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论菲律宾华语教学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齐敏雪[1](2021)在《《新编菲律宾华语课本》教材研究》文中指出
吕梦珂[2](2021)在《菲律宾华语课堂管理研究 ——以Bayanihan Institute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黄创[3](2021)在《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是位于菲律宾红奚礼示市市中心的一所华校,该校办学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办学风格。在2013年11月,该校被中国国侨办评为“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的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不足,针对问题找出对策,提出可行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绪论,阐述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概况及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先介绍该校的情况,再从该校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考试方式介绍其汉语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进一步进行分析,包括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教师的访谈调研。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的结果分析,发现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汉语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优势在于该校课程数量占比适中,汉语学习环境较好,教师汉语水平较高和学生汉语水平较高。不足则来源于教师方面的问题,学生方面的问题,教材方面的问题以及课堂管理方面的问题。在第四个部分,根据第三部分分析的不足对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汉语教学提出建议,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教材体系和制定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最后是结语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结论与不足。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解决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为海外国际汉语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并对未来从事海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工作者提供借鉴。
李安娜[4](2020)在《教育“菲化”背景下菲律宾华文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侨中学院、中正学院、光启学校三所华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文教育承载了海外华侨华人对于保留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无限寄托,是族群文化得以存续的重要媒介。菲律宾华文教育始于19世纪末,120多年来经历了起伏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菲化”案,至此华侨教育变成了华人教育,华文教育的目标也随之转变。华文学校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以教育“菲化”为背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华文学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得出了当前华族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有所转暖且总体向好的结论。在实际研究中,笔者以三所学校为代表进行了田野调查,对华文学校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文化交流项目中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进行了研究。此外,笔者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华族青少年进行了关于对语言学习以及文化态度的问卷调查,共收集到三所学校576份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垂直分析以及交叉分析,基本掌握了当前华文教育模式下华族青少年对族群文化的态度,也进一步体现了华校教育的成效。最后从总体上,笔者分析了华文学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挑战和发展机遇,侧面验证了华族青少年的族群文化认同有所回升并非偶然,这同样预示了华文教育在菲的良好发展前景。
廖秋兰[5](2019)在《菲律宾华语学校华文教育现状研究 ——以圣公会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从菲律宾教育实施菲化政策以来,菲律宾华文教育即呈现逐渐衰退的态势,这不仅有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和影响,华文学校自身也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近8年来,虽然菲律宾华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成效并不大,难以改变各华校目前所面临的的发展窘境。其主要原因在于老旧的华语教学观念仍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转变,此外还有广大华语教师对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了解还不够深透。华语是菲华学生第二语言,多数学生学习华语是应父母要求,其自身对于学习华语的目的并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持久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是提高华文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动脑筋,革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保护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华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华语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亢晓博[6](2019)在《菲律宾华校汉字教学法研究 ——以丹辘新民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汉字教学是菲律宾汉语教师在汉语课堂中的重难点,本文以教学体制完善的丹辘新民中学为例,对菲律宾汉语学习者的书写偏误、偏误成因、解决策略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被调查者书写汉字的静态输出结果统计出偏误所在,再对书写偏误进行归类。