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兽医药理论与中药制剂(论文文献综述)
马迎畿[1](2021)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以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奶源安全的意义与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基本概述,其次介绍奶牛疾病病因与辨证施治,最后从关注基础理论分析、强化奶牛疾病的治疗推广、形成制剂生产线、增加中兽医药治疗投入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的相关思考,继而强化中兽医药治疗疾病的效果,更好地保障奶源安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肖彬[2](2021)在《中兽医技术在宠物犬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及典型病例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宠物疾病的临床诊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中兽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中兽药和针灸术作为中兽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宠物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中兽药和针灸等中兽医技术在防治宠物犬疾病、维持宠物犬健康层面,调查了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内宠物医生对中兽医技术开展现状和宠物主人对中兽医技术需求情况,为中兽医技术在宠物犬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依据。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开展调研。对于宠物医生的调查,围绕宠物医生对中兽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中兽医技术防治宠物犬疾病的应用频率和对中兽医技术治疗宠物犬疾病的疗效认可度,并对宠物医生针灸治疗犬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后肢瘫痪治疗选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宠物犬主人,主要调研其对中兽医技术防治疾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以及具体接受过中兽医技术防治疾病的类型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参与宠物医生和宠物犬主人各264例,收集有效调查问卷525份,问卷合格率99.4%。调查结果显示:1.在中兽药认可程度上,61.69%的宠物医生和53.41%的宠物主人认为中兽药效果良好。在针灸认可程度上,62.45%的宠物医生和54.17%的宠物主人认为针灸效果良好。2.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对中兽药和针灸认可度较高,认为中兽药药效温和占比分别为78.16%和73.11%,其次为副作用小(77.01%和73.48%)。对针灸协同其它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疗效突出,分别为70.5%和53.41%。3.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推崇使用中兽药治疗宠物犬疑难杂症占比分别为67.43%和65.91%;推崇使用针灸治疗宠物犬运动障碍、瘫痪性疾病占比分别为85.06%和67.8%。4.在治疗宠物犬疾病中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选择使用中成药占比分别为75.48%和60.61%;宠物医生运用防治宠物犬疾病中白针术使用最多为63.98%,艾灸最高为70.88%;宠物主人选择运用白针术最高为48.11%,艾灸最高为68.18%。5.95.79%的宠物医生对中兽医在宠物诊疗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89.02%的宠物主人认为中兽医很有发展前途。6.宠物医生在治疗犬瘟热、犬犬传染性肝炎、细小病毒病时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占比分别为65.15%、51.52%和58.33%;宠物医生在治疗宠物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老年性疾病时,运用中兽医疗法治疗犬腹泻、犬感冒、犬贫血、犬不孕症、犬肾炎、犬瘫痪、犬疥螨和犬老年性便秘,占比最高分别为65.15%、50.76%、48.48%、40.15%、42.05%、63.26%、46.59%和57.58%。7.对53例宠物犬IVDD导致瘫痪病例分析后发现该病京巴犬发病率较高占总病例的39.62%;5-7岁病患犬较易发病占总病例的45.28%;雄性发病率较高占总病例的79%;67.92%的患犬针灸治疗1-2月就可恢复健康。8.对宠物医生运用针灸治疗53例宠物犬IVDD导致瘫痪病例选穴规律进行调研后统计分析,发现排除阿是穴后,共涉及48个腧穴,使用总频次达726次。从使用频次分析,频次最高的是百会穴和后三里穴(53次);从腧穴所在部位分析,后肢腧穴共25个,使用频次343次,躯干部腧穴共21个,使用频次379次;从腧穴归经分析,足太阳膀胱经的使用频次最高,腧穴10个,共使用189次。从特定穴归属分析,五腧穴使用频次最高,共9个,使用176次。9.为验证选穴规律经验的有效性,选取一只椎间盘突出导致瘫痪的宠物犬进行针灸治疗。采用电针+白针:百会、命门、腰阳关、肾俞、尾根、后三里、二眼、环跳、阳陵泉、后六缝。