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奶牛健康过冬

让你的奶牛健康过冬

一、让您的奶牛健康过冬(论文文献综述)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1](2021)在《白水台》文中提出一场不寻常的纠纷引出一个温暖的话题:谁来赡养正在随古老牧歌老去的一代人?谁又来以新的方式延续这歌声,让传统的草原生活和草原精神得以发展?白水台村的老牧民尤莱·叶森将他大哥的遗孤叶瑞克抚养成人,视如己出,却被叶瑞克以侵占草原使用权为由告到了乡司法所。年轻的包户干部,汉族姑娘"孟"为解决这场纠纷,倾听每一个人讲述自己的故事,由此引出这个家族关于一匹马的一段不平凡的往事……

敖蓉[2](2021)在《依勒嘎》文中研究表明一依勒嘎出事那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微风在河面上吹着口哨,小草摇晃着脑袋吐出醉人的清香,小猫像婴儿般"喵喵"叫着,在主人脚上蹭来蹭去,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而美好。然而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件事情的蹊跷和诡异,令小镇的人们直到今天都唏嘘不已。

朱福芳[3](2020)在《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与英国“新浪漫主义”》文中研究表明关于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一般印象是十九世纪末期英国一位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海上惊险小说《金银岛》的作者,而不会想到他同时也是英国新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实,斯蒂文森的创作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探索文学创作表现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一直为其所钟爱。在44年的短暂生命中,斯蒂文森共创作了12部小说、4部短篇故事集、4部诗集、5部旅行文集、6部杂集和2部非小说集,其内容涉及冒险、航海、海盗、阴谋、道德、人格、儿童、旅行等多种主题。斯蒂文森作为英国新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其劳绩为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之为研究对象,特别是对他的作品进行探讨,可以挖掘斯蒂文森的文学价值以及正确认识他对英国文学和对后世的影响。本文乃纳入英国新浪漫主义文艺思潮语境下斯蒂文森文学思想与创作文本的专题研究。论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对斯蒂文森与新浪漫主义做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品读与诠释。以斯蒂文森为代表的新浪漫主义在继承发展早期浪漫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主张及其特征。斯蒂文森的文学创作可谓忠实地实践其文学理论,他认为浪漫的文学要讲好故事,文学创作要重视想象的作用,并提出小说之于成人就是“游戏”等观点。通过对斯蒂文森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其新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体现于“新”和“奇”两个方面。本乎此,以他的创作尤其小说作品为基础,着重从“游戏”和“冒险”两个审美维度来分析其创作的新与奇,挖掘存乎其中的文学张力与阅读魅力,达到对该文学个案的解读,是论文的目标。在这一前提下,进一步梳理、分析斯蒂文森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对英国文学的贡献以及之于“新浪漫主义”的建构意义。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绪论论述了新浪漫主义概念、内涵的界定与释义;斯蒂文森与新浪漫主义的关系;研究综述;论文的思路、方法与创新点。该部分首先重点辨析新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异同,并着重探讨新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其次,此部分梳理了国内外对斯蒂文森与浪漫主义的研究情况,从而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与价值。再次是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论述19世纪后期英国新浪漫主义的诞生和创作特征。此部分内容首先探讨新浪漫主义的兴起。研究作家作品,离不开对其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分析,即文学创作和它的发展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新浪漫主义的诞生也与19世纪后期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关联。阐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古已有之,而且一直与现实主义同生共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呈现不同的形式。探究新浪漫主义既具有早期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更有所创新,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早期浪漫主义进行继承与发展。其次论述19世纪后期英国新浪漫主义的创作特征。主要分析新浪漫主义与早期浪漫主义之异同。新浪漫主义大胆、有意地把“幻想”当作艺术创作的主要对象。这些幻想往往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历险,其创作追求“新”与“奇”。