接着从问卷中选取出错误率较高的字词,再以录制小视频的方式动态记录学生书写时的笔画走势;以动静结合两种方式找出书写偏误并对其进行分类为:笔际关系类、偏旁部首类、多/少笔画类、繁体字以及其他偏误;接着又对以上偏误成因进行分析,从母语负迁移、授课老师和学生习得能力三个方面探索菲律宾的汉字学习者出现此种偏误的原因;反复实践后整理出有针对性的汉字教学方法,如:关于汉字认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书写规则等方面的教学方法。由点到面设计出有关识记方面的“汉字树,词语卡片复习法”;练习偏旁部首的“以旧带新,部件练习法”;练习笔顺走向的“书空练习法”;偏向词汇积累的“词汇树”“词语猜猜看”等有关汉字教学法的课堂活动;最后把总结整理完善的教学方案以讲座和互联网形式向菲律宾的汉语志愿者老师们进行推广,以趣味积累和硬笔书法比赛的形式向菲律宾的汉语学习者们进行推广。
余梦婷[7](2019)在《跨文化视角下菲律宾称谓语禁忌及对外汉语教学 ——以菲律宾光启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称谓语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包含年龄、职业、身份、地位等标明社交关系的诸多信息。植根于不同文化土壤的称谓语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诸多限制,这些使用受到限制的称谓语即称谓语禁忌反映出特定国家的习俗和价值观念,所以称谓语禁忌文化在不同国家之间均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一定影响。对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文化教学不可少,而交际过程中高频出现的称谓语禁忌中所隐藏的文化现象则更需要引起教师和学习者的注意,如菲律宾语中的“dalaga”“moor”和汉语中的“小姐”“同志”,因为触犯禁忌轻者造成误解,重者会导致交际冲突。有鉴于此,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来考察菲律宾称谓语禁忌,并以菲律宾光启学校为例探究称谓语禁忌文化教学,本文主要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要点做具体阐述,其次对前人在跨文化交际、禁忌文化、称谓语及其对外汉语教学上的研究进行反思探讨,从中获得重要启示。第二部分主要对菲律宾称谓语禁忌及其文化特征进行考察。经认证发现,菲律宾称谓语禁忌主要包括亲属称谓语禁忌和社交称谓语禁忌,前者包括长幼顺序、姓氏、昵称、阴讳以及泛化使用这五个方面上的称谓语禁忌,后者包括社交专称和社交泛称禁忌,社交专称禁忌涉及到职业类、职务类、生理缺陷类、民族蔑称类、詈骂类称谓语禁忌,而社交泛称禁忌具体指牵涉对象较为普遍的一类称谓语禁忌。此外,本节针对上述菲律宾称谓语禁忌文化总结其规律特征,为下文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主要通过中菲交际失误案例来探讨称谓语禁忌的形成原因以及了解此类禁忌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性。首先展示典型的因触犯称谓语禁忌文化而造成的中菲交际失误案例,从而说明称谓语禁忌文化对交际产生的重要影响。其次,结合案例分别从心理、文化、时空因素三个方面来探究菲律宾称谓语禁忌的形成原因,同时兼顾中菲异同点,为下文展开面向菲律宾汉语学习者的称谓语禁忌文化教学实践探究的必要性提供了事实依据。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中之重,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面向菲律宾汉语学习者的称谓语禁忌文化教学。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对菲律宾称谓语禁忌进行认定。其次,以菲律宾光启学校为例分别从教材和课堂教学情况重点分析称谓语禁忌文化教学现状。最后,基于体演文化教学法进一步探讨适用于菲律宾汉语课堂的称谓语禁忌文化教案设计,并针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和可行对策。第五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包括研究成果、创新和不足之处。
吴凡凡[8](2018)在《游戏教学法在菲律宾初级华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礼智兴华中学为例》文中提出作为中国的邻邦,菲律宾与中国有着长达一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自中菲建交以来,两国在文教、科技、军事等各项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菲律宾的华语教学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文概括了菲律宾华语教学的历史和现状,从教材、教师、学习环境与课时安排,考试制度与班级制度等各方面分析菲律宾华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有效提高华语教学效率的问题提出了游戏教学的方法。文中笔者对游戏教学法和菲律宾华语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并以实践过程中所展开的课堂游戏为例,展示学生的游戏过程,分析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游戏修改的意见,总结游戏教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开展课堂游戏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最后对游戏教学法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纪伟[9](2016)在《小组合作学习在菲律宾初级汉语课堂的应用 ——以菲律宾丹辘新民中学暨附小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国内被广泛地运用到许多学科的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菲律宾的汉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用之甚少。论文根据菲律宾学生学习的特点,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菲律宾初级汉语课堂中,致力于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论文首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而后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在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华语教学政策三个方面出发,对菲律宾初级汉语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菲律宾汉语教学现状,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菲律宾初级汉语课堂的教学中。采用调查问卷、个人访谈与测试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展开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在菲律宾初级汉语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汉语教学效果的结论。最后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教学建议。
