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信息产业:21世纪的一颗亮星(论文文献综述)
哈司依提·艾迪艾木[1](2020)在《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研究 ——以12个民族的爱情叙事诗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间叙事诗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主要门类之一,其中的爱情叙事诗在各民族民间叙事诗中,是数量繁多、形式优美、篇幅较长、传播率极广、艺术感染力较高的叙事诗类型。民间爱情叙事诗与人民的生活、节日、民俗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承载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爱情婚姻、价值取向、道德追求等,结构形式完整,艺术手法比较成熟。许多民间爱情叙事诗在今天仍然流传,而且被改编成其他种类的艺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对各民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素材。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文本研究的方法,运用文学、人类学等研究理论与方法,对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进行叙事研究,分析其叙事结构,叙事手法、叙事程式、叙事时空与叙事原型。本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绪论部分研究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定义、分类、题材来源以及各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相互影响。同时,从多元文化交流的视角,对我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价值进行阐述。最后简要评析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研究现状,指出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对象和方法。正文有五章,具体如下:第二章为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结构。本文运用法国学者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行动元模式、叙事程序和符号矩阵等叙事理论,通过分析各民族代表性爱情叙事诗文本共有各种要素及其关系,找出它们的普遍叙事结构模式,在此基础上发掘其叙事不变的深层结构,探讨其背后意义的形成。第三章着重探讨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手法。首先分析爱情叙事诗的两种叙事文体类型及其说唱特征,指出韵散相间爱情叙事诗中韵文的特征和作用,并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其在转换叙事视角、调节叙事节奏、丰富叙事方式、完善故事情节及塑造人物形象等重要的叙事功能。其次对爱情叙事诗的问答式叙事手段进行分类,分析爱情叙事诗中常见的叙事传统。第三,通过探讨爱情叙事诗中的序歌和尾歌等非情节类诗歌的特点及作用,指出它们是在叙事诗开篇和结尾的有效叙事技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活动本是一种传统,是一种歌手和听众的交流互动模式。第四章研究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程式。叙事程式是爱情叙事诗得以长期传承的载体。它增强了民间叙事诗传承的系统性和稳固性。本文采用口头程式理论,通过探讨其中的词语程式、句法程式、主题程式以及引导性程式等程式,初步认定爱情叙事诗是一种具有程式化特点的口头叙事,并指出这些叙事程式是在各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演唱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的叙事规律和方式,在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传统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五章研究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时空。在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中,时空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本章从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入手,对民间爱情叙事诗的时序、时距、叙事频率、叙事空间类型特点及其象征意义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明民间爱情叙事诗与成年仪式的渊源关系。第六章研究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原型。论文在前四章的基础上,运用原型理论及人类学相关的理论,在“通过仪式”的“分离、阈限、融合”三个阶段中,对民间爱情叙事诗与成年仪式进行并行对比,阐述民间爱情叙事诗与成年仪式的原型关系,展现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历史脉络,籍此揭示出仪式和口头文学之间的渊源关系。最后为结语部分,总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认为民间爱情叙事诗具有程式化叙事诗特点,其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这种叙事程式来自于口头叙事传统,二是取决于其叙事原型。
胡萍[2](2020)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一个人的村庄》;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书法大师齐白石》(新疆艺术2019.2)、《我国经典电影插曲》(新疆艺术2018.5)、《我国音乐理论工程的辉煌发展》(新疆艺术2018.4)、《主持人与主持艺术》、《月亮泉》(民族文学2020.1)》文中认为
