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靖市稻瘟病发生防治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赵龙冬[1](2021)在《保墒旱直播播种方式对稻瘟病的影响及宁夏稻瘟病预测研究》文中认为
褚晋,徐晗,闫晗,缪建锟,白元俊,董海[2](2020)在《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性监测及其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文中研究表明为明确辽宁省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对稻瘟灵的抗性水平及变化动态,本研究于2017—2019年自辽宁省6个市的6个稻区采集并分离获得187株稻瘟病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这187株稻瘟病菌菌株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及抗性,并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稻瘟灵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该药剂与其它药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供试187株稻瘟病菌菌株对稻瘟灵的EC50范围为0.94~34.96μg/mL,左侧正态分布峰内EC50平均值为5.05μg/mL,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分布频率不符合正态分布,表明菌群中已经出现对稻瘟灵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187株稻瘟病菌菌株对稻瘟灵的平均抗性倍数为3.70,抗性菌株出现频率为55.61%,平均抗性指数为0.40,抗性水平呈逐年增加趋势。2017—2019年稻瘟灵对水稻叶瘟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97%、78.86%和81.36%,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81%、77.68%和80.20%,说明在现有防控手段下未产生高水平抗性群体。稻瘟灵与肟菌酯、戊唑醇之间无交互抗性。与不同药剂轮换使用的前提下,稻瘟灵仍可作为主要药剂防治稻瘟病。
汪化平[3](2020)在《无为市3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作物病虫害是制约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农作物的种植效益与病虫害发生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由于气候环境的恶化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给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带来更为复杂的影响,严重威胁到地方农业的优质高效发展。本文以2016-2019年无为市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棉花)的病虫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无为市3种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对保障无为市粮食安全以及农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无为市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和棉花。其中,水稻的种植面积最大。2016年至2019年,无为市水稻年均种植面积约为5.53万hm2,病虫害防治面积约32.20万hm2;小麦的种植面积约为1.00万hm2,防治面积为3.47万hm2;棉花的种植面积约为0.20万hm2,防治面积2.47万hm2。2.调查期间,水稻发生病害主要为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二化螟。其中,水稻病害的年均发生面积为7.42万hm2;虫害年均发生面积为11.01万hm2。无为市主要采用轮作倒茬等防控措施开展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每年挽回水稻损失约为32312.92 t。3.小麦病害主要为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虫害主要为小麦蚜虫。小麦病害年均发生面积约为1.37万hm2;虫害约为0.32万hm2。高感病品种的种植、外来侵染菌源充足、阴雨天气多,均会导致小麦病虫害的为害加重。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轮作倒茬和药剂防治为主,挽回小麦损失年均约为 2270.75 t。4.棉花病虫害主要包括苗期病害、棉枯萎病、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蚜及棉盲蝽。棉花病害的年发生面积约为0.27万hm2;虫害约为1.95万hm2。通过选种抗病虫棉花品种以及化学防治,每年挽回的损失约为90.89t。
孟雨超[4](2019)在《杭州临安供销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致富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在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正处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发展新阶段,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为供销合作社(简称供销社)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临安区供销合作社是临安区人民政府领导的全区供销社联合组织,连续三年荣获浙江省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的优秀奖,同时为打造“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杭州样本提供了临安经验,在新时代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临安区供销合作社为例,通过回顾供销社发展历史、改革过程,探究其历史经验和教训,研究临安供销合作社现状,对临安供销合作社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于“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探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启发意义。