水针:百会穴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每穴0.3 ml。配合按摩治疗,点压穴位手法点压华佗夹脊、委中穴、环跳穴、涌泉穴、阳陵穴及压痛点,治疗32天后,患犬基本恢复正常,可以正常走路、跑动。调查结果表明,中兽医技术防治宠物犬疾病疗效确切。中兽医技术在宠物犬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靳忠福[3](2021)在《中兽医治疗奶牛疾病的策略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奶源安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饲料添加剂、兽药对奶源影响很大,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药物残留,可影响奶源安全。本文阐释了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的优势,分析了中兽医药治疗奶牛乳房炎、胎衣不下以及不孕症等,提出了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的优化策略,为奶牛疾病治疗提供积极借鉴,确保奶源安全。
吴蕾[4](2020)在《减抗背景下中草药在饲料方面的应用及存在问题》文中提出中草药具有毒性小、无残留、公众顺应程度高等优势,其在饲料减抗的大背景下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中草药作为饲料应用时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力、促进生长、改善产品品质等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又存在成本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本文将对中草药在饲料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做一介绍,并提出若干建议。
王强[5](2019)在《鸡大肠杆菌病模型建立与辨证分型》文中研究表明鸡大肠杆菌病是目前家禽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多发病。环境、应激反应或继发病等多种因素均可以导致发病,临床上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疗效大不如前,同时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目前众多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许多中药在治疗细菌性传染病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市场上的中兽药种类繁多,部分中兽药制剂的方剂缺乏中兽医辨证理论依据。因此,本试验通过不同途径感染大肠杆菌的模型来观察症状体征与中兽医证候特点比较分析,建立鸡大肠杆菌病的辨证标准,为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中兽药研发与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喉头气管接种鸡大肠杆菌模型的建立与观察通过预试验发现喉头气管接种攻毒剂量为0.54×109 CFU/mL菌液0.5mL/只时,发病率能达到100%,死亡率为40%,症状病变与临床自然发病基本一致,因此选用该剂量通过喉头气管接种进行模型建立。攻毒后,观察临床症状和体温变化,同时对血生化、组织病理切片和炎性因子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随病情的发展,症状及组织器官病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攻毒后12 h,以发热症状为主,占存活鸡群总数的100%,攻毒后36 h,有90%的存活鸡表现出典型拉稀症状,攻毒后72 h,鸡群体温开始出现下降;剖检发现攻毒后24 h病死鸡出现渗出性心包炎;攻毒后48 h肝脏出现病变,边缘充血坏死,攻毒后96 h后心包炎和肝周炎等典型病变检出率达到100%,个别鸡出现肾脏、脾脏肿大等病变;病理学观察发现,攻毒后12 h,肺部率先出现病变,进而侵害心、肠、肝等组织器官;表明细菌由呼吸道侵入机体后,通过肺部进入血液,进而逐渐侵害机体的其他组织器官。血生化指标发现ALT、AST和TBIL在24 h-36h出现显着和极显着升高(P<0.05,P<0.01),其中AST在攻毒后72 h开始降低;炎性指标检测发现血清中IL-1β表达量在攻毒后24 h出现升高,24h、36h、48h和72h差异显着(P<0.05),攻毒后72h恢复正常,TNF-α表达量在攻毒前期无明显变化,在攻毒后96 h出现显着升高(P<0.05),表明在疾病发展的炎性反应不断加剧,肝功能受损严重。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喉头气管接种鸡大肠杆菌,模拟自然感染途径,可成功建立人工疾病模型,为人工建立鸡大肠杆菌病模型和治疗鸡大肠病的中药筛选提供参考。试验二肌注模型的建立与观察通过预试验发现胸肌注射攻毒剂量为0.30×109 CFU/mL菌液0.5mL/只时,发病率达到100%,死亡率50%-70%左右,症状病变与临床自然发病基本一致。攻毒后同上进行相关指标观察,同时进行血常规、菌血症和肝脏触片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本模型症状和病变出现的时间点,均比喉头气管接种模型提前且更加严重。在攻毒后12 h出现发热症状,24 h后发热症状消失,持续时间比喉头气管接种模型减少12 h,部分鸡体温开始下降,比喉头气管接种模型提前36 h出现;拉稀症状在攻毒后24 h出现,比喉头气管接种模型提前12 h出现,占存活鸡群的比例高达85%;剖检出现心包炎和肝周炎病变的时间点均比喉头气管接种模型提前12 h出现,并在60 h,检出率达到100%;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心、肝的病理变化出现的时间点也提前24 h。