赵景宇[3](2019)在《现代汉语圆状量词的范畴化研究》文中指出圆状量词是形状量词中的一种,使用频率高,选择功能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从范畴化角度,对“粒”“颗”“轮”“盘”“团”“球”六个圆状量词及其异同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研究。分三对展开:一是对计量小而圆的物体的量词“粒”和“颗”的研究,二是对计量平而圆的物体的量词“轮”和“盘”的研究,三是对计量聚集成圆状的物体的量词“团”和“球”的研究。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个案描写与案例对比分析相结合、共时分析与历时分析相结合、语义特征分析的研究方法,先分别分析与这些量词形成选择关系的名词的语义特征,归纳各自的范畴中心、范畴扩展过程和机制,并梳理其历时发展过程;再对比分析各对近义量词的异同。并考察了动量词“轮”和“盘”的语义和用法。全文共分七章。首先是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交代了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正文第一章是理论概述。该章首先概述原型范畴理论,然后结合相关研究引介用范畴理论来进行量词研究的认知基础、认知动因,以及范畴化的途径与机制。第二章是圆状颗粒义个体量词“粒”和“颗”的认知研究。先分别归纳“粒”和“颗”的范畴中心、范畴扩展过程、历时发展过程,构建“粒”和“颗”的范畴化过程。再从选择对象、范畴扩展和话段共现三方面对“粒”和“颗”进行对比分析,揭示“粒”和“颗”的本质差异。第三章是圆状扁平义名动兼类量词“轮”和“盘”的认知研究。本章首先对“轮”“盘”分别进行详细的认知分析,然后从名量和动量两个角度对“轮”和“盘”进行了对比分析。“轮”可以用作名量词、动量词,本章归纳了名量词“轮”的范畴化过程。“盘”可以用作器物量词、成形量词、动量词,本章分别归纳了器物量词“盘”、成形量词“盘”的范畴化过程。并对“轮”和“盘”的动量用法进行了语义分析。第四章是圆状聚集义的集合量词“团”和“球”的认知研究。本章先分别归纳“团”和“球”的范畴化过程,然后从大量和小量、边界的规则与否、内部的紧密与否对“团”和“球”进行认知对比分析。“球”可以用作集合量词、个体量词,本章归纳了集合量词“球”的范畴化过程。第五章是对“粒”“颗”“轮”“盘”“团”“球”六个圆状量词范畴化特点的总结。分别从范畴化的起点、范畴化的过程、范畴化的程度,以及圆状量词的功能演变四个方面考察圆状量词范畴化的特点。最后一章是结语。这一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赵亮[4](2018)在《基于天文摄影测量的定位定向模型研究》文中认为通过观测天体进行定位定向的方法对于在不能采用卫星定位定向的环境下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基于天文摄影测量的定位定向技术是天文定位定向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天文摄影测量的定位定向模型,论文研究工作如下:(1)系统介绍了天文测量学中的理论基础,包括常用的坐标系统,时间系统,传统天文定位定向方法及天文导航中涉及的各类误差,重点介绍了大气折射对天文导航的影响以及蒙气差改正模型。(2)提出一种在近似测站坐标系下星图识别的算法,分别计算星体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方位角和高度角,通过比对其偏差来识别天体,并利用软件模拟验证了算法的可用性;通过MATLAB编程语言绘图,得到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对比关系,为后续计算测站天文经纬度与目标定向提供基础。(3)从坐标转换角度出发,推导了基于天文摄影测量的定位定向模型,简化了测量过程,不需要精确切准天体读取水平方位角和竖直高度角,只需利用摄影经纬仪或相机,对多颗天体或单颗天体进行跟踪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和拍摄姿态,即可进行天文定位定向。在解算测站位置参数时,采用了罗德里格矩阵算法,简化了计算过程;此外为了避免利用单颗星进行定位定向模型解算时出现的病态问题,采用盘左盘右的方式延长拍摄时间,不仅改善了解算的几何构型,而且可以消除仪器系统误差,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4)针对研究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对太阳和月亮进行实地拍摄,通过解算验证其可靠性,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刘烟[5](2018)在《基于SOM的恒星敏感器软件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飞行器的导航技术是太空探索的关键技术之一,而飞行器姿态的获取是导航技术的基础。目前,已发展了多种姿态敏感器:地球敏感器、太阳敏感器、恒星敏感器等,由于恒星敏感器的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自主导航,其已成为现在最主要的姿态测量仪器之一,在导弹、飞机上也有应用。姿态更新率、识别率、定位精度是恒星敏感器的重要指标,而星点质心定位、星图识别和姿态解算是恒星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由于星图识别直接影响着恒星敏感器的识别率和识别时间,从而影响着姿态更新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所以本文重点研究了星图识别算法,并基于经典算法提出了一种结合SOM网络及三角形算法的星图识别方法。虽然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很多的星图方法,但是仍然存在特征维度低,冗余匹配多等问题。神经网络技术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特殊的学习与容错能力,被应用到很多领域,并取得了优秀的成果。本文将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应用到星图识别中,利用SOM网络将恒星分为多类,再在类别所对应的星库中应用三角形算法来进行匹配,在高斯噪声的均值为0.1、标准差为0.025的模拟星图上,识别率仍高达99%。由于星点质心定位技术是星图识别算法的前提,其定位精度间接影响着星图识别算法的识别速度和识别率,所以本文还将探讨星点质心定位过程的各步骤:选取常用的算法进行实现,并比较各算法的优缺点。由于星敏感器软件算法的研究与星图密切相关,而星图的获取要求较高,很多学者采用模拟星图来代替实测图像进行实验。本文在算法的前期研究阶段采用了大量模拟星图进行星点提取算法的比较和星图识别算法的功能验证,在算法较成熟后,将其应用到实测星图上,比较其在不同图像上的实验效果。此外,本文还验证了星图识别算法在单反相机上的可行性,为识别算法的功能验证又提供了一种途径。