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介绍选题来源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引出本文主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及综述,在详细的介绍了国内外对于供销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现状后,简述了本文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供销合作社的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从临安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概况入手,对当前杭州市临安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临安区供销合作社经营现状与重点工作进展进行介绍与分析并发现引出相应问题。第四部分系统的结合了前一部分所叙述的临安区发展现状,系统严谨地提出了临安区供销合作社在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文章引入了四个典型地区的供销合作社,从中吸取经验并借鉴相应措施。第六部分针对第四部分提出的当前临安区供销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第五部分的经验提出有利于临安区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建议与对策。最后第七部分对前六个部分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且对未来我国供销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美好愿景。
吴成斌[5](2018)在《池州市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池州市水稻病虫害7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主要结果如下:池州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高达50余种。病害有20余种,中等发生的病害有5种,分别是:条纹叶枯病、水稻胡麻斑病和稻粒黑粉病、水稻恶苗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重发生的病害有3种,分别是: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虫害有30余种,中等发生的虫害有3种,分别是: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稻螟蛉;重发生的虫害有4种,分别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和稻蓟马。自2008年以来,田间稻飞虱种群始见期逐年推后,但是稻纵卷叶螟及二化螟的发生量处于较高水平。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孕穗期之后,灌浆期发病最为严重;稻瘟病主要表现为稻叶瘟,其发病率以及病害等级也在逐年增加。通过大田药效试验,筛选出对水稻秧田蓟马有较好防效的药剂: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防效的药剂:阿维菌素微乳剂;对稻飞虱有较好防效的药剂:60%烯啶·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纹枯病有较好防效的药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4%己唑醇·嘧菌酯悬浮剂;对稻叶瘟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40%稻瘟灵乳油,对穗期病害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周桂华,吴惠标[6](2017)在《2016年云南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云南先后发生了低温冷冻雪灾、泥石流、地震、洪涝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总体灾情较近年偏轻;灾害影响范围广,昭通、楚雄两地灾害损失突出;灾害频发,多地重复受灾,因灾造成死亡人数多。该文综合描述了2016年云南主要自然灾害总体灾情,列举了部分典型事件,归纳了抗灾救灾措施,分灾种对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给出了2017年综合减灾对策及建议。
赵丽稳,许燎原,顾国伟,刘桂良,陈宇博,翟靖[7](2017)在《宁波市水稻稻瘟病流行原因探讨》文中指出论述了2014和2015年宁波平原地区晚稻稻瘟病发生流行特点,并从主栽品种抗性、气象因子、防治措施等方面对发病诱因进行了探讨,以为切实提高宁波市水稻稻瘟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彭昌家,白体坤,冯礼斌,丁攀,刘建国,陈如胜,王婉秋,郭建全,尹怀中,肖立,龙维国,文旭,何海燕,崔德敏[8](2015)在《南充市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减轻稻瘟病为害损失,减少农药用量、残留、环境污染和防治成本,确保水稻和粮食生产、稻谷质量与贸易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多年来,通过采用系统监测、定期调查、田间普查、品种抗稻瘟性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试验示范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用品种稻瘟病感病程度越高,大田偏重发生至重发生的概率越大,反之,则越小。