血常规检查发现攻毒组的WBC总数在36 h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60 h、72 h、96 h、120 h和144 h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中性粒细胞(NEUT)数在攻毒后72 h出现升高,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血生化指标和炎性因子检测与喉头气管接种模型无显着差异,以上指标均反应出细菌在侵入机体后,炎症反应在不断加剧。试验鸡菌血症检测攻毒后在12 h检出率最高达到87.5%;各时间段病死鸡取肝脏组织触片,均可观察到致病菌,表明通过肌注途径进行攻毒,细菌可迅速进入血液,引发菌血症,大幅减少临床的感染和发病周期。以上结果表明,肌注模型具有发病快、致病性强、所需剂量小且死亡率高等特点,缺乏临床上自然感染发病的典型病程。试验三鸡大肠杆菌病最佳辨证方法为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喉头气管接种模型的鸡大肠杆菌病程按六经辨证分析:在攻毒后6 h-18h,病鸡主要表现为恶寒(扎堆、羽毛蓬松等)、高热(80%以上病鸡体温升高℃以上,精神极度沉郁等),这与太阳-少阴病证相符;攻毒后18 h-24h,发热症状鸡仅占存活鸡的33%,这与阳明病证向少阳病证传变的主证微热不退、寒热往来相符;攻毒后24 h-36h,病鸡群主要表现发热鸡逐渐减少,体温下降鸡逐渐增多,且有90%的病鸡出现拉稀症状,这与太阴病证基本相符;攻毒后36 h-72h,与少阴主证恶寒、嗜睡和神昏相符,此时病在心肾;72 h以后与厥阴主证寒热错杂、神昏衰竭相符。按卫气营血辨证分析:攻毒后6 h-24h,与卫分阶段主证发热相符,病在卫分;攻毒后24 h-48h,与营分阶段病邪入血,与营分阶段主证神昏相符,病在营分;攻毒后48 h-72h,个别鸡脾脏、肾脏肿大,血象分析中,肝功能严重下降,而血分病以神昏、肝肾病变为主,病在血分。肌注模型组鸡病程按六经辨证分析:攻毒后6 h-12h,与太阳和阳明阶段主证相符,病位为太阳传入阳明;攻毒后12 h-24h,发热症状鸡仅占存活鸡总数的8%,同时拉稀症状鸡比例达到85%,因此病位辨为少阳传入太阴病证;攻毒后24 h-72h,与少阴主证恶寒、嗜睡和神昏相符;攻毒后72 h,鸡群体温出现显着下降,神昏衰竭且肝肾出现病变,病位在厥阴。按卫气营血辨证分析:攻毒后6 h-12h,与卫分阶段主证发热相符,病在卫分;攻毒后12 h-24h,营分阶段病邪入血,主证神昏相符,病在营分;攻毒后24 h-72h,症状以体温下降和嗜睡为主,占存活鸡总数的80%以上,剖检可见典型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检出率为100%,个别鸡变现出脾肾肿大病变,而血分病以神昏、肝肾病变为主,病入血分。本研究通过喉头气管接种和肌肉注射两种途径建立了鸡大肠杆菌的人工模型,对两种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比分析,并通过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加以辨证,初步建立鸡大肠杆菌病的人工疾病模型和辨证标准。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6](2017)在《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报告》文中研究说明中兽医学又称中国传统兽医学,几千年来在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政府和民众比以往更加重视畜禽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等问题,中兽医学以其独具特色的医学模式、安全的诊疗手段、科学的保健思想以及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该文主要分析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归纳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促进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为促进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和学术建设,进一步保障畜禽产品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及有效防控动物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顾进华[7](2017)在《中兽药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文中指出在回顾中兽药发展历程基础上,剖析了中兽药研发、生产及其在畜禽和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中西结合研究成果,阐述了使用中兽医理论指导研究的重要性,对中兽药创新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建议。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8](2016)在《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表明中兽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兽医学,几千年来在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政府和民众比以往更加重视畜禽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等问题;中兽医学以其独具特色的医学模式、安全的诊疗手段、科学的保健思想以及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围绕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预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等方面一一进行阐述,为促进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和学术建设,进一步保障畜禽产品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及有效防控动物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白和平[9](2015)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及其优势》文中研究表明奶源安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饲料添加剂、兽药,对奶牛疾病采取抗生素治疗,很可能产生抗生素奶。