白洋[6](2018)在《平遥三宝之一:推光漆器的前世今生》文中研究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无数的艺术宝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漆艺术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了古人追求高超技艺的坚定,也留下了最质朴的本真。中国漆艺术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创造了种类丰富的品种和技法,直至现今,现代漆工艺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扬州、山西、福州等地,每个地区的漆器特征也有很大的区别。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山西平遥的推光漆器。平遥推光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辉煌的发展历程,虽然在当地旅游业的带动下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了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问题。本论文首先先将平遥推光漆器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从而更好的实地调查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环境——平遥古城,其次通过咨询当地漆艺人,学习和观摩平遥推光漆器的工艺制作流程,体会天然大漆的纯真与特殊性,然后调研平遥推光漆器的市场发展情况,走访平遥古城各大街小巷的漆器店铺,观察市场销售的动态和趋势,了解现如今平遥推光漆器存在着什么样的陋习和危机,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本论文从两个方面去探索平遥推光漆器的复兴之路,一方面是传统漆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是如何应对市场中的压力。首先在漆文化中应该以继承传统手工艺为主崇尚使用天然大漆,使平遥推光漆器呈现的风格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可以创新但不可以忘本;其次从市场定位的角度去看,平遥推光漆器应建立标准的质量检测方案,特别是约束制作劣质产品厂家的不良之风,重新审视平遥推光漆器在市场中体现的商业价值。本论文致力于平遥推光漆器的传承与发展,针对当下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和当地市场发展的现状提出建议,探讨平遥推光漆器未来发展的举措,寄托对平遥推光漆器发展未来前景的美好希冀。
卢娜,周珍[7](2017)在《逐梦星空——全球六大观星胜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康德的墓碑上写道:"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因而无论是像马斯克、马化腾这样的国内外商界大佬,还是寻常巷陌间的人们,都折服于它的魅力。正因深爱星空,前者为圆梦将太空探索纳入自己的事业版图,后者或手持相机、或与天文台为伴,只为留住星子的身影。对于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来说,满天星斗似乎已成回忆,如果你想找回有关星空的震撼,如
王孝璱[8](2015)在《中国的贸易强国之路 ——基于贸易竞争力视角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额最大的国家,引起国内外纷纷重视。中国对全球贸易的参与越来越多,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高于过去,但仍面临着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两面夹击,一方面发达国家不希望中国赶超自己,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竞争来自世界贸易上的机会。并且中国的贸易呈现“高出口低收益”的特点,在世界上的垄断性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不具有竞争优势,持续的高出口存在不稳定性,也不具有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动地位和操纵贸易规则的能力,贸易量大成本耗费多,不利于中国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经济与贸易急需探索新的出路。我国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是当前形势的迫切要求,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体现。本文从贸易竞争力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路径。首先,本文第一部分先介绍了各学者从定性和定量视角对贸易强国内涵的探索,进而简单给出本文总结的贸易强国内涵,然后从外部环境现状和内部贸易现状介绍了中国的现状。给下文中国向贸易强国的探索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介绍了贸易竞争力的最早形式国际竞争力,接着介绍了贸易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进一步指出贸易竞争力是贸易竞争资产和贸易竞争过程的统一。