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胶囊内镜检查临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柴先灯[1](2021)在《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在食管异物胃镜取出术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胃镜食管异物取出术的护理中应用全程优化护理干预方案,对改善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预后是否有积极意义,同时总结全程优化护理实践工作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以便更高质量的进行应用和推广。方法研究对象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因各种原因导致误食异物引起食管异物嵌顿或滞留,需接受胃镜取出治疗术的患者。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就诊患者分为对照组,而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就诊患者分为研究组,中间1个月洗脱期。对照组患者在胃镜取出食管异物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干预。研究过程中需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镜异物取出操作时间、异物部位、异物形态、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操作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血压脉搏变化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比率进行分别记录,对比分析上述各项观察指标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以评估全程优化护理改善食管异物胃镜取出疗效的护理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食管异物嵌顿或滞留需胃镜取出治疗的患者211例,其中10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研究,109例患者纳入研究组进行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操作时间、异物嵌顿部位及异物形态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02例患者胃镜异物取出治疗总有效率88.24%,研究组109例患者胃镜取出治疗总有效率96.33%,两组间总有效率对比分析发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平均值比较(126.06±11.03mm Hg vs 127.07±11.45mm Hg,80.16±7.95mm Hg vs 79.05±8.53mm 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值比较(121.18±9.88mm Hg vs 116.67±10.82mm Hg,77.34±6.58mm Hg vs72.02±5.92mm Hg)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脉搏(82.81±14.37bpm vs 81.48±13.13bp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脉搏(77.42±13.87bpm vs 73.42±11.26bpm)对比分析发现,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前SAS及SDS评分比较时,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的相关量表评分平均值(56.57±6.55 vs 55.76±5.21,62.85±8.37vs 64.69±8.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AS及SDS评分(51.90±7.52 vs 42.22±8.03,56.27±6.33 vs 48.41±6.11)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包括出血、穿孔及咽后壁脓肿等并发症在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而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则为9.17%,两组患者间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分别为80.39%和94.50%,两组患者间总满意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异物经胃镜取出治疗操作时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可提高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利于保持术前、术中及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改善并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身心舒适度,值得日常护理实践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屈丽娜[2](2021)在《一种新型胃液消泡剂去泡效果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内镜检查前,常需使用消泡剂进行术前准备。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消泡剂尚有不足之处。本文尝试建立一种体外发泡模型,对目前临床常用消泡剂的去泡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在目前市面上经国家批准的各类食品消泡剂(edible defoamer,ED)中,筛选一种去泡效果良好的消泡剂,与去泡效果最佳的医用消泡剂(medical defoamer,MD)进行对比,初步评估其去泡效果,为未来研发一种应用于消化内镜检查的新型消泡剂做基础准备工作。方法本文的方法建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发泡模型的建立。发泡原理为应用鸡蛋蛋清、蒸馏水做发泡剂,通过气泵引入空气进行发泡。第二阶段:对目前临床常用的6种MD的去泡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将24m L发泡剂在量筒内打发,滴加MD,分别测定各种MD的破泡效果(foam breaking effect,FBE)及抑泡效果(foam inhibiting effect,FIE),每组平行实验3次。评定FBE分为两步,首先进行粗测,然后进行精测。首先对6种MD进行粗测,筛选出FBE较好的种类进行精测,进一步明确FBE最佳的MD的去泡效果。综合FBE及FIE,评定目前市面上常用6种消化内镜检查用消泡剂的消泡能力,确定去泡效果最佳的MD。第三阶段:多种ED的初步筛选。将24m L发泡剂在量筒内打发,滴加ED,分别测定各种ED的FBE和FIE,每组平行实验3次,综合两个方面,筛选出1种去泡效果最佳并且初步预估去泡效果不劣于MD的ED,该种ED将进入第四阶段进一步验证其去泡效果。第四阶段:ED与MD去泡效果的体外对比研究。该阶段采用胃液样本替换蛋清与蒸馏水的混合液。抽取我院20例置入胃管的患者的胃液各60m L,将其分为实验组(ED组)10m L和对照组(MD组)10m L,每组平行实验3次,分别测定ED和MD的FBE和FIE,对比ED和MD两组的去泡效果的优劣。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第一阶段:通过实验测定,最终发泡模型组成为:16m L蛋清加8m L水(蛋清:水=2:1)作为混合发泡剂,小型气泵通过与管路连接,将空气引入到发泡剂中进行发泡。