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培养“知识农民”(论文文献综述)
张昊颖[1](2020)在《新时代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农村想象》文中指出农村作为“被想象的对象”一直以来被各类文本所建构塑形。在“看”与“被看”“书写”与“被书写”的融合过程中,乡村想象主体的建构隐喻着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新时代以来,电视剧中形成的农村想象作为社会想象的一部分,勾画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灿烂图景。本论文以2012年以来省级以上卫视播出的中国农村电视剧为研究对象,从新时代下的新农民形象、新生态景观和新权力关系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得出农村电视剧中被形塑的新农村形象是基于多种因素被想象构造出来的,它再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仍存在着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性认识,仍会对现实农村存在遮蔽与臆想的最终结论。论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开始阐述农村电视剧与农村想象的重组过程。对农村想象变迁历程进行梳理,对建构农村想象的研究方式、构成农村想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论述农民主体想象。新的身份谱系、新的主体形象以及新的时代特点都是构成农民想象的重要因素。第四部分研究农村生态想象。通过对电视剧中的绿色生态、文化生态以及农业生态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农村生态想象。第五部分是探讨农村权力想象。从农村剧中所构建的民主政治权力、法制权力以及经济权力入手,探究权力变革带来的新农村想象。第六部分探究新时代以来农村想象演变的建构动因。第七部分得出电视剧中的新农村想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时代、创作者、受众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发展被建构出来的研究结论。
周玉璇[2](2020)在《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产生机制与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战略和品质型文化型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浪潮,乡村掀起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浪潮,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成为淘宝村发展的新亮点。本文以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学者对各类型淘宝村形成机制的个案式研究或一般性总结等既有成果,再结合笔者十四次的相关淘宝村实地深入调查,找出传统手工艺型与工业型、农产品型淘宝村的差异性,进而演绎出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的形成机制。蓝海产品与互联网电商平台两个客观因素使得传统手工艺产品具备网销的理论条件,再由政府、草根两个主体通过“有形之手”进行产品与平台的搭桥,形成良好互动机制,充分调动各方主体主观能动性,加速创新扩散,促进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形成。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是政府推动型,以县域政府为主体,采用规划先行有效调配公共资源,既解决发展电商的刚需基础设施难题,又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电商活动,通常借助市场力量购买专业运营商服务的方式,通过陪伴式服务对村民主体“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电商辅导,培育知识农民,推动创新扩散,实现传统手工艺产业电商化的跨越式发展。另一种是自发成长型,草根精英主动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电商创业,村民群体间呈现出自组织、抱团发展的态势,自主演化、更替旧有的传统手工艺生产模式,集体促进传统手工艺产业突破“瓶颈期”,转型线上电商,地方政府则相对后介入,注重优化提升电商环境。通过对平乐村与霍庄村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总结出传统手工艺复兴、淘宝村形成发展中,呈现出生产组织专业化,空间重组形成地方功能性节点、文化多元化传承等特征。再从更大范围内基于对16个典型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案例的总结研究,结合淘宝村区位特征(城市边缘、城镇近郊、独立发展)与产品特征(产品价格和工艺价值、材料价值的比较)两个维度,更进一步比较政府推动型、自发成长型淘宝村的共性特征,分析两种不同模式下淘宝村相应可能存在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包括政府推动型会过于将任务定量化,相对忽略淘宝村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市场培训周期短,电商农民经验不足抵抗风险能力低;而自发成长型会存在转型线上发展的周期长,文化品牌建设落后等问题,提出相应规划措施应对。最后指出,随着更多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的出现与发展,“文艺复兴”能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创造宜居空间、提升治理水平,但存在文化原真性不足,产业竞争力薄弱,品牌建设缺失的挑战。在未来环境的解构与重组中,要坚持乡村特异性与村民主体性不变,坚持规划与治理协同并举,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正文共约55000字,图44幅,表11幅。
SALINDA SRISAN[3](2019)在《中泰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与泰国都是农业国家,大多数的中国人口和泰国人口都是在远离农村生活的贫穷农民,贫穷一直是两国遇到最大的问题。随着时代的改变加快技术快速发展,技术发展使跨境电子商务更受客户欢迎。世界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就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了,因此目前中国政府和泰国政府推动在农村地区开发跨境电子商务,让农民得到更高的收入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中国的农村地区在使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公司的大力支持如在农村地区建立网络服务中心,在全国的农村地区建立配送中心,在农村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知识教育中心等支持推动中国农村开发跨境电子商务已经取得成功,很多在农村地区生活的人民己经富裕起来。