目前从主要因素贸易竞争过程对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先构建了贸易竞争力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和水平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相比很低,以贸易竞争力衡量,中国并不是贸易强国,与美国相差了两个阶段的距离。最后,本文给出分别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标的贸易强国详细政策建议,在国家层面,我国可以培育和出口具有贸易竞争力商品、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支持、加大研发和教育支出和抓住贸易机遇几个方面增强竞争力从而向贸易强国转变,在企业层面,我国企业应该积极关注国家形势、加强自主品牌研发、科技研发和强化内部合作,增加自身竞争力,从而带动国家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刘璐[9](2015)在《文人画对现代动画短片创作语言的影响》文中提出现代动画短片的表现手法在动画技术不断成熟创新的推动下,越来越形式多样。但现代动画短片在创作语言上没有太大的突破,依旧是延续已有的创作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动画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他的成长和发展除了依靠一些现代动画技术表现外,最重要的是核心的创作语言上的变化创新,这也是动画艺术生命力的动力所在。作为艺术大家庭的成员,动画除了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外,在创作思维和方法上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很多创作上的共性,在现代动画短片创作语言中可以从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类别中加以借鉴和探寻动画短片创作语言的突破。论文首先通过了解文人画和动画短片,对文人画和现代动画短片的创作方式和特点进一步认识,通过对文人画的特点从不同的创作角度进行分析,在文人画的创作语言中进行探索借鉴,并结合现代动画创作语言的特点,从文人画对现代动画短片创作语言(有形和无形)的影响,来探索现代动画新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文人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对未来动画短片创作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独特的创作语言形式,再从文人画宏观发展的角度去洞悉现代动画的发展。最终使作品能够展现和继承文人画(精神和形式)的特点,把文人画这些独有的形式合理的应用于动画创作中,对思想精神上进行深度挖掘,发人深思,引起人们对现代动画短片创作的思考。文人画作为世界艺术文化的一块魁宝,无论从艺术表现上,还是从创作表达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是艺术创作者认识学习的典范。现代动画创作不能一味的追求和照搬原有的动画表现方式,创作作品更不应像快餐文化一样,没有营养。作品应继承和发扬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在作品的设计上更应注重情感思想表达,创作语言上的创新突破,而不是一味的依靠现代动画技术,去展示纷繁的画面和刺激的视觉效果。使现代动画作品更好的对各国民族艺术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创作出更有特色的作品。
刘月梅[10](2014)在《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罗伯特·乌利希(Robert Ulich,1890—1977),是美国着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在美国比较教育学界有着很高的声誉,是比较教育历史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其思想和教育活动都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乌利希的生平及着作入手,分析了他比较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以及借鉴的因素,进而探明他比较教育思想的精髓。乌利希的比较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各国教育:以历史的观点进行的比较》(The Education of Nations:A Comparis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一书,他比较教育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比较教育的性质、功能与任务、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其中研究内容和方法是其研究的突出之处,也是本文的重点。在研究内容上,乌利希的研究深入而宽广,关注了以往研究者容易忽视的新独立的国家。在研究方法上,他注重历史与比较的结合,强调历史的重要作用,注意分析教育背后的影响因素和力量,彰显了比较教育的自身特征。同时,乌利希引入了社会学的某些方法,使得他的研究高出同行一筹。最后本文对乌利希的思想进行了评析,分析了其思想的特点、贡献与局限,并比较了他和其他历史人文主义比较教育家的不同之处,基于此基础,本文又结合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试图整理出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启示。
二、中国信息产业:21世纪的一颗亮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信息产业:21世纪的一颗亮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研究 ——以12个民族的爱情叙事诗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民间爱情叙事的分类与题材来源 |
1.1.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几种分类 |
1.1.2 民间爱情叙事诗题材的来源 |
1.2 中国各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相互影响 |