第二阶段:FBE评定:3种MD进入到精测,盐酸达克罗宁胶浆(dyclonine hydrochloride mucilage,DHM)的平均残余量为16.7m L(少量残余),盐酸利多卡因胶浆(I)(lidocaine hydrochloride mucilage,LHM)333.3m L(大量残余),盐酸丁卡因内镜润滑剂(tetracaine hydrochloride mucilage,THM)33.3m L(少量残余);FIE评定:经测定,DHM达到抑泡的最小剂量平均值为0.2m L,其次,THM的平均值为0.6m L,LHM为3.6m L,二甲硅油(DM)乳剂5.4m L,西甲硅油(SM)乳剂11.8m L。第三阶段:纳入实验的ED共计11种,结果显示,初步筛选出4种ED(B4、C4、H4、K4)FBE评价为少量残余,其中以溶液H4的残余量最少(平均值为3.3m L)。另外3种溶液泡沫(溶液D4、E4、G4)残余量属于中量残余,溶液A4、F4、I4及J4这4种消泡剂的评级为大量残余。在抑泡方面,溶液G4和K4显示出优秀的抑泡能力,溶液G4达到抑泡的最小剂量平均值为0.6m L,而溶液K4平均值仅为0.2m L,其他9种ED的平均值均大于1m L。第四阶段:总计20例患者的胃液样本纳入本实验。数据采用medium(IQR)表示。ED组破泡量为30.0(15.0)m L,MD组破泡量为25.0(11.3)m L,P=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D最小抑泡量为0.1(5.4)m L,MD组为2.3(12.5)m L,实验组抑泡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研究体外发泡模型可用于消泡剂的初步筛选,但无法绝对准确地判断消泡剂的消泡能力,需要改进评价方法或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2.DHM的去泡效果最好,与其他5种消泡剂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可以面向临床使用进行推广。3.筛选出1种ED(2%的溶液K)的去泡效果良好。4.经体外实验初步验证,2%的溶液K的FIE优于DHM,两组间FB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王艳军[3](2020)在《老年胃溃疡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老年胃溃疡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胃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包括满意度以及检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8.00%(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74.00%(P <0.05)。结论老年胃溃疡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效果显着,有利于降低内镜检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提升,值得在临床使用。
赵丹[4](2020)在《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小肠是人体最长的消化器官,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个部分,是人体消化、吸收和分泌的主要场所。由于食物通过小肠速度快,小肠分泌多种酶类及大量Ig A,且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其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快等特点,因此小肠恶性肿瘤比较少见,仅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国外报道显示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长,1975年美国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是1.1/10万人,而到2018年升至2.4/10万人,增加了118%。目前我国缺少小肠恶性肿瘤大规模的临床调查研究,部分单中心调查报道显示我国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小肠恶性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不突出,当肿瘤体积较大时才出现一些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且小肠解剖结构特殊,常规检查不能明确,故早期诊断困难。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及小肠镜的陆续开展,大大提高小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但临床中仍存在对小肠恶性肿瘤认识不深入、诊疗不及时等情况,时有误诊、漏诊发生。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体征、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诊断方法、治疗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指导。目的:通过分析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内镜下病灶病理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灶病理确诊。按有无原发病灶,分为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组和小肠继发恶性肿瘤组;小肠原发恶性肿瘤按照病理类型,分为小肠腺癌(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SBA)组、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SISTs)组、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Small 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SI-NENs)组、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PSIL)组、小肠黑色素瘤(Small intestine melanoma,SIM)组、小肠平滑肌肉瘤(Small intestine leiomyosarcoma,SIL)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学结果、肿瘤部位、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的差异。结果:1.小肠恶性肿瘤临床特征(1)一般情况:小肠恶性肿瘤患者共152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66例,男:女=1.3:1,年龄3291岁,平均年龄(61.6±11.3)岁。(2)临床表现:以腹痛或腹部不适者最多见,消化道出血、肠梗阻、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消化道症状次之,部分可出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少数患者无症状体检发现,体征以黄疸者多见,其次为腹部包块、腹膜炎、贫血。(3)实验室检查: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中Hb下降者占比57.9%(88/152),CEA升高者占比19.9%(27/136),CA19-9升高者占比39.7%(54/136),便常规提示潜血阳性者占比50.0%(16/32)。(4)辅助检查:小肠X线钡剂造影、腹部彩超检出率分别占80.0%(12/15)、67.9%(19/28)。腹部CT、MRI检出率分别为88.0%(88/100)和95.8%(46/48),PET-CT检出率占100.0%(8/8),内镜检出率占96.3%(79/82)。(5)病变部位:以十二指肠多见,占62.5%(95/152),其次为空肠占17.8%(27/152),回肠13.8%(21/152),空回肠不明者占5.9%(9/152)。