泰国政府推动设立使用跨境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促进开发国家的经济和解决国家的贫穷问题,但泰国在农村中使用跨境电子商务仍处在早期阶段,由于泰国农村地区有很多因素无法使用跨境电子商务,造成泰国到目前阶段使用跨境电子商务仍存在许多问题。中国农村的跨境电子商务比泰国发展得快速和成功,而中泰农村状况的相似之处使泰国能够将中国作为发展的模式。本文对中泰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中国农村地区的菏泽市和泰国Super fruit Thailand公司的两个具体案例,而且提出中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对泰国的借鉴。此外,为了促进泰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使用技术接受理论和技术-组织-环境模型理论分析泰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提出政策支持。目前农民的生活犹如在城市中心生活的人民一样离不开互联网和技术,教育培养农民如何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中销售产品并不困难,但这方面政府应当推动实行政策覆盖每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如跨境电子商务的知识、良好的互联网、良好的运输系统等方面支持。如果泰国能够将中国作为发展的模式,泰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运用可能更成功,因此中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的方案模式值得给泰国借鉴与学习。
和金生,郭晓君[4](2014)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之路——国外三个典型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文中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城镇化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解决"三农"难题的基础和关键。本文选取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3个典型案例,探讨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之路,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郭晓君[5](2014)在《农村实现以人为本的路径研究 ——基于人学的分析视角》文中指出本论文在人学理论和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学的规范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系统探究农村以人为本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知识农民等概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农村以人为本实现路径的人学研究框架,构建了新农村建设影响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的关系模型。研究了以人为本感知变量和解释变量的观测测度方法,提出了影响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的因素相关假设。通过实地调查,采集了河北省农村的农民抽样调查问卷1282份。统计分析结果揭示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区新农村建设状况存在的差异,不同地区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感知的差别。本文在探讨发展人、知识人概念和假设的基础上,发掘剖析了知识农民的特征。通过国内外多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论证了统筹城乡发展对提高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影响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的内因和外因,提出了提高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的路径。本文旨在对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以人为本的实现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政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郭晓君[6](2014)在《农业转型与知识农民的培养》文中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有的陷入了"农业发展的陷阱",我国应该吸取其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大批知识农民,早日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加快农业转型,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郝宗珍,赵建辉[7](2012)在《优化主体:提高农村以人为本的实现程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内动力包括基层组织和人,外动力包括政府、其他组织以及环境等。本文主要探讨了基层组织和人在提高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中的主体作用。
马翠花,师春祥[8](2011)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好形势》文中提出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大好机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强化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培养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坚持统筹协调,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刊杨挺秀遗稿编写组[9](2010)在《建设雨养生态农业遗稿——关于中国农业前景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前言在不到世界7%的国土上,基本解决了世界上23%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未来的中国,按照最理想的控制,将有人口15.7亿,在有限的资源上,不但要解决15亿多人的"吃饱"问题,而且要
李琪,邓倩,钟超[10](2010)在《建设知识型农村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知识水平低,知识人才流失严重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阻力。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通过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提升农村的吸引力,留住知识人才;增加大学生"下乡"的质和量,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型的知识型农村。
