reads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 |
4.3.4 Reads在各个染色体上的密度分布情况 |
4.3.5 样品间表达相关性检查 |
4.3.6 差异表达mRNA转录本分析 |
4.3.7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 |
4.3.8 差异表达基因的Q-PCR验证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差异表达基因的SNPs扫描及其与饲料效率性状的关联分析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群体 |
5.2.2 性状测定 |
5.2.3 样品采集与DNA提取 |
5.2.4 SNPs扫描与基因型检测 |
5.2.5 基因型与饲料转化率的关联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试验群体DNA质量与浓度 |
5.3.2 绵羊ADRA2A和 RYR2 基因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
5.3.3 绵羊ADRA2A和 RYR2 基因SNPs扫描 |
5.3.4 绵羊ADRA2A和 RYR2 基因SNPs检测及其与饲料转化率的关联分析 |
5.4 讨论 |
5.4.1 KASPar SNP分型技术 |
5.4.2 绵羊ADRA2A和 RYR2 基因与饲料转化率 |
5.5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小结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四、绵羊眼肌面积近似计算公式法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组学数据解析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肉质性状遗传机制[D]. 常天鹏.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 刘笑梅,郝小燕,张宏祥,杨立彬,项斌伟,张文佳,张春香,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03)
- [3]湖羊养殖技术优化与应用[D]. 赵志达.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4]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中国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D]. 韩信嵘.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5]日粮营养水平对宜昌白山羊饲养效果的影响[D]. 毛鑫.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6]不同SNP分型技术在猪基因组选择中效果评估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 李勇.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7]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 杨文军,牟春堂,王鹏举,张牧州,郑玮才,郝小燕,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6)
- [8]3种不同类型藏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全文替换[J]. 周文静,袁泽湖,李熙成,郭淑珍,兰贵生,闫佰鹏,李发弟,李万宏,乐祥鹏. 草业科学, 2019(07)
- [9]雅南猪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D]. 陈燕.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10]不同剩余采食量羔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及肝脏转录组研究[D]. 张小雪. 兰州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