(6)病理类型:腺癌占66.4%(101/152),间质瘤占23.0%(35/152),淋巴瘤占3.3%(5/152),神经内分泌肿瘤占2.6%(4/152),鳞癌占2.6%(4/152),平滑肌肉瘤占0.7%(1/152),黑色素瘤占1.3%(2/152)。(7)治疗方案:小肠恶性肿瘤以单纯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案,占69.7%(106/152),部分患者行单纯化疗2.6%(4/152)、手术联合化疗占9.2%(14/152)、介入治疗7.9%(12/152)、对症支持治疗10.5%(16/152)。2.小肠继发恶性肿瘤组与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组临床特征比较(1)小肠原发恶性肿瘤132例,占86.8%,男:女=1.3:1,平均年龄61.1±11.2岁,小肠继发恶性肿瘤20例,占13.2%,男:女=1.5:1,平均年龄65.5±11.1岁。(2)小肠原发恶性肿瘤与小肠继发恶性肿瘤两组患者各临床表现所占比例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继发恶性肿瘤组Hb下降者占100.0%(20/20)高于小肠原发恶性肿瘤51.5%(68/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组中病灶位于十二指肠者最多,占66.7%(88/132),高于小肠继发恶性肿瘤组的35.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小肠原发恶性肿瘤与小肠继发恶性肿瘤两组各辅助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小肠原发恶性肿瘤与小肠继发恶性肿瘤两组中均以单纯手术治疗为主,各治疗方案实施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小肠原发恶性肿瘤中各病理类型间患者临床特征比较(1)SBA组86例,男:女=1.15:1,平均年龄62.5±10.8岁;SISTs组35例,男:女=1.7:1,平均年龄58.3±12.2岁;PSIL组5例,平均年龄60.0±9.3岁;SI-NENs组4例,平均年龄57.3±12.1岁;SIM、SIL各1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1岁和61岁。(2)SBA组中出现黄疸者占40.7%(35/86)、发热者占12.8%(11/86)高于SISTs组,出现消化道出血者占7.0%(6/86)、腹膜炎者占1.2%(1/86)、腹部包块者占2.3%(2/86)明显低于SIST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SBA组中病灶以位于十二指肠者最多,占88.4%(76/86),而SISTs组中病灶以位于空肠37.1%(13/35)及回肠28.6%(10/35)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BA组中CEA和CA19-9升高者比例分为20.5%(16/78)和61.0%(47/77),明显高于SIS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STs组中CT检出率100.0%(26/26)高于S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辅助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SISTs组中手术治疗者占比为100.0%(35/35)高于S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小肠原发恶性肿瘤与小肠继发恶性肿瘤均以中老年多见,好发于男性。2、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为主,部分类型可出现黄疸、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3、小肠恶性肿瘤主要位于十二指肠,而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好发部位不同。4、便潜血阳性、贫血患者除外胃、结肠疾病时,要注意小肠恶性肿瘤的可能。5、CT和MRI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小肠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PET-CT检查可准确发现小肠恶性肿瘤并能判断远处转移病灶,值得推广应用。6、胶囊内镜及小肠镜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超声内镜适用于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腹腔镜有助于发现影像学和内镜检查不能发现的小肠病变,且同时可进行手术治疗。7、小肠原发恶性肿瘤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治疗,辅以化疗或靶向治疗提高疗效,介入支架治疗主要用于减轻梗阻性黄疸;小肠继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姑息手术、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
梁蓉[5](2019)在《基于KT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临床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干预方案并对该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促进肠道准备证据的转化,提高临床老年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提升肠镜检查质量和医疗护理服务水平。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综合评价肠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并选取适用于临床的最佳证据;(2)调查临床肠镜检查中老年患者肠道准备现状,并评估证据运用的促进与阻碍因素;(3)构建适用于临床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干预方案;(4)对该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1.以KTA循证实践模式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汇总近5年肠道准备相关指南及共识,采用AGREE II指南评价体系对纳入指南进行评价,通过专家会议法确定临床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最佳证据。2.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临床肠镜检查中老年患者的肠道准备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3.通过对肠道准备不合格受检者及护理人员的质性访谈,分析临床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证据运用的促进与阻碍因素。4.通过专家会议法制定符合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护理干预措施。5.通过护理人员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和受检者非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对该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共纳入4篇关于肠道准备相关指南,其中美国指南2篇,欧洲指南1篇,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发布指南1篇,4篇指南均为5年内发布,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对指南进行评价,4篇指南AGREE均分为0.755分,较为权威。提取肠道准备相关内容包括肠道准备的宣教,肠道清洁剂的选择,肠道清洁剂的服用方法,肠道准备的时间,饮食准备,辅助措施以及肠道清洁度的评价等。