具体来说大抵体现在三个层面:在精神追求上,自由、民主、正义的社会理想淡化,很少或不再抒发对政治的狂热,而更加渴求于未知世界的冒险。在生存意识上,不再热衷于塑造精神高大上的孤身奋战的自我主义英雄,而是刻画具有积极进取意识的强者。从审美特征上看,主观的、激情的、理想的、哀婉的意识逐渐消褪,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被冷峻但特异的写实风格所代替。此外,作家对于大自然的态度,也不再是单纯地描绘或着意突出诗情的田园风光,更多则是对异域风情的痴迷或刻意表达。第二章梳理斯蒂文森的生平与创作,探讨其创作的新浪漫主义特征。首先概述作家生平事略与写作生涯,究索他的成长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继而观照他的文艺思想与小说观。19世纪后期的英国文坛带有所谓“世纪末”色彩。斯蒂文森的新浪漫主义以离奇的故事、悬念的情节、多彩的异域风情吸引大批读者。斯蒂文森的文艺观,既是兹观念系统的艺术实践,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自己创作产品的某种注脚,体现着其文学追求与审美标准。文学观与文学创作水乳交融,灌注了作家对文学、人生、社会等各方面的思考,浸润着生命感悟、价值理想以及独具个性的真知灼见。他执念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因此作家必须会讲故事;小说创作就像布局游艺并深入游戏之中,让人愉悦;作家应充分释放智力,极端重视想象的作用。以自己的创作为基石,作家试图建立起一种适合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新观念。斯氏文艺观,具有实实在在的、独成体系的理论价值:既包括对小说本质的思考,也包括对文学创作的认识。他的创作实践着他的文艺观,体现在一系列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作品之中;而集中表现于不遗余力地突出“新”与“奇”的特点。第三、四章为作品论。在斯蒂文森文艺观的基础上,研究其主要代表作品,探讨其创作的新浪漫主义特征。小说(兼顾散文与诗歌)作为证例,重点究析“游戏”与“冒险”两个审美特征,具体选择四部长篇小说、一部散文和一部诗集进行解读与论析。第三章探讨斯蒂文森创作中的“游戏”特征,这是其小说美学理论的核心观念。斯蒂文森认为人与世界和解的最佳方式在于应该像孩子一样游戏,在游戏中建立亲和关系。他设计了一个个游戏,置小说人物于荒岛、高地、旷野等可以刺激人丰富想象力的地理空间,与能够和当前拉开一定距离的历史时间的立体之维里尽情嬉戏。此章选择《诱拐》和《黑箭》两部长篇小说作例释,透析斯蒂文森在苏格兰、英格兰之历史时空故事语境中的“游戏”运作。作家把读者拉进游戏世界,在虚构与真实、严肃与娱乐、历史与现实中感受新浪漫主义释放出的艺术魅力。第四章探讨“冒险”特征,这是其小说美学理论的另一个核心观念。斯蒂文森似乎是驾轻就熟地把冒险故事以传统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并把遥远的异域、奇异的人物、荒凉的孤岛、浩渺的海洋融进故事机理,展示出新浪漫主义的脱凡之美。人物不断地冒险、探奇、寻觅,把冒险作为一门艺术,一个理想目标。参与者或者获得一笔财富,或者窥见一个理想王国,或者进行一次道德救赎之旅。像所有的艺术追求一样,冒险即便没有达到终极目标,其乐趣也往往以充分展示的方式获得最大化,换言之,冒险的价值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此章以长篇小说《金银岛》《化身博士》和散文、诗歌作例释,揭示斯蒂文森创作的这一新浪漫主义重要特征。第五章论析斯蒂文森的价值意义和启示影响。斯蒂文森用新浪漫主义小说征服了英国民众,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他是一位深具内涵极有价值的伟大作家,所以其作品长期流传不衰,并且对英国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斯蒂文森拓展了英国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赋予浪漫主义以新的内容和蓬勃的生命力。他的所有叙事作品不仅富有充满浪漫色彩的壮丽景色和奇风异俗,包括原野森林、荒山峭壁、洋滩海浪、盗群习约、切口黑话之类,也很多迷信传说、贪欲恶习、双重人格等等。这些作品尽管不是毫无瑕疵、完美无缺,但无不洋溢着清新、奇特,自然、突兀,亲切、惊悚的浪漫格调,具有毋庸置疑的审美价值与启发借鉴意义。他开辟的新浪漫主义传统,被稍后的知名作家赖德·哈格德所继承。斯蒂文森还直接启发了19世纪后期名噪一时的唯美主义大师奥斯卡·王尔德,其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就烫烙着《化身博士》的深刻印痕;还有赫伯特·威尔斯的幻想小说《隐身人》、约瑟夫·康拉德的《秘密分享者》等作品,灵感显然也都来自《化身博士》。此外,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斯蒂文森文学传统的英国作家罗德亚德·吉卜林(也包括康拉德)于多个层面上步斯氏后尘,尤其是冒险小说的创作,而其中显而易见的殖民扩张色彩亦与之不无关系。及20世纪初期,西方文学现代主义勃兴,其实斯蒂文森的新浪漫主义文学创新包含一些现代主义元素,这些因子就不同程度地为现代派作家所吸收,尤其涉及关于人格、精神、异化、道德、存在与生存等问题时,成为现代主义文学观念的一个源泉,这方面《化身博士》比较典型,同时还包含着对冒险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都是超越国界而广及世界文学范畴的。最后第六部分是结语,乃是对全文的收束与总结。着重思考历史上的英国新浪漫主义文学与斯蒂文森在当下高科技信息霸权时代,图文斑斓、碎片阅读、娱乐至上语境下的命运或前途。斯蒂文森倒似乎更像一个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遗留下的新浪漫主义文学范典,经过变异仿佛演化而为一个不乏自觉意识的文学现象,这一现象丰富和拓展了文学表现的能量和空间,它既是19世纪后期英国文学的特有景观,更是一个世纪之后世界文学的一条风景线。试看《哈利·波特》风靡全球以来的几十年,充满冒险传奇的小说、卡通、影视、游戏等等,除去其中用以吸引眼球的魔幻因素,受众似乎能够隐约发现斯蒂文森的思维逻辑与格局。也许,作家与新浪漫主义文学遗产的活力依旧,像所有文学史上那些曾经焕发异彩的文学遗产一样,仍在不断地给予作家以灵感。