应用中兽医理论对奶牛病因病机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中兽医药治疗奶牛乳房疾病的原理以及具体治疗方法,对比了传统抗生素治疗与中兽医药治疗对奶牛乳房疾病的治疗效果,并提出具体的发展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的对策,旨在大力推广中兽医药治疗方法,确保奶源安全。
李灵娟[10](2015)在《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文中提出清瘟解毒口服液是近几年在家禽疾病防控中最常用的一种中兽药复方制剂,其功效为清热解毒,主治家禽外感发热。但其传统生产工艺存在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率偏低、除杂浓缩环节损失高和能耗高等缺陷。同时,清瘟解毒口服液的国家质量标准中均为定性鉴别,缺乏该方剂主要药效成分的定量检测,影响了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控制,可能导致产品临床疗效的较大差异。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建立了清瘟解毒口服液重要成份黄芩苷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国家标准。通过研究生物酶解、膜分离等高新制备工艺,提高该药品活性成分收率,降低资源损耗,节约生产成本,并通过对制备工艺的改进,提升清瘟解毒口服液的质量和性价比。本课题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黄芩苷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本课题在《兽药国家标准汇编---兽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中清瘟解毒口服液原质量标准的基础建立了黄芩苷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结果显示:黄芩苷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中供试品的制备方法是:取药液1mL,置5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50%甲醇溶液,超声处理20min(100W,40KHz),放置至室温,用50%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色谱条件为:以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作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22:78)。检测波长为274nm,流速为1.O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研究表明:该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重复性好,且加样回收率高,可作为黄芩苷定量测定方法。(2)清瘟解毒口服液粉碎提取参数通过对清瘟解毒口服液组方药材进行粉碎预处理工艺研究,综合比较不同粉碎提取参数对药液活性成分收率的影响,证明破碎提取工艺的最优技术参数为:药材粉碎过24目筛,提取时间为50min,提取温度为90℃,加水量为药材的8倍量水。(3)清瘟解毒口服液酶解破壁工艺参数利用生物酶特有的高效性及专一性特点,并根据清瘟解毒口服液的组方药味特点,选择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组成的复合酶,筛选出了最适酶用量及最佳酶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酶解破壁提取工艺的最优技术参数为:复合酶最佳作用剂量为0.1%,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比例为1:1:2.5:2,pH4.5,反应时间50min,反应温度为45℃。(4)清瘟解毒口服液膜过滤除杂工艺参数利用陶瓷膜对中药提取液流体的选择性分离,通过对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中膜孔径、温度及压力参数进行研究,使活性物质选择性通过,从而达到除杂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清瘟解毒口服液膜过滤除杂工艺的最佳技术参数为:陶瓷膜孔径为0.6μm,药液温度为30℃、压力为0.2MPa。。(5)清瘟解毒口服液膜浓缩工艺参数选择膜浓缩技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清瘟解毒口服液的浓缩,通过对压力、温度、相应膜通量及膜污染等参数设计不同对照及正交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膜浓缩操作压力0.2MPa、过滤药液温度40℃、进料药液流速为35.67m/s的条件下,进行清瘟解毒口服液的浓缩,可使蒸汽的利用率较传统工艺显着提高。(6)清瘟解毒口服液新工艺中试生产通过对清瘟解毒口服液提取、除杂、浓缩等工艺流程的研究,将上述提取、除杂、浓缩方法联合应用于清瘟解毒口服液的制备,并通过放大生产对实验室所筛选的技术参数进行再验证。结果显示:在采用新型联动工艺进行中试生产过程中,清瘟解毒口服液的活性成分收率显着提高;成品经6个月的加速试验,其性状、鉴别、含量、微生物限度等各项指标均合格,表明在新工艺条件下产品质量稳定。本研究新工艺中试产品经河南省兽药监察所检验完全合格。相关研究成果被评为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新工艺的生产成本比传统工艺明显降低,并达到了提高活性成分提取率、降低资源损耗、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二、中兽医药理论与中药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兽医药理论与中药制剂(论文提纲范文)