二、大力培养“知识农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力培养“知识农民”(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农村想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论题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成果综述 |
1.3 本论文的观点、研究方法与思路 |
2 变革与发展:农村电视剧与农村想象的重组过程 |
2.1 关于农村想象的方式 |
2.2 关于农村想象的要素 |
2.3 关于农村想象的历程 |
3 鼎新与多元:新时代农村电视剧中重塑的农民主体想象 |
3.1 被书写的农民身份谱系 |
3.2 被建构的农民主体形象 |
3.3 被呈现的农民时代特征 |
4 现代与科学:新时代农村电视剧中再造的农村生态想象 |
4.1 绿色生态:重构传统桃源的现代想象 |
4.2 文化生态:创建精神文明的城市想象 |
4.3 农业生态:发展生产景观的科学想象 |
5 公平与正义:新时代农村电视剧中变革的农村权力想象 |
5.1 民的权力:公平化的政治景观想象 |
5.2 法的力量:制度化的法治正义寓言 |
5.3 关系的变革:权力想象中的自我与他者 |
6 社会与个体:新时代以来农村想象演变的建构动因 |
6.1 时代发展的进程 |
6.2 创作主体的变化 |
6.3 受众角度的转移 |
7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参考电视剧名单(2012 年——2019 年) |
参考网站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工作和学术成果 |
致谢 |
(2)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产生机制与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消费升级时代传统手工艺品迎来新时机 |
1.1.2 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上升重大国策 |
1.1.3 淘宝村助力传统手工艺复兴 |
1.2 研究意义 |
1.2.1 以“传统文化+电商”方式促进乡村振兴实践 |
1.2.2 淘宝村研究范畴引入新要素、新类型 |
1.3 基本概念 |
1.3.1 传统手工艺产业 |
1.3.2 淘宝村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对象 |
1.4.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 传统手工艺的相关研究 |
2.1.1 特征与困境 |
2.1.2 互联网对传统手工艺的影响 |
2.2 淘宝村的相关研究 |
2.2.1 淘宝村的形成机制 |
2.2.2 淘宝村的类型研究 |
2.3 小结 |
第三章 产生机制与发展模式理论框架建构 |
3.1 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产生机制理论演绎 |
3.1.1 客观因素形成文化复兴机遇 |
3.1.2 主观因素推动电商集群形成 |
3.2 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发展模式理论演绎 |
3.2.1 政府推动型:从主导到支持的跨越式发展 |
3.2.2 自发成长型:从手艺到守艺的优化式发展 |
第四章 政府推动型:以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为例 |
4.1 客观因素 |
4.2 主观因素 |
4.2.1 “政府+服务商”模式主导 |
4.2.2 创业草根持续带动 |
4.3 发展特征 |
4.3.1 生产组织 |
4.3.2 空间结构 |
4.3.3 文化传承 |
第五章 自发成长型:以许昌市灵井镇霍庄村为例 |
5.1 客观因素 |
5.2 主观因素 |
5.2.1 村民自发触网 |
5.2.2 政府优化服务 |
5.3 发展特征 |
5.3.1 生产组织 |
5.3.2 空间结构 |
5.3.3 文化传承 |
第六章 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发展模式比较 |
6.1 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的特征 |
6.1.1 外在区位特征 |
6.1.2 内在产品特征 |
6.1.3 发展模式与内外在特征的关系 |
6.2 政府推动模式的困境与应对 |
6.2.1 发展困境 |
6.2.2 规划应对 |
6.3 自发成长模式的困境与应对 |
6.3.1 发展困境 |
6.3.2 规划应对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与不足 |
7.2.1 主要创新点 |
7.2.2 主要不足 |
7.3 进一步讨论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中泰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概念界定 |
1.2.2 文献综述 |
1.2.3 理论相关 |
1.3 论文框架 |
1.4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
2 中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
2.1 中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介绍 |
2.2 中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 |
2.3 中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政府的政策支持 |
3 泰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
3.1 泰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介绍 |
3.2 泰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 |
3.3 泰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政府的政策支持 |
4 中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对泰国的借鉴 |
4.1 贸易政策支持方面 |
4.2 基础设施政策支持方面 |
4.3 技术政策支持方面 |
5 案例分析 |
5.1 中国经济发展落后的菏泽市 |
5.2 泰国Super fruit Thailand公司 |
5.3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成功模式作为给泰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借鉴 |
6 总结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4)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之路——国外三个典型案例给我们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的成功经验 |
(一) 日本的道路 |
1. 加大政府投入。 |
2. 完善法律。 |
3. 加强小城镇建设。 |
4. 大力发展农业协会。 |