35年更换一次具有不同抗源的主推品种,搞好品种布局,实现多抗源品种集团当家,能有效降低稻瘟病的流行程度。首次探明了杂糯间栽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搞好病稻草处理和播栽前越冬菌源处理,实施健身栽培,采取药剂浸种、药剂浸秧带药移栽等,可推迟、减轻稻瘟病发生为害。探明了稻瘟病防治时期和次数,尤其是偏重至大发生年颈瘟必须在破口至抽穗初期和齐穗期预防2次,否则,将造成严重损失。探明了75%三环唑(丰登)预防颈瘟的效果和适宜用量,4%春雷霉素、20%三环唑和1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对叶瘟和颈瘟的防治效果和差异显着性,2%8亿个/g井冈·蜡芽菌、41%春雷·稻瘟灵3种处理和化学农药75%三环唑(对照药剂1)与40%稻瘟灵(对照药剂2)预防颈瘟的效果及评价。搞好防治示范片和应急防控,可以显着提高防治效果,并带动大面积防控落实。1997年以来,全市水稻稻瘟病中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50.0%,通过应用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稻瘟病得到有效控制,其实际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共计少用农药4523 t,2014年有44129.1 hm2水稻基地、32.7万t稻谷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着。
汪宇桢[9](2011)在《山区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山区稻瘟病的发生特点、流行规律,摸索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方法,为山区稻瘟病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陈明丽[10](2008)在《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抗药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由于稻瘟病菌对常用杀菌剂抗药性的产生,大大降低了化学防治稻瘟病菌的效果。本研究着重从稻瘟病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烯肟菌酯的敏感性测定、抗烯肟菌酯突变体的诱导、抗药性突变体生物学特性、交互抗药性的测定以及抗性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初步评价稻瘟病菌对杀菌剂烯肟菌酯的抗药性风险,并为烯肟菌酯的科学使用和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产生抗药性后抗药性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敏感性测定: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就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共监测采自辽宁省8个地区的稻瘟病菌菌株151株。监测结果表明该省8个地区的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基线为1.3772μg·mL-1。不同的稻瘟病菌菌株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EC50值在0.6567-1.9375μg·mL-1之间,EC50值相差2.9504倍。并未发现抗药性菌株的产生。同一年份采集的不同地区菌株间的EC50值差异不显着。三年采自不同地区的稻瘟菌株对烯肟菌酯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最敏感的是抚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2613μg·mL-1;最不敏感的是营口菌株,其EC50值为1.5264μg·mL-1。生物活性测定:检测烯肟菌酯对敏感菌株B2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对黑色素的形成的影响、通过喷雾和浸根的方式测定保护和治疗活性。水杨肟酸、抗坏血酸和甘露醇对稻瘟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能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的产生,对黑色素合成没有显着影响;盆钵试验表明烯肟菌酯对稻瘟病菌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抗药性诱导:通过紫外线、药剂诱导、药剂驯化和紫外线、药剂驯化联合驯化的方法对最敏感菌株进行抗药性诱变。共获得了10个抗药性菌株编号分别为MRA5-f、MRB2-f、MRB6-f、MRC4-f、MRF3-f、MRF8-f、LRB6-f、LRF8-f、LRF3-UV+f、LRA5-UV+f。药剂紫外光联合诱导的方法获得了2株低抗菌株,其抗药性倍数分别为14.14和12.10。药剂单独驯化获得的6株抗药性突变体抗性倍数较高属于中等抗药性水平,其中MRB6-f的抗性倍数最高为27.24倍。药剂诱导获得2株低抗菌株,编号为LRB6-f、LRF8-f。结果表明紫外线和药剂联合诱导和药剂驯化都可以获得抗药性菌株,且后者强于前者。生物学特性研究:菌丝生长速率:采用培养皿菌落直径法测定稻瘟菌菌株菌落直径,计算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将菌株菌丝块(6mm)两块分别移至高粱粒培养基的小三角瓶里,相同条件培养后,比较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产孢能力的差异;菌丝鲜重的比较;竞争力的差异:为了更确切地评价烯肟菌酯抗药性菌株的适合度,通过活体盆栽试验,测定了抗药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竞争力。将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分生孢子分别按1∶1比例混合对水稻苗进行接种,以单独接种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作对照,培养8-10d后调查计算病情指数,比较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致病力;渗透敏感性的测定(包括不同的NaCl浓度、不同的葡萄糖浓度及温度条件的影响);遗传稳定性及产毒能力的比较。