1.2.1 主体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对少数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影响 |
1.2.2 各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相互影响 |
1.3 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价值 |
1.3.1 思想价值 |
1.3.2 审美价值 |
1.3.3 娱乐价值 |
1.3.4 教育价值 |
1.3.5 认同价值 |
1.3.6 遗产与开发价值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现状与方法 |
1.4.1 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2 研究现状 |
1.4.3 研究资料来源、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结构 |
2.1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表现层—角色模式 |
2.1.1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行动元模式 |
2.1.2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行动元与角色 |
2.2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中阶层(一)——叙事程序 |
2.2.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合取性叙事程序 |
2.2.2 民间爱情叙事诗“三合一体”的叙事序列 |
2.3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中阶层(二)——叙事模式 |
2.3.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离合型叙事组合 |
2.3.2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圆形叙事模式 |
2.4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深层—符号矩阵 |
2.4.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符号矩阵 |
2.4.2 民间爱情叙事诗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 |
第3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手法 |
3.1 韵及韵散结合的叙事手法 |
3.1.1 韵文体 |
3.1.2 韵散相间体 |
3.2 问答式的叙事技巧 |
3.2.1 问答叙事类型 |
3.2.2 问答主体类型 |
3.3 开篇与结尾的叙事方法 |
3.3.1 开篇的叙事传统 |
3.3.2 结尾的叙事技巧 |
第4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程式 |
4.1 词语程式 |
4.1.1 数字程式 |
4.1.2 时间程式 |
4.1.3 人物名称程式 |
4.1.4 比喻的修辞程式 |
4.2 句法程式 |
4.2.1 排比平行 |
4.2.2 递进平行 |
4.3 主题程式 |
4.3.1 “诞生”的主题程式 |
4.3.2 “成长”的主题程式 |
4.4 引导性程式 |
4.4.1 引言性开头程式 |
4.4.2 引导切换的程式 |
4.4.3 引导话语模式的程式 |
第5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时空 |
5.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时间 |
5.1.1 时序 |
5.1.2 叙述节奏 |
5.1.3 叙述频率 |
5.1.4 爱情叙事诗的时间意识 |
5.2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空间 |
5.2.1 民间爱情叙事诗空间类型 |
5.2.2 民间爱情叙事诗空间类型的特征 |
5.2.3 空间的叙事功能 |
5.2.4 空间的象征意义 |
第6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原型 |
6.1 分离阶段-分离的动机及手段 |
6.1.1 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
6.1.2 与陌生世界的分离 |
6.2 阈限阶段-考验 |
6.2.1 阈限时空 |
6.2.2 阈限生活 |
6.3 融合阶段-团圆 |
6.3.1 象征性死亡与再生 |
6.3.2 其他融合手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我国部分民间爱情叙事诗名单 |
附录 B:我国部分民间爱情叙事诗的行动元划分情况 |
附录 C:维吾尔民间叙事诗在十二木卡姆歌词中的分布情况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一个人的村庄》;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书法大师齐白石》(新疆艺术2019.2)、《我国经典电影插曲》(新疆艺术2018.5)、《我国音乐理论工程的辉煌发展》(新疆艺术2018.4)、《主持人与主持艺术》、《月亮泉》(民族文学2020.1)(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语料介绍 |
(一)汉译维 |
1.《一个人的村庄》介绍 |
(二)维译汉 |
1.《书法大师齐白石》介绍 |
2.《我国经典电影插曲》介绍 |
3.《我国音乐理论工程的辉煌发展》介绍 |
4.《主持人与主持艺术》介绍 |
5.《月亮泉》介绍 |
二、译文 |
(一)汉译维 |
1.《一个人的村庄》译文 |
(二)维译汉 |
1.《书法大师齐白石》译文 |
2.《我国经典电影插曲》译文 |
3.《我国音乐理论工程的辉煌发展》译文 |
4.《主持人与主持艺术》译文 |
5.《月亮泉》译文 |
三、原文 |
(一)汉译维 |
1.《一个人的村庄》原文 |
(二)维译汉 |
1.《书法大师齐白石》原文 |
2.《我国经典电影插曲》原文 |
3.《我国音乐理论工程的辉煌发展》原文 |
4.《主持人与主持艺术》原文 |
5.《月亮泉》原文 |
结语 |