5. 积极培养知识农民。 |
6.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二) 韩国的经验 |
1. 实行“新农村工厂计划”。 |
2. 新乡村建设运动。 |
3. 加强制度建设, 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
4. 发展教育事业。 |
5. 推动农村文化社区建设。 |
(三) 巴西里贝朗普雷图市的做法 |
1. 提供优惠贷款服务。 |
2. 提供全面的农机服务。 |
3. 提供科技支农服务。 |
4. 提供培训服务。 |
(四) 以上典型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
二、导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些原因 |
三、对策建议 |
(5)农村实现以人为本的路径研究 ——基于人学的分析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的主题与研究基本设定 |
1.3.1 研究的主题 |
1.3.2 研究基本设定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框架与方法 |
1.5.1 人学研究框架 |
1.5.2 研究方法 |
1.6 本文结构与内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人性假设理论 |
2.1.1 人的概念与本质 |
2.1.2 对人性假设的研究 |
2.1.3 人性分析 |
2.1.4 知识经济与知识人假设 |
2.2 人本理论 |
2.2.1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
2.2.2 西方人本主义 |
2.2.3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论 |
2.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3.1 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
2.3.2 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相关研究现状与评述 |
3.1 对以人为本的不同理解 |
3.1.1 以人为本的内涵 |
3.1.2 以人为本既是原则又是理论 |
3.1.3 以人为本不是人类中心主义 |
3.2 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以人为本 |
3.2.1 国外学者的观点 |
3.2.2 国内学者的观点 |
3.3 新农村建设与以人为本 |
3.4 对知识农民的讨论 |
3.5 对社会排斥的不同理解 |
3.5.1 国外的讨论 |
3.5.2 国内的研究 |
3.6 相关评价指数研究 |
3.6.1 人文发展指数 |
3.6.2 幸福指数 |
3.6.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 |
3.6.4 关于以人为本的测量 |
3.7 简要评价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
4.1 研究设计 |
4.1.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4.1.2 研究模型与假设 |
4.1.3 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的评价指标与观测变量 |
4.1.4 预调研与量表评价 |
4.2 实证分析 |
4.2.1 河北省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现状统计 |
4.2.2 数据分析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典型案例的诠释与评价 |
5.1 统筹城乡发展的不同道路 |
5.1.1 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经验 |
5.1.2 我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 |
5.1.3 简要评价 |
5.2 先进村的典型 |
5.2.1 河北省先进村的代表 |
5.2.2 其他省先进村的代表 |
5.2.3 简要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影响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的因素分析 |
6.1 影响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的内因和外因 |
6.1.1 内外因与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的关系 |
6.1.2 内外因影响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关系模型 |
6.2 主要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 |
6.2.1 主体弱化 |
6.2.2 政府主导乏力 |
6.2.3 外部环境较差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提高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的动力机制与路径 |
7.1 动力机制分析 |
7.1.1 动力机制的内涵 |
7.1.2 提高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的动力 |
7.2 提高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的路径 |
7.2.1 优化主体 |
7.2.2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7.2.3 优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1.1 以人为本实现程度是可以评价的 |
8.1.2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正相关 |
8.1.3 要高度重视发展人的两面性 |
8.1.4 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可供参考 |
8.1.5 影响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8.1.6 主体优化是未来乡村发展的根本 |
8.1.7 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程度 |
8.1.8 人学研究框架是可供参考的 |
8.2 本文的探索与创新 |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8.3.1 研究局限 |
8.3.2 研究态势 |
8.3.3 本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科研情况 |
附录 |
致谢 |
(6)农业转型与知识农民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转型的呼唤 |
二、国内外对有关问题的讨论 |
三、传统农民向知识农民演变的模型 |
四、加快农业转型,培养知识农民的路径选择 |
(一)走新型农业转型的道路 |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养知识农民 |
(7)优化主体:提高农村以人为本的实现程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