试验结果如下:抗药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速率在P=0.01水平上差异极显着。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与相应菌株的EC50值相关系数为0.7847,达到了0.01的显着水平。各敏感菌株和抗药性菌株的产孢量在P=0.01水平上差异极显着。但产孢量和EC50值之间无相关性。菌丝鲜重与EC50值之间存在相关性。将敏感菌株与抗性菌株混合孢子接种与单独接种敏感菌株孢子以及单独接种抗性菌株孢子的处理之间差异均达到了5%的显着水平,说明稻瘟病菌株的抗性孢子致病力较差。可以推断在田间出现抗性菌株时,抗药菌株也难以形成优势种群。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的抗性菌株在无药培养基上连续转移,抗性菌株的抗药性明显下降,都不能以无性繁殖稳定的遗传。从渗透敏感性的试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稻瘟病菌随着抗药性类型与渗透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在相同渗透压条件下,敏感菌株比抗药性菌株的生长速率快,表明敏感菌株的渗透调节能力好于抗药突变体。越敏感菌株,菌丝生长越快。敏感菌株的产毒能力较强,以F3为例,敏感菌株F3的EC50为30.3592μg·mL-1,抗药性菌株MRF3的EC50为50.3925μg·mL-1,LRF3的EC50为42.5826μg·mL-1。交互抗药性测定:为了明确烯肟菌酯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和其它类杀菌剂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药性。分别测定咪鲜胺、嘧菌酯、醚菌酯、富士一号、多菌灵、三环唑、稻瘟净这七种药剂对烯肟菌酯的敏感与抗性菌株的EC50值,并将各菌株对烯肟菌酯的EC50值与上述7种药剂的EC50值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与醚菌酯和嘧菌酯EC50值的相关系数在P=0.05水平上显着,说明烯肟菌酯与之间存在交互抗药性。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与三环唑、多菌灵、稻瘟净、咪鲜胺和富士一号EC50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68、0.5531、0.5682、0.4177和0.5463,在P=0.05水平上差异不显着,说明烯肟菌酯与三环唑、多菌灵、稻瘟净、咪鲜胺和富士一号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属于高风险杀菌剂,极易产生抗性。导致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是G143A即cyt b基因143位的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G143A)和F129L,即129位点的苯丙氨酸被亮氨酸所取代(F129L)。本实验研究了烯肟菌酯的抗性分子机制,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得到了对烯肟菌酯敏感的菌株以及在室内药剂驯化对烯肟菌酯产生抗性的突变体cyt b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3株敏感菌株核苷酸对比有两处不同,但转化成氨基酸确完全相同,未引起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又将敏感菌株与室内经烯肟菌酯药剂驯化获得的中抗菌株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供试的三个抗药性突变体都在129位由苯丙氨酸F(TTT)突变为亮氨酸L(TTA)。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位点单一,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位点主要有两个即143位点上的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G143A),129位点的苯丙氨酸被亮氨酸所取代(F129L)。本章测序的结果符合之前报道过的突变位点即(F129L)。
二、曲靖市稻瘟病发生防治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曲靖市稻瘟病发生防治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性监测及其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敏感性的测定 |
1.2.2 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性水平的动态监测 |
1.2.3 稻瘟灵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
1.2.4 稻瘟病菌对不同杀菌剂交互抗性的测定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 |
2.2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性动态监测 |
2.2.1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性时间动态监测 |
2.2.2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性空间动态监测 |
2.3 辽宁省稻瘟灵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
2.4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
3 讨论 |
(3)无为市3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无为市概况 |
1.2 无为市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
1.2.1 水稻种植情况 |