(3)现代汉语圆状量词的范畴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2.1 量词本体研究 |
0.2.2 形状量词研究 |
0.2.3 圆状量词研究 |
0.2.4 原型理论和量词研究 |
0.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圆状量词与范畴化研究 |
1.1 原型范畴理论 |
1.2 范畴的认知动因 |
1.3 圆状量词与原型范畴理论 |
1.4 范畴化的途径和动因机制 |
第二章 圆状颗粒义个体量词——“粒”“颗” |
2.1 量词“粒” |
2.1.1 范畴中心 |
2.1.2 范畴扩展 |
2.1.3 历时发展过程 |
2.1.4 小结 |
2.2 量词“颗” |
2.2.1 范畴中心 |
2.2.2 范畴扩展 |
2.2.3 历时发展过程 |
2.2.4 小结 |
2.3 量词“粒”和“颗”的认知对比分析 |
2.3.1 对象选择对比 |
2.3.2 范畴扩展对比 |
2.3.3 话段共现对比 |
2.3.4 小结 |
第三章 圆状扁平义名动兼类量词——“轮”“盘” |
3.1 量词“轮” |
3.1.1 名量词“轮”和动量词“轮” |
3.1.2 名量词“轮”范畴及其范畴化 |
3.1.3 动量词“轮”的语义和用法 |
3.1.4 小结 |
3.2 量词“盘” |
3.2.1 器物量词“盘”范畴及其范畴化 |
3.2.2 成形量词“盘”范畴及其范畴化 |
3.2.3 动量词“盘”的语义和用法 |
3.2.4 小结 |
3.3 量词“轮”和“盘”的认知对比分析 |
3.3.1 名量词“轮”和“盘”的差异分析 |
3.3.2 动量词“轮”和“盘”的差异分析 |
3.3.3 小结 |
第四章 圆状聚集义集合量词——“团”“球” |
4.1 量词“团” |
4.1.1 范畴中心 |
4.1.2 范畴扩展 |
4.1.3 小结 |
4.2 量词“球” |
4.2.1 集合量词“球” |
4.2.2 个体量词“球” |
4.2.3 小结 |
4.3 “团”和“球”的认知对比分析 |
4.3.1 大量和小量 |
4.3.2 边界不规则和边界规则 |
4.3.3 松散和紧密 |
4.3.4 小结 |
第五章 圆状量词范畴化的特点 |
5.1 范畴化的起点 |
5.2 范畴化的过程 |
5.3 范畴化的程度 |
5.3.1 与范畴化程度相关的两个要素 |
5.3.2 影响范畴化程度的因素 |
5.4 圆状量词的功能演变 |
5.4.1 称量与陪伴 |
5.4.2 摹形与修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基于语料库的圆状量词量名搭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天文摄影测量的定位定向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论文研究目的 |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3 论文的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
2 天文导航理论基础 |
2.1 天文导航中的坐标系统 |
2.1.1 天球坐标系 |
2.1.2 地球坐标系 |
2.1.3 仪器坐标系 |
2.2 天文导航中时间系统 |
2.3 天文导航中的误差种类 |
2.3.1 大气折射 |
2.3.2 蒙气差改正模型 |
2.4 天文导航传统方法 |
2.4.1 高度法定位 |
2.4.2 时角法定向 |
2.5 本章小结 |
3 星图识别算法设计 |
3.1 传统星图识别的介绍 |
3.2 星图识别算法设计 |
3.2.1 光轴姿态确定 |
3.2.2 星图识别的实现 |
3.3 精度评定 |
3.4 本章小结 |
4 定位定向模型建立 |
4.1 引言 |
4.2 坐标转换 |
4.2.1 赤道坐标与时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4.2.2 时角坐标与地平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4.2.3 图像坐标与相机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4.3 数学模型 |
4.3.1 模型推导 |
4.3.2 模型解算 |
4.3.3 模型解算中病态问题 |
4.4 定位定向模型模拟算例 |
4.4.1 精度评定 |
4.5 目标定向 |
4.5.1 定向精度评定 |
4.6 本章小结 |
5 定位定向模型实验及误差分析 |
5.1 引言 |
5.2 实验准备 |
5.2.1 器材的选择 |
5.3 实验流程图 |
5.4 实验步骤 |
5.4.1 实验图像和数据 |
5.5 实验结果与误差分析 |
5.5.1 实验结果 |
5.5.2 误差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SOM的恒星敏感器软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恒星敏感器的发展与现状 |
1.2.1 恒星敏感器的发展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章 恒星敏感器软件算法基础 |
2.1 恒星敏感器工作原理及软件总体结构 |
2.1.1 恒星敏感器工作原理 |
2.1.2 恒星敏感器软件总体结构 |
2.2 坐标系 |
2.2.1 天球坐标系 |
2.2.2 恒星敏感器坐标系 |
2.2.3 图像坐标系 |
2.2.4 坐标变换 |
2.3 导航星库的制定 |
2.3.1 原始星表的选取 |
2.3.2 挑选导航星 |
2.3.3 星表预处理 |
2.4 星图模拟 |
2.4.1 投影变换 |
2.4.2 星等到灰度的变换 |
2.4.3 点扩散 |
2.4.4 噪声模拟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星点质心提取算法实现与比较 |
3.1 噪声预处理 |
3.2 阈值分割 |
3.3 星点粗提取 |
3.4 亚像元细分定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星图识别算法理论分析与实现 |
4.1 经典星图识别算法 |
4.1.1 三角形算法及其实现 |
4.1.2 匹配组算法 |
4.1.3 栅格算法 |
4.2 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 |
4.2.1 神经网络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
4.2.2 基于神经网络的星图识别算法 |
4.3 结合SOM网络及三角形算法的星图识别方法 |
4.3.1 识别系统原理 |