二、加快知识农民的培养 |
(一) 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
(二) 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致富本领。 |
1.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致富观念。 |
2.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 |
(三) 提高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 |
1.用科学理论武装农民。 |
2.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
3.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
4.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
(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好形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注重强化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 |
二、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
1、切实加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 |
2、培育新型“知识农民”。 |
三、协调好利益关系, 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1、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全面树立生态文明观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
2、在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过程中, 要协调好企业、集体、个人利益关系。 |
3、坚持用城市理念来改造、提升农村, 加快农村城镇化 |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 |
1、完善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 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2、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 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
3、促进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 |
五、结语 |
(9)建设雨养生态农业遗稿——关于中国农业前景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序言 |
第一章创建雨养生态农业的三大前提 |
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
(一) 人口爆炸 |
(二) 人口压力 |
(三) 零增长 |
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一) 历史的总结 |
(二) 资源的特点 |
(三) 开发与保护 |
(四) 标志和措施 |
三、改善生态环境 |
(一) 潜伏着的生态危机 |
(二) 治国之本在治山 |
(三) 保护中华民族的血液 |
第二章农业现代化的总趋向 |
一、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
(一) 本质是科学化 |
(二) 特点是商品化 |
(三) 标志是社会化 |
(四) 基础是集约化 |
(五) 关键是知识化 |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
(一) 基本国情 |
(二) 基本国策 |
(三) 发展战略 |
(四) 技术政策 |
三、怎样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
(一) 靠政策法规 |
(二) 靠科技进步 |
(三) 靠增加投入 |
(四) 制订总体规划 |
(五) 发展乡镇企业 |
(六) 搞好基础设施 |
第三章建设雨养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石 |
一、生态农业的孕育 |
(二) 食品污染 |
(三) 环境污染 |
二、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
(一) 良性循环农业 |
(二) 立体化农业 |
(三) 高效益农业 |
(四) 科学化农业 |
(五) 安全化农业 |
三、生态农业的优越性 |
(一) 绿色植被大 |
(二) 生物产量高 |
(三) 光合产物利用合理 |
(四) 经济效益好 |
(五) 动态平衡佳 |
四、生态农业致富途径 |
(一) “小康水平”的标志 |
(二) 走向富裕的途径 |
(三) 广大农民致富的制约因素 |
(四) 根本出路在于建设生态农业 |
(五) 如何建设雨养生态农业 |
(10)建设知识型农村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建设知识型农村 |
二、建设知识型农村面临的问题 |
(一) 农民知识水平低 |
(二) 吸引能力差, 知识人才流失 |
三、加快知识型农村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一) 加大农村教育力度, 培养更多知识型农民 |
(二) 加强吸引力度, 留住农村有知识的人才 |
(三) 进一步加大大学生支农的力度, 增强农村的发展力度 |
四、大力培养“知识农民”(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农村想象[D]. 张昊颖. 暨南大学, 2020(04)
- [2]传统手工艺型淘宝村产生机制与模式研究[D]. 周玉璇. 南京大学, 2020(02)
- [3]中泰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比较研究[D]. SALINDA SRISAN. 浙江大学, 2019(02)
- [4]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之路——国外三个典型案例给我们的启示[J]. 和金生,郭晓君. 经济论坛, 2014(07)
- [5]农村实现以人为本的路径研究 ——基于人学的分析视角[D]. 郭晓君. 天津大学, 2014(11)
- [6]农业转型与知识农民的培养[J]. 郭晓君.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4(01)
- [7]优化主体:提高农村以人为本的实现程度[J]. 郝宗珍,赵建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20)
- [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好形势[J]. 马翠花,师春祥. 农业经济, 2011(02)
- [9]建设雨养生态农业遗稿——关于中国农业前景的思考[J]. 本刊杨挺秀遗稿编写组. 当代生态农业, 2010(Z1)
- [10]建设知识型农村的问题与对策[J]. 李琪,邓倩,钟超. 运城学院学报,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