此称[4](2019)在《山庙 中篇小说》文中研究说明崩顶庙是萨荣村的第二大山庙,听长辈说,原先只是一个简单的石房,是一个云游僧人的修行场所。后来,僧人修成正果,仅留下几块骨头圆寂了。村人看见他骑着法鼓缓缓升天,整片天空为他下起绚烂的花雨,美妙的铃鼓之声响彻整个村庄,连先天聋哑的人都听见了。山庙里面只有一些陶制的酥油灯盏和

赵金哲[5](2016)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巴里坤哈萨族克族舞蹈是流传在哈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民间乐舞,其艺术形式包含了民间传统音乐与舞蹈。舞蹈在民间表现形式上可分为生活劳作、模拟动物、宗教习俗、劳动赞美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舞蹈在乐律乐调、节拍节奏等音乐形态各个方面有着一定的相同或相近之处,但舞蹈表现风格、语言姿态、步伐、表现的生活场景等方面又具有自身特点。新疆巴里坤哈萨克族作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所折射出的草原文明以诗歌、音乐、舞蹈等方式逐一展示,一方面巴里坤古“蒲类国”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巴里坤处于新疆“东大门”的显要位置,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过程中都是一种先知先觉的接收过程,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融合过程突显出哈萨克族以舞蹈为媒介的重要性。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作为新疆哈萨克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舞蹈内容在表现形式与风格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由于地理位置与文化交流的特殊性,从而产生巴里坤县哈萨克族舞蹈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石,对巴里坤哈萨族民间传统舞蹈传承人进行个案访谈,在传承谱系的基础上对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的存续现状有了基本了解,对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的表演场域与流程进行观察与研究;从而提出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在表演过程中可表现为“同舞不同曲或同曲不同舞”的观点,这种文化共生中的表演是巴里坤草原的辽阔性给巴里坤哈萨克族人带来胸怀上的开阔、眼界上的高瞻与视野上的多维。由史至今,居住在巴里坤的哈萨克族人的艺术传承是以“口传心授”为主,这也让巴里坤哈萨克族成为草原文明的坚守过程中以民间传统乐舞的方式来延续“自我”的记忆。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各种活动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对力量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对秩序的恪守以及对记忆的绵延,这种非舞台性的表演形式、非稳定的方式坚守着巴里坤哈萨克族民间的文化;故而,巴里坤哈萨克族民间文化唯有仰视,方能看到巴里坤民间文化的闪亮。