4.3.2 SOM网络 |
4.3.3 星表的预分类处理 |
4.3.4 识别系统的算法实现 |
4.3.5 参数取值对算法的影响 |
4.4 算法的性能测试 |
4.4.1 算法的抗噪性能 |
4.4.2 对星等不确定性的容忍度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实测星图的处理与分析 |
5.1 基于星敏实图的应用 |
5.1.1 星点提取在星敏实图上的应用 |
5.1.2 星图识别在星敏图像上的应用 |
5.2 基于单反实图的应用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平遥三宝之一:推光漆器的前世今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方案 |
1.5 研究内容 |
第2章 源远流长的平遥推光漆器 |
2.1 中国漆器简述 |
2.2 平遥推光漆器的历史沿革 |
2.3 平遥推光漆器的影响 |
2.4 平遥推光漆器的文化内涵 |
2.4.1 地域特色 |
2.4.2 人文特征 |
第3章 平遥推光漆器的工艺流程 |
3.1 简介 |
3.2 制作工序 |
3.2.1 木工工序 |
3.2.2 灰胎工序 |
3.2.3 漆工工序 |
3.2.4 画工工序 |
3.2.5 镶嵌工艺 |
3.2.6 荫房设置 |
3.3 人物介绍 |
第4章 平遥推光漆器的艺术特征 |
4.1 材料美 |
4.2 图案美 |
4.3 审美价值 |
4.4 实用功能 |
第5章 平遥推光漆器的发展现状与复兴之路 |
5.1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现状 |
5.2 平遥推光漆器的销售现状 |
5.3 平遥推光漆器的设计状况 |
5.4 平遥推光漆器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
5.4.1 传统工艺继承何去何从 |
5.4.2 平遥推光漆器博物馆的现状探究 |
5.5 平遥推光漆器的市场前景 |
5.5.1 平遥推光漆器的市场开拓方向 |
5.5.2 平遥推光漆器的市场定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8)中国的贸易强国之路 ——基于贸易竞争力视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主要内容、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主要内容 |
二、本文的思路 |
三、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贸易强国的内涵和中国的现状 |
第一节 贸易强国的内涵 |
一、贸易强国的内涵 |
二、本文对贸易强国的界定 |
第二节 中国的现状 |
一、外部环境现状 |
二、内部贸易现状 |
第三章 贸易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
一、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
二、与贸易竞争力的关系 |
第二节 贸易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一、贸易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二、贸易竞争力的计算 |
第四章 基于贸易竞争力的贸易强国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构架和实证方法 |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
二、综合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
三、贸易竞争力衡量指标的数据说明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一、主成分分析步骤 |
二、主成分结果分析 |
第五章 中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政策建议 |
一、国家层面 |
二、企业层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文人画对现代动画短片创作语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不足 |
第二章 对文人画的认识 |
第一节 文人画的含义和特质 |
一、文人画的含义 |
二、文人画的特质 |
第二节 文人画的起源与发展 |
第三章 国内外现代动画短片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动画短片的含义和特征 |
一、动画短片的含义 |
二、动画短片的特征 |
第二节 成熟求新的国外动画短片 |
一、艺术与技术不断融合的欧美动画短片 |
二、细腻温润的亚洲动画短片 |
第三节 探索前进的国内动画短片 |
第四章 文人画对现代动画短片创作语言的影响和应用 |
第一节 文人画无形的“意”对现代动画短片创作思想的影响与应用 |
一、文人画家追求自身修为的意志体现 |
二、作品的立意思想角度 |
三、诗与语言的传情达意 |
第二节 文人画的“形”对现代动画短片创作表现形式的影响与应用 |
一、在造型上的体现 |
二、在空间场景表现上的运用 |
三、在色彩上的表现 |
四、在构图布局上的表达 |
第三节“意”与“形”之间的关系和表达 |
一、“意”与“形”之间的联系 |
二、“意”与“形”之间的相互表达 |
第四节 现代动画短片创作在文人画上的宏观探索 |
一、艺术史角度 |
二、艺术社会学角度 |
三、文化哲学的角度 |
第五章 文人画对现代动画短片创作的启迪 |
第一节 创作能力上的发展阻力 |
一、过分依赖专业技术 |
二、文化气息与创新能力瓶颈日益显现 |
第二节 在动画短片创作中运用文人画艺术特性的优势 |
一、视觉风格独特 |
二、情意耐人寻味 |
第三节 创作上“风格”与“精神”的表达 |
一、创作“风格”标签化 |
二、创作内容对文化的精神传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1章 乌利希的生平及着述 |
1.1 乌利希的生平介绍 |
1.1.1 求学德国时的经历 |
1.1.2 流亡美国后的活动 |
1.2 乌利希的着述 |
1.2.1 乌利希教育着作总述 |
1.2.2 比较教育的代表作品 |
第2章 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 |
2.1 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2.1.1 世界战争的影响 |