(1)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奶源安全的意义 |
1.1 奶源安全有利于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 |
1.2 奶源安全利于奶制品行业的稳健发展 |
2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基本概述 |
2.1 中兽医药治疗的原理 |
2.2 中兽医药治疗的实际方法 |
2.3 中兽医药治疗的特征 |
3 奶牛疾病病因与辨证施治 |
4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的相关思考 |
4.1 关注基础理论分析 |
4.2 强化奶牛疾病的治疗推广 |
4.3 及时运用中草药剂进行疾病治疗 |
4.4 引进先进的技术控制奶牛疾病产生 |
5 结语 |
(2)中兽医技术在宠物犬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及典型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中兽医学 |
1.2 中兽药在宠物临床的应用 |
1.3 中兽医针灸在宠物临床的应用 |
1.4 宠物行业现状 |
1.5 宠物疾病防治现状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方法 |
2.3 调查内容 |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5 问卷调查范本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宠物医生与宠物主人对中兽药和针灸相关问题的调研结果 |
3.1.1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对中兽药和针灸的认可程度情况 |
3.1.2 宠物医生与宠物主人对中药的优缺点认识情况 |
3.1.3 宠物医生与宠物主人对针灸的优缺点对比分析 |
3.1.4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选择中兽药和针灸防治疾病的原因对比分析 |
3.1.5 中兽药形式防治宠物犬疾病情况 |
3.1.6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使用针灸形式对比 |
3.2 宠物医生临床中使用中兽医诊疗技术防治宠物犬疾病调研结果 |
3.2.1 宠物医生防治宠物犬常见传染病中西疗法对比 |
3.2.2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情况 |
3.2.3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情况 |
3.2.4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循环系统疾病情况 |
3.2.5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泌尿系统疾病情况 |
3.2.6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生殖系统疾病情况 |
3.2.7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情况 |
3.2.8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寄生虫疾病情况 |
3.2.9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老年性疾病情况 |
3.3 宠物犬IVDD导致的后肢瘫痪病例针灸治疗及选穴规律分析 |
3.3.1 IVDD导致后肢瘫痪患犬病例分析 |
3.3.2 针灸治疗犬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后肢瘫痪治疗选穴规律 |
3.4 针灸治疗宠物犬IVDD导致后肢瘫痪治疗选穴验证 |
3.4.1 病例简述 |
3.4.2 临床检查与诊断 |
3.4.3 治疗方法 |
3.4.4 治疗结果 |
3.5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对中兽医在宠物犬临床未来发展建议 |
4 讨论 |
4.1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对中药和针灸的认可程度 |
4.2 宠物医生与宠物主人对中药的优缺点认识 |
4.3 宠物医生与宠物主人对针灸的优缺点对比 |
4.4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选择中兽药和针灸防治疾病的原因对比 |
4.5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使用中兽药形式 |
4.6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使用针灸形式对比 |
4.7 宠物医生临床中使用中兽医诊疗技术防治宠物犬疾病调研结果 |
4.8 宠物犬IVDD导致的后肢瘫痪病例针灸治疗及选穴规律分析 |