贺咏柳[6](2016)在《Language Abstraction in Weibo Advertisements》文中指出本文以语言范畴模型(Linguistic Category Model,简称LCM)为理论依据,该理论是由Semin与Fiedler(1988)提出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理论框架,旨在以此揭示人际交往语言的系统性抽象特征。文较为详尽地调查了465篇不同类别中文微博广告语言中五类“人际词汇”的抽象性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发现:1)IT及电器行业、旅游行业、食品与饮料行业、服饰行业这四类行业的微博广告,其语言抽象程度有显着差异,IT及电器行业微博广告的语言抽象程度高于平均水平;2)理性微博广告与感性微博广告,其语言抽象程度有显着差异,感性微博广告的语言抽象程度高于平均水平;3)产品类微博广告、品牌类微博广告、服务类微博广告,其语言抽象程度有显着差异,产品微博广告的语言抽象程度高于平均水平;4)女性微博广告与男性微博广告,其语言抽象程度有显着差异,女性微博广告的语言抽象程度高于平均水平。本文为国内学界第一篇运用LCM模型来研究中文微博广告语言抽象特征的文章,文章证明LCM完全适用于中文语境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检验了该理论的普世性特征。此外,本文首次提出了中文人际词汇的分类标准,记录了中文微博广告中的语言抽象程度的规律,为LCM在中文语境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范式,并为中文广告语创作提供了新颖的社会心理语言学视角。

凌蓓[7](2016)在《基于体验学习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策略分析》文中提出《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学需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验学习因重视“观察”“实践”“探究”“调查”等活动,注重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强调“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这与《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相吻合,故在基础教育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备受重视。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基于体验学习的教学设计,体验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提高等?本研究在查阅了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等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调查了体验学习开展较好的学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博才实验中学,在生物学科中体验学习的实施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体验学习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策略,并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案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体验学习概述。本部分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源,界定了体验学习等相关概念,阐述了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对体验学习的研究现状。2.体验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本部分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博才实验中学生物学科的体验学习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体验学习较好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也存在教师对体验学习理论基础缺乏系统的认识,对基于体验学习的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元化等问题。3.基于体验学习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策略的分析。本部分研究在结合调查结果,《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体验学习的基本特点和原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基于体验学习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策略,包括教学主题的选择,体验目标的确定、学习情境的设置、体验活动的开展、作业的布置、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然后结合这些策略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案例。本研究为一线教师开展体验学习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设计策略,为提高体验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全面发展提供了帮助。

艾多斯·阿曼泰[8](2015)在《艾多斯 舒立凡》文中提出引子1989年10月5日,我来到这个世界。从有记忆以来,父母就只唠叨两件事:第一件:你是哈萨克人。第二件:你本该是个姑娘。关于第二件事,乍说出来有些突兀,但缘由其实很简单。当时,医院的大夫们跟妈妈讲:"你肚子里的99%是女孩。"女孩就女孩吧,我父母也并不很在乎。经讨论,他们为我想了"舒立凡"这么一个哈萨克名字。舒立凡在哈萨克语里是"明亮的星"的意思。"舒立凡"是音译名字,变成汉语可以写作:敕勒攀、舒力派、术力盘……天啊,尽管我没有真叫舒立凡这个名字,但我很庆幸父母为我选了很好的汉字。当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她就唤我舒立凡。所

王蒙[9](2013)在《这边风景(选章)》文中提出前言我找到了,我发现了:那个过往的岁月,过往的王蒙,过往的乡村和朋友。黑洞当中亮起了一盏光影错落的奇灯。虽然不无从众的嘶喊,本质上仍然是那亲切得令人落泪的生活,是三十岁、三十五岁、四十岁那黄金的年华,是琐细得切肤的百姓的日子,是美丽得令人痴迷的土地,是活泼的热腾腾的男女,是被雨雨风风拨动了的琴弦,还有虽九死而未悔的当年好梦。也曾有过狂暴与粗糙,愚傻与荒唐……你仍然能发现作者以怎样的善良与纯真来引领与涂抹那或有的敌意,以怎样的阳光与花朵来装点那或有的缺失。那至少是心灵感受与记载的真实,是艺术与文学的映照与渴求,是戴着镣铐的天籁激情之舞。