2.180例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5.93±5.728)岁,BBPS平均得分为(5.768±1.292)分,其中肠道准备合格者121例(67.2%),不合格者59例(32.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日常的运动习惯、肠道清洁剂服用不完全、服药中未配合走动、末次排便性状含有粪便残渣是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合格的危险因素(P<0.05)。3.对11名护理人员及10例肠道准备不合格受检者的质性访谈发现,证据实施的阻碍因素包括:(1)护理人员忽视了对患者肠道准备的个体化宣教;(2)老年患者对肠道准备理解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遗忘,无法耐受,缺乏专业的指导等。4.通过专家会议法,针对临床证据运用的阻碍因素,制定临床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优化预约室人力配置;对护理人员进行宣教的培训;护理人员在受检者预约时进行全面宣教;向受检者发放彩色图文告知书便于患者理解;发放受检者肠道准备记录卡要求受检者在肠道准备过程中进行记录;鼓励家属在受检者肠道准备中发挥支持作用等,逐步推进方案的实施,将证据引入临床。5.采用非同期干预对照研究对受检者进行干预方案的效果评价,干预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肠道清洁度,依从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护理人员进行干预后效果的评价,结果显示,干预后,护理人员宣教的执行力大大提高(P<0.05)。结论:1.本研究汇总了近5年肠道准备最佳证据,包括肠道准备的宣教,肠道清洁剂的选择,肠道清洁剂的服用方法,肠道准备的时间,饮食准备,辅助措施及肠道清洁度的评价等,为受检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提供了参考依据。2.本研究基于KTA知识转化模式开展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循证实践研究,通过确定问题、证据综合、现况调查,分析证据运用的阻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实施与评价,有效地促进了证据的转化。3.基于KTA模式制定的老年患者肠道准备护理干预措施,建立在循证的基础上,能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肠道准备质量。
王田[6](2019)在《二甲硅油散在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分析:单盲、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二甲硅油散在结直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改善肠道准备质量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某三甲医院门诊行结直肠镜检查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成2组,试验组67例,对照组67例,进行前瞻性、单盲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2组的肠道清洁程度、气泡祛除满意率和息肉检出率(polyp detection rate,PDR)。结果试验组气泡祛除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息肉检出率(PDR)优于对照组(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能较好的完成肠道清洁准备,且肠道准备清洁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7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二甲硅油散能有效祛除气泡、提高息肉检出率且无不良反应,能改善肠道准备质量,具有较大优势,适合在结直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时应用。
陈亚飞[7](2017)在《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根据文献回顾、经验借鉴及现状调查的结果,尝试构建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为消化内镜护士的培训提供系统的方案和内容,同时为我国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统一提供参考。方法:1.成立研究小组,对文献进行回顾,并通过访谈2名消化内镜医生、2名消化内镜高年资护士和2名消化内镜护士长了解我国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的现状和不足,形成知识条目池,提炼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模块,调查168名消化内镜护士的培训需求,细化知识条目,形成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初稿。2.应用德尔菲法分别于2016年7月和2016年10月对符合选取条件的15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通过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不断修改和筛选体系条目,最终确定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3.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培训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并利用概论乘法的原理,计算各指标的组合权重,评价各指标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结果:1.所选取的函询专家共15名,来自于三个不同的省份,分别从事消化内镜临床护理、临床医学、护理管理、医学教育等相关工作,专家的判断系数为0.9333,熟悉系数为0.8963,权威系数为0.9148。2.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提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66.67%和6.67%,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56和0.171。3.第一轮专家函询中,`X<4的条目有14项,S>1的条目有2项,CV>20%的条目有15项,专家意见涉及到25项指标。第二轮专家函询中各指标的`X、S以及CV均符合指标纳入条件,专家意见涉及到1项指标。4.最终确立的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142个三级指标。5.一级指标的权重排序如下:消化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为0.200、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为0.200、消化内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为0.194、消化内镜护士的职业安全为0.124、消化内镜护理辅助知识为0.076、消化内镜诊疗的护患沟通为0.076、消化内镜护士的职业发展为0.050、消化内镜护理基础为0.050、消化内镜护理概论为0.029。结论:1.本研究所选取的函询专家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较好,具有代表性,函询结果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2.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包括消化内镜护理概论、消化内镜护理基础、消化内镜护理辅助知识、消化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消化内镜手术的护理配合、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消化内镜护士的职业安全、消化内镜护士的职业发展以及消化内镜诊疗的护患沟通9个方面的内容,权重设置较为合理,具有可行性和系统性。