2.1.2 独立国家的建立和战后改革的推动 |
2.1.3 比较教育学的迅速发展 |
2.2 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2.2.1 人文主义的基础 |
2.2.2 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 |
2.2.3 借鉴理论的基础 |
2.3 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的借鉴因素 |
2.3.1 要素主义的影响 |
2.3.2 康德尔比较教育思想的影响 |
2.3.3 施奈德比较教育思想的启示 |
第3章 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3.1 比较教育的性质 |
3.1.1 不同于外国教育 |
3.1.2 以教育学为基础涉及多门学科 |
3.1.3 要有比较的标准 |
3.2 关于比较教育的功能与任务 |
3.2.1 教育性功能与任务—弥补教育者文化缺陷 |
3.2.2 发展性功能与任务—促进教育交流与合作 |
3.2.3 借鉴性功能与任务—改革本国教育 |
3.2.4 预测性功能与任务—探求教育规律 |
3.3 关于比较教育的研究主体—富有经验的实践者 |
3.3.1 长时间的准备 |
3.3.2 转化经验的能力 |
3.3.3 亲身的学习和了解 |
3.4 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
3.4.1 研究基础—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 |
3.4.2 研究对象—包括新独立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的研究 |
3.4.3 研究范围—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以及影响因素 |
3.5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历史与比较的结合 |
3.5.1 历史法 |
3.5.2 因素分析的方法 |
3.5.3 社会学方法的引入 |
第4章 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的评析 |
4.1 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的特点 |
4.1.1 以研究教育的转换机制为主要内容 |
4.1.2 以广义的共同文化作为研究背景 |
4.1.3 研究方法上注重历史与比较的结合 |
4.2 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的贡献 |
4.2.1 发展了历史人文主义思想 |
4.2.2 丰富了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
4.2.3 拓宽了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和范围 |
4.2.4 完善了比较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
4.3 与其他历史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比较 |
4.3.1 研究重点上—更加注重人的作用 |
4.3.2 研究范围上—对新独立国家的关注 |
4.3.3 研究方法上—承旧入新 |
4.4 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的局限 |
4.4.1 基本理论界定的缺乏 |
4.4.2 研究方法的不足 |
第5章 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启示 |
5.1 我国比教育研究的现状 |
5.1.1 具备应有的理论基础,研究的方法体系不甚完善 |
5.1.2 以借鉴功能为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矛盾 |
5.1.3 以发达国家研究为主,研究范围略显狭窄 |
5.1.4 研究队伍扩大,研究者素质亟待提高 |
5.2 对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启示 |
5.2.1 完善与创新研究方法体系 |
5.2.2 理性对待比较教育的借鉴功能 |
5.2.3 多角度拓宽研究内容与范围 |
5.2.4 提高研究主体的素质与能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中国信息产业:21世纪的一颗亮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研究 ——以12个民族的爱情叙事诗为中心[D]. 哈司依提·艾迪艾木. 新疆大学, 2020(06)
- [2]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一个人的村庄》;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书法大师齐白石》(新疆艺术2019.2)、《我国经典电影插曲》(新疆艺术2018.5)、《我国音乐理论工程的辉煌发展》(新疆艺术2018.4)、《主持人与主持艺术》、《月亮泉》(民族文学2020.1)[D]. 胡萍. 新疆大学, 2020(07)
- [3]现代汉语圆状量词的范畴化研究[D]. 赵景宇.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4]基于天文摄影测量的定位定向模型研究[D]. 赵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5]基于SOM的恒星敏感器软件算法研究[D]. 刘烟.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18(05)
- [6]平遥三宝之一:推光漆器的前世今生[D]. 白洋.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7]逐梦星空——全球六大观星胜地[J]. 卢娜,周珍. 财富生活, 2017(07)
- [8]中国的贸易强国之路 ——基于贸易竞争力视角的研究[D]. 王孝璱. 安徽财经大学, 2015(06)
- [9]文人画对现代动画短片创作语言的影响[D]. 刘璐. 安徽财经大学, 2015(02)
- [10]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研究[D]. 刘月梅. 河北大学, 2014(10)