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紫罗兰》时尚叙事”的亚意识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徐媛[1](2019)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规制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信息社会深化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即时通讯服务工具微信的推广运营,推开自媒体的大门,微信社交媒体成为众多网民尤其是年轻人的首选社交软件。网络发展具有双面性,社交媒体兴盛,既带来机遇,也迎来各种挑战。微信场域自身虚拟、半匿名性特质,滋生了谣言、虚假消息以及丑化国家利益的言论等系列负面现象的呈现。面对微信传播过程中种种不合理表象,要坚定主流价值思想引领,掌握好媒介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既要用主流思想指导媒体纵深发展,还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将正能量、主旋律传播出去,占领主流价值舆论制高点。本文通过剖析互联网环境下微信的生长态势,挖掘微信传播内在矛盾与问题。坚定正确的立场与方法,以主流意识形态疏导微信传播正向发展。在文中梳理主流意识形态与微信传播之间的内在关系,描述微信传播与主流意识形态关系的现状调查,列举微信传播中出现问题的相关案例。结合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对微信传播提出有效的规制对策。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论文选题的背景与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点。第二章集中从内涵、特征以及功能等方面分别对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微信传播和微信传播规制的理论体系进行有效梳理,厘清主流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两者之间的承合关系。第三章重在研析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规制的内在逻辑关系。自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微信存在必要联系。主流价值要加强与媒体的互动融合,了解媒介发展规律,借用媒介的力量,加强主流权威,占领新兴舆论场;微信更需在主流思想、主流价值的引领下,规范运行。微信传播规制,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是实现“中国梦”的舆论基础,是新时代弘扬主旋律的要求。新时代,要积极净化舆情传播空间,搭建官民互动平台,知晓民意,加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新时代,要主动促进媒介与主流声音的互融互通,以民众喜闻乐见的融合方式传播正能量,即时掌握媒介的时、度、效,把握舆论主战场。第四章主要阐述微信传播失范的现象。运用问卷星网上问卷调查平台,面向社会公众,随机性发放问卷并进行实时问卷收集与整理,运用SPSS统计分析技术对所收集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与处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目前微信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以及分析微信传播规制的现状。第五章分别从传播的主体、内容、渠道、对象、效果五个方面提出微信传播规制对策。国家、企业、社会三方应加强合力,培养意见领袖,打造主流公众号,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对传播内容应加强把关力度,实行关键词筛滤,建立有效的监督预警机制,以保障传播空间的纯净;实施分层管理与权责均衡的管理模式,加强主流公众号的推送,规范朋友圈的商业行径,正确引导私人聊;提升用户媒介素养,引导网民理性建言,运行实名制管理模式,尊重网民自由权益的落实;加强微信传播舆情监测,政府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韩颖琦,付语含[2](2019)在《“东吴系”女作家与吴地《紫罗兰》(后)的女性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凭借着《紫罗兰》(后),"东吴系"女作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风靡一时,呈现出以柔为主、刚柔并济的文化品格。"东吴系"女作家在小说中建构了以女性为主导的两性关系新模式,将男性形象弱化为一个理念的符号,既有别于五四前辈女作家的女性书写,也与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当时上海这座大都市快速发展的整体大环境相关,另一方面则与《紫罗兰》(后)的女性定位密不可分。
司洪黎[3](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文中认为西藏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西藏的长足发展的稳定基础。文章从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角度对新形势下西藏意识形态领域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米占民[4](2016)在《多元叙事下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困境与出路》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叙事在遭受着巨大挑战,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叙事所蕴含的非理性主义、游戏主义、实用主义、直观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价值观正在解构着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合法性。当前,我们要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彻底性、兼容性以及实践性着手,以坚守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孙勇[5](2015)在《西藏与邻省藏区稳定研究视域与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西藏与邻省藏区的稳定问题,是事关国家治理全局的大事,是国家战略中大边疆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对中外边疆理论和观念的梳理,可找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边疆治理上迫切需要做深度研究的问题,以新的视角和思路提出分析意见,为国家层面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博玫[6](2010)在《“日常叙事”审美与《紫罗兰》表述方式》文中研究说明《紫罗兰》"时尚叙事"审美和日常生活难以分割,现代性的理论和上海现代化进程为《紫罗兰》时尚叙事理念和日常生活哲学的并行创造了现实的社会环境和客观的生存条件。1925年到1930年代,上海主体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是"现代性"在上海本土的多元、异质化的演绎。在"时尚叙事"的诸多手段中,报刊作为城市文化的物质形态(载体和媒介)之一,地位尤为重要。时尚期刊中的佼佼者《紫罗兰》杂志,通过其作品内容的适当安排和各类时尚信息的巧妙编辑,形式多样地表述和展示上海主体文化,从而凸显了这一特征。