4.9 针灸治疗宠物犬IVDD导致后肢瘫痪治疗选穴验证 |
4.10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对中兽医在宠物犬临床未来发展建议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3)中兽医治疗奶牛疾病的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的优势 |
2 奶牛乳房炎 |
3 奶牛胎衣不下 |
4 奶牛不孕症 |
5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策略优化 |
5.1 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
5.2 加强技术推广力度 |
5.3 建立制剂生产线 |
(4)减抗背景下中草药在饲料方面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中草药在饲料中的应用形式 |
1.1 饲料原料 |
1.2 饲料添加剂 |
2 中草药在饲料应用中的主要作用 |
2.1 杀灭病原体、增强免疫力、抗应激 |
2.2 改善动物产品品质 |
2.3 提升生产及繁殖性能 |
3 中草药作为饲料应用时遇到的问题 |
3.1 原料成本节节攀升 |
3.2 中草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
3.3 植物提取物类饲料缺乏统一工艺及质量标准 |
3.4 中草药类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
4 中草药作为饲料应用的建议 |
4.1 设立中草药健康养殖应用试验示范区,并推广应用经验 |
4.2 尽快建立统一相关植物提取物类产品质量标准 |
4.3 妥善制定中医药人才援助中兽医药发展的制度机制 |
(5)鸡大肠杆菌病模型建立与辨证分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
1 鸡大肠杆菌病 |
1.1 病原学 |
1.2 致病机制 |
1.3 鸡大肠杆菌病耐药性研究 |
1.4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 |
1.5 防治措施 |
2 中兽医药抗鸡大肠杆菌病现状 |
2.1 中兽医学对大肠杆菌病的认识 |
2.2 治疗鸡大肠杆菌常用中药复方 |
2.3 中药的抑菌作用 |
2.4 中药制剂对鸡大肠杆菌的防治作用 |
2.5 中药防治存在的问题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一章 喉头气管接种鸡大肠杆菌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菌株来源 |
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4 细菌培养与细菌计数 |
1.5 预试验 |
1.6 喉头气管接种模型的建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预试验结果 |
2.2 喉头气管接种模型 |
3 讨论 |
3.1 感染前期 |
3.2 感染中期 |
3.3 感染后期 |
第二章 肌注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菌株来源、主要仪器和细菌培养计数 |
1.3 主要试剂配制 |
1.4 预试验 |
1.5 肌注模型的建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预试验结果 |
2.2 肌注模型 |
3 讨论 |
3.1 感染前期 |
3.2 感染中期 |
3.3 感染后期 |
第三章 鸡大肠杆菌病中兽医辨证 |
鸡大肠杆菌病的六经辨证 |
鸡大肠杆菌的卫气营血辨证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学科优势 |
1.1.1 医学模式的先进性 |
1.1.2 临床诊疗的安全性 |
1.1.3 防病保健的科学性 |
1.2 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历程概览 |
1.2.1 中兽医学学科具有良好的民间基础 |
1.2.2 在全国较早开展中兽医学的教学、科研和出版工作 |
2 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现状 |
2.1 学科队伍现状 |
2.2 学科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 |
2.2.1 平台建设 |
2.2.2 人才培养 |
2.3 学科研究现状 |
2.3.1 兽医中药药理学 |
2.3.2 兽医中药提取物与新制剂 |
2.3.3 兽医中药与动物保健 |
2.4 学科主要成果 |
2.5 学会活动及学术交流 |
2.6 福建省中兽药生产现状 |
3 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趋势预测 |
3.1 中西兽医结合, 形成西兽医为主、中兽医为辅的畜禽疫病防治和健康养殖的新局面 |
3.2 中兽药制剂有较大发展, 成为在养殖业中禁用饲用促长抗生素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 |
3.3 中西结合兽医学新学科进入创建初期阶段 |
4 中兽医学发展面临的机遇 |
5 中兽医学面临的挑战 |
5.1 基础研究薄弱 |
5.2 中兽医药学的科学体系未能完全获得现代医学界共识 |
5.3 安全、有效的中兽药及其制剂标准规范尚未健全 |
5.4 中兽医药学人才匮乏 |
6 中兽医学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
6.1 加强中兽医科技人才培养, 重视应用型中兽医人才的实践教育 |
6.2 加强中兽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新药创制能力 |
6.3 加强中兽医学基础研究, 进一步揭示中兽医药学的科学实质 |
6.4 创建中西兽医结合的畜禽疾病防治技术新模式, 探索无抗养殖新路径 |
6.5 促进中西兽医结合研究, 探索建立新兽医学科 |