唐英,葛龙,张志刚,张彩云,田金徽[8](2017)在《口服聚乙二醇与磷酸钠盐溶液用于胶囊内镜肠道准备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聚乙二醇与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在胶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Wan Fang Data、Pub 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6期),搜集口服聚乙二醇与磷酸钠盐溶液用于胶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截至2016年6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合计5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磷酸钠盐组相比,聚乙二醇组的肠道清洁效果更差[OR=0.43,95%CI(0.21,0.88),P=0.02],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OR=3.20,95%CI(1.13,9.06),P=0.03],但胶囊内镜在胃内和小肠内停留时间更短[胃内:MD=–11.61,95%CI(–13.71,–9.51),P<0.000 01;小肠内:MD=–4.17,95%CI(–7.74,–0.60),P=0.0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聚乙二醇在肠道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较差,但对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较磷酸钠盐溶液效果好。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孙小静,李秋波,郎静[9](2013)在《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方法对86例病因不明的消化道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交代检查期间的注意事项。结果 86例患者均能顺利进行检查,图像清晰,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方便,但护理的好坏,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杨丹,刘爱民,杨美华,骆勇[10](2011)在《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不明原因腹痛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不明原因腹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不明原因腹痛的老年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共检出小肠病变23例,其中小肠息肉4例,小肠血管畸形4例,小肠蛔虫1例,小肠糜烂13例,小肠肿瘤1例,小肠未见异常17例。胶囊内镜通过小肠平均时间为180 min(30258 min),阳性检出率为57.5%。40例老年患者均能耐受胶囊内镜检查,胶囊均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腹痛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合并心脑肾疾病及恐惧常规内镜检查者。
二、老年人胶囊内镜检查临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胶囊内镜检查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在食管异物胃镜取出术患者中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主要设备及器材 |
2.3 标准化的临床护理路径 |
2.4 干预方法 |
2.5 研究工具 |
2.6 评价标准 |
2.7 资料收集和质量控制 |
2.8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食管异物胃镜取出术总有效率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脉搏、血压值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比较 |
3.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3.6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4 讨论 |
4.1 食管异物胃镜取出术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
4.2 全程优化护理可提高食管异物胃镜取出术患者治疗有效率 |
4.3 全程优化护理可平稳食管异物胃镜取出术患者生命体征 |
4.4 全程优化护理可减轻食管异物胃镜取出术患者负性情绪 |
4.5 全程优化护理可降低食管异物胃镜取出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4.6 全程优化护理可提高食管异物胃镜取出术患者护理满意度 |
5 结论 |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成人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取出术的护理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2)一种新型胃液消泡剂去泡效果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及课题研究意义 |
1.1 前言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发泡模型的建立 |
2.1 实验器材 |
2.2 发泡剂的确定 |
2.3 通气系统 |
2.4 测试模型及管路的确定 |
2.5 讨论 |
2.6 结论 |
第三章 临床常用消泡剂的去泡效果对比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器材 |
3.1.2 各类MD的剂量及使用方法确定 |
3.1.3 操作方法及去泡效果评定标准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多种ED的初步筛选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器材 |
4.1.2 各种浓度ED的配制及标号 |
4.1.3 操作方法及去泡效果评定标准 |
4.2 结果 |
4.2.1 FBE评定结果 |
4.2.2 FIE评定结果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五章 ED和MD的体外对比实验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器材 |
5.1.2 溶液K4 的配制及DHM的使用方法 |
5.1.3 胃液标本的获取及分组 |
5.1.4 操作方法及去泡效果评定标准 |
5.1.5 统计学方法 |
5.2 结果 |
5.2.1 一般资料 |
5.2.2 FBE评定结果 |
5.2.3 FIE评定结果 |
5.3 讨论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消泡剂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老年胃溃疡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
3 讨论 |