尹瑶[10](2015)在《菲律宾主流学校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现状与对策 ——以大马尼拉区公立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愈来愈多,与之相应发展的是对海外本土师资的需求量也随之剧增。本文在海外孔子学院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笔者在菲律宾公立中学任教的经历,结合菲律宾华语教育、华语师资培训的相关研究、东南亚汉语师资现状的相关研究,及海外孔子学院师资培训的相关研究,对菲律宾本土师资培训出现的主要困难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研究方法主要以统计分析法、访谈调查法及课堂观察法为主。本文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海外孔子学院的发展状况、国家汉办对海外本土师资队伍的支持,认为海外汉语事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必须依靠对本土师资队伍的系统性、持续性培训,其中总结了对菲律宾华语教育师资现状的相关研究、对东南亚教育师资的相关研究和对海外师资培训的相关研究。第二章概括了菲律宾当前的汉语教学,包括菲律宾的基础教育体系改革、华文教育情况及汉语如何被纳入到主流教育体系。第三章通过本土师资培训的两类五种形式,介绍了菲律宾本土师资培训的现状。两类即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五种形式即暑期集中培训、当地教学研讨会、赴华高校参加“沉浸式”学习、周末跟踪培训及听课评课督课。第四章,结合任教的其中三所公立学校的情况,发现本土师资培训的主要困难包括本土汉语师资队伍构成不稳定、本土汉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和本土汉语教师发展前景问题,接着从教师个体原因、教学环境原因和社会环境原因分析了造成师资培训困难的成因。第五章,针对培训困难及成因给出了具体实际的对策。本文研究主要针对菲律宾主流学校的本土汉语师资培训情况,文中所举例子均为马尼拉区三所公立学校,相关数据可能不能代表整个菲律宾主流学校的汉语教学,研究中存有不足,但是希望本文能为研究菲律宾主流学校的教学情况及师资培训提供一些依据与参考。
二、浅论菲律宾华语教学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菲律宾华语教学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3)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概况及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
2.1 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概况 |
2.2 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汉语教学的现状 |
2.2.1 教学对象与教学环境 |
2.2.2 师资建设与课程设置 |
2.2.3 教材选择与考试方式 |
2.3 问卷调查 |
2.3.1 调查对象及目的 |
2.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3.3 调查问卷的实施 |
2.3.4 调查结果的统计 |
2.4 访谈调研 |
2.4.1 访谈对象及目的 |
2.4.2 访谈设计 |
2.4.3 访谈实施 |
2.4.4 访谈结果 |
第3章 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汉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
3.1 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汉语教学的优势 |
3.1.1 课程数量占比适中 |
3.1.2 汉语学习环境较好 |
3.1.3 教师汉语水平较高 |
3.1.4 学生汉语水平较高 |
3.2 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汉语教学的不足 |
3.2.1 教师方面的问题 |
3.2.2 学生方面的问题 |
3.2.3 教材方面的问题 |
3.2.4 课堂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4章 针对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汉语教学的建议 |
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4.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4.3 建立健全教材体系 |
4.4 制定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汉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汉语教学教师访谈记录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教育“菲化”背景下菲律宾华文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侨中学院、中正学院、光启学校三所华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本文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章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整体状况 |
第一节 菲律宾华人的社会化进程 |
一、西统时期菲华社会的浅层融入 |
二、美统时期菲华社会族群意识的觉醒 |
三、菲律宾独立以后菲华社会的“本地化” |
第二节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史概述 |
一、“菲化”前的华文教育(19c末-1975) |
二、“菲化”后的华文教育(1976-至今) |
三、华文学校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华文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及“菲化”后文化传承走向 |
一、华文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