王天根[7](2010)在《近代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文中研究表明
向娟[8](2009)在《第一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述评》文中提出2009年7月安徽大学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的论文或围绕新闻、报刊本体进行历史学的探讨,或对新闻业务、职业发展历史进行深入考证,或探讨历史人物的报刊思想与活动,或将报刊舆论、媒介话语与社会历史关联研究。会议讨论突出以下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新闻史的研究视野、视角问题,新闻史研究的立足、主体问题,以及新闻史学研究如何走进历史现场等问题。
刘轶[9](2009)在《话语霸权、亚意识形态与全球化下的动漫产业》文中提出在当前社会经济的现实境遇下,将动漫产业简单地视为"艺术行为"或"经济行为"都未必妥当。全球化背景下的动漫产业发展,既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融和互补,又受制于全球化文化扩张。在动漫产业领域,"话语霸权"因世界性的市场竞争而产生,同时对动漫产业"话语霸权"的警惕和反抗也由此而来。动漫产业的世界性竞争和"话语霸权"不再以明显的意识形态来演进,而是通过更为隐蔽的亚意识形态来推广。动漫产业中的亚意识形态,主要以审美方式作为其表述形式。同时,"资本-国家"通过文化政策,推动动漫产业中审美背后的亚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对此,不能简单地排斥和取消动漫产业的国际间交融和竞争,而应合理借鉴外来文化观念、适度利用跨国文化资本、挖掘与传承本土文化,这是保证全球化语境下动漫产业既具有世界竞争性,又具有自身特色的重要策略。
宋成[10](2009)在《动画电影审美趣味与审美体验》文中研究说明动漫是动画电影和漫画的简称。动画电影既有漫画绘画语言审美特征,也有动画电影综合艺术性及动画画面连续运动性审美特征。动画电影审美趣味、审美体验是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研究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和实践性。动画电影审美趣味是在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活动和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审美对象及动画电影审美价值在客观上决定了审美主体感受方向、感受内容和审美愉悦程度;其中包含动画电影鉴赏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人与人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能够感动一个人心灵的淳朴真挚感情,也能感染具有相类似审美体验和审美趣味的人。欣赏动画电影“在心理上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就是指人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趣味。因此,可以说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审美意识并不仅仅存在于人内在的感知中,而且存在于主客体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互动的作用中。任何艺术的审美获得的快感和审美愉悦,都需要通过人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来完成;中外美学家都将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同人生和艺术本质联系在一起;“美学的中心问题不是美,而是审美体验。”1本文首先探讨了漫画、动画电影及动漫艺术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动画电影运动性审美趣味和审美体验的审美特征。动画电影观赏给人们带来审美趣味和审美愉悦,人们在观看中获得到审美快感和乐趣。在大众时尚通俗文化语境中,滋长着视听感官享乐主义的审美趣味和体验。动画电影直接影响到当代青少年成长期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不仅影响着青少年已定型固有的审美趣味,而且也通过隐蔽在动漫艺术塑造的典型形象及动漫衍生的各类动漫艺术产品中;通过传递和输出“亚意识形态”、“心理暗示符号”、“动画电影语言符号”、“动画运动性视觉语言符号”、“动画虚拟时空运动符号”等;使观众迅速与自己记忆中符号对接,引发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共鸣,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到青少年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审美价值的转变,使之形成一种新的审美形态和审美价值观。本文论述了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读图时代”视觉文化审美趣味、审美体验。本文以1906年由美国人斯图亚特·布莱克顿(J Stuart Blacketon)拍摄制作的世界上第一部电影胶片动画电影《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为开端,回顾了世界动画电影经历的百年发展史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目前世界动画电影发展已超越了最初漫画和动画形成格局;动画电影从诞生起到现在共经历了5种形态:电影动画、电视动画、DVA动画、游戏动画、网络动画2。动画已成为当代青少年及广大公众时尚文化消费的最重要类型。本文论述了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及审美趣味。概述了以迪斯尼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动画电影的审美价值取向及审美特征。认真研究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现状与动画电影大国相对比之间的明显差距和不足之处。随着宽带3G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动画在数码多媒体及网上传播将成为主流,本文最重要的是探索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以我为本,其它外来元素皆为我所用”的原则;探讨如何在不断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尽快改变我国动漫产业化发展严重滞后局面,早日构建完整动漫产业链,力争早日实现动漫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支柱产业。因此要努力提高并增强我国动画电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竞争力;要广泛吸收国内外经典文化精髓和国外动画大国成功经验。继承和发扬独具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征的“中国动画学派”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段,创造出面向世界广大观众的喜闻乐见并具有审美价值的优秀动漫作品,不断提高和激发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和审美体验。