李秀英[10](2012)在《政治生态学视野中的黄河河源生态意象和纷争》文中研究指明以政治生态学视野来关注当今环境问题,正在逐渐成为西方人类学领域研究的一大趋势。本文试图通过该理论来研究中国个案,关注自2004年起被不同声音包围着的三江源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项目。笔者以黄河源头藏区草原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环保事件背后的文化投射、政治权力及生态话语张力等内容,力求呈现一个真实的环保事件。本文的中心问题是针对目前三江源草原被破坏的现状,该研究尝试回答黄河源头轰轰烈烈的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项目究竟执行的如何,环保项目设立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探寻牧民究竟是草原天然的守护者,还是草原退化的罪魁祸首。本文主要运用政治生态学领域三种互为对应并补充的理论视角。其一为“社会建构论”,笔者试图构建黄河源环境保护项目中不同群体的差异视角,而这些不同视角所展示的正是不同文化背景与知识体系的反映。其二是“政治权力角逐与资源分配”视角,我们看到黄河源头环保事件并非简单的生态事件,而是政治权力和话语夹杂其中。牧民在选择与调适过程中靠“弱者的武器”达到表达自我立场的目的,国家话语与地方话语之间存在着分歧、争执,相互的借取、援引,呈现了一幅复杂的生态政治图景。其三是后现代、后殖民“发展”话语在当下的崭新解读,牧民在“发展”话语的影响与教导下,已经与市场化、资本流通等概念挂钩,草原文化正在成为“混杂文化”。而主流社会推动的“发展”话语掩盖了黄河源头环保项目的本质。那么,政府大幅度推行环保的动机究竟是为了源头生态保护呢,还是要通过环保手段来达到维持黄河中下游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本文的基本资料来自4次共计7个月时间的田野调查,在参与观察和文献收集基础上得以完成。本文的第一章首先抛出国际舆论争议,引出问题,接着从三个方面梳理政治生态学理论,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藏区草原变迁与生态移民研究综述。在理论回顾和研究综述基础上,笔者提出本研究的独特视角,即通过考察国家与地方两层面对黄河源头草原的不同认识,来挖掘不同文化背景与逻辑,并敏锐观察到环保事件背后双方群体之间的权力张力与复杂交锋过程,“发展”话语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三章呈现了黄河的中华民族母亲河地位是如何通过历史流变得以确立。从古时善恶同体的河神形象到民国时期母亲河形象的出现,在该意义流变过程中,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奠定了黄河的伟大地位,自解放后这种地位不断得以攀升。黄河中下游出现污染与干涸等环境问题时,政府采取了部分整治行动;而当黄河源头断流危机呈现时,引起各界一片惊呼,呼吁中国政府尽快确立相应政策以保护整条流域的水资源,此时三江源国家级保护区应运而生第四、五、六章展现了果洛地区概括,包括历史地理人文民俗等,并清晰呈现了几十年历史里黄河源头草原如何完成了从“传统”话语到“发展”话语的转变。随着唯经济论的强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玛多县成为“全国首富”,这是真实事件还仅是一场迷思?随后市场经济带来更加强大的“发展”话语,伴随牲畜作价到户和草场承包到户,牧民已经在市场体系下“被发展”、“被改造”,当地形成新的“混杂文化”。第七章揭示了“环保”话语如何在黄河源头生态危机后产生。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投资力度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其目的在于防止牧民“过牧”。笔者试图探讨分析该项目所依托的草原平衡理论范式,这种基于“发展”话语的范式,表面看似是“保护环境”的策略,实则隐藏的是为黄河中下游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雄心与期望。第八、九章展现了放下羊鞭进入城镇的牧民生活现状和巨大的衣食住行变化。在遭遇一系列困难时,当地人巧妙地通过“弱者的武器”和“隐藏的文本”来表达对于传统美好牧区生活的想象。移民村内对移民项目的私地下抱怨、非正式的底层反抗在社会网络的隐匿下得以顺利进行,援引和利用官方话语来为自己争取利益成为移民最常使用的生活策略。第十章回应了导论中提出的四大问题,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环保事件,笔者认为将当地生态和当地人生活本质化的概念需要修正,而对于“发展”话语的反思更为必要,黄河源个案经验告诉我们,生态问题其实是发展模式问题,如果没有对现代性和发展主义彻底地反省,最终会导致反面的后果。总之,本文虽然以解构主义角度分析复杂的环保事件,但目的不是要否定政府实施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项目的努力与意义,而是希望更深层次地挖掘可以滋养环境论述的文化土壤,透过复杂生态话语折射出来的各方姿态,提醒我们寻找国际国内现实背景下应对复杂环保事件的适当方式和策略,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二、让您的奶牛健康过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您的奶牛健康过冬(论文提纲范文)

(1)白水台(论文提纲范文)