二、菲化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传承不断衰微 |
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文化传承的挽救略有起色 |
第二章 菲律宾华校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的主体分析 |
第一节 菲华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政策与社会困境 |
一、菲国内政策制约 |
二、族群融合与社会负冲击 |
第二节 当下华校教学实践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 |
一、课堂教学的文化融入 |
二、课外文化环境营造 |
三、文化交流项目实地体验 |
第三章 菲律宾华校对中华传统文化“承”的主体分析 |
第一节 华族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有待加强 |
一、传统价值文化认同广泛 |
二、文化载体认同动力不足 |
三、文化身份认同有待加强 |
第二节 “菲化”后华族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认同速降缓升 |
一、教育“菲化”后族群文化认同的“U”型曲线 |
二、中华传统文化认同与学段呈正相关 |
三、变化趋势相关思考 |
第四章 华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挑战与发展机遇分析 |
第一节 华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际问题和路径探讨 |
一、影响文化传承成效的负面因素分析 |
二、改善教学现状的可行路径 |
第二节 多因素共同打造华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 |
一、新时期中菲关系中华语社会运用价值提升 |
二、“输”“造”并举壮大师资队伍 |
三、菲华社会传承族群文化热情不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菲律宾华语课本》中中华历史文化相关的内容 |
附录2 :学生问卷及问卷可用性测试过程 |
附录3 :教师访谈 |
后记 |
(5)菲律宾华语学校华文教育现状研究 ——以圣公会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菲律宾华校华文教育的历史和现况 |
2.1 菲律宾华校华文教育发展历史 |
2.2 菲律宾华校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
2.3 华校学生逐渐缩减的成因 |
2.3.1 经济萧条 |
2.3.2 对中华文化的感情逐渐淡薄 |
2.3.3 新移民数量减少 |
2.3.4 华校管理模式落后 |
2.3.5 华校地理位置偏远 |
第3章 圣公会中学华文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圣公会中学华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
3.1.1 历史背景 |
3.1.2 学校概况 |
3.1.3 华文教育发展历史 |
3.1.4 华文教育发展现状 |
3.1.5 管理方面 |
3.1.6 师资方面 |
3.1.7 对学生评价方面 |
3.1.8 教材方面 |
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管理方面 |
3.2.2 师资方面 |
3.2.3 对学生评价方面 |
3.2.4 教材方面 |
第4章 菲律宾华校教育改善建议及措施 |
4.1 更新教学观念 |
4.2 健全管理措施 |
4.3 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
4.4 改革课堂教学 |
4.5 营造文化环境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菲律宾华校汉字教学法研究 ——以丹辘新民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汉字研究概况的相关政策 |
1.2.2 关于汉字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意义 |
1.3.1 随机抽样调查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课堂观摩法 |
1.4 语料来源 |
第2章 丹辘新民中学基本情况及研究方法 |
2.1 菲律宾的华文教育 |
2.1.1 菲律宾华文教学现状 |
2.2 丹辘新民中学基本情况 |
2.2.1 丹辘新民的华文教育 |
2.2.2 丹辘新民中学学生情况 |
第3章 汉字的认读与书写调查 |
3.1 现代汉字的特点 |
3.2 汉字认读的调查 |
3.2.1 “形声”识记法 |
3.2.2 “字族”识记法 |
3.3 汉字书写的调查与分析 |
3.4 汉字书写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 |
3.5 汉字书写的动态书写过程记录 |
第4章 汉字书写偏误原因分析 |
4.1 母语书写方式负迁移的影响 |
4.1.1 母语负迁移影响的假设 |
4.1.2 母语书写方式负迁移影响的认证 |
4.1.3 母语书写方式负迁移的结论 |
4.2 汉字书写偏误受教师书写方式的影响 |
4.3 汉字书写偏误受学生个人习得能力的影响 |
第5章 汉字教学方法探讨及教学法推广 |
5.1 对外汉字教学策略的探讨 |
5.1.1 认读汉字教学法 |
5.1.2 偏旁部首教学法 |
5.1.3 间架结构教学法 |
5.1.4 书写规则教学法 |
5.1.5 肢体语言教学方法 |
5.1.6 编故事汉字教学法 |
5.2 对外汉字教学法的推广 |
5.2.1 每周一得,日积月累 |
5.2.2 汉字硬笔书法比赛 |
5.2.3 以讲座形式进行推广 |
5.2.4 以网络平台进行推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跨文化视角下菲律宾称谓语禁忌及对外汉语教学 ——以菲律宾光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4.1 跨文化交际研究综述 |
1.4.2 禁忌文化研究综述 |
1.4.3 称谓语研究综述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对比分析法 |
1.5.3 调查分析法 |
2. 菲律宾称谓语禁忌分析 |
2.1 菲律宾称谓语禁忌的具体实例分析 |
2.1.1 菲律宾亲属称谓语禁忌实例分析 |
2.1.2 菲律宾社交称谓语禁忌实例分析 |
2.2 菲律宾称谓语禁忌的文化特征分析 |
2.2.1 地域色彩浓厚 |
2.2.2 禁忌范围广泛 |
2.2.3 语境依赖明显 |
2.2.4 动态变化不定 |
3. 中菲跨文化交际中称谓语禁忌案例及原因分析 |
3.1 案例一展示及原因分析 |
3.2 案例二展示及原因分析 |
3.3 案例三展示及原因分析 |
3.4 案例四展示及原因分析 |
3.5 案例五展示及原因分析 |
4. 称谓语禁忌在光启学校的文化教学实践运用 |
4.1 称谓语禁忌认定调查 |
4.1.1 调查对象 |
4.1.2 调查目的 |
4.1.3 调查设计与实施 |
4.1.4 调查结果分析 |
4.2 菲律宾光启学校称谓语禁忌文化教学现状 |
4.2.1 教材选用情况分析 |
4.2.2 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
4.3 菲律宾光启学校称谓语禁忌文化体演教学 |
4.3.1 称谓语禁忌文化体演教学可行性分析 |
4.3.2 称谓语禁忌文化体演教学的教案设计 |