(4)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肠恶性肿瘤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基于KT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证据综合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第二部分 确定适合引入临床实践的证据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第三部分 现状调查及评估 |
第一节 试点病房概况 |
1.试点病房结构及人员构成概况 |
2.试点病房环境及肠镜检查预约宣教流程 |
第二节 现况调查 |
1.背景及目的 |
2.对受检者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 |
3.对医务人员进行参与式观察 |
4.讨论 |
第四部分 干预措施的制定与效果评价 |
第一节 老年患者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干预措施的制定 |
1.研究目的 |
2.证据来源 |
3.研究方法 |
4.结果 |
第二节 证据的应用与评价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3.统计分析方法 |
4.结果 |
5.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论 |
1.研究结论 |
2.本研究的创新点 |
3.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二甲硅油散在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分析:单盲、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二甲基硅油在消化内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 二甲基硅油的临床应用基础 |
2 二甲基硅油在消化内镜中的临床应用 |
2.1 二甲基硅油在上消化道内镜中的临床应用 |
2.2 二甲基硅油在结直肠镜中的临床应用 |
2.3 二甲基硅油在胶囊内镜中的临床应用 |
2.4 二甲基硅油在超声胃镜中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自我介绍 |
致谢 |
(7)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 |
1.2.1 内镜护士 |
1.2.2 知识体系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3.1 澳大利亚 |
1.3.2 美国 |
1.3.3 欧洲 |
1.4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1.1 文献回顾 |
2.1.2 经验借鉴 |
2.1.3 现状调查 |
2.1.4 Delphi专家函询 |
2.2 研究步骤 |
2.2.1 成立研究小组 |
2.2.2 确定函询专家 |
2.2.3 发放专家函询表 |
2.3 统计学方法 |
2.3.1 指标筛选方法 |
2.3.2 指标权重设置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
3.1.1 专家的一般资料 |
3.1.2 专家的权威程度 |
3.1.3 专家的积极程度 |
3.2 专家函询指标的分析及修订(第一轮) |
3.2.1 一级指标 |
3.2.2 二级指标 |
3.2.3 三级指标 |
3.3 专家函询指标的分析及修订(第二轮) |
3.4 专家意见的总体评价 |
3.4.1 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
3.4.2 协调程度 |
3.5 指标权重设置 |
3.5.1 一级指标 |
3.5.2 二级指标 |
3.5.3 三级指标 |
3.5.4 组合权重设置 |
第4章 讨论 |
4.1 前期准备情况分析 |
4.1.1 文献回顾分析 |
4.1.2 经验借鉴分析 |
4.1.3 现状调查分析 |
4.2 函询专家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
4.3 指标筛选情况分析 |
4.4 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内容 |
4.5 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特点 |
4.5.1 在专业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 |
4.5.2 基础性知识与实用性知识相结合 |
4.5.3 注重职业安全防护与自我发展 |
4.6 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指标权重分析 |
4.7 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实施建议 |
4.8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2 检查结果 |
3 护理 |
3.1 检查前的护理 |
3.1.1 检查前的护理 |
3.1.2 心理护理 |
3.1.3 肠道准备 |
3.1.4 患者准备 |
3.1.5 物品准备 |
4 检查中的护理 |
5 检查后的护理 |
6 讨论 |
(10)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不明原因腹痛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仪器准备 |
1.2.2 术前准备 |
1.2.3 检查方法 |
2 结 果 |
2.1 检查及胶囊排出体外时间 |
2.2 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 |
2.3 效果 |
3 讨 论 |
四、老年人胶囊内镜检查临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在食管异物胃镜取出术患者中的效果研究[D]. 柴先灯.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一种新型胃液消泡剂去泡效果的初步研究[D]. 屈丽娜. 兰州大学, 2021(12)
- [3]老年胃溃疡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J]. 王艳军. 继续医学教育, 2020(11)
- [4]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 赵丹.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5]基于KT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研究[D]. 梁蓉.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二甲硅油散在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分析:单盲、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 王田. 郑州大学, 2019(08)
- [7]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D]. 陈亚飞. 吉林大学, 2017(09)
- [8]口服聚乙二醇与磷酸钠盐溶液用于胶囊内镜肠道准备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系统评价[J]. 唐英,葛龙,张志刚,张彩云,田金徽.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7(01)
- [9]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J]. 孙小静,李秋波,郎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0)
- [10]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不明原因腹痛的诊断价值[J]. 杨丹,刘爱民,杨美华,骆勇. 重庆医学,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