1.2.2 小麦种植情况 |
1.2.3 棉花的种植情况 |
1.3 水稻等三种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概述 |
1.3.1 水稻 |
1.3.2 小麦 |
1.3.3 棉花 |
1.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概述 |
1.4.1 农业防治 |
1.4.2 物理防治 |
1.4.3 化学防治 |
1.4.4 生物防治 |
1.4.5 统防统治 |
2 引言 |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调查区域 |
3.2 调查方法 |
3.2.1 水稻病害调查 |
3.2.2 小麦病害调查 |
3.2.3 棉花病害调查 |
3.2.4 水稻虫害调查 |
3.2.5 小麦蚜虫调查 |
3.2.6 棉花虫害调查 |
3.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 |
4.1.1 水稻病害总体发生情况 |
4.1.2 水稻虫害总体发生情况 |
4.1.3 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 |
4.2 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 |
4.2.1 小麦病害总体发生情况 |
4.2.2 小麦蚜虫发生情况 |
4.2.3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
4.3 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 |
4.3.1 棉花病害总体发生情况 |
4.3.2 棉花虫害总体发生情况 |
4.3.3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
5 讨论 |
5.1 水稻病虫害为害情况 |
5.2 小麦病虫害为害情况 |
5.3 棉花病虫害为害情况 |
6 结论 |
6.1 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 |
6.2 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
6.3 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 |
6.4 水稻病虫害防控策略 |
6.5 小麦病虫害防控策略 |
6.6 棉花病虫害防控策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杭州临安供销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来源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关于供销合作社的研究综述 |
1.3.2 关于农产品流通的研究现状 |
1.3.3 关于供销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现状 |
1.3.4 相关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合作经济 |
2.1.2 供销合作社 |
2.1.3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
2.2 相关理论 |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3 第三部门理论 |
3 临安区供销合作社发展现状概述 |
3.1 临安区社会经济发展概述 |
3.1.1 临安区位概况 |
3.1.2 临安区产业结构概况 |
3.2 临安区供销合作社发展现状概述 |
3.2.1 临安区供销合作总社概况 |
3.2.2 临安区供销合作社基层社概况 |
3.3 临安区供销合作社重点工作进展 |
3.3.1 初步建立主导产业服务体系 |
3.3.2 推进电商配套服务 |
3.3.3 开展多次线下农产品展销推介会 |
3.3.4 领办农合联服务“三农” |
4 临安区供销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1 历史问题制约发展 |
4.1.1 历史问题导致高负债与资产闲置 |
4.1.2 历史问题导致人才缺失与基层社空缺 |
4.2 供销合作社渠道下的电商发展遇到瓶颈 |
4.2.1 产品同质化与被侵权情况 |
4.2.2 区供销社对于“供销e家”的建设与配合力度不足 |
4.2.3 新兴品牌打造力度不足 |
4.3 农资价格上涨与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农产品竞争力 |
4.3.1 生产成本升高与附加值降低 |
4.3.2 基础防灾设施不完善 |
4.4 农合联服务能力不足 |
4.4.1 农合联运作不顺畅 |
4.4.2 农合联服务能力不足产业融合缓慢 |
5 典型地区供销合作社发展经验借鉴 |
5.1 江苏经验 |
5.1.1 自下而上的“三会”制度 |
5.1.2 拓宽服务探索植保飞防 |
5.1.3 农产品销售方面 |
5.2 河北经验 |
5.2.1 基层社创新发展 |
5.2.2 用粮大户对接托管业务 |
5.2.3 农产品销售方面对接“供销e家” |
5.2.4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 |
5.3 甘肃与安徽经验 |
5.3.1 甘肃供销农资扶贫经验 |
5.3.2 安徽庐江县统防统治降成本 |
5.4 本章小结 |
6 临安区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
6.1 循序渐进降低负债率 |
6.2 加强人才引进与建设 |
6.3 重建与恢复基层供销社 |
6.4 通过供销电商平台打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
6.4.1 积极配合“供销e家”电商平台建设 |
6.4.2 通过“供销e家”改善同质化与侵权问题 |
6.5 发展植保合作社统防统治降低防治成本 |
6.6 以农合联为主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池州市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水稻病虫害发生现状 |
1.2.1 稻瘟病 |
1.2.2 稻纹枯病 |
1.2.3 稻曲病 |
1.2.4 二化螟 |
1.2.5 稻纵卷叶螟 |
1.2.6 褐飞虱 |
1.3 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 |
1.3.1 稻瘟病的防治 |