4.3.3 称谓语禁忌文化体演教学的优劣势 |
4.4 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
4.4.1 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启示 |
4.4.2 对学习者的启示 |
4.4.3 对教材编写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游戏教学法在菲律宾初级华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礼智兴华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菲律宾华语教学概述与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
第一节 菲律宾华文教学历史 |
第二节 菲律宾华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游戏教学法在菲律宾华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
第二章 游戏教学法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游戏教学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游戏教学案例 |
第二节 游戏教学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小组合作学习在菲律宾初级汉语课堂的应用 ——以菲律宾丹辘新民中学暨附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1.国内研究概况 |
2.国外研究概况 |
3.研究方法 |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1.动机理论 |
2.发展心理学理论 |
3.选择理论 |
4.教学工学理论 |
二、菲律宾初级汉语课堂教学现状 |
(一)学生学习现状 |
(二)教师教学现状 |
(三)华语教学政策现状 |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策划 |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象 |
(二)合作学习中小组的构建 |
1.合理分组 |
2.座位的布置 |
3.分配组内角色 |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运用 |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对象 |
2.班级人数 |
3.教材 |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五班的教学实践 |
1.课程名称 |
2.授课班级 |
3.教学目标 |
4.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
5.分组 |
6.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
7.课堂观察与总结 |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六班的教学实践 |
1.课程名称 |
2.授课班级 |
3.教学目标 |
4.教学内容 |
5.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
6.分组 |
7.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 |
8.课堂观察与总结 |
(四)应用效果分析 |
1.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2.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3.测试结果与分析 |
五、小组合作学习在菲律宾初级汉语课堂的实施建议 |
(一)对学习者的建议 |
(二)对实施者的建议 |
1.示范者 |
2.帮助者 |
3.培养者 |
4.评价者 |
(三)对实践过程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菲律宾主流学校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现状与对策 ——以大马尼拉区公立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2.菲律宾华校与主流学校汉语教学概况 |
2.1 菲律宾的基础教育体系改革 |
2.2 菲律宾汉语教学 |
2.3 菲律宾主流学校汉语教学 |
3.菲律宾主流学校汉语师资培训 |
3.1 本土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
3.2 本土汉语教师长期培训 |
4.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的主要困难及成因 |
4.1 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的主要困难 |
4.2 本土汉语师资培训困难的成因 |
5.菲律宾主流学校本土师资培训对策 |
5.1 完善评估标准,提高本土教师待遇 |
5.2 培训要有针对性,实现分层次培训 |
5.3 增加网络课程教学,使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化 |
5.4 加强校际竞争与合作,促进交流与学习 |
6.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论菲律宾华语教学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编菲律宾华语课本》教材研究[D]. 齐敏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2]菲律宾华语课堂管理研究 ——以Bayanihan Institute为例[D]. 吕梦珂.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黄创. 沈阳大学, 2021(09)
- [4]教育“菲化”背景下菲律宾华文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侨中学院、中正学院、光启学校三所华校为例[D]. 李安娜. 暨南大学, 2020(04)
- [5]菲律宾华语学校华文教育现状研究 ——以圣公会中学为例[D]. 廖秋兰. 华侨大学, 2019(04)
- [6]菲律宾华校汉字教学法研究 ——以丹辘新民中学为例[D]. 亢晓博. 湖南大学, 2019(07)
- [7]跨文化视角下菲律宾称谓语禁忌及对外汉语教学 ——以菲律宾光启学校为例[D]. 余梦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游戏教学法在菲律宾初级华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礼智兴华中学为例[D]. 吴凡凡. 兰州大学, 2018(11)
- [9]小组合作学习在菲律宾初级汉语课堂的应用 ——以菲律宾丹辘新民中学暨附小为例[D]. 纪伟. 渤海大学, 2016(08)
- [10]菲律宾主流学校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现状与对策 ——以大马尼拉区公立中学为例[D]. 尹瑶.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