一牛
二旧文件
三孟
四卡米拉
五叶瑞克
六威成·叶森
七红

(2)依勒嘎(论文提纲范文)

十一
十二
十三

(3)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与英国“新浪漫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名谓辨析:“新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二、“新浪漫主义”概念及内涵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19世纪后期“新浪漫主义”的诞生与创作特征
    第一节 “新浪漫主义”的诞生
        一、“新浪漫主义”诞生的时代社会语境
        二、“新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新浪漫主义”的创作特征
        一、精神追求:未知世界的冒险
        二、生存意识:进取的强者
        三、审美特征:写实的文风
第二章 “新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斯蒂文森
    第一节 斯蒂文森生平与创作
    第二节 斯蒂文森的文艺观
    第三节 “新”与“奇”:斯蒂文森创作的“新浪漫主义”特征
    第四节 语言妩媚——美文作家
第三章 游戏:“艺术即使不娱乐大众,也要自娱自乐”
    第一节 《诱拐》:在苏格兰高地上游戏
        一、现实之力:真实的游戏
        二、想象之美:虚构的游戏
        三、作者与文本的游戏
    第二节 《黑箭》:在历史中游戏
        一、历史的记忆与创伤
        二、历史的调剂与慰藉
        三、历史的传承与创新
第四章 冒险:“人世荒野中的旅行”
    第一节 《金银岛》:寻宝冒险
        一、独特的冒险叙事
        二、对人性善恶的挖掘
        三、神秘而浪漫的世界
    第二节 《化身博士》:道德冒险
        一、变身:取善还是择恶?
        二、伪装:本质存在还是悲剧宿命?
        三、自杀:忏悔还是逃避?
    第三节 荒野与花园:精神冒险
        一、心灵的栖居:自然
        二、冒险的诱惑:荒野
        三、行走的力量:乐观
第五章 斯蒂文森的价值与影响
    第一节 斯蒂文森之于英国文学
    第二节 斯蒂文森之于世界文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新疆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的生态背景
    2.1 自然生态
    2.2 历史文化
    2.3 习俗宗教
3 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调查个案
    3.1 表演场域
    3.2 传承人调查
        3.2.1 个案一:访谈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阿尤毕》传承人
        3.2.2 个案二:访谈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克模孜毕》传承人
        3.2.3 个案三:访谈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走马舞》传承人
        3.2.4 个案四:访谈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开勒拜孜克子》传承人
4 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分类
    4.1 生活劳动舞蹈
    4.2 模拟动物舞蹈
    4.3 习俗性舞蹈
    4.4 赞美性舞蹈
5 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形态特征
    5.1 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中的音乐
        5.1.1 民间乐器
        5.1.2 民间音乐
    5.2 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形式
        5.2.1 舞蹈动作
        5.2.2 舞蹈服饰
6 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文化阐释
    6.1 对自然的敬畏
    6.2 对力量的渴望
    6.3 对自由的向往
    6.4 对秩序的恪守
    6.5 对记忆的绵延
结语
附录
    附录一:访谈哈密巴里坤舞蹈文化工作者陈世娣
    附录二:访谈巴里坤哈萨克族县文化馆馆员塞里宝
    附录三:访谈巴里坤县歌舞团演员赛尔江
    附录四:访谈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相关图片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Language Abstraction in Weibo Advertisements(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3 Research Aim
    1.4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The Linguistic Category Model (LCM) and Relevant Studies
        2.1.1 Introduction to the Linguistic Category Model (LCM)
        2.1.2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the Linguistic Category Model (LCM)
        2.1.3 Relevant Studies Based on the Linguistic Category Model (LCM)
    2.2 Advertising Language Studies
        2.2.1 Relevant Overseas Advertising Language Studies
        2.2.2 Relevant Domestic Advertising Language Studies
    2.3 Conclusion
CHAPTER 3 AN ADAPATED LCM
    3.1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Identifying Chinese Interpersonal Words
        3.1.1 Problems in Identifying Chinese Interpersonal Words
        3.1.2 Problems in Identifying Adjectives under the LCM
        3.1.3 Problems in Indentifying Chinese SAV
        3.1.4 Other Problems in Identifying Chinese Interpersonal Words
    3.2 Criteria for Classifying Chinese Interpersonal Words
        3.2.1 Criteria for Separating Chinese DAV from the IAVs and the IAVsfrom the SVs