(7)中兽药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兽医药简介 |
1.1 发展历程 |
1.2 中兽医药特色 |
2 中兽药研发与生产 |
2.1 结合理论发展开发新品种 |
2.2 提取物研究广泛开展 |
2.3 制剂技术发展迅速 |
2.4 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得到提升 |
3 中兽药的应用 |
3.1 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3.1.1 提高畜禽生产性能 |
3.1.2 改善畜禽产品品质 |
3.1.3 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
3.1.4 缓解畜禽应激 |
3.1.5 防治畜禽疾病 |
3.2 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4 中兽药发展趋势及建议 |
4.1 发挥中兽医理论优势, 开展药物筛选和临床疗效研究 |
4.2 加强抗菌抗病毒中药研究, 为疫病防控提供选择 |
4.3 准确把握中药有效成分, 确保提取物疗效 |
4.4 深入研究中西复方制剂, 遏制非法添加 |
4.5 加强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 发挥重要“替抗”作用 |
4.6 加强中兽药标准研究, 助力走向国际 |
(8)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学科优势 |
1.1.1 医学模式的先进性 |
1.1.2 临床诊疗的安全性 |
1.1.3 防病保健的科学性 |
1.2 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历程概览 |
1.2.1 中兽医学学科在福建省具有良好的民间基础 |
1.2.2 福建省在全国较早开展中兽医学的教学、科研和出版工作 |
2 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现状 |
2.1 学科队伍现状 |
2.2 学科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 |
2.2.1 平台建设 |
2.2.2 人才培养 |
2.3 学科研究现状 |
2.3.1 兽医中药药理学 |
2.3.2 兽医中药提取物与新制剂 |
2.3.3 兽医中药与动物保健 |
2.4 学科主要成果 |
2.5 学会活动及学术交流 |
2.6 福建省中兽药生产现状 |
3 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趋势预测 |
3.1 中西兽医结合, 形成西兽医为主中兽医为辅的畜禽疫病防治和健康养殖的新局面 |
3.2 中兽药制剂有较大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取 |
3.3 中西结合兽医学新学科进入创建初期阶段 |
4 中兽医学发展的机遇 |
5 中兽医学面临的挑战 |
5.1 基础研究薄弱 |
5.2 中兽医药学的科学体系未能完全获得现代医学界共识 |
5.3 中兽药及其制剂的安全有效的标准规范尚未建全 |
5.4 中兽医药学人才匮乏 |
6 中兽医学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
6.1 加强中兽医科技人才的培养, 重视应用型中兽医人才的实践教育 |
6.2 加强中兽医药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 提升新中兽药创制能力 |
6.3 加强中兽医学基础研究, 进一步揭示中兽医药学的科学实质 |
6.4 创建中西兽医结合的畜禽疾病防治技术新模式, 探索无抗养殖新路径 |
6.5 促进中西兽医结合研究, 为探索新兽医学科建立初步基础 |
(9)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及其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兽医理论下的奶牛疾病病因病机 |
2 在临床上辨证施治奶牛疾病 |
3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乳房疾病的原理以及具体治疗方法 |
4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的优势 |
5 发展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的对策 |
6 结语 |
(10)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兽药历史及研究现状 |
1. 古代中兽药发展简介 |
2. 现代中兽药发展简介 |
3. 中兽药研究及应用现状 |
3.1 中兽药物质基础研究 |
3.2 中兽药制备工艺研究 |
3.3 中兽药质控方法研究进展 |
3.4 新技术在中兽药的应用 |
4. 中兽药生产应用面临的问题 |
4.1 质量控制方法简单 |
4.2 工艺简单粗糙,剂型单一 |
4.3 中兽药原料质量不均一 |
4.4 养殖户接受度不高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现状与不足 |
1. 清瘟解毒口服液处方药理介绍 |
1.1 清瘟解毒口服液方解 |
1.2 清瘟解毒口服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2. 清瘟解毒口服液国家标准现状与不足 |
2.1 清瘟解毒口服液质量标准 |
2.2 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 |
2.3 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不足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三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重要成份黄芩苷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样品含量测定 |