1.3.2 稻纹枯病的防治 |
1.3.3 稻曲病的防治 |
1.3.4 二化螟的防治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
3.2 水稻主要害虫药剂组合筛选 |
3.2.1 供试药剂 |
3.2.2 试验设计 |
3.2.3 调查方法 |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水稻病害发生种类 |
4.2 水稻虫害发生种类 |
4.3 水稻害虫优势种群发生规律 |
4.3.1 稻飞虱发生规律 |
4.3.2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 |
4.4 水稻病害优势种群发生规律 |
4.4.1 纹枯病发生规律 |
4.4.2 稻瘟病发生规律 |
4.5 化学药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田间防效 |
4.5.1 药剂对稻蓟马田间防治试验 |
4.5.2 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田间防治试验 |
4.5.3 药剂对稻飞虱田间防治试验 |
4.5.4 药剂对纹枯病田间防治试验 |
4.5.5 药剂对稻叶瘟病田间防治试验 |
4.5.6 药剂对穗期病害田间防治试验 |
4.5.7 水稻理论测产 |
5 讨论 |
5.1 水稻上主要病虫发生规律演变 |
5.1.1 二化螟、纹枯病等常发性病虫逐年加重 |
5.1.2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两迁害虫重发频次增加 |
5.1.3 灰飞虱、稻曲病等次要病虫危害水平上升 |
5.1.4 白叶枯病、三化螟等部分重要病虫变为次要病虫 |
5.1.5 稻水象甲、南方黑条矮缩病等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 |
5.2 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原因分析 |
5.2.1 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 |
5.2.2 药剂和防治方法 |
5.2.3 气候因素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2016年云南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2016年云南省自然灾害灾情 |
1.1灾情概况 |
1.2灾情特点 |
1.3各灾种损失情况 |
2 2016年主要自然灾害描述 |
2.1气象气候灾害 |
2.1.1主要气象灾情概况 |
2.1.2主要气象灾害分布 |
2.1.3主要气象灾害 |
2.2地震灾害 |
2.2.1概况 |
2.2.2云南2016年M≥5.0级地震及灾害情况 |
2.2.3 2016年云南地震灾害特点 |
2.3地质灾害灾情 |
2.3.1概况 |
2.3.2特点 |
2.4洪涝灾情 |
2.4.1概况 |
2.4.2 2016年雨水情特点 |
2.5农业有害生物 |
2.5.1概况年云南省 |
2.5.2特点 |
2.6林业有害生物 |
2.6.1概况 |
2.6.2特点 |
2.7环境污染 |
2.7.1概况 |
2.7.2特点 |
2.8森林火险 |
2.8.1概况 |
2.8.2特点 |
3抗灾救灾概况 |
3.1全力做好灾害应对处置工作 |
3.2切实加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
4综合减灾对策与建议 |
(7)宁波市水稻稻瘟病流行原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稻瘟病流行特点 |
1.1 发病范围广 |
1.2 发生程度重 |
1.3 发病品种多 |
2 水稻稻瘟病流行原因分析 |
2.1 气候条件适宜是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
2.2 品种抗性差异是稻瘟病流行的内在因素 |
2.3 忽视防治是稻瘟病流行的主观因素 |
3 稻瘟病主要防治措施 |
3.1 提高防病意识,加强监测预警 |
3.2 选用抗病水稻品种,并合理布局 |
3.3 注意用药适期和药剂选择 |
(9)山区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发生特点 |
2.1 茬口分布区域性 |
2.2 品种分布性 |
2.3 气候特异性 |
2.4 栽培技术性 |
3 流行规律 |
3.1 菌源普遍较多 |
3.2 气候条件合适 |
3.3 品种抗性降低 |
3.4 栽培措施不当 |
3.5 稻瘟病防治不科学 |
4 防治方法与效果 |
4.1 选用抗病品种 |
4.2 加强综合管理 |
4.3 科学利用化学防治 |
4.3.1 重视应对 |
4.3.2 选择对路农药 |
4.3.3 施药方法得当 |
5 对策和建议 |
5.1 加强基础建设,搞好预测预报 |
5.2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
5.3 认真搞好结构调整 |
5.4 提高栽培技术 |
5.4.1 消灭菌源 |
5.4.2 加强肥水管理,提倡配方施肥 |
5.4.3 科学用水,防止深水漫灌 |
5.4.4 实行综合治理 |
5.5 及时组织药剂防治 |
5.6 开展技术培训和化防指导 |
(10)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抗药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与杀菌剂抗性检测技术 |
1.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
1.1.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发现和开发简介 |
1.1.2 作用特性 |
1.1.3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
1.1.4 影响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突变因素 |
1.1.5 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机制 |
1.1.6 抗性的发生 |
1.1.7 杀菌剂抗性的治理 |
1.1.8 市场预测与产量质量收益 |
1.2 杀菌剂抗性检测技术 |
1.2.1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 |