二、论“《紫罗兰》时尚叙事”的亚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紫罗兰》时尚叙事”的亚意识形态(论文提纲范文)
(1)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选题来源 |
1.1.2 政策要求 |
1.1.3 微信用户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规制的基础理论分析 |
2.1 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
2.1.1 意识形态的内涵 |
2.1.2 意识形态的特征 |
2.1.3 意识形态的功能 |
2.2 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
2.2.1 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 |
2.2.2 主流意识形态的特征 |
2.2.3 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 |
2.3 微信传播的内涵、特征及分类 |
2.3.1 微信的诞生及特征 |
2.3.2 微信传播的内涵 |
2.3.3 微信传播的特征 |
2.3.4 微信传播的分类 |
2.4 微信传播规制的内涵及功能 |
2.4.1 规制的内涵 |
2.4.2 微信传播规制的主要内容 |
2.4.3 微信传播规制的功能 |
第三章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规制的逻辑理性 |
3.1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规制的导向作用 |
3.1.1 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 |
3.1.2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 |
3.1.3 扩大政务公众号的主流影响力 |
3.2 微信传播规制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
3.2.1 净化舆情传播空间,唱响主旋律 |
3.2.2 搭建官民互通平台,实现零距离 |
3.2.3 创设理论开放渠道,提升认同度 |
3.3 微信传播规制是实现“中国梦”的舆论基础 |
3.3.1 诵读与传承理论经典,行走中国道路 |
3.3.2 捕捉与调适公众情绪,弘扬中国精神 |
3.3.3 汇集与知晓网络民意,凝聚中国力量 |
3.4 微信传播规制是新时代弘扬主旋律的要求 |
3.4.1 推动党的声音进入用户终端,塑造新兴舆论场 |
3.4.2 以民众喜闻乐见的融合形式,传播积极正能量 |
3.4.3 精准研判媒介的时、度、效,把握战略主动权 |
第四章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的失范现象研究 |
4.1 微信传播失范的表现 |
4.1.1 微信公众号传播的失范表现 |
4.1.2 微信朋友圈传播的失范表现 |
4.1.3 微信私人聊传播的失范表现 |
4.2 微信传播失范的现状调查 |
4.2.1 问卷收集 |
4.2.2 研究分析 |
4.2.3 研究发现 |
4.3 微信传播失范的原因分析 |
4.3.1 微信平台“把关”弱化 |
4.3.2 微信空间半匿名性 |
4.3.3 微信用户“速度”式社交心态 |
4.3.4 少数受众道德素养缺失 |
4.4 微信传播规制的现状 |
4.4.1 微信传播的主体规制现状 |
4.4.2 微信传播的内容规制现状 |
4.4.3 微信传播的渠道规制现状 |
4.4.4 微信传播的对象规制现状 |
4.4.5 微信传播的效果规制现状 |
第五章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规制的对策研究 |
5.1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的主体规制对策 |
5.1.1 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
5.1.2 打造主流公众号,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
5.1.3 实施分层管理与权责均衡 |
5.2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内容规制对策 |
5.2.1 增投“把关”力度 |
5.2.2 把控“异端”信息转发量 |
5.2.3 设置“关键词”筛滤 |
5.3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的渠道规制对策 |
5.3.1 加强主流公众号推送 |
5.3.2 规范朋友圈商业行径 |
5.3.3 正确引导微信私人聊 |
5.4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的对象规制对策 |
5.4.1 加强网民自律性教育 |
5.4.2 提升用户媒介素养 |
5.4.3 以制度引导网民 |
5.5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的效果规制对策 |
5.5.1 加强微信传播舆情监测 |
5.5.2 政府增强微信传播舆情应对能力 |
5.5.3 强化榜样示范作用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东吴系”女作家与吴地《紫罗兰》(后)的女性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女性为主导的两性关系新模式的建构 |
二、男性形象的弱化与符号化 |
三、《紫罗兰》 (后) 杂志的女性定位 |
四、结语 |
(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反华势力将西藏作为“西化”、“分化”中国的突破口 |
二、达赖集团利用宗教不断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破坏西藏社会稳定 |
三、财富分配不均影响社会稳定 |
四、腐败及不公正现象引发社会成员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 |
五、过度渲染民族亚文化导致主文化弱化, 而被民族分离主义所利用 |
(4)多元叙事下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困境与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意识形态叙事的两种基本类型:主流意识形态叙事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叙事 |
二、多元叙事下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困境 |
(一)各种非理性主义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叙事主体人格的冲击 |
(二)各种游戏主义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叙事至上权威的冲击 |
(三)各种实用主义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叙事崇高理想的冲击 |
(四)各种直观主义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宏大叙事方式的冲击 |