        3.2.2 General Criteria for Classifying Chinese Interpersonal Words
    3.3 Research Rationale
    3.4 Conclusion
CHAPTER 4 METHODOLOGY
    4.1 Sampling Procedure
    4.2 Text Labeling Method
    4.3 Category Coding and Abstractness Calculation Method
    4.4 Data Analysis Methods
        4.4.1 Methods for Analyzing Language Abstraction Pattern
        4.4.2 Methods for Analyzing the Frequent Interpersonal Words
    4.5 Overalll Statistics
    4.6 Conclusion
CHAPTER 5 FINDINGS AND DISCUSSIONS
    5.1 Language Abstraction Pattern in Different Types of Advertisements
        5.1.1 Language Abstraction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Advertisements
        5.1.2 Language Abstraction across Different Advertising AppealStrategies
        5.1.3 Language Abstraction across Different Promotion Objects
        5.1.4 Language Abstraction in Advertisements with Different TargetGender
    5.2 An Overview of the Frequent Interpersonal Words in the Collected File
    5.3 Discussion
        5.3.1 Insights into Language Abstraction in Chinese WeiboAdvertisements
        5.3.2 Insights into Language Abstraction and Advertisement Design
    5.4 Conclusion
CHAPTER 6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基于体验学习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体验与经验
        1.2.2 体验学习
        1.2.3 体验学习圈
        1.2.4 教学设计
    1.3 理论基础
        1.3.1 勒温的行动研究与实验室训练模式(Action Researchand Laboratory Training)
        1.3.2 杜威的“做中学”
        1.3.3 皮亚杰的学习与认知发展模式(Learning and cognitivedevelopment)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2. 初中生物学体验学习的现状调查
    2.1 研究方法
        2.1.1 问卷调查法
        2.1.2.访谈法
    2.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2.2.1 教师对体验学习理论基础的了解程度分析
        2.2.2 教师对体验学习内容的选择依据分析
        2.2.3 教师在进行体验学习的教学设计时的策略分析
        2.2.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分析
        2.2.5 体验学习下的教学效果与评价方式的选择分析
        2.2.6 教师有效开展体验学习的制约因素分析
    2.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2.3.1 学生生物学学习方式情况的分析
        2.3.2 学生家长对体验学习的态度调查
        2.3.3 体验学习前学生已有的准备调查
        2.3.4 体验活动的数量设置查
        2.3.5 学生对体验目标的明确程度分析
        2.3.6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表现调查
        2.3.7 学生在体验学习后的收获与困惑
    2.4 访谈卷的结果及分析
        2.4.1 教学目标与体验目标的区别分析
        2.4.2 体验学习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情况分析
        2.4.3 体验活动与教材的结合情况分析
        2.4.4 体验学习有效开展的建议分析
    2.5 调查结论
3. 基于体验学习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流程
    3.1 主题的选择
        3.1.1 主题内容的选择与规模大小的确定
        3.1.2 主题的分解——专题
        3.1.3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适合开展体验学习的内容
    3.2 体验学习的目标设置
        3.2.1 体验目标的层次性
        3.2.2 体验目标的明确性与持续性
    3.3 学习情境的设计
        3.3.1 艺术情境的创设
        3.3.2 故事情境的创设
        3.3.3 生活情境的创设
        3.3.4 问题情境的创设
    3.4 学习共同体的组建
    3.5 体验活动的设计
        3.5.1 具体体验
        3.5.2 观察反思
        3.5.3 抽象概括
        3.5.4 行动应用
    3.6 作业的设置
    3.7 多元化评价方法的选择
4.基于体验学习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案例
    4.1 《生物学》(人教版)——花的结构
    4.2 《生物学》(人教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78)
5.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艾多斯 舒立凡(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
第1个故事
第2个故事
第3个故事
第4个故事
第5个故事
第6个故事
第7个故事
第8个故事
第9个故事
第10个故事
第11个故事
第12个故事
第13个故事
第14个故事
第15个故事
第16个故事
第17个故事
    a.
    b.
    c.
    d.
    e.
    f.
    g.
    h.
    i.
第18个故事
第19个故事
    1. 技巧性
    2. 蒙太奇
    3. 反比喻
第20个故事
第21个故事
第22个故事
第23个故事
第24个故事
第25个故事
第26个故事
第27个故事
第28个故事
第29个故事
第30个故事
第31个故事
第32个故事
第33个故事
    1.
    2.
    3.
    4.
第34个故事
第35个故事
第36个故事
尾声