1.2.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1.2.3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 |
1.2.4 单链构象多态性 |
1.2.5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1.2.6 荧光实时定量PCR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展望与计划 |
第二章 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敏感性的测定与生物活性的研究 |
2.1 敏感性测定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结果与分析 |
2.2 烯肟菌酯对稻瘟病菌生物活性的研究 |
2.2.1.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3 结果与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抗药性的诱变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抗药性诱变 |
3.2.2 种方法诱导的抗药性菌株的抗药性水平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烯肟菌酯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与分析 |
4.2.1 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生长速率测定结果 |
4.2.2 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产孢量比较结果 |
4.2.3 连续转代对抗性菌株产孢量的影响 |
4.2.4 菌丝鲜重的比较结果 |
4.2.5 抗性菌株遗传稳定性的比较 |
4.2.6 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竞争力的比较(活体试验) |
4.2.7 抗性突变体渗透敏感性的测定 |
4.2.8 供试菌株产毒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4.3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烯肪菌醋与三环哇等药剂的交互抗药性的测定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对咪鲜胺和嘧菌酯敏感性测定结果 |
5.2.2 烯肟菌酯与咪鲜胺和嘧菌酯等八种药剂EC_(50)的相关性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抗药性机制研究 |
6.1 试验材料 |
6.1.1 供试菌株 |
6.1.2 培养基 |
6.2 试验方法 |
6.2.1 病原菌培养 |
6.2.2 病原菌预处理 |
6.2.3 基因组DNA的提取 |
6.2.4 PCR扩增 |
6.2.5 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
6.3.2 不同来源的敏感菌株部分cyt b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6.3.3 敏感菌株与室内抗药性突变体之间部分cyt b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6.4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测定 |
7.2 抗烯肟菌酯菌株的筛选及抗药性测定 |
7.3 生物学特性 |
7.4 交互抗药性的研究 |
7.5 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抗药性机制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曲靖市稻瘟病发生防治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保墒旱直播播种方式对稻瘟病的影响及宁夏稻瘟病预测研究[D]. 赵龙冬. 宁夏大学, 2021
- [2]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性监测及其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 褚晋,徐晗,闫晗,缪建锟,白元俊,董海. 植物保护学报, 2020(05)
- [3]无为市3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调查研究[D]. 汪化平.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4]杭州临安供销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D]. 孟雨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5]池州市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吴成斌. 安徽农业大学, 2018(04)
- [6]2016年云南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研究[J]. 周桂华,吴惠标. 灾害学, 2017(03)
- [7]宁波市水稻稻瘟病流行原因探讨[J]. 赵丽稳,许燎原,顾国伟,刘桂良,陈宇博,翟靖. 中国稻米, 2017(02)
- [8]南充市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J]. 彭昌家,白体坤,冯礼斌,丁攀,刘建国,陈如胜,王婉秋,郭建全,尹怀中,肖立,龙维国,文旭,何海燕,崔德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1)
- [9]山区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 汪宇桢.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11)
- [10]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抗药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陈明丽. 沈阳农业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