1.4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研究结果 |
2.2 检测波长与流动相的选择研究结果 |
2.3 系统适用性研究结果 |
2.4 线性关系研究结果 |
2.5 精密度试验研究结果 |
2.6 重复性试验研究结果 |
2.7 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 |
2.8 回收率试验研究结果 |
2.9 样品检测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3.1 讨论 |
3.2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粉碎提取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清瘟解毒口服液药材粉碎目数研究结果 |
2.2 清瘟解毒口服液提取时间研究结果 |
2.3 清瘟解毒口服液提取温度研究结果 |
2.4 清瘟解毒口服液加水量研究结果 |
2.5 破碎提取正交试验研究结果 |
2.6 验证试验研究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3.1 讨论 |
3.2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生物酶解提取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酶用量研究结果 |
2.2 酶反应时间研究结果 |
2.3 酶反应温度的研究结果 |
2.4 酶反应pH的研究结果 |
2.5 酶解提取正交研究结果 |
2.6 验证试验研究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3.1 讨论 |
3.2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膜过滤除杂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陶瓷膜孔径对膜过滤影响的研究结果 |
2.2 药液温度对膜过滤影响的研究结果 |
2.3 操作压力对膜过滤影响的研究结果 |
2.4 陶瓷膜过滤正交试验研究结果 |
2.5 验证试验研究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3.1 讨论 |
3.2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膜浓缩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压力对膜通量及黄芩苷收率研究结果 |
2.2 操作温度对膜通量及黄芩苷收率研究结果 |
2.3 药液流速对膜通量及黄芩苷收率研究结果 |
2.4 浓缩倍数对膜通量及黄芩苷收率研究结果 |
2.5 膜浓缩正交试验研究结果 |
2.6 验证试验研究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3.1 讨论 |
3.2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新工艺中试生产研究 |
1. 材料与设备 |
1.1 试验材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2. 生产方法 |
2.1 清瘟解毒口服液中试工艺流程 |
2.2 清瘟解毒口服液中试生产研究 |
3. 中试生产研究结果 |
3.1 清瘟解毒口服液破碎提取研究结果 |
3.2 清瘟解毒口服液二次提取研究结果 |
3.3 膜过滤除杂工艺参数研究结果 |
3.4 膜浓缩工艺参数研究结果 |
3.5 膜清洗研究结果 |
3.6 成品配制与产品稳定性研究 |
3.7 第三方检验结果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附录 |
博士期间完成的专利及获奖成果 |
致谢 |
四、中兽医药理论与中药制剂(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J]. 马迎畿. 中国动物保健, 2021(08)
- [2]中兽医技术在宠物犬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及典型病例分析[D]. 肖彬.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中兽医治疗奶牛疾病的策略探析[J]. 靳忠福. 中兽医学杂志, 2021(04)
- [4]减抗背景下中草药在饲料方面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 吴蕾. 中国畜牧杂志, 2020(10)
- [5]鸡大肠杆菌病模型建立与辨证分型[D]. 王强. 扬州大学, 2019(02)
- [6]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报告[J].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 海峡科学, 2017(08)
- [7]中兽药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J]. 顾进华. 中国兽药杂志, 2017(05)
- [8]福建省中兽医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A].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
- [9]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及其优势[J]. 白和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5(12)
- [10]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D]. 李灵娟.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