(10)政治生态学视野中的黄河河源生态意象和纷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政治生态学理论回顾
        一、生态的社会文化建构
        二、生态事件背后的政治权力斗争
        三、“发展”话语对于生态危机的崭新解读
    第三节 藏区草原与牧民生活变迁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第四节 理论视角、研究方法与内容安排
        一、理论视角
        二、研究方法
        三、内容安排
第二章 黄河母亲河意涵的历史流变
    第一节 古人对黄河的认识与治理
    第二节 历代对黄河河神的祭拜
    第三节 黄河形象的转变与伟大抗日精神
        一、民国时期黄河治理与河神形象的淡化
        二、抗日战争运动与中华民族母亲河符号的出现
        三、解放后黄河地位的提升
    第四节 历代对于黄河源头的探寻与认知
第三章 黄河危机背后的民族命脉担忧
    第一节 黄河断流无水之苦
    第二节 黄河源头断流危机带来的强烈呼声
        一、饮恨黄河源
        二、中下游经济发展受限的实际担忧
    第三节 应运而生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第四节 三江源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项目背后的发展逻辑
第四章 果洛地区基本情况介绍
    第一节 果洛地理历史
    第二节 果洛格萨尔民俗文化
    第三节 果洛传统生态观念
    第四节 果洛人的黄河源头“玛曲”“玛域”情
第五章 果洛草原步入“发展”话语时代
    第一节 解放前的草场使用概况
    第二节 “发展”话语进入雪域草原
        一、解放初期的公社化与集体学大寨时期
        二、70年代末现代化口号的提出
    第三节 玛多县“全国首富”神话的迷思
第六章 市场经济下的“发展”话语与草原改革
    第一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引入与实施
    第二节 一路下滑的牲畜数量和草场流转政策
    第三节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时期果洛
    第四节 市场经济浪潮中的牧民
第七章 “环保”话语的出现
    第一节 草原退化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主流话语对果洛草原退化原因分析
        二、牧民对黄河源生态恶化的地方性解释
    第二节 果洛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项目
        一、环保项目实施情况
        二、政府环保设想与现实的差距
    第三节 生态恶化背景下的牧民贫困与道德指责
        一、牧民贫困状态的出现
        二、伴随黄河源头牧民的道德“污名化”
第八章 牧民身份转换后的河源新村移民
    第一节 河源新村的形成
    第二节 政府与媒体眼里的移民村
    第三节 陷入社会经济困境的群体
        一、面临的主要困难
        二、渺茫的工作机会
        三、缩水的筵席与不平衡的社会网络
    第四节 移民生活变迁与应对生活的办法
第九章 生态移民的微观权力与隐藏文本
    第一节 大规模抵抗的零可能性
        一、特殊时期河源新村维稳之重
        二、私下的日常反抗形式
    第二节 移民们对于项目政策的抱怨与想象
        一、对于轮驻干部的想象和批评
        二、对于高层领导和项目决策的质疑与诉求
    第三节 疾病恐慌与隐喻
    第四节 援引官方话语的生存策略
第十章 结论
参考书目
附录一:《措哇尕泽》藏文原稿
附录二:《故乡扎陵湖》藏文原稿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让您的奶牛健康过冬(论文参考文献)

  • [1]白水台[J].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 民族文学, 2021(06)
  • [2]依勒嘎[J]. 敖蓉. 民族文学, 2021(05)
  • [3]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与英国“新浪漫主义”[D]. 朱福芳.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4]山庙 中篇小说[J]. 此称. 滇池, 2019(08)
  • [5]新疆巴里坤哈萨克族舞蹈调查研究[D]. 赵金哲. 新疆师范大学, 2016(11)
  • [6]Language Abstraction in Weibo Advertisements[D]. 贺咏柳. 清华大学, 2016(04)
  • [7]基于体验学习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策略分析[D]. 凌蓓.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8]艾多斯 舒立凡[J]. 艾多斯·阿曼泰.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5(02)
  • [9]这边风景(选章)[J]. 王蒙. 花城, 2013(03)
  • [10]政治生态学视野中的黄河河源生态意象和纷争[D]. 李秀英. 中央民族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让你的奶牛健康过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