(五)历史虚无主义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叙事尊重历史事实的冲击 |
三、多元叙事下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出路 |
(一)完善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彻底性 |
1. 叙事主体必须是最广大的人民。 |
2. 叙事对象必须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3. 叙事方式必须具有完整性。 |
(二)拓展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兼容性 |
(三)注重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实践性 |
四、结语 |
(5)西藏与邻省藏区稳定研究视域与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边疆研究的基本理论溯源 |
( 一) 边疆和边疆治理是历史的产物,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 |
( 二) 边疆问题研究事关各国大局,现代边疆研究有着深刻的政治缘由 |
二、对西藏以及邻省藏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的视野 |
( 一) 西藏与邻省藏区社会稳定的多视角,决定了研究问题的多个方面 |
( 二) 对社会控制机理的解读,是研究西藏与邻省藏区社会稳定问题的一把钥匙 |
( 三) 边疆宗教领域的诸多问题,是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热点因素 |
三、为西藏与邻省藏区稳定谋长久之策的基础研究 |
( 一) 在边疆战略理论下社会稳定学和史学等多学科眼界下的思辨,对西藏社会稳定命题提出了新参照 |
( 二) 从系统论和结构的分析角度,把握西藏与邻省藏区社会稳定的对策理论 |
( 三) 在走向现代国家的命题下,重新审视边疆地区的民族问题 |
( 四) 开展特殊区域民族深层文化的研究,构建新的群体心理意识 |
(6)“日常叙事”审美与《紫罗兰》表述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紫罗兰》作品中日常与“现代性”的概念演绎 |
二、旅途邂逅、西式生活场景与梦幻空间 |
三、广告、封面美女与日常生活叙事 |
四、结 语 |
(8)第一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概况 |
(一) 围绕新闻或报刊本体的历史学探讨 |
(二) 对新闻业务、职业发展历史的深入考证 |
(三) 历史人物的报刊思想与活动探讨 |
(三) 报刊舆论、媒介话语与社会历史的关联研究 |
1. 对报刊舆论或舆论与社会历史间关系的关注。 |
2. 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媒介话语或媒介话语后蕴含的社会历史。 |
3. 文化传播、学术、文艺等与报刊之间的互动历史研究。 |
二、会议引发的思考 |
(一) 新闻史的研究视野、视角问题 |
(二) 新闻史研究的立足点, 新闻史研究的主体问题 |
(三) 新闻史学研究中走进历史情境的问题 |
(9)话语霸权、亚意识形态与全球化下的动漫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10)动画电影审美趣味与审美体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动画电影发展史及审美趣味 |
(一) 漫画、动画电影的概念和定义及审美体验 |
(二) 动画电影的运动性审美特征 |
(三) 动画电影运动节奏感及审美体验 |
(四) “亚意识形态符号”雕塑造型及审美特征 |
(五) 动画电影“亚意识形态”与后现代主义 |
(六) 视觉暂留及审美体验 |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读图时代”视觉文化审美价值及趣味 |
(一) 动漫产品“复制”及审美趣味 |
(二) 艺术审美情感因素与心理作用 |
(三) “读图时代”视觉文化教育功能及审美趣味 |
(四) 市场化运作与社会责任感 |
第三章 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动画审美特征及趣味 |
(一) 现代神话审美价值及审美趣味 |
(二)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及审美趣味 |
(三) 人与自然和谐审美意识 |
(四) 现代主义语境下女性解放的主题 |
(五) “天人合一”自然审美和环境审美 |
(六) 宫崎骏的森林绿色环保主义信仰 |
(七) 科幻梦想与“神话回归” |
第四章 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电影审美价值及趣味 |
(一) 迪斯尼公司与美国动画产业的崛起 |
(二) 美国动画电影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
(三) 后现代主义概念、定义及美国动画审美特征 |
(1) 后现代主义概念及定义 |
(2) 美国动画电影审美特征 |
第五章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历程及审美特征 |
(一)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历程 |
(二) 中国美术片“以静制动”审美趣味及审美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论“《紫罗兰》时尚叙事”的亚意识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 [1]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微信传播规制研究[D]. 徐媛.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2]“东吴系”女作家与吴地《紫罗兰》(后)的女性定位[J]. 韩颖琦,付语含.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J]. 司洪黎. 青年与社会, 2019(14)
- [4]多元叙事下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困境与出路[J]. 米占民.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5]西藏与邻省藏区稳定研究视域与思路[J]. 孙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6]“日常叙事”审美与《紫罗兰》表述方式[J]. 博玫.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7]近代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J]. 王天根.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8]第一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述评[J]. 向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04)
- [9]话语霸权、亚意识形态与全球化下的动漫产业[J]. 刘轶. 社会科学, 2009(07)
- [10]动画电影审美趣味与审美体验[D]. 宋成. 东北师范大学,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